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0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农业科技创新的必然性及新方向
1
作者 孟祥海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9期307-308,共2页
针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的出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过去几年的的农业科技创新做出全面总结,并结合当前农业政策和强有力地科技实力综合分析了未来该院... 针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的出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过去几年的的农业科技创新做出全面总结,并结合当前农业政策和强有力地科技实力综合分析了未来该院各学科科技创新发展方向,为该院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现代农业 必然性 新方向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
下载PDF
发挥科技引领作用 助推饶河农业发展——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饶河县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工作 被引量:2
2
作者 于文全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3期21-22,共2页
2007年起,黑龙江省农科院派出科技精英开赴黑龙江省东北边陲乌苏里江畔的饶河县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工作。本着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措施得力、以点带面、务求实效的原则,由牡丹江分院牵头,会同相关研究所,整合科技资源优势,为饶... 2007年起,黑龙江省农科院派出科技精英开赴黑龙江省东北边陲乌苏里江畔的饶河县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工作。本着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措施得力、以点带面、务求实效的原则,由牡丹江分院牵头,会同相关研究所,整合科技资源优势,为饶河县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科技合作 饶河县 农业发展 黑龙江省农科院 助推 乌苏里江 资源优势
下载PDF
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主要玉米种质资源和杂优模式 被引量:1
3
作者 白艳凤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年第4期24-25,共2页
牡丹江地区是黑龙江省的重要玉米产区,由于其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的特殊性,黑龙江省主要的种质和杂优模式在此地区都有应用。通过对黑龙江省推广面积较大的代表品种的分析,总结了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的种质基础和杂优模式。
关键词 牡丹江地区 玉米种质 杂优模式
下载PDF
牡丹江地区玉米新品系品比鉴定试验
4
作者 程娟 邵广忠 +1 位作者 孙殷会 张庆娜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5-21,共7页
为筛选出适合牡丹江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且多抗的玉米新品系,以东农264为对照,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玉米研究所自育的9份玉米新品系进行品比鉴定试验。通过对9份品系的农艺性状、物候期、抗性、产量相关性状和产量进行差异... 为筛选出适合牡丹江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且多抗的玉米新品系,以东农264为对照,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玉米研究所自育的9份玉米新品系进行品比鉴定试验。通过对9份品系的农艺性状、物候期、抗性、产量相关性状和产量进行差异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新品系PJ2301产量最高(12 152.80 kg·hm^(-2)),PJ2303第二(11 937.38 kg·hm^(-2)),PJ2304第三(11 930.01 kg·hm^(-2)),分别较对照增产9.29%、7.35%和7.29%。3份品系的抗病性好,病级均为1级,各阶段物候期、株高、穗位高均与对照接近,并且比对照提前成熟1~2 d,适合当地的熟期。这3个品系的穗长、百粒重、穗粗均大于其他品系,由相关性分析发现穗长、穗粗、百粒重和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性。综合分析PJ2301、PJ2303、PJ2304产量和农艺性状表现最好,适宜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系 农艺性状 抗性 产量
下载PDF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地理气候及蜜源种类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忠献 《中国蜂业》 2014年第Z3期31-33,共3页
