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荧光PCR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21
1
作者 高斌 刘敬忠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6期507-509,共3页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标记探针 DNA结合染料 标准曲线
下载PDF
SARS患者合并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感染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谭淑珍 吕月平 +3 位作者 肖白 丁洁 刘敬忠 王辰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5期326-329,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SARS患者中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的水平。方法:收集87例SARS患者、105名血站献血员及116例普通发热患者的血清,分别检测其血清中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抗体。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χ2)检验。结果:SARS病例组的肺炎支原体IgG... 目的:分析比较SARS患者中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的水平。方法:收集87例SARS患者、105名血站献血员及116例普通发热患者的血清,分别检测其血清中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抗体。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χ2)检验。结果:SARS病例组的肺炎支原体IgG阳性率(80.5%)高于发热组(56.9%)和正常组(47.6%),IgM在SARS病例组(57.5%)也高于发热组(30.2%),支原体IgG、IgM同时阳性的比较显示,病例组(51.7%)高于正常组(24.8%),并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衣原体的IgG和IgM阳性率在病例组(56.3%和24.3%)均高于正常组(37.1%和11.4%)。结论:在SARS患者中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的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需在SARS治疗过程中注意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的合并感染,并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SARS患者 正常 肺炎衣原体感染 SARS病 病例 发热 高水平 研究分析 结论
下载PDF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胸腺转移减轻异种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张文谦 侯生才 +4 位作者 李彤 李辉 胡滨 肖白 许晴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307-311,共5页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胸腺转移减轻异种移植排斥反应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提取、扩增供体小鼠(Balb/c)的H-2Kd基因(小鼠MHC-Ⅰ类基因),构建表达型载体质粒pCI-H-2Kd。受体选用2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胸腺转移减轻异种移植排斥反应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提取、扩增供体小鼠(Balb/c)的H-2Kd基因(小鼠MHC-Ⅰ类基因),构建表达型载体质粒pCI-H-2Kd。受体选用2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和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实验组受体胸腺注射pCI-H-2Kd;对照组受体胸腺注射空pCI-neo载体质粒。两组随即均行小鼠→大鼠耳后心肌移植,观察异种移植排斥反应。结果实验组异种移植心肌的存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61±2.98dvs.6.40±1.58d,t=-7.619,P<0.05);移植心肌病理切片显示:对照组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移植心肌大部分坏死;实验组无淋巴细胞浸润,尚有较多心肌存活;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实验组对供体小鼠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t=4.758,P=0.000);流式细胞学检测:大鼠胸腺细胞表面表达异种MHC分子,转染效率达60.7%。结论 MHC基因胸腺转移可以减轻异种移植排斥反应,为异种移植免疫耐受的实现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胸腺 基因转移 异种移植排斥反应
下载PDF
从基因工程乳酸菌中高效提取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方法研究
4
作者 陈星 王璞 +1 位作者 姚滢秋 肖白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32-134,138,共4页
