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行为疗法结合中医药治疗慢性失眠的现代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晔尧 潘立民 关睿骞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77-180,共4页
慢性失眠在中医学中被称为“不寐”,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慢性失眠已逐步成为损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严重问题[1-2]。国家卫健委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指出,应将睡眠健康纳入主要的行动指标。根据中... 慢性失眠在中医学中被称为“不寐”,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慢性失眠已逐步成为损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严重问题[1-2]。国家卫健委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指出,应将睡眠健康纳入主要的行动指标。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的统计数据,2021年存在慢性睡眠障碍的中国人已超过3亿,睡眠问题遍及儿童、青少年、中年及老年等各年龄段,影响人群范围十分广泛[3-4]。因此,临床医学研究者们都迫切希望能够寻找到治疗慢性失眠行之有效且安全的方法。目前药物(西药)、中医药或认知行为疗法(CBT)等治疗慢性失眠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中医药 慢性失眠
下载PDF
中医导引功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临床研究现状
2
作者 白赵环 朱杰 +1 位作者 张叶青 公维志 《临床个性化医学》 2025年第1期443-448,共6页
慢性腰肌劳损作为一种常见的骨伤科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呈现年轻化趋势。目前针对慢性腰肌劳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疗法,针灸、针刀疗法,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等。本文对近20年来中医导引功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慢性腰肌劳损作为一种常见的骨伤科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呈现年轻化趋势。目前针对慢性腰肌劳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疗法,针灸、针刀疗法,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等。本文对近20年来中医导引功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导引功法可调养机体阴阳,内调五脏六腑,外强筋骨,对慢性腰肌劳损的防治有极大的作用。但目前相关文献数量较少,文献研究质量一般,未来仍需在研究过程中增加样本量,优化设计方案以提高试验质量,为中医导引功法防治慢性腰肌劳损等疾病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Chronic lumbar muscle strain, as a common orthopedic disease, has a high incidence rate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shows a trend of young age. Currently, the treatments for chronic lumbar muscle strain include pharmaceutical therapy, acupuncture, acupuncture-surgery therapy, physical therapy, and exercise therapy, among othe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lumbar muscle strain by guiding exercis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past 20 yea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guiding exercises can regulate Yin and Yang of the body, regulate the viscera of the five organs and strengthen the muscles and bones outside, and have a great effect o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lumbar muscle strain. However, there are currently fewer relevant literature studie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literature studies is generally poor. In the future, more efforts need to be made to increase the sample size and optimize the design of the stud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experi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reliable clinical evid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lumbar muscle strain and other diseases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exercise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肌劳损 导引功法 现状分析
下载PDF
五段拔伸推拿法联合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9
3
作者 史珊怡 关睿骞 于志国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228-232,共5页
目的:探讨五段拔伸推拿法联合中药热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治疗效果。方法:120例LDH患者均分为对照组(采用五段拔伸推拿法治疗)和研究组(采用五段拔伸推拿法联合中药热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8 d时的VAS疼痛评分及JOA腰... 目的:探讨五段拔伸推拿法联合中药热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治疗效果。方法:120例LDH患者均分为对照组(采用五段拔伸推拿法治疗)和研究组(采用五段拔伸推拿法联合中药热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8 d时的VAS疼痛评分及JOA腰背痛评分、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指标(腰背伸状态下峰力矩、平均功率及腰背屈伸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8 d时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JOA评分,腰背伸状态下的峰力矩、平均功率及腰背屈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时,两组患者VAS评分、腰背屈伸比较治疗前显著降低,JOA评分、峰力矩及平均功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VAS评分和腰背屈伸比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JOA评分、峰力矩及平均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341,P<0.01)。结论:五段拔伸推拿法联合中药热敷对LDH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的五段拔伸推拿法,患者症状改善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生物力学 五段拔伸推拿法 热敷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程度 腰背伸肌群
