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P相关基因与MPN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分析
1
作者 韩雪 白贝贝 +2 位作者 冯翠翠 赵森 陈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0-196,共7页
目的:分析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不确定潜能的克隆性造血(CHIP)相关基因突变谱和临床特征,探讨CHIP相关基因与其心脑血管事件(CCE)的相关性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2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液科收... 目的:分析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不确定潜能的克隆性造血(CHIP)相关基因突变谱和临床特征,探讨CHIP相关基因与其心脑血管事件(CCE)的相关性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2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3例MPN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二代测序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HIP相关基因、炎症细胞因子对MPN患者CCE的影响。结果:55例(75.3%)MPN患者检出CHIP相关基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CHIP相关基因各突变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IP相关基因突变以单基因形式为主,检出率从高至低依次为JAK2V617F(63.0%,46/73)、ASXL1(16.4%,12/73)、TET2(11.0%,8/73)、DNMT3A(9.6%,7/73)、SRSF2(6.9%,5/73)、SF3B1(4.1%,3/73)、TP53(1.4%,1/73)和PPMID(1.4%,1/73)。年龄>60岁患者CHIP相关基因检出率明显高于≤60岁者[91.7%(33/36)vs 59.5%(22/37)]。27例(37.0%)MPN患者伴CCE(MPN/CCE),2次CCE者5例,均为动脉事件。CCE组患者年龄(62.8±12.8 vs 53.9±15.8岁,P=0.015)、IL-1β水平(17.7±26.0vs 4.3±8.6,P=0.012)、IL-8水平(360.7±598.6 vs 108.3±317.0,P=0.045)、血栓形成史(29.6%vs 2.2%,P=0.020)和CHIP相关基因检出率(88.9%vs 67.4%,P=0.040)高于无CCE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17,95%CI:0.843-0.999,P=0.047)、血栓形成史(OR=34.148,95%CI:2.392-487.535,P=0.009)、任何1个CHIP相关基因突变(OR=16.065,95%CI:1.217-212.024,P=0.035)和IL-1β水平升高(OR=0.929,95%CI:0.870-0.992,P=0.027)均是MPN/CCE的独立危险因素;CHIP相关单基因突变与MPN/CCE无关,但DNMT3A(OR=88.717,95%CI:2.690-292.482,P=0.012)、ASXL1(OR=7.941,95%CI:1.045-60.353,P=0.045)突变是PV/C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PN患者CHIP相关基因突变率高,尤其是60岁以上患者;高龄、血栓形成史、CHIP相关基因突变和IL-1β水平升高是MPN发生CCE的独立危险因素。DNMT3A、ASXL1单基因突变是PV患者CCE的独立危险因素。CHIP相关基因突变及炎症细胞因子IL-1β升高是MPN新的CCE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CHIP相关基因 心脑血管事件 炎症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先于非何杰金淋巴瘤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烨 白贝贝 +2 位作者 朱红 孙雪飞 白雪燕 《疑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202-204,共3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由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扳破坏增加和生成受抑所致,80%为原发性,20%为继发性(secondary ITP,SITP)。淋巴增殖性疾病是SITP的常见病因之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由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扳破坏增加和生成受抑所致,80%为原发性,20%为继发性(secondary ITP,SITP)。淋巴增殖性疾病是SITP的常见病因之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细胞淋巴瘤伴ITP最常见,而非何杰金淋巴瘤伴ITP(non-Hodgkin's lymphoma-ITP,NHL-ITP)罕见,本文结合3例先于NHL的ITP和文献报道,讨论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增殖性疾病
下载PDF
骨髓增殖性肿瘤与内皮祖细胞
3
作者 韩雪 王芳 陈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0-273,共4页
JAK2V617F是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特有的癌基因,与MPN的发病、血管并发症高发生率密切相关。近年研究表明,MPN存在血管内皮损伤,因此内皮细胞及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在M PN中的作... JAK2V617F是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特有的癌基因,与MPN的发病、血管并发症高发生率密切相关。近年研究表明,MPN存在血管内皮损伤,因此内皮细胞及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在M PN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EPC JAK2V617F基因突变、外周血中EPC计数在MPN发病及其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内皮祖细胞 血栓形成
下载PDF
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白贝贝 韩雪 +2 位作者 赵森 陈烨 林运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1220-1224,1228,共6页