为从高表达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基因工程乳酸乳球菌NZ3900/pNZ8149-palart中有效提取所表达的PAL酶,针对乳酸乳球菌的特点,结合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法,探索出一条简便、高效的技术路线。对提取物进行了酶活性测定、分析及细菌... 为从高表达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基因工程乳酸乳球菌NZ3900/pNZ8149-palart中有效提取所表达的PAL酶,针对乳酸乳球菌的特点,结合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法,探索出一条简便、高效的技术路线。对提取物进行了酶活性测定、分析及细菌活性鉴定。结果表明,该混合法可以完全导致细菌死亡,所提取的酶蛋白结构完整,其酶活性达到了等量活菌的92.5%,且该方法中所用到的各种试剂对体外培养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为PAL酶在科研及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靠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乳球菌 苯禹氨酸解氨酶 提取
下载PDF
基因工程苯丙氨酸解氨酶对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的作用研究
5
作者 陈星 王璞 +3 位作者 刘晋纬 肖白 陈文明 刘敬忠 《医学研究杂志》 2008年第10期45-47,共3页
目的为寻找对多发性骨髓瘤新的治疗方法,从基因工程乳酸乳球菌提纯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探讨PAL酶对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系的影响作用。方法利用已构建成功的高表达PAL的基因工程乳酸乳球菌,结合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法,设计... 目的为寻找对多发性骨髓瘤新的治疗方法,从基因工程乳酸乳球菌提纯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探讨PAL酶对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系的影响作用。方法利用已构建成功的高表达PAL的基因工程乳酸乳球菌,结合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法,设计一种简便、高效提纯PAL酶的方法。培养人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系,在不同浓度基因工程PAL酶作用后,以MTT法检测细胞增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HPLC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苯丙氨酸(phe)浓度。结果①用本研究所设计方法从基因工程乳酸乳球菌NZ3900/pNZ8149-pal^art中提取的PAL酶比活性可达同量原菌的92.5%;②0.1~2.0U/ml的PAL提取液作用24h后能显著抑制U266细胞生长,并呈剂量依赖性;③只添加提取过程所用试剂的对照组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④0.1U/ml、0.2U/ml、2.0U/ml的PAL酶作用24h后的MM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21.92±0.95)%、(50.64±0.86)%、(90.86±2.91)%;⑤PAL酶作用24h后细胞培养液中phe浓度随PAL酶活性增加而降低。结论本研究所设计方法可从基因工程乳酸菌高效提取PAL酶;提取过程中的添加试剂对MM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PAL酶能显著抑制MM细胞体外生长,诱导细胞早期凋亡;PAL酶可降低培养液中的phe水平,且phe浓度与MM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解氨酶 基因工程 多发性骨髓瘤 凋亡
下载PDF
苯丙氨酸脱氨酶在乳酸乳球菌NICE系统的高效表达及其实验动物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晶 刘敬忠 +2 位作者 谭淑珍 贾兴元 周艳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13-717,共5页
为构建苯丙氨酸脱氨酶的一种更新更高表达的基因工程菌 ,取得治疗高苯丙氨酸血症大鼠的更佳疗效。将欧芹PALcDNA重组到质粒pNZ80 48中 ,构建翻译融合载体和转录融合载体 ,分别转化乳酸乳球菌NZ90 0 0。对两种高效表达菌株的酶活性差异... 为构建苯丙氨酸脱氨酶的一种更新更高表达的基因工程菌 ,取得治疗高苯丙氨酸血症大鼠的更佳疗效。将欧芹PALcDNA重组到质粒pNZ80 48中 ,构建翻译融合载体和转录融合载体 ,分别转化乳酸乳球菌NZ90 0 0。对两种高效表达菌株的酶活性差异进行比较 ,观察Nisin诱导的动态进程 ,并利用新鲜培养的p(NZ80 48 PAL) 1 NZ90 0 0工程菌进行了高苯丙氨酸血症大鼠 (称PKU动物模型 )的治疗实验。结果表明 :(1)翻译融合型菌株具有更高的酶活性 ;(2 )当Nisin的诱导时间达 6h时 ,产物肉桂酸生成量基本达到峰值 ;(3)给高苯丙氨酸血症大鼠灌喂新鲜培养的p(NZ80 48 PAL) 1 NZ90 0 0工程菌 (翻译融合型 ) ,观察到该工程菌能显著降低模型动物血中Phe浓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脱氨酶 乳酸乳球菌 ICE系统 高效表达 实验动物 苯丙酮尿症 基因治疗
下载PDF
多重实时荧光PCR相对定量法快速诊断唐氏综合征 被引量:8
7
作者 高斌 肖白 +10 位作者 邹起练 黄尚志 王立荣 钮淑兰 闫梅 雷箴 贾兴元 王战勇 袁海昕 吴燕 刘敬忠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34-938,共5页
