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评价:证据为本社会工作的方法基础 被引量:9
1
作者 拜争刚 吴淑婷 +7 位作者 齐铱 何雪松 隋玉杰 沈晖 冉茂盛 Haluk Soydan 沈瓊桃 高翔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72-79,共8页
随着政府购买服务决策的科学化,越来越多的决策需要基于证据,然而当前从业人员并不经常使用最佳依据指导决策和实践,这种情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迫切需要加强证据为本的社会工作理念。社会工作教育者和研究者需要掌握更加专业的证据生产... 随着政府购买服务决策的科学化,越来越多的决策需要基于证据,然而当前从业人员并不经常使用最佳依据指导决策和实践,这种情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迫切需要加强证据为本的社会工作理念。社会工作教育者和研究者需要掌握更加专业的证据生产方法——系统评价,从而为证据为本的社会工作提供当前最佳的决策证据。本文将从问题的提出、检索和筛选文献、质量评价、数据分析合成、研究结果讨论等部分介绍系统评价的撰写方法,期待被国内更多的社会工作研究者和教育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 本系统 评价 社会工作
下载PDF
承认的作用:基于社会工作者离职倾向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1
2
作者 姜海燕 王晔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9-158,共10页
当前,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遭遇诸多挑战,这与社会工作获得的承认有重要关系。应用霍耐特的承认理论,并结合自我效能理论,本研究将社会承认作为公众对社会工作的承认状态;将自我效能作为社会工作者对自身能力的承认状态;将离职倾向作为衡... 当前,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遭遇诸多挑战,这与社会工作获得的承认有重要关系。应用霍耐特的承认理论,并结合自我效能理论,本研究将社会承认作为公众对社会工作的承认状态;将自我效能作为社会工作者对自身能力的承认状态;将离职倾向作为衡量承认发挥作用的因变量,构建了社会承认、自我效能、离职倾向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模型,并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发现,社会承认与离职倾向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自我效能完全中介了二者之间的作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社会承认与离职倾向的关系中起到显著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者 社会承认 离职倾向 自我效能 专业教育
下载PDF
社会工作增权视角下妇女庇护所防治家暴实践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玲 吴清禄 蔡惠敏 《社会工作》 2016年第5期80-87,共8页
诸多实证研究发现,增权对提升受家暴妇女生活自主抉择权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回顾,探讨增权的定义、针对受暴妇女的增权,以及增权理论在妇女庇护所防治家暴服务中的运用。增权是目标也是一个过程,妇女庇护所不仅起着临... 诸多实证研究发现,增权对提升受家暴妇女生活自主抉择权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回顾,探讨增权的定义、针对受暴妇女的增权,以及增权理论在妇女庇护所防治家暴服务中的运用。增权是目标也是一个过程,妇女庇护所不仅起着临时安全居所的作用,更要协助妇女调动内部和外部资源,完成其增权目标,并持续地评估进展,确保在此过程中没有出现新的失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权 家庭暴力 妇女庇护所 受暴妇女
下载PDF
运用研究增权优化证据为本的社会工作实务:基于照顾者社区支持服务项目的行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楼玮群 蔡灵喻 毛珊 《社会建设》 CSSCI 2022年第6期7-23,56,共18页
证据为本的实践是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重要模式。然而,传统的基于随机对照的研究实施复杂且时序长,研究结果常常滞后于社会工作实务的开展进程。因此,社会工作者较难将研究证据及时高效地运用到日常实践中。基于一项照顾者支持项目,本文... 证据为本的实践是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重要模式。然而,传统的基于随机对照的研究实施复杂且时序长,研究结果常常滞后于社会工作实务的开展进程。因此,社会工作者较难将研究证据及时高效地运用到日常实践中。基于一项照顾者支持项目,本文提出以研究增权的方法优化证据为本的社会工作实践,并通过行动研究探索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及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及时的研究反馈能够帮助照顾者表达个性化需求,提升他们面对挑战的信心;另外,研究反馈报告能为社会工作者在需求评估、方案设计、干预反馈等专业实践过程中提供有效的证据支持,有助于干预政策的制定。研究增权的实践模式有利于促进研究和实践的有机统一。数字化技术平台为研究增权模式的有效运行提供了重要辅助。因此,研究增权实践模式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未来应通过更多的研究完善研究增权的实践模式,并探索如何将其运用到社会工作实务的其他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增权 照顾者支持服务 证据为本的实践模式 社会工作
