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灰阶超声构建症状性颈动脉斑块影像组学模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洪玮 吕志红 +3 位作者 杨银凤 刘炳霞 刘枝红 马奇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2期97-103,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灰阶超声构建症状性颈动脉斑块影像组学模型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由两名超声医师独立收集颈动脉斑块病例分别作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和验证集内部根据患者近期是否出现对应的脑缺血症状分为症状组和非症状组。... 目的:探讨基于灰阶超声构建症状性颈动脉斑块影像组学模型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由两名超声医师独立收集颈动脉斑块病例分别作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和验证集内部根据患者近期是否出现对应的脑缺血症状分为症状组和非症状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情况。提取基于灰阶超声图像的颈动脉斑块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集中,以是否存在脑缺血症状为因变量,以斑块影像组学特征为自变量,采用LASSO回归筛选自变量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结果:训练集和验证集内部症状组和非症状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训练集中共精选出6个斑块影像组学特征构建模型,该模型在训练集中的AUC为0.913[95%CI(0.862~0.964)],C-index为0.887;在验证集中的AUC为0.837[95%CI(0.758~0.917)],C-index为0.798。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良好,DCA曲线净获益值高。结论:基于灰阶超声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识别症状性颈动脉斑块具有可行性及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模型 超声检查 颈动脉斑块 脑缺血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超声影像组学特征结合临床特征构建脑梗死预测模型
2
作者 洪玮 杨银凤 +2 位作者 刘枝红 马奇 刘炳霞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2-286,共5页
目的探究基于临床特征的临床模型、颈动脉斑块灰阶超声特征的影像组学模型以及两者的联合模型预测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237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临床资料。由两名超声医生独立收集颈动脉... 目的探究基于临床特征的临床模型、颈动脉斑块灰阶超声特征的影像组学模型以及两者的联合模型预测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237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临床资料。由两名超声医生独立收集颈动脉斑块病例分别作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根据头颅CT或MR检查有无斑块同侧脑梗死病灶分为脑梗组和非脑梗组。在训练集中,构建以临床特征或(和)斑块灰阶超声特征预测脑梗死的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以及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采用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训练集134例患者,其中脑梗死患者61例,非脑梗死患者73例;验证集103例患者,其中脑梗死患者49例,非脑梗死患者54例。训练集中9个临床特征经过LASSO回归筛选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超重这5个关键特征构建预测脑梗死的临床模型;6个关键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共包含1个形态学特征、2个一阶特征、3个二阶特征;9个临床及影像组学特征构建联合模型。训练集中,临床模型的AUC为0.724、准确度为66.42%,影像组学模型的AUC为0.886、准确度为80.60%,联合模型的AUC为0.908、准确度为83.58%,联合模型的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优于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模型。验证集中也显示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预测性能达到较高水平,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和决策曲线净获益值最高,其次为影像组学模型,临床模型最低。结论基于灰阶超声的影像组学模型和基于临床-影像组学的联合模型均能作为脑梗死的预测模型,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和获益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模型 颈动脉斑块 超声检查 临床
下载PDF
超声造影与DCE-MRI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评估价值
3
作者 叶细容 江峰 洪玮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CEUS)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接受NAC的乳腺癌患者68例,对所有入选患者NAC治疗后行CEUS、DCE-MR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CEUS)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接受NAC的乳腺癌患者68例,对所有入选患者NAC治疗后行CEUS、DCE-MR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治疗后患者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CEUS、DCE-MRI以及两者联合对乳腺癌患者NAC疗效的评估价值,对比有效组与无效组CEUS、DCEMRI检查的参数水平。结果68例乳腺癌患者NAC后,经手术病理诊断发现49例有效,19例无效。采用CEUS检查评估NAC疗效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1.63%、68.42%、67.65%,经手术病理评估为有效患者的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水平低于无效患者(P<0.05);采用DCE-MRI检查时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3.67%、73.68%、67.65%,经手术病理评估为有效患者的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均低于无效患者(P<0.05)。CEUS联合DCE-MRI评估NAC疗效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7.96%、94.83%,均显著高于单一检查方法(P<0.05)。结论CEUS联合DCE-MRI能提高对乳腺癌患者NAC疗效的评估价值,其敏感性及准确性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评估价值
