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基锌铝镁镀层钢切边初始腐蚀机理和保护性能研究
1
作者 庞晟 何鑫 +2 位作者 商婷 刘超 程学群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6期29-35,58,共8页
以低铝低镁型Zn1.5Al1.1Mg热基锌铝镁镀层板为研究对象,采用SEM、EDS、XRD等方式,明确了低铝低镁锌铝镁镀层板其切边的初始腐蚀机制,并通过SEM、XRD对浸泡实验和循环腐蚀实验后的试样其切边处的腐蚀产物种类和形貌进行分析,研究锌铝镁... 以低铝低镁型Zn1.5Al1.1Mg热基锌铝镁镀层板为研究对象,采用SEM、EDS、XRD等方式,明确了低铝低镁锌铝镁镀层板其切边的初始腐蚀机制,并通过SEM、XRD对浸泡实验和循环腐蚀实验后的试样其切边处的腐蚀产物种类和形貌进行分析,研究锌铝镁镀层对其切边处的保护性能。结果表明:锌铝镁镀层其切边是由纯Zn相、Zn-MgZn_(2)二元共晶、Zn-MgZn_(2)-Al三元共晶3种组织构成;含有MgZn_(2)相的三元共晶和二元共晶在锌铝镁切边的腐蚀初期通常作为腐蚀萌生点,进而扩展到整个镀层;在锌铝镁镀层切边的长期腐蚀过程中,Zn元素起到主要保护作用,游离的Zn^(2+)通过形成碱式碳酸锌[Zn_(5)(OH)_(6)(CO_(3))_(2)]和碱式氯化锌[Zn_(5)(OH)_8Cl_(2)·H_(2)O]在镀层切边处堆积,阻碍腐蚀介质的纵向扩展,当其转变为多孔氧化锌时,镀层保护失效,切边受到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基锌铝镁镀层 切边 腐蚀机理 微观组织 循环腐蚀试验
下载PDF
TBF980钢表面氧化物组成和结构在磷化过程中的变化
2
作者 蔡宁 龙袁 +1 位作者 郝玉林 姚士聪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利用碳萃取复型技术结合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能谱等方法分析了不同时间(0~90 s)磷化处理后TBF980冷轧连退钢表面氧化物的组成、形态及晶体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钢表面氧化物主要由薄膜状非晶态SiO_(x)以及MnSiO_(3)单晶颗粒组成。... 利用碳萃取复型技术结合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能谱等方法分析了不同时间(0~90 s)磷化处理后TBF980冷轧连退钢表面氧化物的组成、形态及晶体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钢表面氧化物主要由薄膜状非晶态SiO_(x)以及MnSiO_(3)单晶颗粒组成。随着磷化时间的延长,表面氧化物数量减少,硅、锰元素含量显著降低,但是当磷化膜完全覆盖试验钢表面时,磷化膜与基体之间仍然存在一层氧化物。在磷化过程中,大部分非晶态SiO_(x)薄膜先断裂再卷成球形,并在磷化液的作用下脱离试验钢表面,小部分保留在磷化膜与基体界面处;MnSiO_(3)单晶在磷化液的作用下先转变成非晶态SiO_(x)与MnSiO_(3)纳米晶的复合颗粒,再完全转变成非晶态SiO_(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连退钢 表面氧化物 碳萃取复型技术
下载PDF
基板温度对真空热蒸发沉积纯锌镀层组织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邱肖盼 刘昕 +2 位作者 江社明 蒋光锐 张启富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46-951,共6页
通过真空热蒸发技术沉积得到一种耗锌量少且性能良好的锌镀层,研究了不同基板温度对所得锌镀层组织形貌、微观结构、腐蚀行为和附着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基底温度低于100℃时,镀层中存在排列紧密的柱状晶,当基板温度超过150℃后,镀层... 通过真空热蒸发技术沉积得到一种耗锌量少且性能良好的锌镀层,研究了不同基板温度对所得锌镀层组织形貌、微观结构、腐蚀行为和附着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基底温度低于100℃时,镀层中存在排列紧密的柱状晶,当基板温度超过150℃后,镀层的微观结构发生明显变化。随着基板温度的升高,镀层表面电子转移的阻抗降低,基板温度为100℃时所得镀层的自腐蚀电位较正。随着基板温度的升高,镀层的附着力呈现先降低后增强的趋势,在25℃和50℃下沉积的镀层试样以及GI镀层试样中出现较为明显的镀层剥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板温度 锌镀层 耐蚀性 附着力
原文传递
锌基合金镀层钢板的耐蚀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蒋光锐 王海全 +2 位作者 黎敏 刘广会 谢春乾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4-359,共6页
采用热浸镀的方法在镀锌模拟器上制备得到纯Zn、Galfan和Zn-Al-Mg 3种锌合金镀层钢板,3种镀层中的合金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Zn-0.2%Al,Zn-5%Al和Zn-2%Al-2%Mg,镀层钢板为无间隙原子钢(IF钢)。采用全浸泡的方法研究了3种锌基合金镀层钢板... 采用热浸镀的方法在镀锌模拟器上制备得到纯Zn、Galfan和Zn-Al-Mg 3种锌合金镀层钢板,3种镀层中的合金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Zn-0.2%Al,Zn-5%Al和Zn-2%Al-2%Mg,镀层钢板为无间隙原子钢(IF钢)。采用全浸泡的方法研究了3种锌基合金镀层钢板的腐蚀行为,并采用电化学方法和扫描电镜研究了浸泡不同时间的锌基合金镀层钢板的耐蚀性。结果表明,在浸泡初期,Zn-Al-Mg镀层钢板的自腐蚀电流密度最大;随着浸泡时间延长,Zn-Al-Mg镀层钢板的自腐蚀电流密度缓慢减小,而纯Zn镀层钢板和Galfan镀层钢板的自腐蚀电流密度均增大。Galfan镀层钢板的Nyquist曲线具有明显扩散特征,镀层表面的腐蚀速率较快;而Zn-Al-Mg镀层钢板的Nyquist曲线表现为有限扩散特征,这表明其表面覆盖的腐蚀产物提高了Zn-Al-Mg镀层钢板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 Zn-Al-Mg镀层 耐蚀性 Galfan镀层 热浸镀
