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生物质资源化工程课程交互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学婷 夏晨曦 +4 位作者 陈萌萌 李哲 李文哲 张全国 茹光明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6期150-153,共4页
农业生物质资源化工程是以化学、微生物学、能源工程和机械设计等学科知识交织融合与渗透的综合应用型课程,课程围绕生物质高值化利用作展开。针对课程呈现出知识结构复杂、体量大、跨度广和理论知识晦涩难懂等特点,通过对课程及教学过... 农业生物质资源化工程是以化学、微生物学、能源工程和机械设计等学科知识交织融合与渗透的综合应用型课程,课程围绕生物质高值化利用作展开。针对课程呈现出知识结构复杂、体量大、跨度广和理论知识晦涩难懂等特点,通过对课程及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基于OBE-CDIO理念提出构建交互混合式教学模式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进行改进,满足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农业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资源化 交互混合教学 教学模式 成果导向 教学实践
下载PDF
SDS/GO模板法诱导调控Cu_(2)O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2
作者 袁颐进 谢宁 +4 位作者 王贺 刘子艳 徐清清 胡梦 姚成立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49-54,共6页
模板法制备氧化亚铜(Cu_(2)O)是一种高效合理、切实可行的手段,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以Cu_(2)(CH_(3)COO)_(4)和NaOH为原料制备Cu(OH)_(2),利用葡萄糖将Cu(OH)_(2)还原成Cu_(2)O为制备原理,在模板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氧化石墨烯(GO)... 模板法制备氧化亚铜(Cu_(2)O)是一种高效合理、切实可行的手段,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以Cu_(2)(CH_(3)COO)_(4)和NaOH为原料制备Cu(OH)_(2),利用葡萄糖将Cu(OH)_(2)还原成Cu_(2)O为制备原理,在模板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氧化石墨烯(GO)的调控下,利用其空间限域效应将反应物限制在有限空间内去控制目标产物的成核与生长,以此来达到对晶体大小、形貌和结构的精准调控,同时可以实现将Cu_(2)O(SDS)负载于GO表面形成Cu_(2)O/GO(SDS)复合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技术对材料进行了形貌结构表征,以有机染料亚甲基蓝(MB)为目标污染物,评估了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Cu_(2)O、Cu_(2)O(SDS)和Cu_(2)O/GO,Cu_(2)O/GO(SDS)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效率,MB的降解率和降解速率均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法 氧化亚铜 十二烷基硫酸钠 氧化石墨烯 光催化
下载PDF
民办高校农业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
作者 王艳锦 张全国 +2 位作者 张洛明 李高申 茹光明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20期179-180,共2页
农业工程学科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民办高校体制灵活,如何充分发挥民办高校优势,培养造就一支懂农、爱农的满足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农业工程人才队伍值得深入思考,本文分别从本科人才... 农业工程学科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民办高校体制灵活,如何充分发挥民办高校优势,培养造就一支懂农、爱农的满足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农业工程人才队伍值得深入思考,本文分别从本科人才培养、研究生培养和新型职业农民3个方面,对民办高校农业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农业工程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生态文明时代农业工程学科内涵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全国 杨雪梅 +8 位作者 王应宽 李文哲 夏晨曦 徐广印 茹光明 孙勇 王艳锦 王振锋 李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93-298,共6页
生态文明时代农业工程学科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该研究依据生态文明时代的新思想与新要求,提出了生态文明时代农业工程学科新的内涵,探讨了农业工程学科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等学科要素的演变。生态文明时代农业工程学科的研究... 生态文明时代农业工程学科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该研究依据生态文明时代的新思想与新要求,提出了生态文明时代农业工程学科新的内涵,探讨了农业工程学科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等学科要素的演变。生态文明时代农业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从农业生物系统向农业生态系统拓展、理论体系融入生态文明理念、研究方法应具备系统工程思维,并对国内外农业工程学科探索实践的事例进行了分析,为社会持续繁荣的农业文化伦理形态提供技术支撑,使农业工程学科成为推进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的科学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生态 文明 学科内涵 学科发展
下载PDF
多能互补型农业废弃物厌氧发酵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雪梅 张志萍 +3 位作者 王艳锦 张寰 贺超 张全国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36-941,共6页
主要研究多能互补型农业废弃物厌氧发酵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依据太阳能、生物能及余热能等多能互补原理将整个农业废弃物厌氧发酵系统装置建在太阳能温室内,优化农业废弃物厌氧发酵系统的高效低耗保温技... 主要研究多能互补型农业废弃物厌氧发酵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依据太阳能、生物能及余热能等多能互补原理将整个农业废弃物厌氧发酵系统装置建在太阳能温室内,优化农业废弃物厌氧发酵系统的高效低耗保温技术。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温室能量流动过程的分析和计算,沼气排出带走的热量是造成热量流失的主要部分,占总热损失的43.09%,污水排放携带走的热量次之,占总热损失的36.05%,地面传热造成的热损最少,占总热损失的0.59%,旨在为提高多能互补型农业废弃物厌氧发酵系统高效低耗稳定运行性及其经济环境效益,对进一步完善农业废弃物多联产资源化理论与技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厌氧发酵 能量流动 多能互补
