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上中游取水许可管理的实践与探讨——试论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大框架 被引量:2
1
作者 杜榜清 《水利发展研究》 2001年第3期43-45,共3页
黄河流域水资源十分短缺,成为制约流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缓解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必须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坚持开源、节流、保护三者并重的方针,上、中、下游兼顾,近、中、远期结合.应综合运用行政的、技术的、经济... 黄河流域水资源十分短缺,成为制约流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缓解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必须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坚持开源、节流、保护三者并重的方针,上、中、下游兼顾,近、中、远期结合.应综合运用行政的、技术的、经济的措施促进依法取水、优化配置、节约保护水资源,服务于沿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必须建主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区域管理服从流域统一管理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中游 取水许可管理 水资源 依法取水 流域管理
下载PDF
黄河上中游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朝君 赵平 杨岗民 《水利发展研究》 2006年第11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水行政管理 流域管理 区域管理 黄河上中游
下载PDF
黄河上中游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敏捷 冯有连 《水利发展研究》 2001年第4期38-39,41,共3页
黄河上中游流域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搞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供给,促进流域内国民经济协调健康发展,必须在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体制上大做文章.近年来,黄河上中游流域... 黄河上中游流域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搞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供给,促进流域内国民经济协调健康发展,必须在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体制上大做文章.近年来,黄河上中游流域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流域经济发展对黄河供水的需求越来越大,使黄河有限的可供水量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流域上下游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供水矛盾又相当突出,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多龙管水"的格局尚未打破,水资源配置上的不合理和使用上的浪费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建立黄河上中游流域新的水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中游流域 水资源 管理体制 流域经济 生态环境
下载PDF
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成效
4
作者 陈平 杜小如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42-43,共2页
在黄河上中游地区 10个地 (市、盟 )和 174个县 (市、区、旗 )开展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 ,受到各级人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各地监督机构、法规体系完善 ,水保执法地位得到加强 ,恢复治理步入正规 ,人为水土流... 在黄河上中游地区 10个地 (市、盟 )和 174个县 (市、区、旗 )开展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 ,受到各级人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各地监督机构、法规体系完善 ,水保执法地位得到加强 ,恢复治理步入正规 ,人为水土流失防治的科技含量加大 ,监督管理的纵横向联合与协作得到加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中游地区 水土保持 监督管理 规范化建设
下载PDF
草灌乔结合是黄河上中游地区水保生态建设的好形式 被引量:3
5
作者 严国民 段文中 康清海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24-25,共2页
草灌乔结合是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基本特征 ,符合黄河上中游地区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能发挥更强的防护功能 ,产生更好的经济效果。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应本着种草起步、草灌先行、草灌乔结合的原则进行治理开发。草灌... 草灌乔结合是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基本特征 ,符合黄河上中游地区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能发挥更强的防护功能 ,产生更好的经济效果。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应本着种草起步、草灌先行、草灌乔结合的原则进行治理开发。草灌乔的结合应因时因地采用划管封育、草田轮作、林 (果 )草 (粮 )间作套种等多种适宜的形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中游地区 生态建设 农作物 灌木 乔木 结合治理 水土保持
下载PDF
黄河上中游水行政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6
作者 王银山 《水政水资源》 2010年第1期54-55,共2页
本文分析了黄河上中游干流及重点支流水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大河道巡查及对违规项目和违章水事活动的依法查处力度,加强河道建设项目管理,积极预防和调处水事纠纷,深化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和水调督案工作等应对措施... 本文分析了黄河上中游干流及重点支流水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大河道巡查及对违规项目和违章水事活动的依法查处力度,加强河道建设项目管理,积极预防和调处水事纠纷,深化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和水调督案工作等应对措施。同时,针对黄河上中游水行政管理现状,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上中游 水行政管理 措施
下载PDF
黄河上中游地区“个体承包”治理“四荒”的特点、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7
作者 贾泽祥 高荣乐 《中国水土保持》 2000年第11期4-5,共2页
对黄河上中游 7省 (区 )“四荒”治理新老承包户的调查表明 ,“个体承包”的生命力依然十分强大 ,并呈多元化发展态势 ,开发性治理“四荒”的新“个体承包”户呈现出投资大、规模化开发的趋势 ,各地对“个体承包”治理“四荒”的管理已... 对黄河上中游 7省 (区 )“四荒”治理新老承包户的调查表明 ,“个体承包”的生命力依然十分强大 ,并呈多元化发展态势 ,开发性治理“四荒”的新“个体承包”户呈现出投资大、规模化开发的趋势 ,各地对“个体承包”治理“四荒”的管理已趋于完善 ;当前由于认识障碍、资金障碍等 ,政府部门及业务部门的管理主动性减弱 ,管理工作与政策落实到位差 ,“个体承包”发展势头有所减缓。发展对策是 ,强化政府行为和责任意识 ,加强宣传、指导和管理服务 ,列专项资金予以扶持 ,规范操作行为 ,因地制宜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承包 水土保持 “四荒” 黄河上中游 荒地治理
下载PDF
黄河上中游地区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实践与启示
8
作者 田杏芳 贾泽祥 《中国水利》 2003年第9期41-42,共2页
淤地坝是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主要措施之一,但由于责权不明、管理不善,使大量工程老化失修、病 险坝库日益增多,已严重制约淤地坝工程健康持续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上中游地区积极尝试 和探索新型的管理办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淤地坝是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主要措施之一,但由于责权不明、管理不善,使大量工程老化失修、病 险坝库日益增多,已严重制约淤地坝工程健康持续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上中游地区积极尝试 和探索新型的管理办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尤以陕西省最为明显。其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成功的事例表 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调研是基础、宣传是动力、政策是保证,要注重利益驱动和机制创新,提高水土保 持的科技含量,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地坝 产权制度改革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 黄河上中游地区 黄河治理