为了建立一种基于多重实时荧光相对定量PCR技术并应用之于唐氏综合征分子诊断,选择21号染色体上唐氏综合征特异区域基因片段(DSCR3)为目的基因,以12号染色体上的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GAPDH)为参照基因,设计合成两对引物以及分别以不同... 为了建立一种基于多重实时荧光相对定量PCR技术并应用之于唐氏综合征分子诊断,选择21号染色体上唐氏综合征特异区域基因片段(DSCR3)为目的基因,以12号染色体上的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GAPDH)为参照基因,设计合成两对引物以及分别以不同荧光标记的TaqMan探针,在同一个反应管中进行扩增。以相对定量指标△CT值区分唐氏综合征患者与正常人。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把唐氏综合征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淋巴母细胞系作为标准品。通过优化反应条件,使得目的基因和参照基因的扩增效率基本一致,接近100%,模板浓度在3~300ng/μL范围内,△CT值的变异系数小于15%,浓度在30ng/μL时,变异系数最小(<10%),以该浓度的DNA作为模板进行批内和批间实验的△CT值重复性好,变异系数分别为9.8%和13.3%。运用建立的方法检测20例唐氏综合征患者的血标本和30例正常人的血标本,正常人△CT值范围是-1.90~-1.30,患者的△CT值范围是-2.95~-2.15,两组之间无交叉重叠,有明显差异(P<0.001)。唐氏综合征患者永生细胞系建系成功,染色体核型和DNA分析表明建系前后遗传是稳定的。因此,实时荧光定量PCR比较△CT值的相对定量法快速诊断唐氏综合征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氏综合征 荧光定量PCR 相对定量 △CT值 永生细胞系
下载PDF
高质量提取大豆叶片总RNA的改良方法 被引量:8
8
作者 姚滢秋 陈星 +3 位作者 王璞 梁燕 闫梅 肖白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33-135,共3页
豆科植物总RNA的提取相对比较困难,大豆叶片富含多糖、蛋白质,传统方法提取效果均不理想。在总RNA的提取方法Trizol法和热酚-氯化锂沉淀法的基础上,针对大豆叶片的特殊性,做了适当的改良,从而获得了完整性好,高纯度的大豆叶片总RNA,并... 豆科植物总RNA的提取相对比较困难,大豆叶片富含多糖、蛋白质,传统方法提取效果均不理想。在总RNA的提取方法Trizol法和热酚-氯化锂沉淀法的基础上,针对大豆叶片的特殊性,做了适当的改良,从而获得了完整性好,高纯度的大豆叶片总RNA,并成功进行了基因片段的RT-PCR实验,结果证实所获得的RNA完全可以适应后续实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RNA 提取方法
下载PDF
重组人FLT3配体的克隆、表达及功能鉴定 被引量:2
9
作者 郑文婕 刘敬忠 +2 位作者 吕星 裴雪涛 孙志贤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08-712,共5页
通过克隆人FLT3配体 (rhFL)基因 ,建立其原核高效表达系统 ,为大规模获得rhFL产品 ,促进干细胞体外扩增移植等新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创造条件。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提取总RNA ,采用RT 巢式PCR扩增可溶型FL基因 ,以双脱氧终止法进行DN... 通过克隆人FLT3配体 (rhFL)基因 ,建立其原核高效表达系统 ,为大规模获得rhFL产品 ,促进干细胞体外扩增移植等新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创造条件。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提取总RNA ,采用RT 巢式PCR扩增可溶型FL基因 ,以双脱氧终止法进行DNA序列分析 ;将目的基因与 pProEXHT载体连接 ,重组体引入大肠杆菌并在IPTG诱导下表达 ;亲和层析纯化表达产物 ,观察其刺激CD34 + 细胞增殖的情况。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克隆得到长 481bp的rhFL基因 ,测序结果与已知人FL基因序列一致 ;rhFL的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 15 % ,经亲和纯化纯度达 90 %以上 ;rhFL +G CSF +EPO刺激CD34 + 细胞增殖约 40 0倍。获得了rhFL基因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初步建立了产物纯化途径 ,纯化后的rhFL具有较强的刺激造血干 /祖细胞增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T3配体 原核表达 造血干细胞 表达
下载PDF
SYBR-GreenⅠ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结合融解曲线分析技术在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闫梅 梁燕 +3 位作者 王立荣 王战勇 肖白 刘敬忠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181-1182,共2页
目的探讨SYBR-GreenⅠ实时荧光PCR(SYBR-PCR)结合融解曲线分析(D.C)技术进行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α-地贫)基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2个家系中的37份样品采用4管SYBR-PCR结合D.C进行--SEA、-α3.7,-α4.2及非缺失型(αα)4个等位基... 目的探讨SYBR-GreenⅠ实时荧光PCR(SYBR-PCR)结合融解曲线分析(D.C)技术进行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α-地贫)基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2个家系中的37份样品采用4管SYBR-PCR结合D.C进行--SEA、-α3.7,-α4.2及非缺失型(αα)4个等位基因型的检测,进而作出基因诊断。同时运用单管多重PCR(mPCR)结合凝胶电泳技术进行基因检测加以对照确认。结果22个家系中6个家系检出有--SEA或-α3.7携带者,其中东南亚型缺失携带者(--SEA/αα)7例,右侧缺失携带者(-α3.7/αα)3例,东南亚型缺失与右侧缺失双重杂合子(--SEA/-α3.7)1例。2例为胎儿产前诊断。其中1例为Bart′s水肿胎儿(--SEA/--SEA),另1例为东南亚型缺失携带者(--SEA/αα)。用mPCR凝胶电泳技术得出的基因诊断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结论SYBR-PCR结合D.C技术在α-地贫的基因诊断、携带者检出及产前诊断方面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融解曲线分析 基因诊断 产前诊断