目的评估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心房颤动(房颤,AF)的发生情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为骨髓增殖性肿瘤伴心律失常患者的预防以及抗栓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思路。方法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于2011年9月至2018年9月诊治MPN患者... 目的评估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心房颤动(房颤,AF)的发生情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为骨髓增殖性肿瘤伴心律失常患者的预防以及抗栓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思路。方法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于2011年9月至2018年9月诊治MPN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参数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73例MPN患者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58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103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12例。51例患者(29.5%)伴有心律失常,其中AF最为多见,发生率为8.7%。ET、PV、PMF组AF发生率分别为9.7%、6.9%、8.3%,ET组略高于PV及PM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N伴AF患者左房增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60%、主动脉根部内径(AORD)≥31 mm的比例显著高于不伴AF患者(分别为80%vs. 42.3%、93.3%vs. 59%及66.7%vs. 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左房增大与MPN伴AF显著相关(OR=1.089,95%CI:1.006~1.178)。结论 MPN患者易罹患心律失常,以AF最多见;多数MPN伴AF患者左房增大、LVEF减低,多因素分析显示左房增大是MPN患者发生AF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左房增大
下载PDF
31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分析与护理 被引量:1
5
作者 唐雪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17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护理。方法: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科共收治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31例,回顾性分析31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护理。结果:29例患者经药物治疗及护理病情平稳并出院,2例患者拒绝用药自... 目的: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护理。方法: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科共收治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31例,回顾性分析31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护理。结果:29例患者经药物治疗及护理病情平稳并出院,2例患者拒绝用药自动出院。结论:大动脉炎病情复杂、危险性大、治疗难度高。根据患者病情,正确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专科病情观察,做好症状护理、特殊用药的护理及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临床症状 护理
下载PDF
青年深静脉血栓伴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冯翠翠 王芳 +3 位作者 韩雪 白贝贝 赵森 陈烨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5-340,共6页
目的分析青年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伴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经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或血管造影诊断的45岁以下DVT患... 目的分析青年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伴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经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或血管造影诊断的45岁以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E分为PE组及非PE组,分别对两组的性别、年龄,血栓部位、血细胞计数、血液生物化学指标,凝血、易栓等指标以及心脏病、吸烟、DVT史、手术、静脉曲张、妊娠/分娩等17种DVT常见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62例青年DVT患者中96例伴发PE,发生率为36.6%,病死率为3.1%。患者平均年龄(34.85±7.96)岁,男性多于女性(67.7%vs 32.3%,P=0.004);PE组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较非PE组更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于非PE组(P<0.05)。PE组DVT史、呼吸道感染、血栓累及多支静脉(≥2支)患者明显多于非PE组(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HDLC降低、CRP升高、既往DVT史、呼吸道感染是青年DVT发生P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青年DVT患者极易发生PE,重症可导致死亡;其D-Dimer及FDP升高,伴PE者更高,对D-Dimer及FDP极度增高的青年DVT建议行PE筛查。伴呼吸道感染、DVT史、高CRP、低HDL-C患者是DVT发生PE的独立危险因素,青年DVT一旦伴发上述危险诱因,应警惕PE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 青年 诱因 肺栓塞
下载PDF