下载PDF
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史红艳 《青海环境》 2015年第3期119-121,共3页
为解决黄河上中游地区因严重的水土流失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现状和特点,提出了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发展思路、目标、战略布局和关键措施,以期为推进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河上中游 水土保持 发展 战略
下载PDF
建立黄河水权制度和水市场 实现黄河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被引量:7
10
作者 杜榜清 马国力 李欣 《水利发展研究》 2002年第3期8-11,共4页
在黄河水资源日益短缺和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今天,研究黄河水资源所有权、使用权和水市场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对依法加强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利用水市场调节功能优化配置水资源、保障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 在黄河水资源日益短缺和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今天,研究黄河水资源所有权、使用权和水市场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对依法加强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利用水市场调节功能优化配置水资源、保障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水资源定义、民法物权理论和黄河水资源管理实践经验,提出黄河水权是准物权、黄河水市场是一个准市场的概念;提出建立黄河水市场、黄河水资源使用权审批制度、黄河水资源使用权有偿转让制度、实行黄河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以及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同时,对实现黄河水资源优化配置提出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市场 水资源优化配置 黄河 水权制度 经济体制 水价 水市场管理 可持续发展 物权理论 审批制度 有偿转让
下载PDF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概算定额的编制及体会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顺利 段菊卿 严国民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20-22,共3页
由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组织黄河流域 8省 (区 )水土保持部门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 ,在实测、调查、分析、汇总的基础上 ,编制完成的《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概算定额》于 2 0 0 1年 9月在黄河流域试行。该定额分为坡改梯工程、植物工程、小型... 由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组织黄河流域 8省 (区 )水土保持部门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 ,在实测、调查、分析、汇总的基础上 ,编制完成的《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概算定额》于 2 0 0 1年 9月在黄河流域试行。该定额分为坡改梯工程、植物工程、小型蓄排引水工程、治沟骨干工程、临时工程及施工机械台班费等 6章 42节 962个子目。定额单位分两类来取 ,即以蓄水拦沙为主的工程 ,工程量主要以土石方量计 ,定额单位取m3;以生态环境改变为主的工程 ,工程量以面积计 ,定额单位取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水土保持 生态工程 概算定额 定额编制
下载PDF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概算编制培训班在西安举行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顺利 寇俊峰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27,35,共2页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工程 建设监理
下载PDF
新时期黄河水土保持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月鲁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8,共4页
人民治黄以来,黄河水土保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05年底,黄土高原地区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5万km2,建成淤地坝12.21万座,改善了生态环境,减轻了水土流失,减少了入黄泥沙,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流域的经济社会... 人民治黄以来,黄河水土保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05年底,黄土高原地区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5万km2,建成淤地坝12.21万座,改善了生态环境,减轻了水土流失,减少了入黄泥沙,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60年来,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是在进行战略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人力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完善和逐步发展的。提出了近期的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创新 发展 黄河
下载PDF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实践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伯让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0-11,共2页
自 2 0 0 1年启动实施的水土保持生态工程 ,以 11条重点支流的综合治理、3个示范区建设、治沟骨干工程、重点小流域、沙棘资源建设、黄土高原世行贷款项目等为主体项目 ,坚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搞好示范、提高水平的原则 ,初步建成了... 自 2 0 0 1年启动实施的水土保持生态工程 ,以 11条重点支流的综合治理、3个示范区建设、治沟骨干工程、重点小流域、沙棘资源建设、黄土高原世行贷款项目等为主体项目 ,坚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搞好示范、提高水平的原则 ,初步建成了一批具有黄河特色的、能形成广泛影响的、效益显著的、示范作用强的生态环境建设标志性工程 ,真正实现了分散治理向集中治理、一般治理向示范治理的转变。近期工作重点是 :加强计划管理 ,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发展主导产业 ,加强监测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水土保持 生态工程建设
下载PDF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质量监督的思考
15
作者 薛顺康 梁其春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8-29,共2页
生态修复的建设内容可分为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和条件建设三大部分。目前,生态修复的质量监督以工程措施为主,应逐步过渡到对建设内容的全面监督。针对生态修复质量监督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机构建设,发挥政府质量监督职能;实施... 生态修复的建设内容可分为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和条件建设三大部分。目前,生态修复的质量监督以工程措施为主,应逐步过渡到对建设内容的全面监督。针对生态修复质量监督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机构建设,发挥政府质量监督职能;实施全方位的质量监督;加强技术培训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质量监督 黄河
下载PDF
关于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3
