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动脉栓塞外科治疗的围术期及中长期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甘辉立 张健群 +6 位作者 穆军升 周其文 王胜洵 高元明 张向峰 刘双 朱光发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提高外科治疗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throm boem bolism,PTE)的围术期和中长期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0月至2007年10月北京安贞医院手术治疗57例PTE的临床资料,其中47例慢性PTE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22例)或不停循环下... 目的探讨提高外科治疗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throm boem bolism,PTE)的围术期和中长期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0月至2007年10月北京安贞医院手术治疗57例PTE的临床资料,其中47例慢性PTE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22例)或不停循环下(心脏停搏21例,心脏不停跳4例)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10例急性PTE患者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切开取栓术。结果围术期慢性PTE患者死亡6例(12.8%),急性PTE患者死亡4例(40.0%,P=0.030)。术后发生残余肺动脉高压15例,出现重度肺组织再灌注损伤25例。41例慢性PTE患者术后72h肺动脉收缩压和肺血管阻力较术前降低(52.9±26.1mmHgvs.91.2±37.4mmHg;410.3±345.6dyn.s/cm5vs.921.3±497.8dyn.s/cm5);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氧分压较术前增高(94.8%±2.7%vs.86.7%±4.3%;84.4±5.4mmHgvs.51.8±6.4mmHg,P<0.05)。随访47例,随访时间44.6±39.3个月,累积随访时间为160.1人年。晚期死亡5例,其中慢性PTE4例,急性PTE1例。慢性PTE患者术后5年Kaplan-Meier生存曲线生存率为89.43%±5.80%,而急性PTE患者术后1~5年为83.33%±15.21%(Logrank=1.57,P=0.2103)。全组抗凝相关出血线性发生率为1.25%病人年,再发PTE线性发生率为0.62%病人年。中长期生存的42例患者中,心功能分级(NYHA)级29例、级10例、级3例。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急性PTE(OR=3.28)、外周型PTE(OR=2.45)、未采用深低温停循环(OR=2.86)为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外周型PTE(OR=2.69)、术前下肢水肿(OR=2.79)为晚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PTE患者围术期死亡率显著高于慢性PTE,两者术后均有较好的中长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口服华法林抗凝相关的再发PTE、出血并发症线性发生率均较低,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肺动脉切开取栓术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假性室壁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6
2
作者 甘辉立 张健群 +5 位作者 赵映 杨俊峰 顾承雄 黄方炯 伯平 周其文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87-91,共5页
目的评价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假性室壁瘤(LVPA)的治疗方法和效果,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5月至2007年7月经手术治疗的7例LVPA患者的术前诊断、围术期和中长期随访结果。7例患者分别通过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多... 目的评价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假性室壁瘤(LVPA)的治疗方法和效果,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5月至2007年7月经手术治疗的7例LVPA患者的术前诊断、围术期和中长期随访结果。7例患者分别通过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多排CT(MSCT)/磁共振成像(MRI)对LVPA的部位、大小和瘤颈特征进行诊断。6例患者依据LVPA部位、形态、合并畸形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直接缝闭法、补片修补法和三明治夹层缝合法进行手术治疗,同期修补合并的畸形,并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术前确诊6例,术中确诊1例。1例尚未及手术,死于LVPA破裂所致的心脏压塞,住院死亡率为14.3%(1/7)。6例手术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术后随访6例,随访时间2个月~13年,晚期死亡1例,于术后4年死于心脏破裂。生存的5例患者随访中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3%~52%,未发现LVPA复发。心功能分级(NYHA)I级3例,Ⅱ级2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MSCT或MRI是诊断LVPA的有效方法。手术治疗是LVPA的有效治疗方法,依据LVPA部位、形态和合并畸形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围术期和中长期效果良好。但应注意防止出现LVPA再发和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假性室壁瘤 心肌梗死 外科治疗 诊断
下载PDF
