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科进修医师脑血管病的带教体会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薇 毕齐 《中国卒中杂志》 2010年第1期82-85,共4页
脑血管病是神经内科进修医师重要学习内容,在教学中应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血管神经病学的理论基础是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前提,临床实践过程是培养的关键环节,同时必须开阔视野,注重加强健康教育意识。
关键词 教育 医学 继续 脑血管障碍 教学
下载PDF
微信平台辅助教学优化神经内科临床教学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力 刘广志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10期1072-1074,共3页
神经系统疾病是全球致死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我国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逐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如社会压力增加、医疗资源有限供不应求等。因此,我们应思考如何健全我们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教育工作... 神经系统疾病是全球致死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我国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逐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如社会压力增加、医疗资源有限供不应求等。因此,我们应思考如何健全我们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教育工作质量。北京安贞医院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的临床教学医院之一,每年会培养大量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对临床医学生而言,临床见习是其能够接触临床并且深入了解临床的重要途径,也是其从事临床工作的必经阶段,对于实践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教学 神经内科 微信平台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加强神经内科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3
3
作者 曹莉 《继续医学教育》 2012年第3期31-33,共3页
本文结合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分析了目前实习医生在医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临床带教中提高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方法。结合神经内科患者的特点,分析了神经内科常见的沟通障碍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 医患沟通 神经内科 实习医生
下载PDF
神经损伤患者的营养补充研究
4
作者 张雨檬 《科技与健康》 2023年第20期73-76,共4页
神经损伤,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周围神经损伤,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神经损伤。临床上常见的包括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如周围性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等)、脊髓病变(如脊髓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空洞症等)、脑干病变(如脑桥小脑角肿瘤、... 神经损伤,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周围神经损伤,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神经损伤。临床上常见的包括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如周围性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等)、脊髓病变(如脊髓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空洞症等)、脑干病变(如脑桥小脑角肿瘤、脑桥小脑角脑出血等)等,都属于神经病变的类型。神经损伤发生后,将会导致肢体功能障碍,造成患者发生运动功能障碍,使患者出现肢体不能随意活动、肌肉萎缩等症状,还会给患者带来各种不适感,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且神经损伤一旦产生后,在短时间内将无法很好地恢复,一般情况下,将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通常需要3~6个月甚至更久。因此,为了促进神经损伤的恢复,患者需要注意补充营养。本文介绍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对于修复受损神经组织有一定帮助的食物,以辅助治疗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损伤 修复 维生素B12 维生素E 维生素C
下载PDF
培养全科医师在神经内科的诊治思维模式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华 《继续医学教育》 2011年第10期4-6,共3页
结合全科医师的自身和社区的工作特点,利用三级医院雄厚的医疗资源,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全科医师在神经内科的培训计划。在加强神经科基础知识培训的基础上,将全科和神经内科知识相结合,建立起疾病的全程观念,增加学习神经康复治疗和患者... 结合全科医师的自身和社区的工作特点,利用三级医院雄厚的医疗资源,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全科医师在神经内科的培训计划。在加强神经科基础知识培训的基础上,将全科和神经内科知识相结合,建立起疾病的全程观念,增加学习神经康复治疗和患者随访工作;同时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自主参与方式,提高学生兴趣和能力。为全科医师提高社区工作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师 神经内科 临床培训
下载PDF
从神经内科临床教学论医学教育
6
作者 于逢春 张茁 《中国医疗前沿(学术版)》 2008年第6期54-55,共2页
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后期教育工作,是医学生接触临床工作,接触患者的一种实践性教学。临床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培养医学生的质量,因此做好临床教学工作是培养医学生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虽然神经内科是内科学的重要分支,但其专业性... 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后期教育工作,是医学生接触临床工作,接触患者的一种实践性教学。临床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培养医学生的质量,因此做好临床教学工作是培养医学生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虽然神经内科是内科学的重要分支,但其专业性强,专科检查较复杂,临床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教学 医学教育 神经内科
