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T-ICR MS表征煤焦化废水处理过程有机物分子组成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马超 吴建勋 +4 位作者 倪洪星 房治 王威 高源 史权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7-396,I0003,共11页
有效去除水溶性有机质(DOM)是废水处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但DOM分子组成及其在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不明确。本文以一整套煤焦化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分离得到不同极性的水相有机质组分,使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 有效去除水溶性有机质(DOM)是废水处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但DOM分子组成及其在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不明确。本文以一整套煤焦化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分离得到不同极性的水相有机质组分,使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对所得的有机质进行分子层次表征。油相和水相有机质的水溶性总有机碳(TOC)比例基本一致,随着处理过程的进行,废水的“油性”越来越弱,能溶解在二氯甲烷中的有机质越来越少,最后所剩的主要是一些难以降解的腐殖质类物质;而水相有机质具有极其复杂的分子组成,在单一质谱图中共鉴定出70余种不同种类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尤其是O_(4)S_(1)类化合物,虽然在废水处理过程中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但在最终出水中仍有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化废水 水溶性有机质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
下载PDF
两性离子双功能化超亲水金属有机框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用于糖肽的选择性富集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大鹏 谢光珊 +2 位作者 谢佩斯 朱林 蔡宗苇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5-210,共6页
蛋白糖基化是生物体中普遍发生且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其参与多种分子生物学的功能和途径,是临床诊断重要的生物标志物。但是,糖肽因其丰度低、离子化效率低、糖链异质性等难点,使糖蛋白分析一直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研究合成了一种新型... 蛋白糖基化是生物体中普遍发生且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其参与多种分子生物学的功能和途径,是临床诊断重要的生物标志物。但是,糖肽因其丰度低、离子化效率低、糖链异质性等难点,使糖蛋白分析一直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研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两性离子双功能化纳米金(AuGC)修饰的超亲水性沸石咪唑骨架(ZIF-8)纳米复合材料(AuGC/ZIF-8),并建立了亲水相互作用色谱(HILIC)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联用选择性富集糖肽的分析方法。谷胱甘肽和半胱氨酸双功能化的协同作用,使MOF具有超亲水性和低空间位阻,为糖肽选择性富集提供了更多的亲和位点。研究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为模式糖蛋白,通过AuGC/ZIF-8富集后,MALDI-TOF MS分析。结果表明,AuGC/ZIF-8对HRP糖肽的富集能力高达250μg/mg,且在与牛血清白蛋白(BSA)混合溶液中(HRP-BSA(1∶200,质量比))显示出对HRP糖肽的高选择性,以及极低含量下(0.3 ng/μL)的高灵敏度。因此,在复杂生物样品糖蛋白的富集分离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亲水相互作用色谱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选择性富集 翻译后修饰 糖肽
下载PDF
基于质谱成像和组学分析的环境毒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超 蔡宗苇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3-511,共9页
生物体多器官的空间异质性导致环境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毒性分子机制错综复杂。基于传统化学和生物分析的环境毒理学研究,通常将研究对象看作"均一"整体,无法从空间上准确定位污染物及其代谢。以质谱成像和组学分析为基础的技... 生物体多器官的空间异质性导致环境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毒性分子机制错综复杂。基于传统化学和生物分析的环境毒理学研究,通常将研究对象看作"均一"整体,无法从空间上准确定位污染物及其代谢。以质谱成像和组学分析为基础的技术,同时对污染物、污染物代谢活化途径及其诱导的生物分子进行定性、定量和空间分析,从而确定污染物迁移、生物学效应及其毒性作用的靶器官,是目前最有前景的分析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质谱成像和组学研究策略和特征,介绍了本课题组在相关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同时简单展望了单细胞质谱成像、微流控芯片-质谱成像联合策略等先进技术在环境毒理研究中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成像 质谱组学分析 环境毒性 生物标志物 毒性效应
原文传递
危废焚烧过程中二噁英和颗粒物的生成机理以及重金属迁移特征探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琛(文/译) 许继云 +2 位作者 邵宁宁 张作泰(文/审查) 蔡宗苇 《环境卫生工程》 2020年第4期111-112,共2页
