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典型城市湿地龙凤湿地和呼兰河口湿地的原生生物分子多样性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斌 刘真诚 +4 位作者 罗帅 陈凯 熊杰 姜传奇 缪炜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2-362,共11页
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生态及社会服务功能。单细胞真核的原生生物是湿地水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的关键环节,是湿地生态功能和生态健康状况的敏感指示者。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黑龙江省两个典型城市... 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生态及社会服务功能。单细胞真核的原生生物是湿地水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的关键环节,是湿地生态功能和生态健康状况的敏感指示者。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黑龙江省两个典型城市湿地即沼泽型的龙凤湿地和河川型的呼兰河口湿地的真核微生物18S rRNA基因V9区进行测序,共获得5713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通过两个湿地原生生物物种分类和相对丰度、α多样性、β多样性、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PCoA),并结合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探讨两个湿地原生生物的多样性、群落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两个湿地共鉴定到原生生物有24门74纲114目135科265属;(2)两个湿地原生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3)溶解氧、水温、盐度是影响两个湿地原生生物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黑龙江典型城市湿地的原生生物调查,有助于全面系统地了解高寒、高纬度城市湿地的原生生物群落,为龙凤湿地和呼兰河口湿地的水环境监测和健康评估提供基础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湿地 原生生物 高通量测序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原文传递
向家坝水库浮游植物群落时空特征及其环境驱动因子
2
作者 田楚铭 张地继 +5 位作者 米武娟 齐青松 邢龙 孙志峰 曹光荣 毕永红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203,共10页
分析向家坝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为水库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向家坝水库干支流20个采样点逐月采集浮游植物样品,同时测定水温、溶解氧、电导率等环境因子,采... 分析向家坝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为水库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向家坝水库干支流20个采样点逐月采集浮游植物样品,同时测定水温、溶解氧、电导率等环境因子,采用α多样性指数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并通过RDA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共采集并鉴定出浮游植物119种,隶属于8门79属;群落优势种6种,主要是小环藻(Cyclotella sp.)、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等,群落为绿藻-硅藻-蓝藻型,隐藻、甲藻、裸藻、金藻等种类较少,占比仅15.12%。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差异较大,不同季节的细胞密度大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且夏季远高于其他季节;空间上细胞密度表现为支流大于干流。水环境因子的时空差异明显,水温、浊度和流速平均值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总氮平均浓度为夏季>冬季>春季>秋季,总磷和硝态氮表现为春夏季>秋冬季,氨氮、溶解氧和pH表现为春冬季>夏秋季,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空间上高锰酸盐指数、电导率、浊度、透明度和流速为干流>支流,其中流速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浊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总氮、硝态氮、氨氮、水温、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显示为支流>干流,其中溶解氧具有显著差异(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向家坝水库环境因子间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P<0.05)。RDA分析表明,影响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变化的主要因子为水温、营养盐、透明度和电导率,其次为流速和浊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向家坝水库
下载PDF
水动力条件对黑水河库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的影响
3
作者 田楚铭 肖淇文 +6 位作者 齐青松 路斌 牟小雨 何婷 米武娟 范亚文 毕永红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133,共13页
