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本科生在综合医院口腔科综合实习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1
1
作者 鲁莉 王左敏 +2 位作者 周璿 程茜 张菁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口腔科学 实习改革 综合医院 本科生 首都医科大学 临床实习带教 北京朝阳医院 临床带教工作
下载PDF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血清IRF4,RANKL水平与其他免疫学指标相关性及对再复发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张琪 刘华蔚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10-115,共6页
目的 探究血清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水平与其他免疫学指标相关性及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再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9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80... 目的 探究血清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水平与其他免疫学指标相关性及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再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9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80例为病例组,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未复发组(n=61)和复发组(n=19),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口腔健康志愿者49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IRF4,RANKL水平,收集并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复发的影响因素,Pearson法分析IRF4,RANK与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RF4,RANKL水平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复发组、未复发组的IRF4(9.67±1.03 ng/ml,7.86±0.92 ng/ml vs 6.19±0.71 ng/ml),RANK(192.95±19.86 pg/ml,152.56±15.98 pg/ml vs 83.96±9.85 pg/ml)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的IRF4,RANKL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1.514,487.250,均P<0.05)。两组患儿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CD4^(+),CD4^(+)/CD8^(+)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t=6.926~15.648,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IRF4[OR(95%CI):1.529(1.079~2.167)],RANKL[OR(95%CI):1.421(1.049~1.925)],IL-1β[OR(95%CI):1.322(1.007~1.736)]均为影响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CD4^(+)[OR(95%CI):0.788(0.641~0.968)]为影响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治疗后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IRF4,RANKL与炎症因子呈正相关(r=0.453~0.533,均P<0.05),与CD4^(+)(r=-0.407,-0.409)和CD4^(+)/CD8^(+)(r=-0.425,-0.412)呈负相关(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IRF4,RANK以及联合预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复发的AUC(95%CI)分别为0.840(0.741~0.913),0.832(0.732~0.906),0.928(0.847~0.974),联合预测显著优于IRF4,RANKL单独预测(Z=1.984,2.071,P=0.047,0.038)。结论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血清IRF4,RANKL水平显著升高,均为影响患儿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对患儿治疗后复发具有一定辅助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口腔溃疡 干扰素调节因子4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下载PDF
集束化干预策略在口腔科儿童全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朝霞 高小丽 +3 位作者 范晶 李红云 康娜 粟申平 《转化医学杂志》 2022年第4期237-240,225,共5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在口腔科全麻患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月1日-2021年7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就诊,需接受全身麻醉下口腔综合治疗的3~6岁患儿共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在口腔科全麻患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月1日-2021年7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就诊,需接受全身麻醉下口腔综合治疗的3~6岁患儿共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儿均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行口腔综合治疗,干预组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策略。比较两组患儿儿科畏惧症、口腔健康知识、治疗情况、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儿术后改良中文版儿童牙科畏惧调查表(CFS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干预组术前准备时间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术后口腔健康知识、信念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01),干预组儿童刷牙及饮食习惯改善较对照组明显,且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下降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策略能够有效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提高全麻治疗效率;增加患儿舒适感,培养患儿口腔健康习惯及观念,提高患儿及监护人就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干预 重度低龄儿童龋 牙科全身麻醉
下载PDF
