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水站水土流失观测研究工作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1
作者 岳新发 高小平 郭保文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25-27,共3页
天水站水土流失观测研究工作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岳新发,高小平,郭保文(黄委会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甘肃省天水市741000)一、水土流失观测研究概况我站的水土流失观测研究工作始于1945年。50年代初,黄委会明确我站以... 天水站水土流失观测研究工作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岳新发,高小平,郭保文(黄委会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甘肃省天水市741000)一、水土流失观测研究概况我站的水土流失观测研究工作始于1945年。50年代初,黄委会明确我站以渭河中上游地区为重点,面向黄土丘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观测 治理 对策
下载PDF
西气东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黄成志 张来章 +2 位作者 蔡小春 安乐平 王宏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1-33,共3页
依据西气东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采取实地调研和现场勘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生物防治、土地整治措施的实施以及水土保持资金落实和监理、监测工作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针对存在的水土保持工程质量不高,且与主体工程相... 依据西气东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采取实地调研和现场勘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生物防治、土地整治措施的实施以及水土保持资金落实和监理、监测工作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针对存在的水土保持工程质量不高,且与主体工程相比较严重滞后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对促进保护环境以及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气东输工程 实施情况 土地整治 资金 “三同时”制度 落实 意见 水土保持方案 水土保持工程 预防保护
下载PDF
几种多年生豆科牧草的水土保持效益 被引量:12
3
作者 韩玉峰 茅庭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6-10,共5页
本文论述了6种多年生豆科牧草的水土保持效益,其拦蓄径流量比农作物高17.8%、减沙量比农作物高70%,产投比为13.1∶1。
关键词 牧草 豆科 水土保持 效益
下载PDF
水土保持坡面措施减洪指标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有恩 熊维新 +1 位作者 吴亚宁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0-56,共7页
以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南片区域为例,通过对黄河中游地区各地水保试验站不同系列径流场(区)的径流测验资料的分析论证,在综合考虑区域降雨、自然地理、水土流失类型区等因子的前提下,提出了建立由小区到大区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水土保... 以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南片区域为例,通过对黄河中游地区各地水保试验站不同系列径流场(区)的径流测验资料的分析论证,在综合考虑区域降雨、自然地理、水土流失类型区等因子的前提下,提出了建立由小区到大区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水土保持坡面措施减洪指标体系的研究方法。可改进以往经验性指标的人为指定性,对以成因法为主的流域水沙分析研究中减洪指标的确定,提供了系统程式化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洪指标体系 流域 水土保持坡面措施 水土流失 降雨 成因法
原文传递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保存率分析及措施状况评述──以黄河河龙区间南片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赵有恩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6年第2期46-52,共7页
本文以土地详查、淤地坝普查成果为基本依据,结合典型调查,研究分析了河龙区间南片水土保持各项措施的保存率,认为在空间尺度上,分行政区给出的保存率较为真实的反映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因素的相对作用程度及其主导关系,且有实际... 本文以土地详查、淤地坝普查成果为基本依据,结合典型调查,研究分析了河龙区间南片水土保持各项措施的保存率,认为在空间尺度上,分行政区给出的保存率较为真实的反映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因素的相对作用程度及其主导关系,且有实际应用意义,据此文中进一步核实评述了该区水保措施的保存面积、措施结构及质量等。该区水保措施的状况在黄河中游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分析结果可作为水沙分析、水保规划、土地资源与环境评价等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保措施 保存率 黄河中游
