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动脉炎患者情绪障碍与炎症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唐雪 杜娟 +4 位作者 曹冬梅 郭萌 张雅昕 潘丽丽 张喜维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8-163,共6页
目的:炎症在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患者情绪障碍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索TA患者发生情绪障碍的炎症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共纳入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风湿免疫科明确诊断为TA的59例患者,根据是否... 目的:炎症在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患者情绪障碍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索TA患者发生情绪障碍的炎症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共纳入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风湿免疫科明确诊断为TA的59例患者,根据是否存在情绪障碍分为两组:情绪障碍组(n=31)和无情绪障碍组(n=28)。通过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各炎症因子与TA患者情绪障碍之间的关系。通过局部加权回归(Lowess)对多因素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炎症因子绘制符合总趋势的曲线。结果:情绪障碍组TA患者WBC(P<0.001),中性粒细胞(P=0.021)、红细胞沉降率(P=0.029)、IL-6 (P<0.001)、IL-10 (P=0.024)及TNF-α(P<0.001)、干扰素γ(P=0.003)均显著升高。在多因素Logistic模型中,调整混杂因素后,IL-6(OR=1.24,95%CI:1.02~1.50,P=0.030)、IL-10(OR=3.12,95%CI:1.28~6.37,P=0.025)及TNF-α(OR=1.94,95%CI:1.03~3.66,P=0.040)和TA患者情绪障碍发生风险相关。Lowess曲线结果同Logistic回归分析一致:患者情绪障碍发生风险分别随着IL-6、IL-10、及TNF-α的升高而显著升高。结论:TA患者情绪障碍与炎症密切相关,IL-6、IL-10及TNF-α是其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情绪障碍 焦虑 抑郁 炎症
下载PDF
IL-6受体拮抗剂治疗大动脉炎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梁紫轲 潘丽丽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8期889-892,共4页
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是指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大血管炎。本病亚洲青年女性多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TA的免疫学紊乱以细胞免疫为主,Th1和Th17轴在TA中的作用以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是指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大血管炎。本病亚洲青年女性多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TA的免疫学紊乱以细胞免疫为主,Th1和Th17轴在TA中的作用以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21B基因区作为TA易感基因的鉴定提示IL-12和IL-23参与了TA的发病机制[1-3]。研究发现,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TA的发病,其中包括正五聚蛋白(pentraxins,PTX)-3,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ses,TIMPs),干扰素(interferon,INF)-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白细胞介素6 托珠单抗 疗效
下载PDF
预后营养指数与大动脉炎患者C反应蛋白的关系
3
作者 唐雪 张立秋 +2 位作者 曹冬梅 郭衍秋 潘丽丽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975-978,共4页
目的:本研究分析预后营养指数(PNI)与大动脉炎患者CRP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安贞医院风湿免疫科病房的大动脉炎患者50例。根据PNI进行两等分组,将患者分为PNI低组和PNI高组,分析两组间一... 目的:本研究分析预后营养指数(PNI)与大动脉炎患者CRP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安贞医院风湿免疫科病房的大动脉炎患者50例。根据PNI进行两等分组,将患者分为PNI低组和PNI高组,分析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差异,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NI与大动脉炎患者CRP的相关性。结果:50例患者中女性占94%,PNI高组的患者具有更低的CRP水平。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示CRP升高与PNI升高(r=-0.288),并呈现显著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PNI升高与CRP升高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在大动脉炎患者中,PNI与CRP相关,随着PNI降低,CRP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营养指数 大动脉炎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的影像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萌 郭衍秋 +4 位作者 孙雨蒙 胥海洋 汪振佳 潘丽丽 于薇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678-683,共6页
目的:分析大动脉炎(TA)患者脑梗死的特征,并探讨T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安贞医院128例确诊TA的住院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有无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32例)和无脑梗死组(96例)。比较... 目的:分析大动脉炎(TA)患者脑梗死的特征,并探讨T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安贞医院128例确诊TA的住院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有无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32例)和无脑梗死组(9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T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32例患者(25%)存在脑梗死,其中21例为急性或慢性脑梗死,11例为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TA脑梗死组临床活动度评分(ITAS 2010及ITAS-A)较非脑梗死组高(9 vs.8,10 vs.5, P=0.003,P=0.013)。脑梗死组患者合并高血压(50%vs.25%P=0.009)及高脂血症(56%vs.28%,P=0.004)的比例较无脑梗死组患者高。脑梗死组患者颅内动脉受累的比例较无脑梗死组患者高(62.5%vs.26%,P <0.001),且最常受累的血管是颈内动脉颅内段及大脑中动脉,以重度狭窄或闭死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死最常见的部位为额顶叶及基底节区。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脂血症(OR=3.286,95%CI:1.435~7.521, P=0.005)、颅内动脉受累(OR=3.831, 95%CI:1.585~9.262, P=0.003)、大脑中动脉受累(OR=7.517, 95%CI:1.302-43.393, P=0.024)与TA患者脑梗死显著相关。结论 :TA患者脑梗死并不少见,少数为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最常发生的部位是额、顶叶及基底节区。高脂血症、颅内动脉受累及大脑中动脉受累是TA患者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脑梗死 脑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影像学检查在大动脉炎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范安豫阳 郭曦 +1 位作者 张蕾 潘丽丽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期109-111,共3页
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大血管炎,可导致不同部位动脉的节段性狭窄、闭塞、扩张或动脉瘤形成,并出现相应部位缺血的临床表现。从病程来讲影像学的诊断对于目前TA的血管腔内治疗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对手术... 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大血管炎,可导致不同部位动脉的节段性狭窄、闭塞、扩张或动脉瘤形成,并出现相应部位缺血的临床表现。从病程来讲影像学的诊断对于目前TA的血管腔内治疗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对手术和腔内治疗都有明确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对中晚期的患者血管狭窄或闭塞程度一目了然,对临床医师制定和实施手术有肯定的指导意义。近来随着影像学手段的发展,MRI、超声等方法在观察血管腔的同时还可观察血管壁的改变,如血管壁水肿及纤维化,可以实现TA的早期诊断。由于TA起病隐匿,管壁逐渐增厚导致管腔狭窄,直至血管闭塞可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在患者受累脏器缺血而出现临床表现时,血管壁已经出现了不可逆的改变或严重并发症[2]。研究表明,有2/3的患者日常活动受到影响,约25%的患者失去工作能力,74%的患者出现脏器功能受损,而47%的患者最终致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检查 大动脉炎 早期诊断 血管腔内治疗 血管闭塞 临床表现 血管狭窄 严重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