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后下肢抬高垫在足踝外科中后足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赵雪 魏文轩 +2 位作者 李玉静 宋扬 王智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0年第3期35-38,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后下肢抬高垫在足踝外科中后足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科2019年1至12月收治的100例足踝外科中后足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改良后的下肢抬高垫,对照组应用原有普通下肢抬高垫,两组患者均于术后24 h、48 ... 目的观察改良后下肢抬高垫在足踝外科中后足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科2019年1至12月收治的100例足踝外科中后足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改良后的下肢抬高垫,对照组应用原有普通下肢抬高垫,两组患者均于术后24 h、48 h、72 h进行肿胀值测量、疼痛评估、舒适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48 h、72 h肿胀值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足踝外科中后足术后患者应用改良后下肢抬高垫,可有效减轻患者肿胀程度,降低疼痛,增加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抬高垫 肿胀 疼痛 舒适度 足踝外科
下载PDF
多模式健康教育结合回授法在[足母]外翻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琳 王巍 +1 位作者 聂志红 曲峰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健康教育结合回授法在[足母]外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以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足踝外科中心收治的100例[足母]外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多模式健康教育结合回授法在[足母]外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以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足踝外科中心收治的100例[足母]外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其中男10例,女40例;年龄33~74岁,平均(51.54±13.95)岁。观察组采用多模式健康教育结合回授法,其中男7例,女43例;年龄29~75岁,平均(53.58±12.18)岁。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康复训练依从性、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首次下床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康复训练依从性、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首次下床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健康教育结合回授法能有效提高[足母]外翻手术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康复训练依从性,降低术后疼痛水平,缩短首次下床时间,并能够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健康教育 回授法 [足母]外翻 健康教育
下载PDF
足踝部骨样骨瘤3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成勇 王显军 +2 位作者 曲峰 魏芳远 张建中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第4期44-47,共4页
骨样骨瘤是一种良性肿瘤,30岁以下人群常发病,男性居多,占良性骨肿瘤的10%。骨样骨瘤常见于股骨颈和胫骨。足踝部骨样骨瘤发病率较低,文献报道主要是个案报道。本文结合3例我院收治的足踝部骨样骨瘤病例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供临床医... 骨样骨瘤是一种良性肿瘤,30岁以下人群常发病,男性居多,占良性骨肿瘤的10%。骨样骨瘤常见于股骨颈和胫骨。足踝部骨样骨瘤发病率较低,文献报道主要是个案报道。本文结合3例我院收治的足踝部骨样骨瘤病例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部 骨样骨瘤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足踝部创伤诊疗专家共识
4
作者 中华足踝医学教育学院专家委员会 白求恩基金会足踝外科专委会 +7 位作者 中国部足踝外科学会 北京市医学会骨科分会足踝外科学组 张建中 俞光荣 胡跃林 徐海林 张奉琪 张明珠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0年第4期1-5,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对急诊足踝创伤患者进行COVID-19初筛、检查、防护,如何对疑似或确诊COVID-19患者进行准确诊断、病情评估、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哪些患者需要住院和手术,病房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对急诊足踝创伤患者进行COVID-19初筛、检查、防护,如何对疑似或确诊COVID-19患者进行准确诊断、病情评估、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哪些患者需要住院和手术,病房和手术怎样进行管理,应该采取哪些防护措施以避免院内的交叉感染等,以上均是足踝外科医生面临的现实问题。为更好地规范COVID-19疫情期间的足踝创伤患者的诊治,中华足踝医学教育学院专家委员会和北京市医学会骨科分会足踝外科学组牵头制订本专家共识,以便为规范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防治 足踝 创伤
下载PDF
