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自动EasyNAT核酸快速检测系统检测石蜡包埋组织诊断结核病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车佳璐 刘子臣 +2 位作者 李琨 张晨 车南颖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7-1051,共5页
目的:评估自动化EasyNAT核酸快速检测系统检测石蜡包埋组织诊断结核病的准确性。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8年至2022年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连续纳入134例患者,包括结核病确诊患者101例,非结核患者33例。以临... 目的:评估自动化EasyNAT核酸快速检测系统检测石蜡包埋组织诊断结核病的准确性。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8年至2022年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连续纳入134例患者,包括结核病确诊患者101例,非结核患者33例。以临床诊断结果为参考标准,分析EasyNAT核酸快速检测系统应用于石蜡包埋组织诊断结核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EasyNAT核酸快速检测系统应用于石蜡包埋组织诊断结核病的敏感性为87.1%(88/101,95%CI:79.2%~92.3%),特异性为100.0%(33/33,95%CI:89.6%~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88/88,95%CI:95.8%~100.0%),阴性预测值为71.7%(33/46,95%CI:57.5%~82.7%),准确率为90.3%(121/134,95%CI:84.1%~94.2%)。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技术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4。对肺结核的检出率为86.4%(38/44,95%CI:73.3%~93.6%),肺外结核的检出率为87.7%(50/57,95%CI:76.8%~93.9%),与qPCR对应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EasyNAT检测集核酸提取、扩增和分析于一体,与传统qPCR法相比,手工操作时间缩短了2 h,总检测时间缩短了3 h。结论:EasyNAT核酸快速检测系统可以快速、便捷、准确地检测出石蜡包埋组织中的结核分枝杆菌DNA,对于病理学诊断结核病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诊断 石蜡包埋组织 分子病理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
下载PDF
驱动基因阳性且PD-L1高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靶向治疗疗效评估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卉 杨新杰 +11 位作者 李琨 王敬慧 吕嘉林 李曦 张新勇 秦娜 张权 吴羽华 马丽 盖飞 胡瑛 张树才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8-87,共10页
背景与目的驱动基因突变阳性患者行靶向治疗,驱动基因阴性但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高表达患者行免疫抑制剂治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一线治疗的首选,但对于驱动基因... 背景与目的驱动基因突变阳性患者行靶向治疗,驱动基因阴性但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高表达患者行免疫抑制剂治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一线治疗的首选,但对于驱动基因阳性且PD-L1高表达患者的治疗选择仍值得探究。方法以315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驱动基因阳性且PD-L1高表达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靶向治疗疗效。结果本研究纳入的315例NSCLC患者中,驱动基因突变总阳性率为62.2%,PD-L1高表达率(≥50.0%)为11.2%,驱动基因阳性且PD-L1高表达的患者比例为10.7%。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KRAS突变、ALK融合、BRAF突变和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患者中均有PD-L1高表达,比例分别为7.8%(11/141)、18.2%(4/22)、23.1%(3/13)、50.0%(2/4)和100.0%(1/1)。EGFR突变且PD-L1高表达患者主要为IV期肺腺癌患者,KRAS突变且PD-L1高表达患者主要为有吸烟史的患者。其中详细跟踪了两例分别为ALK融合阳性且PD-L1高表达(90.0%)和EGFR L858R突变且PD-L1高表达(70.0%)患者的靶向治疗全过程,两例患者总生存期分别仅为5个月和2个月。结论NSCLC患者各驱动基因突变与PD-L1高表达共存的比例和临床病理特征有较大差异。发生敏感突变且PD-L1高表达的患者靶向治疗疗效和预后可能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驱动基因 程序性死亡配体1 靶向治疗
下载PDF
驱动基因阳性且PD-L1高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靶向治疗疗效评估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卉 杨新杰 +11 位作者 李琨 王敬慧 吕嘉林 李曦 张新勇 秦娜 张权 吴羽华 马丽 盖飞 胡瑛 张树才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21年第2期83-92,共10页