老年可摘义齿佩戴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赵倩 李应龙 +1 位作者 王雪媛 李一梓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67-171,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可摘义齿佩戴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r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OHRQoL)的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方法选取牙列缺损/牙列缺失患者86名作为义齿佩戴组,行可摘义齿修复且义齿远端至少延伸到第一磨牙。选择天然牙列... 目的分析老年可摘义齿佩戴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r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OHRQoL)的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方法选取牙列缺损/牙列缺失患者86名作为义齿佩戴组,行可摘义齿修复且义齿远端至少延伸到第一磨牙。选择天然牙列保留至第一磨牙的无可摘义齿患者72名作为对照组。采用Eichner分类法记录上下颌之间的咬合单位和咬合支持数量,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OHIP)评价OHRQoL,接触定位法确定主要咬合区,双侧第一磨牙作为测量部位评估最大咬合力,粘性凝胶法评估咀嚼效率,食物接受度问卷评估咀嚼能力。结果义齿佩戴组的OHIP评分以及心理不适和生理能力受限两个分量表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OHIP评分与余留牙数、咬合支持数量、最大咬合力和咀嚼能力呈显著负相关。下颌余留牙数、咬合支持数量、下颌主要咬合区是否为天然牙以及咀嚼能力是OHIP评分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老年可摘义齿佩戴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与余留牙咬合关系和主要咬合区存在相关性,其中保留下颌第一磨牙是一个关键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老年 可摘义齿 咬合
下载PDF
北京市朝阳区东风地区学龄前儿童龋病变化动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焱 王爽 +2 位作者 杨思宇 金建秋 徐偲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5期32-36,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东风地区2018—2021年间3~5岁学龄前儿童患龋状况变化情况,为学龄前儿童龋病的预防和干预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参照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龋病诊断标准,2018—2021年每年4月对社区内所有幼儿园3~5岁学龄前...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东风地区2018—2021年间3~5岁学龄前儿童患龋状况变化情况,为学龄前儿童龋病的预防和干预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参照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龋病诊断标准,2018—2021年每年4月对社区内所有幼儿园3~5岁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分析3~5岁各年龄组乳牙患龋率、乳牙龋均(dmft均数)等各相关指标的年度变化情况。结果2018—2021年3~5岁年龄组的乳牙患龋率从51.71%下降到44.90%,乳牙龋均(dmft均数)从2.20下降到1.82。2018年,3岁、4岁、5岁的乳牙患龋率分别为39.02%、54.02%、65.23%,乳牙龋均(dmft均数)分别为1.46、2.40、2.91。2021年,3岁、4岁、5岁的乳牙患龋率分别为34.02%、47.93%、53.06%,乳牙龋均(dmft均数)分别为1.14、1.92、2.47。在5岁的患龋儿童中,2018—2021各年度患龋数量第1位的均为2颗,其占比幅度最少为2018年的21.23%,最多为2019年的30.33%。最近3年(2019—2021)患龋发生牙的前3位均依次为右上Ⅰ(13.7%~16.2%)、左上Ⅰ(12.5%~14.9%)和左下Ⅳ(7.7%~8.7%)。结论2018—2021年3~5岁儿童患龋率和龋均(dmft均数)均呈下降趋势。本研究中3~5岁儿童的龋患水平,低于全国和北京市同龄儿童平均患龋水平,提示近年来针对本地区儿童口腔疾病的干预措施可能起到了有效的防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龄儿童龋 乳牙 患龋率 龋均 氟化泡沫
下载PDF
口腔卫生习惯对牙周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左敏 赵倩 +3 位作者 张菁 张良琼 林英翔 王辰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口腔卫生习惯对牙周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 onary disease,COPD)的共同影响,进一步探讨牙周炎与COPD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于2007年11月-2008年6月,抽取符合研究条件的志愿者450人,年龄41-85岁(... 目的通过研究口腔卫生习惯对牙周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 onary disease,COPD)的共同影响,进一步探讨牙周炎与COPD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于2007年11月-2008年6月,抽取符合研究条件的志愿者450人,年龄41-85岁(平均63.5岁),进行问卷调查及牙周和肺功能检查。通过χ^2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刷牙次数过少(OR=1.475,CI为1.250-3.645)、刷牙方法不当(OR=1.940,CI为1.040-3.286)、刷牙部位不全面(OR=1.526,CI为1.064-7.128)、不洁治(OR=2.258,CI为1.326-5.294)为牙周炎患病的危险因素;刷牙次数过少(OR=1.815,CI为0.242-6.634)、刷牙部位不全面(OR=1.610,CI为0.483-2.970)、不洁治(OR=2.072,CI为1.264-5.540)为COPD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刷牙次数过少、刷牙部位不全面及不洁治可能是40岁以上中老年人患牙周炎及COPD的共同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卫生 牙周炎 COPD
下载PDF
口腔根管治疗176例牙髓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郭敏 张俊道 +1 位作者 刘铭利 刘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563-565,共3页
目的:对口腔根管治疗(Root Canal Therapy,RCT)在牙髓根尖周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RCT失败的原因。方法:通过对采用RCT的176例牙髓根尖周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临床中根管填充质量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采用RCT的... 目的:对口腔根管治疗(Root Canal Therapy,RCT)在牙髓根尖周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RCT失败的原因。方法:通过对采用RCT的176例牙髓根尖周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临床中根管填充质量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采用RCT的221颗患牙中适充率、欠充率和超充率分别为199例(90.0%)、10例(4.5%)及12例(5.4%);治疗2周后成功率和失败率分别为201例(91.0%)、20例(9.0%),治疗1年后成功率和失败率分别为198例(89.6%)、23例(10.4%),治疗2周后与治疗1年后的成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CT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医源性因素、根管欠充以及根管超充;RCT具有临床效果好、成功率高的优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治疗 牙髓根尖周病 临床效果 失败原因
下载PDF
脱落细胞学在口腔癌早期诊断上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周璿 孙正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57-60,共4页
