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脑CT灌注成像相关指标与IMT对TIA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郭艳利 胡示超 秦文宇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19-21,共3页
目的探究颅脑CT灌注成像相关指标与IMT在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6月-2023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102例TIA患者临床资料。依照是否发生急性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的观察组和非脑梗死的对照组。比较... 目的探究颅脑CT灌注成像相关指标与IMT在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6月-2023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102例TIA患者临床资料。依照是否发生急性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的观察组和非脑梗死的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颅脑CT灌注成像相关指标、IMT;颅脑CT灌注成像相关指标与IMT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急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分析颅脑CT灌注成像相关指标与IMT的相关关系。结果两组年龄、性别、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BV、CBF均低于对照组,MTT、Tmax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IMT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颅脑CT灌注成像相关指标与IMT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良好,AUC为0.886,P=0.000,特异度、灵敏度较高,分别为0.904、0.846。CBV、CBF、MTT、Tmax、IMT的阈值分别为3.326ml/100g、33.682ml/min·100g、9.840s、12.562s、1.082mm。颅脑CT灌注成像相关指标CBV、CBF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IMT呈负相关关系,MTT、Tmax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IMT呈正相关关系,差异显著,(P<0.05)。结论颅脑CT灌注成像相关指标与IMT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有良好的预测价值。颅脑CT灌注成像相关指标与IMT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CT灌注成像 短暂性脑缺血 IMT 预测 相关性
下载PDF
周围型小肺癌42例CT诊断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金勇 王若琳 汪涛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25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价值。方法:对42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CT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42例患者中,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21例,小细胞癌6例,低分化腺癌患者12例,鳞癌患者3例。CT表现为胸膜凹陷征23例,分叶征33例... 目的:探讨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价值。方法:对42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CT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42例患者中,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21例,小细胞癌6例,低分化腺癌患者12例,鳞癌患者3例。CT表现为胸膜凹陷征23例,分叶征33例,血管集束征16例,边缘毛刺征30例,空泡征12例。结论:CT对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小肺癌 CT诊断 分叶征 临床分析
下载PDF
CT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在诊断肺部局限性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金勇 王若琳 汪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7期79-80,83,共3页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对肺部局限性病灶进行粗针穿刺活检的结果,讨论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0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的100个肺部病灶,回顾性分析其在CT引导下行粗针穿刺活检的资料。结果:本组100个病例中,恶性病...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对肺部局限性病灶进行粗针穿刺活检的结果,讨论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0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的100个肺部病灶,回顾性分析其在CT引导下行粗针穿刺活检的资料。结果:本组100个病例中,恶性病变69例,粗针活检对65例作出了特定诊断,敏感性为94.2%(65/69);良性病变31例,粗针活检对24例作出了特定诊断,特异性为77.4%(24/31),诊断准确率为89.0%(89/100)。此外,粗针活检对小病灶和大病灶的诊断准确率相近。粗针活检肺部轻度出血26例,占26.0%;轻度气胸32例,占32.0%。结论:因粗针穿刺所取得的活检标本较大,可供病理检查特定的组织类型诊断,诊断准确率较高,且并发症在可接受的范围,在诊断肺部局限性病变上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针穿刺活检 肺部局限性病变 活组织检查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细胞癌22例的CT诊断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金勇 王若琳 +1 位作者 仲纪刚 汪涛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16期176-176,共1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加深对其影像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CT检查资料。结果 22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肝内胆管扩张19例,肝内胆结石13例,肝叶萎缩7例,肝门区、腹主动脉旁淋巴...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加深对其影像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CT检查资料。结果 22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肝内胆管扩张19例,肝内胆结石13例,肝叶萎缩7例,肝门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14例,局部肝轮廓凹陷4例。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内动脉期无或轻度强化,静脉期呈轻度或中度强化,延迟扫描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逐步呈斑片状、分隔状向心性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与肝内其他占位性病变相鉴别,CT诊断对肝内胆管细胞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CT 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汪涛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22期59-61,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54例腕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CR结果初步诊断为腕骨骨折中医30例,无骨折组24例,分析并探讨MSCT与MR...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54例腕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CR结果初步诊断为腕骨骨折中医30例,无骨折组24例,分析并探讨MSCT与MRI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骨折组MSCT检查发现骨折44处和关节脱位23例,MRI检查发现骨折25处和关节脱位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骨折组MCST发现关节脱位情况20例,MRI则发现有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腕关节损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MSCT与MRI的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提高临床诊断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核磁共振成像 腕关节损伤 诊断
