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1篇文章
< 1 2 1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系赵继宗教授在2009年美国神经外科大会上获国际论文摘要奖
1
作者 曹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I0001-I0002,共2页
关键词 首都医科大学 神经外科学 北京天坛医院 论文摘要 美国 宗教 国际 高血压脑出血
下载PDF
医科大学在附属医院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及附属医院综合实力提升策略——以首都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韩鸿敏 翟晶 +1 位作者 张亚卓 高华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9期2534-2537,共4页
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承担着医科大学学科建设、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功能。医科大学在附属医院学科建设过程中,以学科建设为主线,搭建附属医院与医科大学合作平台;以科学研究为着力点,提升附属医院与医科大学科研创新能力;以临床教学为抓... 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承担着医科大学学科建设、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功能。医科大学在附属医院学科建设过程中,以学科建设为主线,搭建附属医院与医科大学合作平台;以科学研究为着力点,提升附属医院与医科大学科研创新能力;以临床教学为抓手,构建附属医院与医科大学医学生人才培养体系的协同发展策略,可以创造医科大学与附属医院的合作共赢局面。附属医院通过各科室兼顾,突出强项,走“大综合”发展路线;加速成果转化能力,促进产学研用良性循环;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打造高水平科研阵地,可以提高其自身综合实力,适应医科大学学科发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提升医科大学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医院专科声誉和综合实力以及医院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属医院 医科大学 学科建设 综合实力
下载PDF
数字与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神经外科
3
作者 杨学军 贾旺 +1 位作者 毛颖 江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03,共5页
神经外科正步入智能化和个体化的精准时代。新一代神经外科医师不仅需要精湛的手术技能,还需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影像学技术和神经调控技术等。人工智能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大语言模型等。本文介绍数字与人工... 神经外科正步入智能化和个体化的精准时代。新一代神经外科医师不仅需要精湛的手术技能,还需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影像学技术和神经调控技术等。人工智能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大语言模型等。本文介绍数字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脊柱疾病、癫痫和脑血管病的典型范例。数智神经外科侧重强调数字化和智能化在神经外科领域的深度融合,应建立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决策和智能操作的技术体系。随着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神经外科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人工智能 神经外科(学) 精准医学 综述
下载PDF
快速成型技术辅助医学影像技术在教学医院神经外科研究生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昊 叶迅 赵元立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11期1000-1002,共3页
目的分析快速成型技术即3D打印辅助医学影像技术在神经外科研究生教学中的作用,探索教学新方法。方法利用医学影像技术对神经外科低年级研究生进行典型病例的教学;使用3D打印辅助医学影像技术进行二次教学。使用现场提问、调查问卷等方... 目的分析快速成型技术即3D打印辅助医学影像技术在神经外科研究生教学中的作用,探索教学新方法。方法利用医学影像技术对神经外科低年级研究生进行典型病例的教学;使用3D打印辅助医学影像技术进行二次教学。使用现场提问、调查问卷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新方法的反映。结果学生普遍认为两种技术结合后,对疾病的感觉理解、空间认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当前3D打印技术存在的问题,如打印时间长、不能完全模拟病变等,是限制学生认识水平进一步提升的障碍。结论在神经外科研究生教学领域,3D打印辅助医学影像技术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教学方法,随着3D打印技术的提高,这种优势将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成型技术 数字化教学 神经外科
下载PDF
提高基层医院神经外科医生临床能力解决方案的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万伟庆 姜悦 乔春友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加强基层医院神经外科专业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解决方案,提高基层医院神经外科临床水平。方法:综合分析文献检索以及在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工作实践中所收集信息,提取基层医院神经外科医生临床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开展... 目的:探讨加强基层医院神经外科专业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解决方案,提高基层医院神经外科临床水平。方法:综合分析文献检索以及在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工作实践中所收集信息,提取基层医院神经外科医生临床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开展分级诊疗的要求,探索提高基层医院神经外科医生临床能力的基本路径,并通过建立临床规范和制度保障医疗质量。结果:从万方数据库检索到2006-2015年间我国期刊关于提高基层医院医生能力的研究报道819篇,文献计量分析表明呈逐年增加趋势,2015年发文数量是2006年的5.21倍,其中涉及神经外科领域有28篇,占论文总数的3.42%。研究热点反映在基层医院进修医生的培养模式、帮助基层医院掌握微创神经外科技术以及现代神经外科技术理论与知识的推广等。结论:提高基层医院医生能力,应结合分级诊疗、基层医院神经外科疾病谱的特点以及基层医院神经外科医生的现状,从制定适宜的培训方案、建立相应的临床规范、推广必要的神经外科技术三方面入手,以保障分级诊疗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基层医院 基层医生 临床能力 分级诊疗 微创神经外科
