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注射顺氯氨铂后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内Fos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4
1
作者 孔哲 季淑梅 +2 位作者 高萱 陈应城 管振龙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6-280,共5页
为了研究非呕吐动物大鼠是否存在与呕吐动物相似的呕吐反应区,以及二者之间的异同,给予大鼠腹腔催吐剂-顺氯氨铂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Fos阳性神经元在脑和脊髓内呕吐相关区域的分布。结果发现,在脑干的最后区、孤束核、外侧臂... 为了研究非呕吐动物大鼠是否存在与呕吐动物相似的呕吐反应区,以及二者之间的异同,给予大鼠腹腔催吐剂-顺氯氨铂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Fos阳性神经元在脑和脊髓内呕吐相关区域的分布。结果发现,在脑干的最后区、孤束核、外侧臂旁核和下丘脑的视上核、室旁核、弓状核有大量的Fos阳性神经元,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催吐剂的刺激可使大鼠脑内Fos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加,除了与呕吐运动相关的部分区域外,其余分布区域均与呕吐动物一致,提示大鼠脑内也存在类似的、与恶心相关的神经化学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注射 顺氯氨铂 大鼠 中枢神经系统 FOS蛋白 呕吐反应 催吐剂
下载PDF
神经系统褪黑激素受体 被引量:6
2
作者 袁和 汪晓立 彭树勋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21-126,共6页
近10年来,应用放射配体结合实验及药理学实验的方法,已证明脊椎动物(包括人)的脑或视网膜存在褪黑激素(melatonin,MEL)受体,并大致分为两种亚型:MEL-1和MEL-2受体。脑内MEL受体不仅受其固有配体MEL的调节,也受异类激素,如性激素的调节... 近10年来,应用放射配体结合实验及药理学实验的方法,已证明脊椎动物(包括人)的脑或视网膜存在褪黑激素(melatonin,MEL)受体,并大致分为两种亚型:MEL-1和MEL-2受体。脑内MEL受体不仅受其固有配体MEL的调节,也受异类激素,如性激素的调节和年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受体 褪黑激素受体
下载PDF
褪黑素:一个多功能的光周期信号 被引量:29
3
作者 汪晓飞 刘志民 彭树勋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81-287,共7页
褪黑素:一个多功能的光周期信号汪晓飞刘志民彭树勋(香港大学医学院生理学系,香港)目录一、褪黑素的分泌(一)正常情况(二)异常情况1.生殖系统异常2.睡眠异常3.精神紊乱二、褪黑素的作用(一)生殖系统(二)脂肪代谢和毛... 褪黑素:一个多功能的光周期信号汪晓飞刘志民彭树勋(香港大学医学院生理学系,香港)目录一、褪黑素的分泌(一)正常情况(二)异常情况1.生殖系统异常2.睡眠异常3.精神紊乱二、褪黑素的作用(一)生殖系统(二)脂肪代谢和毛发替换(三)睡眠(四)免疫系统(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分泌 光周期信号 受体 信号转导
下载PDF
M-序列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杜明辉 徐秉铮 +2 位作者 陈和晏 林魁杰 潘伟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14-221,共8页
传统的诱发电位检测法—时间锁定平均法是一种耗时的方法,不适于某些应用。本文介绍一种快速检测诱发电位的方法—M-序列检测法。文中给出了利用M-序列检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原理,并介绍了实验系统。理论表明,这项技术能够获得... 传统的诱发电位检测法—时间锁定平均法是一种耗时的方法,不适于某些应用。本文介绍一种快速检测诱发电位的方法—M-序列检测法。文中给出了利用M-序列检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原理,并介绍了实验系统。理论表明,这项技术能够获得传统平均法(L+1)2/4L倍的检测信噪比,其中L是序列的长度。在猫和正常人身上所做的试验显示,它比传统的方法能更好地改善检测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电位 脑干 听觉 诱发电位 M-序列 BAER
下载PDF
利用伪随机序列相关辨识检测视觉诱发电位 被引量:3
5
作者 杜明辉 徐秉铮 +2 位作者 陈和晏 林魁杰 潘伟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8期1-6,共6页
诱发电位在临床诊断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中有重要意义。目前的诱发电位检测方法是平均法,由平均法获得的诱发电位远不能满足许多实际应用的需要。本文利用伪随机序列相关辨识技术,实现了快速检测视觉诱发电位。文中对这项技术的原理... 诱发电位在临床诊断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中有重要意义。目前的诱发电位检测方法是平均法,由平均法获得的诱发电位远不能满足许多实际应用的需要。本文利用伪随机序列相关辨识技术,实现了快速检测视觉诱发电位。文中对这项技术的原理作了详细的描述,给出了检测算法,并分析了检测信噪比相对平均法的改善情况。实验结果显示,这项技术能大大缩短检测时间,对克服时变因素的影响,减少病人的痛苦,以及对诱发电位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都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 M序列 伪随机序列 相关辨识