背景与目的驱动基因突变阳性患者行靶向治疗,驱动基因阴性但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高表达患者行免疫抑制剂治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一线治疗的首选,但对于驱动基因... 背景与目的驱动基因突变阳性患者行靶向治疗,驱动基因阴性但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高表达患者行免疫抑制剂治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一线治疗的首选,但对于驱动基因阳性且PD-L1高表达患者的治疗选择仍值得探究。方法以315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驱动基因阳性且PD-L1高表达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靶向治疗疗效。结果本研究纳入的315例NSCLC患者中,驱动基因突变总阳性率为62.2%,PD-L1高表达率(250.0%)为11.2%,驱动基因阳性且PD-L1高表达的患者比例为10.7%。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KRAS突变、ALK融合、BRAF突变和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患者中均有PD-L1高表达,比例分别为7.8%(11/141)、18.2%(4/22)、23.1%(3/13)、50.0%(2/4)和100.0%(1/1)。EGFR突变且PD-L1高表达患者主要为Ⅳ期肺腺癌患者,KRAS突变且PD-L1高表达患者主要为有吸烟史的患者。其中详细跟踪了两例分别为ALK融合阳性且PD-L1高表达(90.0%)和EGFR L858R突变且PD-L1高表达(70.0%)患者的靶向治疗全过程,两例患者总生存期分别仅为5个月和2个月。结论NSCLC患者各驱动基因突变与PD-L1高表达共存的比例和临床病理特征有较大差异。发生敏感突变且PD-L1高表达的患者靶向治疗疗效和预后可能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驱动基因 程序性死亡配体1 靶向治疗
下载PDF
肺转移性肿瘤65例临床病理分析
4
作者 赵丹 曲杨 +3 位作者 张海青 周立娟 苏丹 张丽丽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16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讨肺转移性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肺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组织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鉴别诊断。结果65例中男性30例(46.2%),女性35例(53.8%),年龄16~74岁,... 目的探讨肺转移性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肺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组织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鉴别诊断。结果65例中男性30例(46.2%),女性35例(53.8%),年龄16~74岁,平均年龄54.1岁。CT示多发结节型38例(585%)、单发结节型27例(41.5%)。其中17例为转移性乳腺癌(26.2%),14例为转移性结直肠癌(21.5%),转移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1213%),其余为转移性骨肉瘤、胸腺瘤、恶性黑色素瘤、尿路上皮癌、平滑肌肉瘤等。转移性乳腺癌需与肺腺癌鉴别,前者ER、PR(+),TTF-1(-),对鉴别诊断有意义;转移性结直肠癌需与肠型肺腺癌鉴别,前者CK20、CDX2(+),CK7、TTF-1(-),对鉴别诊断有意义:转移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需与具有透明细胞形态的肺腺癌、肺透明细胞性鳞状细胞癌、肺透明细胞癌(肺大细胞癌亚型)、肺透明细胞瘤(“糖瘤”)鉴别,转移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vimentin和CK(+),TTF-1(-)。结论肺转移性肿瘤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表达特点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肿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下载PDF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病理学特征及分子病理在其诊断中的价值
5
作者 穆晶 刘子臣 +2 位作者 张晨 王重利 张海青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20年第3期222-227,共6页
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分子病理学方法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8月石蜡包埋标本诊断肺部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的45例患者病理组织学形态、抗酸杆菌形态特... 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分子病理学方法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8月石蜡包埋标本诊断肺部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的45例患者病理组织学形态、抗酸杆菌形态特征及临床、影像、细菌学资料:荧光PCR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特异基因序列IS6110;探针熔解曲线方法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选取同期确诊肺结核病例5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NTM肺病病理组织学表现为坏死性肉芽肿34例(75.6%,34/45)。非坏死性肉芽肿1例(2.2%,1/45),非肉芽肿病变10例(22.2%,10/45);坏死为粉染坏死、富于核碎片的嗜碱性坏死及化脓性坏死,与肺结核比较,后者更多表现为粉染坏死及嗜碱性坏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70,P-0.001;χ^(2)=7.449,P 0.006);17例(37.8%,17/45)NTM肺病中观察到巨大奇异形多核巨细胞,与肺结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46.P<0.01)。抗酸杆菌数量多少不一。形态多样,胞内分枝杆菌常见大量抗酸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奇异形抗酸杆菌易见。胞内分枝杆菌18例(40.0%,18/45).蟾蜍分枝杆菌8例(17.8%,8/45).鸟、堪萨斯、龟分枝杆菌各6例(13.3%,6/45),猿猴分枝杆菌1例(2.2%,1/45)。结论NTM肺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值得病理医师关注,仅靠组织形态学特征和抗酸杆菌形态特点不能明确诊断,分子病理学方法是确诊结核病和NTM肺病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分枝杆菌感染 非典型.性 分子诊断技术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伴微乳头结构肺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董宇杰 张莉 +2 位作者 周立娟 穆晶 张海青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年第6期445-449,共5页