下载PDF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质量分析及改进措施
4
作者 杨银凤 洪玮 吕志红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1-65,共5页
为了提高小儿急性阑尾炎超声报告阳性率和超声诊断符合率。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手术确诊为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89例,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及χ2检验比较不同年资医师超声首诊时临床资料、超声检查时报告的文字描述质量和图像质量... 为了提高小儿急性阑尾炎超声报告阳性率和超声诊断符合率。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手术确诊为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89例,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及χ2检验比较不同年资医师超声首诊时临床资料、超声检查时报告的文字描述质量和图像质量、超声报告阳性率、超声诊断符合率及超声诊断类型的差异性,质控管理组对不同年资医师对超声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认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不同年资医师在超声检查时首诊的临床资料、超声报告的文字描述质量、图像质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资医师超声报告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资医师在超声诊断符合率、诊断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医生对部分类型的小儿急性阑尾炎认知不全,30%医生认为可以给出结论型诊断,32.5%医生认为可以诊断,但为了避免误诊不愿给出结论型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超声报告阳性率及超声诊断符合率均有待提高,主要原因为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及部分医师为避免误诊不愿出具结论型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急性阑尾炎 超声质量分析 改进措施
下载PDF
非病毒性肝病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特征观察
5
作者 沈荣 王君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5期2152-2154,共3页
目的研究非病毒性肝病超声引导下的肝穿刺活检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黄石市中心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83例非病毒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46例,年龄(57.79±9.08)岁,所有患者入院后(治疗前)接受血常规、心电图... 目的研究非病毒性肝病超声引导下的肝穿刺活检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黄石市中心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83例非病毒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46例,年龄(57.79±9.08)岁,所有患者入院后(治疗前)接受血常规、心电图等检查,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作屏气、呼气训练,并在超声引导下行肝穿刺活检。观察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结果,观察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结果83例非病毒性肝病患者均顺利完成肝穿刺活检,肝穿刺活检完成后生命体征基本正常,其中55.42%(46/83)穿刺部位存在轻微疼痛,在穿刺结束后4.82%(4/83)出现胸闷、3.61%(3/83)血压下降。83例非病毒性肝病患者经活检穿刺确诊93.98%(78/83),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病51.81%(43/83)、非酒精性脂肪肝18.07%(15/83)、酒精性肝病14.46%(12/83)、药物性肝损伤4.82%(4/83)、肝脏血管病变3.61%(3/83)、肿瘤性疾病1.20%(1/83),另有6.02%(5/83)未能明确病因。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诊断上述6种疾病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3.48%(43/46)、100.00%(15/15)、92.31%(12/13)、100.00%(4/4)、100.00%(3/3)、50.00%(1/2),整体符合率为93.98%(78/83)。结论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能够有效地对自身免疫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肝脏血管病变、肿瘤性疾病进行诊断,且自身免疫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多见于女性患者,酒精性肝病多见于男性,能够为非病毒性肝病的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病毒性肝病 超声 肝穿刺活检
下载PDF
自拟解毒护心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热毒瘀阻型)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影响
6
作者 杨银凤 洪玮 《四川中医》 2023年第10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自拟解毒护心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热毒瘀阻型)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热毒瘀阻型VMC患儿94例,采用随机奇偶编号进行分组,将奇数纳为对照组(n=47),予以常规西... 目的:探讨自拟解毒护心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热毒瘀阻型)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热毒瘀阻型VMC患儿94例,采用随机奇偶编号进行分组,将奇数纳为对照组(n=47),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14d;将偶数纳为观察组(n=47),予以自拟解毒护心方治疗,治疗28d。评估两组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心肌谱酶指标[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磷酸激酶(CP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室间隔厚度(IV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变化。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84%vs 87.23%)(P<0.05);治疗后,两组胸闷气短、低热不退、心悸肌痛等中医症候积分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DH、AST、CPK、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DD、LVSD、IVS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10.64%vs 14.89%)(P>0.05)。结论:自拟解毒护心方治疗热毒瘀阻型VMC患儿的临床疗效确切,不仅可缓解患儿临床症状,还能改善患儿心功能,提高心肌谱酶水平,且无不良反应的增加,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护心方 病毒性心肌炎 热毒瘀阻型 临床疗效 超声心动图