下载PDF
北京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茁 王力 +1 位作者 何晓芬 楼小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9-332,共4页
目的对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采取ABCDE策略治疗,分析患者出院后能否维持高水平药物治疗的符合率。方法选择2007年8~12月连续收入北京地区21家医院神经内科病房的缺血性脑卒中和(或)TIA患者1166例,记录患者二... 目的对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采取ABCDE策略治疗,分析患者出院后能否维持高水平药物治疗的符合率。方法选择2007年8~12月连续收入北京地区21家医院神经内科病房的缺血性脑卒中和(或)TIA患者1166例,记录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降压、降糖及调脂药物等治疗情况,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出院后90d、6个月和1年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降压、降糖和调脂治疗的符合率。结果 1166例患者中,复发性脑卒中541例,其抗血小板治疗比例为58.4%,降压、降糖和他汀类药物治疗比例分别为82.3%、85.3%和14.2%。出院后,完成90d、6个月及1年随访的患者分别为1012例、1012例和981例,其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降压、降糖和调脂治疗的符合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复发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现状不容乐观,采取ABCDE策略治疗,对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进行规范干预后,明显缩小二级预防循证证据与临床实践的差距,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治疗的符合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抗高血压药 降血糖药
下载PDF
术前脑血管评估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许保磊 毕齐 +2 位作者 陈明盈 骆迪 乔秋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神经系统并发症(NC)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并明确术前脑灌注异常、颅脑CT血管成像(CTA)狭窄情况与术后NC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连续收治的具有行OPC...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神经系统并发症(NC)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并明确术前脑灌注异常、颅脑CT血管成像(CTA)狭窄情况与术后NC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连续收治的具有行OPCABG手术指征患者556例,术前均采用320排动态容积CT评估脑灌注情况,采用颅脑CTA评估脑血管狭窄情况。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进行NC评估,根据OPCABG后是否发生NC分为NC组(n=118)和非NC组(n=438),分析脑灌注异常、颅脑CTA狭窄情况对术后NC的影响。结果术后NC总发生率为21.2%(118/556),其中脑梗死为1.3%(7/556),缺血低氧性脑病(HIE)为2.9%(16/556),谵妄为1.1%(6/556),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为11.9%(66/556),焦虑、抑郁状态为6.0%(33/556)。NC组脑血管病史、脑灌注异常比例及颅脑CTA狭窄程度均高于非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史、术前脑灌注异常为术后NC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亦显示,与颅脑CTA无狭窄患者相比,重度狭窄患者术后发生NC的OR(95%CI)为2.25(1.35,3.77),P<0.05。NC组颞叶、枕叶、基底核区达峰时间(TTP)差值,枕叶、基底核区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差值均大于非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后NC发生率较高,脑血管病史、术前脑灌注异常为术后NC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颅脑CTA狭窄程度增加,术后NC的发生风险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神经系统 手术后并发症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黛力新治疗神经症性早搏疗效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冯立群 杨敏京 张茁 《北京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182-183,共2页
房性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治疗取决于患者自觉症状的程度和是否触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许多心脏神经症患者存在房性早搏,并伴有明显的症状。我们于2004年3月至2005年12月应用黛力新(Deanxit)治疗24例伴有频发房性早搏的焦虑... 房性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治疗取决于患者自觉症状的程度和是否触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许多心脏神经症患者存在房性早搏,并伴有明显的症状。我们于2004年3月至2005年12月应用黛力新(Deanxit)治疗24例伴有频发房性早搏的焦虑性神经症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发房性早搏 疗效观察 黛力新 神经症性 治疗 室上性心动过速 神经症患者 自觉症状
原文传递
青年主动脉夹层患者神经系统症状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曹贵方 毕齐 曹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59-1061,共3页