探讨超声在足底跖筋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亚静 徐宁 +2 位作者 荣雪余 赵汉学 魏芳远 《骨科》 CAS 2020年第5期362-366,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在足底跖筋膜炎诊断及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我院203例临床诊断跟痛症病人的临床及超声影像学资料,并总结病因。对比分析跖筋膜炎病人的双侧跖筋膜及足底脂肪垫的超声参数。按身体质量指数... 目的探讨超声在足底跖筋膜炎诊断及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我院203例临床诊断跟痛症病人的临床及超声影像学资料,并总结病因。对比分析跖筋膜炎病人的双侧跖筋膜及足底脂肪垫的超声参数。按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否大于24 kg/m^2分为BMI>24 kg/m2组和BMI≤24 kg/m^2组,对比两组上述参数,探讨超声诊断跖筋膜炎的价值。结果跖筋膜炎是203例病人足跟痛的首要病因,占82.8%。其中跖筋膜炎病人患侧跖筋膜跟骨止点处的超声测量厚度大于健侧(0.50 cm vs.0.37 cm),而脂肪垫厚度小于健侧(0.55 cm vs.0.60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段跖筋膜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24 kg/m^2组与BMI≤24 kg/m^2组病人右侧跟骨止点处跖筋膜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24 kg/m^2组左侧跖筋膜厚于BMI≤24 kg/m^2组(0.46 cm vs.0.40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MI>24 kg/m^2组右侧足底脂肪垫厚度较BMI≤24 kg/m^2组增厚(0.59 cm vs.0.50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可直接显示跖筋膜跟骨止点处增厚,可为足底跖筋膜炎临床诊断提供定量的参数指标,对于足跟痛的软组织因素分析和鉴别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跟痛 跖筋膜炎 超声 鉴别
下载PDF
踝关节源性■趾腱鞘囊肿的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树 孙超 +1 位作者 王智 张建中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5期367-370,共4页
背景:[足母]趾腱鞘囊肿因治疗后反复发作困扰患者及临床医师,本中心发现在[足母]趾腱鞘囊肿患者中存在踝关节与长屈肌腱鞘连通,而这一现象与[足母]趾腱鞘囊肿发生、复发的关系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探讨踝关节连通长屈肌腱鞘这一现象与... 背景:[足母]趾腱鞘囊肿因治疗后反复发作困扰患者及临床医师,本中心发现在[足母]趾腱鞘囊肿患者中存在踝关节与长屈肌腱鞘连通,而这一现象与[足母]趾腱鞘囊肿发生、复发的关系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探讨踝关节连通长屈肌腱鞘这一现象与趾腱鞘囊肿的关系,并进一步证明囊肿切除联合踝关节囊修补的手术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行手术治疗[足母]趾腱鞘囊肿患者12例;5例初次就诊,7例因穿刺、局部切除术后复发就诊。术中行踝关节造影,记录并分析术前、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足母]趾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12例[足母]趾腱鞘囊肿中,7例(58.3%)为踝关节源性囊肿,经造影证实踝关节经长屈肌腱鞘与[足母]趾囊肿相通,其中5例(71.4%)为多次术后复发患者;进一步行[足母]趾囊肿切除联合踝关节囊修补,随访期间无复发;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0.2±4.9)个月。与术前相比,AOFAS[足母]趾功能评分显著增加[(96.75±5.88)分vs(84.25±8.29)分],而VAS评分显著降低[(0.50±0.90)分vs(2.25±1.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与[足母]长屈肌腱鞘间的连通,是[足母]趾腱鞘囊肿发生、复发的重要因素;囊肿切除联合踝关节囊修补术治疗踝关节源性囊肿,可有效预防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母]趾 腱鞘囊肿 踝关节
下载PDF
利用负重CT数据分析[足母]外翻患者第1跖趾关节匹配度的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智 张树 +5 位作者 孙超 魏芳远 曲峰 王显军 张建中 张明珠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12期1012-1017,共6页
背景:[足母]外翻畸形存在关节匹配与不匹配两种情况。目的:通过负重CT回顾性研究关节匹配度在[足母]外翻畸形中的影响,分析关节匹配度丧失后关节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门诊连续就诊的[足母]外翻患者纳入本研究,进... 背景:[足母]外翻畸形存在关节匹配与不匹配两种情况。目的:通过负重CT回顾性研究关节匹配度在[足母]外翻畸形中的影响,分析关节匹配度丧失后关节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门诊连续就诊的[足母]外翻患者纳入本研究,进行站立位负重CT检查。测量第1-2跖骨间角(IMA)、[足母]外翻角(HVA)、跖内收角(MAA)、第1跖骨关节面外翻角(DMAA)、第1跖骨旋转α角、正位籽骨分度与冠状位籽骨分度。测量结果通过SPSS进行分析。结果:纳入117例(211足)患者,全部女性,其中23例为单足,94例为双足。年龄19~84岁,平均(55.0±12.6)岁,211足的IMA平均14.1°±3.0°,HVA平均33.1°±10.5°,DMAA平均18.7°±7.9°,MAA平均15.7°±5.3°,第1跖骨旋转α角平均23.2°±7.2°。匹配组和不匹配组IMA、HVA、MAA、DMA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旋转α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在两组中,IMA、HVA、DMAA与正位籽骨分度呈正相关。结论:[足母]外翻跖趾关节不匹配预示着更为严重的畸形和更严重的籽骨脱位。匹配与不匹配不影响第1跖骨旋前程度。DMAA角受第1跖骨旋转、IMA的影响。正位籽骨分度是判断第1跖骨内收和旋转三维改变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母]外翻 第1跖骨旋转 籽骨分度 负重CT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检查方法与评分量表系统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智 孙超 +1 位作者 张树 张建中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第2期1-7,共7页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是踝扭伤后最常见的遗留问题。