下载PDF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监测与数字化管理
6
作者 赵力毅 辛瑛 +1 位作者 程鲲 张红红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2006年第4期380-384,共5页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数字化管理,是21世纪黄河水土保持工作一项艰巨和挑战性的课题,而水土保持监测则在未来区域数字化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地位。阐述了水土保持数字化管理的概念、特点和整体框架;探讨了基于数字化管理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数字化管理,是21世纪黄河水土保持工作一项艰巨和挑战性的课题,而水土保持监测则在未来区域数字化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地位。阐述了水土保持数字化管理的概念、特点和整体框架;探讨了基于数字化管理的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组成,并研究了水土保持信息需求及分类、站网布设、信息采集、数据库建立与动态更新等关键技术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监测 数字化管理 黄土高原
下载PDF
江—天公路水土保持绿化工程方案探讨
7
作者 任杨俊 赵俊侠 谢登举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3年第5期6-8,共3页
国道316线江洛镇—天水市二级公路工程是甘肃省“两纵两横”公路主骨架的组成部分。其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土保持方案中绿化工程设计根据项目主体的要求,确定了不同绿化功能和要求的地块分布,划分不同的防治分区;通过分析和评价各类绿化地... 国道316线江洛镇—天水市二级公路工程是甘肃省“两纵两横”公路主骨架的组成部分。其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土保持方案中绿化工程设计根据项目主体的要求,确定了不同绿化功能和要求的地块分布,划分不同的防治分区;通过分析和评价各类绿化地的立地条件,合理划分立地因子,提出不同防治分区各绿化地块拟采用的植物种及布局方案;并进行典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级公路 绿化工程 水土保持 国道316线 江洛镇--天水市二级公路工程 水土流失
下载PDF
罗玉沟流域水土保持植被工程效果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鱼哲 雷启祥 包文林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37-239,248,共4页
选取8个与植被工程效果紧密相关的评价指标,建立工程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甘肃藉河流域罗玉沟世行二期项目实施情况。采用层次分析和综合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将罗玉沟流域水土保持植被工程实施效果综合指数等间距地划分为5个等级... 选取8个与植被工程效果紧密相关的评价指标,建立工程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甘肃藉河流域罗玉沟世行二期项目实施情况。采用层次分析和综合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将罗玉沟流域水土保持植被工程实施效果综合指数等间距地划分为5个等级。结果表明:罗玉沟流域植被工程实施综合效果总体处于"良好"等级,但仍存在林分结构布局不合理、草地盖度偏小等问题,结合工程现状提出了今后的改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植被工程 评价指标 分层抽样法 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价
下载PDF
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作用及防治措施──以昕水河流域的水沙变化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柳荣先 马勇 杨国礼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3-48,共6页
经不同系列对比,昕水河1970年以后较1970年以前径流量、洪水量、输沙量分别减少了42.7%,43.2%,51.8%,分析结果表明:因降水减少而影响16.2%,19.5%,14.9%,因下垫面变化而影响26.5%,... 经不同系列对比,昕水河1970年以后较1970年以前径流量、洪水量、输沙量分别减少了42.7%,43.2%,51.8%,分析结果表明:因降水减少而影响16.2%,19.5%,14.9%,因下垫面变化而影响26.5%,23。7%,36.9%。综合治理减水减沙效益分别为32.0%,43.7%,其中坡面措施占64.4%,30.3%;水利措施占21.5%,8.5%;水保工程占18.7%,70.4%;人为因素占─4.6%,─9.2%。且几种计算方法结果接近。据此阐明了综合治理在治黄中的作用,并提出了预防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变化 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 防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甘肃片水土保持遥感判读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春 包文林 +1 位作者 张颖 李学勇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2002年第6期385-389,共5页
