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
1
作者 张金庆 李程 周一新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3年第11期1765-1770,共6页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法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在骨科领域的研究现状。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2002年至2021年以北京积水潭医院为作者单位发表的文章,并筛选出骨科相关的论文。使用WPS Office和Bibliometrix软件对数据进一步文献计...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法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在骨科领域的研究现状。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2002年至2021年以北京积水潭医院为作者单位发表的文章,并筛选出骨科相关的论文。使用WPS Office和Bibliometrix软件对数据进一步文献计量分析。结果共有778篇英文论文与骨科研究相关,发文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以脊柱外科发表的文章数量最多(205篇)。北京积水潭医院与美国完成的国际合作最多(211篇),与北京市研究机构完成的国内合作最多(269篇)。田伟是北京积水潭医院发表骨科相关文章最多的作者(163篇)。北京积水潭医院发表在CHINESE MEDICAL JOURNAL杂志的骨科文章数量最多(69篇)。共有481篇论文受基金资助,多数资助源于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66篇)。结论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展示了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领域科研现状,可为科研政策制定、学科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文献计量分析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下载PDF
脊柱关节炎患者临床特征的城乡差异分析
2
作者 李宏超 满斯亮 +4 位作者 马丛 冀肖健 刘伟 刘栩 张亮 《临床内科杂志》 2025年第3期245-247,共3页
目的 探讨脊柱关节炎(Sp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城乡差异。方法 选取2018~2023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门诊初次就诊的SpA患者435例,包括中轴型SpA 371例(85.3%)、银屑病关节炎41例(9.4%)、炎性肠病性关节炎23例(5.3%)。按照居... 目的 探讨脊柱关节炎(Sp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城乡差异。方法 选取2018~2023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门诊初次就诊的SpA患者435例,包括中轴型SpA 371例(85.3%)、银屑病关节炎41例(9.4%)、炎性肠病性关节炎23例(5.3%)。按照居住地将所有患者分为农村组(148例,34.0%)和城镇组(287例,66.0%)。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分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城镇组相比,农村组患者BMI和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患者比例更低;疾病活动度方面,农村组患者CRP高于城镇组;躯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农村组患者BASFI和ASQoL评分均高于城镇组,而PCS和MCS均低于城镇组;用药依从性方面,农村组患者CCQR评分低于城镇组;康复治疗依从性方面,农村组患者EAQ评分低于城镇组(P<0.05)。结论 SpA患者存在诊断明显延迟,且农村患者的受教育水平整体低于城镇患者,用药及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更差,功能和生活质量也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关节炎 临床特征 城镇 农村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IKPAS导航定位系统结合内侧副韧带协同后稳定型假体产生的内轴运动对近期疗效的影响
3
作者 高原 潘沨 +4 位作者 张骏 杨超 李仕成 韩朝政 吴坚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5年第2期76-81,共6页
目的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采用IKPAS导航定位系统结合内侧副韧带协同后稳定型假体产生的内轴运动对疗效的影响。方法2024年3月至2024年12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60例病例资料。根据使用手术方... 目的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采用IKPAS导航定位系统结合内侧副韧带协同后稳定型假体产生的内轴运动对疗效的影响。方法2024年3月至2024年12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60例病例资料。根据使用手术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是采用导航下内轴运动技术行单侧TKA的30例患者,对照组是采用导航下传统机械力学对线(MA)技术行单侧TKA的3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首次下地行走时间、膝关节临床评分(KJCS)、膝关节功能评分(KJFS)、膝关节伸-屈活动度和遗忘关节评分(FJS)等方面的差异。结果6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1~9(7±1.5)个月。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研究组患者的首次下地行走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膝关节KJCS、KJFS、膝关节伸-屈活动度和FJS在术后1、3、6个月随访时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以内侧副韧带协同后稳定型假体产生内轴运动的手术方式可以提升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实现流程化手术到个体化手术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型术 置换 内侧副韧带 内轴运动 IKPAS导航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本体感觉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权 石静楠 +2 位作者 张宽 张昊华 闫松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3-669,共7页
