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IDS合并神经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经验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世超 冯恩山 +5 位作者 孙际典 曹杨 李培亮 梁博 王小永 梁庭毓 《医学综述》 2019年第1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索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合并神经外科疾病时进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时效性、安全性、并发症及是否影响预后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52例AIDS合并神经外科疾病患者的... 目的探索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合并神经外科疾病时进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时效性、安全性、并发症及是否影响预后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52例AIDS合并神经外科疾病患者的入院情况、神经外科疾病种类、手术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检验结果及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2例AIDS患者均接受了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术前住院时间(5. 6±1. 2) d,术后住院时间(12. 0±1. 5) d;血CD+4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数值对术后并发症未见明显影响,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增加;不同部位、病理类型及手术方式对AIDS患者预后不同,手术可改善AIDS合并神经外科疾病患者预后。52例患者术后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手术切口感染,同时未见患者其他机会性感染情况增加。术后随访12个月,52例患者中临床症状缓解(减轻或消失) 38例(73. 0%),症状持续11例(21. 1%),临床症状进展3例(5. 7%)。结论 AIDS不是神经外科疾病手术的禁忌证,及时、有效、安全、适当的手术治疗对AIDS合并神经外科疾病患者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神经外科手术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手术切除成熟型脊髓畸胎瘤 被引量:2
2
作者 曹杨 冯恩山 +5 位作者 王清河 李培亮 李延滨 梁博 王芳 郑新媚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310-312,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成熟型脊髓畸胎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经显微外科治疗的7例脊髓畸胎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脊髓圆锥处肿瘤予以大部分切除,3例原发于终丝的肿瘤予...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成熟型脊髓畸胎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经显微外科治疗的7例脊髓畸胎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脊髓圆锥处肿瘤予以大部分切除,3例原发于终丝的肿瘤予以全切,余3例均予以近全切除。病理诊断均为成熟型脊髓畸胎瘤,术后随访3~38个月,症状明显改善6例,无改善1例。术后McCormick分级:Ⅰ级4例,Ⅱ级2例,Ⅲ级1例。结论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最大程度切除成熟型脊髓畸胎瘤,有助于减少手术损伤,改善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畸胎瘤 生殖细胞肿瘤 监测 神经电生理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1
3
作者 曹杨 冯恩山 +3 位作者 王清河 李培亮 李延滨 王贵怀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399-401,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术前脊髓血管造影、X-线及术中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技术显微手术切除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SDAVF)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SDAVF病人的临床资料,在脊髓血管造影、X-线及吲哚菁绿术... 目的总结应用术前脊髓血管造影、X-线及术中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技术显微手术切除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SDAVF)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SDAVF病人的临床资料,在脊髓血管造影、X-线及吲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辅助下行显微手术切除SDAVF,对其疗效进行随访。结果全部病例SDAVF完全切除。随访9~17个月,症状好转7例,稳定1例。结论术前脊髓血管造影、X-线及术中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可以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脊髓血管造影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吲哚菁绿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9
4
作者 陈世超 王小永 +4 位作者 丁兴欢 梁庭毓 曹杨 孙际典 冯恩山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技术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破入脑室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病人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意识状态及并...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技术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破入脑室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病人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意识状态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神经内镜操作时间为46~120 min,平均(58.0±8.2)min;血肿清除率为65.6%~100%,平均(92.5±6.2)%;术后GCS评分平均(9.5±4.6)分。术后行气管切开术9例,再出血3例,脑积水2例,肺部感染10例;均经治疗后好转;术后颅内感染1例,最终病人呈植物状态;脑干功能衰竭死亡2例。结论神经内镜辅助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治疗,具有操作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术后意识恢复良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神经内镜 血肿清除术 透明隔造瘘术
下载PDF
HIV相关性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致颅内高压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培亮 李俊南 +7 位作者 曹杨 梁博 梁庭毓 王小永 陈世超 王芳 郑新媚 冯恩山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16期1762-1765,共4页