下载PDF
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国胜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5期21-24,共4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发病1-2d均行头颅CT平扫,发生出血性转化者纳入研究组(n=40),未发生出血性转化者纳入对照组(n=40),观察... 目的分析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发病1-2d均行头颅CT平扫,发生出血性转化者纳入研究组(n=40),未发生出血性转化者纳入对照组(n=40),观察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分型、表现,评价多层螺旋CT及增强CT扫描对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增强CT扫描显示HT为大片低密度灶内的点状、斑块状、条状、团状、散在不规则状高密度灶,密度不均匀,边缘不甚清晰,分为边缘型、中心型、混合型三种类型;增强CT诊断HT的灵敏度71.43%、准确度72.50%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 54.29%、50.00%(P<0.05),但特异度80.00%、20.0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研究组年龄大于60岁比例高于对照组,观察组SBP、DBP、血糖、NIHSS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面积、血糖水平、NIHSS评分、CT低密度改变是导致脑梗死发生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增强CT扫描可提高对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诊断效能,此外脑梗死面积、血糖水平、NIHSS评分、CT低密度改变等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多层螺旋CT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肋骨及肋软骨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金勇 仲继刚 张丽君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16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肋骨及肋软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肋骨及肋软骨骨折患者资料,采用MIP、MPR、SSD和V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并比较各种重建图像对骨折的显示能力。结果:55例患者中总肋骨骨折198根,肋骨骨折以...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肋骨及肋软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肋骨及肋软骨骨折患者资料,采用MIP、MPR、SSD和V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并比较各种重建图像对骨折的显示能力。结果:55例患者中总肋骨骨折198根,肋骨骨折以4~10肋骨腋段常见。诊断肋软骨骨折16例。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是诊断肋骨及肋软骨骨折的最佳影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 肋骨 肋软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脊柱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丽君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6年第2期175-176,共2页
脊柱损伤是一种可致命性的损伤,往往还合并脊髓损伤。临床常用的X线摄片诊断手段在椎体损伤显示中难以显示脊髓受损情况,不能满足法医学鉴定的要求[1]。MSCT(多层螺旋CT)是一种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图像处理功能强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脊柱损伤是一种可致命性的损伤,往往还合并脊髓损伤。临床常用的X线摄片诊断手段在椎体损伤显示中难以显示脊髓受损情况,不能满足法医学鉴定的要求[1]。MSCT(多层螺旋CT)是一种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图像处理功能强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法医学评价脊柱损伤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鉴定 脊柱损伤 磁共振成像 图像处理功能 合并脊髓损伤 脊髓受损 影像学检查 粉碎性骨折 压缩性骨折 椎弓
下载PDF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及其良、恶性及类型鉴别 被引量:5
9
作者 张丽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6期80-82,共3页
目的研究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的CT表现以及CT在其良、恶性及不同类型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73例PNET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病理及穿刺活检确诊为PNETs,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PNETs的CT表现,测算出良性、恶性PNETs... 目的研究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的CT表现以及CT在其良、恶性及不同类型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73例PNET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病理及穿刺活检确诊为PNETs,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PNETs的CT表现,测算出良性、恶性PNETs的CT值差异,并对功能性PNETs与无功能性PNETs的CT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恶性患者肿瘤直径1.2-11.7cm,良性患者肿瘤直径0.4-4.8cm,两者比较恶性PNETs患者瘤灶直径明显较大(P<0.05),良性形态不规则,多处于胰头处,瘤灶内部结构实性25例,剩余6例均为囊实性,无囊性、钙化及胰胆管扩张。恶性瘤灶部位多处于胰头及胰体尾处,囊实性37例,均有钙化出现,胰胆管扩张者37例,明显高于良性患者;良恶性PNETs平扫时CT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动、静脉及平衡期良性PNETs患者CT值均高于恶性PNETs患者,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性PNETs共11例,其中良性9例,恶性2例,无功能性PNETs共62例,恶性40例,良性22例,无功能性PNETs病灶直径2.7-11.7cm,功能性PNETs 0.4-7.9cm。结论 PNETs有其特殊的CT征象,CT增强扫描可实现良性、恶性PNETs以及功能性、非功能性PNETs的鉴别,在治疗方案选择、病情判断、预后评估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乏血供神经内分泌肿瘤 CT 胰腺癌 鉴别