下载PDF
基于传统推拿教学模式构建互联网+实训课的高校实用型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于志国 关睿骞 +1 位作者 武良群 于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2期10-13,共4页
目的探究“互联网+实训课”的高校实用型教学模式在推拿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的80名学生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即A组与B组,各40名学生。A组采用“传统教学+实训课”方法培... 目的探究“互联网+实训课”的高校实用型教学模式在推拿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的80名学生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即A组与B组,各40名学生。A组采用“传统教学+实训课”方法培训,B组采用“互联网+实训课”的高校实用型教学模式授课。对比2组学生培训后的考试结果与培训效果调查问卷结果。结果2组学生经培训后,B组学生的考试成绩(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综合能力、总分)与培训效果调查问卷的结果均显著优于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联网+实训课”的高校实用型教学模式授课在推拿学的教学中具有显著的提升学生自学、归纳、总结能力的效果,进而提升其专科技能水平,因此该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实训课 推拿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康复护理学本科Seminar教学法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崔相楠 刘晓松 +2 位作者 刘佳 尹航 井鑫鑫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第24期22-24,共3页
目的观察在康复护理学本科教学中运用Seminar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及学生对此教学法的评价。方法将2011级本科护理学一班设为对照组,二班设为实验组,分别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和Seminar教学法教授康复护理学内容。观察2组考核成绩及实验组问卷... 目的观察在康复护理学本科教学中运用Seminar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及学生对此教学法的评价。方法将2011级本科护理学一班设为对照组,二班设为实验组,分别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和Seminar教学法教授康复护理学内容。观察2组考核成绩及实验组问卷调查情况。结果理论考试成绩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1);2组技能操作考试成绩相当(P>.05),但实验组总体分数略高于对照组;70%左右的学生认为Seminar教学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帮助掌握重要知识点;90%左右的学生喜欢Seminar授课方式,认为它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和帮助学会查阅文献;近60%的学生认为课前准备内容繁多造成负担和Seminar授课使教材内容掌握不够全面;近50%的学生认为课前准备需要时间过多。结论在康复护理学本科教学中运用Seminar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式,多数学生喜欢这种授课方式,同时能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科研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NAR教学法 康复护理学 本科教学
下载PDF
推拿治疗痉挛型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6
作者 李同军 万金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6期00133-00133,共2页
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痉挛型构音障碍的中风病患者由于严重恐惧针灸只能接受语言康复治疗,恢复较为缓慢,为解决这一问题,同时扩展推拿治疗的方向,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我们观察发现通过特定手法对濂泉、外金津玉液、吞咽穴1、吞咽... 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痉挛型构音障碍的中风病患者由于严重恐惧针灸只能接受语言康复治疗,恢复较为缓慢,为解决这一问题,同时扩展推拿治疗的方向,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我们观察发现通过特定手法对濂泉、外金津玉液、吞咽穴1、吞咽穴2、发音穴、提咽穴,进行推拿操作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方法:抽取40 例严重恐惧针灸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 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特色推拿治疗,15 日为1 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改良Frenchay 构音障碍评定法评定两组发音状况。结果两组经过治疗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特定手法对濂泉、外金津玉液、吞咽穴1、吞咽穴2、发音穴、提咽穴,推拿治疗对于痉挛型构音障碍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构音障碍 推拿治疗 特定手法
下载PDF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仇秀宇 李同军 张军歧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类型,发病有年轻化趋势。本综述总结近年来的中医药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现状。结果表明,中医药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饮片治疗、中成药治疗)、非药物治疗(推拿、针刺、灸法、理疗、穴位注射...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类型,发病有年轻化趋势。本综述总结近年来的中医药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现状。结果表明,中医药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饮片治疗、中成药治疗)、非药物治疗(推拿、针刺、灸法、理疗、穴位注射、小针刀等),目前临床上采用多种方法结合使用,取得一定疗效。中医药治疗该型颈椎病具有近期疗效好的优势,但不能根治。所以,应积极探讨远期疗效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医药疗法 非药物疗法 综合疗法 综述
下载PDF
丹栀逍遥散联合和调督任安神针刺法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8