本文回顾、检索了慢性踝关节不稳定临床评价方法的相关文献,并进行了综述。对检索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显示,目前针对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文献大多为3组和4组证据等级,缺少高等级的研究;进一步的...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是踝扭伤后最常见的遗留问题。本文回顾、检索了慢性踝关节不稳定临床评价方法的相关文献,并进行了综述。对检索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显示,目前针对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文献大多为3组和4组证据等级,缺少高等级的研究;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应当采用更高证据等级的实验设计进行。针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临床评价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综合本研究纳入的文献,主观评价的量表中,推荐采用Karlsson评分系统进行评分与随访,同时建议采用AOFAS评分、VAS评分、FAOS及FAAM评分系统;客观评价建议采用前抽屉试验和距骨倾斜试验,此外应考虑采纳重返运动做为评价项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 临床评价 AOFAS后量表 Karlsson评分 FAOS量表 FAAM量表 前抽屉试验 距骨倾斜试验 应力试验
下载PDF
踝关节腔内注射富含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魏芳远 曲峰 张明珠 《骨科》 CAS 2022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腔内注射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治疗慢性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43例慢性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纳入本研究。病人采集自体静脉血制备PRP,均匀注入4... 目的探讨踝关节腔内注射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治疗慢性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43例慢性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纳入本研究。病人采集自体静脉血制备PRP,均匀注入4 mL PRP至患踝关节。所有病人在首次注射后6周接受第二次注射,共给药两次。观察病人两次注射药物后的不良反应,记录病人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足踝能力评分(foot and ankle ability measure,FAAM),评价病人足踝部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病人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后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FAAM评分和AOFAS评分均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9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PRP后病人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踝关节腔内两次注射PRP,6个月内可有效缓解慢性踝关节炎病人疼痛及运动功能,但是9个月时效果减退,整个治疗过程安全,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血小板血浆 踝关节腔内注射 慢性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下载PDF
腓骨肌痉挛性平足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正玉 李富田 +1 位作者 魏芳远 张建中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9年第4期58-62,共5页
腓骨肌痉挛性平足症是以各种原因引起的腓骨肌痉挛为主要发病机制的平足症。腓骨肌痉挛性平足症的病因包括跗骨联合、跗骨窦区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发病机制为中足解剖结构异常、腓神经刺激,临床表现为足部僵硬、疼痛、前足外展、后足外... 腓骨肌痉挛性平足症是以各种原因引起的腓骨肌痉挛为主要发病机制的平足症。腓骨肌痉挛性平足症的病因包括跗骨联合、跗骨窦区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发病机制为中足解剖结构异常、腓神经刺激,临床表现为足部僵硬、疼痛、前足外展、后足外翻、腓骨肌痉挛。诊断主要依据为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依据病因和病程的不同,包括神经阻滞、支具、肉毒毒素注射、序列石膏固定、跟骨截骨和关节融合。对腓骨肌痉挛性平足症的早期识别和准确诊断是防止继发性病变和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 平足 痉挛
下载PDF
症状性距跟联合合并平足畸形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尚林 王爱国 +5 位作者 王翔宇 贾光辉 王亚磊 马富强 李琦 孙超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0年第2期43-46,64,共5页
跗骨联合是两个及以上跗骨间发生的异常连接,其中距跟联合是最常见引起后足疼痛的跗骨联合,它可合并平足畸形。距跟联合一般随着骨化的发展而出现症状,早期以保守治疗为主,当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持续加重时可选择手术治疗,由于单纯距跟... 跗骨联合是两个及以上跗骨间发生的异常连接,其中距跟联合是最常见引起后足疼痛的跗骨联合,它可合并平足畸形。距跟联合一般随着骨化的发展而出现症状,早期以保守治疗为主,当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持续加重时可选择手术治疗,由于单纯距跟联合切除不能够矫正平足畸形,往往需要同时手术治疗。本文从症状性距跟联合合并平足畸形的疼痛原因、生物学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简单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跟联合 平足 治疗进展
下载PDF
