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4—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抗糖尿病药应用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郭春雯 陈燕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7年第11期1537-1539,共3页
目的:了解2014—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胰岛素制剂及口服降糖药使用情况,评价我院抗糖尿病药应用状况及其合理性,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利用我院计算机管理软件检索2014—2016年抗糖尿... 目的:了解2014—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胰岛素制剂及口服降糖药使用情况,评价我院抗糖尿病药应用状况及其合理性,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利用我院计算机管理软件检索2014—2016年抗糖尿病药的使用数据,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为主要参考标准,分析我院抗糖尿病药的应用情况。结果:3年来,我院使用的抗糖尿病药共涉及6大类28个品规,其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从2014年的5 205.08万元升至2016年的6 164.86万元,总增幅达18.44%;胰岛素制剂的销售金额为5 289.59万元,占抗糖尿病药销售金额的30.38%,其中普通胰岛素注射液(万邦)的用药频度排序居首位;口服降糖药的使用仍然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磺酰脲类药物和双胍类药物为主,其中阿卡波糖片(拜糖苹)、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华止)和瑞格列奈片(诺和龙)的销售金额排序、用药频度排序均居前3位。结论:我院抗糖尿病药品种齐全,使用基本合理。使用的胰岛素制剂以速效胰岛素为主,口服降糖药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为临床一线用药,胰岛素增敏剂的使用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糖尿病药 用药分析 销售金额 用药频度
下载PDF
2010—2013年北京安贞医院口服降糖药应用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贾娜 石秀锦 林阳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年第12期1622-1626,共5页
目的:评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0—2013年口服降糖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口服降糖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2013年各类口服降糖药常用品种的用药频度(defined.daily.dose.system,DDDs... 目的:评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0—2013年口服降糖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口服降糖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2013年各类口服降糖药常用品种的用药频度(defined.daily.dose.system,DDDs)、药品金额、日均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3年,我院口服降糖药的DDDs前3年呈上升趋势,2013年略有下降。总增幅为46.86%,各年度总DDDs分别为3 187 606、3 853 434、4 808 858、4 681 433。DDDs排名处于前3位的分别是阿卡波糖片、格列喹酮片、二甲双胍片。口服降糖药在4年间的总销售金额前3年呈上升趋势,从2010年的2 396.97万元逐渐上升到2012年的3 410.08万元,2013年又下降至3 136.42万元,总增幅为30.85%。磺酰脲类药物的限定日费用最低,平均为3.57元。结论:2010—2013年我院口服降糖药的使用仍然以磺酰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为主。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作为新型降糖药根据个别患者的病情需要临时购买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降糖药 限定日剂量 用药频度 日均费用
下载PDF
北京安贞医院2013年门急诊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强 林阳 魏娟娟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4年第6期352-354,共3页
目的:分析我院门、急诊患者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的麻醉药品处方共846张,统计麻醉药品的用药品种,并对处方的使用科室、临床诊断、药品用量、药品的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 目的:分析我院门、急诊患者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的麻醉药品处方共846张,统计麻醉药品的用药品种,并对处方的使用科室、临床诊断、药品用量、药品的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共使用9种麻醉药品,其中口服制剂5种、外用透皮贴剂1种、注射剂3种;使用科室排名前3位的是急诊科、呼吸内科和麻醉科;芬太尼透皮贴剂在治疗癌痛的处方中居首位,吗啡注射液在非治疗癌痛中的使用频率最大.结论:我院门诊、急诊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品 处方分析 合理性应用
下载PDF
2013—2015年北京安贞医院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应用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宾 孙亚红 +2 位作者 马凤仪 石秀锦 赵嘉澍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年第8期1103-1106,共4页
目的:了解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的临床使用特点、安全性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应用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3—2015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的销... 目的:了解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的临床使用特点、安全性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应用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3—2015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的销售数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s)、限定日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2015年我院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分别为1 511.48、1 641.69、1 740.18万元,2014年较2013年增长了8.61%,2015年较2014年增长了6.00%;2013—2015年我院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的DDDs分别为1 320 900.0、1 306 850.0、1 306 507.5,2014年较2013年降低了1.06%,2015年较2014年降低了0.02%。