以黄河流域甘肃片水土保持遥感普查为例 ,分析了土壤侵蚀六项主要影响因子 :侵蚀类型、侵蚀强度、地表组成、地貌类型、植被覆盖及地面坡度。通过研究各因子在 TM影像上的分布、形状、纹理等识别特征 ,探讨了水土保持影响因子在遥感判... 以黄河流域甘肃片水土保持遥感普查为例 ,分析了土壤侵蚀六项主要影响因子 :侵蚀类型、侵蚀强度、地表组成、地貌类型、植被覆盖及地面坡度。通过研究各因子在 TM影像上的分布、形状、纹理等识别特征 ,探讨了水土保持影响因子在遥感判读中的信息提取方法。并具体应用到 2 0 0 0年黄河流域甘肃片遥感普查数字化工作中 ,提出了各因子遥感判读特征分类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甘肃 水土保持 遥感 判读特征 TM影像 土壤侵蚀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渭河中上游地区水土保持面积调查中的应用
11
作者 王永祥 吴建军 秦百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39-41,共3页
渭河是黄河的一级大支流,宝鸡林家村水文站以上为其中上游,面积30661km^2,包括甘肃、陕西的18个县、区的全部或部分地区。该区内的红土、黄土丘陵区土壤侵蚀严重,河谷川地侵蚀轻微,水土流失总面积为22170km^2。由于长期坚持造林、种草... 渭河是黄河的一级大支流,宝鸡林家村水文站以上为其中上游,面积30661km^2,包括甘肃、陕西的18个县、区的全部或部分地区。该区内的红土、黄土丘陵区土壤侵蚀严重,河谷川地侵蚀轻微,水土流失总面积为22170km^2。由于长期坚持造林、种草、修梯田等,该区水土保持取得了很大成绩。据各县(区)统计,全区共修筑水平梯田3856.83km^2,造林1928.41km^2,种草964.21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水土保持 面积 调查
下载PDF
渭河中上游聚落地理与水土保持
12
作者 赵海军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25-27,共3页
聚落地理是研究居民聚落的形成、演变和分布规律的学科。在黄土高原地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极为深刻,甚至决定着黄土高原景观生态的演变。因此,研究黄土高原聚落地理,无疑对黄土高原的国土整治和水土保持事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聚落地理是研究居民聚落的形成、演变和分布规律的学科。在黄土高原地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极为深刻,甚至决定着黄土高原景观生态的演变。因此,研究黄土高原聚落地理,无疑对黄土高原的国土整治和水土保持事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们借助遥感图象及1/5万地形图,结合外业系统考察,对渭河中上游的聚落地理进行了初步分析,从聚落地理的角度探讨了各聚落地理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 聚落地理 水土保持 上游
下载PDF
天水站“原型观测”历程及科技贡献
13
作者 张琳玲 张海强 张满良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3年第5期47-48,共2页
黄委会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是我国建立最早的水土保持科研机构之一,试验站开展的径流泥沙观测工作已走过了60a的发展历程。自1945年起,先后开展了多项水土流失小区观测、典型小流域径流泥沙观测和中小尺度流域径流泥沙观测试验。至... 黄委会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是我国建立最早的水土保持科研机构之一,试验站开展的径流泥沙观测工作已走过了60a的发展历程。自1945年起,先后开展了多项水土流失小区观测、典型小流域径流泥沙观测和中小尺度流域径流泥沙观测试验。至今已积累了丰富的小区、典型小流域及中小尺度流域的降雨、径流、泥沙实测系列资料,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水土流失规律的观测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被广泛地应用于城市规划、道路、桥梁、防汛安全等实际工作中,天水水保试验站的“原型观测”,为“三条黄河”建设新理念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试验站 观测资料 科技贡献
下载PDF
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人工栽培乔木树种的区位配置方案 被引量:7
14
作者 胡建忠 马国力 +2 位作者 党维勤 朱仁义 李树怀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年第1期62-69,共8页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类型和不同树种的区位适宜性 ,合理配置树种 ,是确保成活、成林的关键。为了有效恢复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的森林植被 ,治理水土流失 ,促进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 ,采用“综合评判法”和“生物生态类比法” ,对...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类型和不同树种的区位适宜性 ,合理配置树种 ,是确保成活、成林的关键。为了有效恢复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的森林植被 ,治理水土流失 ,促进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 ,采用“综合评判法”和“生物生态类比法” ,对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人工栽培乔木树种区位适宜性的评价原则、评价方法进行了论述与分析。结果表明 ,这 2种方法均较为适宜对该区人工栽培乔木树种的评价。最后 ,用“综合评判法”确定了该区 7个类型区的适生乔木树种 4 6种 ;用“生物生态类比法” ,确定了建议树种 4 7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区 人工栽培 乔木树种 区位配置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洛惠渠灌区水土化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于国强 李占斌 +2 位作者 张霞 李鹏 王双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3-107,共5页