原文传递
超声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病理特征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完全病理缓解的价值
7
作者 洪玮 叶细容 +2 位作者 刘枝红 杨银凤 吕志红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1-579,共9页
目的:基于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前临床病理特征和超声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预测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两者联合模型,探讨3种模型预测NAC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 目的:基于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前临床病理特征和超声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预测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两者联合模型,探讨3种模型预测NAC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行乳腺癌NAC并有疗效病理评估结果的女性患者202例,将两个不同院区的病例分为训练集(107例)和验证集(95例)。训练集中,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构建临床模型;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并根据特征参数及其回归系数计算每例患者的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临床病理特征和Radscore的联合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及决策曲线评价并验证3种模型的预测效能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训练集中,激素受体(HR)状态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临床模型;LASSO回归筛选出对比度、相关度、熵、灰度不均匀性、游程百分比这5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Radscore有统计学意义。纳入HR状态(OR值:0.31,95%CI:0.15~0.64,P<0.01)、HER2状态(OR值:2.96,95%CI:1.43~6.12,P<0.01)和Radscore(OR值:1.19,95%CI:1.07~1.33,P<0.01)这3个指标构建联合模型。训练集中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联合模型预测pCR的AUC分别为0.68、0.75、0.82,验证集中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联合模型预测pCR的AUC分别为0.68、0.72、0.79。联合模型的决策曲线净获益最高,影像组学模型次之,临床模型最低。结论: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对乳腺癌NAC疗效(是否pCR)预测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中联合模型的效能最优,具有最佳的预测性能和临床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影像组学 超声检查 预测模型 病理完全缓解
原文传递
保留假体清创联合更换组配式部件治疗全髋关节置换后急性假体周围感染
8
作者 潘希安 张远金 +4 位作者 张国富 李俊 刘炳霞 周定康 孙法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4499-4505,共7页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是影响假体使用寿命的常见原因,保留假体清创联合更换组配式组件成为治疗全髋关节置换后急性期假体周围感染的新方法。目的:观察采用保留假体清创联合更换组配式部件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急性期假体...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是影响假体使用寿命的常见原因,保留假体清创联合更换组配式组件成为治疗全髋关节置换后急性期假体周围感染的新方法。目的:观察采用保留假体清创联合更换组配式部件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急性期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2年2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22例初次全髋置换后急性期假体周围感染患者,所有患者感染时间均为初次置换3周以内,术中取关节液及感染滑膜行细菌培养均证实为急性期感染,采用保留假体清创联合更换组配式组件治疗。术前、术后3,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以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评价感染情况,以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价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以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了解患者疼痛缓解情况,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手术前后各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与结论:(1)非假体周围感染原因死亡1例后失访,予以排除,其余21例患者均获得临床随访,随访时间均在1年以上,平均随访时间为(19.52±3.88)个月,其中20例患者手术治疗成功,1例失败,感染控制率为95%;(2)患者术后3,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的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术前下降(P<0.05),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0.05),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提示全髋关节置换后急性期假体周围感染患者选择保留假体清创联合更换组配式组件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控制髋关节感染,改善髋关节功能,缓解感染导致的髋部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保留假体清创 假体周围感染 组配式部件 髋关节功能评分
下载PDF
保留假体清创联合万古霉素局部灌注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
9
