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酸激酶峰值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内出血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吴晴晴 闫蕊 +5 位作者 郭明 赵伟 李紫旋 王宇平 郭金成 翟光耀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2,共6页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CK)峰值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内出血(IMH)的预测价值。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241...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CK)峰值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内出血(IMH)的预测价值。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241例,均于PCI术后1周内行心脏磁共振成像评估IMH及微血管阻塞,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后每6 h测定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获取峰值,共检测24 h。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估CK峰值、CK-MB峰值对IMH的预测价值,计算CK峰值的最佳预测界值。根据最佳预测界值,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PCI术后IMH的影响因素。结果CK峰值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IMH的效能高于CK-MB峰值(AUC=0.757,95%CI:0.694~0.820比AUC=0.710,95%CI:0.643~0.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且CK峰值预测IMH的最佳界值为2351 U/L,敏感度为83.0%,特异度为58.9%。将患者分为两组:CK峰值<2351 U/L组(108例)和CK峰值≥2351 U/L组(133例)。与CK峰值<2351 U/L组相比,CK峰值≥2351 U/L组的男性比例、入院时心率、入院时随机血糖、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尿酸水平、前壁心肌梗死比例、术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2级比例、IMH(55.6%比13.9%)及微血管阻塞(60.2%比16.7%)比例明显升高,而年龄较年轻、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壁心肌梗死(OR=2.105,95%CI:1.321~5.338,P=0.026)、术前TIMI血流分级≤2级(OR=8.908,95%CI:1.029~17.148,P=0.037)、CK峰值≥2351 U/L(OR=5.543,95%CI:2.823~10.896,P<0.001)均是STEMI患者PCI术后IMH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CK峰值可有效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IMH的发生,且CK峰值≥2351 U/L、前壁心肌梗死及术前TIMI血流分级≤2级与IMH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酸激酶 心肌内出血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预测价值
下载PDF
糖尿病病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塞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晴晴 闫蕊 +4 位作者 郭明 赵伟 李紫旋 郭金成 李静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6期511-517,共7页
目的 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新诊断糖尿病组与无糖尿病组和既往已知糖尿病组患者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塞(MVO)及近期预后的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至2021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行急... 目的 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新诊断糖尿病组与无糖尿病组和既往已知糖尿病组患者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塞(MVO)及近期预后的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至2021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并接受PCI的STEMI患者214例,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糖尿病病史将患者分为三组:既往已知糖尿病组(45例),新诊断糖尿病组(43例),无糖尿病组(126例)。比较三组临床基线资料、PCI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比较三组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及MVO发生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VO及MACCE的预测因素。结果 与无糖尿病患者相比,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BMI)、术后TIMI≤2级比例、CKMB峰值、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PCI术后1周LVDD和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诊断糖尿病患者PCI术后3个月LVDD[(53.6±4.7)mm比(50.9±4.6)mm],LVDD增加值[(3.5±5.7)mm比(0.8±4.5)mm]显著高于无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F[(48.7±4.2)%比(57.4±4.8)%],LVEF增加值[(-0.9±6.7)%比(4.3±5.4)%],新诊断糖尿病患者明显低于无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糖尿病组、新诊断糖尿病组、既往已知糖尿病组三组住院MACCE发生率分别为9.5%、20.9%、26.7%,MVO发生率分别为34.1%、62.8%、37.8%。与无糖尿病组相比,新诊断糖尿病组住院MACCE及MVO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诊断糖尿病是STEMI患者PCI术后住院MACCE及MVO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新诊断糖尿病患者比较容易发生微血管阻塞且PCI术后3个月心功能恢复不良,PCI术后近期预后不良。新诊断糖尿病是STEMI患者PCI术后住院MACCE及MVO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微血管阻塞 糖尿病 预后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后血清EREG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郝明辉 郭明 +5 位作者 唐宇 杨婧 柳子静 闫蕊 李萍 郭金成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期102-106,共5页
