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ndwich临床教学方法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被引量:4
1
作者 臧洪瑞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8年第1期57-58,共2页
针对耳鼻喉科专科培训所面临的部分技能培训及问题,探讨Sandwich教学法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科教学中应用效果与学生参与度,对于应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指导临床有—定的指导意义,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教育 医学 继续(Education Medical Continuing) 耳鼻咽喉科学 (Otolaryngology)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在耳鼻咽喉科学的应用前景
2
作者 韩德民 张晓晴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8年第5期253-255,共3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作为大数据时代的技术产物,在推动复杂图像数据的快速分析、协助相关疾病初筛、诊断和随访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发展空间,极大地缩短了疾病诊断时间,延伸了有限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尤其是...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作为大数据时代的技术产物,在推动复杂图像数据的快速分析、协助相关疾病初筛、诊断和随访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发展空间,极大地缩短了疾病诊断时间,延伸了有限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尤其是大众化诊疗时代的今天,将成为面向基层拓展医疗健康服务的实用工具。本文回顾了AI在耳鼻咽喉科及相关领域的应用。基于目前此领域的初期状况,难以查寻到较大样本的临床实验数据,相关法律法规及伦理学研究也有待于建立,作为未来医学以及医疗健康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应用技术,值得我们充满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耳鼻咽喉科学
原文传递
变应性因素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明婕 周兵 +2 位作者 李云川 崔顺九 张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变应性因素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根据是否存在变应性因素,将其分为为菲变应性因素组和变应性因素组,比较两组症状VAS评分、鼻息肉主观评分、鼻窦CT L... 目的探讨变应性因素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根据是否存在变应性因素,将其分为为菲变应性因素组和变应性因素组,比较两组症状VAS评分、鼻息肉主观评分、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嗅觉功能、鼻阻力等指标问的差异。结果81例患者中,非变应性因素组45例,变应性因素组36例。两组问症状VAS评分和鼻息肉主观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0.87,P=0.40:t=0.58,P=0.64)。鼻窦CT的Lund—MacKay评分,变应性因素组的前组筛窦病变程度较非变应性因素组严重,存在显著性差异(f=2.11,P=0.03),而其余各鼻窦及OMC区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间嗅觉功能以及双侧鼻腔总阻力亦无显著性差异(t=0.15,P=0.88:t=0.57,P=0.61)。结论变应性因素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病中不起主导作用,对临床症状、鼻息肉大小、嗅觉功能和鼻阻力等方面没有显著影响,但可能与前组筛窦的病变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鼻息肉 超敏反应 Lund—MacKay CT评分
下载PDF
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及鼻窦炎黏膜重构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彤 李云川 +3 位作者 臧洪瑞 张盛忠 范尔钟 周兵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61-264,共4页
目的观察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及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 CRSsNP)黏膜是否具有相似的组织重构的特征。方法选取50例CRSsNP患者和20例对照组的钩突黏膜,分别进行HE染色、Masson2色胶原染色、VanGieson染色... 目的观察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及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 CRSsNP)黏膜是否具有相似的组织重构的特征。方法选取50例CRSsNP患者和20例对照组的钩突黏膜,分别进行HE染色、Masson2色胶原染色、VanGieson染色(VG染色)和阿辛蓝一过碘酸.希夫(alcian blue-periodic acid-Schiff,AB-PAS)染色,观察黏膜上皮损伤、基底膜厚度、黏膜下胶原和腺体增生等情况。结果所有CRSsNP组黏膜均存在上皮脱落、基底膜增厚、黏膜下胶原沉积和黏液腺细胞增生等组织病理学特征,且均较对照组严重。结论黏膜组织重构是CRSsNP的普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气道重构 上皮损伤 腺体增生
下载PDF
生活质量问卷与鼻声反射测量在下鼻甲肥大不同术式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郑铭 王向东 +5 位作者 青卉 王成硕 宋晓红 娄鸿飞 王奎吉 张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7年第7期359-364,共6页
