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中医药治疗
1
作者 张艳茹 王景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422-426,共5页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发病率逐渐提高,现代医学仍未找到本病的明确病因及发病机制,是一种难治性周围血管疾病,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动脉、浅表静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发病率逐渐提高,现代医学仍未找到本病的明确病因及发病机制,是一种难治性周围血管疾病,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动脉、浅表静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不断提高,该文主要将目前本病的中医研究及治疗方案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中医 内治法 外治法
下载PDF
足三里穴位注射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下肢动脉血流、血液流变学及血管新生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景 于洋 +4 位作者 张海丽 回雪颖 滕林 郭伟光 孙申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8期81-86,共6页
目的研究足三里穴位注射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DPVD)患者血管新生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4例DPVD患者,简单随机化分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以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 目的研究足三里穴位注射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DPVD)患者血管新生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4例DPVD患者,简单随机化分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以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足三里穴位注射银杏叶提取物,共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的疗效,下肢动脉血流指标[波动指数(PI)、踝肱指数(ABI)、平均血流速度(Vmean)、阻力指数(RI)],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高切全血黏度(H-WBV)、中切全血黏度(M-WBV)、低全血切黏度(L-WBV)],血管新生指标[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ABI、Vmean较治疗前升高,PI、RI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对照组治疗2周后,ABI较治疗前升高,RI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Vmean、P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ABI、Vmean高于对照组,PI、R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PV、H-WBV、M-WBV、L-WBV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EPCs、bFGF、VEGF、PD-ECGF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银杏叶提取物可改善DPVD患者下肢血流动力学,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优化微循环,促进血管新生,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三里 穴位注射 银杏叶提取物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血管新生指标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静息痛的中医特色治法
3
作者 孔诗雨 郭伟光 +3 位作者 孙佳欣 陈斯卓 翟康康 李旷逸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1期393-399,共7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sis obliterans, ASO)是常见且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周围血管疾病,静息痛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生存质量。西医止痛治疗有明显副作用和较高复发率,中医止痛发挥独特优势,运用中药汤剂疗法、耳穴疗法、针刺疗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sis obliterans, ASO)是常见且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周围血管疾病,静息痛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生存质量。西医止痛治疗有明显副作用和较高复发率,中医止痛发挥独特优势,运用中药汤剂疗法、耳穴疗法、针刺疗法、中医综合治疗等特色治法,可有效改善患肢血液循环,减轻疼痛程度,延缓病情进展。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治疗ASO静息痛的文献报道进行整理,旨在探究中医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进展做一综述。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sis obliterans (ASO) is a common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with a high incidence rate. The symptom of rest pain significantly impacts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Western pain relief treatments for atherosclerosis obliterans (ASO) often have significant side effects and a high recurrence rate. In contras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offers unique advantages in pain management. TCM therapies such as herbal decoctions, auricular therapy, acupuncture, and comprehensive TCM treatm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blood circulation in the affected limbs, reduce the severity of pain, and slow down the progression of the disease. By reviewing recent literature on the treatment of rest pain in ASO, this study aim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CM in managing this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静息痛 中医治法 综述
下载PDF
活血化瘀12法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郭伟光 李凤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16期90-93,共4页
活血化瘀是中医的治疗原则之一,在周围血管病的临床中运用了12种活血化瘀法,得到了满意的疗效,本文凝结着许多周围血管病老专家的经验,通过病案说明活血化瘀法是治疗周围血管病的重要临床手段。
关键词 活血化瘀 周围血管病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孙雪薇 郭伟光 +2 位作者 滕林 陶禹琪 高华阳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1期1145-1151,共7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周围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及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现总结分析了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关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认识以及中西医治疗方法,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提供借鉴。A...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周围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及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现总结分析了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关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认识以及中西医治疗方法,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提供借鉴。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of lower limbs is a common disease in department of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s. The incidence rat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in China,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people’s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and even endangers life.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understanding of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of lower limbs and its treatment method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by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of lower lim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血管科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脱疽 中医药 综述