牡丹江市地处山区,地貌复杂,地形多样,森林茂密,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山区森林茂盛,全市共有林地面积244.3万hm2,森林覆盖率62.3%。树种有25科百余种,主要优质木材有红松、落叶松、樟子松、云杉、冷杉、水曲柳及椴树等。林区土... 牡丹江市地处山区,地貌复杂,地形多样,森林茂密,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山区森林茂盛,全市共有林地面积244.3万hm2,森林覆盖率62.3%。树种有25科百余种,主要优质木材有红松、落叶松、樟子松、云杉、冷杉、水曲柳及椴树等。林区土特产资源十分丰富,生有各种可开发利用的野生经济植物22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500余种,年贮量20余万t,主要品种有山参、细辛、刺五加、黄芪、杜鹃、五味子、桔梗及防风等。每年可产优质椴树蜜千吨以上。通过调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地理位置,以及当地不同区域的气候,从而更细致的分辨出各种季节、各种植物的蜜源种类,为发展蜂蜜产业做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气候 蜜源 种类 黑龙江牡丹江
下载PDF
4个俄罗斯李品种在黑龙江牡丹江的引种表现 被引量:1
6
作者 林存学 杨晓华 +2 位作者 郭金玲 张帅 刘海荣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0-103,共4页
2013-2018年,对引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4个俄罗斯李品种的植物学特征、果实经济性状、生长结果习性、物候期、抗性等开展观察测定。结果表明:‘威卡’为早熟品种,离核,较丰产,抗寒性及抗病性强;‘阿尔泰禧’为中熟品种,丰产,果实口味酸... 2013-2018年,对引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4个俄罗斯李品种的植物学特征、果实经济性状、生长结果习性、物候期、抗性等开展观察测定。结果表明:‘威卡’为早熟品种,离核,较丰产,抗寒性及抗病性强;‘阿尔泰禧’为中熟品种,丰产,果实口味酸甜适口,抗寒性及抗病性较强;‘安卡斯凯’为中熟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为16.00%,抗寒力及抗病性强;‘普里莫’为晚熟品种,半离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17.20%,果肉紫红色,抗寒力强。因此综合分析认为,4个俄罗斯引进李品种均适宜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栽植,另外,4个引进品种与当地主栽对照品种相比,果实耐贮性及树体抗寒性表现优异,在育种工作中可以作为杂交亲本重点加以利用,以实现育种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牡丹江 引种表现
原文传递
牡丹江地区苹果栽培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7
作者 顾广军 于文全 +3 位作者 刘畅 胡颖慧 卜海东 杨悦 《中国林副特产》 2024年第6期67-68,共2页
牡丹江地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苹果园面积12余万亩,属于寒地小苹果产区。苹果产业是牡丹江地区特色产业之一,也是乡村振兴的载体之一,在地区的经济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随着产业的发展,作为寒地小苹果的主产区,苹果产业的发展也面临提... 牡丹江地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苹果园面积12余万亩,属于寒地小苹果产区。苹果产业是牡丹江地区特色产业之一,也是乡村振兴的载体之一,在地区的经济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随着产业的发展,作为寒地小苹果的主产区,苹果产业的发展也面临提质增效健康发展的问题,因此针对苹果的种植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目前牡丹江地区苹果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提出有效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江 苹果种植 栽培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黑龙江省金纹细蛾发生规律及药效评价
8
作者 胡颖慧 卜海东 +5 位作者 于文全 顾广军 杨悦 刘畅 程显敏 盖禹含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39-43,共5页
为了有针对性和预见性地防控金纹细蛾,连续2年采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对牡丹江市苹果园金纹细蛾成虫发生进行动态监测,并选择4种药剂进行防治效果评价,明确金纹细蛾在黑龙江省寒地苹果产区的发生规律以及药剂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金纹细蛾在... 为了有针对性和预见性地防控金纹细蛾,连续2年采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对牡丹江市苹果园金纹细蛾成虫发生进行动态监测,并选择4种药剂进行防治效果评价,明确金纹细蛾在黑龙江省寒地苹果产区的发生规律以及药剂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金纹细蛾在黑龙江省一年可发生3~4代,成虫羽化受气温和降雨量的影响不同年份有所差异,两年均在5月始见越冬代成虫羽化,2021年分别在6月下旬、7月下旬和8月下旬出现成虫羽化高峰;2022年分别在6月下旬和8月初出现成虫羽化高峰。第1代、第2代成虫发生量最多,且世代重叠。30%阿维·灭幼脲、6%阿维·氯苯酰和25%蝽蚜蛾畏均可有效防治金纹细蛾,药后5 d防效在85%以上,25%蝽蚜蛾畏和6%阿维·氯苯酰持效性优于30%阿维·灭幼脲,药后15 d防效均在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纹细蛾 发生规律 药效