目的比较下鼻甲黏膜下骨质切除术和骨折外移术治疗下鼻甲肥大的手术疗效。方法利用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调查量表和鼻声反射测量对分别接受两种术式的患者进行术前1周和术后12个月的评估。结果 47例下鼻甲肥大患者入选本研究,... 目的比较下鼻甲黏膜下骨质切除术和骨折外移术治疗下鼻甲肥大的手术疗效。方法利用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调查量表和鼻声反射测量对分别接受两种术式的患者进行术前1周和术后12个月的评估。结果 47例下鼻甲肥大患者入选本研究,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ino-nasal outcome test-20,SNOT-20)量表显示两种术式均使患者获得QOL改善,且术后改善程度相似,下鼻甲肥大患者术前五大问题依次为睡眠质量差、经常需要擤鼻涕、流黏稠鼻涕、容易疲劳、头晕。术后依次为鼻涕倒流、流清水样鼻涕、打喷嚏、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两种术式均可使患者的鼻声反射测量参数最小横截面积,0~5 cm鼻腔容积(nasal volume,NV)和2~5 cm NV发生显著改变,且黏膜下骨质切除术比骨折外术移获得更宽敞的NV,分别为(7.28±2.01)cm^3 vs(6.01±1.22)cm3,(5.99±1.87)cm^3 vs(4.23±1.08)cm^3(P<0.05);但SNOT-20得分和鼻声反射测量数值无相关性。结论针对程度较轻的下鼻甲肥大的患者,推荐下鼻甲骨折外移术作为首选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甲 生活质量 鼻测量 声学 骨折外移 下鼻 甲黏膜下骨质切除
下载PDF
耳内镜下自制鼓膜通气管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勇 倪鑫 陈惟虎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0-250,共1页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重要的致聋原因之一,临床上以耳阻塞感、耳鸣、听力下降、中耳腔内非脓性积液等为主要特征。我科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关键词 鼓膜(Tympanic Membrane) 中耳炎 伴渗出液(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内窥镜检查(Endoscopy)
下载PDF
单侧耳聋治疗效果的综合评估:系统综述 被引量:6
7
作者 房孝莲 王杰 FEI Zhao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61-265,共5页
目的评估信号对传系统、骨锚式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植入对单侧耳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9-2015年间,选择不同治疗方法与单侧耳聋(single-sided deafness,SSD)的关键词组合在外文数据库PubMed、Springerlink、Web of Science中进行检... 目的评估信号对传系统、骨锚式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植入对单侧耳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9-2015年间,选择不同治疗方法与单侧耳聋(single-sided deafness,SSD)的关键词组合在外文数据库PubMed、Springerlink、Web of Science中进行检索。共搜索出46篇研究论文。排除研究样本量太小,数据不确定或缺失的论文,最终纳入13篇。结果最终纳入的13篇文献,其研究方法包括使用主客观评估某种治疗方法或比较多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不同方法评估SSD干预后显示均有提高,但主观评估相比客观评估优点显著,且各研究结果差异很大,部分信息相互矛盾。临床评估本身缺乏与现实生活相似的环境,因此其定性结果存在争议,且各项评估的结果差异很大,无法直接比较。结论三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SSD患者症状。为了客观量化干预效果,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耳聋 信号对传系统 骨锚式助听器 人工耳蜗植入
下载PDF
儿童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特征及疗效分析
8
作者 李雪岩 程丽宇 +2 位作者 杨菁菁 胡蓉 徐文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临床特征和疗效,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至2021年诊断为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的68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有随访记录的100例患儿分为非手术组(66例)和手术组(34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目的分析儿童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临床特征和疗效,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至2021年诊断为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的68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有随访记录的100例患儿分为非手术组(66例)和手术组(34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①686例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患儿中男孩多见(455例,66.3%),最多分布于6~<10岁(249例,36.3%),声带息肉最常见(451例,65.7%)。非手术组和手术组长期有效率分别为63.6%和79.4%。22例声带息肉手术治疗患儿中7例术后复发,复发年龄为3~<10岁,复发中位时间为术后6月,均为男孩。所有声带囊肿患儿保守治疗均无效。结论儿童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更多见于男孩,年龄主要分布在6~<10岁,声带息肉最常见。声带息肉患儿小于6岁时首选保守观察,>10岁时可考虑行手术治疗;声带囊肿患儿建议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 非手术 手术治疗
下载PDF