目的分析青年主动脉夹层患者神经系统症状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青年主动脉夹层患者316例,平均(36.0±6.3)岁。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分层、病因)、神经系统症状、... 目的分析青年主动脉夹层患者神经系统症状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青年主动脉夹层患者316例,平均(36.0±6.3)岁。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分层、病因)、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神经影像学资料及夹层分型情况。结果 (1)年龄:青年主动脉夹层患者中16~20岁10例,21~25岁18例,26~30岁33例,31~35岁55例,36~40岁109例,41~44岁91例。病因:175例与高血压相关,37例与马凡综合征相关,4例与创伤相关,4例与妊娠相关。(2)77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占24.37%。以一侧下肢感觉障碍(含疼痛或麻木)最常见,占7.28%,其次为头晕(包含眩晕)、晕厥和下肢单瘫,分别占4.75%、3.80%和3.16%。2例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1例以晕厥起病,1例以眩晕起病。(3)A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与B型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64,P=0.002)。A型神经系统症状中昏迷发生率与B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2,P<0.05)。A型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与B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主动脉夹层患者合并神经系统症状常见,以单下肢感觉障碍最常见,其次为头晕、晕厥和下肢单瘫。A型患者更易出现,可能与脑缺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神经病学表现 青年 分型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曹贵方 毕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85-887,共3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类常见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有较高致残率及致死率。循证医学证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效的手段包括卒中单元、溶栓治疗(包括动静脉溶栓)和抗栓治疗。由于时间窗的限制,仅少数患者能获取溶栓的治疗机会,对于不能接...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类常见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有较高致残率及致死率。循证医学证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效的手段包括卒中单元、溶栓治疗(包括动静脉溶栓)和抗栓治疗。由于时间窗的限制,仅少数患者能获取溶栓的治疗机会,对于不能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如何最大程度的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是一项重大的临床课题,临床医师希望能有一种神经保护治疗措施能够挽救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神经保护药 红细胞生成素 硫酸镁 低温
下载PDF
三重磁刺激技术对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评价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玮玮 郑菊阳 +1 位作者 徐迎胜 樊东升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6-259,共4页
目的研究三重磁刺激技术(TST)的特点,探讨TST在评价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上运动神经元(UMN)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12例、下运动神经元综合征(LMNS)患者14例,分别进行双上肢小指展肌TST测定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潜... 目的研究三重磁刺激技术(TST)的特点,探讨TST在评价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上运动神经元(UMN)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12例、下运动神经元综合征(LMNS)患者14例,分别进行双上肢小指展肌TST测定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测定,并将TST波幅比与改良的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评分、修订的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量表(ALSFRS-R)评分、肺功能百分比、病程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LS患者12例均完成双侧TST检测,其尺神经TST波幅比为(55.8±32.6)%,较正常参考值下降(F=-3.448,P=0.002),TST波幅比阳性率为70.8%。LMNS患者共13例完成TST检测,其尺神经TST波幅比为(79.4±16.4)%,与正常参考值无统计学差异(F=0.215,P=0.832)。ALS组尺神经TST波幅比〔(55.8±32.6)%〕低于LMNS〔(79.4±16.4)%〕(F=-3.275,P=0.002)。TST波幅比评价UMN体征的敏感度76.5%,高于传统电生理指标;特异度为54.5%,低于传统电生理指标。TST波幅比与改良的MRC评分存在相关性(r=0.431,P=0.035),与ALSFRS-R评分、肺功能、病程、MEP潜伏期以及CMCT均无相关性。结论 TST可以发现亚临床UMN损害,其敏感性高于传统电生理观测指标。TST可以定量评估UMN受损程度,有可能用于ALS患者病情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肌萎缩侧索硬化 上运动神经元
下载PDF
合并高血压的自发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神经系统症状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曹贵方 毕齐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182-186,共5页
