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精细寰枢关节的颈椎肌骨系统动力学个性化建模
1
作者 孙成彦 刘杉杉 +4 位作者 士炟 于璐 陶君妍 许南方 郭建峤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37-337,共1页
目的全麻后颅骨牵引是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诊疗决策核心,但其治疗效果仍依靠医生经验推测。肌骨动力学模型能够对寰枢关节运动功能进行量化分析,为实现难复性AAD的精准化诊疗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招募1名健康受试者,其颈椎骨性结构简... 目的全麻后颅骨牵引是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诊疗决策核心,但其治疗效果仍依靠医生经验推测。肌骨动力学模型能够对寰枢关节运动功能进行量化分析,为实现难复性AAD的精准化诊疗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招募1名健康受试者,其颈椎骨性结构简化为刚体,几何由高精度CT图像重建得到。骨骼肌通过包含Hill本构的非线性ALE索单元进行建模,肌肉附着点基于个性化椎体几何与Vasavada标准人颈椎模型配准得到,基于MCU测定的颈椎等长力矩并调整肌肉最大主动肌力。寰枢关节抽象成简单几何与关节表面网格间的接触,关节间韧带采用大变形非线性索单元建模。基于双平面荧光透视,获取颈椎各关节的转角分配,将其作为运动协同约束。基于红外动作捕捉驱动逆动力学分析,获得关节力矩与肌肉发力模式信息。获得的肌肉发力模式作为正向动力学分析输入,得到寰枢椎关节时变接触力。结果基于上述方法,构建了一名健康受试者的寰枢椎肌骨系统动力学模型,可求得寰枢关节接触力、韧带内力等生物力学量,求得的浅表肌肉发力模式与实测EMG具有一致性。结论本文构建的寰枢椎肌骨系统动力学实验与分析方法,为明晰寰枢椎运动与稳定的生物动力学机制,预测难复性AAD不同手术松解技术的复位效果提供了定量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健康受试者 寰枢椎 颅骨牵引 医生经验 难复性 骨性结构 双平面
原文传递
3D打印技术的临床应用:基于“精准骨科”的四肢骨缺损重建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冰川 孙川 +4 位作者 侯国进 杨钟玮 刘忠军 田耘 周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3-308,共6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四肢骨缺损治疗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0月15例骨缺损。骨髓炎12例,无菌性骨不愈合3例。骨缺损部位包括股骨合并胫骨1例,股骨7例,胫骨6例,肱骨1例。骨缺损长6~31.2 cm,中位数12.7 cm。在彻...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四肢骨缺损治疗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0月15例骨缺损。骨髓炎12例,无菌性骨不愈合3例。骨缺损部位包括股骨合并胫骨1例,股骨7例,胫骨6例,肱骨1例。骨缺损长6~31.2 cm,中位数12.7 cm。在彻底清创及控制感染的前提下,应用3D打印钛合金假体重建骨缺损。常规复查X线及CT,定量评价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上肢功能量表(Disability of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下肢功能量表(Lower Extremity Functional Scale,LEFS)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2例骨髓炎感染复发。余13例无感染复发、内固定及假体松动断裂,平均随访18.0月(12~26个月),末次随访日常生活肢体疼痛VAS评分平均2.4分(2~4分),ADL评分94.2分(90~95分),1例肱骨缺损患者DASH评分31.7分,12例下肢骨缺损患者LEFS评分42.0分(38~47分),满意度9.3分(9.1~9.5分)。结论3D打印技术治疗四肢骨缺损可实现假体稳定及新骨再生,患者可获得较满意的肢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骨缺损 临床应用 精准医疗
下载PDF
儿童及青少年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孟德福 郭新虎 李危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6-531,共6页
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dysplastic spondylolisthesis)是脊柱外科比较少见的滑脱类型,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根据Wiltse分类,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主要是由于小关节或椎板等后方附件的发育异常,导致L5椎体前滑移和L... 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dysplastic spondylolisthesis)是脊柱外科比较少见的滑脱类型,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根据Wiltse分类,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主要是由于小关节或椎板等后方附件的发育异常,导致L5椎体前滑移和L5、S1椎体形态异常[1],最常见于L5/S1水平。在影像学上有特征性的L5椎体梯形变、骶骨上终板穹窿样变,常伴有L5峡部延长或峡部裂、脊柱隐裂,且脊柱矢状位序列常常表现为失衡状态。因其起病隐匿,不易早期发现,往往患者出现腰腿痛以及腰骶部畸形才就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儿童及青少年 脊柱外科 发育不良性 峡部裂 骶骨 发育异常 矢状位
原文传递
4枚不平行空心螺钉与3枚平行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
4
作者 崔增桢 许翔宇 +4 位作者 曹源 范吉星 田耘 周方 吕扬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49-455,共7页