目的探讨伴微乳头结构肺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提高对伴微乳头结构肺腺癌侵袭性及临床预后差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的浸润性肺腺癌患者299例,参照2011版肺腺癌分类标准对其组织学亚型进行判别,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伴微乳头结构肺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提高对伴微乳头结构肺腺癌侵袭性及临床预后差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的浸润性肺腺癌患者299例,参照2011版肺腺癌分类标准对其组织学亚型进行判别,将其分为微乳头结构阳性组(97例)和阴性组(202例)。按微乳头结构含量多少分为微乳头(1+)(5%~10%),微乳头(2+)(11%~30%),微乳头(3+)(>30%)。结果微乳头结构为主的肺腺癌患者预后较以腺泡样为主的肺腺癌患者、乳头状为主肺腺癌患者差(P<0.01,P<0.01),而与实体型为主的肺腺癌患者和浸润性黏液腺癌患者相比(P均>0.05),生存无差异。微乳头结构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易于发生脉管瘤栓(P<0.01)、胸膜侵犯(P<0.01)及淋巴结转移(P<0.01),并且肿瘤体积较大(P<0.01)。微乳头结构含量多少与发生脉管瘤栓具有相关性(P<0.01),即微乳头含量越多,发生脉管瘤栓的几率越高。微乳头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PFS分别为12个月和24个月,P<0.01),预后差。分层分析,两组在临床早期(Ⅰ+Ⅱ期),PFS分别为18个月和37个月(P<0.01);中期(Ⅲa期),分别为8.3个月和13.6个月(P<0.01),微乳头结构阳性组预后差;而临床晚期患者(Ⅲb+Ⅳ期),PFS为7.7个月和11.3个月(P>0.05),生存无差异。微乳头结构含量多少与PFS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微乳头结构(HR,1.467;95%CI,1.089-1.975;P<0.05)可作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肺腺癌中的微乳头结构具有较强的侵袭性,提示预后不良。尤其是在早期伴微乳头结构肺腺癌患者,复发率高和预后差。因此,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微乳头结构 病理 预后
原文传递
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的实践体会 被引量:3
7
作者 董宇杰 张海青 《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5期47-48,共2页
病理学从形态学揭示疾病发生本质,是一门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传统的病理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医学教育的要求。在病理学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教师提高自身素养,完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对... 病理学从形态学揭示疾病发生本质,是一门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传统的病理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医学教育的要求。在病理学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教师提高自身素养,完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对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和当代医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教学质量 实践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技术在骨关节结核石蜡包埋标本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穆晶 赵丹 +2 位作者 刘子臣 车南颖 张海青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16年第3期199-203,共5页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在骨关节结核石蜡包埋标本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病理科诊断...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在骨关节结核石蜡包埋标本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病理科诊断形态学符合结核的93例患者的石蜡包埋标本,12例骨肿瘤患者的石蜡包埋标本。所有标本以FQ-PCR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以抗酸染色法查找抗酸杆菌。以卡方检验分析实验数据,比较FQ-PCR技术与传统抗酸染色法在骨关节结核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观察不同发病部位与两种技术检测阳性率之间的相关性;以PCR-反向点杂交法对7例结核分枝杆菌DNA阴性而抗酸染色阳性患者进行非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结果所有93例骨关节结核标本中FQ-PCR技术检测阳性77例,敏感度82.8%;抗酸染色查到抗酸杆菌64例,敏感度68.8%。FQ-PCR技术检测敏感度明显高于抗酸染色法(χ^2=5.659,P=0.021)。在不同发病部位FQ-PCR技术敏感度均高于抗酸染色法:在脊柱病变FQ-PCR技术和抗酸染色法阳性率分别为84.0%(42/50)和64.0%(32/50)(χ^2=0.009,P=0.609);在外周骨关节病变FQ-PCR技术和抗酸染色法阳性率分别为81.4%(35/43)和74.4%(32/43)(χ^2=12.609,P=0.002)。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确定戈登分枝杆菌1例。结论FQ-PCR技术较抗酸染色法显著提高了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并为进一步检测非结核分枝杆菌做出重要提示,FQ-PCR技术在骨关节结核石蜡包埋标本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分枝杆菌 结核 骨关节 聚合酶链式反应 抗酸染色
