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大庆7个酿酒葡萄品种果实及其葡萄酒的品质分析
1
作者 宋晨龙 吕珊珊 +4 位作者 杨荣倩 胡禧熙 张晓雯 唐艳斌 朱磊 《中国果树》 2025年第3期53-61,共9页
对黑龙江省大庆市栽培的山欧杂交新品种齐酿1号和从北美引进的6个酿酒葡萄品种的成熟果实及其葡萄酒进行了品质分析,并与山葡萄品种双红、双丰和山欧杂交品种哈桑及其葡萄酒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山葡萄品种相比,齐酿1号和北美引进品种... 对黑龙江省大庆市栽培的山欧杂交新品种齐酿1号和从北美引进的6个酿酒葡萄品种的成熟果实及其葡萄酒进行了品质分析,并与山葡萄品种双红、双丰和山欧杂交品种哈桑及其葡萄酒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山葡萄品种相比,齐酿1号和北美引进品种的果粒大且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可滴定酸含量低,而山葡萄品种果实存在明显的低糖高酸问题;虽然山葡萄酒酚类物质含量较高,但齐酿1号和北美引进品种的葡萄酒具有较高的酒精度和较低的总酸含量,总体上品质优于山葡萄酒。因此,齐酿1号和北美引进品种具有在黑龙江地区酿造优质干型葡萄酒的潜力,研究结果可为齐酿1号和北美引进品种在黑龙江地区的应用推广和酿造工艺的改进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果实 葡萄酒 品质分析 黑龙江 大庆
原文传递
护色处理对鲜食黄糯玉米真空包装加工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朱丹 徐瑞航 +4 位作者 朱立斌 刘亚梅 牛广财 魏文毅 张玙璠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73-79,共7页
为探究护色处理对鲜食黄糯玉米真空包装加工效果的影响,以黄糯619鲜食玉米为原料,以色差值△E、黄蓝值b^(*)值和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鲜食黄糯玉米真空包装加工中的最佳护色条件。结果表明:鲜食黄糯玉米的最佳... 为探究护色处理对鲜食黄糯玉米真空包装加工效果的影响,以黄糯619鲜食玉米为原料,以色差值△E、黄蓝值b^(*)值和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鲜食黄糯玉米真空包装加工中的最佳护色条件。结果表明:鲜食黄糯玉米的最佳护色条件:Vc浓度为5 g·L^(-1)(质量浓度)、EDTA-2Na浓度为0.25 g·L^(-1)(质量浓度)、护色时间为30 min,在此条件下真空包装加工后的鲜食黄糯玉米△E值为16.88、b*值为35.91、感官评分为93.1分,加工后的鲜食黄糯玉米籽粒呈金黄色,色泽均一明亮。综上,研究结果能够为鲜食黄糯玉米真空包装加工中的护色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黄糯玉米 护色 真空包装加工 正交试验
下载PDF
真空加工处理对鲜食糯玉米淀粉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3
作者 徐瑞航 朱立斌 +4 位作者 朱丹 魏文毅 牛广财 赵晨雨 张玙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3,共7页
为探究真空加工处理对鲜食糯玉米淀粉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以黄糯619和黑宝两个鲜食糯玉米品种为原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快速黏度分析仪等研究真空加工处理对鲜食糯玉米淀粉微观... 为探究真空加工处理对鲜食糯玉米淀粉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以黄糯619和黑宝两个鲜食糯玉米品种为原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快速黏度分析仪等研究真空加工处理对鲜食糯玉米淀粉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加工处理使黄糯619和黑宝2种鲜食糯玉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升高(P<0.05),分别由5.39%和6.26%升高至8.52%和9.71%,支链淀粉含量显著降低(P<0.05),分别由94.61%和93.74%降低至91.48%和90.29%,淀粉颗粒破坏严重,淀粉的晶体类型和官能团结构没有改变,但相对结晶度分别降低了9.62%和9.41%;真空加工处理后,2种鲜食糯玉米淀粉的起始温度、峰值温度、终止温度和糊化焓值显著下降(P<0.05),淀粉的糊化温度、峰值黏度、最终黏度、衰减值、回生值显著下降(P<0.05),表明淀粉更容易发生糊化,抗老化能力增强。此外,真空加工处理使鲜食糯玉米淀粉的抗性淀粉(RS)转变为快消化淀粉(RDS)和慢消化淀粉(SDS),说明真空加工处理能够提高鲜食糯玉米淀粉的消化速率。本实验结果可以为鲜食糯玉米真空加工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糯玉米 真空加工处理 淀粉 结构 理化性质
下载PDF
搭建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校园生活综合服务生态链研究——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涛 薛凌峰 +3 位作者 王修正 方婧璟 贾婷贻 魏文毅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0年第4期90-92,共3页
以学生群体用户需求为导向,基于“互联网+”技术打造校园生活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构建资源汇集、勤工助学、学生特权等服务模块,为学生用户提供智慧化“驿站式”服务。校园生活综合服务实践表明,平台不仅能让学生用户获取学习技能和资源,... 以学生群体用户需求为导向,基于“互联网+”技术打造校园生活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构建资源汇集、勤工助学、学生特权等服务模块,为学生用户提供智慧化“驿站式”服务。校园生活综合服务实践表明,平台不仅能让学生用户获取学习技能和资源,还可减少生活开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市场 大学生用户 用户需求 综合服务生态链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麦胚黄酮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良玉 曹荣安 +1 位作者 于伟 贾鹏禹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47,共6页