下载PDF
半定量PCR检测致龋性变形链球菌的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肖白 刘敬忠 +1 位作者 王建秋 李昌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3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 创建一种临床半定量检测致龋性变形链球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 采用靶基因与参照基因同步扩增法 ,根据变形链球菌葡聚糖酶 (dexA)基因序列 ,作者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 ,以pET2 3b质粒DNA为参照基因。对 196名儿童的唾液样品进... 目的 创建一种临床半定量检测致龋性变形链球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 采用靶基因与参照基因同步扩增法 ,根据变形链球菌葡聚糖酶 (dexA)基因序列 ,作者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 ,以pET2 3b质粒DNA为参照基因。对 196名儿童的唾液样品进行半定量PCR检测并进行常规培养法的对比研究。结果  196份唾液样品半定量PCR检测致龋性变形链球菌大于等于 10 5CFU/ml(每毫升菌落形成单位 )唾液的检出率为 91 3%。与常规培养计量法的对比符合率为 94 .9%。结论 变形链球菌PCR半定量检测是一种早期发现龋病活性的新方法 ,具有快速可靠 ,特异性强 ,符合率高等特点 ,故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定量PCR检测 龋性变形链球菌 技术 应用 龋齿
下载PDF
半定量PCR检测致龋性变形链球菌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肖白 王建秋 +1 位作者 刘敬忠 李昌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 创建一种临床半定量检测致龋性变形链球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 采用靶基因与参照基因同步扩增法 ,根据变形链球菌葡聚糖酶 (dexA)基因序列 ,作者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 ,以 pET2 3b质粒DNA为参照基因。对 196名儿童的唾液样品进... 目的 创建一种临床半定量检测致龋性变形链球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 采用靶基因与参照基因同步扩增法 ,根据变形链球菌葡聚糖酶 (dexA)基因序列 ,作者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 ,以 pET2 3b质粒DNA为参照基因。对 196名儿童的唾液样品进行半定量PCR检测并进行常规培养法的对比研究。结果  196份唾液样品半定量PCR检测致龋性变形链球菌≥ 10 5CFU/ml唾液的检出率为 91.3%。与常规培养计量法的对比符合率为94 .9%。结论 变形链球菌PCR半定量检测是一种早期发现龋病活性的新方法 ,具有快速可靠 ,特异性强 ,符合率高等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定量PCR 变形链球菌 龋齿
下载PDF
中国人细胞色素P4501A1基因外显子7的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利群 褚金花 +2 位作者 周艳 朱章菱 邓一夫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23-325,共3页
为探讨中国人与吸烟致癌力有关的细胞色素P4 5 0 1A1 (cytochromeP4 5 0 1A1 ,CYP1A1 )基因催化部位 (外显子 7)的多态性分布情况 ,分析了 4 5 8例中国人CYP1A1基因外显子 7的多态性分布频率。结果显示这种多态性在男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为探讨中国人与吸烟致癌力有关的细胞色素P4 5 0 1A1 (cytochromeP4 5 0 1A1 ,CYP1A1 )基因催化部位 (外显子 7)的多态性分布情况 ,分析了 4 5 8例中国人CYP1A1基因外显子 7的多态性分布频率。结果显示这种多态性在男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4 5 8例中国人该基因不同类型的比例分别为Ile/Ile 61 .6%、Ile/Val 2 6.4 %、Val/Val 1 2 .0 % ,其中Val/Val基因型所占的比例显著高于日本人、白种人或非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1A1 基因多态性 中国人 肺癌 易感性
下载PDF
十四味建中汤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脾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国忠 刘敬忠 肖白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3年第4期200-202,共3页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补肾健脾中药十四味建中汤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再障小鼠模型,通过抑制差减杂交,分离十四味建中汤治疗组小鼠和模型对照组小鼠之间脾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分离出10个经十四味建中汤...