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8
1
作者 曹思思 史磊 +1 位作者 孙佳琳 孟祥才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21年第1期95-102,共8页
防风药用历史悠久,是我国常用传统中药材之一。防风中化学成分主要为色原酮、挥发油、香豆素等活性成分,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药理活性。对近年来国内外防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对未来研究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中药... 防风药用历史悠久,是我国常用传统中药材之一。防风中化学成分主要为色原酮、挥发油、香豆素等活性成分,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药理活性。对近年来国内外防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对未来研究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中药防风的深度开发和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防风的本草溯源 被引量:13
2
作者 史磊 孟祥才 +2 位作者 曹思思 孙佳琳 裴丽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21年第4期93-97,共5页
目的正本清源、理清混乱,为防风的资源开发、质量控制、临床使用等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查阅大量古今文献著作,对中药防风的药名、基原、产地等进行考证。结果防风之名最早见于汉代《神农本草经》,各类医药典籍中防风的异名已有三十余个,... 目的正本清源、理清混乱,为防风的资源开发、质量控制、临床使用等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查阅大量古今文献著作,对中药防风的药名、基原、产地等进行考证。结果防风之名最早见于汉代《神农本草经》,各类医药典籍中防风的异名已有三十余个,发展至今,异名大多已不作使用;防风及其习用品基原植物为伞形科防风属、前胡属等7个属、11种;防风古今产地由南向北、由关内迁移至关外,今黑龙江为其道地产区;防风的加工炮制法多为切制,部分地区有炒制、制炭、蜜炙等方法,而麸炒、童便制、酒炒等方法已较少应用。结论防风的本草学研究可为防风的现代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 药名 基原 产地 炮制 本草考证
下载PDF
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制备工艺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多婷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55-661,698,共8页
目的制备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并优化其制备工艺。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通过对制备工艺参数优化:均质压力(X1)和均质次数(X2)为考察对象,以平均粒径和多聚分散系数(Pd I)为评价指标,利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 目的制备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并优化其制备工艺。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通过对制备工艺参数优化:均质压力(X1)和均质次数(X2)为考察对象,以平均粒径和多聚分散系数(Pd I)为评价指标,利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的制备工艺;采用Malvern 2000激光粒度仪测定混悬液的粒径分布和Pd I,扫描电镜观察其外观形态;并比较了自制制剂与原研制剂的理化性质和溶出度。结果制备的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的粒径d(0. 1)、d(0. 5)、d(0. 9)分别为0. 39、1. 63、3. 94μm;Pd I为0. 206;扫描电镜下显示泊沙康唑粒径均一;自制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与原研制剂的p H、粒径分布、黏度等理化性质相似,在4种溶出介质中的相似因子分别为87、71、71、81。结论通过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的制备工艺,可以制备得到与原研制剂理化性质及体外溶出行为相似的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有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 高压均质法 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
原文传递
环境风险沟通中的信任修复
4
作者 王磊 张括 《智库时代》 2020年第16期279-281,共3页
风险社会中的风险沟通的内涵经历了线性模式、互动模式和社会关系模式三个阶段。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作为社会关系模式的代表,没有给出风险在群体互动中被放大的心理机制。信任作为主体愿意接受、应对和承担风险的重要心理因素,它的建立... 风险社会中的风险沟通的内涵经历了线性模式、互动模式和社会关系模式三个阶段。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作为社会关系模式的代表,没有给出风险在群体互动中被放大的心理机制。信任作为主体愿意接受、应对和承担风险的重要心理因素,它的建立、维持和修复在风险沟通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信任为切入点探索风险放大的心理机制。基于违背类型或修复手段类型的信任修复有效性的研究都以信任者对被信任者修复"意图"的感知为心理基础,所以探索信任者对被信任者修复意图的"感知"的影响因素在信任修复的研究中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沟通 信任 风险的社会放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