下载PDF
增强CT值及双源CT评估胃腺癌病理分化的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红丽 秦文宇 郭艳利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平扫及增强CT参数评估胃腺癌病理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1月在我院行双源CT扫描并经病理证实胃腺癌患者113例,同期选择43例健康人群为正常组。胃腺癌组患者根据肿瘤分化程度将患者分为高、中... 目的:探讨双源平扫及增强CT参数评估胃腺癌病理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1月在我院行双源CT扫描并经病理证实胃腺癌患者113例,同期选择43例健康人群为正常组。胃腺癌组患者根据肿瘤分化程度将患者分为高、中、低分化组,比较各组之间CT参数水平(K、NIC、碘浓度与有效原子序数)及增强CT值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胃腺癌组患者K值、NIC值均高于正常组,碘浓度、有效原子序数低于正常组(P<0.05);K、NIC、碘浓度、有效原子序数的AUC值为0.667、0.657、0.513、0.633;高分化组患者K值、NIC均低于中、低分化组,碘浓度、有效原子序数均高于中、低分化组(P<0.05);高分化组门静脉期CT值低于中、低分化组患者(P<0.05)。结论:双源CT参数与增强CT值对胃腺癌恶性程度判断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腺癌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国胜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6期666-666,共1页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是一种少见的间叶组织良性肿瘤。由于其组织成分中脂肪细胞、畸形血管及平滑肌细胞的比例不同,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各异[1],临床上常误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是一种少见的间叶组织良性肿瘤。由于其组织成分中脂肪细胞、畸形血管及平滑肌细胞的比例不同,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各异[1],临床上常误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但二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差别很大[2],术前明确诊断可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肌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冠脉CT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艳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5期902-902,共1页
目的探讨冠脉CT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鹤壁市人民医院行冠脉CT成像技术和冠脉造影的75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5例患者冠脉造影检查发现狭窄节段共670个,冠脉64层螺旋CT成像检... 目的探讨冠脉CT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鹤壁市人民医院行冠脉CT成像技术和冠脉造影的75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5例患者冠脉造影检查发现狭窄节段共670个,冠脉64层螺旋CT成像检查发现狭窄节段650个;与冠脉造影相比,冠脉64层螺旋CT成像检查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评估率分别为97.92%、95.24%、95.71%、91.84%。二者发现狭窄节段及狭窄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CT成像技术能够准确地检测冠脉狭窄节段以及狭窄程度,且具有经济实用、无创、操作简单等优势,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脉CT成像技术 冠脉造影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在纵膈血肿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汪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21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纵膈血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整理22例纵膈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64层螺旋CT诊断结果。结果 22例纵膈血肿患者中,有10例为前纵膈血肿,8例中纵膈血肿,4例后纵膈血肿。结论采用螺旋CT特别是多平面的重建技术能够准...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纵膈血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整理22例纵膈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64层螺旋CT诊断结果。结果 22例纵膈血肿患者中,有10例为前纵膈血肿,8例中纵膈血肿,4例后纵膈血肿。结论采用螺旋CT特别是多平面的重建技术能够准确进行诊断,既能够显示患者血肿呈现的直接征象,同时能够确定是否出现胸部的其他损伤,不仅为临床提供最准确的影像学证据,而且为临床上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等都提供以合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平面重建 螺旋CT 64排 血肿 纵膈
下载PDF
低剂量高分辨CT扫描在肺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示超 鄢楠 秦文宇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9年第5期500-501,共2页
肺部病变随着环境的日益污染严重而出现显著上升趋势,肺部病变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肺部病变早期阶段起病较为隐匿,因此极易被忽视,部分肺部病变患者在出现胸痛或者咯血症状时就已经被确诊为晚期阶段中[1]。早期检出肺部病变患者病... 肺部病变随着环境的日益污染严重而出现显著上升趋势,肺部病变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肺部病变早期阶段起病较为隐匿,因此极易被忽视,部分肺部病变患者在出现胸痛或者咯血症状时就已经被确诊为晚期阶段中[1]。早期检出肺部病变患者病情,需选择合理的诊断方式,进一步控制肺部病变患者的病情,从而提高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效果 肺部病变 胸痛 咯血 早期阶段 高分辨CT扫描 诊断方式 低剂量
下载PDF
双源CT和3.0T MR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对比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示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9期2914-2915,共2页
目的:分析双源CT和3.0T磁共振(MR)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纳入80例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40例患者采用双源CT检查作为CT组,另40例患者采用... 目的:分析双源CT和3.0T磁共振(MR)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纳入80例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40例患者采用双源CT检查作为CT组,另40例患者采用3.0T MR检查作为MR组。观察两组患者颅内动脉瘤诊断率情况,分析两种检查的临床价值。结果:MR、CT组颅内动脉瘤诊断率分别为95.00%、92.5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大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3.0T MR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率均较高,但相对来说3.0T MR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相对较高,诊断误差可能性更小,且为无创检查,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3.0T MR 颅内动脉瘤 诊断
