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母胎界面微环境障碍在复发性流产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思瑶 何军琴 《中国性科学》 2025年第1期81-85,共5页
复发性流产(RSA)指连续发生≥2次的自然流产,发病率为1%~5%,现仍有约50%原因不明,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及家庭和谐。母胎界面免疫、血管微环境平衡对于胚胎着床和维持妊娠至关重要,当这种平衡发生障碍时会诱发RSA。本文从母胎界面免疫... 复发性流产(RSA)指连续发生≥2次的自然流产,发病率为1%~5%,现仍有约50%原因不明,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及家庭和谐。母胎界面免疫、血管微环境平衡对于胚胎着床和维持妊娠至关重要,当这种平衡发生障碍时会诱发RSA。本文从母胎界面免疫微环境及血管微环境两个方面在RSA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胎界面 复发性流产 免疫细胞 血管生成
下载PDF
菟枸助育汤治疗男性不育少弱精子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管斯琪 李海松 +3 位作者 王景尚 董雷 王彬 祝雨田 《中国性科学》 2025年第2期82-86,共5页
目的探究菟枸助育汤对男性不育少弱精子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诊治的76例20~50岁男性不育少弱精子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治疗前后精液常规、中医证候评分,统计研究期间及治疗结束... 目的探究菟枸助育汤对男性不育少弱精子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诊治的76例20~50岁男性不育少弱精子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治疗前后精液常规、中医证候评分,统计研究期间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配偶受孕情况,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患者精液液化情况、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PR)、PR+非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NP)、精子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配偶受孕率为14.47%(11例)。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有18项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菟枸助育汤治疗男性不育少弱精子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精液常规指标,改善中医证候评分,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枸助育汤 少弱精子症 精液常规 中医证候评分 临床试验
下载PDF
铁死亡与胚胎植入研究现状
3
作者 韩倩 何军琴 《中国性科学》 2025年第1期54-57,共4页
胚胎植入失败是生育力低下的重要原因,是生殖领域面临的难题之一。胚胎植入是极其复杂的生理过程,由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发挥协调作用,目前针对胚胎植入失败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铁死亡是一种细胞死亡方式,铁代谢在胚胎植入过程中发挥重要... 胚胎植入失败是生育力低下的重要原因,是生殖领域面临的难题之一。胚胎植入是极其复杂的生理过程,由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发挥协调作用,目前针对胚胎植入失败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铁死亡是一种细胞死亡方式,铁代谢在胚胎植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铁稳态失衡诱导的铁死亡可导致胚胎植入失败、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具体机制可能与铁死亡介导的炎症、免疫、血管生成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植入 铁稳态失衡 铁死亡 流产
下载PDF
补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尹晓丹 杨维 +4 位作者 辛明蔚 武颖 韩倩 管斯琪 何军琴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肾虚血瘀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妇产医院中医科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180例诊断为DOR的肾虚血瘀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组(...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肾虚血瘀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妇产医院中医科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180例诊断为DOR的肾虚血瘀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组(西药组)、补肾活血方组(中药组)和补肾活血方联合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组(联合组),各60例。观察三组治疗前后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抗米勒管激素(AMH)、窦卵泡数(AFC)、卵巢体积、卵巢动脉和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比较三组中医证候评分及疗效。结果11例患者(4例来自西药组,3例来自中药组,4例来自联合组)退出研究。6个月后,三组FSH和LH均显著降低,E_(2)和AMH升高(P<0.05);西药组和联合组较中药组FSH降低更显著,E_(2)升高更显著(P<0.01)。治疗后,中药组和联合组卵巢体积增加(P<0.05),AFC显著增加(P<0.01),卵巢动脉RI显著降低(P<0.01);西药组卵巢体积增加不显著(P>0.05),AFC显著增加(P<0.05),卵巢动脉RI显著降低(P<0.05);三组子宫动脉RI均无显著改善(P>0.05)。三组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增加(P<0.05),西药组和联合组较中药组增加更显著(P<0.01)。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中药组和联合组中医证候评分降低的程度大于西药组(P<0.05)。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1.43%,中药组为82.46%,联合组为85.96%;联合组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能够通过平衡激素水平、促进排卵和修复子宫内膜对DOR患者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联合应用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可能是治疗DOR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补肾活血方 肾虚血瘀型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能量代谢对肾阳虚证不孕患者卵母细胞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黄千千 辛明蔚 衣彦晓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7期116-120,共5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不孕症患者数量逐年增加,给人们生活带来较大影响。