目的比较4枚空心螺钉(four cannulated screws,FCS)与3枚空心螺钉(three cannulated screws,TCS)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8年1月~2020年4月117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TCS组(n=64)和FCS组(n=53),按... 目的比较4枚空心螺钉(four cannulated screws,FCS)与3枚空心螺钉(three cannulated screws,TCS)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8年1月~2020年4月117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TCS组(n=64)和FCS组(n=53),按照Garden分型进行亚组分析,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股骨颈短缩长度(length of femoral neck shortening,LFNS)、大腿软组织刺激症状(soft tissue irritation of the thigh,STIT)、术后24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和内固定失败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3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非移位型骨折2个亚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内固定失败率(internal fixation failure rate,IFFR)、STIT发生率和术后24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FCS组LFNS更小[1.9(0.3,3.5)mm vs.2.5(1.6,3.5)mm,Z=-2.112,P=0.035]。移位型骨折2个亚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IFF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FCS组术后1年LFNS更小[1.2(0.3,4.0)mm vs.5.7(2.1,9.3)mm,Z=-3.077,P=0.002],STIT发生率更低[12.0%(3/25)vs.50.0%(8/16),χ^(2)=5.371,P=0.020],术后24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中位数明显高于TCS组[91.0(86.5,94.5)分vs.89.0(74.0,91.8)分,Z=-2.064,P=0.040]。2组均未发生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结论FCS与TCS治疗股骨颈骨折IFFR无明显差异,但FCS可以有效减小术后LFNS,使移位型骨折患者获得更佳的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空心螺钉 非滑动固定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侧凸伴骨盆倾斜的影像学特征及矫形术后转归
5
作者 李君禹 李危石 +4 位作者 于淼 曾岩 王永强 孙卓然 周思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3-218,共6页
目的:总结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伴骨盆倾斜的影像学特征,并分析脊柱矫形术后相关的影像学参数和骨盆倾斜的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行后路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融合手术的181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合... 目的:总结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伴骨盆倾斜的影像学特征,并分析脊柱矫形术后相关的影像学参数和骨盆倾斜的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行后路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融合手术的181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合并骨盆倾斜20例,年龄46~75岁(62.10±7.56岁),随访时间12~96个月(47.21±19.13个月).15例患者C7铅垂线(C7PL)偏移方向与骨盆髂嵴较高侧保持一致,定义为Ⅰ型;5例患者C7PL偏移方向与骨盆髂嵴较低侧一致,定义为Ⅱ型.收集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 角、冠状位平衡(coronal vertical axis,CVA)、锁骨角(clavicle angle,CA)、顶椎偏距(apical vertebral trans-lation,AVT)、骨倾斜角(sacral obliquity angle,SOA)、骨盆倾斜角(pelvic obliquity angle,POA)等影像学参数以及顶椎位置、融合节段、截骨方式、远端固定椎位置等临床指标,并进行组内比较与组间比较.结果:Ⅰ型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AVT、POA均显著小于术前(P<0.05),CVA、CA和SOA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Ⅱ型组术后Cobb角、AVT、POA显著小于术前(P<0.05),CVA、CA、SOA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SOA、AVT显著小于术前(P<0.05),Cobb角、CVA、CA、POA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Ⅱ型组术前SOA与AVT、术后Cobb角及末次随访时AVT与SOA均显著大于Ⅰ型组(P<0.05),其他影像学参数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型组与Ⅱ型组远端固定椎、顶椎位置、融合节段数、截骨方式等临床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骨盆持续倾斜5例,骨盆倾斜改善15例,改善率75%.术后骨盆持续倾斜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上述影像学参数较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骨盆倾斜改善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AVT、POA均显著小于术前(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侧凸伴骨盆倾斜Ⅱ型患者术前骶骨和脊柱畸形比Ⅰ型更严重.对于Ⅰ型患者,纠正其Cobb角和AVT有助于其术后骨盆倾斜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侧凸 骨盆倾斜 影像学参数 矫形手术 矫形策略
原文传递
Krackow锁定缝合法联合改良Kessler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体部断裂
6
