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免疫治疗策略
被引量:
7
1
作者
方丽波
刘广志
薛迎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87-992,共6页
在遵循循证医学基础上,结合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的作用机制,本文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针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急性期治疗、预防复发治疗及潜在的免疫治疗。急性期治疗以抑制炎性应答,降低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滴度为主,主要...
在遵循循证医学基础上,结合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的作用机制,本文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针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急性期治疗、预防复发治疗及潜在的免疫治疗。急性期治疗以抑制炎性应答,降低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滴度为主,主要使用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血浆置换疗法。缓解期治疗以抑制T细胞、B细胞的增殖及去除体内B细胞为主,减少复发次数,主要给予硫唑嘌呤、利妥昔单抗及吗替麦考酚酯等。未来NMOSD的治疗将更趋于靶向性/特异性,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阻断致病性AOP4抗体与其抗原的结合,减少致病性AQP4抗体生成,阻断致病性抗体-抗原结合后的下游反应;主要包括aquaporumab、托珠单抗、DNA疫苗、抗CD19单克隆抗体(MEDI-551)、艾库组单抗及贝伐单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水通道蛋白4
免疫治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微血管内皮损伤机制
被引量:
10
2
作者
曲秋菊
冯立群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0年第1期53-54,共2页
神经内膜微血管内皮损伤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重要病理机制。血液流变学异常、血管活性因子改变、氧化应激增强、蛋白激酶C激活和RAGE基因高表达等因素通过不同的途径引起微血管内皮损伤,导致神经组织低灌注。本文就近年来对糖尿病周围...
神经内膜微血管内皮损伤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重要病理机制。血液流变学异常、血管活性因子改变、氧化应激增强、蛋白激酶C激活和RAGE基因高表达等因素通过不同的途径引起微血管内皮损伤,导致神经组织低灌注。本文就近年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微血管内皮损伤机制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
血管内皮
低灌注
氧化应激
蛋白激酶C
RAGE基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神经内科ICU患者身体约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45
3
作者
乔雨晨
杨莘
+3 位作者
王红艳
高凤莉
蔡卫新
刘芳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8-392,共5页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ICU患者身体约束使用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地区4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内科ICU患者337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神经内科ICU患者身体约束现状调查表收集资料并分析。结果患者身体约束率为...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ICU患者身体约束使用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地区4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内科ICU患者337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神经内科ICU患者身体约束现状调查表收集资料并分析。结果患者身体约束率为62.3%;43.8%的护士是依据经验决策患者身体约束;29.5%实施身体约束患者的约束部位被记录了,50.5%实施身体约束患者的约束开始和解除时间被记录了,患者约束过程中有评估记录占60.0%。身体约束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约束决策人、留置鼻胃管、意识状态、压力性损伤风险、侵入性管路种类和谵妄等6个变量。结论神经内科ICU患者身体约束率处于较高水平且缺少相关制度和规范,身体约束使用和解除的指征有待明确,身体约束决策人、留置鼻胃管、意识状态、压力性损伤风险、侵入性管路种类和谵妄为神经内科ICU患者身体约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约束
神经内科
重症病房
影响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碟脉灵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
7
4
作者
冯立群
张茁
+1 位作者
马毳
张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47-349,共3页
为了观察碟脉灵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采用随机、对照、开放试验,将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钙组(n=34)、碟脉灵注射液组(n=36)和低分子肝素钙加碟脉灵注射液组(n=40),观察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
为了观察碟脉灵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采用随机、对照、开放试验,将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钙组(n=34)、碟脉灵注射液组(n=36)和低分子肝素钙加碟脉灵注射液组(n=40),观察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心电图,头颅计算机断层成像测定脑梗死最大面积、。结果发现,治疗14天、28天时,低分子肝素钙组和碟脉灵注射液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接近(P>0.05),低分子肝素钙加碟脉灵注射液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低分子肝素钙组和碟脉灵注射液组降低更明显(P<0.05和P<0.01)。治疗14天,低分子肝素钙组、碟脉灵注射液组和低分子肝素钙加碟脉灵注射液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0%、52.7%和67.5%;治疗28天分别为70.6%、72%和87.5%。低分子肝素钙加碟脉灵注射液组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钙组和碟脉灵注射液组(P<0.01),而低分子肝素钙组与碟脉灵注射液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低分子肝素钙加碟脉灵注射液组基本痊愈率、显著进步率均高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和碟脉灵注射液治疗组。碟脉灵注射液组和低分子肝素钙加碟脉灵注射液组缺血性心电图的改善优于低分子肝素钙组(P<0.01)。治疗前后三组纤维蛋白原和最大梗死面积无明显改变。用药过程中,患者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碟脉灵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
疗效评定
碟脉灵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有效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FoxM1在胶质瘤对卡氮芥化疗抵抗中的作用
被引量:
2
5
作者
张明杰
范承哲
+1 位作者
李少一
刘云会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1044-1047,共4页
目的:研究FoxM1在胶质瘤细胞对卡氮芥化疗耐药中的作用,为胶质瘤化疗提供新的靶点和依据。方法:建立对BCNU耐药的胶质瘤细胞株,采取Western blot法检测FoxM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通过RNA干扰技术下调FoxM1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胶质瘤细...