下载PDF
基于玄府的理论阐述三九贴在寒凝血瘀型脱疽中的应用
6
作者 高华阳 郭伟光 +2 位作者 回雪颖 孙雪薇 陶禹琪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7期1271-1274,共4页
当前中医药治疗寒凝血淤型脱疽多以活血化瘀内治为法,笔者经临床实践发现,单纯运用内治法,疗效多不尽如人意。本文从玄府理论出发,阐述寒凝血瘀型脱疽病位在玄府,玄府闭塞、开阖不利是其主要的病因病机。认为通过三九贴作用玄府,温煦阳... 当前中医药治疗寒凝血淤型脱疽多以活血化瘀内治为法,笔者经临床实践发现,单纯运用内治法,疗效多不尽如人意。本文从玄府理论出发,阐述寒凝血瘀型脱疽病位在玄府,玄府闭塞、开阖不利是其主要的病因病机。认为通过三九贴作用玄府,温煦阳气使得“阳化气,阴成形”,同时辩明证候虚实,辨证施治,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寒凝血瘀型脱疽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府 寒凝血淤 脱疽 三九贴 温阳
下载PDF
下肢静脉性溃疡辅助疗法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陶禹琪 郭伟光 +2 位作者 于洋 孙雪薇 高华阳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7期1178-1185,共8页
下肢静脉性溃疡(VLU)是最常见的慢性伤口病因之一,具有显著的发病率,全球约3%的人口受其影响。VLU的并发症包括慢性疼痛、感染和活动受限等,其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家族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肥胖。目前,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关于VL... 下肢静脉性溃疡(VLU)是最常见的慢性伤口病因之一,具有显著的发病率,全球约3%的人口受其影响。VLU的并发症包括慢性疼痛、感染和活动受限等,其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家族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肥胖。目前,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关于VLU伤口的治疗策略也产生了更新,辅助治疗愈加显得额外重要。现就目前VLU的辅助疗法进行主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性溃疡 发病机制 辅助疗法
下载PDF
萆薢渗湿汤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下肢丹毒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滕林 孙凤娟 回雪颖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2432-2435,共4页
目的:探讨萆薢渗湿汤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下肢丹毒的疗效,检测其对血清指标的影响及治疗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下肢丹毒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萆薢渗湿汤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下肢丹毒的疗效,检测其对血清指标的影响及治疗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下肢丹毒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接受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观察组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基础上加入萆薢渗湿汤进行联合治疗,持续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体征积分值、血清学指标[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肤色、肿胀程度、肤温、自觉疼痛等症状体征积分值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清NO、IL-1β、IL-1β、IL-6、TNF-α的含量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皮疹瘙痒、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萆薢渗湿汤治疗下肢丹毒的效果卓著,且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丹毒 萆薢渗湿汤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一氧化氮 炎性反应
下载PDF
针灸联合蕲蛇酶注射液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景 于洋 张海丽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2479-2482,2487,共5页
目的:探究针灸联合蕲蛇酶注射液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价值,为丰富临床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6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 目的:探究针灸联合蕲蛇酶注射液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价值,为丰富临床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6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同时采用蕲蛇酶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2组患者均同时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的疗效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肢体发凉、静息痛、间歇性跛行、肤色异常、高切血黏度、低切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IgA、IgG、Ig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蕲蛇酶注射液能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疗效,可作为该疾病常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蕲蛇酶注射液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临床价值
下载PDF
温通汤加减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对血流动力学状态及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海丽 王景 +1 位作者 于洋 麻继超 《四川中医》 2020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观察温通汤加减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状态、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ASO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 目的:观察温通汤加减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状态、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ASO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温通汤加减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血流动力学状态(血浆黏度、血沉速率、红细胞体积、纤维蛋白原)、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水平,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指标变化、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P<0.05);治疗组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血浆黏度、血沉速率、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E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T、APTT及N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毒副反应。结论:温通汤治疗ASO通过抗凝作用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异常,进而缓解临床表现,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通汤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血流动力学 凝血功能
