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局部氧饱和度监测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1
作者 刘晓军 贾在申 黑飞龙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5期423-429,共7页
在体外循环过程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实时监测与管理对于确保患者安全和良好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NIRS)的血氧饱和度(rSO_(2))检测可无创、实时、长时程连续监测大脑或组织的氧代谢,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体外循环过程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实时监测与管理对于确保患者安全和良好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NIRS)的血氧饱和度(rSO_(2))检测可无创、实时、长时程连续监测大脑或组织的氧代谢,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预后、疗效评估以及神经康复过程。本文将对NIRS的基本原理、常见血氧指标及其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对体外循环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近红外光谱技术 局部氧饱和度
下载PDF
心脏术后体外膜氧合缺血性肝炎发生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2
作者 符鸿福 王妍 +6 位作者 王粮山 辛萌 谢海秀 田夏秋 郝星 王红 侯晓彤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5年第1期23-28,35,共7页
目的探究缺血性肝炎(IH)在心脏术后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V-A ECMO)支持患者中的发生率、预后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11月北京安贞医院心脏术后使用V-A ECMO支持成人患者数据。按照有无IH发生分为IH组和对照... 目的探究缺血性肝炎(IH)在心脏术后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V-A ECMO)支持患者中的发生率、预后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11月北京安贞医院心脏术后使用V-A ECMO支持成人患者数据。按照有无IH发生分为IH组和对照组。采用生存分析评估IH对患者预后影响,LASSO回归筛选ECMO前IH发生相关变量,Logistic回归确定IH发生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328例心脏术后V-A ECMO支持患者,其中104(31.7%)名患者发生IH。IH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0%比44.2%,P<0.001)。术前血红蛋白(OR=0.99,95%CI:0.98~1.00,P=0.046),主动脉钳夹时间(OR=1.00,95%CI:1.00~1.01,P=0.025),ECMO启动前乳酸(OR=1.14,95%CI:1.08~1.20,P<0.001)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OR=1.23,95%CI:1.06~1.43,P=0.005),为I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接受V-A ECMO支持的心脏手术后患者中,IH是被低估的,并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术前血红蛋白、主动脉钳夹时间、ECMO启动前乳酸和SOFA评分是IH发生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肝炎 体外膜氧合 心脏术后
下载PDF
术前预防性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高危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肌标志物和乳酸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王金宏 杨峰 +6 位作者 江春景 郝星 刑智辰 徐博 杜中涛 邢家林 侯晓彤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5年第4期204-208,共5页
目的分析高危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前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患者术后血液心肌标志物及乳酸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行OPCABG术的高危患者290例,术前预防应用IABP的患者... 目的分析高危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前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患者术后血液心肌标志物及乳酸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行OPCABG术的高危患者290例,术前预防应用IABP的患者138例(IABP组),另外选择对照组患者15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肌钙蛋白(cTnI)及乳酸水平的变化,比较术前预防应用IABP能否影响患者术后的心肌标志物和乳酸变化并探讨IABP能否给患者带来益处。结果 IABP组有4名患者在术后死亡,对照组有15名患者死亡(P<0.05)。IABP组的血液cTnI水平在术后8 h,24 h,48 h,72 h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液CKMB水平在术后8 h,48 h,72 h低于对照组(P<0.05);血液乳酸水平在术后12 h,24 h,36 h,48 h,72 h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血制品用量也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准备行OPCABG的左心功能低下的患者,术前预防应用IABP可以降低术后心肌标志物及乳酸水平,降低住院死亡率,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肌标志物 乳酸 预防性
下载PDF
评估体外膜氧合高仿真模拟培训在医学临床教育中的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江春景 杨峰 +4 位作者 郝星 杜中涛 徐博 郭冬 黑飞龙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3年第4期228-231,236,共5页
