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思政教学工作研究——以黎明职业大学为例
1
作者 黄婷婷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9-21,共3页
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是联结过去与未来的重要载体,承载着革命基因和理想信念,是增强学生文化认同和家国情怀的重要资源。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思政教学,既可提供生动鲜活的教学素材,也能激发学生主动责任担当,更能培根铸魂,从而达成立德... 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是联结过去与未来的重要载体,承载着革命基因和理想信念,是增强学生文化认同和家国情怀的重要资源。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思政教学,既可提供生动鲜活的教学素材,也能激发学生主动责任担当,更能培根铸魂,从而达成立德树人目标。思政教师应主动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体系中,坚持以人物话成长、以启示讲精神、以网络促发展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爱国爱家情怀,争当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思政教学 红色文化资源 价值意蕴 路径探析
下载PDF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教育传承地方非遗服务水平调研报告——以黎明职业大学传承浔埔女服饰制作技艺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林春蓉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66,共4页
浔埔女服饰制作技艺不但包含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还与特定的生产生活环境相互依存。在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尤其要重视保护和传承这一类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地方非遗进入高职课堂成为必然趋势。高职院校在传承地... 浔埔女服饰制作技艺不但包含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还与特定的生产生活环境相互依存。在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尤其要重视保护和传承这一类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地方非遗进入高职课堂成为必然趋势。高职院校在传承地方非遗工作中有其独特的作用与担当,要做到发展性传承的同时又能保持其活力及本真,需构建行之有效的高职院校传承非遗的教育模式,并进一步助推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传承 工匠精神 高职教育 浔埔女服饰制作技艺
下载PDF
论民法典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
3
作者 陈丽洪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41-46,共6页
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为民法典的立法目的之一,是我国德法并重治国之道的重要体现。结合民法典的核心理念,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含义,可以更好地理解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影响。民法典的立法编纂在民法基本原则... 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为民法典的立法目的之一,是我国德法并重治国之道的重要体现。结合民法典的核心理念,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含义,可以更好地理解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影响。民法典的立法编纂在民法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规则等方面有机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司法实践活动实施民法典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立法体现 司法适用
下载PDF
高职院校网络育人阵地建设现状与路径研究——以L职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琤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98-100,104,共4页
网络育人阵地作为高职院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平台,对引导青年大学生培养正确网络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部分学校网络育人阵地建设存在学生主动参与意愿低、专业融入不足和资源投入少等问题。文章主要探讨... 网络育人阵地作为高职院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平台,对引导青年大学生培养正确网络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部分学校网络育人阵地建设存在学生主动参与意愿低、专业融入不足和资源投入少等问题。文章主要探讨了抓顶层设计、促全员参与,发挥专业优势、构建网络育人队伍梯队建设,紧跟学生需求,打造网络育人品牌等途径来推动网络育人阵地的建设,提升网络育人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网络育人 路径研究
下载PDF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林榕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18-121,共4页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主流虽然是健康、积极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生态文明观缺失的问题。因此,明确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紧迫性,分析培育大学生...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主流虽然是健康、积极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生态文明观缺失的问题。因此,明确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紧迫性,分析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观面临的主要挑战,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培育的有效途径,成为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育 大学生 生态文明观
下载PDF
大学生民法典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
6
作者 陈丽洪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3-98,共6页
高校开展大学生民法典教育目标应当是理解和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会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培养和提升法治素养。通过问卷调查,从“民法典的认知、民法典的崇尚、民法典的用法”等三个维度了解大学生对民法... 高校开展大学生民法典教育目标应当是理解和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会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培养和提升法治素养。通过问卷调查,从“民法典的认知、民法典的崇尚、民法典的用法”等三个维度了解大学生对民法典的认知现状。在明晰教育目标、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构建民法典教育的有效路径有:秉持“政治性、价值性和法治性统一”的教育原则;注重“一个聚焦”与“三个阐释好”的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教育 教育目标 学情分析 教育实施方案
下载PDF
“0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探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映彬 《红河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21-123,共3页
代际研究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各高校正迎来“00后”新生代。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习环境的不同,“00后”形成了显著的群体特征。他们虽自我意识强,但仍关注集体;虽口称佛系,但实则奋斗;虽富有挑战精神,但抗挫力低... 代际研究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各高校正迎来“00后”新生代。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习环境的不同,“00后”形成了显著的群体特征。他们虽自我意识强,但仍关注集体;虽口称佛系,但实则奋斗;虽富有挑战精神,但抗挫力低。因此,针对“00后”的特点,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着重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德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0后” 群体特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新时期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林榕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16-118,共3页