作者 潘希安 张远金 +4 位作者 张国富 李俊 孙法瑞 周定康 刘炳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2期1966-1971,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保留假体清创(DAIR)联合髋关节万古霉素局部灌注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PJI)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5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骨科行DIAR手术联合万古霉素关节腔局部灌... 目的探讨采用保留假体清创(DAIR)联合髋关节万古霉素局部灌注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PJI)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5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骨科行DIAR手术联合万古霉素关节腔局部灌注治疗的21例初次THA术后早期PJI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67.05±11.04)岁,均为初次THA术后3周以内并发PJI患者,随访时间(18.95±4.07)个月。手术由固定医疗团队完成,均为同一名医生主刀,术中均采用DIAR手术清创。术后2周内静脉滴注敏感抗生素,培养阴性者可选用万古霉素静脉滴注,每隔12 h静脉给药0.5 g,同时每隔2 d关节腔内使用万古霉素溶液灌注1次(方案为0.5 g万古霉素粉剂溶于60 ml生理盐水中,无菌条件下自灌洗管推入关节腔内),留取关节液并监测关节腔中药物浓度。静脉用药2周后改口服抗生素4周。比较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HHS)及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21例患者中成功治疗19例、失败2例,感染总体控制率为90.5%(19/21)。术后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较术前下降[(1.62±0.67)分比(5.86±1.06)分],HHS较术前提高[(77.92±7.72)分比(41.30±7.77)分],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术前下降[(5.04±0.86)×10^(9)/L比(10.62±1.02)×10^(9)/L、(19.00±8.08)mm/h比(65.57±18.00)mm/h、(5.86±1.80)mg/L比(57.05±19.1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766、-16.159、17.654、12.610、12.570,均P<0.001)。结论THA术后早期PJI患者采用DIAR手术联合万古霉素关节腔局部灌注治疗,可有效控制髋关节感染,缓解髋部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局部灌注 假体周围感染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在鉴别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芮春平 刘佳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19年第4期371-377,共7页
为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在鉴别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本院消化外科住院部收治的肝癌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原发组和转移组,各80例,两组进行超声弹... 为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在鉴别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本院消化外科住院部收治的肝癌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原发组和转移组,各80例,两组进行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单项和两者联合检查对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显示,原发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3.41±0.85)分,明显高于转移组的(1.52±0.62)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转移组相比较,原发组造影峰值时间明显延长,造影始增时间明显缩短,造影峰值增强速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检查对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高于超声弹性成像或超声造影单项检查,漏诊率和误诊率低于超声弹性成像或超声造影单项检查,两者联合检查对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准确度明显高于超声造影单项检查,P<0.05。说明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有利于明显提高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准确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转移性肝癌 超声弹性成像 超声造影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甲状腺TI-RADS4级肿块的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珍望 郑细艳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A02期1078-1078,共1页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根据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超声(TI-RADS-US)标准诊断为4级的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并分级为 TI-RADS4级的肿块185个,依据超声弹性成像改...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根据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超声(TI-RADS-US)标准诊断为4级的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并分级为 TI-RADS4级的肿块185个,依据超声弹性成像改良5分法和超声造影相关指标,分别对肿物进行良恶性诊断,并对术后病理结果进行跟踪对比.结果 185个甲状腺病灶,病理学诊断良性145个,恶性40个.良恶性肿块的弹性成像的弹性评分、造影模式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超声弹性评分显示145个良性肿块中有122个≤3分,评价为良性,40个恶性肿块中有31个≥4分,评价为恶性.超声造影结果显示145个良性肿块中造影评价为良性的有118个,40个恶性肿块中造影评价为恶性的有32个.弹性成像、超声造影及二者联合运用诊断肿块的敏感性分别为77.5%、80.0%、92.5%,特异性分别为84.1%、81.4%、89.7%,准确性分别为83.6%、81.1%、90.3%,结果表明二者间单独应用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二者联合应用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高于二者单独应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技术更有助于甲状腺TI-RADS4级肿块良恶性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弹性成像 超声造影 TI-RADS 4 甲状腺肿块
