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后申遗时代的遗产旅游发展
1
作者 张祖群 《西部学刊》 2015年第4期57-60,共4页
充分提取和认识“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的多维度价值,并以此作为申遗成功与否和后期旅游发展的基础。基于“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遗产旅游的限制因素,要积极克服各种障碍因素,从政府规制的角度,积极进行不... 充分提取和认识“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的多维度价值,并以此作为申遗成功与否和后期旅游发展的基础。基于“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遗产旅游的限制因素,要积极克服各种障碍因素,从政府规制的角度,积极进行不同国家之间的、不同省区之间的区域协作与联合。从吃住行游购娱6个方面对“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旅游要素进行分析,认为“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只是起点,需要从三个方面实现遗产旅游跨越发展:(1)打造旅游精品+绝品,保持高端国际遗产旅游;(2)设计多样化的旅游产品;(3)开辟新旅游线路,防止传统线路僵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申遗时代 政府规制 世界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
下载PDF
纪录片《故宫》背后的“真实”再现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祖群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共6页
一、两种不同类型的故宫题材影视作品 (一)中国人文(历史)纪录片发展与“故宫”主题纪录片 中国人文(历史)纪录片有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stageofdevelopment):(1)20世纪80年代:《望长城》《话说长江》等反映文化寻根热、... 一、两种不同类型的故宫题材影视作品 (一)中国人文(历史)纪录片发展与“故宫”主题纪录片 中国人文(历史)纪录片有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stageofdevelopment):(1)20世纪80年代:《望长城》《话说长江》等反映文化寻根热、美学热等浪潮。(2)21世纪初期:《江南》《徽州》《故宫》探查历史,反思现实,直面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宫》 纪录片 “真实” 20世纪80年代 《望长城》 影视作品 文化寻根 《徽州》
下载PDF
公民意识的觉醒——《穹顶之下》引发的热议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祖群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共6页
一、环保纪录片的里程碑关于环保的纪录片多是欧美发达国家拍摄的,例如:《可爱的动物(Animals Are Beautiful People)》(1974,南非)、《野鸟世界(The Life of Birds)》(1998,英国)、《地球公民(Earthlings)》(2005,美国)、《地球脉动(Pl... 一、环保纪录片的里程碑关于环保的纪录片多是欧美发达国家拍摄的,例如:《可爱的动物(Animals Are Beautiful People)》(1974,南非)、《野鸟世界(The Life of Birds)》(1998,英国)、《地球公民(Earthlings)》(2005,美国)、《地球脉动(Planet Earth)》(2006,英国)、《难以忽视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2006,美国)、《危险中的星球(Planet in Peril)》(2007,美国)、《自然界大事件(Nature’s Great Events)》(2009,英国)、《人类星球(Human Planet)》(2011,英国)、《家园(Home)》(2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脉动 大事件 柴静 TRUTH Events 公众利益 污染治理 公众媒体 全国环境保护 大排量
下载PDF
试论利玛窦墓地在历史与现状之间的文化悖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祖群 邓阳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2年第11期22-26,共5页
