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代谢组学的黑龙江省不同产地大豆的代谢产物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丽媛 代安娜 +3 位作者 于润众 阮长青 李志江 张东杰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87-295,319,共10页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法非靶向代谢谱分析,分离和鉴定了来自三个产地(北安龙门、尾山和引龙河)的黑河43号大豆的代谢产物。采用80%甲醇提取大豆样品中代谢产物,N,O-双(三甲基甲硅烷基)三氟乙酰胺进行衍生,HP-5ms柱进行分析,GC-MS进行检测,...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法非靶向代谢谱分析,分离和鉴定了来自三个产地(北安龙门、尾山和引龙河)的黑河43号大豆的代谢产物。采用80%甲醇提取大豆样品中代谢产物,N,O-双(三甲基甲硅烷基)三氟乙酰胺进行衍生,HP-5ms柱进行分析,GC-MS进行检测,通过KEGG注释分析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途径,并对代谢机制进行阐述。在样品中共检测到68种代谢产物,分离鉴定出62种代谢产物,包括22种糖类及其衍生物,14种脂肪酸及其衍生物,7种醇类,4种酯类,2种氨基酸和13种中间体,推断出6种未知代谢产物结构,WS-soy样品4种,YLH-soy样品2种。不同产地大豆代谢产物和代谢机制存在差异,带有产地属性。这不仅为寒地大豆品质分析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大豆的分类加工或不同产地提取功能性成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物 大豆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黑龙江省种植大豆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与性状关联SSR标记筛选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志江 牛江帅 +4 位作者 李忍 姜鹏 鹿保鑫 张东杰 阮长青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44,共8页
为从分子水平鉴定黑龙江省种植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筛选与蛋白质、脂肪、百粒重和水分等大豆主要性状显著关联的SSR分子标记,利用18对SSR引物,采用荧光毛细管电泳法分析黑龙江省75个种植大豆品种遗传多样性,并与性状进行关联分析。... 为从分子水平鉴定黑龙江省种植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筛选与蛋白质、脂肪、百粒重和水分等大豆主要性状显著关联的SSR分子标记,利用18对SSR引物,采用荧光毛细管电泳法分析黑龙江省75个种植大豆品种遗传多样性,并与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8个SSR标记中的10个标记可以实现单对引物准确鉴别42个大豆品种,18个SSR标记的等位变异的数目变化为3(Satt387)~12个(Satt100),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变异数为7.333个,多态信息指数范围为0.146(Sat_084)~0.675(Satt442),平均多态信息指数为0.405;群体结构分析发现,该群体分为3个亚群;性状关联分析表明,标记Satt175和Satt100与脂肪存在显著关联,标记Satt514和Satt294与百粒重存在显著关联,其中Satt294与百粒重和水分均存在显著关联。研究结果为探索大豆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挖掘大豆相关性状的关联位点,验证大豆种质资源的真实性,以及保障黑龙江省大豆品牌和食品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SSR标记 毛细管电泳 遗传多样性 关联分析
下载PDF
杂粮生产与加工“双一流”学科研究生课程集群建设
3
作者 李志江 戴凌燕 +5 位作者 迟晓星 张丽媛 崔素萍 曹荣安 王长远 张东杰 《高教学刊》 2022年第20期30-33,共4页
在“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推动建设研究生课程集群,形成“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教育模式十分必要。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杂粮生产与加工“双一流”学科为例,论述课程集群建设的现实意义,确定以“紧密围绕人才培养为核心,注重打好基... 在“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推动建设研究生课程集群,形成“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教育模式十分必要。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杂粮生产与加工“双一流”学科为例,论述课程集群建设的现实意义,确定以“紧密围绕人才培养为核心,注重打好基础、加强能力培养和有利于长远发展”为目标的课程集群建设内容,并对预期目标和关键难题进行探讨。为“双一流”学科建设的研究生课程集群构建与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课程集群建设 教育模式 研究生
下载PDF
杂粮脂肪酸组成与加工方式对其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念 姜鹏 +3 位作者 阮长青 张东杰 王长远 李志江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7-266,共10页