1研究亮点*首次通过在实际危废焚烧厂进料中添加含氯前驱物,评价急冷塔的二噁英抑制效果;*发现焚烧废物中含大量前驱物时二噁英的主要生成路径为飞灰表面的催化氯化反应;*通过TEM-EDS技术,首次报道危废焚烧过程中产生的8类一次颗粒物及... 1研究亮点*首次通过在实际危废焚烧厂进料中添加含氯前驱物,评价急冷塔的二噁英抑制效果;*发现焚烧废物中含大量前驱物时二噁英的主要生成路径为飞灰表面的催化氯化反应;*通过TEM-EDS技术,首次报道危废焚烧过程中产生的8类一次颗粒物及其形貌特征、元素组成;*结合单颗粒形态及重金属迁移特征,首次提出颗粒物在危废焚烧过程中的4种生成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废物焚烧 二噁英 颗粒物 重金属 生成机理 尾气防控减排
下载PDF
多色彩可视化半定量检测方法用于COVID-19患者治疗过程中抗体浓度变化的快速监测(英文)
5
作者 陈仲辉 李金秋 +5 位作者 林伟 俞柳敏 涂海健 陈宇 蔡宗苇 林振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509-3518,共10页
现场快速定量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抗体对于监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治疗过程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大多数抗体检测采用基于金纳米粒子的免疫层析定性检测,但该方法仅表现出一种颜色变化,无法实现现场快速定量检测.本文采... 现场快速定量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抗体对于监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治疗过程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大多数抗体检测采用基于金纳米粒子的免疫层析定性检测,但该方法仅表现出一种颜色变化,无法实现现场快速定量检测.本文采用特异性刻蚀金纳米棒(Au NRs)的方法,实现了SARS-CoV-2抗体多色彩可视化的现场快速定量检测.首先,将SARS-CoV-2重组抗原固定在96孔酶标板上;随后,将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酶标抗体与待测抗体结合,形成抗原-待测抗体-酶标抗体的复合三明治结构,且酶标抗体与待测抗体浓度呈正相关;由于酶标抗体可与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发生特异性反应,生成TMB^(2+),而TMB^(2+)可选择性刻蚀Au NRs,使得溶液产生丰富多彩的颜色,即可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实现SARS-CoV-2抗体浓度半定量检测.在最佳条件下,该方法对SARS-CoV-2IgM抗体在5.00~200IU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29IU,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上述方法成功用于COVID-19患者治疗过程中SARS-CoV-2IgM抗体浓度半定量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抗体 多色彩比色 治疗过程监测
下载PDF
脂质质谱成像揭示三氯生促进三维肝癌肿瘤细胞球增长的相关机理
6
作者 陈静 谢佩斯 蔡宗苇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3-222,共10页
三氯生(triclosan,TCS)作为一种广谱抗菌剂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日常消费品中。当前研究表明,TCS暴露可以促进肝癌肿瘤增长,但涉及的相关脂质代谢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基于此,本研究建立了TCS暴露的肝癌肿瘤细胞球模型,利用质谱成像技术分析... 三氯生(triclosan,TCS)作为一种广谱抗菌剂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日常消费品中。当前研究表明,TCS暴露可以促进肝癌肿瘤增长,但涉及的相关脂质代谢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基于此,本研究建立了TCS暴露的肝癌肿瘤细胞球模型,利用质谱成像技术分析对照组和暴露组间脂质小分子在肿瘤细胞球内丰度和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6μmol/L TCS暴露可以显著促进肝癌肿瘤细胞球的增长,并引起脂质代谢的变化。27种脂质代谢小分子(含19种甘油磷脂、3种甘油酯和5种鞘脂)的丰度在对照组和暴露组的肿瘤细胞球内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在暴露组的19种甘油磷脂中,16种在肿瘤细胞球外围增殖区发生了显著性上调;在3种甘油酯中,1种在外围增殖区发生了显著性上调,2种在内部凋亡区发生了显著性下调;5种鞘脂在肿瘤细胞球内部凋亡区均发生了显著性下调。可见,TCS可能是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球外围细胞的增殖以及抑制内层细胞的凋亡来促进三维肿瘤细胞球的增长。该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环境污染物对肿瘤发展影响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成像(MSI) 肿瘤细胞球 三氯生(TCS) 脂质代谢 细胞增殖
下载PDF
基于空间组学-临床影像技术的肿瘤精准诊断
7
作者 周鹏 蔡宗苇 赵超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6,共8页
作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恶性肿瘤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寿命和生活质量。肿瘤的发生发展经历了极其复杂的过程,表现出高度的时空异质性,影响其转移和耐药。为探寻这种异质性,多种临床影像技术和空间组学技术得以飞速发展。其中,临床影像技... 作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恶性肿瘤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寿命和生活质量。肿瘤的发生发展经历了极其复杂的过程,表现出高度的时空异质性,影响其转移和耐药。为探寻这种异质性,多种临床影像技术和空间组学技术得以飞速发展。其中,临床影像技术准确率高但无法提供高通量的生物分子信息。空间组学技术可以获得标本的多种生物学特征,包括基因、蛋白和代谢等,但无法提供在体信息。将临床影像和空间组学技术相结合,可以优势互补,在临床和基础科学研究中具有较大应用前景,对于精确解析肿瘤的时空异质性和鉴别肿瘤分子分型、开展肿瘤精准诊断和发展进程预测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本文对该技术方法和特征进行了评述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组学 质谱成像 肿瘤代谢 肿瘤诊断 时空信息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基于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献 林树海 蔡宗苇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24-731,共8页