目的探究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后本体感觉的变化。方法选择34名KOA患者作为实验组,术后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关节置换术(CR-TKA)组和后稳固型全膝关节置换术(PS-TKA)组,并对患... 目的探究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后本体感觉的变化。方法选择34名KOA患者作为实验组,术后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关节置换术(CR-TKA)组和后稳固型全膝关节置换术(PS-TKA)组,并对患者进行3个月术后随访,同时纳入2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用Biodex SystemⅢ多关节等速测试系统、自行设计的施力装置、无线表面肌电测试系统采集健康受试者以及患者手术前后的本体感觉(位置觉、运动觉和力觉)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与健康受试者相比,KOA患者患侧和对侧膝关节30°、45°和60°位置觉、运动觉、半腱肌力觉显著变差(P<0.05);术后3个月,CR-TKA组患者患侧股二头肌力觉和对侧半腱肌力觉与健康受试者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CR-TKA组和PS-TKA组患者患侧和对侧的位置觉、运动觉、力觉术后3个月与术前的差值做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KOA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较健康受试者明显减退。术后3个月,CR-TKA和PS-TKA两组患者本体感觉未见明显改善。不同手术方式对本体感觉的影响没有差异。研究结果可以为医生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数据支持,以及为后续的康复方案确定一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位置觉 运动觉 力觉
原文传递
解析型内侧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手术流程及早期临床实践
5
作者 邓旺 杨德金 +7 位作者 赵永强 卢佳豪 史洪伟 唐浩 王兆伦 张云峰 邵宏翊 周一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3-782,共10页
目的报道解析型内侧膝关节单髁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手术流程及影像学结果,并以UKA术中关节间隙变化为主要指标,探究解析型UKA对手术规划和假体设计的指导作用。方法研究纳入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间开展的机器... 目的报道解析型内侧膝关节单髁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手术流程及影像学结果,并以UKA术中关节间隙变化为主要指标,探究解析型UKA对手术规划和假体设计的指导作用。方法研究纳入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间开展的机器人辅助解析型内侧UKA手术患者,报道解析型UKA手术基本流程及达到动态间隙平衡的患者比例,分类解析动态间隙平衡曲线形态模式,并对比纳入患者术前及术后髋膝踝(hip-knee-ankle,HKA)角,股骨后髁偏心比(posterior condylar offset ratio,PCOR)及胫骨后倾(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例解析型内侧UKA手术患者,9例(50.0%)达到动态间隙平衡。动态间隙曲线主要呈现为U型(44.4%)、倒U型(33.3%)和水平型(11.1%)。其中13例患者获得间隙平衡求解曲线,在股骨髁未截骨状态下,间隙平衡求解曲线显示屈膝10°~50°范围内关节撑开间隙均明显大于屈膝70°~120°。试模植入后,4例(30.8%)间隙平衡求解曲线达到直线型,7例(53.8%)表现为屈膝70°及以上,关节间隙随着屈膝角度增大而增大。本组患者术后HKA角度(178.67°±3.09°)较术前(173.00°±2.88°)明显改善(P<0.001)。术后与术前PCOR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1±0.05 vs 0.52±0.03,P=0.518),但术后PTS值(7.75°±3.28°)显著小于术前PTS(10.66°±3.03°)(P=0.001)。结论解析型内侧UKA通过对术中多重参数的实时量化解析,可指导手术方案决策,术后影像学力线满意,部分患者可实现整个屈伸过程中动态间隙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解析型手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 间隙平衡
下载PDF
固定平台单髁置换中胫股假体对位对早期临床效果的影响
6
作者 金宇杰 周晓强 +6 位作者 顾晨希 徐人杰 佘远时 张向鑫 陈广祥 黄野 虞宵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4期208-216,共9页
目的探究采用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FB-UKA)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AMOA)术后胫股假体对位情况对早期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苏州市立医院关节外科接受FB-UKA治疗单侧膝关节AMOA的133例(133膝)患者的... 目的探究采用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FB-UKA)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AMOA)术后胫股假体对位情况对早期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苏州市立医院关节外科接受FB-UKA治疗单侧膝关节AMOA的133例(133膝)患者的相关资料,术后依据影像学资料测量胫股假体冠状位角、矢状位股骨假体屈伸角和胫骨假体后倾角、胫股假体轴位角,排除其他角度差异后,依据胫股假体冠状位角将患者分为<0°组、0°~6°组、>6°组3组。术后随访时采用牛津膝关节评分(OKS)、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关节遗忘评分(FJS)、膝关节活动度(ROM)评估膝关节功能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术后临床结果差异。结果<0°组、0°~6°组、>6°组分别纳入4例、72例、57例患者,平均随访(18.7±5.7)个月。术后3组患者的OKS评分、KSS评分及膝关节ROM均优于术前(P<0.05)。OKS评分、KSS临床评分和FJS评分方面,末次随访时0°~6°组患者显著优于>6°组(P<0.05)。KSS功能评分和膝关节ROM方面,术后0°~6°、>6°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0°~6°组患者术后膝关节不明原因疼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6°组(P<0.05),0°~6°组、>6°组患者一般并发症、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组因病例数过少,未与0°~6°组、>6°组进行比较。结论采用FB-UKA治疗膝关节AMOA术后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结果,且冠状位胫股假体对位情况与术后临床结果密切相关,当冠状位股骨假体相对于胫骨假体轻度外翻(0°~6°)时,术后可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固定平台 假体对位
下载PDF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胡雁真 夏京花 +2 位作者 赵丹 鲁雪梅 张金庆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期93-100,共8页