目的总结两种外科分流手术方法治疗HIV相关性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所致颅内高压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HIV相关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所致颅内高压患者34例,总结分析患... 目的总结两种外科分流手术方法治疗HIV相关性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所致颅内高压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HIV相关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所致颅内高压患者34例,总结分析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比较导航下脑室-腹腔分流术、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的疗效。结果34例患者表现为头痛,20例患者有呕吐症状,3例出现视力下降、2例癫痫发作。所有患者经内科治疗效果不佳,14例行导航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头痛及恶心、呕吐症状全部明显缓解。20例行腰大池-腹腔分流术,1例术后第2天头痛症状再次加重,6例患者出现体位性不适,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无围手术期颅内出血、感染及脑疝发生。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501)。结论导航下脑室-腹腔分流术与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均可明显改善HIV相关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所致颅内高压,导航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并发症相对更少,潜在脑疝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高颅压 分流术
下载PDF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所致非脑积水性高颅压12例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曹杨 王清河 +3 位作者 冯恩山 李培亮 李延滨 孙际典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225-1227,共3页
目的分析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所致非脑积水性高颅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 2011年10月—2014年12月共收治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所致非脑积水性高颅压患者12例,经内科保守治疗降颅压无效,应... 目的分析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所致非脑积水性高颅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 2011年10月—2014年12月共收治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所致非脑积水性高颅压患者12例,经内科保守治疗降颅压无效,应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并同时予以正规抗真菌治疗,对其疗效进行随访。结果 12例患者中男11例,女1例,年龄18~45岁,中位年龄26岁,病程3 d^1个月。12例患者均表现为高颅压症状,其中头痛10例,头晕8例,恶心、厌食8例,频繁呕吐1例,复视2例,听力下降3例,视力下降8例,间歇性中、低热8例,精神症状1例。经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后,高颅压症状消失9例,改善3例,未造成新型隐球菌感染扩散。结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可以显著改善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所致非脑积水性高颅压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 非脑积水性高颅压
下载PDF
HIV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导致高颅压患者行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的护理 被引量:8
7
作者 王芳 郑新媚 +3 位作者 高威 严婧 赵迎 李培亮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10期929-931,共3页
目的探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HIV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导致高颅压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5例HIV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导致高颅压患者行穿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通过评估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感染发生率,分析护理治疗策略及要点。结... 目的探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HIV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导致高颅压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5例HIV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导致高颅压患者行穿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通过评估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感染发生率,分析护理治疗策略及要点。结果随访3~20个月,5例患者术后头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其中5例患者头痛症状完全消失,完全缓解率33.4%;8例视力下降患者有4例视力有不同程度恢复,症状改善率50%。13例脑膜刺激征消失,改善率86.7%;未见腹腔感染患者;1例患者因术后并发全身感染而拔出分流管;1例因围手术期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6.7%。无因手术原因死亡病例。结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HIV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导致高颅压的手术安全有效,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做好围术期护理,注意做好自身防护,对保障手术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防止职业暴露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隐球菌 脑膜炎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 护理
下载PDF
甘露醇的应用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培亮 冯恩山 《北方药学》 2016年第9期33-33,共1页