以麦胚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麦胚总黄酮的工艺技术参数,研究超声波功率、液料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等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SAS8.2统计分析系统对二次旋转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优化结果显示... 以麦胚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麦胚总黄酮的工艺技术参数,研究超声波功率、液料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等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SAS8.2统计分析系统对二次旋转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优化结果显示:超声功率346 W、液料比29:1、超声温度61.6℃、超声时间31.2 min时,麦胚总黄酮的提取率达到73%±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胚黄酮 响应面法 超声波 提取工艺
下载PDF
马铃薯薯渣制备可食性内包装膜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卞雪 曹龙奎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50,61,共5页
以马铃薯薯渣为原料,卡拉胶和海藻酸钠为成膜剂,甘油为增塑剂,硬脂酸为脂肪类物质,以抗拉强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马铃薯薯渣可食性内包装膜的最佳配方:卡拉胶2.0%,海藻酸钠1.5%,硬脂酸1.0%,甘油1 mL,可食性内包装膜... 以马铃薯薯渣为原料,卡拉胶和海藻酸钠为成膜剂,甘油为增塑剂,硬脂酸为脂肪类物质,以抗拉强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马铃薯薯渣可食性内包装膜的最佳配方:卡拉胶2.0%,海藻酸钠1.5%,硬脂酸1.0%,甘油1 mL,可食性内包装膜抗拉强度可达9.12 MPa,且具有表面光滑、溶解速度快、吸水率低等特点。此种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营养价值高,可以替代塑料膜,用于食品粉料包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薯渣 可食性 内包装膜
下载PDF
层析法分离纯化纳豆激酶的技术参数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郭希娟 张桂芳 刘远洋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5-57,共3页
采用柱层析技术对盐析后的纳豆激酶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以确定层析分离纳豆激酶的技术参数。对比了Sephadex G-50及Sephadex G-7凝胶层析分离纳豆激酶的效果,并进行了不同pH值条件下的层析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在pH值为6.4时,经Sephadex ... 采用柱层析技术对盐析后的纳豆激酶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以确定层析分离纳豆激酶的技术参数。对比了Sephadex G-50及Sephadex G-7凝胶层析分离纳豆激酶的效果,并进行了不同pH值条件下的层析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在pH值为6.4时,经Sephadex G-75凝胶层析及SP 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后,能够得到较高纯度的纳豆激酶,使纳豆激酶纯化了9.2倍,回收率为51.5%。SDS-PAGE电泳显示所得纳豆激酶为单一蛋白带,其分子质量为28k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液 纳豆激酶 分离 纯化 凝胶层析 离子交换层析
下载PDF
玉米蛋白肽的生产加工研究现状 被引量:4
8
作者 吴泽柱 曹龙奎 盛艳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4-77,85,共5页
玉米蛋白粉是生产玉米淀粉的副产物,因其色泽为玉米黄,又称"黄粉"。它缺少赖氨酸、色氨酸等人体必需氨基酸,生物学价值低,严重影响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而将玉米蛋白粉经过一定得加工就可以得到玉米活性肽。玉米活性肽是... 玉米蛋白粉是生产玉米淀粉的副产物,因其色泽为玉米黄,又称"黄粉"。它缺少赖氨酸、色氨酸等人体必需氨基酸,生物学价值低,严重影响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而将玉米蛋白粉经过一定得加工就可以得到玉米活性肽。玉米活性肽是比蛋白质简单、分子量小,由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的一类化合物。虽然玉米活性肽的肽链较短,但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而且能改善身体素质等诸多保健功能。制备玉米蛋白肽的方法主要有酶法、微生物法、化学合成法。其中酶法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产物具有较大的苦味;微生物法不但可以利用微生物产生的胞外酶有效地分解蛋白质,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分解合成代谢去除寡肽两端的苦味;而合成法不适合工业化生产。因此,目前最佳生产玉米蛋白肽是微生物法。通过对玉米蛋白粉进行水解,可以获得降压肽、抗疲劳肽、抗氧化肽等,高F值寡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粉 活性肽