利玛窦作为400多年前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其墓地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凭证,见证着上百年来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利玛窦墓地这一有着如此重要符号学意义的历史遗迹,在当今却被人遗忘在角落之中。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深思、去探寻。笔... 利玛窦作为400多年前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其墓地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凭证,见证着上百年来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利玛窦墓地这一有着如此重要符号学意义的历史遗迹,在当今却被人遗忘在角落之中。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深思、去探寻。笔者正是基于此点,从利玛窦生平与利玛窦墓地的变迁,对历史与现实之间文化悖论机理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悖论 历史遗迹 利玛窦 墓地 中西方文化交流 现状 历史与现实 符号学
下载PDF
影视“韩流”盛行于东亚还是全世界?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祖群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共6页
韩国影视作品在中国人的语汇中几乎人人皆知,掀起一股股"韩流"。它们体现了商业与艺术相互渗透、东西方文化交融、高素质的演员和歌手、影响波及面广等特点。韩国电视剧在欧美遭遇"文化折扣"不大,而韩国电影难以进... 韩国影视作品在中国人的语汇中几乎人人皆知,掀起一股股"韩流"。它们体现了商业与艺术相互渗透、东西方文化交融、高素质的演员和歌手、影响波及面广等特点。韩国电视剧在欧美遭遇"文化折扣"不大,而韩国电影难以进入大院线面向最大量的观众,可见"韩流"也不是铁板一块。在影视文化产业分析中,需要构建"遗产—传播—全媒体—认同—软实力"文化逻辑链。要想扭转中国文化在欧美遭遇的严重"折扣",有效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流” 韩国电视剧 韩国电影 文化特质 中国文化 影视文化 金秀贤 访谈对象 大钟奖 discou
下载PDF
岜沙苗民的生态文化特质——基于地方性知识的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祖群 《鄱阳湖学刊》 2014年第2期97-104,共8页
文章借鉴格尔茨的"文化-解释"逻辑,用实地考察方法书写了岜沙苗民的生态文化特质民族志。岜沙苗民通过不同时代不同主题的历史记忆进行主流文化的书写,所在社区的香樟亭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性建构事务。岜沙苗民的影视重现,体现... 文章借鉴格尔茨的"文化-解释"逻辑,用实地考察方法书写了岜沙苗民的生态文化特质民族志。岜沙苗民通过不同时代不同主题的历史记忆进行主流文化的书写,所在社区的香樟亭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性建构事务。岜沙苗民的影视重现,体现他们从边缘走向主流的抗争和文化营销方式,使得都市人有了认识西南山区边缘人群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岜沙苗民 生态文化特质 格尔茨 地方性知识
下载PDF
德意志民族的精魂:德国电影纵横百年(上)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祖群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6-41,共6页
德国电影百年沉浮始终受到德国国力发展的左右,德国电影为激发德国国民精神、辅助全民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国民、提供精神食粮等做出重要贡献。同时德国电影也为整个西方欧美电影,甚至世界电影浪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德国"家乡电影... 德国电影百年沉浮始终受到德国国力发展的左右,德国电影为激发德国国民精神、辅助全民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国民、提供精神食粮等做出重要贡献。同时德国电影也为整个西方欧美电影,甚至世界电影浪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德国"家乡电影"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几代德国人的思想,书写着地域认同和国家认同之间的有机联系。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德国电影发展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汲取,教训也值得我们铭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流派 德国人 世界电影 德意志民族 国民精神 法斯宾德 茂瑙 两德统一 施隆多夫 无声电影
下载PDF
是否荒诞?——《我的唐朝兄弟》的黑色幽默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祖群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6,共6页