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进一步明确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积极意义,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的现状,探索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大学生 责任意识 社会责任感
下载PDF
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价值意义、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9
作者 李淑娥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3-9,共7页
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具有维护新时代国家安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大学生健康人格等重要价值。现阶段,高校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仍面临课程建设不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不足、教育形式单一等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以提升教... 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具有维护新时代国家安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大学生健康人格等重要价值。现阶段,高校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仍面临课程建设不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不足、教育形式单一等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以提升教育实效。运用“理论+实践、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系统构建思维,明确从知识讲授加强、情感体验丰富和学习阵地拓宽等三方面发力,提出思辨课堂、实践课堂和指尖课堂等3种课堂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 价值意义 课程建设 课堂构建 大学生
下载PDF
“00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接受优化策略
10
作者 张映彬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28-32,共5页
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坚持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然而面对复杂多元的外部环境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时代要求,仍要持续优化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接受度。依据调查,分析“00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接受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家庭朋... 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坚持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然而面对复杂多元的外部环境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时代要求,仍要持续优化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接受度。依据调查,分析“00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接受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家庭朋辈、学校教育、网络环境、自我素养等,探讨“00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接受优化的策略,即准确把握主体需要、创造良好外在环境、提高网络传播安全性和影响力、创新教学模式、压实工作责任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主流意识形态接受 “00后”大学生 高等学校
下载PDF
基于微空间场域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挑战与应对
11
作者 李秋云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4,共4页
微空间作为全新的话语场域,在助推构筑大学生积极圈层成长共同体的同时,也悄然引发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危机。高职学生微空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既是高职院校面临的时代课题,也是关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大事。通过... 微空间作为全新的话语场域,在助推构筑大学生积极圈层成长共同体的同时,也悄然引发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危机。高职学生微空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既是高职院校面临的时代课题,也是关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大事。通过强化核心价值观培育话语形象、打破核心价值观培育隐形屏障、增进核心价值观培育主体自觉和建构核心价值观培育空间生态等方面协同发力,可以从根本上提高高职学生价值引导力,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微空间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空间场域 核心价值观 高职学生
下载PDF
丝路审美教育融入“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维度
12
作者 林春蓉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80-84,90,共6页
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上具有明显的一致性,都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高远的人生目标,在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及塑造完美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丝路文化是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蕴藏... 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上具有明显的一致性,都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高远的人生目标,在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及塑造完美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丝路文化是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蕴藏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丝路审美教育要充分挖掘美育元素,借助"00后"大学生活跃的创新思维及娴熟的网络技术,有效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从而达到以美育德,将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0后”大学生 丝路审美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逻辑理路及三维路径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秋云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59-62,共4页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有其独特价值意蕴,其是塑造劳动精神的必然选择,具体表现为培育时代新人需要注入热爱劳动基因,新时代大学生崇尚劳动需要劳动精神内驱力,涵养社会风尚需要劳动精神感染力。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面临困境,表现...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有其独特价值意蕴,其是塑造劳动精神的必然选择,具体表现为培育时代新人需要注入热爱劳动基因,新时代大学生崇尚劳动需要劳动精神内驱力,涵养社会风尚需要劳动精神感染力。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面临困境,表现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知行分割、劳动教育的主动与被动分割、劳动教育的价值分割。因此,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需要从提升劳动教育价值引领力、强化劳动教育实践作用力、增强劳动教育育人可持续力三维路径着手,真正实现劳动教育育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劳动教育 逻辑理路 三维路径
下载PDF
提升“00后”大学生信仰信念信心教育有效性的三维向度 被引量:1
14
作者 方正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10期109-111,共3页
信仰指引人生道路,信念影响事业成败,信心决定梦想实现。提升“00后”大学生信仰、信念、信心教育有效性应从理论支撑、热点问题、讲好中国故事入手。在教学活动中,要找准理论支撑,主动回应当下热点问题,讲透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灵... 信仰指引人生道路,信念影响事业成败,信心决定梦想实现。提升“00后”大学生信仰、信念、信心教育有效性应从理论支撑、热点问题、讲好中国故事入手。在教学活动中,要找准理论支撑,主动回应当下热点问题,讲透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灵不灵”的信仰危机、社会主义制度“好不好”的信念质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不能”的信心疑虑。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讲好共产党人初心故事,讲好“四个自信”故事,讲好“00后”追梦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0后”大学生 信仰 信念 信心 教育