目的:探讨应用甘露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发病12h后给予甘露醇125m L,对照组在发病12h后给予甘露醇250m L,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 目的:探讨应用甘露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发病12h后给予甘露醇125m L,对照组在发病12h后给予甘露醇250m L,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结果:观察组的好转率为85.0%,对照组的好转率为87.5%,两组之间的好转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BUN、C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UN、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露醇可有效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情,但在临床应用中应适当减少剂量,从而减轻肾脏损害,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剂量 高血压性脑出血
下载PDF
microRNA-424表达与脑胶质瘤级别、预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及其机制 被引量:8
9
作者 梁博 梁庭毓 +2 位作者 王芳 王小永 冯恩山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461-464,471,共5页
目的探讨microRNA-424表达与脑胶质瘤级别、预后、化疗敏感性及IDH1表型、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从中国脑胶质瘤谱图计划(CGGA)中选取198例有临床随访信息的脑胶质瘤患者。比较不同分组患者的microRNA-424表达量,microRNA-424不同表... 目的探讨microRNA-424表达与脑胶质瘤级别、预后、化疗敏感性及IDH1表型、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从中国脑胶质瘤谱图计划(CGGA)中选取198例有临床随访信息的脑胶质瘤患者。比较不同分组患者的microRNA-424表达量,microRNA-424不同表达量患者的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化疗效果;Ki67蛋白表达量和IDH1表型与microRNA-424表达的关系。结果microRNA-424表达量与肿瘤级别呈正比。IDH1野生型及Ki67蛋白高表达患者的microRNA-424表达量均升高(均P<0.05)。microRNA-424高表达患者的预后明显比低表达患者差,且脑胶质瘤更容易复发。microRNA-424低表达患者对化疗较敏感,放疗+化疗患者的生存期明显比单纯放疗患者长(P=0.007)。结论microRNA-424可以作为脑胶质瘤诊断和预测治疗效果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microRNA-424 预后 化疗
下载PDF
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伴H3K27M突变的临床诊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梁博 梁庭毓 +1 位作者 王芳 冯恩山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299-302,共4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病人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及H3K27M突变对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23例行肿瘤切除术,其中6例合并脑积水的病人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行肿瘤活检术,。根... 目的探讨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病人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及H3K27M突变对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23例行肿瘤切除术,其中6例合并脑积水的病人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行肿瘤活检术,。根据术后免疫组化H3K27M突变与否,分为突变组(n=13)和野生组(n=11),统计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通过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两组间生存期的差异。结果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8例,部分切除3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6例病人脑积水均明显改善。Kaplan-Meier曲线显示H3K27M突变病人的生存期较野生型明显缩短(P=0.0030)。幕下肿瘤组中H3K27M突变病人的生存期较野生型明显缩短(P=0.0354),而在幕上肿瘤组中,H3K27M突变对于预后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1120)。结论 H3K27M作为一个新的胶质瘤分子亚群,是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之一,以幕下肿瘤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弥漫性 中线 基因突变 H3K27M 临床诊断 神经外科手术 预后
下载PDF
老年急性脑出血并癫痫患者血清中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和微小RNA-124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杜志刚 伊红丽 +3 位作者 吴海燕 仇汉诚 崔晨曦 崔贵香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633-637,共5页
目的 分析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微小RNA-124(miR-124)在老年急性脑出血并发癫痫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顺义院区收治的72例急性脑出血并发癫痫患者为急性脑出血... 目的 分析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微小RNA-124(miR-124)在老年急性脑出血并发癫痫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顺义院区收治的72例急性脑出血并发癫痫患者为急性脑出血并发癫痫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急性脑出血患者50例为急性脑出血组,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ANGPTL4水平、miR-124 mRNA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脑出血组、急性脑出血并发癫痫组ANGPTL4水平较高,miR-124 mRNA表达量较低(P<0.05);与急性脑出血组比较,急性脑出血并发癫痫组ANGPTL4水平较高,miR-124 mRNA表达量较低(P<0.05)。ANGPTL4与癫痫严重程度、认知障碍、脑卒中史呈正相关,miR-124与癫痫严重程度、认知障碍、脑卒中史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认知障碍、脑卒中史、ANGPTL4、miR-124为影响老年急性脑出血并发癫痫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ANGPTL4、miR-124联合检测对老年急性脑出血并发癫痫的预测价值高于单项检测预测(P<0.05)。结论 老年急性脑出血并发癫痫患者ANGPTL4表达较高,miR-124表达较低;ANGPTL4、miR-124与患者癫痫严重程度、认知障碍、脑卒中史相关,且两项联合检测对老年急性脑出血并发癫痫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癫痫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循环微RNA 老年人
下载PDF
以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表现的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4例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俊华 李务荣 +4 位作者 郑博文 王芳 黄宇明 许东梅 伍文清 《疑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86-289,共4页