目的通过理论知识和综合评分评估体外膜氧合(ECMO)高仿真模拟培训在医学临床教育的效果,同时观察有无ECMO临床经验是否影响培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本中心进修学员作为参与者,4名具有教学资格的本中心医生作为模... 目的通过理论知识和综合评分评估体外膜氧合(ECMO)高仿真模拟培训在医学临床教育的效果,同时观察有无ECMO临床经验是否影响培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本中心进修学员作为参与者,4名具有教学资格的本中心医生作为模拟培训讲师,时间为期2天。通过专业笔试、考核指标及问卷调查等形式评估培训效果。结果共有20名参与者纳入此研究,75%参与者为临床医师,有45%参与者的所属医院至今没有开展ECMO。研究结果发现所有参与者经过高仿真模拟培训后理论知识、综合评分等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提高(P<0.05),且无ECMO临床经验的参与者得到相同的效果。结论ECMO高仿真模拟培训可明显改善参与者ECMO相关理论知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且不受是否有ECMO临床经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高仿真模拟 医学临床教育 培训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心脏外科高危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5
5
作者 侯登榜 杨峰 侯晓彤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7期580-583,共4页
1968年,Kantroeitz等首次报道成功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救治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患者,此后不断有报道IABP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raction,AMI)合并CS、重度二尖瓣... 1968年,Kantroeitz等首次报道成功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救治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患者,此后不断有报道IABP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raction,AMI)合并CS、重度二尖瓣反流、室间隔穿孔等辅助治疗,但其临床有效性仍然存在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高危 心脏外科 心源性休克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开展心脏外科手术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佳露 赵举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3年第5期317-320,共4页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已成为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随着对病毒认识的加深和防疫政策的改变,疫情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正逐渐减弱,大量因疫情而延期的心脏手术将会重新进入医院接受治疗。本次综述旨在对近年国内...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已成为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随着对病毒认识的加深和防疫政策的改变,疫情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正逐渐减弱,大量因疫情而延期的心脏手术将会重新进入医院接受治疗。本次综述旨在对近年国内外COVID‐19流行期间心脏外科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为后疫情时代我国心外科医生有效分类和规划心脏手术提供经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心脏外科 手术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衍生外泌体治疗ARDS进展
7
作者 黑飞龙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15,共7页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及其衍生的外泌体因其强大的免疫调节和组织再生等特性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对MSC及其衍生外泌体的特性,以及MSC及其衍生外泌体通过抗微生物、免疫调节、组织再生、血管生成、抗纤维化、抗氧化应...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及其衍生的外泌体因其强大的免疫调节和组织再生等特性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对MSC及其衍生外泌体的特性,以及MSC及其衍生外泌体通过抗微生物、免疫调节、组织再生、血管生成、抗纤维化、抗氧化应激和抗凋亡作用抑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发病机制多个环节及临床研究进展予以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MSC及其衍生外泌体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试验
下载PDF
成人中度低温停循环手术中不同选择性脑灌注流量对脑氧饱和度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贾在申 孙志全 +3 位作者 谢海秀 刘媛 李姣 侯晓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NIRS)监测仪连续监测中度低温停循环不同选择性脑灌注流量下的脑氧饱和度变化,为探讨合适的大脑灌注流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Stanfard A型夹层动脉瘤患者40例,根据术中不同的脑灌注流量分为5ml·kg-1·mi...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NIRS)监测仪连续监测中度低温停循环不同选择性脑灌注流量下的脑氧饱和度变化,为探讨合适的大脑灌注流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Stanfard A型夹层动脉瘤患者40例,根据术中不同的脑灌注流量分为5ml·kg-1·min-1低流量组(D组)和10ml·kg-1·min-1高流量组(G组),每组20例。