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生产实习中价值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志霞 李伟 +3 位作者 安大立 刘靖 张小虎 冯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生产实习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收集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普外科实习的40名学生的实习资料;所有学生参与普外科常见病的传统手术及腹腔镜手术,手术结束后以专业知识考核及问卷的方式评估生产实习效...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生产实习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收集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普外科实习的40名学生的实习资料;所有学生参与普外科常见病的传统手术及腹腔镜手术,手术结束后以专业知识考核及问卷的方式评估生产实习效果。结果参与到胆囊切除术、直肠癌根治术等腹腔镜手术的学生对组织解剖关系、手术步骤等专业知识理解程度高于传统手术组;但腹腔镜手术学生的参与感评分及基本操作评分低于传统手术的学生,这些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腹腔镜技术应用到普外科的临床实习中,可为学生提供真实、形象的图像信息,增强对解剖学及手术步骤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改善实习效率,但同时有诸如手术参与感不强、动手操作能力较差等不足存在,需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外科实习 腹腔镜手术 传统开腹手术
下载PDF
分层递进式微创外科技能培训在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实践 被引量:9
2
作者 柯冀 张立军 +2 位作者 马山 张越 林思宇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0年第5期457-461,共5页
目的探索在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开展分层递进式微创外科技能培训的效果与意义。方法培训对象为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在首都医学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参加微创外科技能培训的外科住院医师共37人,培训内容包括微创外科理论、腔... 目的探索在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开展分层递进式微创外科技能培训的效果与意义。方法培训对象为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在首都医学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参加微创外科技能培训的外科住院医师共37人,培训内容包括微创外科理论、腔镜模拟训练、虚拟仿真腔镜手术训练和动物外科手术4个阶段。对比分析住院医师培训前后腔镜基本操作水平。择优选出25人参加动物外科手术,并通过动物外科手术各步骤的完成率评价培训效果。结果 37名住院医师完成了基本理论和基础技能培训,住院医师考核成绩与培训前摸底成绩进行比较,各项考核成绩均明显提高(P<0.05)。动物外科手术各步骤总完成率为91.67%。结论在微创外科技能培训中,采取分层递进式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培训质量,进而提升住院医师微创外科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微创外科 分层递进 腔镜模拟训练 动物外科手术
下载PDF
基于甲基化组学数据建立并验证肝细胞癌预后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冠群 梁超杰 夏峰 《生物技术进展》 2023年第2期282-290,共9页
利用甲基化CG位点建立并验证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预后相关模型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利用R语言平台分析肝癌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LIHC)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SE136380)甲基化组学数据,采用limma包分析TCGA-LIHC和GSE... 利用甲基化CG位点建立并验证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预后相关模型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利用R语言平台分析肝癌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LIHC)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SE136380)甲基化组学数据,采用limma包分析TCGA-LIHC和GSE136380数据差异甲基化CG位点,采用wgcna包对GSE136380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确定三者交集为关键甲基化CG位点集,共获得83个甲基化CG位点。利用LASSO-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筛选出6个甲基化CG位点,包括cg15744128、cg24282479、cg17922226、cg13090969、cg23505966和cg08708079,构建并验证HCC外科切除术后的预后模型。拟合模型在训练集中1、3和5年的AUC分别是0.756(95%CI:0.644~0.876)、0.749(95%CI:0.638~0.854)和0.797(95%CI:0.661~0.920);测试集中1、3和5年的AUC分别为0.848(95%CI:0.680~0.990)、0.833(95%CI:0.697~0.974)和0.685(95%CI:0.553~0.903)。Kaplan-Meier曲线展示出模型能精准鉴别出HCC切除术后的预后差的高危患者(logrank检验P<0.001)和易复发患者(logrank检验P<0.001),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使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公共数据库 预后评价 甲基化 列线图
下载PDF
高选择保护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在腹腔镜胃底折叠手术中的应用
4
作者 张小虎 任书林 +4 位作者 刘靖 安大立 李志霞 于磊 伍冀湘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02-907,共6页