作者 公维志 戴缙 +1 位作者 梁峰 吴建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0-1523,共4页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联合和调督任安神针刺法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栀逍遥散联合和调督任安神针刺法,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MoCA...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联合和调督任安神针刺法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栀逍遥散联合和调督任安神针刺法,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MoCA评分、肠道菌群(肠球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免疫功能指标(IgM、IgG、IgA)、抑郁状态指标(HAMD评分、SD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oCA评分、免疫功能指标升高(P<0.05),HAMD评分、SDS评分降低(P<0.05),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减少(P<0.05),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增加(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栀逍遥散联合和调督任安神针刺法可安全有效地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和体液免疫,调节肠道菌群,减轻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栀逍遥散 和调督任安神针刺法 常规治疗 卒中后抑郁
下载PDF
调督通脉针灸法辅助甲氨蝶呤及对乙酰氨基酚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秀荣 崔欣美 +3 位作者 赵海燕 戴缙 付佳新 王博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究调督通脉针灸法辅助甲氨蝶呤、对乙酰氨基酚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RA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目的探究调督通脉针灸法辅助甲氨蝶呤、对乙酰氨基酚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RA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针对疼痛难忍者临时给予对乙酰氨基酚片,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调督通脉针灸法。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及疾病活动度(Disease Activity Score 28,DAS28)评分、实验室指标[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yclic citrulline peptide antibody,抗CCP抗体)、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水平。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晨僵、屈伸不利、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疗效: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4.00%(47/50)高于对照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疼痛程度及疾病活动度:治疗后两组患者VAS、DAS28分值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室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RF、CRP、TNF-α、抗CCP抗体、ES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异常,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4/50)与对照组4.00%(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调督通脉针灸法辅助甲氨蝶呤、对乙酰氨基酚对RA患者实施干预,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疼痛程度及疾病活动度,调节相关生化指标水平,提升疾病治疗效果,且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督通脉针灸法 甲氨蝶呤 对乙酰氨基酚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下载PDF
广义估计方程评估调督通脉针灸法治疗不同年龄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秀荣 崔欣美 +3 位作者 赵海燕 戴缙 付佳新 王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5584-5590,共7页
背景:针灸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治疗效果尚存在争议。因此,该研究旨在通过广义估计方程评估调督通脉针灸法治疗不同年龄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效果,为针灸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提供依据。目的:基于广义估计方程探讨调督通脉针灸法对... 背景:针灸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治疗效果尚存在争议。因此,该研究旨在通过广义估计方程评估调督通脉针灸法治疗不同年龄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效果,为针灸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提供依据。目的:基于广义估计方程探讨调督通脉针灸法对不同年龄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9月收治的123例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64)和对照组(n=59),研究组给予调督通脉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乙酰氨基酚片治疗。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调整基线均衡性,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建立广义估计方程模型评估调督通脉针灸法治疗不同年龄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效果。结果与结论:(1)治疗0 d,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关节疼痛、C-反应蛋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4周,两组患者在目测类比评分、关节疼痛、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8周,两组患者在目测类比评分、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12周,两组患者在目测类比评分、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2)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9.17%,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治疗后在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γ、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类风湿因子IgA、类风湿因子IgM、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9、抗环状瓜氨酸抗体方面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后在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γ、类风湿因子IgA、类风湿因子IgM、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9、抗环状瓜氨酸抗体方面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后在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γ、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类风湿因子IgA、类风湿因子IgM、基质金属蛋白酶3、抗环状瓜氨酸抗体方面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显著(P<0.05)。