下载PDF
伴微乳头结构肺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9
作者 董宇杰 张莉 +2 位作者 周立娟 穆晶 张海青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17年第3期200-204,共5页
目的探讨伴微乳头结构肺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提高对伴微乳头结构肺腺癌侵袭性及临床预后差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的浸润性肺腺癌患者299例,参照2011版肺腺癌分类标准对其组织学亚型进行判别,将其... 目的探讨伴微乳头结构肺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提高对伴微乳头结构肺腺癌侵袭性及临床预后差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的浸润性肺腺癌患者299例,参照2011版肺腺癌分类标准对其组织学亚型进行判别,将其分为微乳头结构阳性组(97例)和阴性组(202例)。按微乳头结构含量多少分为微乳头(1+)(5%~10%),微乳头(2+)(11%~30%),微乳头(3+)(〉30%)。结果微乳头结构为主的肺腺癌患者预后较以腺泡样为主的肺腺癌患者、乳头状为主肺腺癌患者差(P〈0.01,P〈0.01),而与实体型为主的肺腺癌患者和浸润性黏液腺癌患者相比(P均〉0.05),生存无差异。微乳头结构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易于发生脉管瘤栓(P〈0.01)、胸膜侵犯(P〈0.01)及淋巴结转移(P〈0.01),并且肿瘤体积较大(P〈0.01)。微乳头结构含量多少与发生脉管瘤栓具有相天性(P〈0.01),即微乳头含量越多,发生脉管瘤栓的几率越高。微乳头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PFS分别为12个月和24个月,P〈0.01),预后差。分层分析,两组在临床早期(Ⅰ+Ⅱ期),PFS分别为18个月和37个月(P〈0.01);中期(IIIa期),分别为8.3个月和13.6个月(P〈0.01),微乳头结构阳性组预后差:而临床晚期患者(Ⅲb+Ⅳ期),PFS为7.7个月和11.3个月(P〉0.05),生存无差异。傲乳头结构含量多少与PFS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微乳头结构(HR,1.467;95%CI,1.089.1.975;P〈0.05)可作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肺腺癌中的微乳头结构具有较强的侵袭性,提示预后不良。尤其是在早期伴微乳头结构肺腺癌患者,复发率高和预后差。阂此,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微乳头结构 病理 预后
下载PDF
ALK阳性并克唑替尼治疗有效肺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10
作者 穆晶 吴卫华 +2 位作者 蔡毅然 苏丹 张海青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16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观察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阳性肺鳞状细胞癌(SCCL)临床病理特征、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对肺鳞癌患者进行ALK融合基因检测的必要性。方法Ventana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1例ALK蛋白阳性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结合临床及影像... 目的观察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阳性肺鳞状细胞癌(SCCL)临床病理特征、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对肺鳞癌患者进行ALK融合基因检测的必要性。方法Ventana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1例ALK蛋白阳性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组织学形态和常规免疫组化染色,分析患者临床治疗及预后。结果患者女性,54岁,不吸烟,因左背部疼痛伴咳嗽、咳痰2月余就诊。胸部CT示左肺门软组织密度影,左肺上叶支气管开口狭窄。支气管镜见左肺上叶支气管开口处新生物阻塞气道。头部MRI及骨扫描均提示有远处转移。支气管活检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鳞状细胞癌,Ventana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ALK蛋白阳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呈野生型。患者经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2周期,疾病进展;口服克唑替尼治疗病变缩小,疗效评价疾病稳定,疾病无进展生存期达6个月。结论肺鳞状细胞癌发生ALK重排罕见,针对ALK阳性肺鳞癌患者应用克唑替尼治疗有效;肺鳞癌患者有必要进行ALK筛查,使ALK融合基因阳性肺癌患者获益于靶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状细胞癌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 克唑替尼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Ventana全自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来源肺腺癌ALK蛋白表达一致性的研究
11