下载PDF
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声辐射力脉冲弹性成像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评价
12
作者 徐珍望 吴轶萍 +1 位作者 权露 周玲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10期48-53,共6页
目的:探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联合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评价。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8例采用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根据乳腺癌Miller-Panye分级法评估术后患者残留肿瘤细胞百分比病理结果,将其分为病理显... 目的:探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联合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评价。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8例采用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根据乳腺癌Miller-Panye分级法评估术后患者残留肿瘤细胞百分比病理结果,将其分为病理显著反应组(70例)和非显著反应组(28例),分别对两组进行SWE与ARFI检测,比较两组化疗不同周期末病灶最大径(Dmax)、病灶最大弹性值(Emax)剪切波速度(SWV)值、Emax变化率(ΔEmax)、SWV缩小率(ΔSWV)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化疗后1周期末、2周期末和4周期末的ΔE_(max)、ΔSWV值与ΔE_(max)联合ΔSWV预测化疗疗效的效能。结果:在98例患者中,乳腺癌Miller-Panye分级法评估为G1级病灶6个、G2级病灶14个、G3级病灶41个、G4级病灶18个、G5级病灶11个。显著反应组70个(占71.43%),非显著反应组28个(占28.57%)。显著反应组化疗后1周期末、2周期末和4周期末ΔEmax值均高于非显著反应组(t=4.698,t=7.075,t=7.255;P<0.05)。显著反应组化疗后1周期末、2周期末、4周期末ΔSWV值均高于非显著反应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52,t=7.204,t=5.967;P<0.05)。ROC曲线分析,化疗后1周期末、2周期末和4周期末的ΔE_(max)、ΔSWV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AUC分别为:ΔE_(max)为0.753、0.885和0.841;ΔSWV为0.754、0.870和0.762;将化疗后1周期末、2周期末和4周期末ΔE_(max)、ΔSWV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1周期末、2周期末和4周期末两项联合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AUC分别为0.834、0.951和0.930。结论:SWE联合ARFI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具有较好价值,且化疗后2周期末ΔEmax联合ΔSWV值预测价值最高,时机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效果 剪切波弹性成像(SWE)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 预测价值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C10orf25靶向miRNA-671-5p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13
作者 赵云飞 王小英 +3 位作者 谢芳 黄耿 王洪 刘佳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509-514,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C10orf25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miRNA-671-5p(miR-671-5p)在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利用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数据(数据更新时间2023年1月),分析C10orf25在137例前列腺癌组织和癌旁组...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C10orf25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miRNA-671-5p(miR-671-5p)在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利用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数据(数据更新时间2023年1月),分析C10orf25在137例前列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差异。选择前列腺癌C4-2B、DU-145、22Rv1、PC-3、LNCaP细胞株和永生化前列腺上皮RWPE-1细胞株,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各细胞株C10orf25的相对表达量。选取C10orf25相对表达量最低的22Rv1细胞,分为对照组(转染阴性质粒)和C10orf25组(转染载有C10orf25序列质粒);CCK-8法检测两组22Rv1细胞第1、2、3、4、5天增殖能力(以吸光度值表示);Transwell法检测两组22Rv1细胞的侵袭能力。利用Linc2GO软件预测miR-671-5p与C10orf25具有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C10orf25与miR-671-5p的靶向关系。qRT-PCR检测两组22Rv1细胞C10orf25和miR-671-5p相对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两组22Rv1细胞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GEO数据库中,C10orf25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0.01)。C10orf25在永生化前列腺上皮细胞株RWPE-1和前列腺癌细胞株C4-2B、DU-145、22Rv1、PC-3、LNCaP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5、0.63±0.04、0.42±0.03、0.18±0.04、0.81±0.02、0.5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29,P<0.05)。C10orf25组22Rv1细胞的增殖能力从第2天开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和C10orf25组侵袭细胞数分别为(97±11)个和(36±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P<0.01)。