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血清表皮调节素(epiregulin,EREG)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6月-2018年4月接受救治的182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STEMI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 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血清表皮调节素(epiregulin,EREG)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6月-2018年4月接受救治的182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STEMI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157)和预后不良组(n=25)。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TEMI患者血清EREG水平,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预后不良组血清EREG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血清EREG评估STEMI患者1年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 931、100. 00%和84. 71%。EREG高水平组平均生存时间低于EREG低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EREG与STEMI患者预后关系密切。结论 STEMI患者血清EREG水平与预后关系密切,血清EREG水平较高提示其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表皮调节素 预后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肥厚性心肌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宇平 张立新 +1 位作者 李怀东 王国忠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1481-1484,1489,共5页
目的:探讨益心舒胶囊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Bisoprolol fumarate,BIS)的中西药联合药物方案治疗肥厚型心肌病、有临床症状/体征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有临床症状/体征(... 目的:探讨益心舒胶囊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Bisoprolol fumarate,BIS)的中西药联合药物方案治疗肥厚型心肌病、有临床症状/体征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有临床症状/体征(中医辨证为气血痹阻型)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应用BIS治疗,观察组应用BIS+益心舒胶囊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压、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NYHA心功能分级、自觉症状、生命质量的改善情况,以及临床总疗效。结果:1)2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6.43%和7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840, P =0.045)。2)治疗后2组左室舒张末期压、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及心功能分级均较其治疗前明显改善( P <0.05)。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压( t =9.048, P =0.000)、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 t =3.345, P =0.001)、心功能分级( t =4.637, P =0.000)的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3)治疗后2组患者的自觉症状、生命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 P <0.05)。2组间治疗后自觉症状( t =24.199, P =0.000)、生命质量评分( t = 8.627, P =0.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4)治疗用药期间2组均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观察组异常心率减慢出现2例(2.25%,2/80),对照组出现9例(10.11%,9/8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320, P =0.007)。结论:益心舒胶囊联合BIS的中西药联合药物方案治疗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患者的自觉症状和生命质量的改善更为显著,且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性心肌病 富马酸比索洛尔 益心舒胶囊 临床疗效 心功能 中西医结合 气血痹阻
下载PDF
分期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随访效果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孙雨华 耿晓坤 +3 位作者 张正海 张海滨 甘舜进 张立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9期1257-1259,共3页
目的探讨分期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及随访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78例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颈动脉支架术(... 目的探讨分期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及随访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78例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颈动脉支架术(CAS),观察组患者行分期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同期介入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以及随访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9.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10.3%,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进行长期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支架内狭窄、血管闭塞、心肌梗死以及脑梗死的发生率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术前术后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分期先行PCI术后再行CAS术治疗不仅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同时长期随访效果好,安全可靠,是临床上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期介入治疗 颈动脉狭窄 冠心病 疗效
下载PDF
ST段抬高心肌梗死首次医疗接触-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文明 郭金成 +5 位作者 柳子静 王国忠 高国旺 张正海 张立新 张海滨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6年第6期316-319,共4页
