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西部干旱区糜子垄作栽培下适宜品种筛选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盼盼 朱天全 +6 位作者 刘娟 高小丽 高立城 刘佳辰 曹瀚澜 鲍玉月 郑殿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8期32-35,共4页
[目的]筛选适合黑龙江西部干旱区种植的糜子品种,提升该地区糜子产量水平。[方法]在黑龙江西部干旱地区,通过垄作栽培的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近些年培育出的6个优质糜子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品比筛选试验。[结果]不同糜子品种的... [目的]筛选适合黑龙江西部干旱区种植的糜子品种,提升该地区糜子产量水平。[方法]在黑龙江西部干旱地区,通过垄作栽培的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近些年培育出的6个优质糜子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品比筛选试验。[结果]不同糜子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不同,株高较高、穗粒数较多的品种为赤黍8号;千粒重较重、籽粒饱满的品种为榆糜2号;产量较高的粳糜子品种为固糜21号,较榆糜2号、陇糜12号分别高9.26%、24.21%;产量较高的糯糜子品种为冀黍2号,较晋黍9号、赤黍8号分别高17.12%、47.73%。[结论]为了获得较高的糜子产量,建议在黑龙江西部干旱区扩大固糜21号和冀黍2号的种植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品种筛选 黑龙江西部 产量
下载PDF
生防菌Ba1-7对大豆胞囊线虫的防效及对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2
作者 梁炜萍 周园园 +2 位作者 张金姚 李一冰 郭永霞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2,共9页
为明确阿氏芽胞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 Ba1-7对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室内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探究该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采用Krona工具对物种注释结果进... 为明确阿氏芽胞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 Ba1-7对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室内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探究该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采用Krona工具对物种注释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明确田间大豆胞囊线虫胁迫下Bal-7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防菌Ba1-7处理的大豆株高、主根长以及产量等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产量比对照处理增加29%。对大豆胞囊线虫的盆栽和田间防效分别为63.35%和67.28%,说明该菌株对大豆有促生长作用以及对大豆胞囊线虫有防治效果。高通量测序及分析表明两组处理的土壤样本中的细菌菌群归属于35个门,112个纲,263个目,435个科,793个属;真菌菌群归属于12个门,36个纲,81个目,175个科,325个属。生防菌Ba1-7处理提高了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多样性,降低了细菌和真菌的物种总数和群落丰富度,但对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构和组成无显著差异,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和子囊菌门以及假单杆菌属和单杆菌属丰度有所增加,说明该菌株可能是通过影响微生物群落的菌群丰度来对大豆胞囊线虫进行防治,对土壤生态环境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胞囊线虫 阿氏芽胞杆菌Ba1-7 生物防治 土壤微生物群落
原文传递
芸豆普通细菌性疫病绿色防控措施建立
3
作者 吴贵生 董爱书 +1 位作者 杜吉到 赵强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23-29,共7页
为筛选出一种简便、成本低且环保的方法提高芸豆普通细菌性疫病防治效果,提高籽粒产量和品质,以芸豆品种垦芸15为试验材料,采取裂区试验设计,主因素为种植密度(M),副因素为防控次数(T),在芸豆花期喷施混合杀菌剂(丙环唑乳油20 g·L^... 为筛选出一种简便、成本低且环保的方法提高芸豆普通细菌性疫病防治效果,提高籽粒产量和品质,以芸豆品种垦芸15为试验材料,采取裂区试验设计,主因素为种植密度(M),副因素为防控次数(T),在芸豆花期喷施混合杀菌剂(丙环唑乳油20 g·L^(-1)+35%喹啉铜40 g·L^(-1)+四霉素悬浮剂40 g·L^(-1)+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 g·L^(-1)+30%苯甲20 g·L^(-1))处理,通过调查病情指数、防治效果、产量、株高等指标,明确不同种植密度下绿色防控措施对芸豆普通细菌性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不进行防控措施时,芸豆普通细菌性疫病的发病指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不同种植密度下,芸豆普通细菌性疫病的发病率随防控次数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各种植密度下均以T3处理下的防效最高,其中M1T3、M2T3和M3T3的防效分别达到75.05%、73.97%和84.11%。同时,各种植密度下,与不防控相比较,T3处理下芸豆产量的上升幅度分别达到11.52%、9.03%和8.68%。通过比较效益分析,建议在芸豆低种植密度时进行2次防控,而中、高种植密度时则需防控3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豆 种植密度 细菌性疫病 绿色防控