左足趾甲下血管球瘤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包贝西 王显军 张建中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4年第3期198-199,共2页
血管球瘤(或称球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小型血管瘤,很少发生恶变;起源于正常小动脉、静脉分流处,由血管球细胞构成,具有器官样结构.血管球是正常组织结构,直径约1mm,位于真皮网状层下,以肢端、甲床下最多见;由1条小动脉与1条小静脉吻合... 血管球瘤(或称球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小型血管瘤,很少发生恶变;起源于正常小动脉、静脉分流处,由血管球细胞构成,具有器官样结构.血管球是正常组织结构,直径约1mm,位于真皮网状层下,以肢端、甲床下最多见;由1条小动脉与1条小静脉吻合而形成苏盖-奥耶(Sucquect-hoyer)管,其内含有血管球细胞.Sucquect-hoyer管周围被无髓鞘神经纤维覆盖,其中有大量无髓鞘的感觉神经纤维及交感神经存在,最外包有纤维组织包膜[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下血管球瘤 [足母]趾 无髓鞘神经纤维 感觉神经纤维 组织结构 血管球细胞 静脉分流 细胞构成
下载PDF
青少年可复性平足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建中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4年第3期205-205,共1页
幼儿没有足弓,随着生长发育足弓逐渐形成.一般认为,儿童7~8岁后如果足弓没有形成,足弓就不再会发育.所以,这个年龄的儿童,如果有疼痛或严重畸形,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就需要手术治疗.11~18岁为青少年.青少年平足分为可复性和僵硬性两种类... 幼儿没有足弓,随着生长发育足弓逐渐形成.一般认为,儿童7~8岁后如果足弓没有形成,足弓就不再会发育.所以,这个年龄的儿童,如果有疼痛或严重畸形,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就需要手术治疗.11~18岁为青少年.青少年平足分为可复性和僵硬性两种类型.可复性平足治疗的目的是保留正常的关节活动、纠正畸形、解除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手术治疗 可复性 青少年 平足 生长发育 关节活动 足弓 儿童
下载PDF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 被引量:11
14
作者 曲峰 王显军 张建中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5期6-10,共5页
踝关节作为主要的承重关节,其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并不低。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表现为疼痛和功能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不同病理阶段的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早期的骨关节炎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 踝关节作为主要的承重关节,其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并不低。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表现为疼痛和功能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不同病理阶段的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早期的骨关节炎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理疗、支具、关节腔内注射、冲击波等。冲击波、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富血小板血浆等疗法已显示了短期内的良好效果,而关节腔内注射皮质类固醇则多用于类风湿和痛风患者。非手术治疗无效,关节功能受限,症状加重时,可考虑行手术治疗,首选关节镜清理、外固定架牵张、自体骨软骨移植、组织工程技术及踝上截骨等方法。对于终末期踝关节骨性关节炎,踝关节融合术及全踝关节置换术各有优缺点,临床工作中需权衡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治疗
下载PDF
儿童可复性平足距下关节制动器手术病例和视频
15
作者 张建中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0年第2期60-61,共2页
1 病例介绍患者,女,11岁。自诉自幼足弓扁平,近1年双足内侧及足底疼痛,活动后加重。查体:站立位足弓低平,中前足外展,后足外翻。提踵试验阴性。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正常,距下关节活动正常,腓肠肌挛缩试验阴性。双足肌力检查正常。双足... 1 病例介绍患者,女,11岁。自诉自幼足弓扁平,近1年双足内侧及足底疼痛,活动后加重。查体:站立位足弓低平,中前足外展,后足外翻。提踵试验阴性。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正常,距下关节活动正常,腓肠肌挛缩试验阴性。双足肌力检查正常。双足胫后肌腱止点轻压痛。背伸踝关节前足没有内翻。诊断:双侧可复性平足(图1、2)。手术方案:双侧距下关节制动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立位 距下关节 手术方案 足外翻 平足 踝关节跖屈 内翻 胫后肌腱
下载PDF
中国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术后康复专家共识 被引量:38
16
作者 施忠民 陈城 +30 位作者 马燕红 姜迎萍 郭秦炜 华英汇 魏世隽 桂鉴超 朱永展 杨云峰 王旭 张晖 陈凯 洪建军 曾宪铁 史冬泉 黄崇侠 刘国辉 陶旭 高鹏 苏佳灿 洪劲松 江少华 徐海林 武勇 马昕 胡跃林 王正义 徐向阳 张建中 俞光荣 唐康来 姜保国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10期747-753,共7页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部分踝关节扭伤患者会发展到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阶段,往往需要手术治疗。通过引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术后康复方案进行全面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疗效。为了规范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术后康复,以循证...