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藻DHA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
作者 温雪馨 李建平 +2 位作者 侯文伟 彭晓芳 马金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446-450,共5页
DHA是婴幼儿的成长因子,也是成年人不可缺少的保健元素。由于人体不能自身合成DHA,且在日常膳食中摄入量不足,因此需要额外服用DHA补充产品。本文在综合中国人饮食习惯和国际权威机构DHA相关推荐摄入量的基础上,得出我国不同人群的DHA... DHA是婴幼儿的成长因子,也是成年人不可缺少的保健元素。由于人体不能自身合成DHA,且在日常膳食中摄入量不足,因此需要额外服用DHA补充产品。本文在综合中国人饮食习惯和国际权威机构DHA相关推荐摄入量的基础上,得出我国不同人群的DHA推荐摄入量标准。与鱼油DHA相比,微藻DHA不含鱼腥味、DHA与EPA含量配比适当、不存在海洋污染和破坏生态平衡的问题,是一种天然、安全、环保的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微藻DHA在国外已有广泛的认知及应用,在国内的保健品行业和食品行业中的食用油、液态奶领域日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其在应用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也具有积极的研究意义。微藻DHA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将成为保健品和食品行业产品未来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DHA DHA来源 推荐摄入量 食品添加剂
下载PDF
高含量DHA食用油的应用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司华静 彭晓芳 马金余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6-90,共5页
本文研究了添加高含量DHA藻油的花生油和橄榄油(20%DHA净含量)在62℃条件下放置过程中过氧化值和感官品质的变化;考察了其在低温烹调条件下DHA的稳定性以及DHA藻油对食用油感官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高含量DHA的橄榄油和花生油(... 本文研究了添加高含量DHA藻油的花生油和橄榄油(20%DHA净含量)在62℃条件下放置过程中过氧化值和感官品质的变化;考察了其在低温烹调条件下DHA的稳定性以及DHA藻油对食用油感官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高含量DHA的橄榄油和花生油(20%DHA净含量)在62℃条件下储存28天后,过氧化值仍较低,分别为1.37meq/kg和1.38meq/kg,在国标规定的范围内,且未出现哈败及藻味;与未加热的DHA食用油相比,100℃烹调20min后DHA含量基本无变化,而在160℃烹调20min,DHA含量会有稍许降低,但不明显。且DHA高含量的添加不会对橄榄油、花生油的原本口感和气味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A藻油 花生油 橄榄油 保质期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胚胎急性毒性测试预测食用油毒性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朱燕华 王钟凰 +5 位作者 李昱宗 EI-NEZAMI Hani NORINDER Ulf COTGREAVE Ian A DE VITTE Peter 陈雪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1-75,共5页
探讨利用斑马鱼胚胎预测食用油毒性的可行性。用乙腈和正己烷联合提取采自我国台湾地区的7个不同品质的猪油样本,并用甲醇溶解,然后用斑马鱼胚胎测试提取物的毒性,最后用非靶标高分辨率复合四极杆质谱仪偶联超高液相色谱/质谱系统进一... 探讨利用斑马鱼胚胎预测食用油毒性的可行性。用乙腈和正己烷联合提取采自我国台湾地区的7个不同品质的猪油样本,并用甲醇溶解,然后用斑马鱼胚胎测试提取物的毒性,最后用非靶标高分辨率复合四极杆质谱仪偶联超高液相色谱/质谱系统进一步分析低毒、中毒、高毒代表性样本中的化学组成,结合ChemSpider、CT-link和Vega软件分析预测有毒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结果表明,不同品质的猪油样本毒性差异大,高毒性猪油的特征性质荷比信号相对应的化学成分为脂肪酸的氧化物,是样本的潜在有毒成分。斑马鱼胚胎急性毒性测试可准确地预测猪油品质,该方法为评估食用油安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 斑马鱼胚胎毒性测试 安全性 非靶标化学分析
下载PDF
多酚类化合物在食品热加工中的化学与生物活性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明福 滕静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共12页
多酚是人类膳食中最丰富的抗氧化剂之一。许多研究表明其具有抗氧化、抗炎、神经保护、心脏保护、癌症预防、抗肥胖等多种生物学功效。就多酚而言,膳食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对人体的健康作用最终取决于其加工过程。例如:热处理作为食品加工... 多酚是人类膳食中最丰富的抗氧化剂之一。许多研究表明其具有抗氧化、抗炎、神经保护、心脏保护、癌症预防、抗肥胖等多种生物学功效。就多酚而言,膳食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对人体的健康作用最终取决于其加工过程。例如:热处理作为食品加工与保藏中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贮藏期的最有效且最广泛使用的方法,其对多酚化学和生物活性的改变不容忽视。就食品而言,对于富含膳食多酚的食品,热加工可能导致食品营养价值的改变。将益于人体健康的多酚类化合物作为添加剂添加到食品中,可能进一步参与复杂食品体系的反应,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和生物活性变化,进而对食品的最终品质及人体健康功效产生影响。本文对多酚类化合物在食品热加工中的化学和生物活性变化,以及对食品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做总结,以期为研究者更好地探寻多酚类化合物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量、质变规律,食品多相体系中的生物活性变化以及在健康安全膳食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 食品品质 热加工 化学变化 生物活性 有害物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