(4)治疗12周,研究组各年龄段患者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研究组23-35岁、36-50岁、51-60岁患者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18-22岁患者综合疗效相当;治疗4周,研究组36-50岁、51-60岁患者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18-22岁、23-35岁患者综合疗效相当。结果表明,调督通脉针灸法治疗36-50岁、51-60岁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估计方程 针灸 调督通脉针灸法 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 年龄分级 疗效
下载PDF
哈尔滨3~18岁儿童青少年颈椎病相关症状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被引量:1
11
作者 包木龙 王波 +1 位作者 丁岩 王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7期25-28,共4页
目的 调查哈尔滨3~18岁儿童青少年颈椎病相关症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哈尔滨3~18岁4 896例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分为3~6岁组、>6~9岁组、>9~12岁组、>12... 目的 调查哈尔滨3~18岁儿童青少年颈椎病相关症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哈尔滨3~18岁4 896例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分为3~6岁组、>6~9岁组、>9~12岁组、>12~15岁组、>15~18岁组。比较不同年龄组颈椎异常情况、颈椎病相关症状检出率、颈椎病相关症状评分及生活习惯,分析颈椎病相关症状评分与生活习惯的相关性。结果 儿童青少年颈椎异常总检出率为22.90%(1 121/4 896),其中以棘突旁压痛检出率最高,占10.52%(515/4 896)。不同年龄组棘突旁压痛、棘突偏歪、颈椎曲度异常检出率,及异常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不同年龄组头痛、颈痛、肩膀痛、手臂麻木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不同年龄组头痛、颈痛、肩膀痛、手臂麻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不同年龄组体育锻炼时间、久坐时间、电子设备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头痛、颈痛、肩膀痛、手臂麻木评分与体育锻炼时间均呈负相关(r=-0.280、-0.261、-0.228、-0.213,P<0.005),与久坐时间、电子设备使用时间均呈正相关(r=0.352/0.413、0.317/0.376、0.295/0.354、0.272/0.325,P<0.05)。结论 哈尔滨儿童青少年颈椎异常及颈椎病相关症状检出率、颈椎病相关症状评分、生活习惯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显著,且生活习惯与颈椎病相关症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儿童 青少年 流行病学 哈尔滨 抽样调查
下载PDF
3~18岁学生发生颈椎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颈椎活动度的年龄变化特点
12
作者 包木龙 王波 +1 位作者 丁岩 王海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3期1885-1889,共5页
目的分析3~18岁学生发生颈椎病的危险因素及颈椎活动度(CROM)的年龄变化特点,为该年龄段学生颈椎病的预防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体检的915例3~18... 目的分析3~18岁学生发生颈椎病的危险因素及颈椎活动度(CROM)的年龄变化特点,为该年龄段学生颈椎病的预防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体检的915例3~18岁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对学生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指数、每天体育锻炼时间、每天低头时间、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时间、不良坐姿、不良睡姿、行走姿势不端正、颈部经常受凉等情况进行统计,检测所有学生CROM。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评估颈椎病患儿的颈椎病严重程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3~18岁学生发生颈椎病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ROM诊断颈椎病的效能。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ORM与颈椎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915例3~18岁学生中,诊断为颈椎病患儿237例,非颈椎病患儿678例。颈椎病组≥13岁的高年龄段、体质量指数>24 kg/m^(2)、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 h、每天低头时间>8 h、不良坐姿、不良睡姿的患儿比例均高于非颈椎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天低头时间>8 h、不良坐姿、不良睡姿是3~18岁学生发生颈椎病的危险因素(P<0.05)。不同年龄段颈椎病学生颈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右旋的活动度以及NDI评分比较,由低到高均分别为16~18岁、13~<16岁、6~<13岁、3~<6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ROM诊断颈椎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967,95%CI为0.953~0.977,约登指数为0.807,最佳截断值为≤48.37°,灵敏度为86.92%,特异度为93.8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ORM与NDI评分呈负相关(r=-0.537,P<0.05)。结论每天低头时间>8 h、不良坐姿、不良睡姿均为影响3~18岁学生发生颈椎病的危险因素,且随着颈椎病学生年龄段的增加CROM不断减小,颈椎功能障碍愈发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坐姿 学生 颈椎病 危险因素 颈椎活动度
下载PDF
1例应用火龙罐循经疗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后功能障碍的护理
13
作者 蒋晓峰 赵丽华 +3 位作者 郑彤 王立媛 高佳 王淑荣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1期440-445,共6页