中医认为,肾阳虚证是不孕症的主要证型之一。卵母细胞质量是影响女性妊娠结局的关键,它与卵母细胞的发育、受精和胚胎成熟等关系密切。线粒体能量...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不孕症患者数量逐年增加,给人们生活带来较大影响。中医认为,肾阳虚证是不孕症的主要证型之一。卵母细胞质量是影响女性妊娠结局的关键,它与卵母细胞的发育、受精和胚胎成熟等关系密切。线粒体能量代谢对卵母细胞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能量代谢可以直接影响卵泡发育以及卵子的质量和发育潜力。本文就中医肾阳虚证型、线粒体能量代谢以及女性生殖能力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探索了中医药在肾阳虚证不孕患者能量代谢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为肾阳虚证不孕症患者的诊断、治疗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肾阳虚证 能量代谢 线粒体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对小鼠生殖毒性机制的转录组学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管斯琪 何军琴 +2 位作者 王景尚 董雷 祝雨田 《中国性科学》 2021年第11期1-5,共5页
目的运用转录组学技术探讨雷公藤多苷致小鼠生殖毒性的机制。方法以C57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雷公藤多苷(GTW)40mg/kg每日灌胃干预4周后,比较模型组(GTW组)与空白组(NC组)小鼠的睾丸组织病理变化、精子浓度及活动力,并利用RNA-seq技术对... 目的运用转录组学技术探讨雷公藤多苷致小鼠生殖毒性的机制。方法以C57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雷公藤多苷(GTW)40mg/kg每日灌胃干预4周后,比较模型组(GTW组)与空白组(NC组)小鼠的睾丸组织病理变化、精子浓度及活动力,并利用RNA-seq技术对睾丸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比较GTW组与NC组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与NC组相比,GTW组小鼠睾丸呈现显著的生精障碍,主要表现在粗线期精母细胞及之后阶段的生精细胞大量缺失,精子浓度及活动力显著下降。测序结果表明共有15 563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7 821条,下调基因7 742条。功能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所涉及的GO生物学中的生物过程有细胞分化、细胞周期、凋亡过程等;细胞组分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分子功能有ATP合成、蛋白合成、DNA合成等。KEGG富集的信号通路与生精相关的主要有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GTP结合蛋白(Ras)信号通路、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通路等。结论雷公藤多苷能够多途径影响精子的发生,主要的信号通路与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生精障碍 转录组学 小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7
作者 韩倩 辛明蔚 《中国性科学》 2022年第6期35-38,共4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组慢性、代谢性、内分泌紊乱性综合征,稀发排卵或无排卵、高雄激素血症、卵巢多囊样改变是其主要临床特征,其合并代谢综合征、不良妊娠结局、妊娠期并发症及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近期研究表明,PCOS存在凝血/纤...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组慢性、代谢性、内分泌紊乱性综合征,稀发排卵或无排卵、高雄激素血症、卵巢多囊样改变是其主要临床特征,其合并代谢综合征、不良妊娠结局、妊娠期并发症及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近期研究表明,PCOS存在凝血/纤溶功能异常,表现为凝血亢进和纤溶抑制。本文基于近年来PCOS与凝血/纤溶功能的相关研究,分析了PCOS患者的代谢综合征、不良妊娠结局、妊娠期并发症及心血管疾病与凝血/纤溶功能的相关性,为PCOS的诊治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内分泌紊乱 凝血/纤溶功能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泼尼松治疗复发性流产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管斯琪 刘秋宁 +1 位作者 童宏选 祝雨田 《中国性科学》 2021年第12期46-50,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阿司匹林联合泼尼松治疗复发性流产(RSA)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Embase、PubMed数据库中有关阿司匹林联合泼尼松治疗RSA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范围为建库至2021年5月。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和排... 目的系统评价阿司匹林联合泼尼松治疗复发性流产(RSA)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Embase、PubMed数据库中有关阿司匹林联合泼尼松治疗RSA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范围为建库至2021年5月。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sManager5.4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RCT,包含RSA患者855例,其中试验组438例,对照组41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常规保胎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联合泼尼松和常规保胎治疗方案相比,活产率增加(RR=2.07,95%CI:1.45~2.95,P<0.0001),妊娠成功率增加(RR=1.50,95%CI:1.14~1.97,P=0.004),凝血酶原时间(PT)未有影响(MD=-0.74,95%CI:-1.73~0.24,P=0.140),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有所增加(MD=3.18,95%CI:0.85~5.50,P=0.007)。结论与常规保胎治疗相比,增加阿司匹林联合泼尼松治疗可使RSA患者获益,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APT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阿司匹林 泼尼松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