作者 曹源 崔增桢 +3 位作者 符玉亮 白梁宇 吕扬 周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探讨Krackow锁定缝合法联合改良Kessler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体部断裂的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科对162例急性闭合性跟腱体部断裂采用Krackow锁定缝合法联合改良Kessler缝合法手术治疗,术后采用相同的康复计划。采用... 目的探讨Krackow锁定缝合法联合改良Kessler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体部断裂的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科对162例急性闭合性跟腱体部断裂采用Krackow锁定缝合法联合改良Kessler缝合法手术治疗,术后采用相同的康复计划。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和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chilles Tendon Total Rupture Score,ATRS)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手术时间24~40 min[(31.9±4.6)min]。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无感染、腓肠神经损伤。2例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意外导致跟腱再断裂1例。踝关节屈伸活动度恢复时间为4~12周[(7.6±1.9)周],患侧单足提踵恢复时间为10~18周[(13.3±1.8)周],快走或慢跑恢复时间为14~26周[(19.1±1.8)周]。162例随访14~25个月,平均19.0月。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54.4±4.4)分提高到末次随访(98.0±4.0)分(t=-104.402,P=0.000);ATRS评分由术前(52.0±8.3)分提高到末次随访(91.2±2.4)分(t=-62.823,P=0.000)。结论对于急性闭合性跟腱体部断裂的中青年患者,Krackow锁定缝合法联合改良Kessler缝合法可使患者获得更佳的临床结局,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以回归工作与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体部断裂 Krackow锁定缝合法 KESSLER缝合法
下载PDF
腰椎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腰椎僵硬相关功能障碍评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立 姜宇 李危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4-288,共5页
腰椎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是脊柱外科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其适应证包括腰椎管狭窄症、退变性腰椎侧凸、特发性脊柱侧凸、胸腰椎骨折、感染和肿瘤等^([1])。该术式在重建脊柱平衡、维持矫形效果和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然而... 腰椎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是脊柱外科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其适应证包括腰椎管狭窄症、退变性腰椎侧凸、特发性脊柱侧凸、胸腰椎骨折、感染和肿瘤等^([1])。该术式在重建脊柱平衡、维持矫形效果和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然而,该术式需要固定腰椎多个运动节段,往往导致腰椎活动度下降甚至完全丧失,引发腰椎僵硬,进而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和生活质量^([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特发性脊柱侧凸 胸腰椎骨折 日常活动能力 脊柱外科 退变性腰椎侧凸 腰椎活动度 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基于3D打印配准模板的脊柱机器人系统在椎板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卓夫 宋雄康 +5 位作者 季旭全 刘杉杉 姜帅 王承夏 胡磊 李危石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2期11-13,25,共4页
目的采用一款新型的脊柱机器人系统进行椎板切除操作,评估该系统的准确性。方法取10例羊腰椎标本,对每个标本的椎板两侧进行共20次椎板切削操作。记录每次切削操作的时间,并对术后CT数据呈现的椎板切割轨迹与手术前规划的切割轨迹进行... 目的采用一款新型的脊柱机器人系统进行椎板切除操作,评估该系统的准确性。方法取10例羊腰椎标本,对每个标本的椎板两侧进行共20次椎板切削操作。记录每次切削操作的时间,并对术后CT数据呈现的椎板切割轨迹与手术前规划的切割轨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一共进行了212次垂直切削,平均每侧的椎板切削需要10.6次垂直切削来完成。单侧椎板切除的平均时间为(172.55±33.23)s。规划切割面和实际切割面在起始点的距离为(0.99±0.46)mm,在终止点的距离为(0.85±0.55)mm,切割的准确度符合预期。结论基于3D打印配准模板的脊柱机器人系统进行椎板切除操作的精度基本满足临床要求,但仍需进一步的实验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机器人 椎板切除机器人 3D打印 状态识别 超声骨动力系统
下载PDF
颈椎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合并退变性颈椎后凸的中长期疗效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立 王勇 +7 位作者 陈安富 林华刚 陈聪 郭家斌 孙宇 刁垠泽 张凤山 周非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76-784,共9页
目的:观察颈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合并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9年9月,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 目的:观察颈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合并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9年9月,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18例多节段脊髓受压的慢性颈脊髓病合并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52.3±8.1岁;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合并慢性颈脊髓病5例,脊髓型颈椎病13例.减压节段:17例为C3~C7,1例为C3~T1,术中固定融合3.8±1.0个椎体.12例患者出院时(术后2周左右)复查颈椎MRI,1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13.5年(10.5±2.8年).