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郑玉 马莹莹 +1 位作者 于文慧 赵钢 《河北中医》 2023年第3期524-528,共5页
糖尿病足溃疡(DFU)是糖尿病最主要且危害性最大的并发症之一,具有高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等临床特点。DFU的治疗与修复困难,花费巨大且易复发,是困扰糖尿病患者和血管科医生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在DFU的治疗与修复方面效果显著... 糖尿病足溃疡(DFU)是糖尿病最主要且危害性最大的并发症之一,具有高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等临床特点。DFU的治疗与修复困难,花费巨大且易复发,是困扰糖尿病患者和血管科医生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在DFU的治疗与修复方面效果显著,临床常用的中医药疗法有中药内服、中药熏洗及外敷、针刺和艾灸等,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此外,中西医结合疗法也为DFU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溃疡 糖尿病足 中医药疗法 综述
下载PDF
从痰论治慢性周围血管病经验总结
2
作者 刘爱君 赵钢 《中医学》 2023年第12期3656-3660,共5页
文章总结归纳赵钢教授对慢性周围血管病的认识,并从其痰湿瘀阻的特点及其调治慢性周围血管病的理论剖析赵钢教授的临床经验。赵钢教授认为祛痰化湿,行气活血适于慢性周围血管病的长期治疗,当以中医基本辨证理论原则为指导,因人处方,阴... 文章总结归纳赵钢教授对慢性周围血管病的认识,并从其痰湿瘀阻的特点及其调治慢性周围血管病的理论剖析赵钢教授的临床经验。赵钢教授认为祛痰化湿,行气活血适于慢性周围血管病的长期治疗,当以中医基本辨证理论原则为指导,因人处方,阴阳调合,充分体现中医因人制宜、标本兼治思想,促进中医药对慢性周围血管病的传承与创新。并附验案1则予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痰化湿 慢性周围血管病 赵钢 经验总结
下载PDF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泽慧 解子其 +2 位作者 杜蔚青 李茜 高杰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7期1371-1376,共6页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iabetes 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DLASO)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期间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iabetes 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DLASO)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期间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气虚血瘀型DLASO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2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下肢动脉血管影像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麻木、皮温降低、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评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及总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股动脉、腘动脉及胫后动脉内径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股动脉左右两侧的血管内膜厚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斑块大小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股动脉、腘动脉及胫后动脉内径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斑块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股动脉左右两侧的血管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C及红细胞压积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TC、TG、LDL-C、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及红细胞压积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20%(46/51)明显高于对照组62.75%(3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心电图及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气虚血瘀型DLASO能够有效改善外周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效果确切,用药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 气虚血瘀型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Ⅲ期临床研究
4
作者 陈文阁 《哈尔滨医药》 2024年第4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Ⅲ期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5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静点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注射用盐酸罂粟碱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Ⅲ期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5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静点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注射用盐酸罂粟碱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PRP治疗,两组均治疗14d,观察治疗前后创面愈合率、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变化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后创面愈合率、CRP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FIB水平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单纯的清创换药相比,富血小板血浆(PRP)用于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Ⅲ期可以提高创面愈合率、减轻炎症反应,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创面愈合 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钙化性尿毒症小动脉病变患者1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高献敏 顾冶 +3 位作者 赵欣华 张美君 于文慧 赵钢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0期1276-1280,共5页