下载PDF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亚卓 程小燕 桂松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9-475,共7页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自1960年成立以来,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从初始建所的6个研究室发展为目前具有16个基础研究室和9个临床研究室、亚专业齐全的完整神经外科研究体系,各项研究齐头并进,针对临床中的...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自1960年成立以来,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从初始建所的6个研究室发展为目前具有16个基础研究室和9个临床研究室、亚专业齐全的完整神经外科研究体系,各项研究齐头并进,针对临床中的疑难问题开展基础和临床研究,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不断攻克一个又一个神经外科领域的技术难关,在神经系统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代偿修复的机制和促进修复方法的研究、血管内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研究、内镜神经外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脑血管病的防治研究、重要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学及人群防止措施的研究、神经影像、功能神经外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伽玛刀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研究突破,同时通过各种渠道为全国各地培养了大批神经外科骨干人才,带领我国神经外科迈向国际前沿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下载PDF
飞速发展的世界神经外科学——记第13届世界神经外科大会 被引量:1
7
作者 曹勇 赵继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373-379,共7页
关键词 神经外科学 世界 神经外科医师 国际神经外科 北京天坛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 中华医学会 外科医生 摩洛哥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术后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8
作者 谢思宁 蒋忱冠 +4 位作者 李享佳卉 韩如泉 杨舟 李秉心 石林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0-306,共7页
目的探究采用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术后神经精神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neuropsychic dysfunction,PND)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招募2020年1月—202... 目的探究采用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术后神经精神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neuropsychic dysfunction,PND)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招募2020年1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门诊就诊的P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拟行以双侧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为靶点的DBS手术。收集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并结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汉密尔顿抑郁与焦虑量表、3 min意识模糊评估量表判定患者术后3 d内是否出现PND(结局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PND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招募216例PD患者。DBS术后3 d内出现PND 77例(35.6%),其中包括出现抑郁或其程度加重24例(31.2%),出现焦虑或其程度加重16例(20.8%),认知功能评级下降13例(16.9%),出现谵妄表现24例(31.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硬脑膜开放方式、硬脑膜开放时间、术中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Ⅲ,UPDRS-Ⅲ)评分改善率、术后颅内气体体积在PND患者与非PND患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468,95%CI:1.077~5.657,P=0.033)、术后颅内气体体积(OR=1.217,95%CI:1.096~1.351,P<0.001)是PD患者DBS术后发生PN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较高的术中UPDRS-Ⅲ评分改善率为其保护性因素(OR=0.894,95%CI:0.863~0.925,P<0.001)。结论DBS术后PD患者具有较高的PND发生率,性别、术后颅内积气量和PD运动症状改善程度可影响PND发生风险,提示针对性别进行个体化管理、提升手术技巧并加强患者神经精神状态监测在优化DBS手术疗效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 术后神经精神功能障碍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刘一啸 刘雨晴 +5 位作者 刘雨萱 邢亚楠 郭宇琪(综述) 欧阳吉庭 李储忠 闫旭(审校)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5-49,共5页
