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吸机参数的设置与调节 被引量:4
1
作者 曹玉龙 曹志新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6年第2期8-8,共1页
关键词 参数设置 呼吸机参数 调节 通气模式 吸气
下载PDF
简易呼吸器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钟晖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6年第2期5-5,共1页
关键词 简易呼吸器 呼吸急救 心肺复苏 呼吸困难 供氧量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哮喘小鼠的抗炎作用及对ICAM-1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焦霞 沈其昀 +2 位作者 王利民 许以平 张黎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治疗哮喘的抗炎作用机制及其对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哮喘模型,观察氧化苦参碱对哮喘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肺组织病理的影响,并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肺...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治疗哮喘的抗炎作用机制及其对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哮喘模型,观察氧化苦参碱对哮喘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肺组织病理的影响,并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肺组织中ICAM-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氧化苦参碱可显著减轻哮喘小鼠气道及肺组织中炎性细胞的浸润;2)氧化苦参碱显著抑制哮喘小鼠肺组织中ICAM-1 mRNA表达,此作用与其降低气道炎性细胞的浸润有关。结论氧化苦参碱对哮喘小鼠有明显的抗炎及抑制其ICAM-1 mRNA表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哮喘 抗炎 黏附分子
下载PDF
机械通气模式 被引量:3
4
作者 朱剑 曹志新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6年第2期5-8,共4页
关键词 机械通气模式 ICU患者 外科ICU 危重病学 CARE 调查范围 控制通气 调查结果 葡萄牙 西班牙
下载PDF
无创机械通气技术 被引量:30
5
作者 曹志新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6年第2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技术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慢性呼吸衰竭 鼻面罩 治疗
下载PDF
肺血栓栓塞症大鼠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毛文苹 王辰 +3 位作者 庞宝森 欧阳松云 杨媛华 代华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肺血栓栓塞症(PTE)后不同时间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的动态变化,并探讨两者与血栓自溶率的相关性。方法经颈外静脉注入加热125I-标记纤维蛋白原自体血栓,复制大鼠PTE模型,随... 目的观察大鼠肺血栓栓塞症(PTE)后不同时间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的动态变化,并探讨两者与血栓自溶率的相关性。方法经颈外静脉注入加热125I-标记纤维蛋白原自体血栓,复制大鼠PTE模型,随机分组如下:1)正常对照组;2)PTE组:又分为PTE 4 h组(PTE 4 h)、PTE 24 h组(PTE 24 h)、PTE 3 d组(PTE 3d)、PTE 5 d组(PTE 5 d),即分别在造模成功后观察4 h2、4 h3、d、5 d后处死小鼠,留取血浆标本测定uPA、uPAR的水平;留取左肺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留取心脏、肺脏、全血以计算血栓自溶率。结果血浆uPA、uPAR水平在PTE后4 h略有上升(P>0.05),PTE后24 h明显增加(P<0.05),3 d时最高(P<0.01),5 d时开始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uPAP<0.05,uPARP<0.01);PTE后4 h组、24 h组、3 d组血浆uPA质量浓度与血栓自溶率正相关(4 hr=0.758,P<0.05;24 hr=0.764,P<0.05;3 dr=0.778,P<0.05),血浆uPAR质量浓度与血栓自溶率正相关(4 hr=0.701,P<0.05;24 hr=0.764,P<0.05;3 dr=0.777,P<0.05)。肺组织病理改变:PTE后4 h有少量继发血栓形成,血栓及血管壁内可见白细胞浸润;PTE后3 d、5 d见注入的血凝块明显溶解,代之以新形成的血栓。结论PTE后血浆uPA、uPAR水平增加,促进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纤维蛋白溶解
下载PDF
氧气治疗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吕玉颖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6年第1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治疗技术 氧气 临床 吸氧方法 面罩吸氧 SCOTT 18世纪 生命运动 科学实验 多种疾病
下载PDF
气道净化技术——气道分泌物引流及气道保护技术 被引量:5
8
作者 杨磊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6年第1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气道分泌物 净化技术 黏膜上皮细胞 保护 引流 病原微生物 炎性细胞 电解质 感染后 呼吸道
下载PDF
氯胺酮咪达唑仑联合用药在小鼠快速实验的麻醉效果评价
9
作者 杨宜南 胡旸 +1 位作者 徐若男 吴安石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577-579,共3页
目的探讨氯胺酮及咪达唑仑单药及联合用药对于小鼠快速实验的麻醉效果。方法 6周龄雌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氯胺酮单药组120.0 mg/kg(K组)、咪达唑仑单药组75.0 mg/kg(M组)、联合药物组氯胺酮50.0 mg/kg+咪达唑仑2.5 mg/kg(KM1组)、氯胺酮... 目的探讨氯胺酮及咪达唑仑单药及联合用药对于小鼠快速实验的麻醉效果。方法 6周龄雌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氯胺酮单药组120.0 mg/kg(K组)、咪达唑仑单药组75.0 mg/kg(M组)、联合药物组氯胺酮50.0 mg/kg+咪达唑仑2.5 mg/kg(KM1组)、氯胺酮70.0 mg/kg+咪达唑仑3.5 mg/kg(KM2组)、氯胺酮100.0 mg/kg+咪达唑仑5.0 mg/kg(KM3组),每组6只。所有小鼠在腹腔注射药物后记录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及恢复时间。在翻正反射消失后3、5、10 min进行刺激评分,包括夹尾反射、前脚回缩反射、后脚回缩反射和角膜反射。反射存在记0分、反射消失记1分,比较3个时点每只小鼠的4项相加评分。结果与K组和M组相比,KM1组、KM2组、KM3组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均显著缩短(P<0.01),翻正反射恢复时间在KM2组、KM3组均显著延长(P<0.01)。与K组相比,KM2、KM3组翻正反射消失后5 min和10 min的评分显著增高(P<0.05);与M组相比,KM2组翻正反射消失后5 min和10 min的评分显著增高(P<0.05),KM3组翻正反射消失后3、5、10 min的评分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麻醉小鼠可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其中,氯胺酮100.0 mg/kg联合咪达唑仑5.0 mg/kg剂量组的麻醉起效快,动物耐受疼痛刺激效果好,适用于小鼠快速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咪达唑仑 小鼠 麻醉
原文传递
气溶胶吸入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南萍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6年第2期4-5,共2页
关键词 吸入治疗 气溶胶 湿化气道 局部治疗 呼吸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