目的探讨高选择保护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在腹腔镜胃底折叠手术(短松Nissen术式)中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9年12月78例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合并食管裂孔疝行腹腔镜食... 目的探讨高选择保护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在腹腔镜胃底折叠手术(短松Nissen术式)中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9年12月78例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合并食管裂孔疝行腹腔镜食道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短松Nissen术式)的临床资料,分为传统手术组和迷走神经保护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6个月胃食管反流病调查问卷(GERD Q量表)评分、DeMeester评分、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力(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LESP)、反流症状控制情况。结果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术中脏器损伤发生。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85.5±13.9)min vs.(88.3±18.6)min,t=0.729,P=0.468];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18.6±8.6)ml vs.(18.1±8.5)ml,t=-0.221,P=0.825];术后排气时间差异无显著性(2.0±0.7)d vs.(1.8±1.0)d,t=-1.227,P=0.224]。传统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迷走神经保护组[(9.4±3.0)d vs.(8.2±2.1)d,t=-2.172,P=0.033]。传统手术组术后30 d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6.8%(14/38),明显高于迷走神经保护组12.5%(5/40)(χ^(2)=6.267,P=0.012)。传统手术组术后6个月治愈率86.8%(33/48),迷走神经保护组85.0%(34/40),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Z=-0.232,P=0.816)。传统手术组与迷走神经保护组术后6个月GERD Q量表评分、DeMeester评分、LESP差异均无显著性[(5.6±0.9)分vs.(5.8±0.8)分,t=1.232,P=0.222;(4.1±2.2)分vs.(4.2±2.2)分,t=0.261,P=0.795;(23.2±3.5)mm Hg vs.(23.5±3.8)mm Hg,t=0.412,P=0.681]。结论高选择保护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应用于腹腔镜胃底折叠术(短松Nissen术式)中,保护迷走神经安全、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胃底折叠术 迷走神经
下载PDF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移植物感染的危险因素
5
作者 董艳 缪鹏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430-433,共4页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移植物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接受透析治疗的15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发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移植物感染分为感...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移植物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接受透析治疗的15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发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移植物感染分为感染组(n=17)和对照组(n=13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终末期肾病患者术后发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移植物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感染组的年龄、糖尿病患者比例、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糖尿病及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均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术后发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移植物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会发生一定比例的移植物感染,年龄、糖尿病及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均与终末期肾病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发生移植物感染有关,应做好预防并及时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血液透析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移植物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B超引导与X射线引导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沈凯 张立军 刘彤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比较B超引导与X射线引导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其中接受B超引导ERCP治疗50例(B-ERCP组)、接受X射线引导ERCP治疗50例(X-ERCP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成功率... 目的比较B超引导与X射线引导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其中接受B超引导ERCP治疗50例(B-ERCP组)、接受X射线引导ERCP治疗50例(X-ERCP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成功率、结石残留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肝功能[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炎症指标[包括血清C反应蛋白(CRP)、IL-6、TNF-α]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胰腺炎、胆管炎、胆总管出血或穿孔等)。结果X-ERCP组与B-ERCP组手术成功率、结石残留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B-ERCP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高于X-ERCP组(P均<0.05)。两组术后血清ALT、AST、TBIL、DBIL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但两组术后血清ALT、AST、TBIL、D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但X-ERCP组术后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B-ERCP组(P均<0.05)。两组术后24 h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B-ERCP组术后24 h内发生胆管炎、胆总管出血比例显著高于X-ERCP组(P均<0.05),而两组术后24 h内发生胰腺炎、胆总管穿孔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B超引导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成功率、结石残留率与X射线引导相当,但其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炎症应激反应重且术后并发症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B超引导 X射线引导