下载PDF
CT诊断脊柱结核65例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金勇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15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CT诊断脊柱结核的表现,为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对65例脊柱结核患者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 65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椎体变形、骨质破坏;48例患者可见死骨形成;43例患者椎旁脓肿,7例患者附件骨破坏... 目的探讨CT诊断脊柱结核的表现,为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对65例脊柱结核患者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 65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椎体变形、骨质破坏;48例患者可见死骨形成;43例患者椎旁脓肿,7例患者附件骨破坏。结论脊柱结核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对评价骨质破坏程度、椎旁软组织块影的范围及侵及椎管的情况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诊断 CT检查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肋骨隐匿骨折及细微骨折好发部位的价值 被引量:6
17
作者 郑剑 胡示超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1年第6期609-611,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肋骨隐匿骨折及细微骨折好发部位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就诊肋骨骨折患者50例(骨折共323根,隐匿性骨折数26根,细微性骨折89根),所有患者均在首次入院时进行多层螺旋CT...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肋骨隐匿骨折及细微骨折好发部位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就诊肋骨骨折患者50例(骨折共323根,隐匿性骨折数26根,细微性骨折89根),所有患者均在首次入院时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和数字化X线摄影(DR)检查,并根据复查方法分为CT组和DR组,随后在距入院时3、4、6周行多层螺旋CT及DR复查,并分析复查期间新检出骨折的发生情况及发生部位。结果首次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骨折共297根,其中细微性骨折89根;首次DR检查结果显示骨折共297根,其中细微性骨折89根;复查期间新检出隐匿性骨折15例,CT组在第3周、4周、6周复查时新检出隐匿性骨折分别为8、13、4根;DR组在第3周、4周、6周复查时新检出隐匿性骨折分别为6、13、3根。肋骨隐匿性骨折好发于肋骨角、骨小梁、肋骨内外缘;细微骨折好发于肋软骨处、肋骨内外缘及肋骨角。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肋骨隐匿性骨折及细微性骨折正确率高于DR检查;肋骨隐匿性骨折和细微性骨折好发于肋骨角、肋骨内外缘等部位,临床中应在首次检查后3~6周后进行CT复查,以提高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肋骨骨折
下载PDF
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涛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1期392-393,共2页
目的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整理我科诊断的204例CHD患者临床资料,分析CAG(冠脉造影)和64SCTCA的检查结果。结果 64SCTCA影像学检查中共显示了2380个血管节段,能够用作评估的共2212个血管节段,... 目的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整理我科诊断的204例CHD患者临床资料,分析CAG(冠脉造影)和64SCTCA的检查结果。结果 64SCTCA影像学检查中共显示了2380个血管节段,能够用作评估的共2212个血管节段,其成功率为92.94%,其CAG的成功率则为94.03%,相较之下,差异不显著(P>0.05,χ2=为1.17)。而两种检查所显示出的冠脉狭窄予统计学分析,其结果显示被检出在50%及以上狭窄的节段总数中,差异不显著(P>0.05,χ2=0.04)。结论应用64SCTCA对患者进行检查,对评估其冠脉狭窄的情况以及对冠心病进行筛查和早期诊断等方面,不仅有着安全可靠的优势,而且风险小以及无创性也逐渐被患者接受,应予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造影 冠脉狭窄 冠心病 冠脉成像 CT
下载PDF
CT影像检查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红丽 郭艳利 秦文宇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21年第3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CT影像检查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90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T与病理组织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参照,测评CT影像检查的准确率,观察影响图像表现。结果CT诊断正确率为98.89%(89/... 目的探讨CT影像检查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90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T与病理组织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参照,测评CT影像检查的准确率,观察影响图像表现。结果CT诊断正确率为98.89%(89/90),其中水肿型AP为39例,出血坏死型AP为50例,并且各类型患者的疾病状况分级确切,与病理诊断结果高度一致性。结论CT影像检查诊断,能够较准确判断AP患者疾病具体状况,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病理检查 CT影像诊断 临床诊断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在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汪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5期662-663,共2页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中医称之为卒中或中风,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受阻,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产生相应神经功能缺失的表现[1]。脑梗死依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三类,...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中医称之为卒中或中风,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受阻,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产生相应神经功能缺失的表现[1]。脑梗死依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三类,而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因而通常所说的“脑梗死”实际上指的是脑血栓形成。近年来脑梗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患者死亡率也较高,要降低死亡率则必须在患者发病时尽快确诊。我院为探讨CT灌注成像对超早期脑梗死成像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而开展了此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超早期脑梗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