总结1例应用火龙罐循经疗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后功能障碍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采用火龙罐循经疗法,结合了康复训练、饮食指导和心理护理,经过2周的综合护理干预下,患者腕关节疼痛显著缓解,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可知对老年桡骨远端... 总结1例应用火龙罐循经疗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后功能障碍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采用火龙罐循经疗法,结合了康复训练、饮食指导和心理护理,经过2周的综合护理干预下,患者腕关节疼痛显著缓解,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可知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后的患者,采用火龙罐循经疗法治疗,对该疾病的恢复有重要改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1 case of dysfunction after distal radius fracture in the elderly treated with fire dragon jar meridian therapy was summarized. Nursing points: The fire dragon cupping therapy was applied in conjunction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dietary guidance,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After two weeks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patient’s wrist joint pain was significantly relieved, and the range of joint motion was markedly improved. It can be seen that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stal radius fracture, the treatment of fire dragon cupping therapy along the meridia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ecovery of the disease,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罐 循经疗法 桡骨远端骨折 功能障碍 个案护理
下载PDF
交泰丸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
14
作者 王怡博 关睿骞 潘立民 《中医学》 2024年第8期2024-2033,共10页
交泰丸最初是一个治疗失眠、怔忡的丸方,随着现代药理和临床应用的不断研究,交泰丸的作用机制和适用范围不断发展。近两年,从肠道菌群、炎症等方面,对交泰丸、失眠、糖尿病等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结合最新进展,通过系统整理近年... 交泰丸最初是一个治疗失眠、怔忡的丸方,随着现代药理和临床应用的不断研究,交泰丸的作用机制和适用范围不断发展。近两年,从肠道菌群、炎症等方面,对交泰丸、失眠、糖尿病等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结合最新进展,通过系统整理近年有关交泰丸的相关文献资料,从化学组成、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医理创新等方面阐述交泰丸的研究进展,为交泰丸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Jiaotai Pill was originally a pill prescrip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and palpitation, but with the continuous study of modern pharmacolog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the action mechanism and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Jiaotai Pill are constantly developing. In the past two years,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research of Jiaotai pills, insomnia, diabetes, and other related areas such as intestinal flora and inflammation.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llates recent literature on Jiaotai pill and expounds on its research progress in term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medical innovation. The aim i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Jiaotai pill based on the latest advanc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泰丸 化学组成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医理创新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基于GFAP/STAT3通路探讨针康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孔妍 邹伟 +3 位作者 关睿骞 刘双岭 陈奥 崔乃松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731-737,共7页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神经功能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神经功能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即STAT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干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保护神经功能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90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针康组共5组,每组各18只。采用Longa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MCAO,评定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针刺、康复和针康法干预治疗,于治疗第6小时、3天、7天、14天分别采用Zea-Longa’s级标准评分和mN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RT-PCR)检测脑组织GFAP、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阳性表达和mRNA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脑组织抗体—磷酸化蛋白质激酶(phospho-Janus kinase 1,p-JAK1)、P-STAT3蛋白表达。结果干预治疗后,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大鼠的的Zea-Longa’s级标准评分和mNSS评分在第3天、7天、14天时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且各组评分均随时间呈现下降趋势。免疫组化和RT-PCR结果可见,各治疗组大鼠在干预治疗后的脑组织GFAP、EGFR阳性细胞计数和mRNA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且以针康组为最低。WB结果可见,各治疗组大鼠在干预治疗后的脑组织P-JAK1、P-STAT3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且以针康组为最低。结论针康法干预治疗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损伤,该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GFAP/STAT3通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康法 脑缺血再灌注 神经功能 星形胶质细胞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下载PDF