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补肾健脾中药十四味建中汤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再障小鼠模型,通过抑制差减杂交,分离十四味建中汤治疗组小鼠和模型对照组小鼠之间脾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分离出10个经十四味建中汤治疗后表达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3个经十四味建中汤治疗后表达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十四味建中汤促进免疫球蛋白α链恒区、α珠蛋白、β^(maj)珠蛋白、层粘连蛋白受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核糖体蛋白S6等基因表达,抑制鸟氨酸脱羧酶抗酶等基因表达。结论:十四味建中汤治疗再障小鼠有效,可促进再障小鼠造血和免疫器官脾脏等功能的恢复。中医补肾健脾疗法的机制可能与上述基因表达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味建中汤 再生障碍性贫血 小鼠 脾细胞 基因表达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现行唐氏综合征筛查方法之我见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敬忠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5期418-419,共2页
唐氏综合征筛查的血清学方法的不足唐氏综合征(又称21三体综合征或先天愚型)等染色体三体综合征是具有痴呆、器官畸形等一系列症状的最常见的严重先天性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800新生儿,35岁以上高龄孕妇娩出的患儿发生率更高。北京市... 唐氏综合征筛查的血清学方法的不足唐氏综合征(又称21三体综合征或先天愚型)等染色体三体综合征是具有痴呆、器官畸形等一系列症状的最常见的严重先天性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800新生儿,35岁以上高龄孕妇娩出的患儿发生率更高。北京市每年在约16.1万个新生儿中都会发现20多例先天愚型患儿,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负担。此类病至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氏综合征 诊断 筛查 改进
下载PDF
KRT14分子诊断中两种去除假基因干扰的扩增方法比较
16
作者 袁海昕 肖白 +1 位作者 梁燕 周艳 《医学研究杂志》 2007年第11期107-109,共3页
目的已报道有3种方法可以去除KRT14P对于KRT14分子诊断的干扰,分别为从活检组织中提取RNA法、用识别KRT14P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基因组DNA法和长距离特异性扩增KRT14法。本文建立特异性扩增法并和内切酶法就能否完全去除假基因干扰做比较... 目的已报道有3种方法可以去除KRT14P对于KRT14分子诊断的干扰,分别为从活检组织中提取RNA法、用识别KRT14P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基因组DNA法和长距离特异性扩增KRT14法。本文建立特异性扩增法并和内切酶法就能否完全去除假基因干扰做比较。方法据文献报道KRT14P外显子2上有AluI的酶切位点而KRT14外显子2上没有该位点,用AluI消化基因组DNA。部分消化和完全消化的酶切产物作为模板用于下一步KRT14的分子诊断。比对KRT14和KRT14P的区别,设计特殊引物对使其包括3′末端的碱基和KRT14P错配而和KRT14完全匹配,这些引物对在PCR过程中将只扩增KRT14而去除假基因的干扰。结果部分酶切消化的基因组DNA因为不能完全去除KRT14P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应用本文中的特殊引物对,能够很好地去除KRT14P的干扰。结论我们采用的特异性扩增法去除KRT14P较酶切法经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14 分子诊断 假基因 特异性扩增
下载PDF
快速鉴定苯丙酮尿症模型小鼠基因型的新方法应用
17
作者 贾兴元 韩瀚 +4 位作者 肖白 高斌 周淑佩 刘冕 刘敬忠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6期631-634,共4页
目的:建立融解曲线法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法准确、快速地鉴定苯丙酮尿症(PKU)模型小鼠的基因型。方法:融解曲线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包含模型小鼠pah基因点突变位点序列的132bp片段,将该产物予Alw26I酶切后,加入微量SYBR G... 目的:建立融解曲线法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法准确、快速地鉴定苯丙酮尿症(PKU)模型小鼠的基因型。方法:融解曲线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包含模型小鼠pah基因点突变位点序列的132bp片段,将该产物予Alw26I酶切后,加入微量SYBR Green I,在实时PCR仪上行融解曲线分析,同时,酶切产物行1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DHPLC法是直接将132bp片段扩增产物采用在部分变性条件下(60.9℃)行DHPLC分析,根据不同图谱作出基因型诊断。结果:融解曲线分析表明,野生型小鼠的DNA片段在84℃和81℃出现2个融解峰,突变纯合型小鼠DNA片段在76.5~77.5℃和81℃出现2个融解峰,杂合型小鼠DNA片段则在84℃、81℃和76.5~77.5℃均出现融解峰,3种峰型明显可被区分。DHPLC优化了最佳分离效果的柱温,在优化的最佳条件下,DHPLC图谱显示杂合型小鼠DNA具有显著特色的峰型,即除同源双链峰外,出现一个异源双链峰。上述2种新方法共检测了PKU模型小鼠突变纯合型20只、杂合型22只,野生型11只,2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并且与经典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结果一致(动物毛色等表型也完全一致)。结论:融解曲线法和DHPLC法均能准确、快速地鉴定模型小鼠的基因型,具有自动化、高通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基因突变 检测 苯丙酮尿症模型小鼠
