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都医科大学国际留学生临床病理学课程教学体会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全 刘红刚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34-734,共1页
首都医科大学自成立国际学院培养国际医学生以来,秉承“扶伤、济世、敬德、修业”的校训开设了与国内本科生基本相同的所有专业课程。2009年12月应国际学院要求,首都医科大学病理系及其部分附属医院病理科接受了“临床病理学”的教学... 首都医科大学自成立国际学院培养国际医学生以来,秉承“扶伤、济世、敬德、修业”的校训开设了与国内本科生基本相同的所有专业课程。2009年12月应国际学院要求,首都医科大学病理系及其部分附属医院病理科接受了“临床病理学”的教学任务。作者担任了部分章节的教学,获得了一些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留学生 临床病理学 教学 体会
原文传递
病理科职业暴露的危害及其解决的对策 被引量:19
2
作者 万鸿飞 周全 刘红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39-1140,共2页
病理科是个特殊的工作场所,多种有害因素并存。病理科工作者长期接触大量携带潜在感染性的组织标本,极易发生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甚至还可以造成感染的扩散。除生物因素之外,病理科工作者还会受到化学试剂、
关键词 病理科 医院感染 职业暴露
下载PDF
如何培养病理科住院医师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被引量:7
3
作者 何春燕 《中国医刊》 CAS 2017年第11期110-112,共3页
近年来,我国医患纠纷频繁,伤医事件不断发生,顺畅的医患沟通显得尤为重要。病理科虽然不属于临床科室,但病理诊断对诊疗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也常需与患者或家属接触。本文阐述了病理科住院医师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培... 近年来,我国医患纠纷频繁,伤医事件不断发生,顺畅的医患沟通显得尤为重要。病理科虽然不属于临床科室,但病理诊断对诊疗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也常需与患者或家属接触。本文阐述了病理科住院医师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培养病理住院医师与患者沟通能力的途径,有助于全面提高医师素质,有效减少医患纠纷,使其医疗工作更为顺畅,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病理医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沟通 医患关系 病理科住院医师
下载PDF
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对眼睑肿物切除的价值探讨及病理类型分析
4
作者 李锐 赵艺哗 +1 位作者 贾双双 朴颖实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41-146,共6页
目的 探讨送检术中冰冻病理诊断(frozen sections, FS)的眼睑肿物病理类型及其对眼睑肿物和切缘的诊断准确率,分析FS与石蜡病理诊断不一致的常见原因。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送检FS眼睑肿物标本... 目的 探讨送检术中冰冻病理诊断(frozen sections, FS)的眼睑肿物病理类型及其对眼睑肿物和切缘的诊断准确率,分析FS与石蜡病理诊断不一致的常见原因。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送检FS眼睑肿物标本561份,分析眼睑肿物的病理类型,并以石蜡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FS对眼睑肿物和切缘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561份标本中,左眼280份,右眼281份;上睑225份,下睑311份,内眦18份,外眦7份;肿物最大直径1~35 mm,平均(15.1±9.4)mm。其中良性病变165份(29.4%),位居前三位的分别为炎性病变、色素痣和脂溢性角化病;恶性病变396份(70.6%),位居前三位的分别为基底细胞癌、皮脂腺癌和鳞状细胞癌。FS对肿瘤和切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1%、99.3%,肿瘤延迟诊断率为6.2%。肿瘤诊断不一致类型为误分类(60.0%,9/15)、假阴性(26.7%,4/15)及假阳性(13.3%,2/15)。诊断不一致的原因为解读失误(73.3%,11/15)、制片失误(26.7%,4/15)。结论 送检FS的眼睑肿物以恶性病变为主,并以基底细胞癌和皮脂腺癌多见;FS对眼睑肿物及切缘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能很好地指导手术开展,皮脂腺癌和恶性肿瘤的特殊亚型是与石蜡病理诊断不一致的主要因素,切片深度不够是导致漏诊和诊断不充分的主要原因,日常工作中对于可疑复发及较小的肿瘤应给予充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肿物 冰冻病理诊断 石蜡病理诊断 病理类型 准确率
原文传递
全自动冷冻切片染色机在病理科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贾双双 邢莉 张勇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8年第8期591-592,共2页
冷冻切片因其操作简便快捷,可以快速得到诊断报告,因此在临床中常用于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有利于决定手术方式和手术范围,也可使患者免受二次手术的痛苦。多年来,冷冻切片的染色一直以传统手工染色为主。然而随着临床技术的发展,手术患者... 冷冻切片因其操作简便快捷,可以快速得到诊断报告,因此在临床中常用于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有利于决定手术方式和手术范围,也可使患者免受二次手术的痛苦。多年来,冷冻切片的染色一直以传统手工染色为主。然而随着临床技术的发展,手术患者逐渐增加,冷冻送检标本数量明显攀升。短时间内制作大量冷冻切片给病理技术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冷冻切片染色机 应用 病理技术
原文传递
眼附属器黏膜相关边缘区B细胞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何小金 陈子红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眼附属器黏膜相关边缘区B细胞性(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和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该组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其中男性48例,女性26例,男女之比1.85∶1。年龄... 目的探讨眼附属器黏膜相关边缘区B细胞性(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和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该组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其中男性48例,女性26例,男女之比1.85∶1。年龄22-82岁,平均年龄59.6岁;〉50岁者62例。最常见的原发部位为眶内球外附属脂肪结缔组织。组织学上该部位的MALT淋巴瘤有其不同于其他解剖部位该肿瘤的特点:弥漫性病变模式最常见,可见滤泡残留、脂肪累及、肌肉累及、泪腺残留和肿瘤细胞滤泡植入。肿瘤细胞主要为边缘带细胞,可见单核细胞样和浆细胞样分化;淋巴上皮病变不常见。肿瘤细胞B细胞表面抗原和bcl-2多弥漫(+),T细胞表面抗原多为(-);CD5、CD10、cyclin D1和EBER通常为(-),Ki-67较低。结论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是眼科临床病理中一类比较常见的疾病,其在发病年龄、性别和组织学表现上都具有明显的临床病理特征,掌握这些对临床病理诊断将有较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附属器 黏膜相关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