杂粮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人体必需脂肪酸,在膳食中占有重要的作用。综述了主要谷类杂粮燕麦、高粱、荞麦、小米,以及豆类杂粮黑豆、绿豆、芸豆、红小豆、豇豆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论述了杂粮相较于主要粮食作物脂肪酸优势。重点探讨了蒸... 杂粮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人体必需脂肪酸,在膳食中占有重要的作用。综述了主要谷类杂粮燕麦、高粱、荞麦、小米,以及豆类杂粮黑豆、绿豆、芸豆、红小豆、豇豆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论述了杂粮相较于主要粮食作物脂肪酸优势。重点探讨了蒸煮、烘烤、微波、发芽和发酵等加工方式对杂粮脂肪酸的影响。为指导杂粮食用、加工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粮 脂肪酸 膳食组成 加工方式
下载PDF
黑龙江省绿豆主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6
5
作者 任晓雨 梁梦婷 +4 位作者 曹冬梅 张东杰 韩驰 袁梦 岳诗博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08-316,共9页
为了解黑龙江省绿豆主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选择黑龙江省泰来县、杜蒙县、龙江县和大庆四个主要绿豆种植区,对0~20 cm处土壤进行取样分析,测定土壤样本的pH值、有机质和重金属含量,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为了解黑龙江省绿豆主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选择黑龙江省泰来县、杜蒙县、龙江县和大庆四个主要绿豆种植区,对0~20 cm处土壤进行取样分析,测定土壤样本的pH值、有机质和重金属含量,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为背景值,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地区土壤中七种重金属铜、锌、镉、铅、铬、砷、镍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0~20 cm土壤中,土壤pH平均值为8.04,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2.21%,土壤呈弱碱性;研究区土壤重金属铜、锌、镉、铅、铬、砷、镍含量范围分别为4.40~25.88 mg/kg、27.16~66.97 mg/kg、0.06~0.19 mg/kg、11.36~19.19 mg/kg、11.63~69.95 mg/kg、10.46~58.92 mg/kg、7.03~33.63 mg/kg,其中砷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风险筛选值;综合污染指数值范围为0.98~1.24,属于轻度污染水平;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范围为20.03~23.95,小于80,潜在生态危害轻微。黑龙江省绿豆主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总体处于轻度污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相关性分析 风险评价
下载PDF
预熟杂粮加工方法及风险控制
6
作者 赵悦彤 张世成 曹冬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97-408,共12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保健意识的提高,近年来杂粮逐渐成为了人们餐桌上高频率出现的食物。杂粮所富含的营养物质与功能成分对膳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杂粮对于预防及改善各种慢性疾病也具有一定的疗效。由于杂粮质地较为坚硬,难以煮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保健意识的提高,近年来杂粮逐渐成为了人们餐桌上高频率出现的食物。杂粮所富含的营养物质与功能成分对膳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杂粮对于预防及改善各种慢性疾病也具有一定的疗效。由于杂粮质地较为坚硬,难以煮熟,所以杂粮预熟化处理为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近年来,预熟杂粮被广泛研究,预熟化的加工方法也呈多元化发展,但预熟杂粮在生产过程中易受到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影响,对风险因子进行有效控制是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本文介绍了杂粮预熟化的不同加工方法,针对加工过程各环节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进行风险分析,讨论风险因子的控制措施,为进一步研究预熟杂粮的理化特性及预熟杂粮深加工的研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熟杂粮 风险因子 食品安全 质量控制
下载PDF
超声辅助制备抗性淀粉研究进展
7
作者 赵克东 阮长青 +2 位作者 李志江 汤华成 王长远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6,共9页
抗性淀粉具有维持血糖平衡和改善肠道环境等生理功能,具有比膳食纤维更好的适口性和加工特性,采用超声辅助法制备抗性淀粉有利于抗性淀粉的形成。本文综述了超声辅助热处理、化学处理、酶解处理制备抗性淀粉过程中抗性淀粉的结构、理化... 抗性淀粉具有维持血糖平衡和改善肠道环境等生理功能,具有比膳食纤维更好的适口性和加工特性,采用超声辅助法制备抗性淀粉有利于抗性淀粉的形成。本文综述了超声辅助热处理、化学处理、酶解处理制备抗性淀粉过程中抗性淀粉的结构、理化性质、得率的变化,并对超声辅助制备抗性淀粉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展望了未来该领域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淀粉 超声 得率 结构 理化性质