下载PDF
浅析黑龙江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农机标准化管理
9
作者 张帅 刘春光 +3 位作者 王晓梅 时新瑞 徐德海 王丽 《现代化农业》 2023年第10期91-93,共3页
标准化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农业生产和规划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标准化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上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担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农机标准化使用对提升粮食安全和产量有着十分重要的... 标准化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农业生产和规划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标准化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上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担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农机标准化使用对提升粮食安全和产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机规范化管理为提升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农机作业质量,实现“五化”目标,加快现代化农业步伐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标准化 示范园区 现代农业
下载PDF
黑龙江省部分育成粳稻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丹 王嘉宇 +9 位作者 刘进 孙玉友 柴永山 魏才强 解忠 李洪亮 程杜娟 徐德海 冯章丽 陈温福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0-68,共9页
为了阐明黑龙江省不同育种单位育成粳稻间的亲缘关系,本研究利用45对SSR多态性分子标记对收集于黑龙江省8个育种单位的104份粳稻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述标记能够高效鉴别参试材料的多样性水平,共检测到15... 为了阐明黑龙江省不同育种单位育成粳稻间的亲缘关系,本研究利用45对SSR多态性分子标记对收集于黑龙江省8个育种单位的104份粳稻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述标记能够高效鉴别参试材料的多样性水平,共检测到154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检测等位基因(Na)变异范围为2~8,平均为3.42;基因多样性指数(H)变异范围为0.02~0.77,平均为0.38;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异范围为0.02~0.73,平均为0.34。进一步分析发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育成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33,而东北农业大学育成材料的多样性水平较低,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18。UPGMA聚类和遗传结构分析表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材料与其他单位材料间亲缘关系较远,而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的材料间亲缘关系则较近。建议在今后的育种中,应该加强引入亲缘关系较远的外单位水稻种质资源用作杂交亲本,以期丰富本地区粳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遗传多样性 SSR 黑龙江省 育种单位
原文传递
牡丹江丘陵区大豆食心虫发生规律及生物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孟祥海 梁嘉陵 +1 位作者 时新瑞 赵云彤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4-326,共3页
调查了牡丹江丘陵半山区大豆食心虫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及有关气象因素,并对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011年该区大豆食心虫始发期在7月下旬,终结期在8月末,持续时间约为35 d,高峰期出现在8月中下旬;随着温度的升高,... 调查了牡丹江丘陵半山区大豆食心虫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及有关气象因素,并对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011年该区大豆食心虫始发期在7月下旬,终结期在8月末,持续时间约为35 d,高峰期出现在8月中下旬;随着温度的升高,食心虫数量有增高趋势,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后食心虫的数量波动幅度明显减小;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单株粒重、虫粒数、虫食率、单株粒数在1%显著水平上达极显著差异,生物防治的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分别是化学防治的1.16和1.20倍,而生物防治的虫粒数和虫食率分别是化学防治的71.4%和61.3%。因此,生物防治可以有效降低食心虫虫食率,提高大豆品质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江丘陵区 大豆食心虫 发生规律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原文传递
