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佳木斯市华支睾吸虫病感染调查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周迪 王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12期1849-1850,共2页
目的:探讨经调查获得的华支睾吸虫病在佳木斯市感染的状况,并分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016年8-10月,对佳木斯市常住居民开展华支睾吸虫病感染的调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中分布的华支睾吸虫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针对抗体阳性者,采... 目的:探讨经调查获得的华支睾吸虫病在佳木斯市感染的状况,并分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016年8-10月,对佳木斯市常住居民开展华支睾吸虫病感染的调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中分布的华支睾吸虫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针对抗体阳性者,采用改良藤厚涂片法对粪便虫卵进行检测,分析感染特征,并通过问卷调查,掌握与华支睾吸虫病感染相关的流行病学方面的内容。结果:抽取的2 000份样本中,经血清学检测,结果示中华支睾吸虫特异性抗体阳性者共870例,进一步检测粪便中含有的华支睾吸虫虫卵共782例,检出率为39.1%。其中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782例患者中,EPG:27~104 751,平均368。其中696例为轻度感染,占89.0%;82例为中度感染,占10.5%;4例为重度感染,占0.5%。且随年龄增加,感染程度有加重表现。华支睾吸虫感染在职业分布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渔民居首位,饮食服务人员居其次,商人居第三位,学龄前儿童感染率最低。2 000人中,对华支睾吸虫病知识缺乏了解占80%;生熟食物所用刀具、砧板不分占48%,吃过淡水鱼生占69%。结论:佳木斯市仍为我国华支睾吸虫病重要流行区域,与此地区居民的生活习惯、不良饮食相关,需加大健康宣教力度,加强综合性防控工作,以降低感染率,保障公众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佳木斯市 华支睾吸虫病 感染调查 流行病学分析
下载PDF
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周迪 马永娟 王彬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5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7年4月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的15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给予高效联合抗病毒疗法(HAART)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 目的探讨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7年4月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的15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给予高效联合抗病毒疗法(HAART)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并分析影响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HAART治疗后,150例患者的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存在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呈现增长的趋势,且治疗3、6、9及12个月时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以及治疗方案对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量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BMI≥23 kg/m^2及无药物漏服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量均明显高于年龄≥40岁、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BMI<23 kg/m^2及有药物漏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有利于提高艾滋病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且治疗效果与患者的年龄、BMI、治疗时机及服药依从性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联合抗病毒疗法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T淋巴细胞计数
下载PDF
51孔定量盘法与乳糖蛋白胨发酵法检测水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菌的对比 被引量:4
3
作者 孟敏芝 孟庆敏 +3 位作者 付宇 张少红 包名家 王彬 《实用医技杂志》 2021年第1期40-41,F0003,共3页
目前我们生活饮用水中针对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等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乳糖蛋白胨多管发酵法、滤膜法、固体酶底物法,但前面两种方法检测时间都要比固体酶底物法相对要长一些,在我们着急需要出报告的时候难免有些滞后,做完初筛后还要进... 目前我们生活饮用水中针对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等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乳糖蛋白胨多管发酵法、滤膜法、固体酶底物法,但前面两种方法检测时间都要比固体酶底物法相对要长一些,在我们着急需要出报告的时候难免有些滞后,做完初筛后还要进行确证试验,试验操作比较繁琐,在判断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学指标时也不能快速作出判断,固体酶底物51孔定量盘法在时间上可以较好地代替并改进了乳糖蛋白胨多管发酵法的不足[1],无论是从检验时间和检验结果的灵敏性方面都明显超前,这也是当今国内外许多实验室都采用该方法的主要原因[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管发酵法 大肠菌群 酶底物法 检验时间 生活饮用水 试验操作 确证试验 大肠埃希菌
下载PDF
浅析流感病毒鸡胚培养影响因素
4
作者 马永娟 王彬 +1 位作者 刘莉 张维娜 《中国农村卫生》 2016年第07X期45-45,共1页
目的:探讨流感病毒鸡胚培养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经实时荧光PCR检测阳性同时流感病毒MDCK细胞培养阳性的样本,用原始标本接种SPF鸡胚培养、传代、收获、以人O型血红细胞凝集试验测定病毒滴度,滴度大于等于1:8倍用血凝抑制试验鉴定分型。... 目的:探讨流感病毒鸡胚培养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经实时荧光PCR检测阳性同时流感病毒MDCK细胞培养阳性的样本,用原始标本接种SPF鸡胚培养、传代、收获、以人O型血红细胞凝集试验测定病毒滴度,滴度大于等于1:8倍用血凝抑制试验鉴定分型。结果:205.10.1-2016.3.31本流感网络实验室共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样本1052份,阳性155份,流感病毒MDCK细胞培养血凝滴度>1:8符合要求的阳性86株。选取MDCK细胞培养阳性鸡胚敏感的H1N1及B-Victoria样本共57例原始标本滤过除菌后接种SPF鸡胚经过2-3代鸡胚培养收获血凝滴度>1:8符合要求的阳性病毒株20株。结论:流感病毒鸡胚培养的敏感性低于细胞培养,影响鸡胚培养的因素主要有鸡胚的选择,样品的毒力及保存时间,试验时样品的处理无菌操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鸡胚培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丹丹 王彬 于雪晶 《医学信息》 2019年第7期172-174,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中心进行血常规检验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2例。A组采用动脉采血方法,B组采用静脉采血方法,C组采用末梢采血方法。对比三组患者... 目的研究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中心进行血常规检验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2例。A组采用动脉采血方法,B组采用静脉采血方法,C组采用末梢采血方法。对比三组患者血常规检查情况,分析三种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 A、B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查WBC、RBC、PLT、Hb、HCT、MCV、MCH以及MCH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MCH水平与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WBC、MCV水平高于A、B两组,RBC、PLT、Hb、HCT、MCHC水平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血常规WBC、RBC、PLT、Hb、HCT、MCV、MCH以及MCHC平均CV值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采血和动脉采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相似,较为准确,便于临床应用,静脉采血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血 动脉 静脉 血常规 检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