近些年,随着等离子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cold atmospheric plasma,CAP)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等离子体医学。该学科融合了等离子体物理、化学、生物学及电气与电子... 近些年,随着等离子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cold atmospheric plasma,CAP)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等离子体医学。该学科融合了等离子体物理、化学、生物学及电气与电子工程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具有典型的交叉学科属性,在灭菌消毒、伤口治疗、抗肿瘤研究及美容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并产生大量成果。本文针对等离子体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研究及相关手术器械的开发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应用于神经外科的等离子体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等离子体医学 活性粒子 肿瘤
下载PDF
北京市神经外科2009年会会议纪要
10
作者 徐如祥 罗永春 赵继宗 《北京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377-378,共2页
2010年1月8~9日,由北京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及北京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共同举办、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承办的2009年学术年会在北京温都水城召开。来自北京各级医院的450余位神经外科专家及医护人员代表参加了大会。... 2010年1月8~9日,由北京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及北京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共同举办、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承办的2009年学术年会在北京温都水城召开。来自北京各级医院的450余位神经外科专家及医护人员代表参加了大会。会议共同回顾了2009年有关神经外科领域研究和治疗的新成果。现将会议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专家 学术年会 北京市 会议 北京军区总医院 2009年 专家委员会 专业委员会
原文传递
多模态技术在神经系统肿瘤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11
作者 史记 姚冰 +5 位作者 许会哲 王秋月 隋锐 张烨 孙佩欣 朴浩哲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25年第2期107-114,共8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技术在神经系统肿瘤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更符合神经系统肿瘤临床特点的教学模式。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1日期间,在辽宁省肿瘤医院/大连理工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神经外科轮转... 目的探讨多模态技术在神经系统肿瘤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更符合神经系统肿瘤临床特点的教学模式。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1日期间,在辽宁省肿瘤医院/大连理工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神经外科轮转的50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C组)和多模态技术教学组(M组)。培训结束后,评价住培医师对教学满意度。通过专家调查法设计问卷,基于柯式模型,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4个方面对住培医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M组住培医师对教学模式的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柯式模型的反应层中,M组住培医师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学习兴趣及总体评价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C组(P<0.05);在学习层面,M组住培医师的理论知识、手术操作和总成绩均明显优于C组(P<0.05);在行为层面,M组住培医师在手术技能、医患沟通、团队合作及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评分也高于C组(P<0.05);在成果层面,掌握神经系统解剖知识和多模态技术的住培医师比例,M组显著高于C组(90%vs 50%)。结论多模态技术的引入显著提高了神经外科教学质量及住院医师的满意度,促进了青年医师对复杂解剖结构的理解及手术技能的提升。多模态技术有望在未来的神经外科教学改革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技术 神经系统肿瘤 教学质量 教学满意度
下载PDF
运动网络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12
作者 暴洪博 方晟宇 王引言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5,共5页
运动网络是中枢神经系统负责运动控制与协调的关键脑网络,其功能异常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本文综述运动网络的生理学基础,重点探讨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结构和功能变化,并展望其在精准医学和数据整合领域的潜在发展方向。
关键词 运动皮质 神经网 神经元可塑性 神经系统疾病 综述
下载PDF
微创手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88
13
作者 赵继宗 张茂植 +8 位作者 杨俊 王硕 赵元立 徐宇伦 隋大力 韩小弟 王德江 王喉 张岩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11月至2001年8月本组进行微创手术364例,其中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177例,微骨孔入路123例,微骨孔入路加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64例。350例开颅手术中颅内占位病变158例,其中脑膜瘤引...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11月至2001年8月本组进行微创手术364例,其中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177例,微骨孔入路123例,微骨孔入路加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64例。350例开颅手术中颅内占位病变158例,其中脑膜瘤引例,胶质瘤45例,垂体腺瘤12例(经蝶入路5例),神经鞘瘤10例,颅咽管瘤6例,血管网织细胞瘤5例,转移瘤5例,其它24例;动脉瘤108例,动静脉畸形53例,海绵状血管瘤31例。脊髓手术14例。结果 病灶和重要解剖结构定位准确,病灶定位误差均在2mm以内,术后血肿和神经功能损害分别为1例和22例,占6.0%,无手术死亡。结论 微创手术对脑和脊髓外科,尤其对切除脑深部病灶很有帮助,可以准确发现病灶,保护正常神经组织,改变了传统神经外科手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神经外科 神经导航 立体定向手术 影像引导 微骨孔入路