下载PDF
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历史轨迹与范式转向 被引量:8
5
作者 闵兢 梁祖彬 +1 位作者 陈丽云 徐永祥 《社会建设》 CSSCI 2019年第5期32-39,共8页
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变迁和历史轨迹,既是观察社会总体时代性与结构性特征的窗口,也是在不同历史环境下社会工作发展不同范式的产物。从西方知识输入背景下对社会工作教育的专业性强调(1917—1949),到恢复重建后对社会工作教育的本... 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变迁和历史轨迹,既是观察社会总体时代性与结构性特征的窗口,也是在不同历史环境下社会工作发展不同范式的产物。从西方知识输入背景下对社会工作教育的专业性强调(1917—1949),到恢复重建后对社会工作教育的本土化探索(1987—2005),再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理念下社会工作教育与实践的双向推动(2006年至今),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的范式也经历了从结构功能主义到社会建构主义再到结构-建构主义相融合的转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需要走出发展滞后和边缘异化的困境,进一步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和社会服务创新,推动整个社会的团结、公平与正义,助力实现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教育 结构功能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 专业性 本土化
下载PDF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和精神卫生社会工作的发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喻月慧 冉茂盛 《社会建设》 CSSCI 2019年第5期22-31,共10页
精神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和高残疾率的特点,当前已经成为我国卫生领域的一项巨大挑战。在精神卫生专业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不足、精神疾病患者数量庞大这样的国情下,被誉为精神医学发展的“第三里程碑”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在我国... 精神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和高残疾率的特点,当前已经成为我国卫生领域的一项巨大挑战。在精神卫生专业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不足、精神疾病患者数量庞大这样的国情下,被誉为精神医学发展的“第三里程碑”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在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以来日益受到重视,发展成效显著。发展本土化、有效性高、持续性强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需要推动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相关政策和规范的发展,将其有效整合到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中;需要发展综合的精神卫生专业服务人员队伍,特别是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队伍;需要加强心理社会干预,减少精神疾病的病耻感以及增加对患者家属和照管者的支持;同时,还需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不断探索与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和协调的服务内容及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卫生 社区 公共卫生 社会工作
下载PDF
身心灵全人健康理论对新冠疫情防控中健康社会工作实务的启示 被引量:11
7
作者 姚红 陈丽云 《社会建设》 CSSCI 2020年第3期28-36,共9页
2020年初,新型冠状肺炎病毒肆虐中国。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发挥专业特长为病患和大众赋权增能。通过系统介绍身心灵全人健康理论的内涵,并结合具体的疫情防控工作着重探讨了健康社会工作及其分支的实务侧重。健康社会工作在身... 2020年初,新型冠状肺炎病毒肆虐中国。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发挥专业特长为病患和大众赋权增能。通过系统介绍身心灵全人健康理论的内涵,并结合具体的疫情防控工作着重探讨了健康社会工作及其分支的实务侧重。健康社会工作在身心灵全人健康理论指导下,促进身心灵平衡互动、实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它除了协助服务对象促进身体运动和认知调整外,还要协助他们阐释生老病死、解读得失苦乐、参悟生命意义、培养利他精神,实现个体灵性成长,提升全人健康水平。未来,健康社会工作应普及身心灵全人健康服务理念,实现跨专业学科建设并培养高质量服务人才,发展顺应网络时代的干预策略,完善专业服务体系,为健康中国战略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社会工作 医务社会工作 公共卫生社会工作 身心灵全人健康