下载PDF
胆石性肠梗阻1例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孙凡淇 许英晨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34期125-128,共4页
胆石性肠梗阻是临床较罕见的慢性胆囊结石并发症,临床表现复杂,诊断难度大,治疗方案个体化。近年来,随着治疗方案选择性的增加和患者对生存质量要求的提高,综合评估并选择最佳诊疗方案尤为重要。本文报道1例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诊治过程... 胆石性肠梗阻是临床较罕见的慢性胆囊结石并发症,临床表现复杂,诊断难度大,治疗方案个体化。近年来,随着治疗方案选择性的增加和患者对生存质量要求的提高,综合评估并选择最佳诊疗方案尤为重要。本文报道1例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诊治过程,并通过文献复习胆石性肠梗阻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以期为未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性肠梗阻 胆囊结石 肠梗阻 胆囊十二指肠瘘
下载PDF
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11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2
8
作者 梁存河 王宇 +1 位作者 谭嗣伟 陈志雨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8-401,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3种常用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Lichtenstein术式、Rutkow术式、腹膜前修补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将2003年2月至2009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普外科诊断患腹股沟疝的共1136例住院患者,根据患者当时采... 目的分析比较3种常用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Lichtenstein术式、Rutkow术式、腹膜前修补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将2003年2月至2009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普外科诊断患腹股沟疝的共1136例住院患者,根据患者当时采用的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式的不同分为3类:即Lichtenstein术式、Rutkow术式、腹膜前修补术式。对比分析这3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和术后疼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开放式腹股沟疝修补术1136例均成功实施手术。3种手术类型间Lichtenstein组平均住院费用显著低于Rutkow组和腹膜前修补组;术后并发症未见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复发率和术后疼痛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均是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均有微创、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和术后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个体化治疗仍是最佳选择。严重的早期术后疼痛预示着持续的慢性腹股沟痛发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无张力疝修补术 人工合成材料
下载PDF
普通外科围手术期疼痛处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137
9
作者 冷希圣 韦军民 +14 位作者 刘连新 江志伟 吴育连 何裕隆 陈孝平 陈亚进 苗毅 荚卫东 洪德飞 唐健雄 梁存河 彭志海 彭林 窦科峰 楼文晖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6-173,共8页
一、前言 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刺激(组织损伤)后出现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也是临床上最常见和最需紧急处理的急性疼痛。疼痛是机体对创伤或疾病的反应,它保护着机体免受进一步的伤害,同时给机体带来痛苦,影响患... 一、前言 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刺激(组织损伤)后出现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也是临床上最常见和最需紧急处理的急性疼痛。疼痛是机体对创伤或疾病的反应,它保护着机体免受进一步的伤害,同时给机体带来痛苦,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疼痛 外科围手术期 专家 组织损伤 手术刺激 急性疼痛 紧急处理 机体
原文传递
连续整块切除原则在腔镜辅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0
作者 周京安 贺建业 +1 位作者 伍冀湘 李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整块与分块切除在腔镜辅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2月北京安贞医院腔镜辅助手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证实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62例资料,前24例先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继而在纳... 目的:探讨整块与分块切除在腔镜辅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2月北京安贞医院腔镜辅助手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证实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62例资料,前24例先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继而在纳米碳示踪下行中央区淋巴结分块清扫(分块切除组),后38例将患侧腺叶、峡部、中央区淋巴脂肪组织连续整块切除一次完成(整块切除组)。对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整块切除组较分块切除组手术时间长[(86.1±10.0)min vs .(73.5±8.9) min,t=4.997,P=0.000],2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整块切除组明显多于分块切除组[(8.2±1.6)枚vs.(6.1±1.5)枚,t=5.131,P=0.000]。2组均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及低钙血症。术后暂时性声音嘶哑整块切除组3例,分块切除组4例,总发生率为11.3%(7/62),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χ2=0.424,P=0.515),未予特殊处理,均于术后8周内恢复正常。术后随访5~17个月,平均10个月,均无局部种植、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整块切除较分块切除更符合无瘤原则,在腔镜辅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可以得到安全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辅助甲状腺微创手术 整块切除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胃排空功能与食管动力及反流情况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婧 张川 +5 位作者 郭宝娜 郭子皓 李莉 姜佳丽 展玉涛 伍冀湘 《中国医刊》 CAS 2017年第11期23-28,共6页