一、"黑色幽默"影视视角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经济社会的动荡时期,那时候也引发了一场"微型文艺复兴",从而滋生了文学流派"黑色幽默"。人们通过人类惨痛的灾难命运、厚重的悲剧意味与浓烈的喜剧色彩来表现... 一、"黑色幽默"影视视角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经济社会的动荡时期,那时候也引发了一场"微型文艺复兴",从而滋生了文学流派"黑色幽默"。人们通过人类惨痛的灾难命运、厚重的悲剧意味与浓烈的喜剧色彩来表现这个荒诞世界的种种"荒谬"。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历史与黑色幽默文学(影视)之间,是在"互文性"的基础上实现各种社会力量的流通、对话、博弈和交流的。[1]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小说开始引进西方黑色幽默的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幽默” 中国当代小说 文学流派 互文性 悲剧意味 美国经济 里正 喜剧色彩 陈六 战争片
下载PDF
试解析大唐芙蓉园的审美视角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祖群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2年第10期38-40,共3页
如何让普通民众走近唐文化,感受文化遗产丰富的精神内涵,这在文化旅游界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大唐芙蓉园突然拔地而起,作为国内一个标志性的仿唐代园林文化主题公园,正好弥补了西安关于唐建筑的种种缺憾。它整合了西安特有的唐文... 如何让普通民众走近唐文化,感受文化遗产丰富的精神内涵,这在文化旅游界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大唐芙蓉园突然拔地而起,作为国内一个标志性的仿唐代园林文化主题公园,正好弥补了西安关于唐建筑的种种缺憾。它整合了西安特有的唐文化元素,通过庞大的建筑群落和立体互现式的文化展示方式,让游客切身参与文化的构建,体验高层次的精神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文化 芙蓉园 审美视角 解析 文化主题公园 建筑群落 普通民众 精神内涵
下载PDF
艺术还原轴心时代的东方法制本相——《大秦帝国》的再评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祖群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3年第3期223-227,共5页
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等于小说和影视艺术;同样,小说和影视也不等于历史。历史真实是艺术真实的基础,真正理解电视剧《大秦帝国》的关键在于摒弃暴力血腥和“文革”批评话语,从艺术的角度还原轴心时代的东方法制本相,还原当下经济... 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等于小说和影视艺术;同样,小说和影视也不等于历史。历史真实是艺术真实的基础,真正理解电视剧《大秦帝国》的关键在于摒弃暴力血腥和“文革”批评话语,从艺术的角度还原轴心时代的东方法制本相,还原当下经济社会改革的法制趋向和大一统的历史本意。通过舞台的英雄悲剧、银屏的幻灭喜剧,可以充分理解我们这个民族所走过的上下五千年艰难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艺术 法制趋向 大一统 《大秦帝国》
下载PDF
岛国之殇:《日本沉没》的影视美学寓言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祖群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2年第8期104-108,共5页
从《日本沉没》的小说到影视变化入手,在《日本沉没》地质学假说基础上拷问日本国民、日本政治、日本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等。最后对“岛国”心理的影视美学进行总结,发现:第一,日本民族忧患意识的产生主要有三个根源。第二,日本国民... 从《日本沉没》的小说到影视变化入手,在《日本沉没》地质学假说基础上拷问日本国民、日本政治、日本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等。最后对“岛国”心理的影视美学进行总结,发现:第一,日本民族忧患意识的产生主要有三个根源。第二,日本国民以儒家卫士自居,在心态上扭曲自己、对中国扭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政治 影视美学 沉没 岛国 寓言 民族忧患意识 周边国家 地质学
下载PDF
贾平凹的文化产出分期与地域文化原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祖群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4年第9期101-104,共4页
贾平凹作为一个从商州走出来的作家,他的文学轨迹有一个"寻根乡土——转型之痛——文化反省"的过程。其"商州系列"作品从文学地理角度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前期作品(如《白朗》、《我是农民》)以寻根为主... 贾平凹作为一个从商州走出来的作家,他的文学轨迹有一个"寻根乡土——转型之痛——文化反省"的过程。其"商州系列"作品从文学地理角度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前期作品(如《白朗》、《我是农民》)以寻根为主题,中期作品(《废都》、《秦腔》)折射痛苦的文化反省、悲壮的社会转型,后期作品(《古炉》)则超越了新的"文革"叙事,体现内在乡土文学的价值系统,并且在写作手法上有极大的创新。这一过程的转变,体现了贾平凹对历史和文化记忆的反省,深层次剖析人与人之间群体关系的变异,从而折向人与自然的回归。相信今后,贾平凹的作品会以更深层次触及灵魂的方式剖析人与自然,回归自然,回归到"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作品分期 地域文化 原型