目的探讨合并高血压的自发性主动脉夹层(AD)患者神经系统症状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对935例临床诊断为自发性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资料)。按伴有高血压(617例)与不伴有高血压(318例)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合并高血压的自发性主动脉夹层(AD)患者神经系统症状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对935例临床诊断为自发性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资料)。按伴有高血压(617例)与不伴有高血压(318例)分为两组。依据Stanford分型标准,将AD分为A型(夹层累及升主动脉)和B型(夹层仅累及左侧锁骨下动脉开口远段的主动脉)。结果①高血压组有167例(27.1%)患者表现出神经系统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头晕43例(7.0%),晕厥38例(6.2%),一侧下肢感觉障碍35例(5.7%),昏迷16例(2.6%),下肢单瘫16例(2.6%),截瘫13例(2.1%),偏瘫8例(1.3%),头痛8例(1.3%)。两组患者间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A型AD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伴有高血压者晕厥的发生率高于不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7%比5.2%,P<0.05)。有神经系统症状的AD患者中,A型AD比率显著高于无神经系统症状患者A型的比率(75.7%比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型AD是发生神经系统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85,95%CI:2.415~4.473,P<0.001)。高血压不是发生神经系统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65,95%CI:0.961~1.938,P=0.082)结论高血压合并AD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常见,夹层累及升主动脉为导致神经系统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并非造成神经系统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动脉瘤 夹层 高血压 神经系统症状
下载PDF
老年主动脉夹层患者神经系统表现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贵方 毕齐 曹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3-504,共2页
目的总结老年主动脉夹层(AD)患者神经系统症状的特点。方法选择189例老年AD患者,其中A型105例,B型8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9例患者中,54例(28.57%)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最常见症状为头晕16例,占8.47%,其次晕厥14例,占7.4... 目的总结老年主动脉夹层(AD)患者神经系统症状的特点。方法选择189例老年AD患者,其中A型105例,B型8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9例患者中,54例(28.57%)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最常见症状为头晕16例,占8.47%,其次晕厥14例,占7.41%,昏迷7例,占3.70%,一侧下肢感觉障碍6例,占3.17%,截瘫3例,占1.59%。12例诊断为脑梗死。与B型AD比较,A型AD患者更易出现神经系统症状(40.95%vs 13.10%,P<0.01),晕厥的发生显著高于B型患者(13.33%vs 0%,P<0.01)。结论神经系统症状常见于老年AD患者,尤其是A型患者,可能与脑缺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神经病学表现 头晕 躯体感觉障碍 晕厥
下载PDF
F波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淑平 冯立群 曲秋菊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11-213,224,共4页
目的探讨F波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作者医院的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有无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和体征分为临床DPN组(60例)和亚临床DPN组(40例),另选健康对照组50名。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各组F波最短潜伏期(Flmi... 目的探讨F波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作者医院的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有无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和体征分为临床DPN组(60例)和亚临床DPN组(40例),另选健康对照组50名。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各组F波最短潜伏期(Flmi)、F波潜伏期离散度(Fchd)、F比值(Fratio)、F波出现率(Fpresent)、F波波幅(Famp),并进行比较。结果 100例糖尿病患者中F波未引出2例(2%),F波Flmi延长33例(33%),临床DPN组Flmi异常率(41.7%)高于亚临床DPN组(20.0%)(P<0.05)。与对照组比较,临床DPN组和亚临床DPN组Fchd升高(P<0.05),Famp和Fpresent均降低(P<0.05)。临床DPN组与亚临床DPN组比较Fchd、Famp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临床DPN组Fpresent较亚临床DPN组低(P<0.05),3组间Fratio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F波各参数总异常率与尺神经运动传导各参数总异常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F波多个参数的测定有助于DPN的早期诊断,并有助于揭示亚临床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 F波
下载PDF
术前颈动脉评估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许保磊 毕齐 +1 位作者 宋哲 李俊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133-1136,共4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神经系统并发症(NC)的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并观察颈动脉狭窄与术后NC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2年7月住北京安贞医院行OPCAB患者556例,术前完善患者一般情况及既往史,采集头...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神经系统并发症(NC)的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并观察颈动脉狭窄与术后NC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2年7月住北京安贞医院行OPCAB患者556例,术前完善患者一般情况及既往史,采集头部CT平扫及颈动脉超声结果;术前及术后7d评估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判断术后是否发生NC,分为NC组118例与非NC组438例;分析术后NC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颈动脉狭窄与术后NC的相关性。