目的:研究FoxM1在胶质瘤细胞对卡氮芥化疗耐药中的作用,为胶质瘤化疗提供新的靶点和依据。方法:建立对BCNU耐药的胶质瘤细胞株,采取Western blot法检测FoxM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通过RNA干扰技术下调FoxM1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胶质瘤细胞对卡氮芥的敏感性;检测DNA损伤修复基因XRCC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卡氮芥耐药的U251胶质瘤细胞中FoxM1与XRCC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下调FoxM1表达水平后,恢复了耐药细胞株对卡氮芥的敏感性;下调FoxM1蛋白表达水平后,XRCC1蛋白表达水平随之下降,与胶质瘤细胞对卡氮芥的敏感程度相关。结论:FoxM1在胶质瘤细胞对卡氮芥耐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DNA损伤修复机制参与了FoxM1介导的胶质瘤细胞对卡氮芥的耐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M1
卡氮芥
化疗抵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SPECT评估脑梗死后远隔功能抑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
1
6
作者
张翼
孙德锦
+5 位作者
张学勤
戴浩杰
李眉
罗莎
任凌
刘喷飓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4期558-560,共3页
目的:大脑半球卒中后运动功能的恢复不仅包括运动区、运动前区的重组,还和远隔区域的变化相关。本文旨在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观察到的亚急性期幕上脑梗死患者远隔区域低灌...
目的:大脑半球卒中后运动功能的恢复不仅包括运动区、运动前区的重组,还和远隔区域的变化相关。本文旨在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观察到的亚急性期幕上脑梗死患者远隔区域低灌注程度与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首次发病的单侧幕上脑梗死患者,于亚急性期(5~14天)进行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若发现存在远隔区功能抑制,对远隔区的放射性计数进行半定量分析,按如下公式计算远隔区域脑血流的不对称指数(AI):[(正常区域放射性计数-远隔区域放射性计数)/正常区域放射性计数]×100。入组患者根据不对称指数分为轻度(AI≤5)、中度(5<AI≤1 0)、重度(AI>10)组。发病60天后使用斯堪的纳维亚神经卒中量表(SNSS)、恢复指数(RI)和Barthel指数(BI)对各组患者进行临床预后评估。结果:共收集首发单侧幕上脑梗死后发生远隔功能抑制现象的病例66例,其中轻度组23例,中度组27例,重度组16例。三组之间的恢复指数、Barthel指数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恢复指数与反映远隔区域脑血流的不对称指数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r=-0.564,P<0.01),Barthel指数与不对称指数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552,P<0.01)。结论:幕上脑梗死患者亚急性期远隔区域低灌注程度在神经功能恢复中具有重要意义。SPECT可作为临床上低灌注程度测定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
远隔功能抑制
脑血流
幕上脑梗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β-干扰素治疗多发性硬化
7
作者
冯立群
张茁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9年第1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Β干扰素
治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的外周血管改变规律
被引量:
18
8
作者
袁云
王朝霞
+3 位作者
张巍
吕鹤
牛小媛
张茁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 报道 4例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逑孕砸糯阅远霾(CADASIL)患者的外周血管病理改变规律。方法 4例患者分别来自 4个不同的CADASIL家族,其发病年龄分别在 41、38、44和 39岁,病程在 8个月至 3年不等,均以发作性头晕、...