芦可替尼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杨志瑞 朱海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93-501,共9页
目的:评价芦可替尼在治疗骨髓增殖型肿瘤(MPD)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数据库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17/9/30),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一步扩... 目的:评价芦可替尼在治疗骨髓增殖型肿瘤(MPD)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数据库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17/9/30),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一步扩大检索;将纳入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s,RCT)研究通过Cochrane风险偏倚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芦可替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芦可替尼具有明显缩脾作用(RR 49.12,95%CI[15.81-152.59],P<0.001);芦可替尼治疗后,贫血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RR 1.71,95%CI[1.05-2.77],P=0.03),粒细胞数减少(RR 2.46,95%CI[0.91-6.61],P=0.07)及血小板数减少(RR 1.04,95%CI[0.50-2.16],P=0.92),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R 1.45,95%CI[0.84-2.49],P=0.18),血栓事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RR 0.77,95%CI[0.33-1.80],P=0.55),感染事件发生率在芦可替尼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RR 1.02,95%CI[0.72-1.43],P=0.93)。结论:芦可替尼治疗MPD能有效的缩脾,但由于其贫血和出血事件增多,其使用的安全性仍需要更多高质量RCT研究提供数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可替尼 骨髓增殖性肿瘤 骨髓纤维化 真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多巴胺1类受体活化减轻心力衰竭早期炎症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武栗妃 马友才 +1 位作者 王霞 阚晓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1128-1134,共7页
目的探讨多巴胺1类受体的激动剂非诺多泮对心力衰竭早期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和TAC组,每组10只,分别喂养6周。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40只,完全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联合磷酸盐缓冲溶液(P... 目的探讨多巴胺1类受体的激动剂非诺多泮对心力衰竭早期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和TAC组,每组10只,分别喂养6周。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40只,完全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联合磷酸盐缓冲溶液(PBS)组、假手术联合非诺多泮组、横向主动脉弓缩窄术(TAC)联合PBS组和TAC联合非诺多泮组,每组10只。各组于手术后立即腹腔注射10 mg/kg PBS或非诺多泮,1次/d,连续注射1周。第7天时超声检查主动脉弓血流峰值和心功能,即刻处死小鼠后取心脏组织进行实时荧光定量和病理检测。提取心力衰竭小鼠心脏组织m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的方法检测多巴胺受体1-5的mRNA水平、心脏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水平。收集心力衰竭小鼠的心脏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多巴胺受体的表达,伊红-苏木素染色观察心脏炎症细胞浸润。结果多普勒超声显示TAC术后1周主动脉弓血流峰值达2000 mm/s以上,假手术组小鼠主动脉弓血流峰值为800 mm/s。与假手术组比较,TAC组心脏多巴胺受体5 mRNA水平明显升高(0.21±0.02 vs 0.73±0.12,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TAC组免疫组化发现心脏多巴胺受体5水平增高。与假手术联合PBS组比较,TAC联合PBS组术后1周心脏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4.18±0.31 vs 10.14±0.99,P<0.05;3.79±0.08 vs 14.43±2.35,P<0.05)。与TAC联合PBS组比较,TAC联合非诺多泮组术后1周心脏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mRNA水平降低(10.14±0.99 vs 4.19±0.47,P<0.05;14.43±2.35 vs 4.36±0.72,P<0.05)。与假手术联合PBS组比较,TAC联合PBS组术后1周心脏浸润的炎症细胞明显增多。与TAC联合PBS组比较,TAC联合非诺多泮组术后心脏的炎症细胞浸润减少。与TAC联合PBS组比较,TAC联合非诺多泮组术后1周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分数无明显变化,射血分数分别为(67.3±0.6)%和(62.8±5.3)%,短轴缩短分数分别为(32.7±2.0)%和(32.5±3.2)%。结论非诺多泮可以减轻心力衰竭早期心脏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1类受体 心力衰竭 炎症反应 非诺多泮 横向主动脉弓缩窄术
下载PDF
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4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9
作者 冯翠翠 陈烨 《疑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628-632,共5页