目的 调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2年2-12月,使用便利抽样法,采用自行设计的KOA患者就医行为调查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KOA患者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该调... 目的 调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2年2-12月,使用便利抽样法,采用自行设计的KOA患者就医行为调查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KOA患者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该调查共纳入390例患者,160例(41%)处于低就医水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就医水平受年龄、居住地、居住情况、疾病认知、就诊花费路程、个人月收入、慢性病共病、西安大略及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量表(WOMAC)评分等是卫生服务利用现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KOA患者的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堪忧,高龄、独居、农村、疾病认知缺乏、就诊路程长、个人收入低、共病、躯体功能症状轻的患者就医水平较差,护士应该增加对该类人群的关注,根据不同的就医水平制订适当的方案,促进其行为改变,优化患者卫生服务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卫生服务利用 安德森模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脊柱关节炎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相关因素分析
8
作者 李宏超 潘靖 +7 位作者 满斯亮 李唯一 王玲艳 范斌 冀肖健 马丛 侯秀娟 张亮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43-348,共6页
目的探讨脊柱关节炎(spondyloarthritis,SpA)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2023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门诊初次就诊且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风湿病药物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开展... 目的探讨脊柱关节炎(spondyloarthritis,SpA)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2023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门诊初次就诊且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风湿病药物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开展调查。依从性的评判标准:<60分定义为依从性不佳,≥60分定义为依从性良好。结果共纳入435例患者,其中304例(69.9%)依从性不佳,131例(30.1%)依从性良好。相较于依从性良好组,依从性不佳组患者的年龄更大(30岁比25岁,P<0.001)、诊断延迟时间更长(5年比2年,P<0.001)、病程更长(9年比3年,P<0.001)、合并炎症性肠病的比例更高(7.2%比0.8%,P=0.006);红细胞沉降率(23 mm/h比20 mm/h,P=0.009)、C-反应蛋白(13.1 mg/L比11.1 mg/L,P=0.005)和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评分(2.4比2.0,P=0.044)更高。多因素分析显示,服药依从性不佳的影响因素为合并炎症性肠病(OR=10.525,P=0.024)、病程(OR=1.081,P<0.001)、发病年龄(OR=1.058,P=0.012)和CRP(OR=1.019,P=0.002)。结论SpA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不佳,尤其是合并炎症性肠病、发病晚、病程长以及CRP升高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关节炎 服药依从性 炎症性肠病
下载PDF
老年患者血清营养素指标与骨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鲁雪梅 夏京花 +4 位作者 赵丹 李春敏 张然 王菲 王曼维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血清营养素指标与骨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2—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607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诊断为骨关节炎分为骨关节炎组与非骨关节炎组,收集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钙、磷...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血清营养素指标与骨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2—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607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诊断为骨关节炎分为骨关节炎组与非骨关节炎组,收集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钙、磷、钾等血清营养素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营养素指标与骨关节炎的相关性。结果骨关节炎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磷、钠、氯水平高于非骨关节炎组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钾(OR=0.635,95%CI:0.420~0.960)、血清钙(OR=0.025,95%CI:0.005~0.124)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结论老年患者血清钾、血清钙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老年人营养生理学现象 老年人
下载PDF
基于团队合作模式的疼痛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10
作者 贾小雪 李春敏 +2 位作者 刘媛媛 高齐涛 钟珊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2759-2762,276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团队合作模式的疼痛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 目的探讨基于团队合作模式的疼痛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团队合作模式的疼痛干预,均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2组术后康复时间、疼痛程度、睡眠质量、髋关节功能,并统计2组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后不同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时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且髋关节Harris中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便秘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团队合作模式的疼痛干预可缩短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减轻其术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同时还可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团队合作模式 疼痛干预 术后疼痛 功能恢复
