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对比免疫单药治疗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单中心数据分析
1
作者 高远 刘艳霞 +5 位作者 董宇杰 鲁葆华 胡范彬 王群慧 张红梅 张同梅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3期271-274,277,共5页
目的:探讨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对比免疫单药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二线及以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为NSCLC的二线及以上治疗寻找合适的免疫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免疫单药治疗与免疫联合抗... 目的:探讨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对比免疫单药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二线及以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为NSCLC的二线及以上治疗寻找合适的免疫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免疫单药治疗与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38例,其中免疫单药治疗(单药组)患者20例,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联合组)患者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不良反应。结果:单药组和联合组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4.84个月(95%CI=3.50个月~6.18个月)和8.13个月(95%CI=5.65个月~10.62个月),联合组患者的中位PFS长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联合用药方案较单药方案在男性、吸烟、腺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水平≥1%的患者中的PFS更长(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D-L1表达水平是影响联合治疗PFS的独立因素。单药组和联合组患者的ORR分别为10.00%(2/20)和27.78%(5/18),联合组患者ORR较单药组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8);单药组和联合组患者的DCR分别为65.00%(13/20)和77.78%(14/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联合组患者未出现3级及以上的不良反应。结论: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可延长二线及以上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PFS,PD-L1表达水平是影响联合治疗PFS的独立因素,联合治疗安全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抗血管治疗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驱动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张同梅 李宝兰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21年第2期139-145,共7页
1背景及现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诊断和治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个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 1背景及现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诊断和治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个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吉非替尼开启T NSCLC患者EGFR-TKI治疗的新时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广泛应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吉非替尼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驱动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