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美国放射学会制定了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2003年第四版修订时包括了超声诊断(BI-RADS-US)。本文旨在初步探讨BI-RADS-US对于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能力。我们收集了2...1992年美国放射学会制定了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2003年第四版修订时包括了超声诊断(BI-RADS-US)。本文旨在初步探讨BI-RADS-US对于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能力。我们收集了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期间、获得病理诊断的乳腺占位性病变共69例72灶。均为女性,年龄14-83岁,平均41.6岁。首先根据一般的非BI-RADS标准,做出良恶性鉴别。然后用BI-RADS-US标准进行鉴别和分级(0-6级),其中2级和3级为良性和良性可能性大,4级为性质待定,5级为恶性可能性大。计算并比较上述两种方法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在72病灶中,根据非BI-RADS标准,诊断为良性者40灶,符合病理诊断者38灶(95.0%),诊断为恶性者23灶,符合病理者18灶(78.3%);诊断为性质待定者9灶。根据BI-RADS-US标准和分级,2级和3级共有37灶,与病理结果符合者为36灶(97.2%);5级有31灶,与病理符合者为22灶(71.0%);4级有4灶。非BI-RADS和BI-RADS-US的准确性各为83.3%和81.9%(P=1.000),敏感性各为91.7%和95.8%(P=1.000),特异性各为79.2%和75.0%(P=0.754)。总之,第一版BI-RADS-US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方面的初步应用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而与非BI-RADS方法比较则尚无明显差别。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超声在足底跖筋膜炎诊断及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我院203例临床诊断跟痛症病人的临床及超声影像学资料,并总结病因。对比分析跖筋膜炎病人的双侧跖筋膜及足底脂肪垫的超声参数。按身体质量指数...目的探讨超声在足底跖筋膜炎诊断及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我院203例临床诊断跟痛症病人的临床及超声影像学资料,并总结病因。对比分析跖筋膜炎病人的双侧跖筋膜及足底脂肪垫的超声参数。按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否大于24 kg/m^2分为BMI>24 kg/m2组和BMI≤24 kg/m^2组,对比两组上述参数,探讨超声诊断跖筋膜炎的价值。结果跖筋膜炎是203例病人足跟痛的首要病因,占82.8%。其中跖筋膜炎病人患侧跖筋膜跟骨止点处的超声测量厚度大于健侧(0.50 cm vs.0.37 cm),而脂肪垫厚度小于健侧(0.55 cm vs.0.60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段跖筋膜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24 kg/m^2组与BMI≤24 kg/m^2组病人右侧跟骨止点处跖筋膜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24 kg/m^2组左侧跖筋膜厚于BMI≤24 kg/m^2组(0.46 cm vs.0.40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MI>24 kg/m^2组右侧足底脂肪垫厚度较BMI≤24 kg/m^2组增厚(0.59 cm vs.0.50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可直接显示跖筋膜跟骨止点处增厚,可为足底跖筋膜炎临床诊断提供定量的参数指标,对于足跟痛的软组织因素分析和鉴别有重要临床价值。展开更多
目的采用乳腺超声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US)征象术语分析≤2cm的乳腺小结节,探讨其诊断一致性和在乳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89例患者共317个经手术及穿...目的采用乳腺超声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US)征象术语分析≤2cm的乳腺小结节,探讨其诊断一致性和在乳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89例患者共317个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2cm的乳腺结节。其中0~1cm结节160个(146例),>1~2cm结节157个(143例)。