目的分析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CTP)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4例CTP患者临床资料,结合近15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31例典型病例进... 目的分析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CTP)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4例CTP患者临床资料,结合近15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31例典型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5例CTP患者中,男12例,女23例。有不同程度出血症状32例,其中轻微的皮肤黏膜出血23例(71.9%),较为严重的出血9例(28.1%)。25例(71.4%)患者伴发甲状腺疾病、自身免疫病、肿瘤及病毒感染等疾病。反弹性血小板增多时发生肺栓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各1例。血小板中位最低点为M(Q,Q_(3))6(2,12)×10^(9)/L,血小板中位峰值为M(Q_(1),Q_(3))500(250,800)×10^(9)/L;28例(80.0%)患者血小板计数极度减少(≤10×10^(9)/L);21例(60.0%)患者出现反弹性血小板增多,其中患者达极度血小板增多(≥800×10^(9)/L)12例(34.3%)。血小板计数波动周期为14~730 d,多数为14~35 d。28例(80.0%)患者初期首次诊断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常规ITP治疗效果较差。35例患者中18例(51.4%)达完全缓解,17例(48.6%)无效,完全缓解患者中9例应用药物(环孢素A、TPO受体激动剂、达那唑、利妥昔单抗)治疗后缓解,1例肿瘤、1例自身免疫病、1例感染患者在治疗原发病后血小板周期性波动消失,6例自发缓解。结论CTP临床易误诊,多数伴有甲状腺疾病、恶性肿瘤等其他疾病。血小板计数常极度减少,且随之反弹性升高。诊断ITP的患者若治疗效果不佳,需警惕CTP,建议进一步更长时间监测血小板减少的周期性变化,并进行相关疾病筛查。一旦确诊,既要预防严重出血,也要防治后续的血栓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肿瘤 自身免疫病 甲状腺疾病
下载PDF
问题链教学法在血液病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烨 史琳 李渝 《中国病案》 2014年第12期64-66,共3页
血液病学因涉及基础医学、骨髓细胞形态学等较多内容而成为医学本科生难以掌握的临床课程之一。问题链教学法是以问题串的形式、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发展性教学方式。在血液病教学中首次引入"问题链教学法",充分调... 血液病学因涉及基础医学、骨髓细胞形态学等较多内容而成为医学本科生难以掌握的临床课程之一。问题链教学法是以问题串的形式、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发展性教学方式。在血液病教学中首次引入"问题链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意识,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协作及表达的能力,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白血病为例介绍问题链教学法应用于血液病教学的具体过程,并对其效果及存在的不足进行评价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链教学法 临床教学 血液病 白血病
原文传递
中国年轻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征
11
作者 张梦雨 宝梅 +28 位作者 石红霞 刘晓力 许娜 段明辉 庄俊玲 杜新 秦玲 惠吴函 梁蓉 王梅芳 陈烨 李冬云 杨威 唐古生 张伟华 匡霞 苏伟 韩艳秋 陈丽梅 许霁虹 刘卓刚 黄健 赵春亭 佟红艳 胡建达 陈春燕 陈协群 肖志坚 江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3-201,共9页
目的探究中国年轻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征。方法通过横断面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向MPN患者发放调查问卷,根据诊断时年龄分为年轻组(≤40岁)、中年组(41~60岁)和老年组(>60岁),在各疾病类型中比较三组的差异。结果... 目的探究中国年轻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征。方法通过横断面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向MPN患者发放调查问卷,根据诊断时年龄分为年轻组(≤40岁)、中年组(41~60岁)和老年组(>60岁),在各疾病类型中比较三组的差异。结果共收集到1727份可供分析的问卷,其中年轻组453例(26.2%),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274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80例、骨髓纤维化(MF)99例(原发性MF 45例,PV后MF 20例,ET后MF 34例);男性178例(39.3%),中位年龄31(18~40)岁。与中年、老年MPN受访者相比,年轻MPN受访者中未婚、高学历、无合并症、无合并用药、较低危险度分层占比较高(P<0.001)。年轻MPN受访者中以头痛为首发症状患者占比较高(ET:P<0.001;PV:P=0.007;MF:P=0.001),脾大的比例在初诊(PV:P<0.001)和调研时(ET:P=0.052;PV:P=0.063)最高,而血栓事件的发生率在初诊(ET:P<0.001;PV:P=0.011)和调研时(ET:P<0.001;PV:P=0.003)均最低。年轻MPN受访者JAK2突变比例最低(ET:P<0.001;PV:P<0.001;MF:P=0.013),CALR突变比例最高(ET:P<0.001;MF:P=0.015),非驱动基因突变(ET:P=0.042;PV:P=0.043;MF:P=0.004)和高分子风险(HMR)突变(ET:P=0.024;PV:P=0.023;MF:P=0.001)的检出率均最低。结论与中、老年患者相比,年轻MPN患者有着特有的临床表现和基因突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临床表现 基因突变 NGS分析
原文传递