IMPACTS ON THE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 ISCHEMIC BRAIN TISSUE TREATED WITH CLUSTER PUNC-TURE ON SCALP ACUPOINTS IN RATS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宝栋 王志勇 +5 位作者 白晶 白海娟 公维志 闫瑞萍 刘振江 王利春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08年第1期38-44,共7页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impacts on the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in ischemic brain tissue treated with cluster puncture on scalp acupoints in rats, Methods 128 rats were randomized ...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impacts on the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in ischemic brain tissue treated with cluster puncture on scalp acupoints in rats, Methods 128 rats were randomized into pseudo-operation group, model group, scalp-needling group and cluster-needling group, In scalp-needling group, penetration method was used on the focal side from Bǎihuì (百会 GV20) to Qǔbīn (曲鬓 GB7), and in cluster-needling group, penetration method was used on both sides from GV20 to GB7, and a common needling on GV 20. Needles were punctured 2 mm in depth, constantly rotated for 10min, retained for 2 h. Immunohistrochemical method was applied to determine VEGF expression and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Results With the intervention of cluster puncture on scalp acupoints, VEGF: expressions on every time-spot after ischemia were enhanced apparently, superior to those in scalp-needling group. On the three time-spots of the 7^th, 14^th and 21^st days, MVD was increased after cluster puncture on scale acupoints, superior to those in scalp-needling group. Conclusion Cluster puncture on scalp acupoints up-regulated VEGF expression and promoted regeneration of microvess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uster puncture on scalp acupoints Rat Ischemi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下载PDF
综合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300例体会 被引量:11
17
作者 公维志 赵丽华 刘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第20期30-30,共1页
目的寻找有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方法:常规牵引、针灸、推拿、微波,中药蒸气浴,日1次,配合消痛贴膏外敷8小时的综合疗法。结果本组300例,治愈229例,显效38例,有效2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7.3%。结论综合疗法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 目的寻找有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方法:常规牵引、针灸、推拿、微波,中药蒸气浴,日1次,配合消痛贴膏外敷8小时的综合疗法。结果本组300例,治愈229例,显效38例,有效2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7.3%。结论综合疗法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疗法 腰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孙氏腹针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法复位成功率的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波 许嘉犇 +3 位作者 马冰宇 魏巍 孟勇 赵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16期82-84,共3页
目的证明孙氏腹针疗法在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法复位成功率中的作用并分析作用机理。方法采用180例患者,分为6组,每组30例。1基础治疗组;2孙氏腹针组;3手法复位组;4夹脊电针组;5孙氏腹针加手法复位组;6夹脊电针加手法复位组。所有治疗1... 目的证明孙氏腹针疗法在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法复位成功率中的作用并分析作用机理。方法采用180例患者,分为6组,每组30例。1基础治疗组;2孙氏腹针组;3手法复位组;4夹脊电针组;5孙氏腹针加手法复位组;6夹脊电针加手法复位组。所有治疗1次/天,每周治疗5次,治疗周期为2周或(或<2周)。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FS-CSA)检查各疗效。结果 1.各组对比(TCD)提示椎动脉血流动力明显改善(P<0.05),(FS-CSA)降低(P<0.05)。2.孙氏腹针加手法复位组评分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孙氏腹针可明显改善颈背部项韧带、斜角肌的肌张力,使颈部的骨关节力学平衡关系趋向于正常,血管压力和弹性发生改变,颅内供血增加,使症状减轻,更重要的是给复位手法创造有利条件,使其复位成功率大大提高,使疗效进一步提高,对有些无效病例亦能提高疗效,使其有效或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氏腹针 椎动脉型颈椎病 手法复位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孙申田教授运动针法的整理和体会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17期39-41,共3页
孙申田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运动针法,是指在行针过程中让患者做对抗性主动运动,根据病情程度主动调整活动范围,使局部症状消失和运动障碍恢复的方法。提出了运动针法的适用范围、取穴原则、针刺手法、运动方法,详细说明了如何... 孙申田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运动针法,是指在行针过程中让患者做对抗性主动运动,根据病情程度主动调整活动范围,使局部症状消失和运动障碍恢复的方法。提出了运动针法的适用范围、取穴原则、针刺手法、运动方法,详细说明了如何把握和理解运动针法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和操作。最后本文分析了运动针法的优势和应用要点以及临床应用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申田 运动针法 学术经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