下载PDF
无损检测技术在杂粮品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欣卉 文昌典 +3 位作者 宋雪健 李志江 钱丽丽 张东杰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60-266,共7页
杂粮在精准加工过程中,明确营养组分含量是关键因素之一,同时杂粮的产地、品种等指标对杂粮的品牌保护极为重要。无损检测技术具有快速、高效、无损的技术特点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无损检测技术的概况进行了论述,指出了近... 杂粮在精准加工过程中,明确营养组分含量是关键因素之一,同时杂粮的产地、品种等指标对杂粮的品牌保护极为重要。无损检测技术具有快速、高效、无损的技术特点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无损检测技术的概况进行了论述,指出了近红外光谱技术、拉曼光谱技术及电子鼻/舌技术的检测原理及优缺点,并重点表达了对杂粮组分、产地判别及品种鉴定等方向的研究进展及存在不足,同时也对无损检测技术在杂粮领域的研究中提出了一些研究目标及方向,旨在为杂粮的精准加工及无损检测技术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粮 无损检测 营养 产地
下载PDF
基于ICP-MS技术的黑龙江绿豆主产区土壤重金属调查 被引量:1
9
作者 梁梦婷 任晓雨 曹冬梅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76-81,共6页
中国是绿豆的主产国,黑龙江省是我国绿豆主产省之一。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故对黑龙江绿豆主产区土壤的重金属调查非常重要。在黑龙江绿豆主产区采集了25块农田的耕层、亚耕层的土壤样本,采用ICP-MS仪器检测样品中铅(Pb)、镉(Cd)、铬... 中国是绿豆的主产国,黑龙江省是我国绿豆主产省之一。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故对黑龙江绿豆主产区土壤的重金属调查非常重要。在黑龙江绿豆主产区采集了25块农田的耕层、亚耕层的土壤样本,采用ICP-MS仪器检测样品中铅(Pb)、镉(Cd)、铬(Cr)、砷(As)、锌(Zn)、铜(Cu)、镍(Ni)7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进行评价。结果显示,7种重金属元素检出率均为100%,其中As、Cd含量超过了松嫩平原黑龙江省土壤背景值,说明人类活动已经使重金属在土壤中富集。As的含量处于国家对于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筛选值与管制值之间;As、Cd潜在危害指数处于中等污染程度,Zn、Cu、Ni、Cr、Pb处于轻微污染程度,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处于低风险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绿豆 评价 黑龙江省
下载PDF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代谢组学技术的硒化黑木耳代谢产物及通路分析
10
作者 岳诗博 崔航 +1 位作者 沈琴 曹冬梅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168,共7页
本研究通过在黑木耳菌包中添加外源硒,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代谢组学技术,运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层次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学分析,探究硒化对黑木耳代谢通路及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影响。结果表明,从黑木耳(HME)、亚硒酸钠无... 本研究通过在黑木耳菌包中添加外源硒,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代谢组学技术,运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层次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学分析,探究硒化对黑木耳代谢通路及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影响。结果表明,从黑木耳(HME)、亚硒酸钠无机硒化黑木耳(HMEa)和富硒玉米秸秆有机硒化黑木耳(HMEb)组共定性出669个代谢物,通过对差异代谢物进行筛选,无机硒化组(HME vs HMEa)共得到228个差异代谢物;有机硒化组(HME vs HMEb)共得到267个差异代谢物,硒化对黑木耳中有机酸及其衍生物、脂类及类脂质分子含量影响较大,且有机硒化富硒效果更显著。综合两组的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代谢通路分析,发现硒化对脂类代谢、氨基酸类代谢影响显著。综上所述,黑木耳受到硒化后,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以及其他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过程发生显著变化,对黑木耳中脂类和氨基酸等代谢产物产生显著影响,说明硒化会对黑木耳的营养成分和风味品质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化 黑木耳 液相色谱-质谱法 非靶向代谢组学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食品杀菌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1