将NIRS的探头置于患者的额头,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后(T1)、心脏停跳时(T2)、选择性脑灌注3min时(T3)、恢复下半身循环3min时(T4)和停体外循环后5min(T5)时记录双侧局部大脑氧饱和度(rSO2),并测定患者围术期静脉血乳酸含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无死亡和术后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D组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两组患者各时点rS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阻断时间、选择性脑灌注时间、转机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各时间点乳酸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术后12h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人中度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在一定时间内,5ml·kg-1·min-1和10ml·kg-1·min-1灌注流量时rSO2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两种大脑灌注流量均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度低温停循环 脑灌注 近红外光谱 脑血氧饱和度 体外循环
下载PDF
2017—2021年我国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开展情况调查 被引量:3
9
作者 江春景 黑飞龙 +13 位作者 龙村 朱德明 李欣 刘斌 章晓华 王伟 刘燕 金振晓 李佳春 武婷 王红 郝星 侯晓彤 代表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617-1622,共6页
目的调查2017—2021年我国先天性心脏病(CHD)外科手术开展情况。方法该研究为现况调查。基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收集整理的2017—202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CHD外科手术数据资料,总结各省/区域、综合/专科医院、... 目的调查2017—2021年我国先天性心脏病(CHD)外科手术开展情况。方法该研究为现况调查。基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收集整理的2017—202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CHD外科手术数据资料,总结各省/区域、综合/专科医院、不同年龄(是否≤18岁)的CHD外科手术开展情况,并分析各省/区域的开展例数与地区生产总值、地区人口数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017—202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CHD心血管外科年手术量依次为77120、77634、81161、62663及71492例,总体呈下降趋势;≤18岁的CHD外科手术占比也呈下降趋势,从2017年的79.8%(61557/77120)降至2021年的58.6%(41871/71492)(P=0.027);各省份之间的手术例数差别较大,其中≥5000例有4个省份,2000~5000例有9个省份;5年期间,华中及华东地区的CHD外科手术例数最多,占总例数的41.1%~45.5%。≤18岁CHD手术例数占比最高的为西南地区(69.7%~87.4%),占比较低的为东北地区(28.2%~68.9%)。除2021年外,2017—2020年各区域开展例数与其当年的地区生产总值(r值分别为0.929、0.929、0.893、0.964,均P<0.05)及人口数量(r值分别为0.821、0.893、0.821、0.857,均P<0.05)呈高度正相关;5年期间,年开展例数在100例以上(医院数量占比为20.5%±1.2%)的医院完成了86.2%±1.2%的手术量。2017及2021年儿童/妇幼专科医院开展CHD外科手术例数分别占总例数的24.3%(18772/77120)及23.8%(17012/71492)。结论2017—2021年,我国CHD外科手术例数略有下降,其中成人CHD患者手术占比增高。各地区开展CHD手术例数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相关性较强。儿童/妇幼医院年开展CHD外科手术例数约占全国总例数的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外科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量
原文传递
糖皮质激素在新生儿心肺转流中应用的观察性研究
10
作者 王佳露 缪娜 赵举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6期465-468,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三种不同糖皮质激素使用策略在新生儿心肺转流(CPB)期间的应用效果,并比较其在院内结局方面的差异。方法本观察性研究纳入2023年4月至2023年7月在本中心CPB下行心脏手术的新生儿。根据术中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甲强龙)...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三种不同糖皮质激素使用策略在新生儿心肺转流(CPB)期间的应用效果,并比较其在院内结局方面的差异。方法本观察性研究纳入2023年4月至2023年7月在本中心CPB下行心脏手术的新生儿。根据术中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甲强龙)的使用策略分为三组:A组CPB开始及复温各给予15 mg/kg,B组复温给予30 mg/kg,C组复温给予15 mg/kg。比较3组患儿住院期间主要结局指标和次要结局指标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30名接受CPB手术的新生儿,其中A组11例(36.7%),B组9例(30%),C组10例(33.3%)。在主要结局指标方面,三组患儿的复合终点发生率相似,分别为45.5%vs.44.4%vs.50%(P>0.05)。其中全因死亡率9.1%vs.0%vs.0%;急性肾损伤发生率18.2%vs.33.3%vs.20%;急性肝损伤发生率18.2%vs.0%vs.0%;乳酸升高发生率45.5%vs.11.1%vs.30%;术后感染发生率18.2%vs.22.2%vs.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CPB心脏手术中,糖皮质激素的三种不同使用策略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心肺转流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结局 新生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