作者 陈学敬 周立娟 +6 位作者 董宇杰 蔡毅然 张莉 苏丹 赵颖丽 张晨 张海青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16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Ventana全自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标本肺腺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及一致性。方法收集606例肺腺癌标本,包括手术切除标本261例、小活检标本244例和胸水细胞块标本101例,采用Ventana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 目的探讨Ventana全自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标本肺腺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及一致性。方法收集606例肺腺癌标本,包括手术切除标本261例、小活检标本244例和胸水细胞块标本101例,采用Ventana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抗ALK兔单克隆抗体(D5F3)和超敏检测系统进行染色,检测AL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606例肺腺癌标本中,49例ALK(+),557例ALK(+),阳性率为8.1%。手术切除标本261例中20例(+),阳性率为7.7%;小活检标本244例中20例(+),阳性率为8.2%;胸水细胞块标本101例中9例(+),阳性率为8.9%;比较3种标本的ALK蛋白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606例标本中,同一患者兼具手术标本及小活检标本46例,有2对标本ALK(+),其余标本均(-),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同一患者兼具小活检标本和胸水细胞块标本14例,小活检标本1例(+),胸水细胞块标本3例(+),2对标本检测ALK蛋白结果存在差异(14.3%,2/14)。结论Ventana全自动免疫组化检测可以作为肺腺癌ALK蛋白阳性患者克唑替尼靶向治疗的诊断方法。手术切除标本、小活检标本和胸水细胞块标本均可作为检测ALK蛋白的样本。肺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ALK蛋白检测是否存在差异性表达,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西藏地区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12
作者 穆晶 郝一昌 +7 位作者 赵大春 曲珍吉姆 索朗德吉 贾晓敏 刘鹏 斯郎江村 王峰 鄢谢桥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2期8-12,共5页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近3年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和拉萨市人民医院病理学明确诊断为膀胱癌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膀胱癌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点。结...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近3年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和拉萨市人民医院病理学明确诊断为膀胱癌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膀胱癌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点。结果31例膀胱癌患者中男25例(80.6%),女6例(19.4%),男女比例为4.15:1。发病年龄范围36~73岁,平均年龄(61.0±8.4)岁。城镇地区患者6例(19.4%),农村地区患者25例(80.6%),城乡比例约为1:4.15。初诊症状包括血尿23例(74.2%),尿道刺激症状8例(25.8%),腰腹部疼痛4例(12.9%)和排尿困难3例(9.7%)。主要病理类型为单纯的尿路上皮癌28例(90.3%)。13例患者进行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免疫组化检测,阳性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阳性率分别为25%和75%,2例伴鳞状分化者均为阳性。所有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均得到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中位无疾病生存时间为28.3个月。1年和2年的无疾病生存率分别为78.6%和70.7%。除1例T2患者及1例远处转移的患者未接受治疗外,所有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均得到了膀胱癌根治治疗,中位总生存时间未达到,1年生存率为67.1%。结论西藏地区藏族膀胱癌患者以男性为主,农村地区病例数为城市地区的4.15倍,膀胱刺激症状比例较高。在肌层浸润型膀胱癌和尿路上皮癌伴鳞状分化的患者中VEGF阳性的比例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膀胱癌 免疫组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肺癌病理诊断
13
作者 赵丹 车南颖 +13 位作者 宋志刚 刘灿城 王朗 石怀银 董宇杰 林海峰 穆晶 英兰 杨庆婵 高亚南 陈玮姗 王书浩 徐葳 金木兰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20年第4期304-309,共6页
目的探索建立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人工智能肺癌辅助诊断系统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至2019年之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保存的519例肺部组织切片(包括正常肺、腺癌、鳞状细胞癌和小细胞癌).扫描成数字切片,分为316张训练... 目的探索建立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人工智能肺癌辅助诊断系统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至2019年之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保存的519例肺部组织切片(包括正常肺、腺癌、鳞状细胞癌和小细胞癌).扫描成数字切片,分为316张训练集和203张内部测试集。训练集由病理医师进行标注,使用基于ResNet-50的DeepLabv3图像分割模型建立肺部癌区像素级识别模型。在模型训练过程中,将胃部癌区识别模型的参数作为初始值,通过迁移学习策略对肺部癌区识别模型参数进行二次训练优化。再分别利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的203张内部测试集以及从美国癌症影像档案(TCIA)数据库获得的1081张外部测试集对已建立的辅助诊断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在较少样本量的情况下,迁移学习模型比普通模型显示出更好的识别准确度[曲线下面积(AUC)值0.988:0.971.Kappa值0.852:0.832]。此外,对外部测试集,该研究建立的迁移学习模型诊断AUC值为0.968.Kappa 0.828.表示该模型具有很好的推广性。结论该研究建立的人工智能肺癌病理辅助诊断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外部推广性。随着病理人工智能研究的不断深人,迁移学习方法有助于缩短诊断模型训练周期,提高诊断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人工智能 诊断 鉴别 迁移学习