代谢组学是关于生物系统代谢物组成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质谱技术是目前代谢组学研究中最主要的分析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代谢组学各个领域.本文阐述了基于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及其应用,重点介绍和评论了近... 代谢组学是关于生物系统代谢物组成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质谱技术是目前代谢组学研究中最主要的分析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代谢组学各个领域.本文阐述了基于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及其应用,重点介绍和评论了近年来我国在该领域取得的进步和成果,并对基于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质谱技术 系统生物学
原文传递
榕江入海口自然沙滩微型塑料污染调查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丽斯 吴应林 +4 位作者 刘文华 李明锋 史经春 李平 郑金树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2-589,共8页
1920s至今,塑料产业发展迅猛,海洋塑料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关于微型塑料(尺寸小于5 mm)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近年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关于河口和海岸带微型塑料的污染调查研究相对较少,开展相关研究将有利于海洋生态系统... 1920s至今,塑料产业发展迅猛,海洋塑料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关于微型塑料(尺寸小于5 mm)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近年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关于河口和海岸带微型塑料的污染调查研究相对较少,开展相关研究将有利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管理、保护与健康.因此,本文以粤东第二大河流(榕江,汕头)入海口附近的自然沙滩为研究区域,选择榕江主干入海口、支流入海口和偏远海岸3个不同的区域,布设6个采样站位,调查和研究高潮线上部中小型塑料垃圾的组成、分布和来源.结果表明:榕江入海口自然沙滩废塑料的主要成分为塑料碎片(60%)、泡沫聚苯乙烯(27%)和前体颗粒(13%);各沙滩废塑料的平均密度为1067.67个·m-2,与世界其它地区同类的研究相比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废塑料的尺寸以直径小于5 mm的微型塑料为主,数量占总数的72%;微型塑料密度和塑料总密度在不同采样区域都呈现相同的趋势,即支流入海口附近海滩>主干入海口附近海滩>偏远海滩.对微型塑料的来源也作了初步探讨,河流上游塑料污染、河口附近城市的生活塑料垃圾排放及海上渔业活动是海滩微型塑料的主要潜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塑料 自然沙滩 污染调查 榕江入海口
原文传递
孕鼠PM2.5暴露如何影响后代行为变化?
10
作者 赵超 蔡宗苇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4期3849-3850,共2页
2016年,英国Maher团队[1]在人体大脑中发现了雾霾中的纳米颗粒成分,也就是说“雾霾等空气污染损伤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心肺,还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大脑”.同时,他们提出要关注空气污染与人类行为甚至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相关性.大气细颗粒物(... 2016年,英国Maher团队[1]在人体大脑中发现了雾霾中的纳米颗粒成分,也就是说“雾霾等空气污染损伤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心肺,还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大脑”.同时,他们提出要关注空气污染与人类行为甚至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相关性.大气细颗粒物(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PM2.5)与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以穿过胎盘和血脑屏障造成子代的不良出生结局[2].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PM2.5暴露可增加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风险[3].然而,妊娠期PM2.5暴露对子代行为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课题组[4]以妊娠期暴露于PM2.5的小鼠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妊娠期PM2.5对子代认知和情绪发展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神经退行性疾病 大气细颗粒物 雾霾 人体大脑 流行病学研究 血脑屏障 纳米颗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