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围手术期医学会《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禁食水管理指南》团体标准的解读
1
作者 余翔 孙志坚 李庭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5年第2期72-75,共4页
北京围手术期医学会于2023年9月25日发布了《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禁食水管理指南》团体标准,确定了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禁食水原则,描述了缩短术前术后禁食水时间的适应证、禁忌证、管理流程、术前饮品的选择以及并发症的处理... 北京围手术期医学会于2023年9月25日发布了《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禁食水管理指南》团体标准,确定了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禁食水原则,描述了缩短术前术后禁食水时间的适应证、禁忌证、管理流程、术前饮品的选择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提供了术前术后禁食水管理方法和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本文对该团体标准中提出的管理流程和建议进行解读,以期临床工作者能更好地在实践中使用此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术后 团体标准 禁食水 管理指南 围手术期 医学会 禁忌证 管理流程
下载PDF
站点微视频健康教育用于创伤性骨折围手术期患者的效果
2
作者 霍妍 贾云洋 +4 位作者 臧青青 高昕超 鲁雪梅 李庭 米萌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站点微视频健康教育用于骨折围手术期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入住创伤骨科的163例骨折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81例和观察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给予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观察组围手术期采用站点微视频健... 目的探讨站点微视频健康教育用于骨折围手术期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入住创伤骨科的163例骨折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81例和观察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给予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观察组围手术期采用站点微视频健康教育,包括以时间为主线的5大站点6个微视频,以及各站点下以专题模块为主的9个微视频,15个微视频跨越入院、术前、术中、术后、出院时间节点。结果两组各80例患者完成研究和随访。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时,观察组相关知识知晓度、一般自我效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出院时,观察组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及中重度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护士对改进健康教育方法满意度100%。结论站点微视频健康教育可以优化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流程,提高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健康教育 微视频 自我效能 疾病不确定感 日常生活能力 静脉血栓栓塞症 疼痛
下载PDF
5G远程控制骨科机器人辅助骨盆髋臼骨折经皮通道螺钉置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韩波 侯秀秀 +2 位作者 李运美 杨明辉 邢宝瑞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501-505,共5页
目的 评价5G远程控制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8月由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医师在国家骨科医学中心5G+骨科远程手术中心,通过控制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 目的 评价5G远程控制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8月由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医师在国家骨科医学中心5G+骨科远程手术中心,通过控制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机器人共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患者33例,男性21例,女性12例;年龄18~78岁,平均50.1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3例,高处坠落伤15例,水平地面摔伤3例,重物砸伤2例。其中骨盆骨折19例,髋臼骨折14例。共置入通道螺钉76枚。评价指标包括螺钉置入准确性、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螺钉规划时间和螺钉置入时间以及术后1周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置钉位置评价优69枚(90.8%),良7枚(9.2%),无螺钉穿透皮质骨。螺钉采集图像后至规划完成时间为3~8 min,平均5.3 min;螺钉置入时间2~7 min,平均3.5 min。手术操作中未发生任何不良事件。患者术后1周内均未出现伤口感染、血肿、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术后再骨折、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患者均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 5G远程控制骨科机器人技术通过高速、低延迟的5G网络连接手术室与远程控制中心,允许外科医师在不同地点精确操控机器人进行手术操作,在提高手术精度和安全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髋臼骨折 远程医学 机器人手术 5G
下载PDF
创伤骨科肩肘关节领域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查晔军 花克涵 +2 位作者 张建宇 张曦公 蒋协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7,共7页
肩肘关节是上肢创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师对手术技术、内固定器械和假体的认识及理解逐步深入,肩肘创伤的治疗理念和技术也日新月异,诊疗取得了跨越式进步。该文简要概述创伤骨科肩肘关节领域的研究动态。只有不断更... 肩肘关节是上肢创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师对手术技术、内固定器械和假体的认识及理解逐步深入,肩肘创伤的治疗理念和技术也日新月异,诊疗取得了跨越式进步。该文简要概述创伤骨科肩肘关节领域的研究动态。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掌握不同专业领域研究的前沿动态,才能在日常工作和研究中“守正创新”,不断突破技术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骨科 肩关节 肘关节 内固定 关节置换 关节僵硬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骨科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方案优化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1
5
作者 北京医学会创伤学分会护理学组 国家骨科医学中心骨科加速康复外科联盟 +8 位作者 李庭 贾云洋 姜耀 霍妍 王笛 毛梓瑾 臧青青 梁小芹 孙志坚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4期197-202,共6页