下载PDF
导航下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影像漂移的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王嵘 赵继宗 +2 位作者 王德江 赵元立 王硕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目的 总结应用手术导航系统的经验 ,分析术中影像漂移的原因 ,并提出避免及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方法 本研究应用美国SofamorDanek公司生产的StealthStation手术导航系统 ,按一定的导航操作规范进行术前计划及术中导航 ,记录、分析并解... 目的 总结应用手术导航系统的经验 ,分析术中影像漂移的原因 ,并提出避免及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方法 本研究应用美国SofamorDanek公司生产的StealthStation手术导航系统 ,按一定的导航操作规范进行术前计划及术中导航 ,记录、分析并解决所发生的影像漂移现象。结果  1999年 11月~ 2 0 0 0年 12月完成导航下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15 0例 ,观察到影像漂移共 16例 (10 .7% ) ,其中 10例为系统性影像漂移 (6 2 .5 % ) ,6例为结构性影像漂移 (37.5 % ) ;10例中 9例系统性影像漂移得到纠正 (5 6 .3% ) ,另外 1例及 6例结构性影像漂移 (43.7% )未能得到满意解决。结论 对于系统性影像漂移 ,可通过严格导航及手术操作 ,选择最佳注册点来避免 ,一旦发生可通过导航系统的Re align功能纠正 ,或通过头面部体表标志的增加注册加以解决 ;而对于结构性影像漂移 ,可通过减少脑脊液流失、减少脑组织的切除体积、避免肿瘤囊液的过早释放来预防 ,一旦发生 ,则需依靠三维超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漂移 手术导航 显微神经外科
原文传递
我国内镜神经外科发展史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储忠 朱海波 +3 位作者 宗绪毅 王新生 桂松柏 张亚卓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32-236,共5页
我国内镜神经外科的发展历经了初步探索阶段(1964-1995年)、逐步成熟阶段(1995-2006年)、快速发展和推广阶段(2006年至今)。目前,全国神经内镜手术技术、病例数和治疗效果逐渐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既往20余年,在内镜神经外科开拓者的不懈... 我国内镜神经外科的发展历经了初步探索阶段(1964-1995年)、逐步成熟阶段(1995-2006年)、快速发展和推广阶段(2006年至今)。目前,全国神经内镜手术技术、病例数和治疗效果逐渐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既往20余年,在内镜神经外科开拓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内镜神经外科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已逐步发展成熟,并获得国际认可,未来将继续为世界内镜神经外科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神经外科(学) 中国 综述
下载PDF
围手术期应用丙戊酸钠防治神经外科手术后早期癫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永刚 赵继宗 +2 位作者 张懋植 王硕 张建国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91-293,共3页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应用丙戊酸钠防治神经外科手术后早期癫痫的效果。方法 对 6 0例有癫痫病史的幕上病变患者从术前开始应用丙戊酸钠 ,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后手术 ,手术结束前 30min直接静脉滴注丙戊酸钠 (15mg/kg) 1次 ,术后持续给药 ,...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应用丙戊酸钠防治神经外科手术后早期癫痫的效果。方法 对 6 0例有癫痫病史的幕上病变患者从术前开始应用丙戊酸钠 ,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后手术 ,手术结束前 30min直接静脉滴注丙戊酸钠 (15mg/kg) 1次 ,术后持续给药 ,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5 8例未再出现癫痫发作 ,2例术后出现癫痫 ,与血药浓度偏低有关 ;1例出现迟发性皮疹 ,1例出现肝功能异常 ,未出现嗜睡、认知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结论 术前及术中应用抗癫痫药可使药物在术后早期保持一个平稳有效的浓度 ,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癫痫的发生 ;丙戊酸钠是一种神经外科围手术期较为安全、有效的抗癫痫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癫痫 术后早期 围手术期 治神 神经外科手术 血药浓度 中枢神经系统 保持 病变
原文传递
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13版) 被引量:77
17
作者 魏俊吉 康德智 +10 位作者 赵元立 胡锦 江荣才 石广志 柴文昭 王宁 高亮 孙世中 彭斌 林元相 郭树彬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436-448,共13页
一概述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神经外科从理念和设备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尽管如此,在神经外科各个领域,尤其在神经外科重症医学(neurosurgical critical care)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别,诊疗规范各地仍存差异。近30年来,重症医学得到... 一概述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神经外科从理念和设备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尽管如此,在神经外科各个领域,尤其在神经外科重症医学(neurosurgical critical care)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别,诊疗规范各地仍存差异。近30年来,重症医学得到了长足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重症 专家 管理 重症医学 诊疗规范