黑龙江省野生秋子梨群体遗传结构的荧光AFLP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安萌萌 刘畅 +6 位作者 何天明 张艳敏 冀晓昊 王艳廷 李敏 王传增 陈学森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8-733,共6页
以来自黑龙江省海林市、东宁县和孙吴县3个居群的90个野生秋子梨株系为试材,利用荧光AFLP标记技术对野生秋子梨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野生秋子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野生秋子梨3个居群种... 以来自黑龙江省海林市、东宁县和孙吴县3个居群的90个野生秋子梨株系为试材,利用荧光AFLP标记技术对野生秋子梨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野生秋子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野生秋子梨3个居群种群水平多态性位点百分比(P)为82.95%,Nei's基因多样度(H)为0.1467,Shannon信息指数(I)为0.2397,野生秋子梨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3个居群的多态性位点百分比、基因多样度及Shannon信息指数比较,东宁居群>海林居群>孙吴居群,居群水平上东宁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基因分化系数(GST=0.1008)显示,野生秋子梨的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内;野生秋子梨居群间存在较大的基因流动(Nm=4.4603),说明3个野生秋子梨居群间存在着较频繁的基因交流;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个居群是相对独立的孟德尔群体,且海林居群和东宁居群的遗传关系较近。3个居群中东宁居群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是进行原生境保护优先考虑的居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秋子梨 荧光AFLP 遗传多样性 群体遗传结构
原文传递
黑龙江省晒烟创新种质资源生物学性状聚类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云彤 范书华 +4 位作者 王艳 邵广忠 时新瑞 解国庆 董清山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9-85,共7页
为进一步构建筛选优良创新种质资源,明确品种间相似度及遗传关系,合理选择育种亲本材料,文章对55份晒烟创新种质资源作聚类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基于24项生物学特性聚类分析,欧氏距离为12.95处可将55份晒烟创新种质资源分为五大类群,... 为进一步构建筛选优良创新种质资源,明确品种间相似度及遗传关系,合理选择育种亲本材料,文章对55份晒烟创新种质资源作聚类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基于24项生物学特性聚类分析,欧氏距离为12.95处可将55份晒烟创新种质资源分为五大类群,第Ⅰ类群上中等烟比率最高,可作为品质育种亲本选择材料,第Ⅱ与Ⅲ类群平均产量较高,是培育高产品种优先选择亲本,同时这两大类群在株高、茎围、节距、可见叶数上均具有明显优势,可作为优良种质资源重点开发利用,第Ⅳ类群植株高度最小,可作为矮源亲本保存利用,第Ⅴ类群可作为培育早熟品种亲本材料。进一步分析创新种质资源的8个主要数量性状,结果显示晒烟单位面积产量与可见叶片数、腰叶长、单叶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茎围呈显著正相关,腰叶宽对产量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晒烟 种质资源 聚类分析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在牡丹江的表现及其潜在的育种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任海祥 白艳凤 +8 位作者 王燕平 宗春美 孙晓环 齐玉鑫 李文 傅蒙蒙 赵团结 杜维广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5-344,共10页
