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微波协同提取玉米芯中半纤维素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良玉 韩舒晨 +4 位作者 汤华成 宋春丽 刘中学 付巧雨 郑喜群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5-80,共6页
试验为高效去除玉米芯中的半纤维素,提高玉米芯的饲料价值,以玉米芯原料为研究对象,利用超声微波协同技术提取玉米芯中的半纤维素,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方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优化的工艺条件为NaOH浓度5.23%、提取温度80.6℃... 试验为高效去除玉米芯中的半纤维素,提高玉米芯的饲料价值,以玉米芯原料为研究对象,利用超声微波协同技术提取玉米芯中的半纤维素,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方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优化的工艺条件为NaOH浓度5.23%、提取温度80.6℃、提取时间74.1 min、液料比17.0 mL/g、半纤维素的提取率(76.0±0.18)%;采用膜分离技术回收NaOH,可降低生产成本及环境污染。研究表明,去除半纤维素的玉米芯可在饲料生产应用,半纤维素可应用于木糖的生产,研究建立了一种高效无污染的玉米芯综合利用新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 半纤维素 超声-微波协同提取 响应面优化
原文传递
绿豆RS4·Se(Ⅳ)制备、结构表征及对酶活抑制动力学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姝婷 王维浩 +7 位作者 全志刚 王娟 刘德志 王一飞 武云娇 苏有韬 魏春红 曹龙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53-62,共10页
以绿豆抗性淀粉(mung bean resistant starch,MB-RS4)为原料,通过硝酸-亚硒酸钠法制备硒化绿豆抗性淀粉(selenized mung bean resistant starch,MB-RS4·Se(IV));利用扫描电镜对比硒化前后表观形态发现硒化后淀粉颗粒完全塌陷并呈... 以绿豆抗性淀粉(mung bean resistant starch,MB-RS4)为原料,通过硝酸-亚硒酸钠法制备硒化绿豆抗性淀粉(selenized mung bean resistant starch,MB-RS4·Se(IV));利用扫描电镜对比硒化前后表观形态发现硒化后淀粉颗粒完全塌陷并呈碎片化;通过紫外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分析硒化前后结构特性,结果显示硒化后紫外特征峰发生红移和增色效应,在787.88、730.88 cm-1和654.75 cm-1波数处出现Se=O、C—C(Se)2和Se—O—C特征峰,结晶结构被破坏,分子质量显著减小,MB-RS4·Se(IV)构型翻转、C6位发生取代;同时体外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作用及酶促反应动力学分析,MB-RS4·Se(IV)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作用显著增强,酶促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为竞争性抑制,对α-淀粉酶抑制作用为混合型反竞争性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淀粉 硒化 结构特性 Α-葡萄糖苷酶 Α-淀粉酶 抑制动力学
下载PDF
硒化绿豆抗性淀粉制备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姝婷 全志刚 +6 位作者 王娟 刘德志 王一飞 武云娇 苏有韬 王维浩 曹龙奎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46-255,共10页
以绿豆抗性淀粉MB-RS4为原料,通过单因素结合响应面优化得到硒化绿豆抗性淀粉MB-RS4·Se(Ⅳ)最佳制备工艺:在反应时间3.5 h,反应温度66℃,硝酸体积分数0.5%,料液比1∶1时得到MB-RS4·Se(Ⅳ)硒含量2.21 mg/g,得率26.450 6%;采用... 以绿豆抗性淀粉MB-RS4为原料,通过单因素结合响应面优化得到硒化绿豆抗性淀粉MB-RS4·Se(Ⅳ)最佳制备工艺:在反应时间3.5 h,反应温度66℃,硝酸体积分数0.5%,料液比1∶1时得到MB-RS4·Se(Ⅳ)硒含量2.21 mg/g,得率26.450 6%;采用光学显微镜、偏光十字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硒化前后光学性质发现淀粉颗粒先聚集成团后破碎变小,偏光十字发生散射后逐渐消失;体外测定硒化前后抗氧化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硒化后对·OH、O_(2)^(-·)、ABTS^(+)·抑制作用及总还原能力增强,并与质量浓度表现出较大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淀粉 硒化 光学特性 抗氧化活性 相关性
下载PDF
高品质果糖提质增效生产的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良玉 凌洋 +4 位作者 汤华成 宋春丽 郭庆玲 史兵哲 郑喜群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0,共6页
为进一步提升果糖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文章进行了高品质果糖提质增效生产关键技术的优化,通过小试、中试及产业化试验,确定了最佳的最佳工艺条件。离子交换工序净化处理的最佳进料温度50℃、操作压力120 kPa、上样量7 BV,产品色度低于... 为进一步提升果糖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文章进行了高品质果糖提质增效生产关键技术的优化,通过小试、中试及产业化试验,确定了最佳的最佳工艺条件。离子交换工序净化处理的最佳进料温度50℃、操作压力120 kPa、上样量7 BV,产品色度低于5.0,ZGA355FD阴树脂代替D354FD阴树脂,树脂寿命提升20%以上;采用4.0%的盐酸代替浓硫酸进行pH值的调控,显著降低色度;PES过滤的最佳进料温度40℃、操作压力60 kPa,颗粒截留率>99%,并显著降低菌落总数和乙醛的含量;延缓结晶的最佳工艺为晶罐温度80℃,转晶20 min,延缓结晶达40 d以上,解决了高纯度果糖的季节性结晶问题。研究结果对促进淀粉糖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品质果糖 离交脱色 异构化 减菌过滤 转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