下载PDF
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对比免疫单药治疗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单中心数据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远 刘艳霞 +5 位作者 董宇杰 鲁葆华 胡范彬 王群慧 张红梅 张同梅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3期271-274,277,共5页
目的:探讨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对比免疫单药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二线及以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为NSCLC的二线及以上治疗寻找合适的免疫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免疫单药治疗与免疫联合抗... 目的:探讨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对比免疫单药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二线及以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为NSCLC的二线及以上治疗寻找合适的免疫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免疫单药治疗与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38例,其中免疫单药治疗(单药组)患者20例,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联合组)患者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不良反应。结果:单药组和联合组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4.84个月(95%CI=3.50个月~6.18个月)和8.13个月(95%CI=5.65个月~10.62个月),联合组患者的中位PFS长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联合用药方案较单药方案在男性、吸烟、腺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水平≥1%的患者中的PFS更长(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D-L1表达水平是影响联合治疗PFS的独立因素。单药组和联合组患者的ORR分别为10.00%(2/20)和27.78%(5/18),联合组患者ORR较单药组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8);单药组和联合组患者的DCR分别为65.00%(13/20)和77.78%(14/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联合组患者未出现3级及以上的不良反应。结论: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可延长二线及以上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PFS,PD-L1表达水平是影响联合治疗PFS的独立因素,联合治疗安全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抗血管治疗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肺腺癌EGFR与KRAS基因突变状态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张卉 杨新杰 +10 位作者 秦娜 李曦 杨惠夷 农靖颖 吕嘉林 吴羽华 张权 张新勇 王敬慧 周立娟 张树才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86-690,共5页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和KRAS基因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靶向治疗的重要分子标志,与临床治疗疗效密切相关。分析肺腺癌EGFR和KRAS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和KRAS基因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靶向治疗的重要分子标志,与临床治疗疗效密切相关。分析肺腺癌EGFR和KRAS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初治肺腺癌患者395例,有可供检测的肿瘤组织标本。利用突变富集液相芯片法进行EGFR和KRAS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395例肺腺癌中,EGFR基因突变192例(48.9%),KRAS基因突变29例(7.8%),EGFR和KRAS基因同时发生突变1例(0.3%)。女性和不吸烟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男性和吸烟患者(62.0%vs 37.1%,61.9%vs 3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不同年龄、分期及病理取材标本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RAS基因突变在EGFR基因野生型患者中发生率(13.5%,27/200)明显高于EGFR基因突变患者(1.0%,2/1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在女性和不吸烟患者中较高,KRAS基因突变只在EGFR基因野生型患者中较高。在使用TKI靶向治疗药物之前,应同时检测EGFR基因和KRAS基因的突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KRAS基因 突变 腺癌
下载PDF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病理学特征及分子病理在其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9