原文传递
眼附属器淋巴造血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病理分析
7
作者 何小金 邢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790-797,共8页
目的探讨眼附属器淋巴造血组织增生性疾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附属器淋巴造血组织增生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该组眼附属器淋巴造血组织增生性疾病中最常见的是... 目的探讨眼附属器淋巴造血组织增生性疾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附属器淋巴造血组织增生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该组眼附属器淋巴造血组织增生性疾病中最常见的是非霍奇金淋巴瘤(100例,47.6%),其次为炎性假瘤(45例,21.4%)和良性淋巴上皮病变(Mikuliczs病,41例,19.5%)。2该组病变部分类型在发病年龄和性别上有特点,组织病理学上的表现有交叉。3该部位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为结外黏膜相关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74例),眼附属器的结外黏膜相关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有其不同于其他解剖部位的该肿瘤的特点。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该部位淋巴造血组织增生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眼附属器的Ig G4相关性疾病(10例)的诊断和临床病理表现有其独有的特征。结论眼附属器淋巴造血组织增生性疾病是一类比较常见的疾病,其在发病年龄、性别等临床表现和组织学类型上都具有明显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掌握这些对临床病理诊断将提供较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附属器 淋巴造血组织增生性疾病 结外黏膜相关组织边缘区 B 细胞淋巴瘤 IgG4 相关性疾病 临床病理
下载PDF
喉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8
作者 李平栋 寇秀娟 +5 位作者 白玉萍 杨征 徐文 陈晓红 房居高 黄志刚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3年第5期278-281,共4页
目的 总结和分析喉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spindle cell squamous carcinoma,Spc-SCC)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期加深临床对该肿瘤的的认识,提升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21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目的 总结和分析喉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spindle cell squamous carcinoma,Spc-SCC)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期加深临床对该肿瘤的的认识,提升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21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治的12例Spc-SCC患者临床表现、病理及预后资料,10例行单纯手术治疗,1例术后行放、化疗,1例单纯放疗。利用SPSS软件,Kaplan-Meier法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例病理标本中可见梭形细胞/肉瘤样成分和上皮细胞成分共存,以梭形细胞成分为主,2例仅见梭形细胞成分。免疫组化染色均可见角蛋白CK的表达。随访3~63个月,2例患者死亡,1例死于局部复发大出血,1例为仅行放疗患者,余10例患者截至随访结束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征象。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1.7%、83.3%、83.3%。结论 病理学检查是Spc-SCC的主要确诊方式,手术切除为其主要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预后 外科手术 病理学 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相关预后指标研究现状与进展
9
作者 荆燕蕾 刘红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48-1252,共5页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发生于口腔、鼻部、咽部、喉部、颈部、食管上段的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致残致死率高,疾病的预后和诊断与治疗方案的制定密...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发生于口腔、鼻部、咽部、喉部、颈部、食管上段的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致残致死率高,疾病的预后和诊断与治疗方案的制定密切相关。HNSCC具有高度异质性,极易发生复发或转移,预后较差。该文主要从组织病理学、肿瘤微环境和基因组标志物等方面,阐述不同层面的预后相关指标在HNSCC中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旨在为开发新的肿瘤治疗策略、改善癌症的治疗和预后等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鳞状细胞癌 预后指标 文献综述
下载PDF
乳腺癌Her2基因荧光原位杂交及其临床病理关系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杜江 刘小超 +3 位作者 康文婷 周全 尹鸿雁 刘红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Her2基因过表达的比例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联系。方法收集乳腺浸润型导管癌标本50例,总结其临床及病理资料,应用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以EnVision两步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ER、PR及HER2,以金菩嘉DNA探针试剂盒行荧光原位杂... 目的探讨Her2基因过表达的比例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联系。方法收集乳腺浸润型导管癌标本50例,总结其临床及病理资料,应用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以EnVision两步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ER、PR及HER2,以金菩嘉DNA探针试剂盒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HER2基因。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5.5岁,病理组织分级Ⅰ级11例,Ⅱ级30例,Ⅲ级9例。术后分期Ⅰ期13例,ⅡA期15例,ⅡB期13例,ⅢA期6例,ⅢB期2例,ⅢC期1例。淋巴结中位转移率6.91%。ER阳性33例,PR阳性32例,IHC法HER2阳性40例,FISH阳性33例,阴性17例。FISH法检测HER2基因与HER2蛋白过表达之间相关(P<0.05),其与病理分级、术后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及ER、PR的表达无相关(P>0.05),3例脉管内瘤栓及3例原发瘤数大于1者,FISH均为阳性。结论FISH检测HER2基因扩增和免疫组化检测HER2蛋白一致性较好,HER2基因与脉管内瘤栓及多个原发瘤有一定关系,但其作为间接预测预后的指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基因 HER2 原位杂交 荧光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眼睑基底细胞癌与睑板腺癌的临床病理学对比观察 被引量:17