原文传递
V-N微合金钢在线快速感应回火工艺中V(C,N)析出强化机制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晓林 崔阳 +3 位作者 肖宝亮 张大伟 金钊 程政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68-1376,共9页
利用SEM、TEM以及三维原子探针(3DAP)等分析方法,研究了V-N微合金钢在线快速感应回火过程中,不同保温时间对力学性能以及析出强化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回火组织为粒状贝氏体;经过600℃回火后,组织为粒状贝氏体+铁素体。试样在600... 利用SEM、TEM以及三维原子探针(3DAP)等分析方法,研究了V-N微合金钢在线快速感应回火过程中,不同保温时间对力学性能以及析出强化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回火组织为粒状贝氏体;经过600℃回火后,组织为粒状贝氏体+铁素体。试样在600℃回火,保温300 s,硬度和屈服强度出现峰值,分别为330.45 HV和815 MPa,与未回火试样相比,屈服强度增加了173 MPa。屈服强度的增加主要依靠V或者VN原子团簇,团簇中V、N原子的分布近似单原子层,类似析出相的GP区,其内部总的原子数量在20~100个之间,这些细小的纳米团簇与位错有较强的相互作用,与V(C, N)析出相相比,V或VN团簇具有更佳的强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原子探针(3DAP) 在线快速感应回火 V-N微合金钢 团簇强化
原文传递
Zn-Al-Mg合金的凝固组织及其耐腐蚀性能 被引量:11
6
作者 蒋光锐 刘广会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1-196,共6页
在电阻炉中熔炼得到Zn-Al-Mg合金,然后分别在水冷、空冷和炉冷的条件下冷却到室温。采用SEM观察不同凝固方式下的Zn-Al-Mg合金微观组织,并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凝固方式对样品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n-Al-Mg合金的微观组织由富Zn... 在电阻炉中熔炼得到Zn-Al-Mg合金,然后分别在水冷、空冷和炉冷的条件下冷却到室温。采用SEM观察不同凝固方式下的Zn-Al-Mg合金微观组织,并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凝固方式对样品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n-Al-Mg合金的微观组织由富Zn的初晶组织以及Zn-Al-Mg共晶组织构成。采用炉冷方式得到的Zn-Al-Mg合金中的初晶组织尺寸最大,比例最高。随着合金凝固速度的提高,合金中的初晶组织显著细化,共晶组织所占比例增大,共晶组织从颗粒状转变为层片状。采用不同凝固方式得到的Zn-Al-Mg合金的自腐蚀电位相近,但是自腐蚀电流以及电化学阻抗谱有明显差异,炉冷方式的Zn-Al-Mg合金的自腐蚀电流最小,耐腐蚀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Al-Mg合金 凝固 微观组织 耐腐蚀性能 镀层
原文传递
热轧平整带钢C翘机理分析及措施 被引量:14
7
作者 昝现亮 孙翼洲 +3 位作者 王凤琴 李飞 李旭东 文杰 《轧钢》 2020年第5期21-24,29,共5页
针对某厂S620GT热轧带钢平整后由下C翘改变为上C翘且其高度平均值达35.9mm的问题,对带钢C翘方式改变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平整机下支撑辊传动造成带钢上下表面塑性变形区、前后滑区长度、前后滑值、中性点位置、摩擦力大小等变化... 针对某厂S620GT热轧带钢平整后由下C翘改变为上C翘且其高度平均值达35.9mm的问题,对带钢C翘方式改变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平整机下支撑辊传动造成带钢上下表面塑性变形区、前后滑区长度、前后滑值、中性点位置、摩擦力大小等变化,形成上下表面应力差,产生上C翘缺陷。通过开展有限元分析,明确了平整工作辊的配辊要求,即上工作辊辊径大于下工作辊辊径,辊径差在3mm以内;对比分析工艺参数,开展DOE试验,得到张力为影响热轧平整C翘的关键影响因子,轧制力、弯辊力为重要影响因子,并得到工艺参数的最优组合(张力220kN、轧制力4000kN、弯辊力-50kN)。平整工艺参数优化后,C翘缺陷高度平均值从35.9mm降至21.5mm,C翘缺陷控制的准确性与稳定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平整 下支撑辊传动 C翘缺陷 DOE试验 配辊 张力 轧制力 弯辊力
原文传递
液压伺服系统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马闻宇 王凤琴 +3 位作者 赵林 刘子英 郭薇 张喜榜 《中国钢铁业》 2018年第12期53-56,共4页
文章介绍了采用液压伺服系统替代某一电机伺服系统的过程。主要设计了液压伺服系统回路,对系统回路的整体功能、各液压元件的功能和选型等相关细节进行阐述。通过建立液压伺服系统仿真模型,确定了系统的稳定性,并进一步证明了通过增加... 文章介绍了采用液压伺服系统替代某一电机伺服系统的过程。主要设计了液压伺服系统回路,对系统回路的整体功能、各液压元件的功能和选型等相关细节进行阐述。通过建立液压伺服系统仿真模型,确定了系统的稳定性,并进一步证明了通过增加超前校正网络、减小开环增益和增加马达排量等均可进一步增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设计合理的液压伺服系统,可以实现对电机伺服系统的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伺服系统 回路设计 液压元件选型 伯德图 稳定性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