钙化性尿毒症小动脉病变(calcificuremic arterioloparh,CUA)是一种罕见且多发于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中的高致死率血管钙化综合征,曾被称为钙化防御[1],因病变也发生于非肾病患者中[2-3],又被称为钙化性小动脉... 钙化性尿毒症小动脉病变(calcificuremic arterioloparh,CUA)是一种罕见且多发于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中的高致死率血管钙化综合征,曾被称为钙化防御[1],因病变也发生于非肾病患者中[2-3],又被称为钙化性小动脉病(calcific arteriolopathy,CA)。CUA可累及皮肤、大脑、肺、胰腺等多处,主要临床表现为小动脉的钙化、敏锐疼痛、网状青斑、焦痂样皮肤溃疡、结节等,严重者可引发败血症、脓毒血症、呼吸衰竭致死。研究表明,透析患者钙化防御的发生率为0.04%~4.00%[4],钙化防御与全因死亡率密切相关,有无钙化防御的透析患者年病死率分别为67.0%和10.2%(HR=6.96,P﹤0.01)[5]。目前,CUA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诊断多依据病史和临床症状,治疗方案仍在探索之中。因此,本文报道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以下肢皮肤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的CUA患者1例,同时回顾相关文献,总结CU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管理方案,以及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于该类皮肤溃疡的效果和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防御 皮肤溃疡 富血小板血浆 钙化性尿毒症小动脉病
下载PDF
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徐凤丹 陈文阁 赵瀚微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6期196-204,共9页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2.06~2023.06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72例ASO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静滴己酮可可碱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2.06~2023.06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72例ASO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静滴己酮可可碱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口服阳和汤加减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合用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踝肱指数、血脂变化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中医证候评分、血脂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踝肱指数显著升高(P <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 (44/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08% (37/4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穴位贴敷治疗有效地改善ASO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患者下肢缺血情况,且其操作便捷,患者依从性较高,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寒凝血瘀 踝肱指数 血脂
下载PDF
硬皮病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钟雅楠 赵钢 吴洪艳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0期1283-1288,共6页
硬皮病,又称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 SSc),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其特征是皮肤和内脏器官的广泛纤维化、弥漫性微血管病变和免疫调节障碍。肠道菌群通过调节炎症和成纤维细胞分化过程从而促进了硬皮病患者的皮... 硬皮病,又称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 SSc),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其特征是皮肤和内脏器官的广泛纤维化、弥漫性微血管病变和免疫调节障碍。肠道菌群通过调节炎症和成纤维细胞分化过程从而促进了硬皮病患者的皮肤、肺、心脏和胃肠道组织的纤维化并且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该文综述了硬皮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以及相关药物、营养支持、饮食干预、益生菌和粪便菌群移植在硬皮病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防治硬皮病提供新的理念和方法。Scleroderma, also known as Systemic Sclerosis (SSc), is a complex autoimmune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extensive fibrosis of the skin and internal organs, diffuse microangiopathy, and impaired immune regulation. The intestinal flora promotes fibrosis in skin, lung, heart and gastrointestinal tissues of scleroderma patients by regulating inflammatory and fibroblast differentiation processes and has an impact on the immune system.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ut flora in scleroderma patients and recent 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scleroderma with relevant medications, nutritional support, dietary interventions, probiotics, and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to provide new concepts and approaches for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scleroder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病 肠道菌群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睡眠障碍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房颤发病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郭东浩 韩宇博 +3 位作者 张美君 田苗 唐玥 刘莉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34期49-52,56,共5页
目的探讨睡眠障碍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基于已建立的高血压队列,选取基线诊断无房颤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例,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风湿... 目的探讨睡眠障碍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基于已建立的高血压队列,选取基线诊断无房颤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例,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资料不完整者,以访视期(5年)内是否诊断房颤为分组依据,以进入队列时间(月份)作为匹配条件,按照1∶2匹配病例组(有房颤)和对照组(无房颤)。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障碍对房颤发病风险的影响及剂量反应关系。结果入选病例894例,其中病例组298例、对照组596例;病例组睡眠障碍严重程度高于对照组。