原文传递
镁硅改性烟秆炭吸附特性和能力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泽森 岳建芝 +3 位作者 王慷 张志萍 荆艳艳 张全国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7-476,共10页
【目的】研究镁硅改性烟秆炭吸附特性和能力,解决水体中过量的氮和磷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并实现废弃生物质烟草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方法】将烟草秸秆通过热解制备烟秆生物炭,再由MgCl 2和Na 2 SiO 3对其浸渍改性,用于吸附水体中的氮、... 【目的】研究镁硅改性烟秆炭吸附特性和能力,解决水体中过量的氮和磷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并实现废弃生物质烟草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方法】将烟草秸秆通过热解制备烟秆生物炭,再由MgCl 2和Na 2 SiO 3对其浸渍改性,用于吸附水体中的氮、磷并研究其吸附特性。【结果】改性后烟秆炭对氮和磷的吸附量分别为4.26和37.93 mg·g-1,分别是改性前的5和11.6倍;改性后烟秆炭镁、硅含量分别是改性前的26.5和4.5倍;烟秆炭的BET测定结果表明,改性提高了烟秆炭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孔隙结构更加发达;改性后的烟秆炭出现新的衍射峰,改性引入了新的表面官能团。改性烟秆炭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下对氮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吸附磷的pH值范围相对较宽。改性烟秆炭对氮和磷的吸附过程分别符合颗粒内扩散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方式主要为化学吸附;吸附类型均符合Langmuir模型,为单分子层吸附;改性烟秆炭在双溶质溶液中对氮、磷的吸附量相比在单溶质溶液中有显著提升,说明氮和磷在水中共存时对烟秆炭吸附产生协同作用。【结论】镁硅改性烟秆生物炭可以高效去除水体中的氮和磷,是一种高效除氮磷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秆炭 改性 吸附
下载PDF
光照波长对HAU-M1光合菌群产氢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凯 王毅 +1 位作者 路朝阳 张全国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15,共6页
以菌体干重、比产氢速率、pH值和葡萄糖浓度等为主要实验指标,研究不同波长光源对HAU-M1光合菌群生长及光发酵产氢的影响,并用产氢动力学对光合菌群产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光照强度下,相对于连续全光谱,492~622 nm波长光照能促进... 以菌体干重、比产氢速率、pH值和葡萄糖浓度等为主要实验指标,研究不同波长光源对HAU-M1光合菌群生长及光发酵产氢的影响,并用产氢动力学对光合菌群产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光照强度下,相对于连续全光谱,492~622 nm波长光照能促进光合菌群生长及产氢;492~577 nm波长下菌群生长及产氢效果最佳,菌体干重达到0.72 g/L,比产氢速率达到11.16 mL/(g DCW·h),相比对照组提高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生物制氢 光源 波长
原文传递
秸秆肥料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艳锦 王明艳 +2 位作者 张全国 李文哲 夏晨曦 《农业工程》 2020年第9期58-61,共4页
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在诸多利用方式中,作为肥料回归土地、回归农业,是最符合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一种利用方式。目前秸秆还田是秸秆肥料化利用的主要技术之一,分析了秸秆肥料化利用的发展优势,阐述秸秆直接还田、堆肥还田... 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在诸多利用方式中,作为肥料回归土地、回归农业,是最符合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一种利用方式。目前秸秆还田是秸秆肥料化利用的主要技术之一,分析了秸秆肥料化利用的发展优势,阐述秸秆直接还田、堆肥还田和过腹还田等常用的利用形式,指出秸秆多元化肥料利用的途径,并展望其发展趋势,以期引发对秸秆高效资源化利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为推动秸秆肥料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肥料 还田 沼液 沼渣 缓释肥
下载PDF
基于秸秆类生物质的生物氢气净化研究
9
作者 刘虹 张志萍 +3 位作者 杨雪梅 王艳锦 路朝阳 张全国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87-393,共7页
主要研究微藻对生物氢气的净化作用,生物氢气为秸秆类生物质光合生物制氢所得,利用驯化的微藻净化光合生物制氢中的生物氢气。以H2浓度、CO_(2)浓度、微藻生物量为指标,探究初始pH值以及通气速率对提纯生物氢气的影响,优化微藻净化光合... 主要研究微藻对生物氢气的净化作用,生物氢气为秸秆类生物质光合生物制氢所得,利用驯化的微藻净化光合生物制氢中的生物氢气。以H2浓度、CO_(2)浓度、微藻生物量为指标,探究初始pH值以及通气速率对提纯生物氢气的影响,优化微藻净化光合生物制氢中的生物氢气工艺,实现H2的高效提纯与净化。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pH值对微藻净化生物氢气无显著影响。通入生物氢气的速率对微藻的生长以及生物氢气的净化有显著影响。当空气循环泵的转速为1000 r/min时,微藻的生长状况最好,对生物氢气的净化效果最好,最大生物量可达3.68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生物制氢 氢气净化 微藻培养 CO2吸收 秸秆
原文传递
响应面法优化鱼腥草洗手液制备工艺的综合实验设计
10
作者 袁颐进 谢宁 +5 位作者 田奇 侯龙珠 段小云 任金玉 董雄辎 姚成立 《安徽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149-153,共5页
在教材原有方案中添加天然抑菌成分鱼腥草提取液,提高洗手液的抑菌性能。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优化鱼腥草抑菌洗手液的制备参数,得出最佳制备工艺。抑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鱼腥草洗手液具有优越的抑菌效果。
关键词 鱼腥草 抑菌洗手液 黄酮 响应面法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领域技术研发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颜永毫 韩云 +3 位作者 夏晨曦 赵宏飞 石晓玉 于辉辉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47-53,共7页