在术前、出院时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后凸节段Cobb角,在颈椎MRI上测量脊髓前缘角及改良K线,末次随访时在X线片上评估手术固定节段骨性融合及后凸矫形角度丢失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JOA评分及颈痛VAS评分.结果:18例患者术前后凸节段的局部Cobb角为6.6°±6.5°后凸,术后2周为3.8°±8.0°前凸,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前C2~C7颈椎Cobb角为1.3°±9.4°前凸,术后2周为5.8°±7.0°前凸,无显著性差异(P>0.05).12例患者颈椎MRI上测量脊髓前缘角术前为11.1°±4.2°后凸,术后2周为1.3°±5.2°后凸,有显著性差异(P<0.01);C2~C7节段脊髓前缘角术前为6.5°±4.4°后凸,术后2周为1.1°±6.3°前凸,有显著性差异(P<0.01).7例(39%)患者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均在术后1~4个月内完全恢复.术后末次随访11例患者颈椎侧位X线片显示手术固定节段均获骨性融合,后凸矫形角度无丢失;颈椎MRI显示脊髓无受压,正中矢状位片显示脊髓前缘角无丢失.11例患者JOA评分术前8.0±2.8分,末次随访时15.6±0.9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JOA评分改善率(83±14)%;颈痛VAS评分术前为2.2±3.0分,末次随访时为1.11.2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合并有退变性颈椎后凸的多节段受压的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采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可以获得长期稳定、良好的脊髓功能改善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 退变性后凸 椎弓根螺钉 脊髓前缘角 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
原文传递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周围局部浸润麻醉注射部位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郑宇航 李杨 田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2-506,共5页
目的综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中关节周围局部浸润麻醉(local infiltration analgesia,LIA)注射部位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阐述膝关节疼痛发生相关机制和神经解剖学,并总结临床研究中LI... 目的综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中关节周围局部浸润麻醉(local infiltration analgesia,LIA)注射部位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阐述膝关节疼痛发生相关机制和神经解剖学,并总结临床研究中LIA注射部位的选择和不同注射部位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膝关节各组织中存在大量伤害感受器,其中髌腱、髌下脂肪垫、外侧副韧带附着处、髂胫束附着处、髌上囊、后方关节囊等部位对疼痛更加敏感。目前大多数研究支持对侧方关节囊、侧副韧带、支持带、股四头肌肌腱、脂肪垫和皮下组织进行注射,是否对膝关节后部及骨膜下进行注射则存在争议。结论膝关节各组织对疼痛敏感性的差别,对TKA术中LIA注射部位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有关TKA术中LIA注射部位的选择虽已有临床研究,但存在一定局限性,仍未确定最优方案,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局部浸润麻醉 注射部位 伤害感受器
原文传递
3D打印模型联合可视化手术模拟在四肢骨缺损专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11
作者 刘冰川 李星材 +3 位作者 杨钟玮 侯国进 周方 田耘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4年第9期1286-1291,共6页
目的探究以“3D打印模型联合可视化手术模拟”为核心的综合创新教学模式在四肢骨缺损专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参与临床管理四肢骨缺损患者的医生为研究对象,分为住培组(52名)与... 目的探究以“3D打印模型联合可视化手术模拟”为核心的综合创新教学模式在四肢骨缺损专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参与临床管理四肢骨缺损患者的医生为研究对象,分为住培组(52名)与进修组(58名)。针对四肢骨缺损专病进行教学培训,主要包括基础知识教学、感染伤口换药、多学科讨论、数字化手术模拟与手术实操等。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包括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考核、实际管理患者临床能力的客观评价、满意度调查等。采用SPSS 22.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两组医生培训后的理论知识[(32.4±6.7)与(42.2±3.8)]与临床实践操作考核得分[(19.6±2.0)、(20.8±2.2),(20.5±2.5)、(21.5±2.3)]都有提高(P<0.05);培训后,住培组的6个客观评价指标得分[(8.3±0.8)vs.(6.9±1.1),(7.4±0.7)vs.(6.3±1.5),(7.2±1.3)vs.(5.0±1.4),(7.9±1.2)vs.(4.0±1.5),(8.4±0.8)vs.(6.4±1.6),(40.3±2.6)vs.(28.6±2.4)]均有提高(P<0.01),而进修组在四肢骨缺损专病的理解程度[(8.1±0.9)vs.(7.2±1.1)]、面对复杂骨缺损病例的自信心[(8.1±1.2)vs.(6.6±0.9)]、骨缺损修复手术的空间思维能力[(8.6±0.8)vs.(7.3±0.9)]、实际管理骨缺损患者的总体临床表现[(41.4±2.3)vs.(37.3±1.8)]4个方面有提升(P<0.01)。住培组与进修组对这种综合创新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5.3±3.2)分和(94.8±2.8)分。结论以“3D打印模型联合可视化手术模拟”为核心的综合创新教学模式可在短时间内提高住培医生的专病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同时满足进修医生对学习手术技术及先进诊疗理念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缺损 3D打印技术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进修医生培训
原文传递