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预混30R)、门冬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的临床应用较多,其DDDs排序居前4位;同步性良好的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有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预混30R)、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结论:我院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其安全性也受到重视。临床应综合考虑、个体化用药,确保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的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抗糖尿病药 限定日剂量 DDDS 限定日费用 合理用药
下载PDF
北京安贞医院2014年门诊西药房处方点评及不合理处方情况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璞 孙亚红 林阳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第S2期559-560,共2页
目的: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14年门诊西药房处方点评情况,以提高我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将2014年门诊西药房药品处方,共计1802026张作为统计对象,进行处方点评工作,并对其中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年不合理处方共3362张,不... 目的: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14年门诊西药房处方点评情况,以提高我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将2014年门诊西药房药品处方,共计1802026张作为统计对象,进行处方点评工作,并对其中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年不合理处方共3362张,不合理率为0.19%。不合理处方中占比最多的三类分别为,用法、用量不适宜的为2494张,占74.18%;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为469张,占13.95%;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为305张,占9.07%。结论:处方点评工作对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保障医疗安全极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方点评 不合理处方 合理用药
下载PDF
北京市属医院住院医嘱点评审核工作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所伟 王悦 +4 位作者 陈亮 张兆琦 古浩璁 罗小军 王文凤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66-1270,共5页
目的调研北京市属医院住院医嘱点评审核工作现状,为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提出对策建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北京22家市属医院的住院医嘱点评审核工作现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22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2... 目的调研北京市属医院住院医嘱点评审核工作现状,为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提出对策建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北京22家市属医院的住院医嘱点评审核工作现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22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22家医院均开展了住院医嘱点评工作,但各医院住院医嘱点评比例不尽相同(0.88%~98.54%);点评药品主要集中在抗菌药物、质子泵抑制剂、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辅助用药等品类;205名药师参加了住院医嘱点评工作,大部分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89.27%);21家医院将住院医嘱点评结果向相关科室或责任人进行了反馈,但干预情况不尽相同。18家医院开展了住院医嘱审核工作,审核的药品品类与医嘱点评药品品类大致相同,审核内容包括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等的适宜性,主要采取审核软件和药师人工配合的审核方式。结论北京市属医院住院医嘱点评和审核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医嘱点评审核药师的工作能力、完善点评审核规范、优化审核软件,通过医药协同促进住院患者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嘱审核 医嘱点评 药师 合理用药
下载PDF
药事部管理中PDCA循环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任雅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19年第5期00306-00306,共1页
探究PDCA循环在药事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药事部采取传统药事管理的27例医师(2016年7月~2017年7月)作为对照组,27例采取PDCA循环管理的医师(2017年8月~2018年8月)作为研究组,比较满意度及管理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医师满意为92.5... 探究PDCA循环在药事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药事部采取传统药事管理的27例医师(2016年7月~2017年7月)作为对照组,27例采取PDCA循环管理的医师(2017年8月~2018年8月)作为研究组,比较满意度及管理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医师满意为92.59%,比对照组70.37%高,药学管理质量评分研究组(84.64±6.42)分,比对照组(91.47±3.16)分高,有差异性(P<0.05)。结论 PDCA循环在药事部管理中应用,提高了药学管理质量,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事部管理 PDCA循环 满意度
下载PDF
2013–2017年中国七城市95家医院降胆固醇药物用药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方振威 石秀锦 +1 位作者 石佳 林阳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9年第2期96-100,共5页