下载PDF
速食麦胚粉的加工工艺及配方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良玉 贾鹏禹 +1 位作者 曹荣安 于伟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29,共4页
以麦胚为原料,对速食麦胚粉的加工工艺和配方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的麦胚预处理参数:浸泡温度60℃、浸泡时间70min、蒸煮时间50min、微波时间12min。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组合实验确定了速食麦胚粉的最佳配方为脱脂奶粉... 以麦胚为原料,对速食麦胚粉的加工工艺和配方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的麦胚预处理参数:浸泡温度60℃、浸泡时间70min、蒸煮时间50min、微波时间12min。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组合实验确定了速食麦胚粉的最佳配方为脱脂奶粉添加量为8%、蔗糖添加量为4%、增香粉添加量为0.04%、增稠剂添加量为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胚 速食麦胚粉 加工工艺 复水性 配方
下载PDF
模拟移动床色谱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洪飞 李良玉 +2 位作者 张丽萍 王学群 冯兴元 《农产品加工(下)》 2011年第5期62-65,共4页
模拟移动床色谱技术是连续色谱的一种,是模拟移动床技术与色谱技术的结合,作为一种新型的色谱分离技术,它的应用日益广泛。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模拟移动床色谱技术在石油化工、糖醇分离、手性化合物及其他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指出... 模拟移动床色谱技术是连续色谱的一种,是模拟移动床技术与色谱技术的结合,作为一种新型的色谱分离技术,它的应用日益广泛。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模拟移动床色谱技术在石油化工、糖醇分离、手性化合物及其他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指出了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移动床 色谱 分离
下载PDF
低聚木糖提取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隋明 李士龙 +1 位作者 吴亚男 张丽萍 《农产食品科技》 2011年第2期52-57,共6页
低聚木糖是一种功能性低聚糖,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由于其具有很显著的选择性增殖双歧杆菌、降血脂和降低胆固醇等功能,对于它的提取分离技术已经成为国内外食品工业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叙述了目前低聚木糖的分离和纯化技术的... 低聚木糖是一种功能性低聚糖,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由于其具有很显著的选择性增殖双歧杆菌、降血脂和降低胆固醇等功能,对于它的提取分离技术已经成为国内外食品工业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叙述了目前低聚木糖的分离和纯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木糖 提取分离 木聚糖
下载PDF
常温贮藏式干酪的非酶褐变因素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
12
作者 樊继鹏 张建强 +3 位作者 冯丽荣 李明皓 张金东 张丽萍 《农产品加工(下)》 2013年第9期8-12,共5页
常温贮藏式干酪在加工过程中易发生非酶褐变,通过对原料、工艺参数、贮藏条件等试验,探讨其褐变的因素,结果表明,产生褐变的原因是美拉德反应(Maillard);试验分析了乳糖含量、pH值、含水量、灭菌温度、灭菌时间、贮藏温度等因素对美拉... 常温贮藏式干酪在加工过程中易发生非酶褐变,通过对原料、工艺参数、贮藏条件等试验,探讨其褐变的因素,结果表明,产生褐变的原因是美拉德反应(Maillard);试验分析了乳糖含量、pH值、含水量、灭菌温度、灭菌时间、贮藏温度等因素对美拉德反应的影响。其中,乳糖含量对褐变影响是主要因素,其次是灭菌温度和时间。乳糖含量小于0.8%,灭菌温度121℃,灭菌时间3 min时,对褐变影响较小;pH值在5.2~5.6,产品水分含量高于46%,贮藏温度低于15℃时,对褐变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贮藏式干酪 非酶褐变 因素分析
下载PDF
黑果腺肋花楸保健功能与加工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思溥 朱丹 +4 位作者 宁志雪 朱立斌 牛广财 魏文毅 苗欣月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65-73,共9页
2018年黑果腺肋花楸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告作为新食品原料,这些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和极高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能,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前景。针对黑果腺肋花楸的化学成分、保健... 2018年黑果腺肋花楸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告作为新食品原料,这些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和极高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能,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前景。针对黑果腺肋花楸的化学成分、保健作用及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黑果腺肋花楸的开发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腺肋花楸 保健作用 加工利用