肺动脉高压临床教学难点的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甘辉立 张健群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2期143-144,160,共3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临床教学效果的方法。方法:肺动脉高压是现代临床医学中重要的疾病范畴,是危重病症。在临床教学中,存在着医疗风险高,而学员的医疗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基础也相对较薄弱,对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内容理解不容易深入的难点...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临床教学效果的方法。方法:肺动脉高压是现代临床医学中重要的疾病范畴,是危重病症。在临床教学中,存在着医疗风险高,而学员的医疗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基础也相对较薄弱,对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内容理解不容易深入的难点。结果和结论:针对上述教学难点,采取分层化教学管理、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制定详细教学计划、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及重视基础理论教学等对策,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临床教学 教学难点
下载PDF
三尖瓣置换术围术期及中长期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甘辉立 张健群 +6 位作者 王胜洵 周其文 孔晴宇 郑斯宏 伯平 黄国晖 陈伟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49-254,共6页
目的评价三尖瓣置换术围术期及中长期疗效,并比较在三尖瓣位置生物瓣和机械瓣置换的相对优缺点和适应证,以提高该类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4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128例行三尖瓣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疗效及中长期随访结果,并按首... 目的评价三尖瓣置换术围术期及中长期疗效,并比较在三尖瓣位置生物瓣和机械瓣置换的相对优缺点和适应证,以提高该类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4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128例行三尖瓣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疗效及中长期随访结果,并按首次三尖瓣置换所采用的瓣膜种类不同分为机械瓣组(89例)和生物瓣组(39例)。采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该类患者的中长期生存率和中长期人工瓣膜相关事件(包括血栓栓塞和人工瓣膜血栓形成、抗凝相关性出血、人工瓣膜毁损事件)的发生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对三尖瓣置换患者早期、晚期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围术期死亡19例(14.84%)。随访103例(94.5%),6例失访,随访时间4.93±2.92年,随访期间死亡11例(10.7%)。生物瓣组10年生存率为65.6%±17.4%,机械瓣组为68.7%±10.8%(Log-rank检验,χ2=0.74,P=0.390)。生物瓣组5年无血栓栓塞事件率为92.3%±7.4%,机械瓣组为87.1%±4.6%(Log-rank检验,χ2=0.962,P=0.327)。生物瓣组和机械瓣组10年无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0%和79.7%±9.7%(Log-rank检验,χ2=1.483,P=0.223)。9例患者行再次三尖瓣置换术,生物瓣组7年无再次手术率为71.1%±18.0%,机械瓣组10年无再次手术率为78.8%±10.2%(Log-rank检验,χ2=2.76,P=0.096)。Binary 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三尖瓣置换术前有心脏手术史、腹水是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而术前有腹水、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置换多个瓣膜为晚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对重度三尖瓣反流,应该较早或较积极地施行三尖瓣手术,以防止右心功能进行性衰竭,而影响三尖瓣置换术的近期及中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在三尖瓣置换术中,机械瓣和生物瓣有相似的中长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瓣置换术 机械瓣 生物瓣
下载PDF
肺动脉肉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被引量:2
5
作者 甘辉立 张健群 +4 位作者 冯磊 张志泰 梁林 朱光发 陈东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252-1254,共3页
目的 比较分析肺动脉肉瘤(PAS)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1月至2014年1月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收治19例PAS的诊断和治疗结果.结果 19例患者的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均显示蚀壁征;14例手术后病理学检查... 目的 比较分析肺动脉肉瘤(PAS)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1月至2014年1月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收治19例PAS的诊断和治疗结果.结果 19例患者的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均显示蚀壁征;14例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PAS;5例未行手术治疗者PET-CT检查显示氟脱氧葡萄糖摄取异常增高团块影.14例手术中,肺动脉内膜剥脱术12例,一侧全肺切除2例;5例未手术.手术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5例未手术患者出院后平均生存(20.3 ±ll.2)d,14例手术患者术后平均生存(16.8±3.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术式和不同病理分型的PAS生存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例未行辅助性放疗化疗患者生存时间为(12.3±3.2)个月,5例行辅助性放疗化疗患者生存时间为(22.8±4.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结论 “蚀壁征”具有PAS疾病特征性;外科手术治疗可延长PAS的生存期,辅助性化疗和放疗可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诊断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双侧乳内动脉Y型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远期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黄信生 顾承雄 +1 位作者 谢进生 杨俊峰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54-258,共5页