作者 张关涛 张东杰 +4 位作者 李娟 王洪江 金露达 关宇航 徐敏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17-426,共10页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非热加工技术,目前已在食品行业中的多个领域得到应用,该技术利用食品周围介质产生光电子、离子和自由基等活性物质,对食品中微生物的抑制和化学农药的降解具有独特的作用。本文以新鲜果蔬、生鲜海鲜、肉...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非热加工技术,目前已在食品行业中的多个领域得到应用,该技术利用食品周围介质产生光电子、离子和自由基等活性物质,对食品中微生物的抑制和化学农药的降解具有独特的作用。本文以新鲜果蔬、生鲜海鲜、肉及家禽制品等为研究分析对象,系统地论述了低温等离子体的形成机理和技术特点,分析影响其杀菌效率的因素及提高杀菌效率的技术条件,并在此基础上从抑制微生物生长维持食品新鲜度的角度,归纳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新鲜果蔬、生鲜海鲜、肉及家禽制品等的应用研究进展,展望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为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杀菌 保鲜 食品 应用
下载PDF
杂粮营养物体内和体外消化研究现状及其产物的功能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姜鹏 刘念 +4 位作者 戴凌燕 阮长青 张东杰 王长远 李志江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5-194,共10页
杂粮富含淀粉、蛋白质、纤维素和酚类等营养物质,是主粮膳食的有益补充,其营养物质的消化研究有助于杂粮食品的研发和应用。首先概括了杂粮与主粮的营养物特点与消化差异,其次综述了杂粮体内和体外宏量和痕量营养物的消化与功能成分的... 杂粮富含淀粉、蛋白质、纤维素和酚类等营养物质,是主粮膳食的有益补充,其营养物质的消化研究有助于杂粮食品的研发和应用。首先概括了杂粮与主粮的营养物特点与消化差异,其次综述了杂粮体内和体外宏量和痕量营养物的消化与功能成分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运用体内外消化方法模拟杂粮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粮 营养成分 体内外消化
下载PDF
脂质组学技术及其在食品科学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欣卉 宋雪健 +1 位作者 张东杰 李志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90-297,共8页
脂质是食品中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作为一类复杂的生物分子,在不同的生物分子加工过程中发挥着许多关键作用,脂质也影响着食品的品质、营养和安全,与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有直接的联系。脂质组学作为组学技术中的新兴学科,被广泛应用于食... 脂质是食品中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作为一类复杂的生物分子,在不同的生物分子加工过程中发挥着许多关键作用,脂质也影响着食品的品质、营养和安全,与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有直接的联系。脂质组学作为组学技术中的新兴学科,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科学等重要领域,随着检测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脂质组学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本文主要介绍了脂质分类和功能与脂质组学技术及其在食品科学领域中的应用,以期为脂质组学技术在食品科学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 功能特性 脂质组学 食品科学
下载PDF
发芽对杂粮营养品质及功能特性改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欣卉 宋雪健 +3 位作者 张东杰 李志江 李志明 邰振甲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5-52,共8页
杂粮种子的发芽过程涉及多种复杂的物质转化,具有独特的生理效应,一些营养成分、功能因子的含量会在多种复合酶的作用下逐渐提升,而抗营养因子含量会逐渐降低。因此对杂粮进行发芽处理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该研究对利用微波、超声、... 杂粮种子的发芽过程涉及多种复杂的物质转化,具有独特的生理效应,一些营养成分、功能因子的含量会在多种复合酶的作用下逐渐提升,而抗营养因子含量会逐渐降低。因此对杂粮进行发芽处理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该研究对利用微波、超声、高压脉冲电场等诱导杂粮发芽技术进行分析,重点综述了发芽绿豆、黑豆、红小豆、荞麦、粟等杂粮谷物,总结其发芽前后多酚、黄酮、γ-氨基丁酸、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及植酸、单宁等抗营养因子的变化趋势,并综述发芽杂粮对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抗氧化活性及抗炎活性的功能效果。发芽后的杂粮种子作为主/辅料在开发相关功能性食品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相关的活性成分变化机理及对食品加工有何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杂粮经过适当的发芽后,其生理活性成分朝着有益的方向变化,有望成为发芽食品功能性膳食补充剂,赋予其多种健康益处和药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粮 发芽 功能活性 营养品质