目的:了解2013–2017年我国七城市降胆固醇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七城市95家医院的处方信息,对销售金额、用药频度、他汀强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680.20万张处方,累计消耗7.77亿元。患者男女比... 目的:了解2013–2017年我国七城市降胆固醇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七城市95家医院的处方信息,对销售金额、用药频度、他汀强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680.20万张处方,累计消耗7.77亿元。患者男女比例为1.26∶1,75岁以下与75岁以上比例为2.10∶1,分别有28.23%、11.21%、27.71%的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阿托伐他汀的销售金额及用药频度均稳居第一,分别占51.47%及45.54%。瑞舒伐他汀紧随其后,销售金额及用药频度分别占26.64%及28.00%。各地区瑞舒伐他汀的日均费用均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平均相差1.35元。65.91%的他汀疗法为中等强度,高强度仅占5.73%。北京地区高强度他汀(12.99%)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城市。非他汀类药物占比低,但天津地区普罗布考的使用率相对较高(11.92%)。结论:我国七城市降胆固醇药物以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为主,其中瑞舒伐他汀可能具有价格优势,中等强度他汀是主要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胆固醇药物 他汀 用药分析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药物临床试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所伟 刘文芳 +2 位作者 荆珊 霍计平 林阳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第1期11-14,共4页
首都医科大学将成果导向型教学(OBE)理念引入药物临床试验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针对课程教学内容更新速度快、教学方式传统陈旧、考评模式较为单一等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优化教学大纲、改善教学方法、提升... 首都医科大学将成果导向型教学(OBE)理念引入药物临床试验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针对课程教学内容更新速度快、教学方式传统陈旧、考评模式较为单一等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优化教学大纲、改善教学方法、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有效提升了教学产出和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可为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 药物临床试验 教学改革 成果导向型教学 评价体系
下载PDF
室间隔基底部肥厚型和室间隔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对比
10
作者 宋邦荣 徐晓宇 +1 位作者 党海明 董然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1期71-76,共6页
目的评估室间隔基底部肥厚型和室间隔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在外科治疗方面的不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83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梗阻部位分为室间隔基底... 目的评估室间隔基底部肥厚型和室间隔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在外科治疗方面的不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83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梗阻部位分为室间隔基底部肥厚型组71例和室间隔中部肥厚型组1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手术方式、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体质量指数、吸烟率、糖尿病患病率,心力衰竭发生率、NYHA心功能分级构成、二尖瓣反流程度构成、二尖瓣病理类型构成及处理方式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房颤及手术死亡例数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间隔基底部肥厚型组体外循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室间隔中部肥厚型组(P<0.05)。术前,室间隔基底部肥厚型组左室流出道压差、左室流出道流速、室间隔厚度、二尖瓣反流面积、左室舒末径、射血分数均高于室间隔中部肥厚型组(P<0.05),左室收末径低于室间隔中部肥厚型组(P<0.05)。术后1年,室间隔基底部肥厚型组射血分数高于室间隔中部肥厚型组(P<0.05),左室收末径低于室间隔中部肥厚型组(P<0.05)。术后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心功能分级为Ⅰ、Ⅱ级,且无再次手术、远期并发症或死亡的情况发生。结论室间隔基底部肥厚型和室间隔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在临床表现和外科治疗方面存在差异,应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外科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心肌病 室间隔基底部肥厚 室间隔中部肥厚 临床特点 外科治疗
下载PDF
某三甲精神专科医院口服利培酮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牛梦溪 庄红艳 仇琪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721-729,共9页
目的 分析某三甲精神专科医院口服使用利培酮患者的血药浓度监测现状,探讨影响利培酮血药浓度的客观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5—7月某院口服利培酮制剂患者稳态血药浓度检测结果及其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每日给药剂量、体重指数(BMI)、年... 目的 分析某三甲精神专科医院口服使用利培酮患者的血药浓度监测现状,探讨影响利培酮血药浓度的客观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5—7月某院口服利培酮制剂患者稳态血药浓度检测结果及其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每日给药剂量、体重指数(BMI)、年龄、性别、合并用药与血药浓度的关系,以及不同人群的血药浓度相关数据。结果共纳入299例次利培酮血药浓度结果数据,62.88%在治疗参考浓度范围(20~60 ng·mL^(-1))内。老年患者(≥60岁)中位值血药浓度和每日给药剂量均低于中青年患者(P <0.001),但代谢能力无明显差异,且不受年龄和性别影响。低体重患者的给药剂量和血药浓中位值与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的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代谢物/母药比值高于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的患者(P <0.001)。女性患者的每日给药剂量低于男性患者(P=0.01),浓度/剂量比值高于男性患者(P <0.001),且浓度/剂量比值在老年组(P=0.04)与非老年组(P <0.001)的男女患者比较的结果一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丙戊酸治疗患者的代谢物/母药浓度比值高于利培酮单药治疗患者(P=0.003)。血药浓度低于治疗参考浓度范围下限组合并用药中位值为1,高于上限组为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 患者年龄、给药剂量、性别、BMI与合并用药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患者的血药浓度。BMI低于正常范围患者利培酮代谢过程可能存在抑制。女性患者、合并丙戊酸钠也可能影响利培酮的体内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9-羟基利培酮 治疗药物监测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自热型熥敷中药镇痛抗炎作用评价及皮肤用药安全性观察