目的 评价首次医疗接触-梗死相关动脉开通(FMC2B)时间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140例,根据《急性S... 目的 评价首次医疗接触-梗死相关动脉开通(FMC2B)时间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140例,根据《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的FMC2B时间建议,分为FMC2B达标组(59例)和FMC2B未达标组(81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FMC2B达标的因素。结果 140例患者中,首诊到非直接PCI医疗机构转运者58例,直接呼叫急救医疗服务系统到院31例,直接到潞河医院就诊51例。FMC2B中位时间为106.16 min,达标率为42.1%(59/1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诊10 min内完成心电图(OR 5.61,95%CI 1.91~16.88,P=0.002)、常规工作时间就诊(OR 5.11,95%CI 1.88~13.85,P=0.001)、患者高中以上文化程度(OR 4.16,95%CI 1.53~11.34,P=0.005)和发病时意识到心脏问题(OR 2.58,95%CI 1.13~5.91)与FMC2B达标率高有关,转运PCI(OR 0.37,95%CI 0.15~0.92)则与FMC2B达标率低有关。结论 57.9%直接PCI的STEMI患者FMC2B时间没有达到指南建议标准,尤其是转运PCI患者。首诊心电图完成时间、就诊时间、转运PCI和患者的文化程度、发病时意识到心脏问题是FMC2B达标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首次医疗接触 血管成形术 时间 因素
下载PDF
合并慢性闭塞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和近期预后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许敏 郭金成 张海滨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69-973,共5页
目的分析合并非梗死冠状动脉慢性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临床特点,探讨CTO病变对STEMI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目的分析合并非梗死冠状动脉慢性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临床特点,探讨CTO病变对STEMI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潞河医院心脏监护病房(cardiac care unit,CCU)连续收治的STEMI并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391例患者,根据是否存在CTO病变,分为2组:CTO组(n=41例),非CTO组(n=350例)。主要观察指标为分析合并CTO的STEMI的临床特点、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发生率和影响MACE的相关因素。结果 CTO组年龄、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三支病变、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和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pm,IABP)使用率方面均明显高于非CTO组(P<0.05),CTO组在术后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3级血流明显低于非CTO组(P<0.05)。CTO组的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CK-MB)峰值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均明显高于非CTO组〔(307.19±149.04)U/L vs(208.08±129.56)U/L;(55.48±5.58)mm vs(52.33±4.41)mm,P<0.05〕。CTO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明显低于非CTO组(51.86±9.61 vs 57.76±9.20,P<0.05)。CTO组术后30 d病死率和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非CTO组(22.0 vs 2.9,22.0 vs 3.7,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30 d MACE的独立变量依次是:PCI术后TIMI血流<3级、肾功能不全、前壁心肌梗死、年龄≥65岁、恶性心律失常、CTO。结论合并CTO的STEMI患者病情危重,易合并心、肾功能不全、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冠脉病变弥漫,常合并三支病变,急诊PCI术后TIMI3级血流比例低,30 d病死率和MACE发生率高。CTO病变是STEMI近期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 介入治疗 慢性闭塞病变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冠脉穿孔导致心包填塞6例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国忠 郭金成 +3 位作者 张立新 张正海 高国旺 张海滨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1期113-114,共2页
冠状动脉(冠脉)穿孔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少见并发症,一旦导致心包填塞,过程凶险,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随着冠脉介入治疗量的增多、适应症的扩展、新型冠脉介入器械和介入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冠脉穿孔发生率也有所增高.下... 冠状动脉(冠脉)穿孔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少见并发症,一旦导致心包填塞,过程凶险,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随着冠脉介入治疗量的增多、适应症的扩展、新型冠脉介入器械和介入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冠脉穿孔发生率也有所增高.下面将我院心内科在行PCI过程中发生冠脉穿孔并导致心包填塞的6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冠脉穿孔 心包填塞 冠脉介入治疗 少见并发症 生命危险 介入技术 介入器械
下载PDF
基于微信平台区域协同救治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再灌注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徐荣 郭金成 +4 位作者 陈文明 柳子静 郝明辉 张利彬 高国旺 《中国医刊》 CAS 2016年第6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微信平台区域协同救治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再灌注时间的影响。方法以有24小时急诊介入条件的... 目的探讨利用微信平台区域协同救治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再灌注时间的影响。方法以有24小时急诊介入条件的本院为中心,联合120急救系统、通州区所有基层医院和非急诊PCI医院,利用智能手机建立基于微信平台的STEMI急诊介入治疗救治网络,将微信平台运行前2个月(2015年5~6月)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60例),运行后3个月(2015年7~9月)的患者设为微信组(n=60例),观察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onset to first medical contact,O-to-FMC)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irst medical contact to balloon,FMC-to-B)时间、首次FMC-to-B时间的达标率、导管室至球囊扩张(cathlab door to balloon,C-to-B)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期间的病死率。结果微信组FMC-to-B的中位数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101.50分钟vs 70.00分钟,P〈0.01);FMC-to-B时间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1.67%(49/60)vs 41.67%(25/60),P〈0.01];住院天数[(5.67±3.43)天vs(5.20±1.49)天,P〉0.05]和住院期间死亡率[3.33%(2/60)vs 3.33%(2/60),P〉0.05]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利用微信平台建立区域协调救治网络具有简单、经济、高效的特点,能明显缩短STEMI患者的FMC-to-B时间,提高FMC-to-B时间的达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再灌注 微信平台