目的通过核医学放射性核素胃排空检查、高分辨食道测压、24小时p H-阻抗监测,了解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胃排空(gastric emptying,GE)功能与食管动力及反流情况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9月到2017年2月... 目的通过核医学放射性核素胃排空检查、高分辨食道测压、24小时p H-阻抗监测,了解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胃排空(gastric emptying,GE)功能与食管动力及反流情况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9月到2017年2月于本院消化科住院的GERD患者64例,行高分辨食管测压;66例行24小时p H-阻抗监测检查,所有患者均行核医学胃排空检查及胃镜,将患者分为GE正常组和GE延迟组。应用高分辨食管测压测定患者食管体部蠕动的各项指标、食管上、下括约肌平均静息压,并根据芝加哥分类V3.0版对食管动力情况进行分类;应用24小时p H-阻抗监测了解De Meester评分、酸暴露时间、反流次数、反流物性质与体位关系情况。结果 GE正常组与GE延迟组性别、年龄、内镜下食管炎情况均与胃排空功能无明显相关性(P>0.05)。食管测压检查的各项指标:远端收缩积分、收缩前沿速度、蠕动中断、远端潜伏期、食管下括约肌平均静息压、食管上括约肌平均静息压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4秒完整松弛压力GE延迟组较GE正常组低(P<0.05;24小时p H阻抗监测提示,Demeester评分、酸暴露时间、反流周期数、最长反流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GE正常组混合无酸反流及直立位无酸反流积分较GE延迟组升高(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其余反流物性质与体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GERD患者胃排空能力与食管蠕动功能相对独立,但与吞咽时胃食管结合部的松弛功能有关联。而年龄、性别、食管炎、反流物的构成及体位与GE功能无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放射性核素胃排空 高分辨食管测压 24小时p H-阻抗监测
下载PDF
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材料治疗复杂肛瘘52例 被引量:13
12
作者 谭嗣伟 梁存河 +2 位作者 陈志雨 杨建林 张帆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3期228-229,共2页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材料(acellularextracellular matrix,AEM)治疗复杂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7月~2010年3月对52例复杂肛瘘采用近端肛瘘切开结合远端肛瘘AEM填塞进行治疗。结果 42例一期愈合,10例延迟愈合。52例随访12个...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材料(acellularextracellular matrix,AEM)治疗复杂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7月~2010年3月对52例复杂肛瘘采用近端肛瘘切开结合远端肛瘘AEM填塞进行治疗。结果 42例一期愈合,10例延迟愈合。52例随访12个月无复发,AEM成功率为80.8%(42/52),肛瘘治愈率为100%(52/52)。结论应用AEM治疗复杂肛瘘具有微创、疗程短和不损害肛门功能及外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材料 复杂肛瘘 填塞
下载PDF
腹股沟斜疝患者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外修补术学习曲线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伟 孔维杰 +5 位作者 邢冰琛 李莲华 刘彤 文武 伍冀湘 李志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1279-1282,共4页
目的探讨高年资主治外科医师对原发性腹股沟斜疝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同一名医师连续进行TAPP手术的55例(64例次)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高年资主治外科医师对原发性腹股沟斜疝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同一名医师连续进行TAPP手术的55例(64例次)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日期先后顺序详细记录每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使用累积和法得到学习曲线;再通过分析比较学习曲线完成前后患者总手术时间、各分步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验证学习曲线结果,并寻找影响学习曲线的相关因素。结果总手术时间的学习曲线在20例次处达到最高点,20~40例次为平台期。度过学习曲线后组总手术、游离腹膜间隙、放置补片、缝合腹膜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4.80±18.53)min、(5.05±1.43)min、(5.52±1.77)min、(9.77±2.35)min、(1.45±0.50)d,均短于度过学习曲线前组[(134.45±30.97)min、(14.20±6.93)min、(12.2±5.42)min、(31.15±13.20)min、(1.90±0.5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游离疝囊时间[(32.45±16.98)min vs.(64.90±11.95)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40例为界点,度过学习曲线后组的手术时间为(22.79±8.04)min,较度过学习曲线前组(54.48±18.29)min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一定腹腔镜经验的高年资主治医师对腹股沟斜疝患者行TAPP的学习曲线为20例次左右,其后有20例次左右的平台期,主要与游离疝囊这一手术步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疝修补术 经腹腹膜前修补术 学习曲线 累积和法
下载PDF
李国栋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经验介绍 被引量:8
14
作者 冯丽鹏 谭嗣伟 +1 位作者 王晓锋 李国栋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4期482-484,共3页
文章旨在梳理总结李国栋教授辨证论治放射性直肠炎的用药特点和验案分析。放射性直肠炎是盆腔放射治疗后常见并发症,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李教授认为放射性直肠炎多属脾胃虚衰,失于运化,且常与风、寒、湿、热、食等夹杂为病;治疗... 文章旨在梳理总结李国栋教授辨证论治放射性直肠炎的用药特点和验案分析。放射性直肠炎是盆腔放射治疗后常见并发症,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李教授认为放射性直肠炎多属脾胃虚衰,失于运化,且常与风、寒、湿、热、食等夹杂为病;治疗上首辨病症之缓急,次选内外治法,以顾护脾胃为核心,灵活运用清、温、补诸法辨证施治,代表方剂有:葛根芩连汤、胃苓汤、四君子汤、灌肠方等,在临床上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国栋 放射性直肠炎 葛根芩连汤 胃苓汤 四君子汤 灌肠方