下载PDF
播期对引进糜子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张盼盼 李建依 +5 位作者 李冰 张洪鹏 徐超 朱丽 高小丽 郑殿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6期17-20,共4页
为确定陕西省主栽品种榆糜2号引种到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区的最佳种植时间,以榆糜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5月8日(B1)、5月18日(B2)、5月28日(B3)、6月7日(B4)、6月17日(B5)5个播期,在黑龙江省绥化管局和平牧场开展大田试验,比较不同处理下榆糜... 为确定陕西省主栽品种榆糜2号引种到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区的最佳种植时间,以榆糜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5月8日(B1)、5月18日(B2)、5月28日(B3)、6月7日(B4)、6月17日(B5)5个播期,在黑龙江省绥化管局和平牧场开展大田试验,比较不同处理下榆糜2号成熟期株高、主穗长、主茎节数、单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B1、B2、B3处理的榆糜2号在株高、主穗长、主茎节数、单穗粒数、千粒重等指标上均高于B4、B5处理的糜子;各处理中榆糜2号的产量以B1处理为最高,分别较B2、B3、B4和B5处理高7.41%、8.33%、28.70%和19.44%。从而得出结论,榆糜2号在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区于5月8日播种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播期 引进品种 产量
下载PDF
一株引起高粱根腐病的病原菌鉴定
5
作者 张欢 曹尚 +4 位作者 范新宇 张美琦 陈雪梅 战鑫 郭永霞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4-17,共4页
为明确一株分离得到的高粱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采用蘸根接种法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并基于ITS和β-tubulin基因序列分析,同时结合形态学对该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ZY5菌落正面绒状,规则圆形,黄褐色;菌落背面深黄褐色至黑色;厚垣孢子... 为明确一株分离得到的高粱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采用蘸根接种法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并基于ITS和β-tubulin基因序列分析,同时结合形态学对该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ZY5菌落正面绒状,规则圆形,黄褐色;菌落背面深黄褐色至黑色;厚垣孢子单生或串生,8~17μm×10~12μm;分生孢子长卵圆形,无隔膜,大小2.0~3.0μm×1.0~1.5μm。基于β-tubulin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与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聚为一支,支持率为98%。根据形态特征与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的结果,将菌株ZY5鉴定为高粱附球菌。高粱附球菌可以引起高粱根腐病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根腐病 高粱附球菌 病原鉴定
下载PDF
红小豆苗期叶片形态特征与红叶螨螨口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吉利 王丽艳 +4 位作者 金永玲 张海燕 肖晗 王莉娇 高玉刚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2-28,共7页
调查和测定了13个红小豆品种苗期植株形态特征,苗期红叶螨(Tetranychus pueraricola)螨口密度和叶害指数,研究了红小豆苗期叶片形态特征与红叶螨发生数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红小豆13个品种螨口密度(1.23~9.33头/片)和叶片受害指数(0.13... 调查和测定了13个红小豆品种苗期植株形态特征,苗期红叶螨(Tetranychus pueraricola)螨口密度和叶害指数,研究了红小豆苗期叶片形态特征与红叶螨发生数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红小豆13个品种螨口密度(1.23~9.33头/片)和叶片受害指数(0.136 7~0.340 7)均存在显著差异,均以品种天津红上最高,珍珠红上最低,且两品种存在极显著差异。叶片蜡质含量1.33~2.83 mg。其中,珍珠红的蜡质含量最高,中红7号的蜡质含量最低,两者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叶片厚度为0.016 1~0.025 9 g/cm^(2),最厚的红丰8号与最薄的珍珠红之间差异极显著。反面叶毛数量为13.0~62.7根,数量最多的农垦红与数量最少红丰8号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反面叶毛形态多为直毛,除榆树红(正反面均弯曲)、农垦红、珍珠红、吉红10号品种叶毛弯曲。红小豆品种叶片形态特征与虫口密度相关性分析表明,红小豆红叶螨螨口密度和叶片受害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76。叶片蜡质含量、反面叶毛数量、反面叶毛曲直和叶片厚度与红叶螨螨口密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53、-0.654、-0.593、0.6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小豆 形态特征 红叶螨 螨口密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