下载PDF
服务使用与社会融合:香港新移民的一项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何雪松 楼玮群 赵环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78,共8页
基于285名香港新移民的问卷调查探索服务使用与社会融合之间的关联。香港新移民在社会融合过程面临一定的困难,具体表现在社会网络、社会参与和社会认同这三个层面。服务使用可以强化新移民的社会认同感,促进朋辈关系网络的建立和功能... 基于285名香港新移民的问卷调查探索服务使用与社会融合之间的关联。香港新移民在社会融合过程面临一定的困难,具体表现在社会网络、社会参与和社会认同这三个层面。服务使用可以强化新移民的社会认同感,促进朋辈关系网络的建立和功能的发挥,提高参与者的就业能力和经济独立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参与社会、贡献社会和融入社会。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和服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融合 服务使用 香港新移民
原文传递
20世纪50年代香港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周永新 赵环 《社会工作》 2010年第9期53-55,共3页
在传统中国社会,老百姓遭遇生、老、病、死时,一般都是依靠家庭、宗族及邻里的相互扶持而使困难得到解决。自香港开埠后,大批内地人士赴港谋生,他们往往将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儿女留在家乡,孑然一身。进入20世纪,此情形虽有改变,... 在传统中国社会,老百姓遭遇生、老、病、死时,一般都是依靠家庭、宗族及邻里的相互扶持而使困难得到解决。自香港开埠后,大批内地人士赴港谋生,他们往往将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儿女留在家乡,孑然一身。进入20世纪,此情形虽有改变,本土居民逐渐增加,但在港工作的内地居民,一旦遭遇失业、疾病、伤残等天灾人祸时,仍难得到家人和亲友的协助,常陷于无门求助的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社会福利事业 50年代 香港 传统中国社会 内地居民 天灾人祸 老百姓
下载PDF
香港农村青年对社会事务的参与
10
作者 朱昌熙 黎安国 容平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Z1期62-65,共4页
引言香港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处于殖民统治当局所实施的社会—文化管理之下。本文以发展观点审视了在混合着中国和西方社会—文化因素的现代化过程中农村青年参与社会事务的情况。我们的调查是在春朝(Cheung Chall,音译)进行的,那是一... 引言香港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处于殖民统治当局所实施的社会—文化管理之下。本文以发展观点审视了在混合着中国和西方社会—文化因素的现代化过程中农村青年参与社会事务的情况。我们的调查是在春朝(Cheung Chall,音译)进行的,那是一个有着21,517名居民(据1991年调查)的小岛,与香港往来的唯一交通工具是渡轮,岛民以渔业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事务 社会服务 农村青年 社会活动 调查对象 香港 土著居民 殖民统治 回答者 历史原因
下载PDF
自我提升幽默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情绪幸福和社会支持的链式中介模型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陈世民 方杰 +3 位作者 高树玲 叶宝娟 孙配贞 郑雪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7-382,共6页
基于幽默的释放理论、积极情绪的扩建功能理论和集体文化下生活满意度的预测指标提出自我提升幽默通过情绪幸福和社会支持两个中介变量提升生活满意度的假设模型。采用幽默风格问卷中的自我提升幽默维度、主观幸福感量表中的积极情绪和... 基于幽默的释放理论、积极情绪的扩建功能理论和集体文化下生活满意度的预测指标提出自我提升幽默通过情绪幸福和社会支持两个中介变量提升生活满意度的假设模型。采用幽默风格问卷中的自我提升幽默维度、主观幸福感量表中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维度、多维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88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联合显著性检验和Bootstrap检验表明了多重中介效应显著,总中介效果量为63.6%,其中通过情绪幸福这一中介路径的中介效果量最大,达47.3%。未来研究可探讨在个体主义文化背景下的不同链式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提升幽默 情绪幸福 社会支持 生活满意度 链式中介模型
原文传递