东北是我国春大豆的主要生态区,牡丹江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属第2亚区。本研究于2012-2014年间,以搜集到的东北地区各单位现存的361份大豆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作为东北现存的本地种质,观察该群体在牡丹江地区的表现,研究其在牡丹江的潜在... 东北是我国春大豆的主要生态区,牡丹江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属第2亚区。本研究于2012-2014年间,以搜集到的东北地区各单位现存的361份大豆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作为东北现存的本地种质,观察该群体在牡丹江地区的表现,研究其在牡丹江的潜在育种意义。主要结果如下:1)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平均表现为全生育期分布在101~147 d(平均为124 d)、蛋白质含量范围为35.36%~45.36%(平均为39.69%)、油脂含量范围为18.93%~23.78%(平均为21.96%)、蛋脂总量范围57.74%~66.67%(平均值61.82%)、百粒重范围在8.49~29.43 g(平均值19.91 g)、株高36.6~115.3 cm(平均值82 cm)、主茎11.2~20.4节(平均为16节)、分枝为0~4.8个(平均2.8)、倒伏在1.2~3.6(平均2级左右)。2)当地适合熟期组为MG 0和MG I,各性状的平均值与群体平均值相近,其他熟期组在当地的表现与之不同。MG 000和MG 00的生育天数集中在106~113 d,比当地无霜期早10~20 d,不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而品质性状表现则略优于MG 0/MGⅠ,特别是蛋白质含量和蛋脂总量分别高约1.62%、1.59%;株高、节数均低于MG 0/MG I,分别低10~30 cm、2~4节。MGⅡ的生育天数高达136 d,不能稳定成熟;品质性状表现低于当地品种水平,特别是油脂含量、蛋脂总量分别低约1.5%、2%;而株高、节数高于当地品种,分别高约10 cm、1~2节,倒伏程度则高达3级。MG III在牡丹江不能正常成熟,导致其他性状表达不正常,生长量和倒伏度增加。3)本群体中包含第二亚区育成217个品种,查到系谱资料的208个,这208个品种共涉及169个祖先亲本,其中黑龙江来源有77份、吉林省48份、辽宁省8份、国外来源26份,其他来源10份。衍生品种最多的前10个祖先亲本主要来源于吉林,对该亚区品种的贡献率约48.9%;衍生品种数在11~20间主要来源于黑龙江,前20个祖先亲本对该亚区品种的贡献率约62.4%。4)根据各农艺品质性状在牡丹江表现的遗传进度估计,虽然油脂和蛋白质含量相对小些,但均有一定的改良潜力。根据当地品种的表现,从供试的东北资源中提出了各农艺、品质性状改良可用的亲本品种名单,供育种工作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春大豆 熟期组 农艺品质性状 遗传变异 育种潜势
原文传递
牡丹江丘陵半山区利用苦参碱、烟碱+皂素防治大豆蚜虫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云彤 时新瑞 +4 位作者 孟祥海 解国庆 范书华 王艳 董清山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7-289,共3页
在明确大豆蚜虫的生长繁殖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了2%苦参碱、烟碱+皂素2种植物源杀虫剂对牡丹江丘陵半山区大豆蚜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苦参碱、烟碱+皂素对大豆蚜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杀虫率分别达到85.37%和84.25%。两种植物源杀虫... 在明确大豆蚜虫的生长繁殖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了2%苦参碱、烟碱+皂素2种植物源杀虫剂对牡丹江丘陵半山区大豆蚜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苦参碱、烟碱+皂素对大豆蚜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杀虫率分别达到85.37%和84.25%。两种植物源杀虫剂对大豆植株无药害作用,且在盛花期对植株具有生长调节作用。施药后大豆株高、平均产量、百粒重与对照组在5%水平上差异显著,2%苦参碱和烟碱+皂素处理虫食率分别为2.5%与4.23%,明显低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杀虫剂 大豆蚜虫 生物防治
原文传递
黑龙江省苹果蠹蛾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延杰 林明极 +3 位作者 卜海东 刘畅 冯章丽 顾广军 《生物安全学报》 2015年第4期346-348,共3页
2005年在黑龙江省东宁县部分果园中发现苹果蠹蛾的危害,由于当地果树管理粗放、果农认识不足等,最初该虫扩散较快,至2007年东宁县苹果蠹蛾发生面积已超过400 hm^2。苹果蠹蛾在黑龙江1年发生2代,越冬代成虫发生时间较长,不利于化学防治... 2005年在黑龙江省东宁县部分果园中发现苹果蠹蛾的危害,由于当地果树管理粗放、果农认识不足等,最初该虫扩散较快,至2007年东宁县苹果蠹蛾发生面积已超过400 hm^2。苹果蠹蛾在黑龙江1年发生2代,越冬代成虫发生时间较长,不利于化学防治。相关部门的调查研究表明,以刮老翘皮、束物诱杀、挂杀虫灯、用性诱剂与化学防治相结合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苹果蠹蛾 性信息素缓释剂 杀虫灯
下载PDF
牡丹江地区适宜对俄出口早熟马铃薯品种筛选 被引量:4
17
作者 范书华 董清山 +2 位作者 王艳 解国庆 刘春光 《中国马铃薯》 2012年第6期329-331,共3页
为解决牡丹江地区适宜对俄出口的马铃薯品种缺乏问题,从不同地区引进8个早熟马铃薯品种进行产量比较试验。通过对各品种生育期、植株及块茎的形态特征、产量等综合性状比较分析,结合俄罗斯人的饮食消费习惯,从中筛选出了牡丹江地区适宜... 为解决牡丹江地区适宜对俄出口的马铃薯品种缺乏问题,从不同地区引进8个早熟马铃薯品种进行产量比较试验。通过对各品种生育期、植株及块茎的形态特征、产量等综合性状比较分析,结合俄罗斯人的饮食消费习惯,从中筛选出了牡丹江地区适宜对俄出口的早熟马铃薯品种为‘尤金’、‘费乌瑞它’、‘东农303’和‘中薯5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江 对俄出口 早熟马铃薯 筛选