健康教育贯穿于骨科患者诊疗的全过程。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指导下,优化骨科健康教育方案十分必要。本共识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ERAS理念为指导,经骨科护理专家讨论,在以护士为主导的模式下,从围术期疼痛、饮食、功能锻炼等多... 健康教育贯穿于骨科患者诊疗的全过程。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指导下,优化骨科健康教育方案十分必要。本共识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ERAS理念为指导,经骨科护理专家讨论,在以护士为主导的模式下,从围术期疼痛、饮食、功能锻炼等多方面形成推荐意见,以期为骨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骨科 康复 健康教育 加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智能骨科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军强 蒋协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1-743,共3页
智能骨科属于智能医学的重要分支,具备智能医学的基本特征和独特属性,是将现代骨科技术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医疗大数据、手术机器人等前沿技术有机融合,挖掘骨科疾病发生、发展与演变的客观规律,并探索智能化诊疗... 智能骨科属于智能医学的重要分支,具备智能医学的基本特征和独特属性,是将现代骨科技术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医疗大数据、手术机器人等前沿技术有机融合,挖掘骨科疾病发生、发展与演变的客观规律,并探索智能化诊疗方法及其临床实践应用的新兴交叉学科。智能骨科是现代骨科发展的新方向,也是当前世界尖端医疗科技临床转化的重点领域。现阶段智能骨科临床应用研究聚焦于智能医学工程与智慧医疗。骨科医生应该正确理解智能骨科概念,明确数据驱动与医工交叉是智能骨科发展路径,准确把握智能骨科内涵,坚持临床需求牵引智能骨科技术创新,同工程技术人员紧密结合,在交叉领域坚持探索,理性而非盲目地运用前沿工程技术,争取不断开发出智能骨科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极大提升骨科精准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骨科 数据驱动 医工交叉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多学科共同管理模式在我国县级医院实施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鑫妍 刘廷卓 +6 位作者 张馨艺 张京 彭俊祎 唐宁 刘刚 杨明辉 田懋一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43-147,共5页
我国老年髋部骨折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传统的管理模式效率不高,需要优化。多学科共同管理模式可减少手术等待时间,优化手术术式,提供术后康复和骨保护治疗,预防再骨折。县级医院是我国农村地区居民的主要诊疗机构,随着规模... 我国老年髋部骨折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传统的管理模式效率不高,需要优化。多学科共同管理模式可减少手术等待时间,优化手术术式,提供术后康复和骨保护治疗,预防再骨折。县级医院是我国农村地区居民的主要诊疗机构,随着规模和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及慢性病治疗和管理方面累积的优势,为多学科共同管理模式的开展提供了基础。县级医院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开展老年髋部骨折多学科共同管理模式,进而合理优化医疗资源,减轻医疗系统负担,让更多的患者从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髋部骨折 多学科共同管理模式 县级医院
下载PDF
努力拓展智能骨科在老年髋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8
作者 杨明辉 彭卫东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4期193-196,共4页
归因于人口老龄化趋势、骨质疏松的普遍性和跌倒风险的增加,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呈上升趋势[1]。据统计,每年全球有数百万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剧患者死亡风险,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经济负担。
关键词 老年髋部骨折 死亡风险 跌倒风险 骨质疏松 患者生活质量 全球范围 经济负担 人口老龄化趋势
下载PDF
患者参与式护理干预应用于骨科机器人辅助髋臼骨折微创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果欣欣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3期366-372,共7页
目的:分析患者参与式护理干预应用于骨科机器人辅助髋臼骨折微创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北京积水潭医院于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120例骨科机器人辅助髋臼骨折微创手术患者,按1∶1比例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目的:分析患者参与式护理干预应用于骨科机器人辅助髋臼骨折微创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北京积水潭医院于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120例骨科机器人辅助髋臼骨折微创手术患者,按1∶1比例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患者参与式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康复效果、患者依从性等。结果: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3个月的Harris髋关节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4周、8周时的数字分级法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与身体、心理及主动学习有关的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正性情绪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低于对照组。结论:患者参与式护理干预应用于骨科机器人辅助髋臼骨折微创手术中,能够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增加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和负性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参与式护理干预 骨科机器人 髋臼骨折
下载PDF
采用提篮钢板技术治疗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分析
10
作者 齐巍 高烁 +1 位作者 王一兵 周力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5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提篮钢板技术治疗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唐山市第二医院创伤一科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应用提篮钢板技术治疗的18例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1~73(44.1±14.2)岁... 目的探讨应用提篮钢板技术治疗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唐山市第二医院创伤一科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应用提篮钢板技术治疗的18例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1~73(44.1±14.2)岁;左膝7例,右膝11例;交通伤8例,摔伤10例。应用提篮钢板技术治疗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住院期间观察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术前疼痛评分(FPS-R)。