下载PDF
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3
10
作者 孟辉 王宇平 《医学综述》 2016年第12期2492-2495,共4页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两种选择性β1受体阻断剂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功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140例CH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两种选择性β1受体阻断剂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功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140例CH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美托洛尔组和比索洛尔组,每组70例。美托洛尔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起始剂量为每次6.25 mg,每日2次,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及病情发展逐渐增加药量;比索洛尔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起始剂量为每次1.25 mg,每日1次,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及病情发展逐渐增加药量。两组患者均持续服药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脑钠肽和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 NP)水平以及6 min步行试验距离(6 min WD)。结果治疗后,比索洛尔组的总有效率为95.71%(67/70),高于美托洛尔组患者的84.29%(5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73,P=0.030)。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V)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V)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比索洛尔组患者的LVEF高于美托洛尔组、LVESV以及LVEDV均低于美托洛尔组患者[(38.0±4.4)%比(34.7±1.2)%、(49.1±3.1)mL比(52.9±6.2)mL、(62.2±6.4)mL比(65.1±8.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钠肽和NT-proBNP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6 min WD较治疗前长,且比索洛尔组患者的6 min WD长于美托洛尔组,脑钠肽和NT-proB NP水平低于美托洛尔组[(381±69)m比(346±63)m,(453±22)μg/L比(793±22)μg/L和(614±72)ng/L比(938±8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美托洛尔相比,比索洛尔治疗CHF的临床疗效更好,其可显著改善心功能指标,降低脑钠肽和NT-proB NP水平,增加6 min W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美托洛尔 比索洛尔 脑钠肽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策略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许敏 郭金成 +4 位作者 徐荣 王国忠 柳子静 牛丹 高国旺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7年第8期432-436,共5页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指导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策略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接受急诊PCI并行OCT检查的STEMI患者100例,利用OCT检查明确STEMI发病机制,评价PCI即刻效...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指导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策略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接受急诊PCI并行OCT检查的STEMI患者100例,利用OCT检查明确STEMI发病机制,评价PCI即刻效果,随访12个月观察预后。结果 17例(17.0%)患者因OCT图像欠清晰未能明确心肌梗死发病机制,其中15例置入支架;其余83例患者中斑块破裂54例(65.1%,54/83)、斑块侵蚀22例(26.5%,22/83)、钙化结节2例(2.4%,2/83)、支架贴壁不良致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2例(2.4%,2/83)、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1.2%,1/83)、冠状动脉痉挛2例(2.4%,2/83),其中68例置入支架。83例置入支架、造影成功的患者中,OCT发现支架术后造影不易识别的支架贴壁不良、组织脱垂、支架膨胀不全患者18例(21.7%,18/83);支架边缘夹层16例(19.3%,16/83),其中血流受限需要干预的支架近端夹层2例(2.4%,2/83)。17例未置入支架患者中冠状动脉痉挛2例、血栓负荷重1例,其余14例(斑块破裂7例、斑块侵蚀4例、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2例及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因OCT检查残余狭窄<70%、TIMI血流Ⅲ级未置入支架。随访(11.0±4.0)个月,除1例院内死于心源性休克和1例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外,所有出院患者均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论 OCT可以检测出约1/4 STEMI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多种不良特征并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院内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志涛 甘舜进 +5 位作者 张海滨 郭金成 张学坤 高国旺 张正海 张立新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125-127,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院内死亡原因。方法连续入选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STEMI行直接PCI院内死亡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死亡原因。结果总计1...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院内死亡原因。方法连续入选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STEMI行直接PCI院内死亡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死亡原因。结果总计1314例STEMI患者进行直接PCI治疗,住院期间死亡44例,病死率3.3%;发病到就诊平均时间(5.3±4.6)h;43.8%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其中11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33例患者植入支架44枚,平均每例患者植入支架(1.1±0.8)枚。主要死亡原因为心源性休克56.8%,其次为心脏破裂占20.5%,15.9%死于血管并发症(包括无复流、支架内血栓、冠状动脉穿孔、夹层)。结论 STEMI患者直接PCI院内死亡原因依次为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血管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死亡