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血清新生血管调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烨 李薇薇 +3 位作者 于小蕊 田蓓 魏文斌 巢国俊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年第6期568-57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新生血管调控相关细胞因子在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exudative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eAM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1例eAMD患者(eAMD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 目的探讨血清新生血管调控相关细胞因子在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exudative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eAM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1例eAMD患者(eAMD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TIMP-1)、内皮抑素(endostatin,ES)水平,并与2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eAMD组血清VEGF[(165.14±100.44)ng/L]、PDGF[(62.18±16.94)μg/L]水平高于对照组[VEGF(64.90±19.74)ng/L、PDGF(39.25±8.39)μg/L](P<0.01),TIMP-1[(76.33±21.63)μg/L]与对照组[(76.61±13.25)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139.02±40.20)ng/L]低于对照组[(160.85±43.50)n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VEGF(1.03±0.61)、ES/PDGF比值(2.34±0.88)均较对照组(2.78±1.25、4.34±1.69)降低(P<0.01);对照组VEGF与ES呈负相关(r=-0.700,P=0.002),eAMD组患者血清VEGF与PDGF呈正相关(r=0.610,P=0.000)。结论 eAMD患者新生血管细胞因子调节失衡与其脉络膜新生血管发生、发展相关;联合检测血清VEGF、ES、PDGF、TIMP水平对指导eAMD治疗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细胞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内皮抑素
原文传递
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血清血管调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白贝贝 陈烨 +2 位作者 于小蕊 白雪燕 朱红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年第4期345-349,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患者血清血管调控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30例MPN患者为MPN组,2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2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 目的探讨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患者血清血管调控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30例MPN患者为MPN组,2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2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水平,分析MPN组各血管调控细胞因子间的相关性,及临床因素与血管调控细胞因子间的关系。结果MPN组血清VEGF[(610.10±295.70)ng/L]、PDGF[(9.50±3.68)μg/L]、ES[(6.80±2.70)μg/L]、MMP-9[(856.32±544.28)μg/L]、TIMP-1[(464.45±216.71)μg/L]水平及MMP-9/TIMP-1比值(2.41±1.77)均高于对照组[(355.82±155.29)ng/L、(6.03±1.07)μg/L、(4.04±0.90)μg/L、(382.90±171.36)μg/L、(202.37±28.35)μg/L、1.88±0.71](P<0.05);MPN组VEGF与PDGF呈正相关(r=0.429,P=0.018),PDGF与ES呈正相关(r=0.418,P=0.022);MPN组白细胞计数≥10×109/L者血清MMP-9水平[(1 059.95±625.22)μg/L]明显高于<10×109/L者[(623.60±316.93)μg/L](P<0.05),血红蛋白≥160g/L者血清TIMP-1水平[(385.66±178.38)μg/L]明显低于<160g/L者[(554.49±227.31)μg/L](P<0.05),≥60岁患者血清PDGF[(10.70±4.14)μg/L]、ES[(7.93±2.85)μg/L]、TIMP-1[(533.89±200.88)μg/L]水平高于<60岁患者[(7.71±1.83)μg/L、(5.10±1.19)μg/L、(360.29±204.25)μg/L](P<0.05),>2项血管危险因素者血清PDGF水平[(14.01±4.99)μg/L]明显高于≤2项危险因素者[(8.38±2.45)μg/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和低血红蛋白是TIMP-1水平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5,95%CI:1.000~1.010,P=0.049;OR=0.996,95%CI:0.992~1.000,P=0.046);高龄和>2项血管危险因素是PDGF水平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62,95%CI:1.008~2.119,P=0.045;OR=1.282,95%CI:0.988~1.663,P=0.041)。结论 MPN患者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增多与血管新生调控因子表达增加有关,通过炎症导致血管新生促进和抑制因子的表达失衡,进而参与MPN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细胞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内皮抑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原文传递
ASXL1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4
作者 白贝贝 陈翔宇 陈烨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476-481,共6页
ASXL1突变是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常见非驱动体细胞突变基因,其可与JAK2V617F等其他基因共突变,协同干扰造血干细胞(HSC)的增殖/分化、促使骨髓纤维化(MF)和白血病转化。ASXL1突变可影响MPN患者的临床亚型、血细胞计数、并发症、治疗... ASXL1突变是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常见非驱动体细胞突变基因,其可与JAK2V617F等其他基因共突变,协同干扰造血干细胞(HSC)的增殖/分化、促使骨髓纤维化(MF)和白血病转化。ASXL1突变可影响MPN患者的临床亚型、血细胞计数、并发症、治疗反应及预后等多方面。ASXL1G646Wfs*12是最常见的ASXL1突变类型。笔者拟就ASXL1突变在MPN中的发生情况、作用机制及对MPN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MPN患者的诊断、预后评估和靶向治疗的选择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疾病 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突变 ASXL1基因