按照BI-RADS-US征象术语描述乳腺结节超声征象。采用Kappa检验分析3位医师评价超声征象的一致性。采用χ2检验分别比较0~1cm、>1~2cm乳腺良恶性结节BI-RADS-US征象术语差异。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恶性超声征象诊断乳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160个0~1cm的乳腺结节中,良性95个,恶性65个。157个>1~2cm的乳腺结节中,良性91个,恶性66个。(1)对于0~1cm的乳腺结节,3位评价者对形状、方位、边缘、内部回声、周围情况、钙化等6类BI-RADS-US征象术语评价的一致性为中等(κ值分别为0.44、0.57、0.48、0.43、0.51、0.57)。对于>1~2cm的乳腺结节,3位评价者对形状、方位、边缘、内部回声等4类BI-RADS-US征象术语评价的一致性较好(κ值分别为0.65、0.61、0.64、0.63)。(2)0~1cm的乳腺结节,恶性结节多表现为不规则形、非平行方位、边缘不光整、高回声晕及微钙化,与良性结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2.3%(34/65) vs 20.0%(19/95),38.5%(25/65) vs 13.7%(13/95),75.4%(49/65) vs 32.6%(31/95),18.6%(12/65) vs 0(0/95),10.8%(7/65) vs 2.1%(2/95);χ2值分别为18.19、13.08、28.22、16.39、3.95,P均<0.05],>1~2cm的乳腺结节,恶性结节多表现为不规则形、非平行方位、边缘不光整、高回声晕、后方回声衰减、Cooper韧带改变及微钙化,与良性结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4.2%(49/66) vs 12.1%(11/91),36.4%(24/66) vs 5.5%(5/91),93.9%(62/66) vs 22.0%(20/91),37.9%(25/66) vs 3.3%(3/91),30.3%(20/66) vs 7.7%(7/91),15.2%(10/66) vs 0(0/91),16.7%(11/66) vs 4.4%(4/91);χ2值分别为62.59、24.21、79.40、31.22、13.73、12.30、6.67,P均=0.000]。(3)对于0~1cm、>1~2cm的乳腺结节,边缘不光整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为75.4%、93.9%,不规则形、非平行方位、高回声晕、微钙化、后方衰减和Cooper韧带改变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较低(10.8%~52.3%、15.2%~74.2%),而除边缘不光整诊断恶性结节的特异度较低外(67.4%、78.0%),其余征象诊断恶性结节的特异度均较高(80.0%~100%、87.9%~100%)。结论 BI-RADS-US征象术语应用于乳腺小结节描述的一致性较为满意。边缘不光整诊断乳腺恶性小结节的敏感度较高,是诊断小乳癌最重要的超声征象;不规则形、非平行方位、高回声晕、微钙化、后方衰减和Cooper韧带改变诊断乳腺恶性小结节的特异度较高,有利于活检或手术前诊断。展开更多
文摘1992年美国放射学会制定了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2003年第四版修订时包括了超声诊断(BI-RADS-US)。本文旨在初步探讨BI-RADS-US对于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能力。我们收集了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期间、获得病理诊断的乳腺占位性病变共69例72灶。均为女性,年龄14-83岁,平均41.6岁。首先根据一般的非BI-RADS标准,做出良恶性鉴别。然后用BI-RADS-US标准进行鉴别和分级(0-6级),其中2级和3级为良性和良性可能性大,4级为性质待定,5级为恶性可能性大。计算并比较上述两种方法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在72病灶中,根据非BI-RADS标准,诊断为良性者40灶,符合病理诊断者38灶(95.0%),诊断为恶性者23灶,符合病理者18灶(78.3%);诊断为性质待定者9灶。根据BI-RADS-US标准和分级,2级和3级共有37灶,与病理结果符合者为36灶(97.2%);5级有31灶,与病理符合者为22灶(71.0%);4级有4灶。非BI-RADS和BI-RADS-US的准确性各为83.3%和81.9%(P=1.000),敏感性各为91.7%和95.8%(P=1.000),特异性各为79.2%和75.0%(P=0.754)。总之,第一版BI-RADS-US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方面的初步应用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而与非BI-RADS方法比较则尚无明显差别。