目的 报道 4例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逑孕砸糯阅远霾(CADASIL)患者的外周血管病理改变规律。方法 4例患者分别来自 4个不同的CADASIL家族,其发病年龄分别在 41、38、44和 39岁,病程在 8个月至 3年不等,均以发作性头晕、轻度偏瘫和痴呆为主要表现。基因检查证实Notch3基因存在突变。4例患者均做腓肠神经活检, 6例同龄的非CADASIL患者作为对照,观察血管的结构改变。结果 4例患者的外周小动脉血管表现: (1)血管各层结构大致正常(例 1和 4); (2)血管中层萎缩性改变(例 3),小动脉壁平滑肌细胞萎缩和脱失伴随血管内膜肥厚,个别血管周围少量炎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基底膜以及小直径微小动脉外膜出现肥厚;(3)血管中层增生性改变(例 2),不同直径小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肥大变圆和细胞数增多,伴大直径微小动脉的内膜肥厚以及小直径微小动脉的外膜肥厚。静脉结构光镜下均正常。电镜下颗粒嗜锇性物质主要出现在小动脉平滑肌细胞表面,偶尔累及毛细血管周细胞和小静脉平滑肌。6例对照中仅 2例出现轻度的内膜肥厚。结论 CADASIL主要累及小动脉壁中层平滑肌细胞,提示此病为小动脉肌病,任何部位的组织活检实质上是在检查微小动脉。不同患者外周微小动脉的病理改变存在不同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动脉
患者
改变
外周血管
CADASIL
平滑肌细胞
白质脑病
肥厚
外膜
家族
原文传递
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被引量:
6
9
作者
冯立群
张茁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4-66,共3页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他汀类药物
二级预防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胆固醇水平
高危因素
脑卒中史
药物治疗
ICVD
调脂药
原文传递
七叶皂苷钠致横纹肌溶解
被引量:
13
10
作者
楼小琳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6年第3期210-210,共1页
关键词
横纹肌溶解
七叶皂苷钠
血清磷酸肌酸激酶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双下肢麻木无力
神经检查
入院查体
下肢肌力
寡克隆区带
原文传递
题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免疫治疗策略
被引量:
7
1
作者
方丽波
刘广志
薛迎红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
复兴
医院
神经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87-992,共6页
文摘
在遵循循证医学基础上,结合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的作用机制,本文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针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急性期治疗、预防复发治疗及潜在的免疫治疗。急性期治疗以抑制炎性应答,降低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滴度为主,主要使用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血浆置换疗法。缓解期治疗以抑制T细胞、B细胞的增殖及去除体内B细胞为主,减少复发次数,主要给予硫唑嘌呤、利妥昔单抗及吗替麦考酚酯等。未来NMOSD的治疗将更趋于靶向性/特异性,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阻断致病性AOP4抗体与其抗原的结合,减少致病性AQP4抗体生成,阻断致病性抗体-抗原结合后的下游反应;主要包括aquaporumab、托珠单抗、DNA疫苗、抗CD19单克隆抗体(MEDI-551)、艾库组单抗及贝伐单抗等。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水通道蛋白4
免疫治疗
Keywords
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
aquaporin 4
immunotherapy
分类号
R744.5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微血管内皮损伤机制
被引量:
10
2
作者
曲秋菊
冯立群
机构
延边
大学
医学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0年第1期53-54,共2页
文摘
神经内膜微血管内皮损伤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重要病理机制。血液流变学异常、血管活性因子改变、氧化应激增强、蛋白激酶C激活和RAGE基因高表达等因素通过不同的途径引起微血管内皮损伤,导致神经组织低灌注。本文就近年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微血管内皮损伤机制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
血管内皮
低灌注
氧化应激
蛋白激酶C
RAGE基因
分类号
R587.2 [医药卫生—内分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神经内科ICU患者身体约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45
3
作者
乔雨晨
杨莘
王红艳
高凤莉
蔡卫新
刘芳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
宣武
医院
神经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
宣武
医院
护理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神经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
北京朝阳
医院
护理部
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
北京天坛
医院
护理部
首都医科大学
宣武
医院
神经
内科
ICU
出处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8-392,共5页
