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系统分析食品抗菌膜领域的发展历程以及研究动态、热点和趋势。方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00—2024年食品抗菌膜领域的文献进行量化统计分析。结果国内外发文数量稳步增...目的系统分析食品抗菌膜领域的发展历程以及研究动态、热点和趋势。方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00—2024年食品抗菌膜领域的文献进行量化统计分析。结果国内外发文数量稳步增长,多见于食品领域高质量期刊;中国、伊朗和印度为主要发文国家,其中中国贡献最大,占比42.83%;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其中中国的江南大学(21篇)和伊朗的阿扎德大学(40篇)发文量居前,全球发文机构前10名中,中国占7席。该领域核心作者包括国内44位和国外37位;研究热点涵盖制备工艺、抗菌性能和应用效果,前沿领域聚焦于天然抗菌剂和抗菌性能研究。结论全球食品抗菌膜研究呈现稳步推进态势,研究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热度逐年攀升;中国在全球学术影响力显著,但仍有提升空间。该领域跨团队、跨国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仍显不足,未来需进一步加强;预计抗菌机理及性能研究仍是主要方向。展开更多
本研究通过在黑木耳菌包中添加外源硒,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代谢组学技术,运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层次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学分析,探究硒化对黑木耳代谢通路及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影响。结果表明,从黑木耳(HME)、亚硒酸钠无...本研究通过在黑木耳菌包中添加外源硒,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代谢组学技术,运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层次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学分析,探究硒化对黑木耳代谢通路及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影响。结果表明,从黑木耳(HME)、亚硒酸钠无机硒化黑木耳(HMEa)和富硒玉米秸秆有机硒化黑木耳(HMEb)组共定性出669个代谢物,通过对差异代谢物进行筛选,无机硒化组(HME vs HMEa)共得到228个差异代谢物;有机硒化组(HME vs HMEb)共得到267个差异代谢物,硒化对黑木耳中有机酸及其衍生物、脂类及类脂质分子含量影响较大,且有机硒化富硒效果更显著。综合两组的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代谢通路分析,发现硒化对脂类代谢、氨基酸类代谢影响显著。综上所述,黑木耳受到硒化后,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以及其他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过程发生显著变化,对黑木耳中脂类和氨基酸等代谢产物产生显著影响,说明硒化会对黑木耳的营养成分和风味品质产生一定影响。展开更多
为确保预熟杂豆的质量安全,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应用到预熟杂豆的加工过程中。对预熟杂豆的加工步骤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Critical control point,CCP),设定CCP的关键限...为确保预熟杂豆的质量安全,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应用到预熟杂豆的加工过程中。对预熟杂豆的加工步骤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Critical control point,CCP),设定CCP的关键限值,建立监控程序,及时采取纠偏措施;同时,通过定期的验证和记录保持,确保整个HACCP计划的有效实施,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确定了杂豆验收、蒸煮、包装为CCPs,针对CCPs制定了HACCP计划,将显著危害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有效提升了预熟杂豆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标准的食品安全保障。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系统分析食品抗菌膜领域的发展历程以及研究动态、热点和趋势。方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00—2024年食品抗菌膜领域的文献进行量化统计分析。结果国内外发文数量稳步增长,多见于食品领域高质量期刊;中国、伊朗和印度为主要发文国家,其中中国贡献最大,占比42.83%;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其中中国的江南大学(21篇)和伊朗的阿扎德大学(40篇)发文量居前,全球发文机构前10名中,中国占7席。该领域核心作者包括国内44位和国外37位;研究热点涵盖制备工艺、抗菌性能和应用效果,前沿领域聚焦于天然抗菌剂和抗菌性能研究。结论全球食品抗菌膜研究呈现稳步推进态势,研究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热度逐年攀升;中国在全球学术影响力显著,但仍有提升空间。该领域跨团队、跨国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仍显不足,未来需进一步加强;预计抗菌机理及性能研究仍是主要方向。
文摘本研究通过在黑木耳菌包中添加外源硒,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代谢组学技术,运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层次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学分析,探究硒化对黑木耳代谢通路及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影响。结果表明,从黑木耳(HME)、亚硒酸钠无机硒化黑木耳(HMEa)和富硒玉米秸秆有机硒化黑木耳(HMEb)组共定性出669个代谢物,通过对差异代谢物进行筛选,无机硒化组(HME vs HMEa)共得到228个差异代谢物;有机硒化组(HME vs HMEb)共得到267个差异代谢物,硒化对黑木耳中有机酸及其衍生物、脂类及类脂质分子含量影响较大,且有机硒化富硒效果更显著。综合两组的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代谢通路分析,发现硒化对脂类代谢、氨基酸类代谢影响显著。综上所述,黑木耳受到硒化后,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以及其他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过程发生显著变化,对黑木耳中脂类和氨基酸等代谢产物产生显著影响,说明硒化会对黑木耳的营养成分和风味品质产生一定影响。
文摘为确保预熟杂豆的质量安全,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应用到预熟杂豆的加工过程中。对预熟杂豆的加工步骤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Critical control point,CCP),设定CCP的关键限值,建立监控程序,及时采取纠偏措施;同时,通过定期的验证和记录保持,确保整个HACCP计划的有效实施,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确定了杂豆验收、蒸煮、包装为CCPs,针对CCPs制定了HACCP计划,将显著危害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有效提升了预熟杂豆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标准的食品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