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部分踝关节扭伤患者会发展到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阶段,往往需要手术治疗。通过引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术后康复方案进行全面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疗效。为了规范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术后康复,以循证医学证据为依据,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编制本专家共识,供全国骨科医师、康复医师和治疗师、护理人员等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应用。本共识主要内容包括:患者宣教、软组织肿胀处理、疼痛管理、支具保护和负重训练、肌力训练、本体感觉和平衡觉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关节松动训练、基本功能恢复训练和运动专项训练、出院随访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康复 术后
下载PDF
马蹄足畸形矫正一般原则与认识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建文 张建中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0年第1期20-24,共5页
下肢负重运动是在多自由度空间下完整的协调分工,其中存在一个旋转锁定机制,足踝各关节在这个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以确保肢体的稳定与平衡[1]。足踝在下肢的解剖与运动模式中最为复杂,其承担的职责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下肢任何运动模式... 下肢负重运动是在多自由度空间下完整的协调分工,其中存在一个旋转锁定机制,足踝各关节在这个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以确保肢体的稳定与平衡[1]。足踝在下肢的解剖与运动模式中最为复杂,其承担的职责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下肢任何运动模式与步态的改变都需要足踝部的调整应对。下肢其他部位及关节的病理状态都会影响到足踝,同时足踝的疾病也会波及其他关节,甚至需要骨盆、脊柱的功能代偿。因此,对足踝畸形的认识,决不能仅局限于足踝部,更不能只拆分为单个关节,多数情况下需要将其纳入下肢整体进行分析[2]。由于下肢复杂的负重运动模式及足踝部的解剖特点,马蹄足呈现的足踝部畸形多见且复杂,其畸形的形成既有足踝本身因素,又有其他部位因素。这就决定了矫正足踝畸形需要更多的考虑:纠正畸形、恢复骨关节序列、保留足的大小及外观、保证关节功能、矫正其他部位畸形及重建关节功能等[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代偿 足踝部 马蹄足 关节功能 负重运动 下肢负重 骨关节 病理状态
下载PDF
类风湿足关节炎畸形复发1例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春云 张建中 +2 位作者 张明珠 李鹏飞 曲峰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4期37-41,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常见的全身免疫系统疾病~([1]),90%患者会累及足踝部~([24]),多数患者会出现足踝部的畸形~([2-5]),足踝外科主要是对其导致的足部畸形进行手术治疗,畸形复发是类风湿足关节炎手术常见的并发症~(...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常见的全身免疫系统疾病~([1]),90%患者会累及足踝部~([24]),多数患者会出现足踝部的畸形~([2-5]),足踝外科主要是对其导致的足部畸形进行手术治疗,畸形复发是类风湿足关节炎手术常见的并发症~([15-16]),它的治疗仍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报告了1例经多次手术治疗的类风湿足关节炎畸形复发患者,探讨复发的原因,回顾相关文献,并对翻修手术术式的选择进行讨论,以期为足踝外科医师处理相关病例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畸形复发 (足母)外翻 融合
下载PDF
■外翻改良Lapidus术后继发高弓足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克 张树 +1 位作者 曲峰 孙超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9年第3期49-51,共3页
[足母]外翻需要近端截骨治疗的患者可选择应用Lapidus手术,跖楔融合术可强有力地矫正第1跖列内收,并增加足内侧柱的稳定性。[足母]外翻应用改良Lapidus手术效果良好,但并发症较多,主要并发症是第1跖楔融合后不愈合、转移性跖骨痛等,此... [足母]外翻需要近端截骨治疗的患者可选择应用Lapidus手术,跖楔融合术可强有力地矫正第1跖列内收,并增加足内侧柱的稳定性。[足母]外翻应用改良Lapidus手术效果良好,但并发症较多,主要并发症是第1跖楔融合后不愈合、转移性跖骨痛等,此例患者并发症为高弓足,较为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母]外翻 改良Lapidus 高弓足
下载PDF
双平面关节内截骨治疗篮球运动员3B期内翻性踝关节炎1例报告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同龙 王智 +2 位作者 曲峰 张明珠 张建中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4期85-90,共6页
1病历资料患者,男,25岁,身高215 cm,体重115 kg,篮球运动员。因右踝关节疼痛不适来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门诊就诊。患者于2019年7月在打篮球比赛时不慎扭伤右踝关节,致肿胀疼痛,休息后缓解,未予重视,仍坚持比赛。后发现右踝关节疼痛不适加... 1病历资料患者,男,25岁,身高215 cm,体重115 kg,篮球运动员。因右踝关节疼痛不适来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门诊就诊。患者于2019年7月在打篮球比赛时不慎扭伤右踝关节,致肿胀疼痛,休息后缓解,未予重视,仍坚持比赛。后发现右踝关节疼痛不适加重,于2020年1月在东莞某医院行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术后患者稍觉好转,但仍有疼痛不适,3个月后开始锻炼,6个月后恢复比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翻性踝关节炎 踝上截骨 力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