北京市社会办养老院入住老人生活状况及满意度调查分析 被引量:52
12
作者 丁华 徐永德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20,共6页
随着社会福利社会化及相关政策的出台,社会办养老院迅速发展起来,机构养老方式也逐渐为更多的老人所接受。在养老院数量快速增加的同时,其服务质量也应得到及时的关注。本文在对北京市社会办养老院入住老人生活状况和满意度问卷调查的... 随着社会福利社会化及相关政策的出台,社会办养老院迅速发展起来,机构养老方式也逐渐为更多的老人所接受。在养老院数量快速增加的同时,其服务质量也应得到及时的关注。本文在对北京市社会办养老院入住老人生活状况和满意度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入住老人的生活质量和支持网络,并且从服务使用者的角度探析社会办养老院的服务状况和服务质量,并藉此对此类养老院近期的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办养老院 服务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福利私营化”、“社会福利社会化”:辨析与反思 被引量:8
13
作者 丁华 徐永德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2-138,共7页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福利私营化"成为西方福利国家福利体系改革的主要路向,福利服务提供和管理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同时,中国也开始进行"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改革,并在近些年取得了很多进展。文章旨在通过...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福利私营化"成为西方福利国家福利体系改革的主要路向,福利服务提供和管理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同时,中国也开始进行"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改革,并在近些年取得了很多进展。文章旨在通过对这两个概念的起源、内涵、利弊的深入比较、分析,澄清可能引起的概念混淆,并借鉴西方"福利私营化"进程中取得的经验对"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利私营化 社会福利社会化 多元福利
下载PDF
城市精神病老人的社会人口与临床特征
14
作者 梅锦荣 楼玮群 +1 位作者 赵介城 张婷婷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3期129-133,共5页
目的:了解城市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描述老年精神病人的社会人口和临床特征。方法:以上海精神卫生中心门诊部初诊的精神病老人(n=203)为对象,用问卷调查和个别面谈的方式,进行研究。结果:求诊者年龄分布与上海老年人口资料... 目的:了解城市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描述老年精神病人的社会人口和临床特征。方法:以上海精神卫生中心门诊部初诊的精神病老人(n=203)为对象,用问卷调查和个别面谈的方式,进行研究。结果:求诊者年龄分布与上海老年人口资料并无显著性差异,但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已婚者居多,且女性略多于男性。临床症状以睡眠问题和认知缺损较为显著,而行为异常、情感冷漠、人际关系问题等则不如成年病人之常见。与成年病人相比,最能体现老年精神病人特点的是痴呆症、器质性精神病和妄想症。结论:并无证据显示城市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得更严重。虽然主诉症状并不以躯体化症状为主导,但精神病的性质却可能与机体的衰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老年病人 社会人口特征
下载PDF
灵性视角下中国城市老人社会资本与健康关系研究
15
作者 刘诣 隋玉杰 +1 位作者 楼玮群 吕楠 《社会建设》 CSSCI 2019年第3期23-37,共15页
随着“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的推广,灵性健康日益引起关注。2015年对苏州姑苏区456名研究对象开展的“苏州社会资本与老年人精神健康问卷”的调查数据显示:认知性社会资本和结构性社会资本均与老人的灵性健康相关,但认知性社会资本比结... 随着“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的推广,灵性健康日益引起关注。2015年对苏州姑苏区456名研究对象开展的“苏州社会资本与老年人精神健康问卷”的调查数据显示:认知性社会资本和结构性社会资本均与老人的灵性健康相关,但认知性社会资本比结构性社会资本对老人灵性健康的影响更显著。其中社区信任和互惠是影响老人灵性健康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灵性健康 城市老年人
下载PDF
社会保障:沪港各有尴尬处
16
作者 唐晔 李杨 梁祖彬 《沪港经济》 2010年第5期42-45,共4页