原文传递
骨髓增殖性肿瘤与高血压
15
作者 陈烨 赵森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26-730,共5页
继发性高血压由多种复杂原因引起,占高血压的10%~15%。因有明确病因,治疗原发病常常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是一组以血细胞增多为特征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肿瘤,近年研究发现,MPN可通过数种... 继发性高血压由多种复杂原因引起,占高血压的10%~15%。因有明确病因,治疗原发病常常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是一组以血细胞增多为特征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肿瘤,近年研究发现,MPN可通过数种机制影响血压,成为继发性高血压的罕见病因之一,但MPN引起的继发高血压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临床极易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高血压 骨髓增殖性肿瘤 neoplasms 继发高血压 控制血压 原发病 干细胞 MPN
原文传递
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边缘带淋巴瘤三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芳 韩雪 +2 位作者 白贝贝 王春键 陈烨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探讨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clg)边缘带淋巴瘤(MZ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3例伴McIg的MZL患者资料,结合文献报道的3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05:1,平均年龄... 目的探讨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clg)边缘带淋巴瘤(MZ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3例伴McIg的MZL患者资料,结合文献报道的3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05:1,平均年龄(65.1±12.3)岁。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L)28例(71.8%),结内MZL9例(23.1%),脾MZL2例(5.1%)。早期患者9例(23.1%),晚期患者30例(76.9%)。首发症状以皮肤紫癜、周围神经病等非占位性表现常见(65.5%,19/29)。13例(33.3%,13/39)伴自身免疫现象,以干燥综合征最多见。MALTL以非胃肠道型为主(60.7%,17/28)。伴有的McIg以IgM型最多见(82.0%,32/39),余依次为IgA、K-轻链、IgG和双克隆型。血浆MclgM水平为(25.55±21.31)g/L,晚期患者明显高于早期患者[(29.85±20.60)g/L对(3.23±2.95)g/L,P=-0.008]。30例患者接受2-8个疗程化疗,完全缓解(CR)率56.0%,总反应率92.0%;中位随访10个月,3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44.7%和76.5%。含和不含利妥昔单抗化疗组患者的总反应率为100.0%和78.6%,CR率为63.6%和50.O%,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O.05)。MclgM型患者CR率明显高于非MclgM型者(P=0.026);治疗后血浆McIgM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2)。结论伴Mclg的MZL好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诊断时分期较晚,易伴发自身免疫现象,可能是MZL的一种独特亚型。非胃肠道型MALTL更易伴发Mclg,多见MclgM型,其他免疫球蛋白型少见。MZL患者接受含利妥昔单抗的治疗方案可能疗效会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 边缘带 自身免疫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单克隆抗体 CD20
原文传递
青年男女多部位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差异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冯翠翠 陈烨 +1 位作者 左惠娟 王芳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目的分析青年男性与女性发生多部位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探讨男性与女性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 262例深静脉血栓患者,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147例和女性组115例,比较2组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水平及凝血功能等临床资料,比... 目的分析青年男性与女性发生多部位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探讨男性与女性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 262例深静脉血栓患者,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147例和女性组115例,比较2组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水平及凝血功能等临床资料,比较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部位、是否伴有肺栓塞及常见血栓危险因素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青年男性和女性发生多部位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结果男性组红细胞计数[(4.77±0.78)×10^(12)/L]、血红蛋白[(143.86±21.41)g/L]、血红蛋白≥160 