11
作者 何春燕 张盛忠 +1 位作者 尹鸿雁 刘红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2-306,共5页
目的观察眼睑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和睑板腺癌(sebaceous carcinoma,SC)临床病理学特点的异同,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取发生于眼睑的BCC和SC各50例,进行临床、病理形态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5/6,CK7、CK8/18... 目的观察眼睑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和睑板腺癌(sebaceous carcinoma,SC)临床病理学特点的异同,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取发生于眼睑的BCC和SC各50例,进行临床、病理形态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5/6,CK7、CK8/18,p53,Ki-67)。结果BCC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下眼睑及内眦(44例,88%),细胞较小,核分裂象少见,部分向皮脂腺、汗腺以及毛囊分化;SC女性多于男性,好发于上眼睑(36例,72%),细胞较大,有不同程度的皮脂腺分化,核分裂象易见,可向鳞状细胞、基底样细胞、腺样或梭形细胞分化;BCC组CK5/6强阳性(50/50),CK8/18均阴性(0/50),CK7大部分阴性(38/50),p53大部分阴性(31/50),Ki-67大部分为弱阳性(39/50);SC组CK5/6大部阳性表达(44/50),CK7、CK8/18均有阳性表达,p53大部分阳性(32/50),Ki-67半数以上强阳性(27/50);两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向皮脂腺分化的BCC其CK5/6强阳性,CK7、CK8/18阴性,向基底细胞分化的SC其CK5/6强阳性,但CK7、CK8/18亦阳性。结论眼睑BCC和SC在多数情况下根据临床及组织学形态即可诊断,当两者鉴别有困难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5/6、CK7、CK8/18、p53、Ki-67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肿瘤 基底细胞 睑板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及炎性假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12
12
作者 何春燕 朴颖实 +2 位作者 田澄 董格红 刘红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56-1360,共5页
目的通过对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和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IPT)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随访进行综合分析,探讨IMT与IPT是否为同一肿瘤实体。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I... 目的通过对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和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IPT)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随访进行综合分析,探讨IMT与IPT是否为同一肿瘤实体。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IMT/IP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根据组织学分组标准筛选出36例IMT,72例IPT。IMT组织病理学特点:梭形细胞肿瘤性增生,炎细胞以浆细胞浸润为主,SMA大部分染色阳性,可见双轨征;IPT组织病理学特点: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炎细胞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SMA染色阴性或小灶阳性。36例IMT中男性13例(36.1%),女性23例(63.4%),平均年龄39.4岁,好发于鼻腔鼻窦,20例复发(55.6%),1例颈部淋巴结转移,6例死亡。72例IPT中男性42例(58.3%),女性30例(41.7%),平均年龄50.1岁。IPT好发于眼眶,12例复发(16.7%),2例死亡。统计结果显示两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部位、复发率、病死率、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头颈部IMT是不同于IPT的肿瘤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炎性假瘤 组织病理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提上睑肌腱膜的病理改变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洋 李彬 +3 位作者 李冬梅 陈涛 张勇 侯志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25-1130,共6页
背景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临床常见的眼睑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可导致患者视功能异常。国外研究表明,提上睑肌的发育异常与该病的发生明显相关,但中国人群该病患者提上睑肌的形态研究缺乏。目的对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提上睑肌腱膜组织进行... 背景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临床常见的眼睑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可导致患者视功能异常。国外研究表明,提上睑肌的发育异常与该病的发生明显相关,但中国人群该病患者提上睑肌的形态研究缺乏。目的对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提上睑肌腱膜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探讨其发育异常的具体表现。方法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年龄14~19岁,平均17岁)2l例,根据上睑下垂的程度分为轻度组(3例)、中度组(14例)和重度组(4例),在提上睑肌缩短术过程中获取所有患眼截除的提上睑肌腱膜组织标本,分别进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Masson三色染色、胶原纤维染色,对标本中的Ⅲ型胶原蛋白和肌球蛋白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患者标本的染色结果与取自北京同仁医院眼库的9例正常供体的新鲜提上睑肌腱膜组织进行对照。