Linc2GO软件预测结果显示,C10orf25与miR-671-5p具有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miR-671-5p和C10orf25野生型质粒共转染22Rv1细胞的相对荧光活性低于miR-NC和C10orf25野生型质粒共转染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iR-671-5p或miR-NC与C10orf25突变型质粒共转染时,22Rv1细胞的相对荧光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C10orf25组22Rv1细胞miR-671-5p相对表达量分别为7.33±0.99和0.98±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P<0.0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C10orf25组22Rv1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蛋白p50、基质金属蛋白酶9、c-my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过表达C10orf25可能通过miR-671-5p-NF-κB轴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RNA 长链非编码 细胞增殖 细胞侵润 C10orf25
原文传递
内镜面罩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镇静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娅娟 韩鄂辉 +1 位作者 刘训华 吕志红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5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面罩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镇静用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4例丙泊酚/瑞芬太尼TEE镇静的患者,采用前瞻性、半随机对照试验、单盲的方法按吸氧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经内镜面罩插食管超声探头并加... 目的探讨内镜面罩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镇静用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4例丙泊酚/瑞芬太尼TEE镇静的患者,采用前瞻性、半随机对照试验、单盲的方法按吸氧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经内镜面罩插食管超声探头并加压吸氧)和对照组(传统TEE并鼻导管吸氧),每组各47例。监测记录一次插管成功率及插管时间、操作时间;吸氧前和吸氧后5 min、10 min血氧饱和度(Sp O2)的变化;吸氧前和吸氧后10 min、20 min酸碱度(p H)、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分压(Pa O2)、氧饱和度(Sa O2)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操作时间明显缩短(P<0.01),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及插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氧气吸入后5 min、10 min Sp 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吸氧前后对p H、Pa CO2的影响是一致的,试验组在吸氧后在10 min、20 min Pa O2、Sa O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面罩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镇静用于TEE,不仅一次插管成功率高、插管时间及操作时间短,且迅速提高Sp O2,动脉血气分析值正常、稳定,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二异丙酚 芬太尼 内镜面罩 吸氧
原文传递
智能盆底超声联合多平面成像技术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佳 叶细容 解育新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20年第3期505-508,共4页
目的探讨智能盆底超声联合多平面成像技术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收治90例SUI产后产妇作为SUI组,同期选取90例非SUI的健康产后产妇作为健康组,所有产妇均行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 目的探讨智能盆底超声联合多平面成像技术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收治90例SUI产后产妇作为SUI组,同期选取90例非SUI的健康产后产妇作为健康组,所有产妇均行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智能盆底超声联合多平面成像技术检查。结果SUI组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盆膈裂孔面积明显高于健康组,SUI组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耻骨直肠肌厚度明显低于健康组,SUI组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度、尿道内口漏斗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I组和健康组尿道长度、尿道倾斜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智能盆底超声联合多平面成像技术筛查SUI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90.00%、93.33%、91.67%,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P<0.05)。结论智能盆底超声联合多平面成像技术可有效显示SUI产妇的膀胱颈和尿道支持结构改变,在SUI筛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压力性 产后期 超声检查 成像 三维
原文传递
患者自控镇静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娅娟 何美霖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23期316-319,共4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瑞芬太尼患者自控镇静(PCS)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半随机对照、单盲的方法将拟行TEE 104例分为试验组(丙泊酚/瑞芬太尼)和对照组(丙泊酚),每组各52例,监测记录给药前,给药后... 目的探讨丙泊酚/瑞芬太尼患者自控镇静(PCS)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半随机对照、单盲的方法将拟行TEE 104例分为试验组(丙泊酚/瑞芬太尼)和对照组(丙泊酚),每组各52例,监测记录给药前,给药后置入探头前、置入探头后1 min、5 min、10 min及检查毕Ramsay镇静评分及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RR)的变化,患者的满意度评分。结果 Ramsay镇静评分试验组置入探头后5 min、10 min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置入探头后5 min、10 min低于给药前(P<0.05),HR试验组置入探头后各时点低于对照组(P<0.01),SBP、DBP试验组置入探头后5 min、10 min低于对照组(P<0.05),SpO2试验组置入探头后5 min、RR试验组置入探头后5 min、10 min均低于给药前及对照组同时点(P>0.05);患者满意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丙泊酚/瑞芬太尼PCS用于TEE是一项方法简单且安全有效的技术,一方面解决了TEE操作中焦虑和不适,生命体征稳定,另一方面可根据个体差异和需求应用镇静药,镇静效果好,患者的满意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芬太尼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患者自控镇静