T2型炎症反应与鼻息肉组织重塑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黄雨晴 孟琛 +2 位作者 闫冰 王成硕 张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72-878,882,共8页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是常见的慢性炎性疾病,伴有明显的组织重塑,其重塑机制尚不明确。研究发现T2型炎症网络在组织重塑及鼻息肉形成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已针对多个生物靶点开展临床试验,还有若干潜在的治疗靶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是常见的慢性炎性疾病,伴有明显的组织重塑,其重塑机制尚不明确。研究发现T2型炎症网络在组织重塑及鼻息肉形成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已针对多个生物靶点开展临床试验,还有若干潜在的治疗靶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归纳总结T2型炎症反应参与鼻息肉组织重塑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探究鼻息肉组织重塑的发生机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鼻息肉 T2型炎症 黏膜组织重塑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庞玉娟 陈晓红 +1 位作者 张景义 高景利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7年第7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20 09~2015年537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多发灶、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突破包膜和肿瘤直径。结果 537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 目的探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20 09~2015年537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多发灶、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突破包膜和肿瘤直径。结果 537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率30.9%(166/537),其中单纯VI区转移率24.95%(134/537),VI区+颈侧转移率5.21%(28/537),单纯颈侧率0.74%(4/537)。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淋巴结转移与男性、年龄<45岁、突破包膜与肿瘤直径>1 cm有关(P<0.05)。术后17例患者暂时声嘶,1例失访,1例随访1.5年未完全恢复正常。术后61例患者暂时低钙,2例失访,2例分别随访1.5和4年,仍需补钙。结论对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男性、年龄<45岁、突破包膜、肿瘤直径>1 cm是颈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建议个体化治疗,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肿瘤 乳头状 危险因素 淋巴结 转移
下载PDF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0及整合素α6预测声门上型喉癌对TPF诱导化疗方案的敏感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光 时倩 +6 位作者 房居高 廉猛 王茹 马泓智 冯凌 王宇 刘红刚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8年第9期473-477,共5页
目的预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10,MAPK10)及整合素α6(Integrinα6)在声门上型喉癌中对紫杉醇+顺铂+5氟尿嘧啶(TPF)诱导化疗方案敏感性的价值。方法将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我科治疗的57例声门上型喉鳞... 目的预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10,MAPK10)及整合素α6(Integrinα6)在声门上型喉癌中对紫杉醇+顺铂+5氟尿嘧啶(TPF)诱导化疗方案敏感性的价值。方法将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我科治疗的57例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接受2个周期的TPF方案诱导化疗,并将患者按照疗效分为化疗敏感组和化疗耐受组。采用免疫组化对所有患者病理标本中MAPK10及Itga6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mRNA与蛋白表达一致性,以及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 MAPK10在敏感组中表达率较高为90.48%,Itga6在耐受组中表达率较高为83.3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PK10在耐受组中表达水平低于敏感组,Itga6 mRNA高于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致性检验表明MAPK10及Itga6在耐受组之中mRNA表达及与蛋白表达一致性较高。MAPK10及Itga6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无关;MAPK10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相关,阳性率越低患者病情越重。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MAPK10与Itga6表达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在敏感组喉癌组织中MAPK10与Itga6表达水平之间同样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 MAPK10在对化疗耐受的喉癌组织中表达下调,而Itga6表达上调,且表达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因此有可能成为喉癌诱导化疗疗效预测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0 整合素Α6 诱导化疗 耐药
下载PDF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因学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邰隽 张罗 韩德民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9年第1期27-30,共4页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IP)是鼻腔鼻窦的良性病变,其特点为局部呈破坏性生长、发展快、手术后容易复发及少数恶性变等。迄今为止,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为进一步研究IP的病因及发...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IP)是鼻腔鼻窦的良性病变,其特点为局部呈破坏性生长、发展快、手术后容易复发及少数恶性变等。迄今为止,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为进一步研究I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本文将近年来病因学相关文献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Nasal Cavity) 鼻窦(Paranasal Sinuses) 乳头状瘤 内翻(Papilloma Inverted)