患者出院后于术后6周、8周、10周、12周、6个月、12个月门诊复查随访,记录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屈曲康复时间、末次随访FPS-R,末次随访B?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结果18例患者术前FPS-R评分6(4,6)分,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失访患者;随访时间6~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6,8.5)周;膝关节屈曲康复时间:90°需3(3,4)周,120°需6(6,8)周,全范围需10(8,10)周;末次随访FPS-R评分2(0,2)分;末次随访B?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29(28,30)分,优17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18例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未出现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内固定物失效、内固定激惹等并发症。结论应用提篮钢板技术治疗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疗效确切、满意。该技术可达到骨折坚强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优良率高。该技术内固定材料获取容易,手术技术简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骨固定钢丝 髌骨下极骨折 微型接骨板
下载PDF
采用知识图谱法干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的临床分析
11
作者 贾云洋 霍妍 +2 位作者 梁小芹 毛梓瑾 杨明辉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5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知识图谱法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用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2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住院的8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知识图谱法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用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2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住院的8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配,并采用分层随机化,根据骨折类型和主要合并症对患者进行分层,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采用知识图谱法用药指导。研究收集了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GQOLI-74生活质量评分、药物治疗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得分。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包括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合并症、用药史及1年内病死率,发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确保了研究的可比性。干预后12个月,观察组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3.8%),显著低于对照组(57.1%,P<0.05);观察组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9.4周,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3周(P<0.05);在GQOLI-74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中,观察组在总分平均为74.1分、躯体健康维度平均得分为73.3分,心理健康维度平均得分为71.3分,社会功能维度平均得分为76.9分,物质生活维度平均得分为74.7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得分(P<0.05);此外,观察组在治疗过程满意度、治疗效果满意度、用药指导服务满意度得分分别为8.7分、8.8分和8.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得分(P<0.001);在药物治疗依从率方面,观察组的高依从率为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6%(P<0.05);而中等依从率和低依从率分别为11.9%和4.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比例(P<0.05)。结论知识图谱法干预能显著提升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在临床决策支持中的重要作用,并为未来在老年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髋骨折 用药 安全性 有效性 知识图谱法
下载PDF
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适应证指南
12
作者 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保膝联盟 黄野 +3 位作者 蒋协远 柳剑 刘庆 曹光磊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5年第1期1-17,共17页
胫骨高位截骨术是一种可用于治疗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手术方法,可通过改变膝关节负荷,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然而,一部分患者接受胫骨高位截骨术后临床疗效和满意度欠佳。目前国内外关于胫骨高位截骨术的相关指南大多描述了胫骨高位... 胫骨高位截骨术是一种可用于治疗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手术方法,可通过改变膝关节负荷,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然而,一部分患者接受胫骨高位截骨术后临床疗效和满意度欠佳。目前国内外关于胫骨高位截骨术的相关指南大多描述了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操作流程和临床疗效,但并未见详细描述胫骨高位截骨术患者具体选择标准的相关指南。为此,基于现有的国内外文献和临床实践经验,经过北京积水潭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保膝联盟的专家组成员共同讨论,本指南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制定、评估、GRADE分级体系和卫生指南报告标准(RIGHT),对胫骨高位截骨术手术的患者选择标准进行了详细阐述。本指南专家组希望《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适应证指南》可以作为临床医生对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进行胫骨高位截骨术手术决策的依据,帮助医生更好地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接受胫骨高位截骨术手术,并了解胫骨高位截骨术手术的预期效果,规避潜在手术风险,对保障患者安全及提升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 膝关节 骨关节炎 胫骨 截骨术 膝关节不稳
下载PDF