为了深入了解洛惠渠灌区土壤盐碱化程度,分别测试了2004年实地采集的63个土壤样品和71个地下水样品,测定项目分别为土壤含盐量、碱化度、阴阳离子含量和地下水化学成分,并分析了该灌区土壤盐碱化现状以及地下水水质状况。结果表明,洛惠... 为了深入了解洛惠渠灌区土壤盐碱化程度,分别测试了2004年实地采集的63个土壤样品和71个地下水样品,测定项目分别为土壤含盐量、碱化度、阴阳离子含量和地下水化学成分,并分析了该灌区土壤盐碱化现状以及地下水水质状况。结果表明,洛惠渠灌区土壤盐碱化较明显,盐渍化土壤分成盐土和碱土两类,主体成分为钠(钾)、钙的硫酸盐和碳酸盐;而地下水化学类型基本属于氯化钠—硫化钠型。通过计算其钠吸附比和镁系数可以推知该灌区地下水大部分对灌溉作物有不利影响,并且对土壤有进一步碱化的威胁。因此,有效控制该灌区地下水位是治理土壤盐碱化的重要措施,还要考虑不同区域土壤易溶盐含量,作物耐盐碱性等因素。应当综合工程、生物、化学等方法来改良利用盐碱土地,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盐化 碱化 地下水 化学类型
下载PDF
美国Spar黄兰沙梗草在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的引种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建忠 闫晓玲 +2 位作者 雷启祥 党维勤 王子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3-105,116,共4页
美国Spar黄兰沙梗草在黄土高原地区引种后的适应性较强,适生中心区为黄土高原沟壑区、黄土丘陵沟壑区一副区、二副区、三副区。其生长速度较快,生态经济利用价值较高,栽培技术简便易行,为黄土高原地区较为理想的一种引进植物,在天... 美国Spar黄兰沙梗草在黄土高原地区引种后的适应性较强,适生中心区为黄土高原沟壑区、黄土丘陵沟壑区一副区、二副区、三副区。其生长速度较快,生态经济利用价值较高,栽培技术简便易行,为黄土高原地区较为理想的一种引进植物,在天然草场恢复、水土保持等方面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兰沙梗草 引种试验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适应性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天水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宏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7年第1期39-44,共6页
地处半干旱地区的天水市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口剧增,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掠夺性的开发自然资源是导致环境恶化的根本的原因。目前最重要的是保护好水资源及土地资源,提高其利用率,并努力探索适合该地区实际情况的环境保护治理... 地处半干旱地区的天水市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口剧增,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掠夺性的开发自然资源是导致环境恶化的根本的原因。目前最重要的是保护好水资源及土地资源,提高其利用率,并努力探索适合该地区实际情况的环境保护治理模式及防治对策,做好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重视长期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环境保护 天水市 环境影响 生态环境
下载PDF
甘肃省天水市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俊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4期266-268,共3页
通过对天水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降水资源、水资源利用现状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该区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水资源 利用 天水 节水技术
下载PDF
天水地区梨生产现状与栽培技术调查
19
作者 蔡小春 李学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8年第4期68-72,共5页
建设果树发展的区域化、产业化,提高果品的高效优质化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天水地区梨产区栽培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在该区山坡地梨树栽培的限制因素、成功经验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 生产现状 栽培技术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砒砂岩区沙棘资源建设途径的试验研究
20
作者 陈江南 汪习军 李贵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26-28,52,共4页
本文针对砒砂岩区沙棘资源建设途径单一的问题,从砒砂岩区自然、社会经济特点出发,在开展沙棘人工撒播试验、植物篱试验、春秋栽植对比试验及重点治理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认为,今后砒砂岩区开展沙棘资源建设可考虑适时适地开展人... 本文针对砒砂岩区沙棘资源建设途径单一的问题,从砒砂岩区自然、社会经济特点出发,在开展沙棘人工撒播试验、植物篱试验、春秋栽植对比试验及重点治理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认为,今后砒砂岩区开展沙棘资源建设可考虑适时适地开展人工撒播、利用沙棘建设植物篱、大力提倡秋季造林、利用沙棘开展重点治理等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资源建设 砒砂岩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