下载PDF
低GI超微高粱粉的制备及其体外模拟消化能力研究
14
作者 金丽梅 郭怡诺 +3 位作者 王聪颖 宋佳伟 刘玉环 闫浩阳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6-60,71,共6页
为降低超微高粱粉的预估血糖生成指数(eGI),采取高压蒸煮(压热)、老化及添加盐类物质等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以eGI为指标,先筛选盐的种类及其添加方式,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其制备工艺,并进行色度分析和感官评价。结果... 为降低超微高粱粉的预估血糖生成指数(eGI),采取高压蒸煮(压热)、老化及添加盐类物质等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以eGI为指标,先筛选盐的种类及其添加方式,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其制备工艺,并进行色度分析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最佳盐类物质为CaCl_(2),在蒸煮压热前添加;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CaCl_(2)添加量0.75%(以高梁米质量计)、压热时间50 min、老化时间96 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超微高粱粉的eGI为48.02,超微高粱粉亮度降低,颜色偏向红黄色,感官评分为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老化 淀粉水解率 超微粉碎 eGI
下载PDF
葡萄果冻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瑞航 朱立斌 +3 位作者 朱丹 刘亚梅 牛广财 魏文毅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60-66,共7页
为探究葡萄果冻最佳加工工艺,以葡萄为主要原料,用卡拉胶和魔芋胶(质量比2∶1)配成复合凝胶剂,制作一款赋有葡萄风味的果冻。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探究糖酸比、葡萄汁添加量、氯化钾添加量、复合凝胶剂添加量对葡萄果... 为探究葡萄果冻最佳加工工艺,以葡萄为主要原料,用卡拉胶和魔芋胶(质量比2∶1)配成复合凝胶剂,制作一款赋有葡萄风味的果冻。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探究糖酸比、葡萄汁添加量、氯化钾添加量、复合凝胶剂添加量对葡萄果冻品质的影响,从而确定果冻最佳配方为糖酸比40∶1、葡萄汁添加量15%、氯化钾添加量0.08%、复合凝胶剂添加量1.8%,在此配方下制作的葡萄果冻析水率为2.31%,下垂度为35.64%,感官评分为92.8分,质地均匀,口感细腻,具有弹性,颜色呈粉红色且均匀一致,赋有葡萄的独特风味。该实验结果能够为葡萄果冻的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果冻 工艺优化 果冻配方 感官评分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蔓越莓食品研究现状和热点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晨雨 朱丹 +4 位作者 朱立斌 杨天佑 牛广财 魏文毅 张玙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94-103,共10页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检索了2013~2023年CNKI总库中收录的蔓越莓食品领域相关研究文献,并进行下一步分析。通过筛选得到中英文文献共计444篇,使用CiteSpace软件从年度发文量、发文期刊、国家、作者及其机构以及关键词共现、聚类、突...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检索了2013~2023年CNKI总库中收录的蔓越莓食品领域相关研究文献,并进行下一步分析。通过筛选得到中英文文献共计444篇,使用CiteSpace软件从年度发文量、发文期刊、国家、作者及其机构以及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词等角度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结果显示:2013~2023年发文量总体呈稳定趋势,平均年度发文量约为40篇。发文量最高的期刊是Food Chemistry(25篇),约占文献总数的6%,其次是Food&Function(22篇)和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篇)。美国、波兰、加拿大的发文量在发文国家中排行前3。发文最多的作者是来自美国Ocean Spray公司的研究人员Christina Khoo(17篇)。从CNKI数据库中关键词分析可以看出,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分别是蔓越莓、原花青素、蔓越莓果汁、生物活性成分、尿路感染、抗氧化性能、肠道微生物群和加工工艺、保健功能等,蔓越莓食品领域文献研究热点多集中在蔓越莓成分及功能研究和探讨蔓越莓果汁等新型加工制品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等方面。本文对CNKI数据库中文献进行了的综合分析,可为我国蔓越莓食品行业科研人员从事相关研究指明方向,对预测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提供数据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蔓越莓 食品 文献计量分析 研究热点 CITESPACE
下载PDF
小麦胚乳饮料加工技术
17