下载PDF
髋膝关节置换术前患者的疼痛灾难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1
作者 张然 尹星华 夏京花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2期1350-1354,共5页
目的 探讨髋膝关节置换术前患者的疼痛灾难化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3年7—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446例患者,通过一般资料调... 目的 探讨髋膝关节置换术前患者的疼痛灾难化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3年7—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446例患者,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疼痛灾难化量表、疼痛数字评定法、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社会网络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髋膝关节置换术前患者疼痛灾难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髋膝关节置换术前患者的疼痛灾难化量表评分为(26.56±11.71)分,其中142例(31.84%)患者疼痛灾难化量表评分≥38分,达到疼痛灾难化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医保、超重/肥胖、健康自评状况中或差及焦虑是髋膝关节置换术前患者疼痛灾难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髋膝关节置换术前患者疼痛灾难化发生率较高,无医保、超重/肥胖、健康自评状况中或差及焦虑患者更容易发生疼痛灾难化,医护人员应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订干预措施,以降低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疼痛灾难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MAKO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防DVT的护理策略构建及实施效果探讨
12
作者 徐冉冉 刘紫依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4期697-703,共7页
目的:探讨MAKO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策略构建及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20例行MAKO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 目的:探讨MAKO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策略构建及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20例行MAKO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60,构建预防DVT的护理干预策略),并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情况及肢体功能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1周、2周的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第1 d、2 d、3 d、5 d、7 d的患肢周径差值及患肢疼痛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第1 d、3 d的D-二聚体(D-D)水平、纤维蛋白原(Fbg)水平、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出院时、出院1个月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在出院时、出院3个月的步长、步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MAKO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策略,可减少术后DVT的发生,减轻患肢肿胀程度,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手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策略
下载PDF
瑞士球全程核心动态训练对TKA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13
作者 白海燕 张莹 +2 位作者 周建玲 王强 李为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4年第3期202-208,共7页
目的探讨瑞士球全程核心动态训练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应急总医院收治的200例TK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康复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瑞... 目的探讨瑞士球全程核心动态训练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应急总医院收治的200例TK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康复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瑞士球全程核心动态训练康复方案,每组各100例。采用修订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ROM)、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腘绳肌/股四头肌肌力比值(H/Q)、屈肌群和伸肌群峰力矩(PT)、恐动症评估简表(TSK-11)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估两组患者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术后2、4、8、12、24 h FPS-R评分比较,差异并不明显(P>0.05);出院时和出院1、3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ROM及BB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H/Q及屈肌群、伸肌群PT均高于对照组,出院时TSK-11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瑞士球核心动态训练用于TKA患者围术期康复训练全过程,在不增加患者疼痛感受的情况下,有利于增强术后及出院后膝关节功能,提高平衡功能和核心肌力,降低恐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康复护理 瑞士球 核心动态训练
下载PDF
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单能量成像联合去除植入物金属伪影用于减少置换髋关节假体金属伪影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彤彤 黄熙菎 +2 位作者 罗腾龙 杨德金 闫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84-1088,共5页