12
作者 徐方楚 杨志晖 +1 位作者 戴博 林阳 《空军航空医学》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考察自热型熥敷中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大鼠醋酸扭体实验:将70只SD大鼠根据体质量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组(0.125 g/次,0.5 h)、传统熥敷中药组(12.42 g/kg,0.5 h)、自热型熥敷中药A(3.06 g/kg,0.5... 目的考察自热型熥敷中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大鼠醋酸扭体实验:将70只SD大鼠根据体质量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组(0.125 g/次,0.5 h)、传统熥敷中药组(12.42 g/kg,0.5 h)、自热型熥敷中药A(3.06 g/kg,0.5 h)、B(3.06 g/kg,3 h)、C(3.06 g/kg,6 h)组,通过注射醋酸建立大鼠疼痛模型,记录30 min内大鼠扭体的次数和潜伏期,考察自热型熥敷中药镇痛疗效以及与传统熥敷中药对比的疗效差异性;大鼠炎症模型实验:选取20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60只大鼠腹股沟植入棉球建立炎症模型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组、传统熥敷中药、自热型熥敷中药A、B、C组(给药剂量、时长同醋酸扭体实验),考察自热型熥敷中药抗炎疗效以及与传统熥敷中药对比的疗效差异性;实验兔皮肤刺激性实验:将8只实验兔分为皮肤完整组以及皮肤受损组,各4只,在左、右两侧分别贴上自热型熥敷中药包及去除药的自热型熥敷中药包。每次6 h,连续使用7 d,在自然光下肉眼观察并记录去除药物后1、24、48 h和72 h敷贴部位有无红斑和水肿等情况;豚鼠斑贴实验:将40只背部经去毛处理无损伤的豚鼠,分为阴性对照组(去除药的自热型熥敷中药包)、阳性对照组(1-氯-2,4-二硝基苯)、供试品组(自热型熥敷中药)。致敏阶段:在第0 d、第7 d和第14 d,观察豚鼠背部左侧给药6 h后1 h、24 h是否出现皮肤刺激性反应,末次致敏14 d后,观察豚鼠右侧给药6 h后24 h、48 h是否出现皮肤刺激性反应。结果自热型熥敷中药B、C组大鼠扭体次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07);传统熥敷中药组与自热型熥敷中药A组大鼠扭体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双氯芬酸二乙胺组潜伏期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自热型熥敷中药C组肉芽肿重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自热型熥敷中药对皮肤无刺激、无致敏性。结论自热型熥敷中药是具有明显镇痛抗炎作用且安全性较高的新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热型中药 镇痛 抗炎 安全性实验
下载PDF
口服抗凝药致肾损伤风险: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研究
13
作者 彭文星 陈国权 丁征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5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挖掘不同口服抗凝药物(OAC)在不同人群中引起急性肾损伤(AKI)的风险信号,为临床使用OAC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2004年第1季度至2023年第3季度收到的OAC与非OAC致AKI的报告,采用报... 目的挖掘不同口服抗凝药物(OAC)在不同人群中引起急性肾损伤(AKI)的风险信号,为临床使用OAC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2004年第1季度至2023年第3季度收到的OAC与非OAC致AKI的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BCPNN)法,分析上述药物与患者发生AKI的关系。当目标药物发生目标不良事件的报告数量≥3且ROR的95%置信区间(CI)下限>1或信息成分(IC)的95%CI下限(IC025)>0时,提示目标药物与目标不良事件之间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收集到OAC相关AKI报告12402份,包括华法林1313份,达比加群3086份,利伐沙班4730份,阿哌沙班2918份,艾多沙班365份;非OAC相关AKI报告454378份。对OAC的整体分析结果显示,OAC导致AKI的ROR值(95%CI下限)为1.791(1.759),IC值(IC025)为0.813(0.787)。对OAC单一药物致AKI事件的分析结果显示,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艾多沙班均具有引起AKI的风险,其ROR值(95%CI下限)分别为1.220(1.156)、2.386(2.302)、2.044(1.986)、1.375(1.326)、3.003(2.706),其IC值(IC025)分别为0.284(0.204)、1.231(1.178)、1.010(0.968)、0.452(0.399)、1.560(1.407),其中艾多沙班ROR值和IC值最高,华法林的ROR值和IC值最低。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18岁亚组中,华法林和利伐沙班均未显示具有引起AKI的风险;ROR法未显示达比加群具有引起AKI的风险,而BCPNN法显示其有。在18~45岁亚组中,2种挖掘方法均显示阿哌沙班不具有引起AKI的风险,其他OAC均显示有。在45~64岁亚组中,所有OAC均显示具有引起AKI的风险。在≥65岁亚组中,华法林和阿哌沙班均具有引起AKI的风险。性别亚组分析结果显示,2种挖掘方法均显示华法林在男性中具有引起AKI的风险;所有OAC均显示在女性中具有引起AKI的风险。结论OAC有引起AKI的风险,其中艾多沙班风险最大,华法林最低;不同OAC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引发AKI的风险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a因子拮抗剂 急性肾损伤 数据挖掘 药物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抗凝药物相关肾病 口服抗凝药物 直接口服抗凝药物
原文传递
他汀类药物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相关指南解读及其临床应用现状分析 被引量:36
14
作者 杜海燕 方振威 林阳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年第2期148-153,共6页
近30年来,他汀类药物从单一的调血脂药,发展成为一类广泛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基石治疗药物,在心脑血管一级、二级预防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疗效。临床ASCVD定义为急性冠脉综合征... 近30年来,他汀类药物从单一的调血脂药,发展成为一类广泛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基石治疗药物,在心脑血管一级、二级预防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疗效。临床ASCVD定义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病史、稳定或不稳定心绞痛、冠脉或其他动脉血运重建、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attack,TIA》或动脉粥样硬化性外周动脉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临床应用现状 动脉血运重建 急性冠脉综合征 稳定心绞痛 二级预防 心肌梗死病史 调血脂药 血脂异常 缺血性卒中