目的分析以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首发表现的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内科确诊4例颅内SA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4例患者男... 目的分析以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首发表现的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内科确诊4例颅内SA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4例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48~58岁,均以头痛为主诉,发病时伴腰背部疼痛1例。3例患者头颅CT显示出血位于三、四脑室及桥前池,头颅CT未见异常1例。瘘口位于颈髓患者3例,瘘口位于胸腰髓患者1例。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供血动脉为左椎动脉3例,脊髓DSA显示供血动脉为腰动脉1例。4例磁共振成像(MR)示髓周血管流空信号或髓内异常信号。手术患者2例,随访后无复发,余2例拒绝手术,失访。结论以颅内SAH为表现的SDAVF患者,临床症状轻,瘘口多位于颈髓,位于胸腰段者罕见。出血与合并引流静脉迂曲扩张有关,易误诊。临床上需仔细询问病史及查体,避免误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硬脊膜动静脉瘘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脑室-腹壁长程外引流术和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世超 冯恩山 +1 位作者 李培亮 王小永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1-712,共2页
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20例患者,其中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6例,脑室炎合并脑积水7例,脑室出血2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4例,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1例。所有患者均行脑室-腹壁长... 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20例患者,其中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6例,脑室炎合并脑积水7例,脑室出血2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4例,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1例。所有患者均行脑室-腹壁长程外引流术,其中位引流时间为46.2 d(范围为28~180 d)。20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引流口感染、逆行皮下隧道感染、头皮或腹壁切口感染。其中18例患者行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无一例发生颅内或腹腔感染。术后5例颅内感染患者的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13例患者的脑积水症状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隐球菌脑膜炎 北京地坛医院 脑室出血 皮下隧道 外引流术 脑室炎 神经外科
原文传递
STAT5B表达量与间变胶质瘤癫痫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冯恩山 梁庭毓 +1 位作者 王芳 唐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0期87-90,共4页
目的找出与间变胶质瘤癫痫起病相关的基因改变。方法从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网站下载胶质瘤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库,其中包含间变胶质瘤243例,其中119例是以癫痫症状起病,其他124例是以非癫痫症状起病,运用非配对t检验来筛选癫痫... 目的找出与间变胶质瘤癫痫起病相关的基因改变。方法从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网站下载胶质瘤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库,其中包含间变胶质瘤243例,其中119例是以癫痫症状起病,其他124例是以非癫痫症状起病,运用非配对t检验来筛选癫痫起病组和非癫痫起病组的差异基因,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作为验证,Kaplan-Meier曲线被用来检测预后的分布结果。结果在TCGA中,本研究发现在间变胶质瘤中,以癫痫起病的患者预后要好于非癫痫起病的患者(P=0.04)。在癫痫起病组和非癫痫起病组,902个基因表达量有差别,将902个基因带入DAVID网站(https://david.ncifcrf.gov)进行分析,调控多种细胞组织生长通路在这两组差别最大,主要是7个基因(STAT5B、AFG3L2、FTO、APP、GDF5、MBD5、PIK3CA),在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进行验证,只有STAT5B是有意义的,但是STAT5B不能够预测患者预后。结论间变胶质瘤中,有术前癫痫的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好于无术前癫痫的患者。STAT5B高表达的患者不容易发生术前癫痫。STAT5B在肿瘤中表达量决定患者是否以癫痫起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胶质瘤 癫痫 预后 STAT5B
下载PDF
颅骨巨细胞瘤四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培亮 李俊南 冯恩山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15期1621-1624,共4页
目的探讨颅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4例颅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方式及治疗、随访结果。结果4例患者中,肿瘤均位于中... 目的探讨颅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4例颅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方式及治疗、随访结果。结果4例患者中,肿瘤均位于中颅窝底。术前症状不典型,表现为头痛、头晕及听力下降等,术前均行CT及MRI检查,CT表现为混杂高密度肿块,伴骨质破坏;MRI多表现为T1低信号,T2低信号,2例伴有囊变。4例均行额颞断颧弓入路切除病灶,术后未行放化疗,随访12~21个月,肿瘤均未复发,患者均可正常工作生活。结论颅骨巨细胞瘤发病率较低,术前影像学特点特异性较差,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 巨细胞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显微手术治疗鞍区占位性病变23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世超 王小永 +4 位作者 丁兴欢 梁庭毓 曹杨 孙际典 冯恩山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5期363-364,共2页