下载PDF
“0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推进理路
15
作者 方正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8-40,共3页
推动“0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能更好地打破“00后”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知困惑,提升“00后”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信仰力量,从而引导“00后”大学生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实践动力。厘清“0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和... 推动“0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能更好地打破“00后”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知困惑,提升“00后”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信仰力量,从而引导“00后”大学生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实践动力。厘清“0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的关系,要做好“思想——制度——实施”的优化;坚持在理论基础上实现实践性养成的原则、在继承基础上实现创新性转化的原则;回归生活,形成认同,落细落小落实促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全过程、多主体、动态化长效机制,从而促进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0后” 理想信念教育 常态化 制度化
下载PDF
全媒体视域下高校“微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
16
作者 陈琤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伴随移动网络的飞速发展,具备多平台、多落点、多形态、互动强等特点的全媒体信息传播深刻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社交方式和行为习惯,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大力度推进“微思政”育人工作中存在着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作品制作水平待提升、考核... 伴随移动网络的飞速发展,具备多平台、多落点、多形态、互动强等特点的全媒体信息传播深刻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社交方式和行为习惯,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大力度推进“微思政”育人工作中存在着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作品制作水平待提升、考核评价体系未完善等不足,坚持全程、全息、全员及全效工作视角,通过构建协同育人矩阵、整合校内外资源、丰富网络文创作品形式、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路径来打造立体多样“微思政”育人阵地,实现提升“微思政”协同育人工作实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 微思政 协同育人 机制构建
下载PDF
海丝非遗技艺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的对策研究——以福建泉州为例
17
作者 陈琤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5期143-146,共4页
海丝非遗技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育青年大学生工匠精神、民族情怀、创新意识和艺术鉴赏力具有重要意义。高校通过加强校园文化顶层设计、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聚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完善教科研协同机制等路径... 海丝非遗技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育青年大学生工匠精神、民族情怀、创新意识和艺术鉴赏力具有重要意义。高校通过加强校园文化顶层设计、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聚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完善教科研协同机制等路径来打造“海丝”育人共同体,推动海丝非遗技艺融入课程教学、实训实践、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等育人环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区域产业、文化、人才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育人 文化育人 海上丝绸之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理论贡献和实现路径
18
作者 李淑娥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4-120,共7页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国家安全在理论、制度等方面的实践和创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系统性思维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仁爱善良”“以民为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国家安全在理论、制度等方面的实践和创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系统性思维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仁爱善良”“以民为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造性发展。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需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以政治安全为基础,不断健全国家安全工作机制、完善国家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宣传教育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基本内涵 理论贡献 实现路径
下载PDF
“晋江经验”文化精神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探究
19
作者 张映彬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65-71,共7页
“晋江经验”的成功实践不仅源于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还源于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文化是民众的精神之源,由中原移民文化、海洋文化、闽南宗族文化等融合孕育而成的“晋江经验”,被赋予爱拼会赢、敢为人先、心无旁骛、信守承诺、守望相助... “晋江经验”的成功实践不仅源于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还源于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文化是民众的精神之源,由中原移民文化、海洋文化、闽南宗族文化等融合孕育而成的“晋江经验”,被赋予爱拼会赢、敢为人先、心无旁骛、信守承诺、守望相助的精神特质。通过分析“晋江经验”文化精神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三个价值维度,提出主抓方向、用好双课堂、整合师资、善用传媒等四条实践路径,助力实现“晋江经验”文化精神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晋江经验” 文化精神 价值维度 高等学校
下载PDF
“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有效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探析
20
作者 胡凌艳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28-36,共9页
“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国化的重要内容,高职思政课教师及时、准确地将其融入教学,能彰显育德铸魂课程属性,契合人才培养要求和丰富教学内容。“解决大党独有难题”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应遵循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 “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国化的重要内容,高职思政课教师及时、准确地将其融入教学,能彰显育德铸魂课程属性,契合人才培养要求和丰富教学内容。“解决大党独有难题”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应遵循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等原则。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发挥课程集群优势,依托几门具体课程,找准“六个如何始终”与高职思政课的融入点,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和内容,此外还要在集体备课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增强、课程实践方式创新和课程教学载体丰富等多个路径上进行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决大党独有难题” 高职思政课 教学融入 理论武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