文摘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ICU患者身体约束使用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地区4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内科ICU患者337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神经内科ICU患者身体约束现状调查表收集资料并分析。结果患者身体约束率为62.3%;43.8%的护士是依据经验决策患者身体约束;29.5%实施身体约束患者的约束部位被记录了,50.5%实施身体约束患者的约束开始和解除时间被记录了,患者约束过程中有评估记录占60.0%。身体约束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约束决策人、留置鼻胃管、意识状态、压力性损伤风险、侵入性管路种类和谵妄等6个变量。结论神经内科ICU患者身体约束率处于较高水平且缺少相关制度和规范,身体约束使用和解除的指征有待明确,身体约束决策人、留置鼻胃管、意识状态、压力性损伤风险、侵入性管路种类和谵妄为神经内科ICU患者身体约束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身体约束
神经内科
重症病房
影响因素分析
Keywords
Physical Restraints
Neurology
Intensive Care Unit
Root Case Analysis
分类号
R473.74 [医药卫生—护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碟脉灵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
7
4
作者
冯立群
张茁
马毳
张华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47-349,共3页
文摘
为了观察碟脉灵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采用随机、对照、开放试验,将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钙组(n=34)、碟脉灵注射液组(n=36)和低分子肝素钙加碟脉灵注射液组(n=40),观察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心电图,头颅计算机断层成像测定脑梗死最大面积、。结果发现,治疗14天、28天时,低分子肝素钙组和碟脉灵注射液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接近(P>0.05),低分子肝素钙加碟脉灵注射液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低分子肝素钙组和碟脉灵注射液组降低更明显(P<0.05和P<0.01)。治疗14天,低分子肝素钙组、碟脉灵注射液组和低分子肝素钙加碟脉灵注射液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0%、52.7%和67.5%;治疗28天分别为70.6%、72%和87.5%。低分子肝素钙加碟脉灵注射液组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钙组和碟脉灵注射液组(P<0.01),而低分子肝素钙组与碟脉灵注射液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低分子肝素钙加碟脉灵注射液组基本痊愈率、显著进步率均高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和碟脉灵注射液治疗组。碟脉灵注射液组和低分子肝素钙加碟脉灵注射液组缺血性心电图的改善优于低分子肝素钙组(P<0.01)。治疗前后三组纤维蛋白原和最大梗死面积无明显改变。用药过程中,患者耐受性好。
关键词
神经病学
碟脉灵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
疗效评定
碟脉灵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有效率
Keywords
Die-Mai-Ling Injectio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Effective Rate
Low Molecular Heparin
Neurological scales
分类号
R741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FoxM1在胶质瘤对卡氮芥化疗抵抗中的作用
被引量:
2
5
作者
张明杰
范承哲
李少一
刘云会
机构
中国
医科大
学
附属
盛京
医院
神经
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1044-1047,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172197
81372484)
文摘
目的:研究FoxM1在胶质瘤细胞对卡氮芥化疗耐药中的作用,为胶质瘤化疗提供新的靶点和依据。方法:建立对BCNU耐药的胶质瘤细胞株,采取Western blot法检测FoxM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通过RNA干扰技术下调FoxM1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胶质瘤细胞对卡氮芥的敏感性;检测DNA损伤修复基因XRCC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卡氮芥耐药的U251胶质瘤细胞中FoxM1与XRCC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下调FoxM1表达水平后,恢复了耐药细胞株对卡氮芥的敏感性;下调FoxM1蛋白表达水平后,XRCC1蛋白表达水平随之下降,与胶质瘤细胞对卡氮芥的敏感程度相关。结论:FoxM1在胶质瘤细胞对卡氮芥耐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DNA损伤修复机制参与了FoxM1介导的胶质瘤细胞对卡氮芥的耐药过程。
关键词
FOXM1
卡氮芥
化疗抵抗
Keywords
FoxM1
BCNU
chemotherapy resistance
分类号
R730 [医药卫生—肿瘤]
R739.41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SPECT评估脑梗死后远隔功能抑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
1
6
作者
张翼
孙德锦
张学勤
戴浩杰
李眉
罗莎
任凌
刘喷飓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
医院
神经
内科
干部病区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
医院
神经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
北京同仁
医院
神经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
北京同仁
医院
核医学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4期558-560,共3页
文摘
