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新型大学的实践与探索——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刚要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13-17,共5页
创新型大学是指在激烈竞争环境下,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必须不断调整内部的组织结构,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实现转型的高校。黄河科技学院具有创新型大学的特征表现为:具有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核... 创新型大学是指在激烈竞争环境下,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必须不断调整内部的组织结构,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实现转型的高校。黄河科技学院具有创新型大学的特征表现为:具有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核心领导;创新了集团化办学的典型范式;有独特的法人治理结构;开创了特色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形成了"本科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了高校"双创"工作新模式等。这些特质对地方本科高校的深度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大学 实践 探索 黄河科技学院
下载PDF
河南民办教育投融资渠道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道勋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13-16,共4页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河南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引导,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了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但是,还要清醒地看到,河南省民办教育经费投入来源...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河南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引导,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了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但是,还要清醒地看到,河南省民办教育经费投入来源结构不尽合理,政府财政投入比重低,学费收入比重大,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开拓民办教育投融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民办教育 经费 投融资渠道 多元
下载PDF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11省43所高校的调查
3
作者 杨刚要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85-90,共6页
全面加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对河南省、广东省、陕西省、上海市等11个省份的43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在全面科学把握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内涵和本质特征基础上,应用型本科高校应... 全面加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对河南省、广东省、陕西省、上海市等11个省份的43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在全面科学把握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内涵和本质特征基础上,应用型本科高校应遵循大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办学定位、办学特色,从创新劳动教育的体制机制、创新劳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系统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劳动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实施劳动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应用型本科高校 劳动教育 优化路径
下载PDF
河南红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4
作者 杨刚要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0-94,100,共6页
河南红色精神是中国红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大别山精神、二七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为典型代表。当前,河南红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还面临着学生对河南红色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不高、对河南红色精神的... 河南红色精神是中国红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大别山精神、二七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为典型代表。当前,河南红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还面临着学生对河南红色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不高、对河南红色精神的认知还有偏差、河南红色精神的传播内容适切性不高、河南红色精神的传播方式比较单一等问题。河南红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需要高校完善制度设计,丰富河南红色精神的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建立河南红色精神传播的专业化队伍,把河南红色精神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指标,不断提高河南红色精神的教育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红色精神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下载PDF
七十年的记忆:中国当代民办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国民办教育通史(当代卷)》导言节选 被引量:1
5
作者 樊继轩 张忠泽 贾全明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0-15,共6页