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高凯迪 杨明辉 +1 位作者 霍妍 张蕴鑫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下肢DVT将患者分为血栓组(...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下肢DVT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33)和对照组(n=147)。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临床特征和手术相关指标,分析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住院期间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结果 血栓组患者的年龄大于对照组患者,合并糖尿病、认知功能下降、术前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年龄≥80岁)、认知功能下降、糖尿病、术前D-二聚体水平升高均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年龄≥80岁)、认知功能下降、糖尿病、术前D-二聚体水平升高均会增加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发生下肢DVT的风险,临床中可根据这些危险因素及时发现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髋部骨折 下肢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序贯式疼痛护理模式在四肢骨折术后镇痛及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赵智慧 姜耀 李庭 《实用骨科杂志》 2025年第1期92-96,共5页
目的探讨序贯式疼痛护理模式对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疼痛、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行内固定术治疗的96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其中较... 目的探讨序贯式疼痛护理模式对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疼痛、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行内固定术治疗的96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其中较早入院的为对照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22~59岁,平均(46.85±8.48)岁,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较晚入院的为观察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21~60岁,平均(45.26±7.14)岁,围术期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序贯式疼痛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术后疼痛管理效果、四肢功能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 d、3 d及出院时观察组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消肿时间、住院时间、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段患肢皮温及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序贯式疼痛护理有助于缓解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疼痛程度,对加快骨折愈合速度、提升骨折术后患者舒适度、降低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相关并发症等均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式疼痛护理 四肢骨折 术后疼痛管理 康复效果
下载PDF
ATP生物荧光法用于外科环境及手表面清洁度的研究综述
15
作者 陈雄 王陶 +2 位作者 林贞 谢志敏 陈祥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5期45-48,共4页
ATP生物荧光法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展现出其广泛的适用性和重要性。无论是在医疗、食品安全还是环境监测领域,该方法都能提供快速、灵敏的检测结果,为维护公共健康和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ATP生物荧光法凭借其高灵敏度、快速性及直观性... ATP生物荧光法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展现出其广泛的适用性和重要性。无论是在医疗、食品安全还是环境监测领域,该方法都能提供快速、灵敏的检测结果,为维护公共健康和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ATP生物荧光法凭借其高灵敏度、快速性及直观性,已成为外科环境及手表面清洁度检测的重要工具。随着医疗卫生领域对感染控制的重视,手术室及相关医疗环境的清洁度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首先概述了ATP生物荧光法,随后综述了ATP生物荧光法的国内外应用现状,总结了ATP生物荧光法在不同清洁标准下的适用性以及存在的局限性。此外,本文还探讨了该方法在手表面清洁度检测中的潜力,指出了其在保证手术安全和减少感染风险方面的应用前景。最后,本文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清洁度监测方法的有效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生物荧光法 外科环境 手表面清洁度 感染控制 医疗卫生
下载PDF
弹性止血束紧套环与气囊止血带在肘关节术中的对比研究
16
作者 刘佳 李娜 +2 位作者 肖丹 孙伟桐 查晔军 《实用骨科杂志》 2025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对比驱血止血弹性束紧套环与无菌气囊止血带在肘关节损伤手术中的临床止血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4月至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96例肘关节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套环组和气囊组各48例。其中套环组男26例,女22... 目的对比驱血止血弹性束紧套环与无菌气囊止血带在肘关节损伤手术中的临床止血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4月至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96例肘关节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套环组和气囊组各48例。其中套环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18~65岁,平均(40.9±12.7)岁;气囊组男24例,女24例;年龄18~65岁,平均(40.7±11.8)岁。比较两组术中止血带放松前失血量、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止血带安装时间、术中视野清晰度。结果两组在总失血量、放松前出血量和止血带使用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套环组的止血带安装时长和术野清晰度评分优于气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驱血止血弹性束紧套环与无菌气囊止血带在肘关节手术中均能够有效止血,相比较无菌气囊止血带,驱血止血弹性束紧套环可显著降低术中安装止血带时长,提供更好的视野清晰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损伤 驱血止血弹性束紧套环 无菌气囊止血带
下载PDF