原文传递
中药汤剂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臁疮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海丽 郭伟光 滕林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9年第4期248-252,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中药汤剂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臁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17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臁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药汤剂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对照组患... 目的对比观察中药汤剂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臁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17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臁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药汤剂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证候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4 d时,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5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8 d时,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4 d时,治疗组患者的证候评分为(16.73±3.9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证候评分(19.20±2.77)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8 d时,治疗组患者的证候评分为(9.30±5.3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证候评分(12.30±4.17)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汤剂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臁疮,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汤剂 湿润烧伤膏 臁疮 创面 疗效
下载PDF
中西医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娟娟 郭伟光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7期11588-11593,共6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病之一,近些年发病率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多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危机生命。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较急,阻塞的静脉位置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大不相同...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病之一,近些年发病率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多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危机生命。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较急,阻塞的静脉位置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大不相同。因此中西医从不同的病因病机进行阐述,并应用不同的优势特色方法进行治疗。中西医治疗具有各自的特色,从不同的方向发挥优势,而且疗效高于单纯的西医疗法,因此在临床中被广泛的采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对临床的治疗工作有指导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 综述
下载PDF
雷诺冲剂治疗雷诺氏病68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凤男 郭伟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16期13-14,共2页
雷诺氏病(RD)是北方寒冷地区一种疑难疾病。是指肢端小动脉受寒冷或情绪波动后所出现的发作性痉挛,表现为手指或足趾皮肤呈现苍白—青紫—潮红的变色的典型症状,同时伴有麻木、发凉感觉异常等病症。其发病率根据国内外资料表明高达18.... 雷诺氏病(RD)是北方寒冷地区一种疑难疾病。是指肢端小动脉受寒冷或情绪波动后所出现的发作性痉挛,表现为手指或足趾皮肤呈现苍白—青紫—潮红的变色的典型症状,同时伴有麻木、发凉感觉异常等病症。其发病率根据国内外资料表明高达18.5%-22%,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目前尚无明显治疗作用的药物。中药雷诺冲剂主要针对本病所研制。本方剂采用益气温阳、活血化瘀、祛湿通络的中药组成,由青风藤、桂枝、王不留行、甘草、黄芪、青木香、威灵仙等十味中药经提取制成颗粒冲剂。研究结果表明,雷诺冲剂能够明显改善雷诺氏病人的甲皱微循环的毛细血管数量,可以扩大毛细血管口径,改善其血流速度,达到改善其症状的作用。为临床提供了治疗雷诺氏病的一种有效的药物。该药物较单纯西药治疗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诺氏病 甲皱微循环 雷诺冲剂 脉痹
下载PDF
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曾品兰 饶敦驰 王景 《中医学》 2023年第7期1732-1742,共11页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及局部感染三大因素综合作用于下肢,导致足部异常负荷、骨代谢异常、溃疡,最后形成坏疽的足部疾病。糖尿病足治疗有一定难度,近年来治疗糖尿病足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中医外治法对糖尿病...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及局部感染三大因素综合作用于下肢,导致足部异常负荷、骨代谢异常、溃疡,最后形成坏疽的足部疾病。糖尿病足治疗有一定难度,近年来治疗糖尿病足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中医外治法对糖尿病足治疗逐渐受到重视。中药足浴是治疗糖尿病足的中医外治疗法,具有简便、效果佳的特点,通过足浴时热力作用、药力作用的双重效果,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改善周围组织营养,激发机体自身调节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足浴 糖尿病足 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不孕症方剂用药规律挖掘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姜北 回雪颖 +1 位作者 崔洪涛 闫起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0年第9期909-913,共5页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不孕症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不孕症的内服方剂,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的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方法进行分析。结...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不孕症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不孕症的内服方剂,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的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明确治疗不孕症的内服处方302首,涉及中药352味,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甘味多见,其次是辛、苦二味,主要归肝、脾、肾、心经,使用频次>30次的有37味,排名前十的分别是当归、川芎、茯苓、熟地黄、白芍、人参、香附、白术、肉桂、生地黄;频次>60次的常用药物组合40个,排名前四的分别是当归-川芎、当归-白芍、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到3~5味药的核心组合13组,进一步聚类形成13个新方。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不孕症的方剂用药以调补气血、滋养五脏为主,适当配以理气开郁、燥湿化痰、温经通滞之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 女性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中医方剂大辞典》 用药规律 中医药疗法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全蝎软膏对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模型EGF、PDGF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回雪颖 郭伟光 +3 位作者 王景 张海丽 刘颖 马铭堃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4期630-635,共6页