下载PDF
低血糖生成指数食品加工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现状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佳欣 刘莹 +1 位作者 李志江 王立东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0-117,共8页
随着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亚健康和慢性病趋于低龄化、常态化,糖尿病患者及肥胖者人数激增。高糖类食品引起的剧烈血糖波动是诱发肥胖及慢性病高发的重要原因,饮食治疗是目前糖尿病的主要辅助治疗手段,以低血糖生成指数(glycem... 随着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亚健康和慢性病趋于低龄化、常态化,糖尿病患者及肥胖者人数激增。高糖类食品引起的剧烈血糖波动是诱发肥胖及慢性病高发的重要原因,饮食治疗是目前糖尿病的主要辅助治疗手段,以低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为基础的饮食可以降低患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并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因而低GI食品的研发倍受关注。本文综述了低GI食品加工的关键技术及国内外产品开发现状,分析不同加工方式导致食品内部不同成分相互作用从而引起GI值变化的机制,阐明未来发展趋势,为低GI食品加工方式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消费者可结合自身要求选择相应产品,同时也为未来低GI食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生成指数 相互作用 关键技术 产品开发
原文传递
杂粮代餐粉的配方设计和工艺优化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霞 刘永吉 +7 位作者 董莹 张东杰 鹿保鑫 白吉敏 曹家宝 佐兆杭 魏美霞 孙靖辰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5-82,共8页
以青稞、绿豆、黑豆、苦荞为原料,对双螺杆挤压膨化技术进行工艺优化,解决杂粮粉冲调结块、分层明显的缺点,得到溶解速度快、质地均匀、富有营养的杂粮粉。利用线性规划法(LP),科学设计出杂粮营养代餐粉配方。通过对物料水分、挤压温度... 以青稞、绿豆、黑豆、苦荞为原料,对双螺杆挤压膨化技术进行工艺优化,解决杂粮粉冲调结块、分层明显的缺点,得到溶解速度快、质地均匀、富有营养的杂粮粉。利用线性规划法(LP),科学设计出杂粮营养代餐粉配方。通过对物料水分、挤压温度和螺杆转速3个单因素以及Box-Behnken响应面实验设计,得到复合杂粮代餐粉的最佳双螺杆挤压工艺参数:螺杆转速162 r/min,挤压温度160℃,物料含水量18%,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杂粮代餐粉离心沉淀率为(SR)76.54%,吸水性指数(WAI)为372.6%,水溶性(WSI)为16.8%,分散性(DI)为92.45%,润湿性(WP)为35.32 S,结块率(AR)为10.18%,冲调性能具有极大改善。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挤压膨化前后物料结构进行对比,发现挤压膨化使其冲调性改善的原因是挤压过程中高温、高压、高剪切力使淀粉糊化、蛋白变性,大分子物质剪切成较小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餐粉 杂粮 线性规划法 挤压膨化 离心沉淀率
下载PDF
蒸煮对高粱米饭多酚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及风味改善的组学解析
17
作者 刘可 徐磊 +2 位作者 王长远 李志江 邓景致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为探究蒸煮对高粱营养组分、多酚含量、抗氧化能力及风味物的影响,采用超声辅助方法提取多酚并评价其抗氧化能力,进一步结合非靶向代谢和植物广靶多酚代谢组学分析高粱籽粒(SR)与高粱米饭(SRC)的代谢物差异。结果表明:与高粱籽粒相比,... 为探究蒸煮对高粱营养组分、多酚含量、抗氧化能力及风味物的影响,采用超声辅助方法提取多酚并评价其抗氧化能力,进一步结合非靶向代谢和植物广靶多酚代谢组学分析高粱籽粒(SR)与高粱米饭(SRC)的代谢物差异。结果表明:与高粱籽粒相比,高粱米饭的蛋白质、总淀粉和脂肪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其多酚含量、羟自由基清除能力、T-AOC和ABTS^(+)·清除能力分别显著下降35%、17%、12%和10%(P<0.05)。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er,UPLC-MS)分析表明,在高粱籽粒和高粱米饭中共检测到代谢物341个,其中的差异代谢物为223个,高粱米饭中L-酪氨酸、L-异亮氨酸和愈创木酚等化合物可能与其风味的形成有关。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高粱米饭中的上调化合物色胺可能与增香作用有关。通过植物广靶多酚代谢组分析,高粱米饭中鉴定出67种酚类化合物,其中槲皮素和儿茶素等11个化合物显著上调,7,4'-二羟基黄酮和2,5-二异丙基苯酚等21个化合物显著下调(P<0.05)。本研究可为后续高粱食品的功能性揭示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煮 高粱米饭 多酚 风味 代谢组学
下载PDF
平菇多糖硫酸酯制备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梁英 毕红梅 +2 位作者 郑文凤 毕洪梅 李志江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5-179,共5页
