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氯地平过量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例分析
1
作者 郭清华 彭笑笑 +3 位作者 朱萍 刘西霖 杨颖华 陈志海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2期204-207,共4页
目的 强调独居老人氨氯地平的规范化使用,提高临床医生对药品不良反应或过量的认识。方法 分析1例独居老人氨氯地平过量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资料,查阅国内外相关案例报道,总结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 氨氯地... 目的 强调独居老人氨氯地平的规范化使用,提高临床医生对药品不良反应或过量的认识。方法 分析1例独居老人氨氯地平过量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资料,查阅国内外相关案例报道,总结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 氨氯地平过量可能会引起MODS,主要表现为心率减慢、严重的心肌抑制、高乳酸血症、难治性休克、肝肾功能不全。治疗方法以停用责任药物,脏器功能支持为主,包括呼吸支持、循环支持、肾脏替代治疗等。结论 氨氯地平在特殊人群中存在MODS风险,对于不明原因MODS患者要警惕药品不良反应或过量中毒的风险,尽早识别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 中毒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药品不良反应 血浆置换 体外膜氧合 过量
下载PDF
猴痘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究现状
2
作者 高旭 彭金娥 +1 位作者 李兴旺 张伟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期111-116,共6页
猴痘(Mpox)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PXV)感染引起的疾病,目前国际上没有针对猴痘病毒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应用的抗病毒药物及疫苗既往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天花等正痘病毒属相关疾病,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特考韦瑞、西多福韦、布林西多福韦等;疫苗... 猴痘(Mpox)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PXV)感染引起的疾病,目前国际上没有针对猴痘病毒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应用的抗病毒药物及疫苗既往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天花等正痘病毒属相关疾病,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特考韦瑞、西多福韦、布林西多福韦等;疫苗主要使用ACAM2000、MVA-BN、LC16等,能够较好治疗和预防猴痘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在无特效药物且无更有效、更安全疫苗的前提下,这些药物与疫苗可在早期治疗及预防中应用,以缓解猴痘病毒带来的临床症状,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本文从作用机制、临床试验、安全性等方面对抗病毒药物及疫苗进行论述,以期为我国猴痘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 猴痘病毒 天花 抗病毒药物 疫苗
下载PDF
小分子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的突破性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喆 张清 +2 位作者 葛子若 张伟 陈志海 《中国药物警戒》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蛋白酶抑制剂与依赖RNA的RNA聚合酶抑制剂两种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方法从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临床试验等方面对这两类小分子药物进行论述。结果在诸多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中,小分子药物具有易吸收、分子体积小、能够穿透细... 目的研究蛋白酶抑制剂与依赖RNA的RNA聚合酶抑制剂两种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方法从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临床试验等方面对这两类小分子药物进行论述。结果在诸多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中,小分子药物具有易吸收、分子体积小、能够穿透细胞膜、易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等优点,是药物研发的重点。在具有抗新型冠状病毒作用的小分子药物中,以病毒蛋白剪切步骤为作用靶点的蛋白酶抑制剂(如帕克洛维)与依赖RNA的RNA聚合酶抑制剂(如莫那匹韦)取得突破性进展。结论预期未来这类药物可在早期治疗中广泛应用,降低重症化率、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药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蛋白酶抑制剂 聚合酶抑制剂 临床试验
下载PDF
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彭金娥 刘慧 +5 位作者 李潇 王丽君 王硕 苏昊凡 战寒秋 张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Paxlovid)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22年3月23日至5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并应用Paxlovid治疗的COVID-19成年患者病历资料,对Paxlovi... 目的探讨应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Paxlovid)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22年3月23日至5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并应用Paxlovid治疗的COVID-19成年患者病历资料,对Paxlovid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生时间、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等)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有不良反应组和无不良反应组患者的临床特征。Paxlovid用法为奈玛特韦300 mg+利托那韦100 mg口服、1次/12 h,连续5 d。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为364例,男性200例(54.9%),女性164例(45.1%),中位年龄60(19,92)岁。Paxlovid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48/364),不良反应发生在开始服用Paxlovid后1~7 d。48例患者中,出现消化系统症状者37例(主要表现为腹泻17例、口苦14例等),神经系统症状7例(头晕5例,头痛2例),呼吸系统症状4例(咽痛3例,咽痒1例),肾损伤2例,血尿酸升高、肌痛和皮疹各1例,其中2例同时出现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1例同时出现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症状,1例同时出现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症状;33例(68.8%)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为1级,15例(31.2%)为2级,无≥3级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除1例因不能耐受2级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口苦)而停药外,其他患者均完成了5 d的治疗。有不良反应组和无不良反应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状况、基础疾病和COVID-19临床分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axlovid治疗COVID-19的安全性较好,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症状,以腹泻、口苦较为多见,症状多较轻微,患者耐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抗病毒药 安全 利托那韦 奈玛特韦
原文传递
抗新型冠状病毒的小分子药物最新研究进展
5