目的观察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单能量成像(VMI)联合去除植入物金属伪影(O-MAR)用于减少置换髋关节假体金属伪影的价值。方法收集20例接受髋关节双层探测器光谱CT扫描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基于重建CT数据获得常规混合能量图(PI)、加入... 目的观察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单能量成像(VMI)联合去除植入物金属伪影(O-MAR)用于减少置换髋关节假体金属伪影的价值。方法收集20例接受髋关节双层探测器光谱CT扫描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基于重建CT数据获得常规混合能量图(PI)、加入O-MAR的PI(MAR图)、70~200 keV VMI及其与O-MAR融合图(VMI-MAR图);计算低密度和高密度伪影指数(AI)及臀大肌和膀胱噪声值(SD),并针对伪影严重程度及假体周围组织清晰度进行主观评分;比较不同图像AI、SD和主观评分差异,评估VMI联合O-MAR去除金属伪影的价值。结果VMI及VMI-MAR图中,多数AI及SD随能级升高而下降,且能级越高越趋于平稳;VMI中,部分AI及SD随能级升高而先降低后升高;AI和SD均于190 keV VMI-MAR图中最低,VMI-MAR图主观评分最高。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 VMI联合O-MAR有助于去除髋关节假体金属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伪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综合性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生活能力与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齐涛 何云月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23期3606-3609,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性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生活能力与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2例,选择时间为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综合性干... 目的探讨综合性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生活能力与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2例,选择时间为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综合性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2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 h、24 h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较术后2 h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的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76%)低于对照组(3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生活能力和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干预 全髋关节置换术 生活能力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术与经典截骨方式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源 柳剑 +5 位作者 黄野 王兴山 刘庆 崔亚南 刘刚 万叶彪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11期980-984,共5页
目的 比较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与经典AO技术胫骨高位截骨术的临床结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的98例患者,其中90例患者符合入组标准,通过PASS软件提供的随机号码表进行随机分组... 目的 比较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与经典AO技术胫骨高位截骨术的临床结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的98例患者,其中90例患者符合入组标准,通过PASS软件提供的随机号码表进行随机分组。最终45例患者(70膝)入选实验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19~69岁,平均(40.48±14.95)岁;实验组患者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下行胫骨高位截骨术。另45例患者(59膝)入选对照组,男19例,女26例;年龄21~71岁,平均(48.16±16.65)岁;对照组患者应用经典AO技术行胫骨高位截骨术。两组患者术前均规划好目标力线并记录,计算并比较两组术后力线与规划目标力线的差异,术后胫骨后倾角的差异,记录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等指标,评估两组手术前后牛津膝关节评分(Oxford knee score,OKS)。结果 术中透视次数:实验组(13.79±8.12)次,对照组(23.36±11.80)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与目标负重力线比值(weight bearing line ratio,WBLR)的差值比较:实验组(4.29±4.57)%,对照组(4.75±4.8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患者术后负重力线与胫骨平台交叉点在计划点±10%内的患者比例:实验组75.81%,对照组7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患者术后与目标胫骨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的差值:实验组(3.16±4.62)°,对照组(1.86±2.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术后较术前OKS评分改善差值:实验组(4.27±10.14)分,对照组(-1.83±12.6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术与经典AO技术的胫骨高位截骨术比较,可显著降低术中透视次数,提高术后OKS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 截骨导板 膝关节骨关节炎
下载PDF
有必要更加深入探索保膝手术治疗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野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3年第6期325-328,共4页