复方倍他米松应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局部浸润麻醉的早期疗效评估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宇航 李杨 田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评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局部浸润麻醉(local infiltration analgesia,LIA)制剂添加复方倍他米松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5月—2023年3月采用TKA治疗的符合选择标准的102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 目的评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局部浸润麻醉(local infiltration analgesia,LIA)制剂添加复方倍他米松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5月—2023年3月采用TKA治疗的符合选择标准的102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LIA制剂是否添加复方倍他米松,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手术侧别、术侧术前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分、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压积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术中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术后1、2、3 d WBC;以及术后1、2、3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48 h内摄入吗啡毫克当量评估疼痛程度;术后第3天测量患者膝关节被动ROM及最大伸直和屈曲角度;记录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均较轻,术后前3 d两组VAS评分及术后48 h内摄入吗啡毫克当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3 d两组WBC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术后1、2 d WBC高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3 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研究组膝关节最大伸直角度小于对照组,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及被动ROM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对照组患者发生发热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7例,研究组分别为1例和14例,两组均无切口愈合不良及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发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倍他米松应用于TKA术中LIA是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安全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局部浸润麻醉 复方倍他米松 关节活动度
原文传递
便携式导航与传统器械在膝外翻全膝关节置换术力线对准和假体位置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鑫光 何宜蓁 +3 位作者 吴天晨 李杨 李子剑 田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探讨便携式导航(PAD)和传统器械(CI)在膝外翻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下肢力线对准和假体位置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某单一术者在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49例行TKA的膝关节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 目的探讨便携式导航(PAD)和传统器械(CI)在膝外翻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下肢力线对准和假体位置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某单一术者在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49例行TKA的膝关节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44例,年龄(67.2±7.0)岁。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AD组和CI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力线参数及术后力线参数的差异。结果共纳入49例患者(PAD组25例,CI组2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手术侧别、术前髋-膝-踝(HKA)角、术前HKA角差值、Keblish分级和Ranawat分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准确度方面,PAD组HKA角(2.0°±1.4°比3.0°±2.2°,P=0.082)、冠状面股骨组件角(CFCA)(1.5°±1.2°比2.1°±1.6°,P=0.144)和冠状面胫骨组件角(CTCA)(1.2°±0.8°比1.3°±1.0°,P=0.695)偏差值与CI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PAD组HKA角、CFCA和CTCA偏差值标准差更小。在力线偏移率方面,PAD组术后HKA角内外翻超过3°的偏移率低于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FCA和CTCA内外翻超过3°的偏移率亦低于C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膝外翻畸形患者中,PAD辅助TKA可获得良好的下肢力线和假体位置,且在下肢整体力线的精确度和偏移率方面优于传统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便携式导航 膝外翻 传统器械 力线对准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个性化截骨导板与计算机辅助导航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效果比较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董子漾 李杨 田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92-1498,共7页