当代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史是一部波澜壮阔、举世瞩目的教育实践史。中国民办教育经历了改造接办阶段(1949—1952年)、快速恢复阶段(1978—1991年)、快速发展阶段(1992—1996年)、法规规范阶段(1997—2002年)、法律规范阶段(2003年以来)... 当代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史是一部波澜壮阔、举世瞩目的教育实践史。中国民办教育经历了改造接办阶段(1949—1952年)、快速恢复阶段(1978—1991年)、快速发展阶段(1992—1996年)、法规规范阶段(1997—2002年)、法律规范阶段(2003年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的民办教育事业在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创新、经济的振兴、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探索民办教育产生、发展及其演进的历程,挖掘历代民办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总结前人认识民办教育现象、指导民办教育实践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揭示民办教育的起源、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深化中国教育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国民办教育通史》(三卷本)全景式再现中国民办教育跌宕起伏的历史画卷,可作为教学研究的资料用书,它的出版对当代民办教育的健康规范发展也有一定的参考咨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民办教育 发展历程 《中国民办教育通史(当代卷)》
下载PDF
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监管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及推进策略
6
作者 杨刚要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2-26,共5页
加强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监管是推进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必然要求,是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提高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当前,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监管存在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政府监管缺位等问题... 加强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监管是推进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必然要求,是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提高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当前,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监管存在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政府监管缺位等问题。构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监管体系,需要在准确把握民办教育新法新政策的基础上,从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完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内部监督机制、政府加强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监管等方面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营利性民办高校 监督管理 制约瓶颈 对策
下载PDF
新时代民办高校现代公民教育的内涵及创新研究
7
作者 李储学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第9期28-33,共6页
现代公民教育是指高校不断适应国家及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为将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公民意识、公民精神和公民能力的合格“社会人”,而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一系列课堂教学、宣传引导、咨询服务及实践训练等教育活动的总称。新时代民... 现代公民教育是指高校不断适应国家及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为将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公民意识、公民精神和公民能力的合格“社会人”,而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一系列课堂教学、宣传引导、咨询服务及实践训练等教育活动的总称。新时代民办高校现代公民教育应包含法治教育、道德传承、情感引导、规则内化、技能培养和观念创新六个维度。目前一些民办高校存在公民教育处于边缘地位、公民教育缺乏系统设计、公民实践教育严重不足、公民教育创新发展滞后等问题。民办高校应加大资源投入力度,提高公民教育地位;加强学校顶层设计,健全公民教育结构;注重对外合作交流,突出公民实践教育;树立常教常新理念,推进公民教育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民办高校 现代公民教育 公民能力
下载PDF
新时代民办高校“双创”工作长效机制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储学 《中国成人教育》 2018年第21期44-50,共7页
国家"双创"战略为民办高校跨越发展带来历史机遇。民办高校"双创"工作已从轰轰烈烈"搞运动"的1.0阶段进入踏踏实实"补短板"的2.0阶段。但仍面临诸多瓶颈:校内与校外缺乏协同,"双创"... 国家"双创"战略为民办高校跨越发展带来历史机遇。民办高校"双创"工作已从轰轰烈烈"搞运动"的1.0阶段进入踏踏实实"补短板"的2.0阶段。但仍面临诸多瓶颈:校内与校外缺乏协同,"双创"工作脱离需求;院系参与动力不足,"双创"政策落地难;导师队伍建设滞后,"双创"教育效果差;知识和方法陈旧,"双创"教学适应性弱;实践机会及深度欠缺,"双创"经验积淀少;资金短缺及融资渠道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新阶段,民本高校应建立健全"政—产—学—研—创"协同机制、"校—院—系"统一组织领导机制、"专职—兼任—柔性"导师引育机制、"专业—课程—教材—教学"常态更新机制、"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实践教育机制、"政府—企业—学校—社会"多元资助机制,推动"双创"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阶段 民办高校 “双创”工作 长效机制
下载PDF
河南民办高校服务社会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储学 赵芳芳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3-20,共8页
国家政策大力引导、支持民办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倒逼民办高等教育转型升级,外部激烈竞争对民办高等教育形成全方位冲击和挤压,建设“四个强省”、让中原更加出彩迫切需要河南民办高等教育大展作为。进入新阶... 国家政策大力引导、支持民办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倒逼民办高等教育转型升级,外部激烈竞争对民办高等教育形成全方位冲击和挤压,建设“四个强省”、让中原更加出彩迫切需要河南民办高等教育大展作为。进入新阶段,全面提升河南民办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应该坚持双向发力。一方面需要政策给力,健全河南民办教育发展的法律制度体系,切实加强对民办高校的引导和支持,推进民办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另一方面需要民办高校提升实力,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抢抓国家高教改革战略机遇,推动课堂教学深化改革,打造高水平应用型师资队伍,切实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民办高校 服务社会能力 提升对策
下载PDF
基于大学评价的河南民办高校竞争力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樊继轩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20-26,共7页