以取代度为考察指标,研究了浓硫酸加入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平菇多糖硫酸化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平菇多糖硫酸酯的制备工艺条件;采用FT-IR光谱仪对平菇多糖和平菇多糖硫酸酯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测... 以取代度为考察指标,研究了浓硫酸加入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平菇多糖硫酸化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平菇多糖硫酸酯的制备工艺条件;采用FT-IR光谱仪对平菇多糖和平菇多糖硫酸酯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测定还原力、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探索了平菇多糖硫酸酯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平菇多糖硫酸酯制备优化工艺条件为平菇多糖1.00g,浓硫酸加入量10m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90min,该条件下平菇多糖硫酸酯的取代度为0.48。FT-IR光谱分析证明硫酸基与平菇多糖形成了平菇多糖硫酸酯。平菇多糖硫酸酯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IC50(半数清除率)分别是0.816,1.882,1.611mg/mL;平菇多糖硫酸酯的还原力和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力均优于平菇多糖。说明平菇多糖经硫酸酯化后抗氧化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多糖 硫酸酯化 制备工艺 光谱分析 抗氧化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及不同算法对泰来绿豆的产地溯源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爱武 宋雪健 +5 位作者 王欣卉 李殿威 钱丽丽 张东杰 张桂芳 关海鸥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6-173,共8页
为实现泰来绿豆产地溯源研究,筛选适宜算法与样品形态对模型精度的影响与应用,实验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对来自泰来绿豆和非泰来绿豆共计253份样品进行产地溯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绿豆粉末状态建模效果要优于籽粒状态,... 为实现泰来绿豆产地溯源研究,筛选适宜算法与样品形态对模型精度的影响与应用,实验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对来自泰来绿豆和非泰来绿豆共计253份样品进行产地溯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绿豆粉末状态建模效果要优于籽粒状态,对绿豆粉末鉴别研究中,运用因子化法建模的检测精度要优于标准算法,该法结合一阶导数+5点平滑的预处理方式建立的定性分析模型及采用Ward’s algorithm聚类算法结合二阶导数+SNV+5点平滑的预处理方式建立的聚类分析模型分别对粉末状泰来绿豆的正确鉴别率为96.15%和92.30%。对绿豆籽粒鉴别研究中,采用PLS法建立的定量分析模型,其RMSECV为0.129,R^(2)为98.06,RPD为7.18,RMSEP为0.123,对泰来绿豆正确识别率为88.46%,要明显优于其他模型。因此,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对泰来绿豆进行产地判别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算法 绿豆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下载PDF
红小豆种皮色素提取及膜分离工艺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金丽梅 隋世有 +3 位作者 任梦雅 白静 牛广财 李志江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9-155,共7页
以水为溶剂对红小豆种皮中的红色素进行浸提,采用压力驱动的膜技术(微滤、纳滤等)优化红小豆种皮色素分离工艺。结果表明,红小豆种皮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m红小豆种皮∶V水)1∶30(g/mL)、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90 min,此时浸提... 以水为溶剂对红小豆种皮中的红色素进行浸提,采用压力驱动的膜技术(微滤、纳滤等)优化红小豆种皮色素分离工艺。结果表明,红小豆种皮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m红小豆种皮∶V水)1∶30(g/mL)、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90 min,此时浸提液的色价为7.53;优化的膜分离工艺为微滤(0.22μm)和纳滤膜(NF245)相结合,微滤压力0.075 MPa,膜通量12.47 L/(m 2·h),色素透过率为87.16%;纳滤操作的最佳压力为0.3 MPa,稳定通量为16.06 L/(m 2·h),截留液中色素质量浓度提高至810.19 mg/L,总酚、糖和蛋白质浓度进一步降低。纯化后的红豆皮花色苷冻干粉中花色苷含量为(145.80±0.17)mg/g,色价为58.08±0.09,为纯化前的2.4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小豆 色素 提取 膜分离 微滤 纳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