g/L比率(20.4%)、纤维蛋白降解产物[7.90(4.35,22.65)ng/L]、白蛋白[(38.90±6.91)g/L]及血清C反应蛋白[10.62(3.36,29.50)mg/L]、乳酸脱氢酶[224.50(182.25,284.75)u/L]、同型半胱氨酸[13.80(10.80,18.95)mmol/L]水平均高于女性组[(4.08±0.54)×10^(12)/L、(117.50±20.54)g/L、1.7%、6.50(3.24,16.00)ng/L、(36.15±6.24)g/L、4.33(0.78,13.00)mg/L、187.00(158.00,232.00)u/L、8.60(7.25,12.00)mmol/L](P<0.05),凝血酶原时间[11.80(10.95,13.15)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3.15(30.20,35.85)s]长于女性组[11.20(10.50,12.35)s、29.45(26.73,33.18)s](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0.98±0.29)mmol/L]低于女性组[(1.21±0.46)mmol/L](P<0.05);男性组远端血栓发生率(27.9%)低于女性组(47.0%)(χ^(2)=10.148,P=0.001),合并肺栓塞发生率(44.2%)高于女性组(27.0%)(χ^(2)=8.281,P=0.004),下肢血栓、上肢血栓、近端血栓、混合血栓、双下肢血栓、多支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女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既往深静脉血栓史、吸烟、肥胖比率(23.8%、46.3%、46.3%)均高于女性组(10.4%、1.7%、33.0%)(P<0.05),手术/外伤史比率(29.9%)低于女性组(54.8%)(χ^(2)=16.492,P<0.001)。血红蛋白(OR=1.027,95%CI:1.006~1.047,P=0.01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188,95%CI:0.041~0.866,P=0.032)水平是青年男性发生多部位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手术/外伤史(OR=3.155,95%CI:1.223~8.139,P=0.018)、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241,95%CI:0.084~0.688,P=0.008)是青年女性发生多部位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结论深静脉血栓患者青年男性与女性多支静脉血栓发生率无差异,女性易发生远端血栓,男性易合并肺栓塞,有既往深静脉血栓史、吸烟、肥胖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血红蛋白升高的青年男性和有手术/外伤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的青年女性应警惕多部位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部位深静脉血栓 青年 危险因素 性别
原文传递
中国Ph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宝梅 石大雨 +27 位作者 石红霞 刘晓力 段明辉 庄俊玲 杜新 秦玲 惠吴函 梁蓉 王梅芳 陈烨 李冬云 杨威 唐古生 张伟华 匡霞 苏伟 韩艳秋 陈丽梅 许霁虹 刘卓刚 黄健 赵春亭 佟红艳 胡建达 陈春燕 陈协群 肖志坚 江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85-992,共8页
目的评估中国Ph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横断面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向成年MPN患者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采用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估量表(MPN-10)评估症状负荷,健康调查简表(SF-36)和欧洲癌症研究与治... 目的评估中国Ph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横断面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向成年MPN患者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采用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估量表(MPN-10)评估症状负荷,健康调查简表(SF-36)和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30问卷(EORTC QLQ-C30)量表评估生活质量。结果在1405份可评估的调查者问卷中,血小板增多症(ET)、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骨髓纤维化(MF)受访者分别为645例(45.9%)、297例(21.1%)、463例(33.0%),男性占46.0%(646例),中位年龄56(18~99)岁。ET、PV、MF受访者MPN-10量表评分分别为(13.0±12.7)、(15.0±14.7)、(21.0±16.6)分(P<0.001),SF-36量表躯体健康总评分(PCS)分别为(48.0±8.5)、(47.0±9.0)、(42.0±10.0)分(P<0.01),精神健康总评分(MCS)分别为(51.0±11.0)、(50.0±10.8)、(49.0±11.1)分(P=0.002)。EORTC QLQ-C30量表中,MF受访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状况评分最低(P值均<0.05),疲劳、疼痛、呼吸困难、食欲丧失、腹泻和经济困难评分最高(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三种疾病中,MPN-10评分高(PCS:-0.220~-0.277,P值均<0.01;MCS:-0.244~-0.329,P值均<0.01)与MPN受访者PCS和MCS低显著相关,年龄增加(-1.923~-4.869,P值均<0.05)与PCS低显著相关。此外,共存疾病多、初诊时有症状、脾大、贫血、未知基因突变类型和自付治疗费用高与较低的PCS和(或)MCS相关。年龄≥60岁、城镇户籍、有合并用药、MF受访者采用芦可替尼治疗与较高的MCS相关。在ET、PV和MF受访者中,除食欲丧失和便秘外,MPN-10评分与EORTC QLQ-C30多呈低度相关(ET:|r|=0.193~0.457,P值均<0.01;PV:|r|=0.192~0.529,P值均<0.01;MF:|r|=0.180~0.488,P<0.001)。结论MPN患者生活质量受损,其中MF患者最差。社会人口学和临床因素显著影响MPN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症状负荷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症状负荷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