大学排名活动作为大学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其特有的方式诠释着大学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基于大学排行榜的数据,运用加权平均法对河南民办高校在全国民办高校中的综合竞争力、科研竞争力进行分析,一定程度上呈现了河南民办高校的综合实... 大学排名活动作为大学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其特有的方式诠释着大学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基于大学排行榜的数据,运用加权平均法对河南民办高校在全国民办高校中的综合竞争力、科研竞争力进行分析,一定程度上呈现了河南民办高校的综合实力。如何进一步加大河南民办本科高校在科研方面的资金投入、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的高端人才、创办一流高水平民办高校,是河南民办高等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评价 河南民办高校 竞争力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杨刚要 阙明坤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83-88,共6页
民办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力量。建成教育强国,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民办高校的高质量发展。当前,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民办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实力度不够、民办教育... 民办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力量。建成教育强国,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民办高校的高质量发展。当前,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民办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实力度不够、民办教育政策的衔接协同不足、民办高校整体办学层次不高等诸多瓶颈。新发展格局下,民办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和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及法规制度体系,启动国家一流民办高校建设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民办高校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刚要 《职业教育研究》 2020年第3期42-46,共5页
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路径,是实现转型升级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突破口,也是主动对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重要抓手。通过客观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推... 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路径,是实现转型升级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突破口,也是主动对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重要抓手。通过客观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部门、应用型本科高校、行业企业等三个层面提出推进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高校 产教融合 协同发展 模式
下载PDF
创新发展理念下地方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储学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15-121,共7页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提升地方竞争力、助力地方放大创新乘数效应的必然选择。但当前地方创新体系中政府角色职能定位不明,企业参与热情低迷,高校智力资源浪费严重,科研院所地位作用孤立,用户需求没有得到重视。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qu...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提升地方竞争力、助力地方放大创新乘数效应的必然选择。但当前地方创新体系中政府角色职能定位不明,企业参与热情低迷,高校智力资源浪费严重,科研院所地位作用孤立,用户需求没有得到重视。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四缺两多",即缺乏协同创新的制度体系,缺乏协同创新的目标规划,缺乏互利互惠的激励机制,缺乏合作共赢的创新文化;交流沟通的组织壁垒多,协同创新的形式主义多。进入新时代,推动地方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走向纵深有六个着力点,即健全协同创新制度体系,明确协同创新目标规划,完善利益分配激励机制,培育合作共赢创新文化,打破组织交流沟通壁垒,克服协同创新形式主义。应通过持续的改革,以地方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抓手,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发展理念 地方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刚要 《当代经济》 2019年第10期131-133,共3页
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路径,是实现转型升级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突破口,也是主动对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重要抓手。本文通过客观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 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路径,是实现转型升级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突破口,也是主动对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重要抓手。本文通过客观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部门、应用型本科高校、行业企业等三个层面提出推进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高校 产教融合 问题 对策 研究
下载PDF
地方高校与国家中心城市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储学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95-100,共6页
协同发展是国家中心城市中的地方高校转型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实现双赢的最佳选择。但是,这些地方高校与国家中心城市在协同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创新主体众多,协同合作不足;学科专业众多,人才培养不足;科学研究众多,经济效... 协同发展是国家中心城市中的地方高校转型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实现双赢的最佳选择。但是,这些地方高校与国家中心城市在协同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创新主体众多,协同合作不足;学科专业众多,人才培养不足;科学研究众多,经济效益不足;搭建平台众多,建设运营不足;活动项目众多,服务支撑不足;优质资源众多,开发利用不足。构建地方高校与国家中心城市间的良性协同发展关系有五个着力点。一是组织的协同:打破组织沟通壁垒,促进能量畅通流动;二是信息的协同:强化智慧发展理念,实现信息共建共享;三是人才的协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育跨界人才团队;四是技术的协同:坚持科研应用导向,加快成果落地转化;五是平台的协同:重视平台建设运营,推动校地互利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国家中心城市 协同发展