下载PDF
神经外科术后感染脑脊液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变化特点 被引量:22
18
作者 崔向丽 于洪娥 +2 位作者 王永刚 林松 刘丽宏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调查近3年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脑脊液细菌分布特点和耐药变化,为神经外科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颅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查询2010~2012年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脑脊液培养病原菌的种类、... 目的:调查近3年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脑脊液细菌分布特点和耐药变化,为神经外科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颅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查询2010~2012年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脑脊液培养病原菌的种类、数量、抗菌药物药敏结果等数据,并分类分析近3年内病原菌的流行特点和药敏情况。结果:近3年脑脊液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84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39株(75.7%),主要为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基本耐药,只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由2010年的。株增长到2012年的5株;革兰阴性菌205株(24.3%),主要包括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锕绿假单胞菌等。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泛耐药现象十分严重。结论:引起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细菌耐药越来越严重,必须严密监测细菌耐药和控制预防用药疗程和抗感染药物的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 抗菌药物 脑脊液 细菌培养 耐药性
原文传递
神经外科手术后病人使用万古霉素时的脑脊液浓度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强 郑一 +6 位作者 赵立红 石广志 钱柯 祝锦 庞宝森 李淑琴 王硕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18-320,共3页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病人术后使用万古霉素时的脑脊液浓度 ,初步探讨手术破坏血 脑屏障后 ,对万古霉素脑脊液浓度的影响。方法 病人术后静脉输入 1g万古霉素后 ,经术野和 (或 )脑室引流 (n =9)与腰穿留置导管引流 (n =10 )留取脑脊液标...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病人术后使用万古霉素时的脑脊液浓度 ,初步探讨手术破坏血 脑屏障后 ,对万古霉素脑脊液浓度的影响。方法 病人术后静脉输入 1g万古霉素后 ,经术野和 (或 )脑室引流 (n =9)与腰穿留置导管引流 (n =10 )留取脑脊液标本 ,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结果 术野 /脑室引流组病人脑脊液中药物浓度普遍高于腰穿引流组 ,峰浓度均出现于给药后 15~ 30min ,分别是 6 .2 4± 3.4 6mg/L(n =8)和 4 .4 9± 3.14mg/L(n =10 ) ,达到或超过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90 (0 .5~ 3.1mg/L)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的MIC90 (3.1~ 4 .0mg/L)以及脑膜炎时的药物浓度 2 .5~ 5 .0mg/L。此后 6h浓度两组分别为 3.6 8± 0 .84mg/L(n =8)和 2 .37± 0 .5 3mg/L(n =7)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12h浓度分别为 2 .5 5± 1.13mg/L(n =4 )和 2 .4 3± 0 .4 1mg/L(n =6 )。 结论 神经外科手术破坏了病人的血 脑屏障 ,使万古霉素脑脊液透过度增加 ,可达治疗浓度。据此结果可作为指导万古霉素对神经外科术中、术后相关颅内感染预防与治疗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术后 万古霉素 血-脑脊液屏障 药物浓度 高压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在微创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继宗 曹勇 +9 位作者 陆峥 王德江 王嵘 韩小弟 赵元立 杨俊 徐宇伦 王硕 隋大力 张岩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在微创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11月至2001年6月进行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200例,其中颅内动静脉畸形43例,动脉瘤39例,脑膜瘤30例,海绵状血管瘤27例,胶质瘤19例,神经鞘瘤8例,垂体腺瘤5例,血管网织细... 目的探讨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在微创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11月至2001年6月进行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200例,其中颅内动静脉畸形43例,动脉瘤39例,脑膜瘤30例,海绵状血管瘤27例,胶质瘤19例,神经鞘瘤8例,垂体腺瘤5例,血管网织细胞瘤4例,转移癌3例,其他14例;脊髓肿瘤8例。结果病灶和重要解剖结构定位准确,病灶定位误差均在2mm以内,术后神经功能损害10例,占5.0%,无手术死亡。结论无框架脑立体定位手术对脑和脊髓手术,尤其是对切除脑深部病灶很有帮助,可以准确发现病灶,保护正常神经组织,改变了传统神经外科手术模式,是微创神经外科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神经外科 神经导航系统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 影像引导 微骨孔入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