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发展到晚期通常需要手术进行干预。经典的KOA手术治疗有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是将损毁的膝关节用人工关节置换掉,按照统一的理想中膝关节的标准(力线中立,软组织平衡),对患者的膝关节进行重建,这... 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发展到晚期通常需要手术进行干预。经典的KOA手术治疗有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是将损毁的膝关节用人工关节置换掉,按照统一的理想中膝关节的标准(力线中立,软组织平衡),对患者的膝关节进行重建,这是全膝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思路。另有一种思路是,如果膝关节只有少部分损伤或磨损了,只要可以修整或修补,则尽可能地保留原生关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 膝关节骨关节炎 软组织平衡 手术治疗方法 全膝置换 TKA KOA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远程自助-互助式功能评估系统
18
作者 张昊华 陈朗 +5 位作者 宋洋 李程 窦勇 王达成 伍茵玥 陈晓熠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92-1197,1234,共7页
目的研发一种基于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的远程自助-互助式功能评估系统,并验证其对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选取10名接受TKA手术患者,利用功能评估系统记录其术前以及术后当天... 目的研发一种基于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的远程自助-互助式功能评估系统,并验证其对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选取10名接受TKA手术患者,利用功能评估系统记录其术前以及术后当天(0 d)、4 d和30 d的功能情况。系统自动计算患者的数据,包括KSS得分、屈曲总范围、屈曲挛缩、伸直迟滞、膝关节对线、疼痛和膝关节稳定性。结果比较医生凭借经验进行人工KSS评分结果与系统评估的KSS评分结果发现,二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在一致性。结论远程自助-互助式功能评估系统所采集的KSS分数与临床医生测评结果一致,该系统为TKA术后患者居家评估和远程术后康复指导提供了一种可靠、便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膝关节协会评分 自助-互助 远程评估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术个性化手术安全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浩 马祝一 +4 位作者 郭邵逸 王思远 张浩天 王广志 周一新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0,共8页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病的最佳术式。随着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快速发展,精准控制THA的假体角度成为可能。近年来,对于手术安全区的规划产生许多争议,个性化假体角度优化一直是学界努力的方向,其中脊柱-骨盆相互作用关...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病的最佳术式。随着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快速发展,精准控制THA的假体角度成为可能。近年来,对于手术安全区的规划产生许多争议,个性化假体角度优化一直是学界努力的方向,其中脊柱-骨盆相互作用关系是进行髋关节功能重建的关键因素。本文从传统手术安全区失效的机制、脊柱-骨盆运动的评估方法、正常与病理状态下的脊柱-骨盆参数、建立个性化假体角度的分型和算法、术后骨盆姿态的预测等方面,对THA个性化手术安全区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患者个性化安全区 脊柱-骨盆参数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模型
20
作者 庹琳 张大志 +1 位作者 黄德勇 包小源 《中华骨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0-287,共8页
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院内死亡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23年北京大学六所直属附属医院和两所共建附属医院的4028102例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4744例为股骨颈骨折住院患者,男1486例、女3258例,年龄(... 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院内死亡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23年北京大学六所直属附属医院和两所共建附属医院的4028102例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4744例为股骨颈骨折住院患者,男1486例、女3258例,年龄(74±13.3)岁(范围19~103岁)。提取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前合并症、治疗方式、麻醉方式、是否发生院内死亡等一般资料。根据是否出现院内死亡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股骨颈骨折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预测股骨颈骨折院内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curve,AUC)。结果死亡组30例,存活组4714例,死亡率0.63%。死亡患者中接受髋关节置换者20例,非手术治疗者10例。死亡组年龄(t=7.524,P<0.001)、住院时间(t=3.802,P<0.001)、住院费用(t=3.961,P<0.001)、非手术治疗率(P<0.001)、麻醉方式(P=0.002)、痴呆(P=0.045)、恶性肿瘤(P<0.001)、肾功能不全(χ^(2)=27.901,P<0.001)、高血压(χ^(2)=4.155,P=0.042)、脑梗死(χ^(2)=8.271,P=0.004)、泌尿感染(P=0.043)、电解质紊乱(χ^(2)=16.660,P<0.001)、胆囊切除术后(P=0.070)、肝功能异常(P=0.015)、精神分裂症(P=0.062)、心肌梗死(χ^(2)=19.057,P<0.001)、糖尿病伴终末器官损害(P=0.036)、充血性心力衰竭(χ^(2)=93.122,P<0.0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χ^(2)=27.714,P<0.001)的比例大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8,P=0.008)、非手术治疗(OR=2.87,P=0.017)、合并恶性肿瘤(OR=9.35,P<0.001)、肾功能不全(OR=4.07,P=0.004)、高血压(OR=4.45,P=0.007)、脑梗死(OR=2.42,P=0.040)、电解质紊乱(OR=4.29,P=0.009)、精神分裂症(OR=41.23,P=0.00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3.84,P=0.002)、充血性心衰(OR=7.08,P<0.001)是导致股骨颈骨折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的AUC及其95%CI为0.908(0.84,0.97),预测价值为优。结论高龄、非手术治疗、合并恶性肿瘤、肾功能不全、高血压、脑梗死、电解质紊乱、精神分裂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充血性心衰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院内死亡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矫形外科手术 死亡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