原文传递
中等长度静脉导管输注肠外营养液安全性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熊巍 陈佳 +2 位作者 洪玮 张丽芳 张纯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3年第5期589-593,共5页
目的观察使用中等长度静脉导管输注肠外营养液后对置入血管的内膜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期早期发现患者留置血管损伤的无临床症状的超声影像表现,同时观察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21年7—12月在黄石市中心... 目的观察使用中等长度静脉导管输注肠外营养液后对置入血管的内膜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期早期发现患者留置血管损伤的无临床症状的超声影像表现,同时观察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21年7—12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经上臂置入中等长度静脉导管的1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根据采集数据时机不同,分为置管前组和拔管后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置管前和拔管后导管尖端出口处静脉内膜的影像形态、血流速度、血流量,并监测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105例患者中脱落5例,有效样本为100例。结果100例患者中,置管前和拔管后导管尖端留置处血管内膜均无毛糙、增厚等损伤改变。置管前和拔管后导管尖端留置处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相关并发症共发生5例(4.76%,5/105)。结论中等长度静脉导管输注高渗性肠外营养液未对置入血管内膜形态和血流动力学造成明显影响,未损伤置入血管,无导管相关性血栓、血流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取得相对安全的临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 中等长度静脉导管 血管内膜 血流速度 血流量
原文传递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自控镇静镇痛在烧伤换药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娅娟 高国燕 +1 位作者 刘训华 韩鄂辉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5-529,共5页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患者自控镇静镇痛(PCSA)在烧伤换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2月,选择在笔者单位烧伤整形科住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06例切痂植皮术后拟行首次换药的烧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患者自控镇静镇痛(PCSA)在烧伤换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2月,选择在笔者单位烧伤整形科住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06例切痂植皮术后拟行首次换药的烧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组和丙泊酚组,每组53例.将1 mg瑞芬太尼溶于2.5 mL丙泊酚中制成混合液,再将0.5 mL此种混合液加入20.0 mL丙泊酚中制成最终的丙泊酚+瑞芬太尼混合液.丙泊酚+瑞芬太尼组患者首先由麻醉医师静脉注射1次背景剂量3.0 mL最终混合液,90 s后开始换药并开启注药泵,由患者根据自身需求给药,单次给药量1.0 mL,换药结束时停泵.丙泊酚组由麻醉医师给药,换药前单次静脉注射0.3 mg/kg的丙泊酚,操作中视镇痛效果追加,单次追加量0.3 mg/kg.监测并记录给药前,首次给药后即刻,换药1、10、20、30 min及换药毕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视觉模拟评分(VAS)法镇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不良反应,换药操作时间及药物总用量.对数据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t检验、x 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结果 (1)2组患者心率比较,首次给药后即刻及换药1、10、20 min丙泊酚+瑞芬太尼组分别为(84±9)、(76±8)、(75±7)、(79±8)次/min,均低于丙泊酚组的(88±8)、(88±9)、(85±8)、(87±7)次/min(t值为-7.050 ~-2.219,P<0.05或P<0.01).与组内给药前比较,2组患者首次给药后即刻及换药1 ~ 30 min心率均明显降低(t值为1.669 ~5.682,P<0.05或P<0.01).2组患者各时相点呼吸频率相近(t值为-4.770~1.383,P值均大于0.05).与组内给药前比较,丙泊酚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组患者换药10 min呼吸频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2.426、0.081,P值均小于0.05).2组患者收缩压比较,换药10、20 min丙泊酚+瑞芬太尼组低于丙泊酚组(t值分别为-6.182、-5.622,P<0.05或P<0.01).与组内给药前比较,丙泊酚+瑞芬太尼组患者首次给药后各时相点收缩压均无明显差异(t值为0.098 ~1.514,P值均大于0.05);丙泊酚组患者换药10、20 min收缩压明显增高(t值分别为9.674、7.668,P值均小于0.01).2组患者舒张压比较,换药10、20 min丙泊酚+瑞芬太尼组低于丙泊酚组(t值分别为-9.217、-10.426,P值均小于0.01).与组内给药前比较,丙泊酚+瑞芬太尼组患者首次给药后各时相点舒张压均无明显差异(t值为0.176~1.967,P值均大于0.05);丙泊酚组患者换药10、20 min舒张压明显增高(t值分别为11.438、8.316,P值均小于0.01).2组患者各时相点Sp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12.687~9.162,P值均大于0.05).与组内给药前比较,丙泊酚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组患者换药10 min Sp02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4.063、4.903,P值均小于0.05).(2)2组患者VAS法镇痛评分比较,首次给药后各时相点丙泊酚+瑞芬太尼组均明显低于丙泊酚组(t值为-19.194~-3.162,P值均小于0.01).与组内给药前比较,2组患者首次给药后各时相点VAS法镇痛评分均降低(t值为5.806 ~9.341,P值均小于0.01).2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比较,首次给药后各时相点丙泊酚+瑞芬太尼组均明显高于丙泊酚组(t值为1.379 ~4.854,P <0.05或P<0.01).