下载PDF
腹腔注射催吐剂后非呕吐动物大鼠脑内呕吐反应区F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英文)
6
作者 孔哲 季淑梅 +2 位作者 高萱 陈应城 管振龙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222-224,F003,共4页
背景:给予猫类呕吐动物不同的催吐剂,发现孤束核、外侧被盖到腹外侧区这一弓形区域有大量Fos阳性神经元表达。并认为最后区、孤束核到腹外侧网状结构这一弓型区域是主要催吐部位。非呕吐动物注射催吐剂后是否会有相应反应。目的:观察腹... 背景:给予猫类呕吐动物不同的催吐剂,发现孤束核、外侧被盖到腹外侧区这一弓形区域有大量Fos阳性神经元表达。并认为最后区、孤束核到腹外侧网状结构这一弓型区域是主要催吐部位。非呕吐动物注射催吐剂后是否会有相应反应。目的:观察腹腔注射催吐剂顺氯氨铂大鼠脑和脊髓内呕吐相关区域的Fos阳性神经元分布。设计:以动物为观察对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神经生理研究室和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理室。材料:实验于2003-03/08在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神经生理研究室,河北医科大学基础研究院生理室完成。选择雄性SD大鼠12只,体质量220~250g,清洁级。随机分为实验组6只,对照组6只。干预:实验组腹腔注射催吐剂顺氯氨铂10mg/kg,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后,于室温、安静、避光环境下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6h后取大鼠脑组织,进行冷冻连续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大鼠脑干和前脑核团的F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并进行阳性细胞记数。主要观察指标:①注射催吐剂后大鼠的行为学观察。②大鼠脑内相关区域Fos阳性细胞数。结果:1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大鼠在注射后20min内均为安静状态,蜷缩着趴卧,几乎无任何活动表现。注射后60min,对照组大鼠恢复正常,进食或饮水;而实验组大鼠处于蜷缩的趴卧状态,偶尔抬头或摆头,呼吸频率快且不均匀。注射后2h,实验组动物仍然腹部紧贴笼底趴卧,低头,鼻尖不规则晃动。5h后,实验组动物开始站立活动,呼吸正常,但仍不摄食或饮水。②在脑干的孤束核、最后区、外侧臂旁核和下丘脑的室旁核、视上核、弓状核的Fos阳性神经元[(64.3±9.6),(83.4±15.0),(148.8±19.9),(80.2±11.8),(20.7±3.8),(86.6±10.8)]明显高于对照组[(56.2±6.3),(73.5±9.9),(136.9±17.8),(66.1±10.3),(17.3±3.4),(78.8±10.5)]。结论:催吐剂能使大鼠产生内脏不适,其中枢神经系统内可能存在着与呕吐动物相似的催吐区,但可能缺乏与呕吐相关的调节机制。催吐剂的刺激使大鼠脑内相关区域Fos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加,提示非呕吐动物大鼠脑内也存在类似与恶心相关的神经化学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癌基因蛋自质c-Fos 恶心 催吐药 大鼠
下载PDF
血浆不同水平胰岛素对大鼠动脉血压的影响
7
作者 钟历勇 Fung M L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浆不同水平胰岛素对大鼠动脉血压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胰岛素泵组、四氧嘧啶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胰岛素微量渗透泵皮下植入的方法建立外源性胰岛素诱导高胰岛素血症动物模型;给SD大鼠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建立低... 目的 探讨血浆不同水平胰岛素对大鼠动脉血压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胰岛素泵组、四氧嘧啶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胰岛素微量渗透泵皮下植入的方法建立外源性胰岛素诱导高胰岛素血症动物模型;给SD大鼠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建立低胰岛素血症和高血糖动物模型;分别于实验的0、2、5、8、11、15 d测定血浆胰岛素及血糖浓度,于实验的1、4、7、10、13、16 d测定动脉血压。结果 1)胰岛素微量渗透泵可诱导出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第10天胰岛素泵组动脉血压增高,并持续至实验结束,与正常对照组和四氧嘧啶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正常对照组和四氧嘧啶组动脉血压波动不明显,四氧嘧啶组虽分别于实验第13、16 天观察到动脉血压稍有上升趋势,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源性胰岛素可诱导出大鼠动脉血压的上升,而在短期内未观察到低胰岛素血症和高血糖动物有明显的动脉血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动脉血压 水平 正常对照组 高胰岛素血症 外源性胰岛素 低胰岛素血症 四氧嘧啶 微量渗透泵 动脉血压增高 胰岛素泵 动物模型 血浆胰岛素 统计学 实验动物 方法建立 腹腔注射 SD大鼠 血糖浓度 血压波动 上升趋势 血压变化