目的探讨鞍区占位性病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手术治疗的23例鞍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额底外侧入路12例,额底纵裂入路7例,眉弓入路4例。病灶全切除19例(82.6%),次全切除4例。术后病... 目的探讨鞍区占位性病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手术治疗的23例鞍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额底外侧入路12例,额底纵裂入路7例,眉弓入路4例。病灶全切除19例(82.6%),次全切除4例。术后病理结果示垂体腺瘤7例、鞍结节脑膜瘤5例、颅咽管瘤6例、嗅沟脑膜瘤1例、嗅神经鞘瘤1例、Rathke囊肿3例。21例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出现发热10例、电解质紊乱15例、尿崩8例,无死亡病例。23例术后3个月至1年;肿瘤复发4例,其中2例垂体腺瘤、1例颅咽管瘤,再次手术效果良好。结论对于鞍区占位性病变,良好的手术入路及解剖暴露可提高手术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占位性病变 显微手术 入路选择
下载PDF
巨大脑膜瘤合并肝硬化1例
17
作者 张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2期124-124,F0003,共2页
在巨大脑膜瘤的临床治疗中其手术切除是目前主要的方式,根治性手术在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预后恢复效果具有重大的意义。巨大脑膜瘤患者由于其发病位置多在矢状窦旁,且该位置血运丰富,所以巨大脑膜瘤切除术不仅难度系数大,且具有较... 在巨大脑膜瘤的临床治疗中其手术切除是目前主要的方式,根治性手术在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预后恢复效果具有重大的意义。巨大脑膜瘤患者由于其发病位置多在矢状窦旁,且该位置血运丰富,所以巨大脑膜瘤切除术不仅难度系数大,且具有较高的风险。肝硬化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和肝功能储备不足情况,在巨大脑膜瘤合并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脑膜瘤 肝硬化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阶梯式治疗方案治疗老年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艳华 张珂 +6 位作者 张海霞 文静 靳桂芳 李代京 郑新媚 常敏 王宏宇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301-304,共4页
目的探究阶梯式治疗方案治疗老年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对院内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老年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将其等分成干预... 目的探究阶梯式治疗方案治疗老年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对院内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老年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将其等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凝、溶栓治疗,干预组则予以阶梯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肠系膜上动脉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水平,院内死亡发生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组肠系膜上动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在脓毒症、出血、水电酸碱紊乱、肠瘘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血浆Hcy水平低于对照组,而F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干预组院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梯式治疗方案治疗老年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血浆Hcy、FA水平,同时有利于降低患者院内死亡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 阶梯式治疗 老年 院内死亡风险
下载PDF
62例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的临床特点
19
作者 陈凤欣 梁庭毓 +1 位作者 赵红心 冯恩山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4期345-34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62例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经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62例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手术治疗的62例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占神经外科同期收治的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28.4%(62/218),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颅内高压、功能障碍、头晕以及癫痫。32例(51.6%)患者接受分流术,11例(17.7%)患者行病变活检术,19例(30.6%)患者开颅行颅内占位切除术。经实验室检测及术后病理确诊的62例患者中真菌感染33例(53.2%),病毒及梅毒肉芽肿感染各1例(1.6%),寄生虫感染5例(8.1%),结核分枝杆菌感染8例(12.9%),细菌感染4例(6.5%),不明原因感染9例(14.5%),混合性感染1例(1.6%)。经手术治疗后,46例(74.2%)患者好转,14例(22.6%)患者无变化,2例(3.2%)患者放弃治疗。结论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谱广泛,临床表现以发热、颅内高压、功能障碍、头晕、癫痫为主,真菌感染发病率最高,手术干预为此类疾病诊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提高其诊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中枢神经系统 机会性感染 手术
原文传递
颅内结核瘤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培亮 冯恩山 +2 位作者 王清河 曹杨 李延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0-254,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结核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8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例颅内结核瘤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8例颅内结核瘤中4例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 目的探讨颅内结核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8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例颅内结核瘤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8例颅内结核瘤中4例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3例合并其他系统结核。其中5例病变位于幕上,3例位于幕下。8例中7例行开颅手术切除病灶,1例行立体定向活检术。术后病理均确诊为颅内结核瘤,抗酸染色均为阳性。术后予以正规的抗结核药物治疗。1例术后1年因HIV相关并发症而死亡,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颅内结核瘤临床特点多变,幕上病变多以癫痫、头痛等症状为主,幕下多表现为脑积水所致的颅高压症状。该病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和抗结核疗效综合分析。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瘤 颅内 疾病特征 神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