下载PDF
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肺静脉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志涛 杨延宗 +5 位作者 夏云龙 高连君 张树龙 杨东辉 尹晓盟 常栋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第2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I)对肺静脉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纳入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且初次行CPVI治疗的患者26例,CPVI前、后分别测量肺静脉和左心房的有效不应期(ERP)、相对不应期(RRP),比较CPVI前、后... 目的探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I)对肺静脉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纳入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且初次行CPVI治疗的患者26例,CPVI前、后分别测量肺静脉和左心房的有效不应期(ERP)、相对不应期(RRP),比较CPVI前、后肺静脉和左心房ERP、RRP的变化。结果 2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共隔离104根肺静脉,术后即刻均为窦性心律。CPVI前、后肺静脉舒张期起搏阈值分别为(3.2±0.6)V vs.(3.3±0.5)V,P>0.05。CPVI前肺静脉的ERP(n=82)、RRP(n=35)时间短于左心房,分别为(187±60)ms vs.(229±31)ms(P<0.001);(223±45)ms vs.(261±34)ms(P<0.05)。CPVI后肺静脉ERP(n=47)、RRP(n=26)时间和左心房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是(245±38)ms vs.(234±43)ms(P>0.05),(268±44)ms vs.(245±41)ms(P>0.05)。CPVI后肺静脉ERP(n=47)、RRP(n=21)较CPVI前显著延长,分别是(245±38)ms vs.(187±76)ms(P<0.05);(259±44)ms vs.(230±47)ms(P<0.05)。结论 CPVI隔离肺静脉和左心房之间的电传导,同时也改变了肺静脉的电生理特性,降低了其致心律失常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肺静脉 环肺静脉电隔离术
下载PDF
血栓抽吸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单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心肌再灌注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卫平 张海滨 +4 位作者 张学坤 郭金成 李春蕾 温宇梅 徐荣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5年第4期221-224,共4页
目的比较血栓抽吸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单纯PCI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215例,根据术前是否进行血栓抽吸分为血栓抽吸联合PCI组(105例... 目的比较血栓抽吸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单纯PCI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215例,根据术前是否进行血栓抽吸分为血栓抽吸联合PCI组(105例)和单纯PCI组(110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CI术中情况和疗效。结果与单纯PCI组相比,血栓抽吸联合PCI组患者TIMI血流Ⅲ级、ST段回落≥1/2、左心室射血分数≥50%发生率较高,心肌染色分级较高,无复流、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PCI能够改善患者的血运和心肌再灌注,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抽吸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不同时间窗开通罪犯血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减速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唐宇 高明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8期774-776,共3页
目的探究不同时间窗开通罪犯血管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减速力(DC)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106例首次发生急性ST段抬高型AMI患者,均于发病12 h内成功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根据通罪犯血管开... 目的探究不同时间窗开通罪犯血管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减速力(DC)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106例首次发生急性ST段抬高型AMI患者,均于发病12 h内成功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根据通罪犯血管开通时间分为超早期组49例(<6 h)和早期组57例(6~12 h),所有研究对象均予动态心电图记录仪记录24 h心电图数据,观察对比两组DC变化,并评估两组梗死后危险分层,分析不同开通时机与梗死后高危风险的关系。结果超早期组DC值为(5.81±0.43 ms)明显高于对照组(4.05±0.56 ms),差异有显著性(P<0.05)。超早期组高危风险率(4.08%)明显低于早期组(17.54%),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病至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时间>6 h可增加梗死后高危风险(RR=2.269,95%CI:1.128~4.851,P=0.026)。结论超早期(<6 h)开通罪犯血管可有效提高AMI患者DC值,梗死后高DC值对降低梗死后风险等级及改善临床预后质量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开通时间窗 心率减速力
下载PDF
将抽吸导管用于左主干闭塞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利彬 甘舜进 +4 位作者 郭金成 张海滨 张学坤 张立新 高国旺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5年第7期390-393,共4页