与组内给药前比较,2组患者首次给药后各时相点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升高(t值为4.330 ~9.673,P值均小于0.01).(3)丙泊酚+瑞芬太尼组患者体动、头晕、注射痛发生率低于丙泊酚组(P值均小于0.01).呼吸抑制、低氧血症、低血压、心动过缓、呛咳、恶心呕吐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4)丙泊酚+瑞芬太尼组患者的换药操作时间为(31.8±2.4) min,与丙泊酚组患者的换药操作时间(30.3±3.3) min相近(t=1.446,P=1.028).丙泊酚+瑞芬太尼组瑞芬太尼总用量为(87±11)μg,丙泊酚总用量为(72±9)mg,与丙泊酚组的丙泊酚总用量(113±12)mg比较,差异明显(t=12.528,P<0.01). 结论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PCSA用于烧伤换药可使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镇静镇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可减少丙泊酚的给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镇痛 病人控制 镇痛药 二异丙酚
原文传递
GlideScope可视喉镜用于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的可行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娅娟 刘训华 +1 位作者 吕志红 韩鄂辉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17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GlideScope可视喉镜用于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气管插管后洗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92例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的患者,采用前瞻性、单盲、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插胃管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用GlideS... 目的探讨GlideScope可视喉镜用于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气管插管后洗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92例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的患者,采用前瞻性、单盲、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插胃管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用GlideScope可视喉镜由气管入口插入气管导管通气后由食管入口插入胃管洗胃)和对照组(传统气管插管通气后盲插胃管洗胃),每组各46例,监测记录1次插管成功率及总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前(气管导管插管前)、插管后(胃管插管后)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试验组1次插管成功率及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插管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插管后HR、SBP、DBP较插管前增快、升高(P<0.01),SpO2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插管后HR、SBP、DBP较插管前无明显变化(P>0.05),SpO2明显升高(P<0.01)。结论 GlideScope可视喉镜用于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气管插管后洗胃,可提高1次插管成功率及总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且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胃 插管法 气管内 有机磷化合物 中毒 GlideScope可视喉镜
原文传递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症状-球囊扩张时间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局部心功能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洪玮 赵刚 +3 位作者 韩鄂辉 吕志红 胡小娟 张凯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2016年第12期893-897,共5页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症状开始至球囊扩张时间(SOTBT)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局部心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首次诊断为STEMI并接...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症状开始至球囊扩张时间(SOTBT)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局部心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首次诊断为STEMI并接受急诊PCI手术的患者60例,根据SOTBT分为SOTBT≤6 h心肌梗死组、6 h<SOTBT<12 h心肌梗死组,另选取30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术后24 h、术后1个月分别进行2D-STI检查,测量心肌纵向应变(LS)、圆周应变(CS)及径向应变(RS)参数。SOTBT≤6 h心肌梗死组、6 h<SOTBT<12 h心肌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3组间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及二维应变参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LSD-t检验。应变参数与SOTBT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术后24 h,6 h<SOTBT<12 h心肌梗死组LS、CS、RS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4.78,2.95,P<0.05);而SOTBT≤6 h心肌梗死组仅LS、CS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3,4.33,P<0.05)。相关分析发现△LS、△CS与SOTBT显著正相关(r=0.711,0.623,P<0.01)。采用LS预测存活心肌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728,P<0.01),在阈值为-17.92%时,敏感度为62.9%,特异度为64.0%。结论 2D-STI技术可以评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局部心肌应变,并能识别SOTBT对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LS是最敏感的应变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狭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