原文传递
MDR1基因RNA干扰逆转喉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钟琦 黄志刚 +6 位作者 王琪 房居高 陈晓红 张伟 王鸿 洪锐 杨征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32-235,共4页
目的采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通过敲减MDR1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的表达,逆转人喉癌耐药细胞系(LSC-1,WⅨ)对于化疗药物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resistance,MDR)。方法采用表达MDR1shRNA(smallhairpinRNA)的慢病... 目的采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通过敲减MDR1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的表达,逆转人喉癌耐药细胞系(LSC-1,WⅨ)对于化疗药物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resistance,MDR)。方法采用表达MDR1shRNA(smallhairpinRNA)的慢病毒载体转染LSC-1/TAX细胞,干扰MDR1mRNA。体外MTT实验观察其对各种化疗药物敏感性,裸鼠荷瘤试验在体检测其对TAX的敏感性,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在蛋白水平检测体内外细胞中MDR1基因的表达。结果体外逆转LSC-1/TAX喉癌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的MDR,裸鼠荷瘤试验显示细胞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被成功回复。免疫组化方法证实MDR1shRNA可以在体内外有效地敲减MDRl基因的表达。结论表达MDR1shRNA的慢病毒载体可以在转录后明显降低MDR1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喉癌细胞对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抗药性 肿瘤 RNA干扰 慢病毒属
下载PDF
头颈部遗传性肿瘤概述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亚茹 陈晓红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7年第3期163-170,共8页
头颈部遗传性肿瘤主要包括家族性头颈部副神经节瘤、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家族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家族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神经纤维瘤病I型、神经纤维瘤病II型、家族性鼻咽癌及家族性鳞状细胞癌。本文从头... 头颈部遗传性肿瘤主要包括家族性头颈部副神经节瘤、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家族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家族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神经纤维瘤病I型、神经纤维瘤病II型、家族性鼻咽癌及家族性鳞状细胞癌。本文从头颈部遗传性肿瘤的分类、临床特征、遗传学和治疗等方面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副神经节瘤 多发性内分泌瘤病 神经纤维瘤病
原文传递
迎接头颈肿瘤精准重建时代的来临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晓红 黄志刚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8年第1期1-3,共3页
头颈肿瘤术后缺损的重建,对患者的外观和功能来说十分重要。随着现代精准外科学的发展,要求头颈外科医师要同时注重结构和功能重建的精准性。在结构重建中,局部轴型皮瓣的改良设计和穿支皮瓣的应用,使供区创伤趋于最小化,受区的结... 头颈肿瘤术后缺损的重建,对患者的外观和功能来说十分重要。随着现代精准外科学的发展,要求头颈外科医师要同时注重结构和功能重建的精准性。在结构重建中,局部轴型皮瓣的改良设计和穿支皮瓣的应用,使供区创伤趋于最小化,受区的结构和外观的重建更加与原来相近;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辅助和3D打印技术的引入,使头颈部修复进一步提高了精准性。在功能重建中,吻合感觉神经和功能训练有助于感觉功能的恢复。目前,功能重建仍是未来头颈外科主要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DNA甲基化与头颈肿瘤
16
作者 郭伟 黄志刚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9年第1期4-7,共4页
DNA甲基化与头颈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相关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头颈肿瘤发生发展、早期诊断及治疗的关系做一综述。
关键词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 头颈部肿瘤(Head and NECK Neoplasms)
原文传递
声带黏膜上皮病变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丽晶 王军 +2 位作者 叶京英 徐文 杨庆文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57-661,共5页