目的:探讨全蝎软膏对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模型EGF、PDGF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及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和全蝎软膏组,每组15只。建立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模型,干预后7天及14天,观察并比较大鼠... 目的:探讨全蝎软膏对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模型EGF、PDGF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及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和全蝎软膏组,每组15只。建立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模型,干预后7天及14天,观察并比较大鼠创面愈合率和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nllal giiilllh factor,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及其受体水平。结果:全蝎软膏组、湿润烧伤膏组与模型组7 d、14 d同时间点比较创面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全蝎软膏组、湿润烧伤膏组7 d、14 d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GF的表达水平,全蝎软膏组、湿润烧伤膏组与模型组比较,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的表达水平,全蝎软膏组与湿润烧伤膏组、模型组、空白组7 d、14 d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GFB的表达水平,全蝎软膏组、湿润烧伤膏组与模型组7 d、14 d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GFRB的表达水平,7 d全蝎软膏组与湿润烧伤膏组、模型组、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 d全蝎软膏组、湿润烧伤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全蝎软膏可影响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模型EGF、PDGF及其受体的表达,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蝎软膏 糖尿病皮肤溃疡 表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全蝎软膏联用积雪苷软膏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景 张海丽 +3 位作者 于洋 郭伟光 黄敬文 安丽凤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22期4232-4237,共6页
目的:观察全蝎软膏联用积雪苷软膏在早期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效果,并进一步探对组织中TGF-β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全蝎软膏组、积雪苷软膏组和联合用药组;术后... 目的:观察全蝎软膏联用积雪苷软膏在早期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效果,并进一步探对组织中TGF-β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全蝎软膏组、积雪苷软膏组和联合用药组;术后立即在治疗组患处涂抹全蝎软膏和/或积雪苷软膏,空白组和模型组涂抹PBS处理,连续用药35天并拍照记录各组瘢痕的治疗情况;于术后35 d收集各组兔耳组织样本进行病理检测、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模型组于术后35天可见明显增生性瘢痕,各治疗组中联合用药组比单独药物治疗组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经治疗后无增生性瘢痕出现。H.E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经治疗后组织纤维化程度均减轻,胶原蛋白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联合用药可显著改善组织纤维化程度。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组织内的MMP水平均呈上升趋势,Ⅰ型胶原蛋白(ColⅠ)、Ⅲ型胶原蛋白(ColⅢ)及Samd 4蛋白水平均不同程度下降,联合用药组差异最为显著,治疗效果优于单独用药组。结论:全蝎软膏联用积雪苷软膏可有效改善组织内细胞纤维化水平并减少胶原蛋白的沉积,可通过Smad 4蛋白的表达量调控TGF-β信号通路而抑制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蝎软膏 积雪苷软膏 增生性瘢痕 胶原蛋白 TGF-Β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全蝎软膏对大鼠糖尿病皮肤溃疡创面愈合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景 回雪颖 +3 位作者 郭伟光 张海丽 于洋 滕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2期2252-2257,共6页
目的:探讨全蝎软膏治疗糖尿病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SPF级SD大鼠构建糖尿病皮肤溃疡模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全蝎软膏组和湿润烧伤膏组。造模后,分别在创面处涂抹全蝎软膏或湿润烧伤膏处理,空白组和模型... 目的:探讨全蝎软膏治疗糖尿病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SPF级SD大鼠构建糖尿病皮肤溃疡模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全蝎软膏组和湿润烧伤膏组。造模后,分别在创面处涂抹全蝎软膏或湿润烧伤膏处理,空白组和模型组用PBS处理,观察和比较各组创面的愈合情况,并收集用药后3 d、7 d、10 d和14 d的创面肉芽组织进行HE染色,通过ELISA及荧光定量PCR检测肉芽组织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Smad 4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大鼠糖尿病皮肤溃疡模型,成模率为96.15%。创伤后第3 d、7 d、10 d和14 d,各治疗组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给药14 d时,全蝎软膏组创面愈合率已接近对照组水平。HE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全蝎软膏组中肉芽组织生长较快、毛细血管数量增多且组织纤维化程度较低。ELISA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和湿润烧伤膏组相比,全蝎软膏组肉芽组织内bFGF、v WF含量上调更显著(P<0.05),而TNF-α含量与Smad 4 m RNA显著降低(P<0.05)。结论:全蝎软膏可促进糖尿病皮肤溃疡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并改善血管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蝎软膏 湿润烧伤膏 糖尿病皮肤溃疡 创面愈合
原文传递
蚓激酶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和MMP2、MMP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敬文 韩雪 +3 位作者 安丽凤 王景 杨柳 薛慧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6期3028-3032,共5页
目的:考察蚓激酶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生物学功能影响,初步阐明其防治瘢痕疙瘩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人KF为体外实验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蚓激酶低、中、高剂量组;应用药物干预48 h后,采用CCK8法测定人KF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 目的:考察蚓激酶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生物学功能影响,初步阐明其防治瘢痕疙瘩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人KF为体外实验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蚓激酶低、中、高剂量组;应用药物干预48 h后,采用CCK8法测定人KF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划痕法测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MMP2、MMP9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应用5 U·mL^(-1)、10 U·mL^(-1)和20U·mL^(-1)蚓激酶溶液干预后,人KF增殖率明显降低,凋亡率显著升高,在一定范围内与剂量成正相关性;与对照组相比,蚓激酶组的划痕距离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加,MMP2、MMP9表达也显著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蚓激酶可调节人KF的生物学功能,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诱导凋亡、下调迁移相关蛋白MMP2、MMP9表达,防止瘢痕疙瘩的生长和侵润,为蚓激酶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蚓激酶 瘢痕疙瘩 增殖 凋亡 迁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