16
作者 穆晶 刘子臣 +2 位作者 张晨 王重利 张海青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2-564,565-567,共6页
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分子病理学方法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8月石蜡包埋标本诊断肺部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的45例患者病理组织学形态、抗酸杆菌形态特... 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分子病理学方法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8月石蜡包埋标本诊断肺部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的45例患者病理组织学形态、抗酸杆菌形态特征及临床、影像、细菌学资料;荧光PCR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特异基因序列IS6110;探针熔解曲线方法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选取同期确诊肺结核病例5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NTM肺病病理组织学表现为坏死性肉芽肿34例(75.6%,34/45),非坏死性肉芽肿1例(2.2%,1/45),非肉芽肿病变10例(22.2%,10/45);坏死为粉染坏死、富于核碎片的嗜碱性坏死及化脓性坏死,与肺结核比较,后者更多表现为粉染坏死及嗜碱性坏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70,P=0.001;χ^2=7.449,P=0.006);17例(37.8%,17/45)NTM肺病中观察到巨大奇异形多核巨细胞,与肺结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46,P<0.01)。抗酸杆菌数量多少不一,形态多样,胞内分枝杆菌常见大量抗酸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奇异形抗酸杆菌易见。胞内分枝杆菌18例(40.0%,18/45),蟾蜍分枝杆菌8例(17.8%,8/45),鸟、堪萨斯、龟分枝杆菌各6例(13.3%,6/45),猿猴分枝杆菌1例(2.2%,1/45)。结论NTM肺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值得病理医师关注,仅靠组织形态学特征和抗酸杆菌形态特点不能明确诊断,分子病理学方法是确诊结核病和NTM肺病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分枝杆菌感染 非典型性 分子诊断技术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EGFR敏感型肺腺癌38例TKIs治疗前及进展后EGFR基因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董宇杰 刘子臣 +5 位作者 李琨 王宇轩 宋婧 苏丹 车南颖 马丽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型肺腺癌患者EGFR-TKIs治疗前及进展后EGFR基因变化情况,分析其导致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EGFR-TKIs治疗前及进展后均进行活检取材的肺腺癌患者,所有病例均采用ARMS法检测腺癌组织EGFR...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型肺腺癌患者EGFR-TKIs治疗前及进展后EGFR基因变化情况,分析其导致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EGFR-TKIs治疗前及进展后均进行活检取材的肺腺癌患者,所有病例均采用ARMS法检测腺癌组织EGFR和KRAS基因突变状态。结果 38例肺腺癌患者中,临床分期为ⅠA期1例,ⅢA期3例,ⅢB期2例,Ⅳ期32例。EGFR-TKIs治疗前,27例患者检测出EGFR基因19外显子缺失突变(19-del),11例患者检测出EGFR基因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L858R); EGFR-TKIs治疗进展后,17例患者EGFR基因突变状态没有改变(15例19-del和2例L858R); 19例患者检测出EGFR基因20外显子T790M点突变(T790M),其中12例19-del+T790M双突变,6例L858R+T790M双突变; 1例患者的EGFR基因L858R突变改变为19-del+L858R+T790M复合突变; 1例患者的EGFR基因L858R突变改变为KRAS基因突变(G12 V),1例患者的EGFR基因L858R突变改变为EGFR基因野生型。此外,有2例患者EGFR-TKIs治疗进展后,病理组织学中发现了小细胞癌成分。28例患者给予EGFR-TKIs治疗进展后,T790M突变阳性的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8个月,T790M突变阴性的患者为9个月,差异显著(P <0. 05)。结论 T790M突变是导致EGFR基因产生EGFR-TKIs耐药的主要突变类型,然而EGFR基因也可因发生KRAS基因突变、EGFR敏感突变位点发生丢失或改变等变化而产生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耐药
原文传递
EGFR敏感型肺腺癌38例TKIs治疗前及进展后EGFR基因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宇杰 刘子臣 +5 位作者 李琨 王宇轩 宋妖 苏丹 车南颖 马丽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19年第2期87-92,共6页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型肺腺癌患者EGFR-TKIs治疗前及进展后EGFR基因变化情况,分析其导致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EGFR-TKIs治疗前及进展后均进行活检取材的肺腺癌患者,所有病例均采用ARMS法检测腺癌组织EGFR...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型肺腺癌患者EGFR-TKIs治疗前及进展后EGFR基因变化情况,分析其导致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EGFR-TKIs治疗前及进展后均进行活检取材的肺腺癌患者,所有病例均采用ARMS法检测腺癌组织EGFR和KRAS基因突变状态。结果38例肺腺癌患者中,临床分期为ⅠA期1例,ⅢA期3例,ⅢB期2例.Ⅳ期32例。