下载PDF
雪原侠客——《智取威虎山》燃烧的时代精神
13
作者 张祖群 张莹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共6页
文章以《智取威虎山》(小说原本、样板戏电影、3D电影)三种文艺形式为对象,在比较视野中重点分析:一、各种文学艺术的流变、改编的异同与燃烧的时代精神:二、根据红色革命经典改编3D电影《智取威虎山》的人物角色、情节矛盾与叙事困境... 文章以《智取威虎山》(小说原本、样板戏电影、3D电影)三种文艺形式为对象,在比较视野中重点分析:一、各种文学艺术的流变、改编的异同与燃烧的时代精神:二、根据红色革命经典改编3D电影《智取威虎山》的人物角色、情节矛盾与叙事困境。文章认为,从小说原本到3D电影第二次转折性改编,在故事情节、细节处理、人物形象等方面都有所创新,符合闻一多对中国人灵魂诉求表述。在当下讴歌英雄争当英雄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取威虎山》 时代精神 红色革命 杨子荣 人物角色 《林海雪原》 人物形象 徐克 文艺形式 红色经
下载PDF
“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的政府规治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祖群 《美与时代(城市)》 2015年第3期4-8,共5页
在世界遗产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小学生。文章通过对世界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的资料搜集与实地考察,探寻其蕴含的深层文化价值,寻求旅游跨域发展。文章研究认为:(1)"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 在世界遗产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小学生。文章通过对世界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的资料搜集与实地考察,探寻其蕴含的深层文化价值,寻求旅游跨域发展。文章研究认为:(1)"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表明中国大遗址保护初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这是中国对西方主导的世界遗产保护规则一次重要改进性贡献,同时也对中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2)政府在"申遗"和旅游运作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要作用,可尝试构建政府主导的多利益主体发挥有效作用的区域遗产旅游发展模式。(3)旅游发展需要从政府规治角度加强三个层面的合作和竞争,同时积极推行社区管理,以一体化的目标化解遗产保护与旅游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 政府规治 世界文化遗产 遗产旅游
下载PDF
德意志民族的精魂:德国电影纵横百年(下)
15
作者 张祖群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3-45,共3页
德国电影百年沉浮始终受到德国国力发展的左右,德国电影为激发德国国民精神、辅助全民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国民、提供精神食粮等作出重要贡献。同时,德国电影也为整个西方欧美电影甚至世界电影浪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德国"家乡电影... 德国电影百年沉浮始终受到德国国力发展的左右,德国电影为激发德国国民精神、辅助全民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国民、提供精神食粮等作出重要贡献。同时,德国电影也为整个西方欧美电影甚至世界电影浪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德国"家乡电影"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几代德国人的思想,书写着地方认同和国家认同之间的有机联系。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德国电影发展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吸取,教训也值得我们铭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人 电影史 德意志民族 世界电影 地方认同 国民精神 两德统一 国家认同 旧时代 全民教育
下载PDF
电影《大丑》的戏里人生:中国传统戏曲何去何从?
16
作者 张祖群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共6页