下载PDF
质子泵抑制剂在心血管住院患者中的用药情况及合理性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石秀锦 严续 +3 位作者 张翼 陈曦 许莎 林阳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0年第4期264-268,共5页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使用情况并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HIS系统调取我院住院2019年PPIs使用情况,对使用金额、用药频度及科室分布等进行统计,并随机抽取2019...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使用情况并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HIS系统调取我院住院2019年PPIs使用情况,对使用金额、用药频度及科室分布等进行统计,并随机抽取2019年9月心内科和心外科PPIs出院患者病历200份,针对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时机及疗程等信息评价其合理性。结果:雷贝拉唑肠溶胶囊金额占PPIs总金额的31.33%,排第1位;注射剂中注射用泮托拉唑金额最高,占PPIs总金额的20.68%,排第2位。心内科与心外科是PPIs使用量排前两位的科室,分别占全院PPIs金额的38.90%和20.29%。心内科100例患者使用PPIs均合理。心外科100例患者中,9例(9.0%)为无指征用药,4例术前使用PPIs,87例术后使用PPIs。预防应激性溃疡疗程为1~19 d,48例(48.0%)患者在危险因素消失后仍使用PPIs,另有8例(8.0%)患者使用PPIs从术后至出院,用药疗程普遍偏长。结论:我院心内科PPIs使用合理性高,心外科PPIs不合理用药比例较高,应制定预防用PPIs使用规范,加强用药干预,防止过度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 心内科 心外科 住院患者 合理用药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临床用药现状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彭文星 石秀锦 +3 位作者 徐晓宇 周洋 张翼 林阳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0年第3期182-186,共5页
目的:分析我院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院并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所有患者随访至一... 目的:分析我院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院并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所有患者随访至一年,随访方式为电话随访,记录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情况、出血事件及血栓事件。结果:共计纳入1201例ACS患者,所有患者均有使用阿司匹林,同时合用氯吡格雷的患者1021例,合用替格瑞洛的患者180例。共有9例(0.8%)使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合用了艾司奥美拉唑。随访1年内,替格瑞洛组发生出血事件共38例(21.1%),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92例(9.1%),其中差异主要来源于小出血事件,而两组之间死亡事件和血栓事件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人群中阿司匹林的血小板功能检测达标率较高(97.2%),氯吡格雷组血小板功能检测达标率低于替格瑞洛组(55.6%vs 82.1%)。结论:ACS患者合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仍有部分患者联合使用了与氯吡格雷有相互作用的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相比于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的小出血事件发生率较高,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达标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抗血小板药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阿司匹林
下载PDF
心脏外科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路径式专项管理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石秀锦 秦英 +6 位作者 方振威 郑青敏 刘治军 王海燕 魏娟娟 徐晓宇 林阳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8年第5期298-302,共5页
目的:探讨我院心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路径式合理应用管理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术后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路径式管理前后我院心脏外科病房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使用强度(AUD)、使用金额... 目的:探讨我院心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路径式合理应用管理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术后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路径式管理前后我院心脏外科病房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使用强度(AUD)、使用金额、常用抗菌药物种类及术后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路径式管理后,心脏外科病房2017年12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2016年12月相比同比下降33.60%(28.77/85.62)、与2017年11月相比环比下降29.06%(23.29/80.14),使用金额同比下降66.02%(185.72/281.30)、环比下降52.49%(105.64/201.22),用药频度同比下降40.49%(4325/10 680)、环比下降34.62%(3366/9721),而术后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心外科医生反映许多观念已改变,对部分感染风险较低的心脏手术患者做到了术后24 h停药,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结论:路径式管理规范了我院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了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而不增加术后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 预防用抗菌药物 路径式管理 术后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