改良肘关节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辰 肖丹 +4 位作者 花克涵 孙伟桐 查晔军 公茂琪 蒋协远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9期1004-1007,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肘关节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20例因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接受改良肘关节松解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末次随访时肘关... 目的探讨改良肘关节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20例因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接受改良肘关节松解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及旋转活动范围是否均大于100°分为预后良好组(78例)和预后不良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手术相关资料,分析改良肘关节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的体重指数、受伤至松解时间及男性、患肢为右侧、开放损伤、高能量损伤、制动时间超过2周、术前有创伤后关节炎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存在创伤后关节炎、原始损伤为开放损伤、24.0kg/m^(2)≤体重指数<28.0kg/m^(2)为松解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存在创伤后关节炎、开放损伤、超重是改良肘关节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功能障碍 松解手术 创伤后肘关节僵硬
下载PDF
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与老年髋部骨折危重患者术后结局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太君 张文超 +3 位作者 肖蕊 徐涛 王庚 杨明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与老年髋部骨折危重患者术后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老年髋部骨折危重患者593例,男189例,女404例,年龄≥65岁,BMI 12.0~35.5 kg/m^(2),ASAⅡ—Ⅳ级。通过电子病... 目的探讨术前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与老年髋部骨折危重患者术后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老年髋部骨折危重患者593例,男189例,女404例,年龄≥65岁,BMI 12.0~35.5 kg/m^(2),ASAⅡ—Ⅳ级。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和电话随访收集术前一般情况、术中及术后情况。绘制术前NT-proBNP浓度与术后30 d死亡情况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到NT-proBNP临界值为1765.0 pg/ml。根据患者术前血浆NT-proBNP浓度分为两组:低浓度组(NT-proBNP≤1765.0 pg/ml,L组,n=463)和高浓度组(NT-proBNP>1765.0 pg/ml,H组,n=130)。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不同血浆浓度NT-proBNP与术后ICU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L组比较,H组年龄、术前合并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功能不全、肺部疾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的比例、术后30 d内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浆高浓度NT-proBNP与术后ICU时间(OR=1.215,95%CI 1.073~1.375,P=0.020)、术后30 d死亡(OR=32.696,95%CI 7.158~149.338,P<0.001)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结论术前血浆高浓度NT-proBNP与术后ICU时间、术后30 d死亡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危重 髋部骨折 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死亡率
下载PDF
成人桡骨远端骨折诊断与治疗循证指南(2024) 被引量:1
19
作者 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北京积水潭医院)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新与转化学组 +24 位作者 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创伤学组 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北京医学会创伤学分会 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创伤骨科专业委员会 蒋协远 张长青 余斌 吴新宝 公茂琪 李庭 孙志坚 姚东晨 米萌 肖鸿鹄 费晗 余翔 谭哲伦 王玲 郭颖彬 米尔阿里木·木尔提扎 付刚 高士翔 伊喆 马颖宏 朱诗宇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5期257-274,共18页
一、背景介绍桡骨远端骨折占所有骨折的26%~46%,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6~1/5[1-5]。在儿童和青少年(年龄<18岁)和中老年人群(年龄>50岁)中,桡骨远端骨折均为最常见的骨折,且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5... 一、背景介绍桡骨远端骨折占所有骨折的26%~46%,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6~1/5[1-5]。在儿童和青少年(年龄<18岁)和中老年人群(年龄>50岁)中,桡骨远端骨折均为最常见的骨折,且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中老年人群 循证指南 儿童和青少年 诊断与治疗 急诊骨折 发病率
下载PDF
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辅助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的尸体标本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鸿鹄 赵春鹏 +5 位作者 卑明健 李波 朱罡 王豫 宋迎春 吴新宝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3-762,共10页
目的通过尸体标本研究探索自主研发的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辅助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的效果。方法以4例新鲜冰冻成人尸体股骨为实验对象(男2例,女2例),参考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的骨折形态建立8个股骨干骨折模型(依据AO分型:A1型1例,A2型... 目的通过尸体标本研究探索自主研发的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辅助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的效果。方法以4例新鲜冰冻成人尸体股骨为实验对象(男2例,女2例),参考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的骨折形态建立8个股骨干骨折模型(依据AO分型:A1型1例,A2型3例,A3型2例,B2型2例),使用本团队研发的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完成标本骨的自动复位并记录术中配准时间、骨折复位时间、手术总时间。截骨与复位后进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测量截骨前与复位后股骨长度和前倾角,利用Geomagic Qualify软件对术前和复位后股骨三维模型匹配,测量复位误差,以评价骨折复位精度和质量。结果8例股骨干骨折标本均通过机器人系统完成了有效复位。术中配准平均时间为(33.3±3.7)min,骨折复位平均时间为(34.8±3.3)min,手术总时间平均为(68.0±4.1)min。复位后与复位前的长度差为(1.6±1.6)mm,前倾角差为(4.1±3.5)°。8例标本的平均复位误差为(4.3±2.2)mm。结论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可以辅助完成股骨干骨折的闭合复位,复位过程符合临床手术流程,具有较高的复位精度和操作可行性,减少了传统手术的复位时间,避免了骨折端切开对骨折端血运的破坏,同时也减少了手术过程中的放射线暴露,为股骨干闭合复位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股骨干骨折 闭合复位 解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