结果不同程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随着下垂程度的增加,提上睑肌腱膜肌纤维数量减少,间质中结缔组织增加,肌内膜的完整性下降的例数均增加,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0.702,P=0.002;Z=0.738,P‘0.001;Z=0.746,P〈O.001)。4例(占19%)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标本中发现肌间质中有脂肪细胞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组提上睑肌腱膜肌纤维中肌球蛋白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组标本中肌动蛋白、肌红蛋白、纤维连接蛋白、Ⅳ型胶原纤维及层黏连蛋白的表达强度与正常对照标本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提上睑肌腱膜组织肌纤维、结缔组织及其相关蛋白均有发育异常,其病理改变的程度与症状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下垂 先天性 提上睑肌腱膜 组织病理学 发育
下载PDF
HMGB 1在浸润性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苏才丽 滕孝静 +3 位作者 王苗 岳冰 陈光勇 刘红刚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8-44,共7页
目的:浸润性喉鳞状细胞癌(invasive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I-LSCC)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是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在I-LSC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目的:浸润性喉鳞状细胞癌(invasive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I-LSCC)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是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在I-LSC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1月至2011年6月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的石蜡包埋标本281例,包括I-LSCC 123例、喉黏膜异型增生(laryngeal precursor lesions,LPLs)103例(其中低级别异型增生31例、高级别异型增生49例、原位癌23例)及声带息肉(vocal polyp,VP)5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标本中HMGB1及Ki-67的表达,其中HMGB1阳性强度和阳性率得分相加总分为0~7(0~4分为低表达,5~7分为高表达);Ki-67阳性率≥50%为高表达,<50%为低表达。结果:HMGB1在I-LSCC中的表达(4.35±1.33)高于在LPLs(3.12±0.95)及VP(2.11±0.71)中(均P<0.001)。HMGB1表达在喉黏膜低级别异型增生、高级别异型增生及原位癌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36.59%的I-LSCC同时具有HMGB1高表达及Ki-67高表达,且HMGB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Ki-67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33%的I-LSCC同时具有HMGB1高表达及淋巴结转移,且HMGB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7.15%的I-LSCC同时具有HMGB1高表达及高临床分期(III期及IV期),且HMGB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临床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MGB1表达与年龄、性别、吸烟指数、饮酒情况及癌细胞分化程度无明显差异(均P>0.05)。HMGB1高表达的I-LSCC患者预后较HMGB1低表达的患者更差(P<0.05)。结论:HMGB1在I-LSCC中高表达,可能在I-LSC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黏膜异型增生 浸润性喉鳞状细胞癌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下载PDF
耳鼻咽喉头颈部结外Rosai-Dorfman病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13
15
作者 何小金 田澄 +2 位作者 杨冬梅 刘红刚 谢新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6-459,共4页
目的探讨耳鼻咽喉头颈部结外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北京同仁医院5例耳鼻咽喉头颈部结外Rosai-Dorfman病例,并行常规HE、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患者年龄37~72岁,平均49岁。5例中原发于喉2例... 目的探讨耳鼻咽喉头颈部结外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北京同仁医院5例耳鼻咽喉头颈部结外Rosai-Dorfman病例,并行常规HE、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患者年龄37~72岁,平均49岁。5例中原发于喉2例,原发于鼻腔2例,原发于鼻翼皮肤1例。组织病理学特征:①低倍镜下为上呼吸道黏膜下或皮肤真皮内肿瘤细胞弥漫浸润,呈不同程度淡染区和深染区相间交错;②高倍镜下窦组织细胞增生,伴有不同程度其它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可见"伸入现象",病变特征不如结内病变明显;③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窦组织细胞S-100和CD68阳性,CD1a、CD20、CD45RO阴性。结论耳鼻咽喉头颈部发生的结外Rosai-Dorfman病是一种少见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有特定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在诊断上需要和该部位的其他肿瘤和炎性病变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病 临床病理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综合讨论在临床病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被引量:22
16
作者 董格红 万鸿飞 +6 位作者 朴颖实 宫丽平 高子芬 何春燕 金玉兰 田澄 刘红刚 《北京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323-325,共3页