EGFR-TKIs治疗前,27例患者检测出EGFR基因19外显子缺失突变(19-del),11例患者检测出EGFR基因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L858R):EGFR-TKIs治疗进展后,17例患者EGFR基因突变状态没有改变(15例19-del和2例L858R);19例患者检测出EGFR基因20外显子T790M点突变(T790M),其中12例19-del+T790M双突变,6例L858R+T790M双突变;1例患者的EGFR基因L858R突变改变为19-del+L858R+T790M复合突变;1例患者的EGFR基因L858R突变改变为KRAS基因突(G12V),1例患者的EGFR基因L858R突变改变为EGFR基因野生型。此外,有2例患者EGFR-TKIs治疗进展后,病理组织学中发现了小细胞癌成分。28例患者给予EGFR-TKIs治疗进展后,T790M突变阳性的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8个月,T790M突变阴性的患者为9个月,差异显著(P<0.05).结论T790M突变是导致EGFR基因产生EGFR-TKIs耐药的主要突变类型,然而EGFR基因也可因发生KRAS基因突变、EGFR敏感突变位点发生丢失或改变等变化而产生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耐药
下载PDF
肺鳞癌EGFR与KRAS基因突变状态分析
19
作者 张卉 杨新杰 +10 位作者 秦娜 李曦 杨惠夷 农靖颖 吕嘉林 吴羽华 张权 张新勇 王敬慧 苏丹 张树才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16年第1期21-26,共6页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和KRAS基因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靶向治疗的重要分子标志,但关于肺鳞癌中EGFR和KRAS基因突变情况的报道甚少。本研究旨...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和KRAS基因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靶向治疗的重要分子标志,但关于肺鳞癌中EGFR和KRAS基因突变情况的报道甚少。本研究旨在分析肺鳞癌EGFR和KRAS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初治肺鳞癌患者139例,有可供检测的肿瘤组织标本。利用突变富集液相芯片法进行EGFR和KRAS基因突变检测。结果139例肺鳞癌中,EGFR基因突变25例(18%),KRAS基因突变7例(5%),EGFR和KRAS基因同时发生突变1例(0.7%)。女性和不吸烟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男性和吸烟患者(33.3%VS16.5%,29.6%vs 16.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不同年龄、分期及病理取材标本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KRAS基因突变率高于女性患者(5.5%vs 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分期、病理取材标本及是否吸烟各亚组分析中KRAS基因突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鳞癌患者EGFR和KRAS基因突变发生率均较低,且都与l腼床特征无明显相关。肺鳞癌患者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靶向治疗药物之前,也应检测EGFR基因和KRAS基因的突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KRAS基因 突变 鳞癌
下载PDF
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后线接受免疫治疗的疗效分析
20
作者 马丽 秦娜 +5 位作者 张新勇 吴羽华 李浩洋 俞孟军 刘子臣 王敬慧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21年第3期195-200,共6页
背景与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治疗在驱动基因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疗效甚微。研究表明,部分驱动基因阳性患者靶向治疗耐药后对免疫联合治疗仍有效。国内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分析人表皮... 背景与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治疗在驱动基因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疗效甚微。研究表明,部分驱动基因阳性患者靶向治疗耐药后对免疫联合治疗仍有效。国内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分析人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敏感突变NSCLC患者后线接受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价真实世界免疫联合化疗在突变晚期患者后线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0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确诊的fGF/T突变的初治晚期肺腺癌患者共27例,均在靶向治疗进展后接受了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以及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结果27例晚期NSCLC患者中,未合并T790M突变的有19例(70.4%),合并T790M点突变的有8例(29.6%)。总客观缓解率为40.7%。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不同突变类型之间接受含PD-1单抗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均无统计学差异(χ^(2)=4.15,P=0.23)。未合并T790M突变的患者PFS较合并T790M突变的患者显著延长(9.2个月vs3.3个月,χ^(2)=2.81,P=0.041),两者总生存时间未见统计学差异(12.2个月vs7.3个月,χ^(2)=3.22,P=0.062)。未合并T790M的客观缓解率明显优于合并T790M的患者(52.63%vs 12.5%,P=0.045)。结论突变患者人群能从后线免疫联合治疗中获益,但合并T790M突变的患者后线接受免疫联合治疗疗效差。因此,这部分患者的后续治疗和全程化管理需要探索更优的治疗策略来提高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 免疫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