脱落细胞学检查是评估粘膜病损的重要手段,被用于多种癌症的辅助诊断。近年来,随着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和计算机全自动细胞图像分析系统等的发展,使得粘膜脱落细胞学检查被广泛应用于癌前病变和癌症的早期筛查、风险评估以及肿瘤复发的... 脱落细胞学检查是评估粘膜病损的重要手段,被用于多种癌症的辅助诊断。近年来,随着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和计算机全自动细胞图像分析系统等的发展,使得粘膜脱落细胞学检查被广泛应用于癌前病变和癌症的早期筛查、风险评估以及肿瘤复发的监测。本文就脱落细胞学检查在口腔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脱落细胞学检查 薄层液基细胞学 早期筛查 肿瘤复发 早期诊断 异倍体 传统巴氏涂片 筛查手段 肺癌诊断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远红外热像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曹经一 左智敏 高岩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6-86,共1页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疾病 远红外热像分析 诊断 涎腺肿瘤 口腔颌面部肿瘤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接受放射和化学药物治疗感受性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璿 陈世璋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7期221-225,共5页
背景:缺氧诱导因子1α是一种转录因子,缺氧环境下对哺乳动物细胞起重要的调控作用。然而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的放疗和化疗感受性的作用有待研究。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接受放射和化学药物... 背景:缺氧诱导因子1α是一种转录因子,缺氧环境下对哺乳动物细胞起重要的调控作用。然而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的放疗和化疗感受性的作用有待研究。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接受放射和化学药物治疗感受性的影响。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材料: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2,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4,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5,和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6来自人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由日本高知大学医学部口腔外科建株)。方法:本实验于2004-09/2006-08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完成。将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2,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4,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5,和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6采用含小牛血清,左旋谷酰胺,青霉素,链霉素的改良DMEM培养液中培养。①从未处理和用30Gyγ射线,100μmol/L顺铂或100μmol/L5-氟脲嘧啶处理后的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中提取细胞核蛋白。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表达水平,同时采用定量PCR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mRNA的表达。②不同干预条件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将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单细胞悬液以1×104/孔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0μmol/L的顺铂或5-氟尿嘧啶,或用30Gyγ射线处理细胞,培养48h后,采用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③不同干预条件下细胞凋亡分析: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细胞用30Gyγ射线,100μmol/L顺铂或100μmol/L5-氟脲嘧啶处理24h后,用Propidi-umiodide和AnnexinV-FITC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细胞数(仅分析γ射线,顺铂处理组)。④质粒构建和转染:将人缺氧诱导因子1αcDNA克隆至pcDNA3.1/V5-HisTOPO表达载体。用脂质转染法将缺氧诱导因子1αcDNA暂时转染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2细胞。将缺氧诱导因子1αsiRNA(有义序列为5’CUGAUGACCAGCAACUUGAtt3’)暂时转染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5细胞,设立空白对照,同时给予细胞增殖抑制情况观察,以及细胞凋亡分析(仅分析顺铂处理组),方法同前。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缺氧诱导因子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②不同干预条件下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增殖抑制及细胞凋亡情况。③缺氧诱导因子1α过表达或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敲除的转染细胞的蛋白水平检测。④转染细胞和对照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细胞增殖抑制情况和细胞凋亡分析结果。结果:①不同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间缺氧诱导因子1α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2,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4,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5和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6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2.2,4.3和4.0。缺氧诱导因子1α的细胞总蛋白和细胞核蛋白的表达在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2和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4细胞中较弱,而在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5和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6细胞中较强。②不同干预条件下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细胞增殖抑制及被诱导凋亡情况:经γ射线,顺铂及5-氟脲嘧啶处理后,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2细胞数分别下降至(39.5±3.2)%,(39.2±1.2)%和(47.9±3.6)%,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4细胞数分别下降至(53.9±6.6)%,(54.3±1.4)%,(54.8+3.8)%。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5细胞数分别下降至(74.1±3.8)%,(76.5±9.1)%,(69.6±7.7)%,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6细胞数分别下降至(71.4±7.4)%,(84.4±8.8)%,(82.0±4.5)%。