目的比较个性化截骨导板(personal specific instrumentation,PSI)及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computer-assisted navigation surgery,CAS)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PSI与CAS在TK... 目的比较个性化截骨导板(personal specific instrumentation,PSI)及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computer-assisted navigation surgery,CAS)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PSI与CAS在TKA中应用效果比较研究相关文献,分析两种TKA辅助技术在手术时间、下肢力线、失血量以及膝关节功能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CAS-TKA相比,PSI-TKA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但对下肢力线的改善可能不及CAS-TKA;此外,两者在围术期失血量、关节功能等方面的差异仍有争议。结论 PSI与CAS在TKA中的应用各有利弊,其应用效果差异还需要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截骨导板 计算机辅助导航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原文传递
止血带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董子漾 李杨 田华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7期667-672,共6页
目前,止血带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仍存在争议。止血带虽具有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手术时间等优势,但也存在导致术后额外疼痛肿胀、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并发症发生等风险。使用控制性降压及氨甲环酸等手段已经可以有效控制术中出... 目前,止血带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仍存在争议。止血带虽具有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手术时间等优势,但也存在导致术后额外疼痛肿胀、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并发症发生等风险。使用控制性降压及氨甲环酸等手段已经可以有效控制术中出血,因此多数学者支持TKA术中不常规使用止血带。本文从使用方法、相关问题及替代方法等方面对止血带在TKA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上止血带的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止血带 加速康复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鑫光 李杨 +1 位作者 何宜蓁 田华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3年第1期93-97,共5页
由于骨缺损、感染等问题,膝关节置换翻修术的难度较大。近年来,3D打印技术逐渐被应用于膝关节置换翻修术,应用方向涵盖术前实体模型、手术截骨导板、骨水泥占位器、骨缺损填充物等。本文对3D打印技术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中的应用研究进... 由于骨缺损、感染等问题,膝关节置换翻修术的难度较大。近年来,3D打印技术逐渐被应用于膝关节置换翻修术,应用方向涵盖术前实体模型、手术截骨导板、骨水泥占位器、骨缺损填充物等。本文对3D打印技术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展望,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 三维 膝关节 再手术
原文传递
计算机导航辅助与个性化截骨导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力线对准的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鑫光 李杨 +2 位作者 何宜蓁 吴天晨 田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7期3850-3856,共7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CAS)和个性化截骨导板(PSI)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力线对准和手术时间的差异。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拟行单侧初次TKA的80例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并随机数字法分为CAS组...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CAS)和个性化截骨导板(PSI)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力线对准和手术时间的差异。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拟行单侧初次TKA的80例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并随机数字法分为CAS组和PSI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下肢力线参数等。结果共纳入患者80例,其中CAS组40例(男/女为6/34例),年龄(68±6)岁;PSI组40例(男/女为5/35例),年龄(69±6)岁;两组均未发生病例退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手术侧别、术前髋膝踝(HKA)角及术前HKA角差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准确度方面,CAS组矢状面股骨组件角(sFCA)(1.7°±1.2°比2.5°±1.4°,P<0.05)和矢状面胫骨组件角(sTCA)(1.2°±0.9°比2.3°±1.8°,P<0.01)偏差值均小于PSI组,CAS组术后HKA角、股骨机械轴远端外侧角(mLDFA)和胫骨机械轴近端内侧角(mMPTA)偏差值的平均值与PS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精确度方面,CAS组术后HKA角和sTCA偏差值均小于PSI组(2.0°±1.0°比2.6°±1.7°、1.2°±0.9°比2.3°±1.8°,均P<0.01),CAS组mLDFA、mMPTA和sFCA偏差值的标准差与PSI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力线偏移率上,CAS组术后HKA角(10.0%比27.5%,P<0.05)、sFCA(5.0%比20.0%,P<0.05)和sTCA(2.5%比22.5%,P<0.01)的偏移率小于PSI组,mLDFA和mMPTA的偏移率与PSI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AS组的手术时间长于PSI组[(81±12)min比(52±8)min,P<0.01]。结论在TKA术后下肢冠状面整体力线和矢状面假体位置方面,CAS优于PSI,但CAS手术时间也长于P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计算机导航辅助 个性化截骨导板 力线对准