结果术后NC总发病率为21.2%,其中脑梗死0.7%,缺血缺氧性脑病2.9%,谵妄为0.7%,术后认知功能障碍10.6%,焦虑、抑郁状态4.9%。与非NC组比较,NC组脑卒中、颈动脉狭窄显著升高(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增加,术后发生NC的风险逐渐增加。与颈动脉无狭窄的患者比较,重度狭窄患者术后发生NC的OR值为2.23(95%CI:1.08~4.61,P=0.030)。结论OPCAB术后NC发病率较高,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增加,术后发生NC的风险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手术后并发症 发病率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明盈 毕齐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年第9期682-685,共4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NC)的种类、发生率、危险因素和防治方法。方法收集北京安贞医院2010年6~10月入院行OPCAB的82例老年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术前收集NC危险因素,手术前后进行...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NC)的种类、发生率、危险因素和防治方法。方法收集北京安贞医院2010年6~10月入院行OPCAB的82例老年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术前收集NC危险因素,手术前后进行神经系统查体和头颅320排CT脑灌注检查,术后进行神经系统查体确认有无NC的发生。根据术后是否发生NC分为NC组和非NC组,组间进行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NC总发生率为17.01%(14/82),无死亡病例,其中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为14.63%(12/82),焦虑、抑郁的发生率为6.10%(5/82),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率为3.66%(3/82),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率为1.22%(1/82);NC组与非NC组间进行既往史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NC组脑卒中病史、CT平扫示病灶、糖尿病病史与非NC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CT脑灌注检查提示,两组脑灌注达峰时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行OPCAB患者,应重视术前筛查,完善实验室检查、脑灌注检查等,有助于术前筛查出术后发生NC的高危患者,以给予相应的预防治疗;OPCAB对神经系统而言相对安全但仍需要更多资料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神经系统并发症 老年人
下载PDF
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与肌病的临床、电生理以及病理特点 被引量:2
18
作者 姚生 冯立群 +2 位作者 戚晓昆 雷霞 袁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期27-29,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与肌病的临床、电生理以及病理特点。方法对3例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与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肌电图结果以及神经和肌肉的病理改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进行了气管插管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插管7~10d,... 目的探讨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与肌病的临床、电生理以及病理特点。方法对3例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与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肌电图结果以及神经和肌肉的病理改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进行了气管插管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插管7~10d,患者均出现了四肢肌肉力弱及腱反射低下,14d后出现四肢肌肉萎缩者2例。肌电图结果示四肢多条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减慢,部分运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下降。神经活检可见有髓神经纤维减少和轴索再生现象;肌肉活检提示神经源性损害及肌病样改变。结论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与肌病是重症患者气管插管后常见的并发症,电生理和神经肌肉病理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预防本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与肌病 电生理 病理 诊断
下载PDF
钴胺缺乏的神经系统损害(附22例报告)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立群 杨敏京 +1 位作者 张淑萍 张茁 《北京医学》 CAS 2005年第8期451-453,共3页
目的探讨钴胺缺乏所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钴胺缺乏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结果以中老年男性患者为主,吸收障碍为主要病因。慢性进行性病程和亚急性病程为主,少数呈慢性复发缓解病程。91%的患者为脊髓病+周围... 目的探讨钴胺缺乏所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钴胺缺乏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结果以中老年男性患者为主,吸收障碍为主要病因。慢性进行性病程和亚急性病程为主,少数呈慢性复发缓解病程。91%的患者为脊髓病+周围神经病的混合型,86%的患者以双下肢远端感觉障碍起病,91%的患者有周围神经电生理异常,并可在早期出现。神经电生理检查和腓肠神经活检提示周围神经呈脱髓鞘和轴索变性混合改变,重型患者轴索变性较明显。甲钴胺治疗后,脊髓病的缓解早于周围神经病,症状缓解早于电生理改变的恢复,周围神经损害需要比较长的治疗时间,痊愈的患者中仍有2/3遗留神经传导速度轻度降低。结论钴胺缺乏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最常见的为混合性周围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可以早期出现,病程越长、病情越重,轴索变性越明显,且治疗相对更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胺缺乏 神经系统损害 治疗 脊髓病 周围神经病 混合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