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睡眠障碍(OR=2.396)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调整性别、年龄和房颤家族史后,睡眠障碍使房颤的发病风险增加了1.162倍;轻度、中度、重度睡眠障碍使房颤的发病风险分别增加了0.592、1.498、3.553倍。调整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后,睡眠障碍使房颤的发病风险增加了1.144倍;轻度睡眠障碍不影响房颤的发病风险,中度和重度睡眠障碍使房颤的发病风险分别增加了1.788和3.707倍。再增加调整糖尿病、OSAS、心力衰竭因素后,睡眠障碍使房颤的发病风险增加了1.235倍;轻度睡眠障碍与房颤的发病风险不相关,中度和重度睡眠障碍使房颤的发病风险分别增加了1.901和4.106倍。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睡眠障碍是房颤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轻度睡眠障碍可能与房颤发病风险的增加相关,中度和重度睡眠障碍可导致房颤发病风险的增加,且房颤的发病风险与睡眠障碍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睡眠障碍 心房颤动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以“虚邪痰瘀”探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9
作者 张宁 陈文阁 《中医学》 2023年第8期2289-2295,共7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最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在中医上属于“脉痹”、“脱疽”范畴。《黄帝内经》最早有其临床症状的描述。故基于《黄帝内经》条文从虚、邪、痰、瘀四方面阐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因病机;并结合诸多医家见解,认...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最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在中医上属于“脉痹”、“脱疽”范畴。《黄帝内经》最早有其临床症状的描述。故基于《黄帝内经》条文从虚、邪、痰、瘀四方面阐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因病机;并结合诸多医家见解,认为其中医治疗应遵守标本兼治,内外并重、分期论治,辩证论治、三因制宜,防治结合的原则;治疗应当扶正祛邪、虚瘀同治、祛瘀化痰,内治与外治相互配合,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邪痰瘀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黄帝内经 病因病机 治则 治法
下载PDF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辰 赵钢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2期19804-19808,共5页
下肢静脉性溃疡作为临床常见病症,从中医上分析,该病属于廉疮的范围,此病拥有比较漫长的病程,且容易复发,会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重点关注该病的治疗进展,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式,本文通过相关文献对中西... 下肢静脉性溃疡作为临床常见病症,从中医上分析,该病属于廉疮的范围,此病拥有比较漫长的病程,且容易复发,会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重点关注该病的治疗进展,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式,本文通过相关文献对中西医治疗进展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性溃疡 中西医治疗 治疗进展
下载PDF
再生上皮岛促进大面积慢性下肢溃疡修复的临床体会及产生机制
11
作者 王晴霄 于文慧 赵钢 《慢性病学杂志》 2024年第5期797-800,共4页
再生上皮岛[1]指在远离创面边缘的位置上出现了孤立的一小片上皮组织,在慢性下肢溃疡的创面中较为罕见。这一现象的出现明显促进了慢性下肢溃疡创面的修复并提高了愈合速度。慢性下肢溃疡的愈合时间较长,且创面愈合的过程都是由创面边... 再生上皮岛[1]指在远离创面边缘的位置上出现了孤立的一小片上皮组织,在慢性下肢溃疡的创面中较为罕见。这一现象的出现明显促进了慢性下肢溃疡创面的修复并提高了愈合速度。慢性下肢溃疡的愈合时间较长,且创面愈合的过程都是由创面边缘向内生长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肢溃疡 再生上皮岛 富血小板血浆
原文传递
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佶 赵钢 +1 位作者 于文慧 张美君 《慢性病学杂志》 2023年第5期704-706,共3页
作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下肢动脉疾病(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会导致较高的下肢不良事件发生率,甚至会导致非创伤性截肢,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其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和... 作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下肢动脉疾病(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会导致较高的下肢不良事件发生率,甚至会导致非创伤性截肢,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其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机制日益引起广泛关注。脂联素作为成熟脂肪细胞分泌的特异性激素,具有降低血糖、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抗炎、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保护内皮细胞、抗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功能。本文旨在对脂联素与T2DM并发LEAD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2型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中西医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梅景晨 陈文阁 刘岐 《慢性病学杂志》 2023年第7期991-994,共4页
颈动脉狭窄是我国常见的短暂性脑缺血、脑卒中等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主要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carotid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CASS),发病后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给患者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及身体损伤。本文从现代西医学... 颈动脉狭窄是我国常见的短暂性脑缺血、脑卒中等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主要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carotid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CASS),发病后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给患者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及身体损伤。本文从现代西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治疗及针灸辅助治疗方面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效果作一综述,旨在对该病的治疗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治疗认知,为患者提供更适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粥样硬化 中西医结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