原文传递
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10年随访结果
18
作者 吴昊森 周非非 +4 位作者 陈欣 张凤山 潘胜发 王少波 孙宇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观察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mLP)即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10年随访结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受mLP且完成10年以上随访、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33例颈椎OPL... 目的:观察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mLP)即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10年随访结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受mLP且完成10年以上随访、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33例颈椎OPL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7例患者行mLP,13例患者行mLP联合颈前路固定融合术(11例患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固定融合术,2例患者行颈前路椎体切除固定融合术),3例患者行mLP联合后方侧块螺钉固定融合术。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分别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颈痛程度及颈痛对颈椎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同时通过颈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片测量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ROM)及C2-7矢状面轴向距离(SVA)。结果:本组患者随访120~16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34.6±11.4)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m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而NDI及疼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14例患者(42.4%)仍存在轴性症状,但程度较轻,且无需药物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C5神经根麻痹,且均未进行二次手术。接受mLP治疗的患者无论是否联合固定术式,末次随访时颈椎ROM及颈椎过伸位、过屈位曲度均较术前减小(P均<0.05),而SVA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LP治疗颈椎OPLL术后10年在临床功能改善、颈部维持颈椎矢状面平衡方面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但轴性症状的发生率仍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症 椎管扩大成形术 长期随访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下肢长度和偏心距恢复的影响
19
作者 袁子祁 李杨 田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07-1311,共5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对下肢长度和偏心距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3年8月316例符合选择标准的单侧初次THA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机器人辅助THA 117例(A组)、传统THA 199...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对下肢长度和偏心距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3年8月316例符合选择标准的单侧初次THA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机器人辅助THA 117例(A组)、传统THA 199例(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置换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诊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术后骨盆正位X线片测量双下肢不等长(limb length discrepancy,LLD)及联合偏心距(global offset,GO)差值,取绝对值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影像学测量示A组LLD、GO差值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LLD>3 mm、>5 mm、>10 mm患者分别为32例(27.4%)、5例(4.3%)、0例(0),B组为115例(57.8%)、75例(37.7%)、22例(11.1%);上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GO差值>5 mm、>10 mm、>20 mm患者分别为40例(34.2%)、3例(2.6%)、0例(0),B组分别为103例(51.8%)、54例(27.1%)、7例(3.5%);除>20 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THA相比,机器人辅助THA在下肢长度和偏心距恢复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手术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双下肢不等长 联合偏心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