与香港相比,内地的社会保障体系起步晚、障碍多,尤其是在社会保险方面,地方特色明显。作为内地打造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领先城市,上海的社会保障体系依托于增长强劲的经济基础,通过"四金"以及在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隐性... 与香港相比,内地的社会保障体系起步晚、障碍多,尤其是在社会保险方面,地方特色明显。作为内地打造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领先城市,上海的社会保障体系依托于增长强劲的经济基础,通过"四金"以及在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隐性的高额收益,给户籍人口带来了丰厚的保障。但是受困于老龄化问题,社会保障统筹系统的现金流也持续面临挑战,上海财政不堪重负,有效的户籍改革无法回避。不过,在社保基金的管理方面,香港值得上海,乃至所有内地城市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体系 尴尬 老龄化问题 社会保险 地方特色 经济基础 户籍人口 户籍改革
下载PDF
中国内地与香港针对妇女和儿童性暴力的理论及实务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高凌 李秀华 +1 位作者 高建秀 刘婷婷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6-82,共7页
本文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性暴力有关情况进行了回顾研究。通过讨论社会对性暴力的认知说明了法律与社会支持机制及文化观念对受害者的报告和求助行为的影响,总结和评估了现有的干预及服务现状,进而对华人社会今后预防和制止性暴力提出了... 本文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性暴力有关情况进行了回顾研究。通过讨论社会对性暴力的认知说明了法律与社会支持机制及文化观念对受害者的报告和求助行为的影响,总结和评估了现有的干预及服务现状,进而对华人社会今后预防和制止性暴力提出了对策建议:(1)推进法制改革;(2)制定与完善反性暴力政策;(3)发展专业化和专门化的服务;(4)培训专业人员;(5)加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暴力 妇女与儿童 理论与实务
下载PDF
中西合璧的老人支持体系——香港所追求的全面照顾模式 被引量:8
18
作者 周永新 赵环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5-80,共6页
以老人照顾体系发展的四个阶段,回顾香港过去五十年来从家庭维系传统孝亲价值,政府角色对照顾责任的厘清,传统家庭对机构照料的忌讳,到近年来从"在社区照顾"发展至"就地养老"的概念;从人口结构的变化、社会经济发... 以老人照顾体系发展的四个阶段,回顾香港过去五十年来从家庭维系传统孝亲价值,政府角色对照顾责任的厘清,传统家庭对机构照料的忌讳,到近年来从"在社区照顾"发展至"就地养老"的概念;从人口结构的变化、社会经济发展的变迁以及政府角色与责任的不同作了探讨剖析。说明"全面照顾模式"如何结合上述价值与社会体系背景,将政府与民间的各层面力量融入成为全方位、多面向与多选项的照顾体系,说明了对于政策制定者、服务提供者以及社区工作者这又意味着什么样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照顾模式 老人支持体系 香港
原文传递
合乎公众利益?——行政主导下专业规划师的重新定位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永德 伍美琴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38-45,73,共9页
尝试剖析政府的专业规划师如何理解“公众利益”和如何以公众利益之名行事 ,从而探讨在重建市区的需要越来越迫切的情况下 ,香港整体社会可能面对的挑战和问题。笔者首先剖析香港的规划环境 ,然后讨论笔者对政府规划师的调查研究结果 ,... 尝试剖析政府的专业规划师如何理解“公众利益”和如何以公众利益之名行事 ,从而探讨在重建市区的需要越来越迫切的情况下 ,香港整体社会可能面对的挑战和问题。笔者首先剖析香港的规划环境 ,然后讨论笔者对政府规划师的调查研究结果 ,最后以香港不断转变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作结。笔者认为 ,更敢于提出诉求的民间社会已逐渐形成 ,民间社会要求参予界定何谓公众利益。因此 ,政府规划师需要反思他们对公众利益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公众利益 行政主导 香港
下载PDF
香港的体弱长者照顾:从政策到实践的反思 被引量:2
20
作者 楼玮群 吕楠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115-128,共14页
香港从20世纪90年代进入老龄化城市后,为老年人提供适切的服务一直是社会福利政策的重点。1997年香港回归以后,香港对体弱长者的照顾政策和服务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体制建立时期(20世纪90年代末到2000年)、服务发展和重组时期(2001~2010... 香港从20世纪90年代进入老龄化城市后,为老年人提供适切的服务一直是社会福利政策的重点。1997年香港回归以后,香港对体弱长者的照顾政策和服务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体制建立时期(20世纪90年代末到2000年)、服务发展和重组时期(2001~2010年)、服务津贴模式的革新时期(2011年至今)。目前体制上的更新和换代,使对体弱长者的长期照顾成为以系统评估为基础、个人照顾计划为承载、持续检讨为依归的新的照顾文化。这些对中国内地发展针对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政策和服务有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弱长者 长期照顾 政策演变 香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