病理诊断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准确的病理诊断是制定患者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个体化精准诊疗的基本保证。为培养高层次临床病理专业人才,实现研究生学位教育与临床病理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合理对接,首都医科大学自2... 病理诊断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准确的病理诊断是制定患者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个体化精准诊疗的基本保证。为培养高层次临床病理专业人才,实现研究生学位教育与临床病理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合理对接,首都医科大学自2013年起,设置了临床病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 临床病理学 研究生培养 诊疗模式 多学科协作 首都医科大学 病理诊断 “金标准”
原文传递
鼻和口咽梅毒的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盛忠 刘红刚 +2 位作者 王毓新 李秋珍 何春燕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50-453,I004,共5页
目的 非性病专业临床和病理医生对鼻、口咽部梅毒误诊率较高 ,探讨检测活体组织内梅毒螺旋体的方法 ,以提高鼻、口咽部梅毒检出率。方法 以 12例鼻、口咽部可疑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活检黏膜为研究对象 ,用HE染色观察其病理学特点 ,用改良... 目的 非性病专业临床和病理医生对鼻、口咽部梅毒误诊率较高 ,探讨检测活体组织内梅毒螺旋体的方法 ,以提高鼻、口咽部梅毒检出率。方法 以 12例鼻、口咽部可疑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活检黏膜为研究对象 ,用HE染色观察其病理学特点 ,用改良的Warthin Starry (W S)染色法检测病变组织及其渗出物涂片中的梅毒螺旋体。用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 (venerealdiseaseresearchlaboratory,VDRL)、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rapidplasmareagincircletest,RPR)、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 (fluorescenttrepnemalantibody absorptiontest,FTA ABS)、螺旋体血细胞凝集试验 (trepnemapallidumhemagglutinationtest,TPHA)加以证实。用国家颁布的驱梅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W S染色显示 12例切片黏膜上皮中及 6例渗出物涂片内见大量梅毒螺旋体 ,固有膜内螺旋体很少发现。血清学检查 :11例次VDRL( + + + + ) ,7例次RPR ( + ) ,1例次FTA ABS( + ) ,11例次TPHA( + )。 1例回当地治疗 ,未作血清学检查。 11例均临床治愈 ,血清学检查均转阴性。结论 用病理组织化学改良的W S染色方法 ,能直观地显示活检标本及渗出物涂片内梅毒螺旋体 ,结合临床及梅毒血清学检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 梅毒 临床 病理特点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腺样囊性癌中CD11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关系 被引量:11
18
作者 周全 韩一丁 +1 位作者 昌红 刘红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观察CD117在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68例ACC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分析,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D117的表达。结果男性33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46.8岁。癌组织... 目的观察CD117在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68例ACC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分析,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D117的表达。结果男性33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46.8岁。癌组织位于眼眶21例,鼻腔鼻窦23例,其它部位24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75.92%,10年生存率为11.61%。组织学形态多以筛状及管状结构为主。49例可见神经、脉管或骨侵犯。组织学形态是预后的独立因素(P=0.036)。CD117在92.6%ACC的腺上皮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451);CD117在42.6%ACC的肌上皮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相关(P=0.021),与预后无直接相关(P=0.133)。结论 ACC患者的5年预后较好,10年生存率明显降低。CD117在肌上皮中过度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相关,间接提示ACC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肿瘤 CD117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免疫组化染色在幽门螺旋杆菌病理检测中的优势与意义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刘洪波 祁晓莉 +1 位作者 张勇 李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1-342,共2页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子,尤其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还与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腺癌及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的发病相关。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中心(IARC)将HP列入第一类致...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子,尤其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还与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腺癌及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的发病相关。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中心(IARC)将HP列入第一类致癌因子。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HP感染与胃癌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活检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当前我国医院病理科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及其解决的对策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红刚 张盛忠 李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4期1007-1008,共2页
关键词 医院病理科工作 困难 对策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