下载PDF
雌激素的心脏保护作用——与β_1-肾上腺素受体的相互作用及其信号通路(英文) 被引量:5
8
作者 黄心璇 马妍 +1 位作者 郑永添 黄德明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1-577,共7页
雌激素是女性体内主要的类固醇性激素。对于心肌缺血性伤害,切除卵巢的成年雌性大鼠在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时,比正常雌性大鼠呈现更严重的心肌损伤;而去卵巢后的雌激素替补组大鼠对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时心肌缺血性伤害的反应则又回复... 雌激素是女性体内主要的类固醇性激素。对于心肌缺血性伤害,切除卵巢的成年雌性大鼠在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时,比正常雌性大鼠呈现更严重的心肌损伤;而去卵巢后的雌激素替补组大鼠对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时心肌缺血性伤害的反应则又回复到正常雌性大鼠水平,这为雌激素对抗缺血性伤害的心脏保护作用提供了证据。雌激素的这种保护作用是通过下调β1-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来实现的。也有研究证明,雌激素能抑制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的表达和活性,PKA是Gs蛋白/腺苷酸环化酶(adenylyl cyclase,AC)/cAMP/PKA通路的第二信使,而该通路最终影响心肌的收缩功能。有初步证据表明雌激素还能抑制β1-肾上腺素受体通路下游的另一种第二信使钙调蛋白激酶II-δc(Ca2+/calmodulin kinase II-δc,CaMKII-δc)的活性,而CaMKII-δc参与PKA非依赖性的细胞凋亡。即时给予生理浓度雌激素可不通过雌激素受体而直接抑制心肌β1-肾上腺素受体并减弱Ca2+内流。此外,脑研究也显示雌激素能抑制负责调节动脉血压脑区的β1-肾上腺素受体活性。因此,雌激素和β1-肾上腺素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信号通路十分复杂。雌激素不仅主导性别决定,在机体其它功能例如心脏保护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Β1-肾上腺素受体 钙调蛋白激酶Ⅱ 蛋白激酶A 心脏保护 凋亡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合成酶在培养海马神经细胞上的分布及其激活对细胞兴奋性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简葵欢 陈明 +1 位作者 冯文龙 高天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8-310,319,共4页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在培养海马神经细胞上的分布情况和酶激活时对细胞兴奋性的影响。方法:NOS的分布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方法,细胞兴奋性的变化采用膜片钳全细胞的模式来记录膜电位的变化。结果:发现两种结构型NOS包括nNOS和...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在培养海马神经细胞上的分布情况和酶激活时对细胞兴奋性的影响。方法:NOS的分布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方法,细胞兴奋性的变化采用膜片钳全细胞的模式来记录膜电位的变化。结果:发现两种结构型NOS包括nNOS和eNOS均分布在神经元上。另外,eNOS还分布在胶质细胞上。当给予NOS的底物L-精氨酸时,海马神经元的膜电位出现去极化,并产生动作电位。结论:以上结果显示NOS广泛分布在海马神经细胞中,当其激活时对海马神经元有兴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成酶 细胞兴奋性 海马 免疫荧光标记 膜片钳记录
下载PDF
大鼠小脑蚓垂小结毁损对前庭核神经元自发性放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斌 黎振航 陈应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9期3764-3767,共4页
目的:研究小脑传入神经纤维对成年大鼠中枢耳石器神经元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用外科吸引术毁损小脑蚓垂和小结,观察中枢耳石器神经元自发性放电活动的变化。结果:小脑蚓垂小结毁损后,规则型放电神经元的比例增加,C神经元呈现出规则的... 目的:研究小脑传入神经纤维对成年大鼠中枢耳石器神经元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用外科吸引术毁损小脑蚓垂和小结,观察中枢耳石器神经元自发性放电活动的变化。结果:小脑蚓垂小结毁损后,规则型放电神经元的比例增加,C神经元呈现出规则的和不规则的两种放电类型,而少数I神经元表现出规则型放电。同时,各类神经元的自发性放电均值或增强或减弱,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小脑蚓垂小结毁损后,中枢耳石器神经元的自发性放电活动受到了明显影响。提示当动物处于正常生理状态下,具有功能特性的中枢耳石器神经元的自发性放电活动受小脑蚓垂和小结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小脑蚓垂小结毁损 前庭核神经元 自发性放电活动 电生理学
下载PDF