16
作者 贾哲峰 孙太旻 +2 位作者 郎文林 周江 丁斌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4-35,共2页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建立健全良好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及运行管理机制,是实现黄河长治久安、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关键所在。分析了通过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诸多制约因素,从...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建立健全良好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及运行管理机制,是实现黄河长治久安、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关键所在。分析了通过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诸多制约因素,从加强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构建流域和谐社会有效途径等不同侧面,提出了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思路:在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基础上,增加投资力度,全面加强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和预防监督工作,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强化政策引导,正确处理好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及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可持续发展 黄河
下载PDF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重点支流治理项目建设经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汉虎 黄建胜 赵兴华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40-41,共2页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重点支流治理项目于2001年启动实施,截至2004年底,共完成综合治理面积1 586.53km2,新建治沟骨干工程277座。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精品示范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在前期工作、项目管理、规模治理...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重点支流治理项目于2001年启动实施,截至2004年底,共完成综合治理面积1 586.53km2,新建治沟骨干工程277座。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精品示范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在前期工作、项目管理、规模治理、科技推广、产业调整、机制创新等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工程 重点支流 黄河
下载PDF
黄河上游甲积峪小流域生态系统管理能力动态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峰 刘建昌 +3 位作者 祁永新 董仁才 赵景柱 左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675-2685,共11页
对小流域生态系统管理水平进行有效评价,可为管理者制定相应对策提供依据。在生态环境领域系统评价方法综述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对黄河上游甲积峪小流域生态系统管理水平进行了动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999年至200... 对小流域生态系统管理水平进行有效评价,可为管理者制定相应对策提供依据。在生态环境领域系统评价方法综述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对黄河上游甲积峪小流域生态系统管理水平进行了动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999年至2006年该小流域生态系统管理能力处于一般偏差水平,但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对评价黄河上游小流域生态系统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单指标评价和指标综合评价、静态和动态评价各有优势,只有互相补充才能更好地评价小流域生态系统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管理 小流域 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法 黄河
下载PDF
黄河上游黄土高原入黄沙量变化分析
19
作者 刘晓燕 高云飞 党素珍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18,共8页
早在20世纪70年代黄河上游实测输沙量就开始大幅减少,其中黄河下河沿站1970—1999年和2000—2022年年均输沙量分别较天然时期减少50%、76%,但迄今有关该区沙量锐减的研究极少。以黄河李家峡大坝至青铜峡区间的黄土高原为重点,分析了该... 早在20世纪70年代黄河上游实测输沙量就开始大幅减少,其中黄河下河沿站1970—1999年和2000—2022年年均输沙量分别较天然时期减少50%、76%,但迄今有关该区沙量锐减的研究极少。以黄河李家峡大坝至青铜峡区间的黄土高原为重点,分析了该区水沙和有效降雨变化情况、水库和淤地坝在不同时期的拦沙作用,还原了1960年以来流域实际产沙量,研究了梯田和植被变化情况,计算了现状下垫面在设计降雨情景下的产沙量。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后期水库拦沙是研究区输沙量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2000年以来梯田建设和植被改善逐渐成为主要减沙因素、水库拦沙次之;基于2021年下垫面推算的下河沿以上产沙能力为5800万~6600万t/a、较天然时期降低约62%,清水河流域产沙能力为1920万~2743万t/a、较天然时期降低约53%;未来植被改善潜力很小,新建梯田仅可弥补老旧梯田田埂损毁的负面影响,因此产沙能力进一步降低的潜力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沙量 输沙量 变化原因 趋势 黄河上游 黄土高原
下载PDF
1985-2020年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 被引量:8
20
作者 殷宝库 苏鹏飞 +1 位作者 张建国 曹夏雨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掌握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流失空间分布状况,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建议。[方法]利用2020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1985,1999年全国水土流失遥感普查成果,开展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 [目的]掌握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流失空间分布状况,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建议。[方法]利用2020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1985,1999年全国水土流失遥感普查成果,开展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分析。[结果](1)研究区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43.22%,高强度水土流失面积减少90.80%,水土流失状况明显改善;1985—1999年和1999—2020年两个时段,前时段变化相对较小,后时段变化较大。(2)两个时段内水土流失强度均降低,1999—2020年降低幅度明显大于1985—1999年且高强度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减少。1985—1999年以剧烈侵蚀面积减少为主,1999—2020年强烈、极强烈、剧烈侵蚀等高强度侵蚀面积下降明显。[结论]研究区生态环境状况改善的主要驱动力是区域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的加强,预防保护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协同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保护环境和生态政策的引导等。虽然研究区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的态势得到了遏制,但其依然是黄土高原乃至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后续仍需持续采取适宜措施保护好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动态变化 防治对策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 黄土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