下载PDF
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对侧肿物切除或大部切除术与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9
15
作者 陈笑 肖晖 郁正亚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2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合理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28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对侧甲状腺肿物切除或大部切除术组(85例)和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组(243例)。比较单侧... 目的:探讨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合理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28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对侧甲状腺肿物切除或大部切除术组(85例)和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组(243例)。比较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对侧肿物切除或大部切除术与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术后随访1~48个月。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对侧肿物切除或大部切除术组喉返神经麻痹1例,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例,甲状腺残腔血肿1例。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组喉返神经麻痹2例,皮下血肿2例。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对侧肿物切除或大部切除术组复发2例(占2.35%),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组复发17例(占7.00%)。两组均无临床上需要再次手术的病例。结论: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对侧肿物切除或大部切除术与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相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似,而复发率低,且具有一侧甲状腺可反复手术而不会导致严重并发症的优势,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腺叶切除 甲状腺大部切除 复发
下载PDF
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 被引量:11
16
作者 林清 李拥军 郭连瑞 《中国医刊》 CAS 2002年第6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绞窄性肠梗阻 诊断 临床特点 超声诊断 X线诊断 CT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三角区域解剖结构异常的手术技巧及对策 被引量:7
17
作者 夏峰 石军 +3 位作者 张立军 张庆余 李洁 于则利 《中国医刊》 CAS 2010年第5期62-65,共4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囊三角区域解剖结构异常的手术技巧及策略,以期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成功率,降低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75例胆囊三角区域解剖结构异常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囊三角区域解剖结构异常的手术技巧及策略,以期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成功率,降低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75例胆囊三角区域解剖结构异常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的胆囊三角区域解剖异常类型及相应的手术处理方式。结果全组75例患者,其中胆囊三角区域生理性解剖异常28例,全部完成LC;病理性解剖异常47例,其中4例中转开腹;两种解剖异常并存9例,全部完成LC。全组病例中Mirizzi综合征5例,LC前先经ERCP证实后即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合并胆总管结石10例,LC前行内镜下乳头肌切开(EST)取石术+ENBD。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结论胆囊三角区域解剖结构异常增加了LC操作难度和潜在风险。严格遵循LC的相关处理原则,精确地解剖和正确的结构辨认,灵活的运用多种解剖分离技巧及诊疗策略,可顺利完成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三角区 解剖异常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下载PDF
两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颈段食管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葆勋 于磊 +4 位作者 伍冀湘 陈晓红 于涛 余振 柯冀 《中国医刊》 CAS 2019年第5期516-520,共5页
目的通过对比新辅助化疗后行无气腹腹腔镜下食管内翻拔脱手术(laparoscopic transhiatal esophagectomy,LTE)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手术(combined thoracoscopic and laparoscopic esophagectomy,CTLE)后患者的总生存期、无病生存... 目的通过对比新辅助化疗后行无气腹腹腔镜下食管内翻拔脱手术(laparoscopic transhiatal esophagectomy,LTE)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手术(combined thoracoscopic and laparoscopic esophagectomy,CTLE)后患者的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术后咽喉反流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探讨LTE在颈段食管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行微创手术治疗的83例颈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行LTE,56例行CTLE。结果两组均无手术相关死亡和中转开腹、开胸。与CTLE相比,LTE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年24h食管pH监测和食管测压显示LTE组咽喉反流较CTLE组轻(P<0.05)。两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CTLE相比,LTE治疗颈段食管癌更为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段食管癌 微创手术 食管内翻拔脱术 疗效 咽喉反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