作者 李良玉 曹荣安 +1 位作者 于伟 贾鹏禹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3年第4期11-13,共3页
麦胚是小麦籽粒的营养宝库和精华,在小麦籽粒中所占比例仅为1.4%~3.9%,麦胚中含有极丰富而优质的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本实验通过对影响麦胚乳饮料的羧甲基纤维素(CMC)添加量、柠檬酸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全... 麦胚是小麦籽粒的营养宝库和精华,在小麦籽粒中所占比例仅为1.4%~3.9%,麦胚中含有极丰富而优质的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本实验通过对影响麦胚乳饮料的羧甲基纤维素(CMC)添加量、柠檬酸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全脂奶粉添加量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从而确定出小麦胚乳饮料的最佳配方为:CMC添加量0.08%,柠檬酸添加量0.05%,白砂糖添加量4%,全脂奶粉添加量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胚 麦胚乳饮料 加工工艺 感官评定
下载PDF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小米淀粉及小米粉的糊化特性 被引量:40
18
作者 冷雪 曹龙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60-66,共7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研究NaCl添加量、蔗糖添加量及pH值对小米淀粉和小米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并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及显著性分析,将小米淀粉和小米粉的糊化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同测试条件...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研究NaCl添加量、蔗糖添加量及pH值对小米淀粉和小米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并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及显著性分析,将小米淀粉和小米粉的糊化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同测试条件下,小米淀粉的糊化温度(包括糊化起始温度T_O、峰值温度T_P、糊化终止温度T_C)比小米粉糊化温度低(2.65±0.87)℃;糊化热焓值(△H)比小米粉高(2.51±0.32)J/g;添加NaCl的小米淀粉及小米粉的糊化温度比添加蔗糖的糊化温度高(4.30±1.24)℃。酸性条件抑制小米淀粉的糊化作用,碱的存在则促进体系糊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淀粉 小米粉 糊化特性 差示扫描量热仪
下载PDF
玉米黄色素的微胶囊化和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曹龙奎 李丽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5-49,共5页
以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玉米黄色素为芯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和β-环糊精为壁材,通过乳化、均质、喷雾干燥等工艺,制备了微胶囊玉米黄色素,并对产品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黄色素微胶囊化最佳工艺条件为: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和... 以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玉米黄色素为芯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和β-环糊精为壁材,通过乳化、均质、喷雾干燥等工艺,制备了微胶囊玉米黄色素,并对产品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黄色素微胶囊化最佳工艺条件为: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和β-环糊精比值为1∶1、固形物含量为20%、芯壁比为1∶10,产品包埋率达88.6%。玉米黄色素对光、热、pH和金属离子的稳定性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黄色素 喷雾干燥 微胶囊化 稳定性
下载PDF
豆渣可食性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潘旭琳 卞雪 曹龙奎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4-37,共4页
以豆渣为基材,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为成膜剂,甘油为增塑剂,研究了成膜剂和增塑剂对膜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选了可食性膜的配方。结果表明,豆渣的添加量为2.0 g,羧甲基纤维素为1.4 g,海藻酸钠为1.0 g,甘油为1 mL时,可食性复... 以豆渣为基材,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为成膜剂,甘油为增塑剂,研究了成膜剂和增塑剂对膜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选了可食性膜的配方。结果表明,豆渣的添加量为2.0 g,羧甲基纤维素为1.4 g,海藻酸钠为1.0 g,甘油为1 mL时,可食性复合膜的综合性能良好。豆渣可食性膜的研究,既实现了废物利用,又保护了环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渣 可食性膜 性能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