顺铂处理后,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2,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4,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5和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6细胞的凋亡细胞数分别为(50.9±1.3)%,(67.3±2.2)%,(12.2±0.8)%和(38.6±0.9)%。γ射线处理后,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2,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4,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5和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6细胞的凋亡细胞数分别为(21.2±1.1)%,(14.6±0.9)%,(9.7±1.0)%和(10.4±0.8)%。③不同干预条件下转染细胞增殖抑制及凋亡情况:经γ射线,顺铂及5-氟脲嘧啶处理后,转染了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载体的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2细胞数高于对照组(t=-4.693,-8.617,-6.721,P<0.01);转染了缺氧诱导因子1αsiRNA的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5细胞数低于对照组细胞(t=5.800,5.595,4.253,P<0.05~0.01)。用顺铂处理24h后,转染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2细胞凋亡数为(34.0±1.9)%,低于空白对照[(49.6±3.4)%,t=6.937,P<0.01]。转染缺氧诱导因子1αsiRNA的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5细胞凋亡数为(27.7±2.3)%。高于空白对照[(11.4±2.1)%,t=-8.941,P<0.01]。结论: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与口腔鳞癌细胞对放、化疗感受性之间有负相关性。抑制癌细胞的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能增强癌细胞对放疗、化疗的感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鳞状细胞 放射治疗 化学疗法 辅助
下载PDF
激光定时照射后口腔及颈部肿瘤血流动力学及影像动态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世璋 曹经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23-925,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激光动力学治疗晚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02/04在北京朝阳医院口腔科住院,年龄58~81岁,并做过根治性手术治疗及放射和化学治疗的肿瘤患者8例(舌癌3例,颊癌3例,食管癌1例,乳腺癌颈部转移1例)进行激光动力... 目的:观察激光动力学治疗晚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02/04在北京朝阳医院口腔科住院,年龄58~81岁,并做过根治性手术治疗及放射和化学治疗的肿瘤患者8例(舌癌3例,颊癌3例,食管癌1例,乳腺癌颈部转移1例)进行激光动力学治疗。8例患者经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注射后,选用相应激光输出功率进行定时照射后进行部分瘤体血流动力学及影像动态学分析。结果:经激光动力学方法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瘤体内血流量降低,患者治疗后除伴有轻度照射区水肿外均无明显不适,水肿2周左右逐渐消退。结论:激光动力学方法应用于头颈部恶性肿瘤有良好的治疗功效,特别适用于临床年老,体弱等不适应用手术治疗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卟啉光照疗法 血卟啉衍生物 肿瘤
下载PDF
口腔病灶感染3例分析
12
作者 曹经一 许长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0-250,共1页
关键词 口腔病灶感染 微生物感染 诊断和治疗 牙周组织 器官转移 临床医生 典型病例 致病性 扁桃体
下载PDF
超声骨刀联合反角高速涡轮对下颌低位阻生齿患者术后疼痛及张口受限程度的影响
13
作者 王远兴 王栋 李应龙 《贵州医药》 2025年第2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联合反角高速涡轮对下颌低位阻生齿患者术后疼痛及张口受限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收入的107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3,采用反角高速涡轮法)和观察组(n=54,采...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联合反角高速涡轮对下颌低位阻生齿患者术后疼痛及张口受限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收入的107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3,采用反角高速涡轮法)和观察组(n=54,采用超声骨刀+反角高速涡轮)。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比较术后第3、5、7天两组疼痛、张口受限、面部肿胀情况,比较两组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低,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术后第3、5、7天,两组VAS评分逐渐降低,张口受限、面部肿胀占比逐渐减少,且各时点观察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张口受限、面部肿胀占比比对照组低(P<0.05);术后第3天,两组IL-6、TNF-α和hs-CRP水平比术前高,但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超声骨刀联合反角高速涡轮治疗下颌低位阻生齿患者,可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疼痛、张口受限、面部肿胀及炎症反应,且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低位阻生齿 超声骨刀 反角高速涡轮 术后疼痛 张口受限
下载PDF
口腔病灶感染的病例分析
14
作者 曹经一 《全科医学杂志》 2001年第1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口腔病灶感染 诊断 肾病 偏头痛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在儿童口腔正畸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翠红 王静娴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156-158,共3页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儿童口腔正畸疼痛程度和口腔健康的影响,为患儿的正畸治疗护理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接诊的110例口腔正畸患儿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儿童口腔正畸疼痛程度和口腔健康的影响,为患儿的正畸治疗护理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接诊的110例口腔正畸患儿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全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前及护理1个月后,比较分析两组患儿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口腔健康状态评估量表(SOHSI量表)评分,并对患儿依从性及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VAS及SOHSI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1个月后,两组患者VAS及SOHSI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总依从率、患儿及家长对外观与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儿童口腔正畸疼痛程度和口腔健康,提高外观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儿童 综合护理 疼痛 口腔健康 满意度 依从性