下载PDF
学宫书院时代:中国古代私立教育发展脉络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樊继轩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8-12,共5页
中国古代的私立教育源远流长。中国古代私立教育从“上古时期”“中古时期”“近古时期”走过了“私学-学宫-精舍-书院”的发展历程。探寻中国古代私立教育产生、发展及其演进的历程,挖掘历代私立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揭示私立教育的起... 中国古代的私立教育源远流长。中国古代私立教育从“上古时期”“中古时期”“近古时期”走过了“私学-学宫-精舍-书院”的发展历程。探寻中国古代私立教育产生、发展及其演进的历程,挖掘历代私立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揭示私立教育的起源、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深化中国教育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国民办教育通史》(古代卷)全景式再现中国古代私立教育跌宕起伏、绵延发展的历史画卷,是中国民办教育史应读书目、教学研究重要资料用书,它的出版对当代民办教育的健康规范发展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私立教育 学宫 书院 盛衰 发展
下载PDF
西学东渐:社会变革中近代中国私立教育的转型与发展
17
作者 樊继轩 《中国成人教育》 2019年第21期83-86,共4页
《中国民办教育通史》(近代卷)全景式再现中国百年近代社会变革中私立教育跌宕起伏、绵延发展的历史画卷。中国近代私立教育从"近世时期(1840-1911年)"到"近代时期(1911-1949年)"走过了"书院-新式学堂-私立学... 《中国民办教育通史》(近代卷)全景式再现中国百年近代社会变革中私立教育跌宕起伏、绵延发展的历史画卷。中国近代私立教育从"近世时期(1840-1911年)"到"近代时期(1911-1949年)"走过了"书院-新式学堂-私立学校"的转型发展阶段。晚清官学的沉沦与私学书院的衰落和清末传统私立教育向近代私立教育的转型;辛亥革命后的近代私立学校的设立与变革,近代私立大学的产生与嬗变;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教育这三大专题展示了百余年来近代民办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探寻中国近代私立教育发展及其演进的历程,挖掘近代私立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揭示近代私立教育的发展规律,不仅对深化中国教育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且对当代民办教育的健康规范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参考咨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近代中国私立教育 民办教育 教育发展
下载PDF
分类管理对民办教育影响的研究
18
作者 杨刚要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第26期98-100,113,共4页
新《民办教育促进法》及配套政策文件的出台构成了我国民办教育的基本政策体系,确定了分类管理是今后我国民办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从新法新政策来看,分类管理对所有民办教育包含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的学历教育集团而言均有一定... 新《民办教育促进法》及配套政策文件的出台构成了我国民办教育的基本政策体系,确定了分类管理是今后我国民办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从新法新政策来看,分类管理对所有民办教育包含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的学历教育集团而言均有一定的影响。分类管理将加快推进民办学校做出“营利性”或“非营利性”选择;政府将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监督与管理;义务教育禁止办“营利性”学校,将制约民办教育集团外延式扩张;民办高等教育将由“单一”类型转变成“双元”类型;民办学校将获得更多扶持政策,不同类型学校都能够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管理 民办教育 影响 研究
下载PDF
回归与创新: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
19
作者 杨刚要 《当代经济》 2018年第15期138-139,共2页
为规避同质化发展趋势,地方本科高校需走应用型大学特色发展之路。这就要求地方本科高校在办学定位上回归"应用型"、"技术范",人才培养模式回归学生需求,专业(群)建设回归社会需要。地方本科高校要创新发展路径,以&... 为规避同质化发展趋势,地方本科高校需走应用型大学特色发展之路。这就要求地方本科高校在办学定位上回归"应用型"、"技术范",人才培养模式回归学生需求,专业(群)建设回归社会需要。地方本科高校要创新发展路径,以"双一流"建设发展为契机,找准学校办学定位;融入"双创"理念,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加强应用型课程(群)研究,重构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机制和途径,提高"双师双能型"教师水平,走出一条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大学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 创新 地方本科高校 转型发展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图景 被引量:30
20
作者 王军胜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4-31,共8页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建设是国家统筹国内国际形势变化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不断深化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国际...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建设是国家统筹国内国际形势变化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不断深化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内生动力与外在机遇。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竞争力不断提升,但同时也存在高校管理体制与国际不接轨、发展模式单一等问题。高校必须直面国际化发展的优势与劣势,认清机遇与挑战,从内外路径入手,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发展留学生教育,拓宽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领域、内容和方式,发挥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国际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功能,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高等教育 国际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