下载PDF
牡丹江地区晒烟新品种(系)比较试验初报 被引量:3
18
作者 解国庆 董清山 +1 位作者 王艳 范书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5期139-143,共5页
为加快选育适宜当地种植、株型好、优质、抗病、高产的晒烟新品种进程,2011年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龙烟2号’为对照,对收集、引进的4个新品种‘星子’、‘东风1号’、‘农安窄叶’、‘农安宽叶’及选育的新品系‘牡晒9712’进... 为加快选育适宜当地种植、株型好、优质、抗病、高产的晒烟新品种进程,2011年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龙烟2号’为对照,对收集、引进的4个新品种‘星子’、‘东风1号’、‘农安窄叶’、‘农安宽叶’及选育的新品系‘牡晒9712’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牡晒9712’茎叶角度小、株型理想、抗赤星病,产量3331.40kg/hm2,收益34113.54元/hm2,与对照‘龙烟2号’达到显著水平和极显著水平;‘星子’赤星病病情指数为1.44,抗性为高抗,产量较对照增产13.6%,收益较对照增收17.3%。因此可初步得出‘星子’、‘牡晒9712’是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系)。‘东风1号’、‘农安窄叶’高抗赤星病,可考虑作为杂交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晒烟 品种(系) 比较试验
下载PDF
黑龙江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马铃薯化肥施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磊 汝甲荣 +4 位作者 李庆全 曹春梅 董清山 于洪涛 石瑛 《中国马铃薯》 2020年第2期94-102,共9页
为了了解黑龙江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马铃薯生产中的施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马铃薯化肥减施提供参考依据和目标,对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主产区的25个市,71个县的536户的马铃薯种植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平均养... 为了了解黑龙江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马铃薯生产中的施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马铃薯化肥减施提供参考依据和目标,对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主产区的25个市,71个县的536户的马铃薯种植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平均养分用量为N 160 kg/hm2,P2O5151 kg/hm2,K2O 227 kg/hm2,磷钾偏施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养分施用比例不合理。因此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应适当降低磷钾用量,合理调整养分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施肥 调查 黑龙江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下载PDF
密度及插秧株数对水稻品种牡丹江32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巍巍 柴永山 +5 位作者 孙玉友 魏才强 解忠 李洪亮 刘丹 刘春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0-74,共5页
以牡丹江32为试材,研究密度和插秧株数对水稻群体茎蘖数动态、最大叶面积指数、干物重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为保证水稻较高群体茎蘖数需提高增加每穴插秧株数至4~6株,较小的每穴占地面积有利于群体茎蘖数的提高,最佳行距... 以牡丹江32为试材,研究密度和插秧株数对水稻群体茎蘖数动态、最大叶面积指数、干物重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为保证水稻较高群体茎蘖数需提高增加每穴插秧株数至4~6株,较小的每穴占地面积有利于群体茎蘖数的提高,最佳行距×株距为36 cm ×12 cm ,这与常规栽培方式一致。增加每穴插秧株数可显著增加最大叶面积指数,这种增加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加每平方米茎蘖数实现的,而增加每穴占地面积对最大叶面积指数有降低作用。成熟期干物重与每穴插秧株数及每穴面积相关性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增加每穴插秧株数有增加干物重的趋势,而扩大每穴面积会减小干物重。每平方米茎蘖数、成熟期干物重、最大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对于牡丹江32水稻品种,插秧规格40 cm ×10 cm 或30 cm ×12 cm ,每穴插秧4~6株,产量可达到8635.4、8634.0 kg·hm -2,二者差异不大,显著或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密度 插秧株数 产量 茎蘖数 干物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