目的评价双侧乳内动脉Y型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中远期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5月165例冠心病患者术前、术后及中远期随访的临床资料,比较心功能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 目的评价双侧乳内动脉Y型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中远期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5月165例冠心病患者术前、术后及中远期随访的临床资料,比较心功能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全组共移植血管561支,平均每例移植血管3.4支。围术期无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16例,包括心绞痛复发、心肌梗死、低心排血量、伤口愈合不良等,均经相应的处理治愈出院。随访160例(97%),随访时间5.6±1.2年。随访期间死亡23例,其中心源性死亡10例,包括再次心肌梗死3例,心力衰竭4例,恶性心律失常3例;非心源性死亡13例,包括胃肠道出血4例,癌症3例,不明原因6例。发生心脏相关并发症25例,包括心绞痛复发18例,心肌梗死4例,再次手术包括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3例。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提高(54%±6%vs.43%±12%);术后1年,3年,5年实际生存率分别为98.2%±0.3%,96.2%±0.5%和90.5%±1.9%,免于心脏相关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5.5%±1.2%,91.3%±2.1%和86.6%±1.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糖尿病、射血分数<30%、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和低心排血量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是术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11.6)、糖尿病(OR=21.4)、射血分数<30%(OR=37.5)和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OR=40.2)是预示晚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双侧乳内动脉Y型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减少术后心血管相关事件的发生率,提高远期生存率。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射血分数<30%、糖尿病、年龄>65岁是影响远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双侧乳内动脉 Y型桥 疗效分析
下载PDF
内隧道法矫治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一例
7
作者 甘辉立 张健群 +3 位作者 冯磊 孙建超 刘晓铮 杨桂林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1120-1120,共1页
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体重51kg。心悸、胸闷伴口唇紫绀10余年。在当地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房间隔缺损,单心房,重度肺动脉高压,艾森曼格综合征。人我院后,体检发现有呼吸窘迫、纳差等心功能不全表现,心前区胸骨左缘第1肋间... 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体重51kg。心悸、胸闷伴口唇紫绀10余年。在当地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房间隔缺损,单心房,重度肺动脉高压,艾森曼格综合征。人我院后,体检发现有呼吸窘迫、纳差等心功能不全表现,心前区胸骨左缘第1肋间可闻及Ⅲ/6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1音亢进。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大伴劳损。胸部X线正侧位片提示心影扩大,肺淤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 胸腔引流 内隧道法 矫治
原文传递
心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京倖 顾承雄 +2 位作者 韦华 王淼 于洋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57-159,共3页
分析心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手术风险,提出治疗方案。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66例冠心病患者,按心功能不同分为3组,每组22例,组1:男18例,女... 分析心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手术风险,提出治疗方案。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66例冠心病患者,按心功能不同分为3组,每组22例,组1:男18例,女4例;年龄55.3±9.1岁;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0%;组2:男19例,女3例;年龄55.5±10.2岁;30%≤LVEF〈40%;组3:男17例,女5例;年龄55.8±8.7岁;LVEF≥40%;组2和组3作为对照。观察围术期临床资料包括术前调整时间、移植血管支数、同期室壁瘤手术、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使用时间、住ICU时间、强心药种类、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的改变。结果术后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组1术前调整时间(18.9±14.6 d vs.10.8±7.4 d,P=0.023)、使用IABP例数(7 vs.1,P=0.012)、住ICU时间(3.0±0.7 d vs.1.2±0.6 d,P=0.008)、强心药种类(1.6±0.7种vs.1.0±0.2种,P=0.000)、术后住院时间(17.4±12.1 d vs.11.8±3.4 d,P=0.038)和住院费用(11.4±5.2万元vs.7.6±1.7万元,P=0.007)均多于组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均生存,随访期间无明显心绞痛发作。结论心功能不全患者行OPCAB手术安全,但所需医疗资源多,须慎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左心功能不全