文摘目的探讨超声在足底跖筋膜炎诊断及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我院203例临床诊断跟痛症病人的临床及超声影像学资料,并总结病因。对比分析跖筋膜炎病人的双侧跖筋膜及足底脂肪垫的超声参数。按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否大于24 kg/m^2分为BMI>24 kg/m2组和BMI≤24 kg/m^2组,对比两组上述参数,探讨超声诊断跖筋膜炎的价值。结果跖筋膜炎是203例病人足跟痛的首要病因,占82.8%。其中跖筋膜炎病人患侧跖筋膜跟骨止点处的超声测量厚度大于健侧(0.50 cm vs.0.37 cm),而脂肪垫厚度小于健侧(0.55 cm vs.0.60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段跖筋膜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24 kg/m^2组与BMI≤24 kg/m^2组病人右侧跟骨止点处跖筋膜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24 kg/m^2组左侧跖筋膜厚于BMI≤24 kg/m^2组(0.46 cm vs.0.40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MI>24 kg/m^2组右侧足底脂肪垫厚度较BMI≤24 kg/m^2组增厚(0.59 cm vs.0.50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可直接显示跖筋膜跟骨止点处增厚,可为足底跖筋膜炎临床诊断提供定量的参数指标,对于足跟痛的软组织因素分析和鉴别有重要临床价值。
文摘目的采用乳腺超声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US)征象术语分析≤2cm的乳腺小结节,探讨其诊断一致性和在乳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89例患者共317个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2cm的乳腺结节。其中0~1cm结节160个(146例),>1~2cm结节157个(143例)。按照BI-RADS-US征象术语描述乳腺结节超声征象。采用Kappa检验分析3位医师评价超声征象的一致性。采用χ2检验分别比较0~1cm、>1~2cm乳腺良恶性结节BI-RADS-US征象术语差异。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恶性超声征象诊断乳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160个0~1cm的乳腺结节中,良性95个,恶性65个。157个>1~2cm的乳腺结节中,良性91个,恶性66个。(1)对于0~1cm的乳腺结节,3位评价者对形状、方位、边缘、内部回声、周围情况、钙化等6类BI-RADS-US征象术语评价的一致性为中等(κ值分别为0.44、0.57、0.48、0.43、0.51、0.57)。对于>1~2cm的乳腺结节,3位评价者对形状、方位、边缘、内部回声等4类BI-RADS-US征象术语评价的一致性较好(κ值分别为0.65、0.61、0.64、0.63)。(2)0~1cm的乳腺结节,恶性结节多表现为不规则形、非平行方位、边缘不光整、高回声晕及微钙化,与良性结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2.3%(34/65) vs 20.0%(19/95),38.5%(25/65) vs 13.7%(13/95),75.4%(49/65) vs 32.6%(31/95),18.6%(12/65) vs 0(0/95),10.8%(7/65) vs 2.1%(2/95);χ2值分别为18.19、13.08、28.22、16.39、3.95,P均<0.05],>1~2cm的乳腺结节,恶性结节多表现为不规则形、非平行方位、边缘不光整、高回声晕、后方回声衰减、Cooper韧带改变及微钙化,与良性结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4.2%(49/66) vs 12.1%(11/91),36.4%(24/66) vs 5.5%(5/91),93.9%(62/66) vs 22.0%(20/91),37.9%(25/66) vs 3.3%(3/91),30.3%(20/66) vs 7.7%(7/91),15.2%(10/66) vs 0(0/91),16.7%(11/66) vs 4.4%(4/91);χ2值分别为62.59、24.21、79.40、31.22、13.73、12.30、6.67,P均=0.000]。(3)对于0~1cm、>1~2cm的乳腺结节,边缘不光整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为75.4%、93.9%,不规则形、非平行方位、高回声晕、微钙化、后方衰减和Cooper韧带改变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较低(10.8%~52.3%、15.2%~74.2%),而除边缘不光整诊断恶性结节的特异度较低外(67.4%、78.0%),其余征象诊断恶性结节的特异度均较高(80.0%~100%、87.9%~100%)。结论 BI-RADS-US征象术语应用于乳腺小结节描述的一致性较为满意。边缘不光整诊断乳腺恶性小结节的敏感度较高,是诊断小乳癌最重要的超声征象;不规则形、非平行方位、高回声晕、微钙化、后方衰减和Cooper韧带改变诊断乳腺恶性小结节的特异度较高,有利于活检或手术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