下载PDF
Er:YAG激光在口腔种植二期手术中的应用及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雪涛 张朝霞 范晶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Er:YAG激光在口腔种植二期手术中的应用,并总结围手术期护理配合经验。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口腔外科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90例行单颗种植修复的二期手术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Er:YAG激光在口腔种植二期手术中的应用,并总结围手术期护理配合经验。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口腔外科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90例行单颗种植修复的二期手术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种植二期手术行传统切开缝合法;观察组:采用Er:YAG激光切开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及愈合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hVAS评分和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78、9.369、15.510、19.133,P<0.01);术后3个月评估显示观察组修复效果优于对照组(Z=-3.407,P<0.05),牙龈美观度和功能恢复更佳;观察组患者手术护理质量满意度95.56%,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5)。结论:口腔种植二期手术中运用Er:YAG激光效果显著,给予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是确保修复效果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二期手术 ER:YAG激光 临床效果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孙娜娜 王陈保 钱鑫 《癌症进展》 2020年第10期1051-1053,1060,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接受手术治疗的89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比较不同临床特征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感染情况,采用Logistic回...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接受手术治疗的89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比较不同临床特征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感染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感染最常见的部位是手术切口(45.16%)和呼吸道(38.71%),常见的感染病原菌为化脓性链球菌(16.13%)、表皮葡萄球菌(9.68%)、铜绿假单胞菌(9.68%)和肺炎克雷伯菌(9.6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4 h、术后血清白蛋白﹤35 g/L、合并糖尿病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分别高于年龄﹤60岁、手术时间﹤4 h、术后血清白蛋白≥35 g/L、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4 h、术后血清白蛋白﹤35 g/L及合并糖尿病均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风险较大,常见的感染部位是手术切口和呼吸道,最常见的感染病原菌为化脓性链球菌,需要特别关注手术时间长、术后血清白蛋白低及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做好预防感染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恶性肿瘤 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牙周炎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周璿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30,I0003,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使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牙周炎是COPD的独立危险因素。对COPD伴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干预治疗,可能有助于减少COPD急性加重。本文总结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使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牙周炎是COPD的独立危险因素。对COPD伴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干预治疗,可能有助于减少COPD急性加重。本文总结了牙周炎对COPD的影响和牙周炎影响COPD的可能机制,以及COPD患者口腔诊疗的注意事项,以期为COPD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牙周炎 正相关关系
下载PDF
糖尿病骨质疏松来源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研究
19
作者 郑颖 王港 +3 位作者 胡琳 张夏茹 时权 刘洪臣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65-70,共6页
目的探究糖尿病骨质疏松来源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JBMMSCs)成骨分化能力及生物学特性是否发生改变。方法使用GK大鼠建立糖尿病骨质疏松(DOP)模型,建模成功后取大鼠下颌骨提取细胞,并进行干细胞鉴定,以正常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CCK-... 目的探究糖尿病骨质疏松来源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JBMMSCs)成骨分化能力及生物学特性是否发生改变。方法使用GK大鼠建立糖尿病骨质疏松(DOP)模型,建模成功后取大鼠下颌骨提取细胞,并进行干细胞鉴定,以正常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法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茜素红(ARS)染色、qRT-PCR以及Westernblot检测其成骨分化能力。结果DOPrJBMMSCs的细胞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细胞迁移能力均较对照组减弱。ALP染色及活性分析显示DOP组较对照组染色面积小且颜色浅,ALP活性显著降低。ARS染色显示DOP组矿化结节明显较对照组少,其OD值明显小于对照组。qRT-PCR以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OP组的成骨相关因子在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下降。结论相较于对照组,DOP rJBMMSCs的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其成骨分化能力明显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骨质疏松 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生物学特性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