原文传递
交叉连锁褥式缝合法修补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巨型室间隔缺损
9
作者 甘辉立 张健群 +4 位作者 冯磊 孙建超 王胜洵 伯平 周其文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目的比较交叉连锁褥式缝合法与间断褥式缝合法修补巨型室间隔缺损术后的效果及残余漏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我院41例巨型室间隔缺损采用交叉连锁褥式缝合法修补术患者的资料。将这41例患者作为交连组,平均年龄(18.... 目的比较交叉连锁褥式缝合法与间断褥式缝合法修补巨型室间隔缺损术后的效果及残余漏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我院41例巨型室间隔缺损采用交叉连锁褥式缝合法修补术患者的资料。将这41例患者作为交连组,平均年龄(18.7±12.3)岁,男女比例为31:10。按交连组患者相同年龄、室间隔缺损大小及部位、肺动脉压及肺循环阻力共5项指标进行1比1匹配,选择安贞医院心外科同期以间断褥式缝合法修补的巨型室间隔缺损患者41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17.4±11.8)岁,男女比例为31:10,进行回顾性配对对照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围术期新发房室传导阻滞发生。围术期经超声检查发现对照组残余漏发生率为31.7%(13/41),交连组为0%(0/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64,P=0.000)。两组患者平均随访(18.2±6.1)个月,随访期内均无死亡,无新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术后1年两组在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经超声心动图检测肺动脉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对照组残余漏发生率为26.8%(11/41),交连组为0%(0/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99,P=0.001)。结论间断褥式缝合法修补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巨型室间隔缺损术后的残余漏发生率较高,而采用交叉连锁褥式缝合法可有效减少残余漏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外科治疗 肺动脉高压
原文传递
左主干病变冠脉搭桥患者围术期及中长期临床效果分析
10
作者 陈伟 张健群 +5 位作者 甘辉立 王胜洵 孔睛宇 郑斯宏 伯平 黄国晖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016-1021,共6页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LMS)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围术期及中长期疗效,并分析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对围术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3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626例LMS行CABG围术期疗效资料及中长期随访结果,...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LMS)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围术期及中长期疗效,并分析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对围术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3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626例LMS行CABG围术期疗效资料及中长期随访结果,按患者在入院前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持续2周以上)将LMS患者分为服用他汀类药物组(A组,n=322例),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组(B组,n=304例);根据手术性质分为两组:非急诊手术组(n=456例),急症手术组(n=170例).结果 住院死亡27例(4.31%),其中A组住院死亡6例(1.90%);B组住院死亡21例(6.91%),x2检验x2=9.642,P=0.002.非急诊手术组住院死亡9例(1.97%);急诊手术组住院死亡18例(10.6%),x2检验,x2=22.267,P=0.000.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围术期全因病死率(1.90%vs 6.91%,P=0.002)、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14.69%vs19.61%,x2=5.780,P=0.016)、致残性中风的发生率(2.50%vs4.58%,x2=3.94,P=0.047).围术期生存599例患者中,完整随访565例,随访率为94.3%,随访时间1~98(56±26)个月,总随访时间为2610患者年,随访期间发生心脏事件为29例次(4.63%),其中死亡为12例,再发心肌梗死事件17例.43例(7.18%)心绞痛复发,余者心绞痛症状均消失.单因素分析发现急诊手术、术前C反应蛋白增高、肌钙蛋白增高、LMS复杂病变(累及左主干分叉)、术前需要IABP支持、术前有心跳骤停史、既往心梗史、术前未应用他汀类药物为早期死亡危险因子;而既往心梗史、LMS复杂病变(累及左主干分叉)、术前需要IABP支持、术前有心跳骤停史、术前未应用他汀类药物为晚期死亡的危险因子.多因素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C反应蛋白和肌钙蛋白增高、急诊手术、术前需要IABP支持、术前未应用他汀类药物是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而术前需要IABP支持、术前未应用他汀类药物、复杂病变(累及左主干分叉)、术前心脏骤停史为晚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常规体外循环下CABG、OPCAB是手术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MS病变行CABG手术病死率相对较高,但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对LMS病变的CABG可有效提高围术期生存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动脉疾病 手术期间 他汀类药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