一、研究综述(一)基本概念与对象中国传统戏曲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根植于传统的农耕社会土壤,生存了几千年。2.区域差异明显,南戏北曲(南曲戏文、北曲杂剧)。3.从艺人员是自由的,其职业高度个体化,戏班流动性大。4.戏班内部... 一、研究综述(一)基本概念与对象中国传统戏曲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根植于传统的农耕社会土壤,生存了几千年。2.区域差异明显,南戏北曲(南曲戏文、北曲杂剧)。3.从艺人员是自由的,其职业高度个体化,戏班流动性大。4.戏班内部以及戏班组织者(团长)、普通演员、戏曲表演场所之间形成了社会化与组织化的雏形,戏班之间、戏班与地方之间呈现出一种别样的江湖人生。源于西府(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与凤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戏曲 陕西省宝鸡市 区域差异 戏曲表演 三滴血 淮北梆子戏 西府 艺术创造工程 市场风险
下载PDF
大地园林化——纪录片《园林Ⅱ》之《村庄里的上林苑》的解读
17
作者 张祖群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84-89,共6页
由《故宫》原班人马倾情打造的八集纪录片《园林》(分别为第一集《仙境在人间》、第二集《村庄里的上林苑》、第三集《桃花源有多远》、第四集《写在大地上的诗》、第五集《汴京艮岳梦》、第六集《不朽的林泉》、第七集《遥远的归处》... 由《故宫》原班人马倾情打造的八集纪录片《园林》(分别为第一集《仙境在人间》、第二集《村庄里的上林苑》、第三集《桃花源有多远》、第四集《写在大地上的诗》、第五集《汴京艮岳梦》、第六集《不朽的林泉》、第七集《遥远的归处》、第八集《墙内的花园》,每集长度50分钟),于2015年6月20日CCTV9的端午假期档(每晚20点"特别呈现"时段)播出,受到海内外观众的广泛关注。特别是第二集《村庄里的上林苑》:秦代写实、汉代写意的兵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林苑 大地园林化 八集 海内外观众 艮岳 在人间 建筑遗址 白露为霜 一池三山 现代园林设计
下载PDF
试论文化遗产雷峰塔的“倒塌”机理
18
作者 张祖群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3年第2期52-53,共2页
雷峰塔倒掉的物理机制实际上是由四种因素决定的东方砖木结构的建筑物理年限一般是二百年左右,屡次的修建改变了它的内部结构,历次兵火对雷峰塔产生了致命的伤害,奇特的民俗为雷峰塔披上了一层迷信的外衣。对于东方土木结构建筑而言... 雷峰塔倒掉的物理机制实际上是由四种因素决定的东方砖木结构的建筑物理年限一般是二百年左右,屡次的修建改变了它的内部结构,历次兵火对雷峰塔产生了致命的伤害,奇特的民俗为雷峰塔披上了一层迷信的外衣。对于东方土木结构建筑而言,文化遗产的年限分析框架为“建筑本质+多次维修+兵火+民俗”,自然损毁与人工损毁共同作用。一般来说,自然损毁是内因,人工损毁是外因,两者是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之关系,这其实也印证与补充了文化遗产的二重价值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雷峰塔 木结构建筑 建筑物理 内部结构 价值理论 年限 东方
下载PDF
李小文与姚贝娜之死——基于网络舆情的导向对比
19
作者 张祖群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6年第2期246-253,共8页
以李小文与姚贝娜之死作为两种不同的认知样本,对比分析媒体介入公共认知的差异。从媒体伦理角度分析,'姚贝娜事件'是被媒介绑架呈现的一种后现代话语;从媒体缅怀角度分析,李小文则被塑造成一个被遗忘的扫地僧,同时被书写成一个... 以李小文与姚贝娜之死作为两种不同的认知样本,对比分析媒体介入公共认知的差异。从媒体伦理角度分析,'姚贝娜事件'是被媒介绑架呈现的一种后现代话语;从媒体缅怀角度分析,李小文则被塑造成一个被遗忘的扫地僧,同时被书写成一个'科学超人'。不同的媒体导向往往产生不同的社会反响。网络对于舆论的引导是很脆弱的,往往瞬息万变,不可预知。基于网络舆情理论,本文将讨论三个没有终极答案的学术问题:1我们这个社会到底是需要科学家还是歌星?2悲哀于谁的不朽?3网络舆情如何传递正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小文 姚贝娜 网络舆情 媒介 公共认知
下载PDF
试论文化遗产的记忆功能与政治属性
20
作者 张祖群 《西部学刊》 2014年第12期16-19,共4页
文化遗产涉及它的功能和作用,使其成为"我们是谁"、"你们是谁"、"他们是谁"、"我们如何找回自己"的身份保证和象征功能。选取了两个典型案例进行文化遗产的记忆功能与政治属性分析:第一,希腊... 文化遗产涉及它的功能和作用,使其成为"我们是谁"、"你们是谁"、"他们是谁"、"我们如何找回自己"的身份保证和象征功能。选取了两个典型案例进行文化遗产的记忆功能与政治属性分析:第一,希腊帕特农神庙浮雕案例背后是遗产的盗割与转卖;第二,台北故宫博物院案例喻示着"去政治化"与文化记忆。最后得出结论:在政治上,文化遗产是民族国家身份的象征,代表着国家形象和文化成就;文化遗产不是死去的孤立静态物,是政治文明的能动反映;要实现从"遗产"到"资源"的转型,让文化成为创新当代文化的一种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记忆功能 政治属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