目的:大脑半球卒中后运动功能的恢复不仅包括运动区、运动前区的重组,还和远隔区域的变化相关。本文旨在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观察到的亚急性期幕上脑梗死患者远隔区域低灌注程度与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首次发病的单侧幕上脑梗死患者,于亚急性期(5~14天)进行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若发现存在远隔区功能抑制,对远隔区的放射性计数进行半定量分析,按如下公式计算远隔区域脑血流的不对称指数(AI):[(正常区域放射性计数-远隔区域放射性计数)/正常区域放射性计数]×100。入组患者根据不对称指数分为轻度(AI≤5)、中度(5<AI≤1 0)、重度(AI>10)组。发病60天后使用斯堪的纳维亚神经卒中量表(SNSS)、恢复指数(RI)和Barthel指数(BI)对各组患者进行临床预后评估。结果:共收集首发单侧幕上脑梗死后发生远隔功能抑制现象的病例66例,其中轻度组23例,中度组27例,重度组16例。三组之间的恢复指数、Barthel指数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恢复指数与反映远隔区域脑血流的不对称指数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r=-0.564,P<0.01),Barthel指数与不对称指数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552,P<0.01)。结论:幕上脑梗死患者亚急性期远隔区域低灌注程度在神经功能恢复中具有重要意义。SPECT可作为临床上低灌注程度测定的可靠方法。
关键词
SPECT
远隔功能抑制
脑血流
幕上脑梗死
Keywords
SPECT
Diaschisis
Cerebral blood flow
Superatentorial infarct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β-干扰素治疗多发性硬化
7
作者
冯立群
张茁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9年第1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Β干扰素
治疗
分类号
R744.510.5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979.5 [医药卫生—药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的外周血管改变规律
被引量:
18
8
作者
袁云
王朝霞
张巍
吕鹤
牛小媛
张茁
机构
北京
大学
第一
医院
神经
内科
山西
医科大
学第一
附属
医院
神经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0,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70595)
文摘
目的 报道 4例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逑孕砸糯阅远霾(CADASIL)患者的外周血管病理改变规律。方法 4例患者分别来自 4个不同的CADASIL家族,其发病年龄分别在 41、38、44和 39岁,病程在 8个月至 3年不等,均以发作性头晕、轻度偏瘫和痴呆为主要表现。基因检查证实Notch3基因存在突变。4例患者均做腓肠神经活检, 6例同龄的非CADASIL患者作为对照,观察血管的结构改变。结果 4例患者的外周小动脉血管表现: (1)血管各层结构大致正常(例 1和 4); (2)血管中层萎缩性改变(例 3),小动脉壁平滑肌细胞萎缩和脱失伴随血管内膜肥厚,个别血管周围少量炎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基底膜以及小直径微小动脉外膜出现肥厚;(3)血管中层增生性改变(例 2),不同直径小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肥大变圆和细胞数增多,伴大直径微小动脉的内膜肥厚以及小直径微小动脉的外膜肥厚。静脉结构光镜下均正常。电镜下颗粒嗜锇性物质主要出现在小动脉平滑肌细胞表面,偶尔累及毛细血管周细胞和小静脉平滑肌。6例对照中仅 2例出现轻度的内膜肥厚。结论 CADASIL主要累及小动脉壁中层平滑肌细胞,提示此病为小动脉肌病,任何部位的组织活检实质上是在检查微小动脉。不同患者外周微小动脉的病理改变存在不同的差别。
关键词
小动脉
患者
改变
外周血管
CADASIL
平滑肌细胞
白质脑病
肥厚
外膜
家族
Keywords
Dementid,muti-infarct
Arterioles
Myocytes,smooth muscle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被引量:
6
9
作者
冯立群
张茁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4-66,共3页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他汀类药物
二级预防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胆固醇水平
高危因素
脑卒中史
药物治疗
ICVD
调脂药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七叶皂苷钠致横纹肌溶解
被引量:
13
10
作者
楼小琳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6年第3期210-210,共1页
关键词
横纹肌溶解
七叶皂苷钠
血清磷酸肌酸激酶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双下肢麻木无力
神经检查
入院查体
下肢肌力
寡克隆区带
分类号
R595.3 [医药卫生—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免疫治疗策略
方丽波
刘广志
薛迎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微血管内皮损伤机制
曲秋菊
冯立群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0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神经内科ICU患者身体约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乔雨晨
杨莘
王红艳
高凤莉
蔡卫新
刘芳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
45
原文传递
4
碟脉灵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冯立群
张茁
马毳
张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FoxM1在胶质瘤对卡氮芥化疗抵抗中的作用
张明杰
范承哲
李少一
刘云会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SPECT评估脑梗死后远隔功能抑制与预后的关系
张翼
孙德锦
张学勤
戴浩杰
李眉
罗莎
任凌
刘喷飓
《中国医药导刊》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β-干扰素治疗多发性硬化
冯立群
张茁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的外周血管改变规律
袁云
王朝霞
张巍
吕鹤
牛小媛
张茁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8
原文传递
9
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冯立群
张茁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6
原文传递
10
七叶皂苷钠致横纹肌溶解
楼小琳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6
1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