目的分析抽吸导管在左主干闭塞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因左主干闭塞引起的AMI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先常规置入主动... 目的分析抽吸导管在左主干闭塞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因左主干闭塞引起的AMI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先常规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后再置入支架,研究组先进行血栓抽吸治疗,再根据造影结果选择置入支架或球囊预扩张后再置入支架。观察两组患者造影资料以及临床结果等。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病距血管再通时间[(4.8±2.1)h比(6.3±3.2)h,P=0.039]、无复流发生率(2.6%比20.0%,P=0.033)、平均肌钙蛋白T(Tn T)峰值[(5.2±2.1)μg/L比(8.6±2.7)μg/L,P=0.000]、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143.8±65.2)μg/L比(180.6±68.3)μg/L,P=0.047]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置入支架数量[(3.3±1.8)枚比(1.8±0.5)枚,P=0.013]、TIMI血流分级Ⅲ级发生率[92.1%比63.3%,P=0.026]、ST段回落率(65.8%比36.7%,P=0.035)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再次AMI发生率[0比13.3%,P=0.038]以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8.6±11.3)%比(43.2±10.8)%,P=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将抽吸导管用于左主干闭塞AMI患者的治疗操作方便且不良反应少、疗效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吸导管 急性心肌梗死 左主干闭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国内外急性心肌梗死诊治策略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柳子静 齐淑媛 +1 位作者 闫蕊 郭金成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6期527-531,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成为世界卫生体系的严峻挑战,国内外均采取了前所未有的严格防控措施,肺炎疫情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救治流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国内外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以指导疫情期间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工作,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吸烟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形态及成份的影响——基于红外线相干扫描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姚威 陈妍 +2 位作者 刘泽森 张婷玉 孟康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2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探讨吸烟对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T2D)冠状动脉内斑块形态、成份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因冠心病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就诊治疗的T2D老年患者。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T2D组和非吸烟T2D组,以光学相关断层(OCT)... 目的:探讨吸烟对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T2D)冠状动脉内斑块形态、成份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因冠心病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就诊治疗的T2D老年患者。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T2D组和非吸烟T2D组,以光学相关断层(OCT)影像检查评价冠状动脉内斑块,包括纤维帽厚度,不同种类斑块的比例,包括富含脂质斑块,钙化斑块,纤维斑块,以及巨噬细胞的分布,胆固醇结晶等情况。结果:吸烟T2D组年龄偏低,有更多的患者合并高血压。吸烟T2D组有更多数量的易损斑块(62.5%vs.28.6%,P=0.04),也有更多的巨噬细胞浸润(56.3%vs.19.1%,P=0.02),纤维帽更薄[(74.69±23.53)vs.(105.67±49.47)μm,P=0.03]。结论:吸烟增加冠心病合并T2D老年患者斑块破裂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冠心病 糖尿病 斑块形态
下载PDF
KTH整合式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健康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敏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9期1436-1439,共4页
[目的]探讨KTH整合式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认知水平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KTH整合式健康... [目的]探讨KTH整合式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认知水平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KTH整合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认知水平、健康行为、预后等指标。[结果]出院时.观察组冠心病相关知识、各种疾病对冠心病的影响、药物治疗、不良生活方式对冠心病影响、自我救护方法、定期复查的重要性等知晓率明显尚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合理饮食、规律用药、戒烟戒酒、适宜运动、规律作息、定期复查等健康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26.39%(P<0.05)。[结论]KTH整合式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冠心病患者疾病认知水平,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健康教育 认知
原文传递
基于心律失常原理结合对比分析法和PBL的教学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敏 郭金成 张立新 《医学教育管理》 2017年第A01期17-19,共3页
心律失常是内科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心律失常教学方法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多年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心律失常教学经验,寻找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总结出按照心律失常发生原理分... 心律失常是内科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心律失常教学方法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多年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心律失常教学经验,寻找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总结出按照心律失常发生原理分类讲解,并通过对比分析法和PBL教学法的归纳总结,可以达到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心律失常的内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对比分析法 PBL教学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