目的探讨声带黏膜鳞状上皮病变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43例声带黏膜鳞状上皮病变患者的病史、电子鼻咽喉镜或频闪喉镜及手术显微镜下的形态学特征及病理学结果,探讨声带黏膜鳞状上皮病变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与临床特征的相... 目的探讨声带黏膜鳞状上皮病变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43例声带黏膜鳞状上皮病变患者的病史、电子鼻咽喉镜或频闪喉镜及手术显微镜下的形态学特征及病理学结果,探讨声带黏膜鳞状上皮病变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根据343例声带黏膜鳞状上皮病变的镜下特征分为4型。Ⅰ型为炎性渗出型,19例,经保守治疗声带形态及声音质量恢复正常。Ⅱ、Ⅲ、Ⅳ型病变均行显微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手术。Ⅱ型为息肉摩擦型,72例,采用声带黏膜上皮下切除术;Ⅲ型为伴声带沟型,64例,采用黏膜切开挖槽术;Ⅳ型为单纯角化型,188例,采用声韧带下切除术或声带肌切除术。手术一次治愈率为90.7%(294/324),复发率为9.3%(30/324),癌变率6.5%(21/324)。癌变者均为Ⅳ型患者(11.2%),第一次手术诊断8例,二次手术诊断13例,其中2例患者第三次手术采用喉垂直部分切除术。结论根据声带黏膜鳞状上皮病变的形态学特征,采用保守或CO2激光手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喉功能,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 喉黏膜 白斑 角化病 增生 激光疗法
原文传递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微觉醒对睡眠时吞咽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彦如 丁秀 +1 位作者 王春燕 韩德民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19-423,共5页
目的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时吞咽动作发生规律及其与呼吸事件相关皮层微觉醒的关系.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7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睡眠中心同步多道睡眠图监测与下咽压力持续监测,记录23... 目的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时吞咽动作发生规律及其与呼吸事件相关皮层微觉醒的关系.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7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睡眠中心同步多道睡眠图监测与下咽压力持续监测,记录23例成人0SAHS患者睡眠时的吞咽动作.分析:呼吸事件相关微觉醒与吞咽发生的关系;秩和检验分析睡眠分期对吞咽的影响;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OSAHS严重程度组吞咽发生频率的差异.结果 研究对象年龄平均(43±12)岁,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平均(49.2±27.7)次/h.共记录到1 382次睡眠时吞咽动作,中位数9.2[5.8,13.8]次/例.吞咽动作频率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正相关(r=0.570,P=0.005),与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负相关(r=-0.639,P=0.001).多数(73.7%)吞咽动作在呼吸事件结束,呼吸事件相关的微觉醒发生后出现.非快动眼睡眠1期睡眠(N1)与N2、N3和快动眼睡眠期相比,吞咽频率较多(Z=-3.680,P<0.001;Z=-2.746,P=0.006;Z=-3.490,P<0.001).结论 OSAHS患者吞咽动作的发生与呼吸事件相关的皮层微觉醒存在时间和频率的联系.吞咽频率随呼吸暂停的严重度增加而增多;且受睡眠分期的影响,N1期吞咽较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微觉醒 吞咽
原文传递
口呼吸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上气道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彦如 费南希 +2 位作者 曹莉莉 施云瀚 鲜军舫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29-534,共6页
目的:研究在经口或经鼻呼吸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和正常人的咽壁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探索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9例成人OSAHS患者及20例无鼾对照,分别于受试者清醒时及佩戴鼻夹经口呼吸时行MRI获取上气道结构测... 目的:研究在经口或经鼻呼吸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和正常人的咽壁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探索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9例成人OSAHS患者及20例无鼾对照,分别于受试者清醒时及佩戴鼻夹经口呼吸时行MRI获取上气道结构测量指标。分析:(1)无鼾对照/OSAHS患者口呼吸与鼻呼吸上气道结构的变化;(2)OSAHS患者与对照口呼吸时上气道结构变化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对照组男15例,女5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均<5次/h。OSAHS患者男26例,女3例,平均AHI(40.4±23.1)次/h,睡眠时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_(2))平均79.5%±10.0%。对照组及OSAHS口呼吸时均观察到下颌骨与咽后壁的垂直距离变小(P<0.05);舌体长轴减小(P<0.05),舌体与软、硬腭接触区域减小。对照组软腭后及舌后气道总容积无显著改变(P>0.05)。而OSAHS患者软腭后气道最小截面积、气道体积明显减小(P<0.001)。OSAHS患者口呼吸时悬雍垂平面左右径减小,与对照组趋势相反(P=0.017)。患者的AHI与口呼吸时软腭后气道容积的减小量正相关(P=0.001);而下颌骨与咽后壁间距的减小量与气道长度呈正相关(P<0.001)。结论:口呼吸导致舌体长轴缩短、软腭与舌体接触面积减小,下颌骨与咽后壁的垂直距离减小、会厌平面截面积降低。OSAHS患者与对照的变化特点存在较大差异。口呼吸时患者软腭后气道的多个径线、面积及体积减小,且在重度患者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口呼吸 上气道
原文传递
睡眠监测评估儿童睡眠呼吸障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彦如 韩德民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8年第5期307-310,共4页
儿童睡眠呼吸监测的正常值,睡眠呼吸障碍的自然病程队列研究等为睡眠呼吸监测在儿童睡眠呼吸障碍临床诊治中的指导意义提供了诸多循证证据。本文就相关研究做—文献回顾并探讨睡眠呼吸监测指标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儿童 多道睡眠描记术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