大鼠下橄榄核毁损对前庭核神经元自发性放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斌 黎振航 陈应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2期4480-4482,共3页
目的:研究下橄榄核-小脑通路对成年大鼠中枢耳石器神经元自发性放电活动的影响。方法:用3-乙酰吡啶腹腔内注射破坏下橄榄核神经元,观察中枢耳石器神经元自发性放电活动的变化。结果:下橄榄核毁损后,规则型放电神经元的比例明显增加,C神... 目的:研究下橄榄核-小脑通路对成年大鼠中枢耳石器神经元自发性放电活动的影响。方法:用3-乙酰吡啶腹腔内注射破坏下橄榄核神经元,观察中枢耳石器神经元自发性放电活动的变化。结果:下橄榄核毁损后,规则型放电神经元的比例明显增加,C神经元呈现出规则的和不规则的两种放电类型,而I神经元全部表现为规则型放电。同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类神经元的自发性放电频率均值明显增强,其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t=3.2871~11.7916,P<0.005~0.0001)。结论:下橄榄核毁损后,中枢耳石器神经元的自发性放电活动受到了明显影响。提示发出爬行纤维的下橄榄核通过对浦肯野细胞活动的影响,在中枢耳石器神经元的自发性放电活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橄榄核 前庭 神经元 大鼠
下载PDF
一氧化氮供体SNP和DEA对培养海马神经元L-型钙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简葵欢 陈明 +1 位作者 冯文龙 高天明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50-554,共5页
目的观察NO供体DEA和SNP对大鼠海马培养神经元L-型钙电流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L-型钙电流用膜片钳的全细胞模式进行记录。结果DEA和SNP这二种NO供体的主要效应为抑制作用。3 mmol/L DEA可抑制L-型钙电流,当电压去极化至1... 目的观察NO供体DEA和SNP对大鼠海马培养神经元L-型钙电流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L-型钙电流用膜片钳的全细胞模式进行记录。结果DEA和SNP这二种NO供体的主要效应为抑制作用。3 mmol/L DEA可抑制L-型钙电流,当电压去极化至10mV时,电流被抑制了29%。SNP对通道也主要起抑制作用,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当用NEM预处理以阻断S-亚硝化通路后,SNP仍对L-型钙电流产生相似的抑制作用,表明S-亚硝化机制不参与该调控作用。用10μmol/L ODQ预处理以阻断cGMP途径后,SNP仍对通道有抑制作用,表明存在另一种非cGMP通路的抑制性机制。结论上述结果表明,NO供体DEA和SNP对海马神经元L-型钙电流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与cGMP途径和S-亚硝化修饰无关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L-型钙通道 海马 膜片钳
原文传递
白血病HL-60细胞的电容性钙内流:粉防己碱与SK&F96365作为探测药(英文)
13
作者 梁育民 关超然 罗达德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97-101,共5页
Agonist-activated Ca^(2+) entry is important in many biological responses such as secretion and cell growth. In nonexcitable cells which have no voltage-operated Ca^(2+) channels (VOCC), agonist-receptor interaction c... Agonist-activated Ca^(2+) entry is important in many biological responses such as secretion and cell growth. In nonexcitable cells which have no voltage-operated Ca^(2+) channels (VOCC), agonist-receptor interaction can trigger Ca^(2+) entry across the plasmalemma via several entry pathways (Fig 1): (A) channels which are intrinsic structures of the receptor (receptor-operated channels),(B) channels which are coupled to receptors via a G-protein (G-protein-operated channels), (C) channels which are activated by some second messengers (second-messenger-operated channels), and(D) channels which open upon intraeellular nonmitochondrial Ca^(2+) store depletion (Ca^(2+) release-activated channels) resulting from inositol 1, 4, 5-trisphosphate-induced Ca^(2+) release or inhibition of Ca^(2+) re-uptake (see next section). Ca^(2+) en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碱 白血病 细胞培养 钙内流 探测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