作者 马瑞泽 陈志海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9期961-966,974,共7页
目的 综述目前国内外主要小分子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 针对SARS-CoV-2的分子结构及感染机制,从药物阻断病毒机制、药代动力学特征、临床治疗效果等方面对国内外批准上市的小分子药物进行论述总结... 目的 综述目前国内外主要小分子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 针对SARS-CoV-2的分子结构及感染机制,从药物阻断病毒机制、药代动力学特征、临床治疗效果等方面对国内外批准上市的小分子药物进行论述总结。结果 根据SARS-CoV-2目前的流行变异株特点,小分子药物以其特有的优势正表现出巨大潜力。其中,国内外以蛋白酶抑制剂和与依赖RNA的RNA聚合酶抑制剂为重点,抗SARS-CoV-2小分子新老药物的研发已取得重大进展。结论 小分子抗SARS-CoV-2药物可作为防疫的有力武器,早期应用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重症率、住院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 小分子抗病毒药物 临床试验
下载PDF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6
作者 周妍希 武瑞君 +5 位作者 林玲 刘元妮 张伟 王玺 陈志海 朱鏐娈 《传染病信息》 2022年第5期426-432,共7页
目的 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的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探寻近年来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为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和... 目的 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的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探寻近年来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为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数据库为文献来源,检索201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有关SFTS的文献,导入CiteSpace.5.7.R2软件,以国家、作者、文献共被引、关键词为节点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相关图谱。结果 在WOS核心合集共检索到797篇文献,在CNKI数据库共检索到714篇文献。相关领域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发文量居首位,美国和日本之间机构合作密切。研究热点集中在发病机制、抗体、特异性治疗等领域。非结构蛋白、临床预后、血小板减少、SFTS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等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结论 国内外关于SFTS的研究逐渐成熟,新型布尼亚病毒、免疫功能、预后是研究重点,但是对SFTS发病机制和病毒受体尚不清楚,仍须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血小板减少 布尼亚病毒 淮阳山病毒 大别班达病毒 研究热点 发展趋势 CITESPACE 文献计量学 知识图谱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长效中和抗体替沙格韦单抗/西加韦单抗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进展
7
作者 韩冰 蒋荣猛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420-425,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发生、发展已对全球人类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随着研究进展,中和抗体成为一种新的保护手段而被应用于COVID-19的预防和治疗。其中,替沙格韦单抗/西加韦单抗(TIXA/CILGA)是目前唯一获批用于COVID-1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发生、发展已对全球人类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随着研究进展,中和抗体成为一种新的保护手段而被应用于COVID-19的预防和治疗。其中,替沙格韦单抗/西加韦单抗(TIXA/CILGA)是目前唯一获批用于COVID-19暴露前预防(PrEP)的长效中和抗体组合。该药所含的2种抗体可通过协同作用阻断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受体结合域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的结合,有效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TIXA/CILGA应用于COVID-19 PrEP及部分人群的暴露后预防(PEP)可显著降低有症状COVID-19感染的发生率,同时也可作为COVID-19的治疗选择。目前,体外中和试验及临床研究数据还发现,TIXA/CILGA对多种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型保留了中和活性,且对各种原因造成的免疫功能受损人群也具有预防潜能。COVID-19中和抗体虽不能替代疫苗,但仍在多种情况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中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替沙格韦单抗/西加韦单抗 暴露前预防
原文传递
成人流行性感冒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3
8
作者 成人流行性感冒抗病毒治疗共识专家组 蒋荣猛 +3 位作者 金荣华 张文宏 韩冰 王森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641-655,共15页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呈季节性流行且多为自限性,但是对于部分高危人群可发生重症流感,甚至导致死亡。流感的早诊早治对降低重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减少疾病进一步传播有着重要作用。为...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呈季节性流行且多为自限性,但是对于部分高危人群可发生重症流感,甚至导致死亡。流感的早诊早治对降低重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减少疾病进一步传播有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务工作者对流感的认识,合理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专家组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制订了《成人流行性感冒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从方法学、流行特点和疾病负担、早期识别和诊断、首诊病情评估、抗病毒治疗、抗病毒药物、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抗病毒药物在阻断传播中的作用、抗病毒药物在流感预防中的作用等9个方面给出了10条推荐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抗病毒治疗 诊治 共识
原文传递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体液免疫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岚 张帅 +2 位作者 张伟 朱鏐娈 陈志海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294-298,共5页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体液免疫反应是机体应对SFTSV感染的重要途径,SFTS患者体液免疫反应存在缺陷,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体液免疫反应是机体应对SFTSV感染的重要途径,SFTS患者体液免疫反应存在缺陷,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研究表明,体液免疫障碍是SFTS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为了充分认识SFTS体液免疫特点及其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本文从SFTSV抗体反应特点、B细胞增殖分化特点、其他免疫细胞对B细胞的影响及细胞因子对B细胞的影响4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液免疫缺陷 B淋巴细胞 抗体 T淋巴细胞 辅助诱导 细胞因子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