下载PDF
逆转录—巢式PCR法分析胃癌活检组织CD44拼接变异体
18
作者 肖白 刘宇宏 +3 位作者 刘敬忠 王世鑫 阎梅 周艳 《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3年第2期52-55,共4页
目的 改进CD44基因异常表达检测方法,探讨该方法对胃癌早期诊断、转移监测的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合巢式PCR(Nested PCR)技术,检测了89例胃镜活检标本,其中70例胃癌、19例癌前病变(11例非典型性增生、8例肠... 目的 改进CD44基因异常表达检测方法,探讨该方法对胃癌早期诊断、转移监测的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合巢式PCR(Nested PCR)技术,检测了89例胃镜活检标本,其中70例胃癌、19例癌前病变(11例非典型性增生、8例肠上皮化生)及其相应的病变旁正常组织活检标本CD44v(CD44拼接变异体)以及CD44v8—10(CD44外显子8—10拼接变异体)的表达。并对巢式PCR产物测序验证其可靠性。结果 建立了逆转录巢式PCR检测胃镜活检标本CD44异常拼接变异体方法。对巢式PCR产物测序证实符合相应的CD44核苷酸序列,结果可靠且更为简便。全部标本均有CD44s(CD44标准型)的表达。胃癌组织CD44v表达阳性率88.6%(62/70),其中CD44v8—10阳性率72.9%(51/70)。癌前病变组织CD44v表达阳性率为81.8%(非典型性增生9/11)和37.5%(肠上皮化生3/8),CD44v8—10阳性率在非典型性增生为72.7%(8/11)。病变旁正常组织CD44v阳性率16.9%(15/89),其中CD44v8-10阳性率13.5%(12/89)。胃癌和非典型性增生组显著高于正常组。本研究对35例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CD44v阳性患者进行了追踪,有2例胃癌患者第1次胃镜检查为非典型性增生,CD44v强阳性表达。分别在第二、三个月后再次行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癌。结论 RT—巢式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应用此法检测CD44v及CD44v8—10在胃癌及非典型性增生活检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可作为胃癌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巢式PCR法 分析 胃癌 活检组织 CD44拼接变异体
下载PDF
肥胖对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晓静 杨磊 +2 位作者 樊翠珍 严冬 安广宇 《癌症进展》 2018年第4期522-525,528,共5页
目的探讨肥胖对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患者术前的身高、体重、月经状态、既往病史等临床数据,同时采集术后组织病理分级、分期及免疫组化各指标... 目的探讨肥胖对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患者术前的身高、体重、月经状态、既往病史等临床数据,同时采集术后组织病理分级、分期及免疫组化各指标的情况等信息。根据中国体重指数(BMI)参考标准将患者分为超重肥胖组(n=134)和非超重肥胖组(n=91),分析BMI与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其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 22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平均BMI为24.94 kg/m^2。超重肥胖组患者的平均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多于非超重肥胖组(P=0.047)。两组患者的腋窝淋巴结平均切除数量及淋巴结转移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超重肥胖组与超重肥胖组已绝经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9.2%、7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肥胖组患者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发病率均较非超重肥胖组高(P<0.05);两组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有肿瘤家族史比例、病理分级、病理分期、肿块大小及脉管癌栓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免疫组化指标中,两组患者的ER、PR、HER2、p53及Ki-67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超重肥胖乳腺癌患者相比,超重肥胖患者的平均腋窝淋巴结转移数量偏多,因此超重肥胖可能影响乳腺癌的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肥胖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下载PDF
染色体检查在性发育异常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美婷 卫小静 +2 位作者 赵静 刘敬忠 郑梅玲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4期379-381,共3页
人类性分化和发育取决于正常的染色体核型。X、Y2条性染色体,携带着人类性别决定和分化的相关基因,其数目的增减及结构的变化可导致性腺分化及发育不良。常染色体结构异常也会影响性腺的发育。
关键词 性发育异常 染色体核型 遗传学特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