近年来我国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状况堪忧,如何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对受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快速高效修复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难题。因此及时了解该领域技术研发进展状况对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事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智慧芽专利数据库中记... 近年来我国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状况堪忧,如何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对受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快速高效修复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难题。因此及时了解该领域技术研发进展状况对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事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智慧芽专利数据库中记载的全球有关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专利文献,以及中国知网和We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分别记载的国内、国际发表的期刊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介绍该领域专利技术申请状况以及关于该领域的科学研究状况,探讨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壤重金属污染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总结不同文献类型中的技术要点,并针对中国现代产业发展的新特点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带来的新挑战进行分析。美日发达国家在该领域技术研发处于成熟期,而我国在该领域仍处于技术快速发展期,可以借鉴美日发达国家的技术做法。针对我国在该领域技术研发上面的短板,今后应当格外注重工程措施和环境友好型化学药剂的研发以及生物措施的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污染 修复
下载PDF
相变微胶囊材料技术研发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颜永毫 韩云 +1 位作者 张全国 赵宏飞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78-82,共5页
相变微胶囊材料是将微胶囊技术应用于相变材料领域,用成膜材料将固态或液态相变材料进行包裹形成包膜,从而形成具备核壳结构的新兴储热储能技术。相变材料经过微胶囊化以后,能够克服自身存在的多种缺陷,实现在更多领域的应用。通过对全... 相变微胶囊材料是将微胶囊技术应用于相变材料领域,用成膜材料将固态或液态相变材料进行包裹形成包膜,从而形成具备核壳结构的新兴储热储能技术。相变材料经过微胶囊化以后,能够克服自身存在的多种缺陷,实现在更多领域的应用。通过对全球有关相变微胶囊材料领域的专利申请进行统计分析,详尽总结了相变微胶囊材料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情况,对该领域技术研究要点如制备原料、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核心技术环节进行了归纳分析,希望能为今后相变微胶囊材料技术领域的研发方向和过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微胶囊 相变材料 专利分析
下载PDF
大叶黄杨废弃物光合生物制氢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岳田 张全国 +4 位作者 蒋丹萍 夏晨曦 张志萍 李亚猛 朱胜楠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55-562,共8页
以产氢量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响应面Box-Behnken模型优化大叶黄杨废弃物光合生物制氢的工艺参数,对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大叶黄杨废弃物光合生物制氢工艺的影响最大;光照强度与初始pH值、温度等的交互作... 以产氢量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响应面Box-Behnken模型优化大叶黄杨废弃物光合生物制氢的工艺参数,对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大叶黄杨废弃物光合生物制氢工艺的影响最大;光照强度与初始pH值、温度等的交互作用均对产氢量的影响比较显著;最佳产氢工艺条件为温度28.78℃、初始pH值7.00、光照强度3067.0 lx,此时拟合产氢量为71.81 mL/g,实际产氢量为70.15 mL/g;拟合值和实际值的相对误差为2.31%,表明该数值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氢 光发酵 工艺优化 响应面法 大叶黄杨
原文传递
维生素B_(4)对秸秆类生物质光发酵产氢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楠 荆艳艳 +2 位作者 夏晨曦 韩铭 张全国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95-501,共7页
以玉米秸秆类生物质为产氢原料,研究维生素B_(4)对HAU-M1光合细菌生长和产氢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维生素B_(4)质量浓度为75 mg/L时,光合细菌生长情况最好,细菌干重最大值为0.934 g/L;维生素B_(4)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氢气累积... 以玉米秸秆类生物质为产氢原料,研究维生素B_(4)对HAU-M1光合细菌生长和产氢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维生素B_(4)质量浓度为75 mg/L时,光合细菌生长情况最好,细菌干重最大值为0.934 g/L;维生素B_(4)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氢气累积产量达178 mL,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43.8%,对光合细菌产氢的促进效果最好;添加维生素B_(4)对HAU-M1光合细菌发酵产氢过程的pH值影响显著,可减弱发酵液酸化,有利于光合细菌发酵产氢。可知,维生素B_(4)对HAU-M1光合细菌生长及秸秆类生物质光合产氢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为进一步研究开发秸秆类生物质光合细菌发酵产氢工艺技术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_(4) 秸秆类生物质 光合细菌 生物制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