为了解蓄水后黑水河库湾生态系统的状况,于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开展了浮游植物和水环境的月度同步调查。结果表明:水库水位全年变化范围在773.51—824.16 m,水位变化幅度为43.64 m,蓄水期水位月均值为781.99 m,高水位运行期为807.02 m... 为了解蓄水后黑水河库湾生态系统的状况,于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开展了浮游植物和水环境的月度同步调查。结果表明:水库水位全年变化范围在773.51—824.16 m,水位变化幅度为43.64 m,蓄水期水位月均值为781.99 m,高水位运行期为807.02 m,消落期为800 m,低水位运行期为773.54 m,高水位运行期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时期(P<0.001),消落期显著高于低水位运行期(P<0.05)。调查期间浮游植物种类数表现为S3>S2>S1的趋势;共发现优势种6种,分别为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斜结隐藻(Plagioselmis sp.)、小金色藻(Chrysochromulina parva)、小环藻(Cyclotella sp.)、曲壳藻(Achnanthes sp.)和尖针杆藻(Synedra acusvar),其中小金色藻只在水位波动较大的蓄水期/消落期成为优势种,假鱼腥藻仅在水位波动小的高水位/低水位运行期成为优势种;蓄水期的浮游植物群落生态类型为绿藻-硅藻-甲藻型,高水位/低水位运行期为绿藻-硅藻-蓝藻型,消落期为绿藻-硅藻-隐藻型;细胞密度的月均值表现为高水位运行期>蓄水期>低水位运行期>消落期,空间上为S3>S2>S1;α多样性指数呈现出时间差异较空间差异大的特征;不同水位运行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R^(2)=0.2059,P=0.003);细胞密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除流量外)与水动力参数(水位、流量和流速)均呈负相关;浮游植物群落具有明显的水期特征;随着水位抬升及其波动,浮游植物群落的网络复杂性和动态稳定性降低。水环境因子显著响应水动力变化,表现为总氮(P=0.0002)、硝态氮(P=0.0002)、氨氮(P=0.011)、浊度(P=0.014)、水温(P=9.50208E-05)、溶解氧(P=7.12609E-05)和氧化还原电位(P=4.31393E-06)与水动力参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电导率(P=0.024)和透明度(P=2.46463E-07)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确认水动力条件对浮游植物群落和水环境具有调控作用,控制水动力条件可作为水库藻类群落调控和水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 浮游植物 水环境 影响因子 黑水河库湾
下载PDF
兴凯湖湿地保护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祎男 闫爽 +3 位作者 王仁春 焉申堂 管博 苑泽宁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20年第4期47-51,共5页
兴凯湖国际重要湿地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是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飞路线上的关键停歇点。为减少鸟类在迁飞路线上破坏农田的现象,降低因食物补给不足导致的鸟类死亡,保障鸟类迁飞通道的安全,实施生态效益补偿。确定鸟类迁飞主要路线,并... 兴凯湖国际重要湿地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是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飞路线上的关键停歇点。为减少鸟类在迁飞路线上破坏农田的现象,降低因食物补给不足导致的鸟类死亡,保障鸟类迁飞通道的安全,实施生态效益补偿。确定鸟类迁飞主要路线,并在此区域实行预留地补偿模式、食物补给策略及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措施。在迁飞路线上的鸟类数量增多,在8510农场(76.67 hm 2)和承紫河乡(38.67 hm 2)预留地,10月中旬迁飞至此的鸟类多达5×103和3×103余只,农田受损有所改善。补偿机制在促进鸟类保护、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保护 生态效益 补偿机制 兴凯湖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瑜 罗帅 +6 位作者 张鹏 王雪艳 熊杰 熊雄 吴辰熙 姜传奇 缪炜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共9页
原生动物对环境变化反应敏锐,是水生态系统微生物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重要结构和功能组成部分。青海湖作为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是维系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世界高原内陆湖泊湿地类型的典型代表。为了探究青海湖... 原生动物对环境变化反应敏锐,是水生态系统微生物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重要结构和功能组成部分。青海湖作为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是维系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世界高原内陆湖泊湿地类型的典型代表。为了探究青海湖流域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20年8月对青海湖流域的入湖河流、湖滨带、主湖区及子湖共32个样点进行水环境样品采集,共获得水体样品95份,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分子水平开展了该流域原生动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共注释到176个原生动物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隶属于12门19纲43目61科72属;(2)青海湖流域原生动物多样性为入湖河流>湖滨带>子湖>主湖区,且4类水体环境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3)原生动物群落受水体酸碱度、盐度、水温、溶解性总固体、浊度、总氮、总磷等环境因子的影响;(4)原生动物与其他浮游生物共现网络从入湖河流、湖滨带、子湖到主湖区,模块性逐渐变低,生物类群间的互作网络逐渐碎片化。青海湖流域原生动物的调查结果可为将来该流域的水生态环境健康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动物 宏基因组 多样性 群落结构 青海湖流域
下载PDF
西藏温泉两种中国新记录纤毛虫第一双小核草履虫和明布雷斯四膜虫的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姜传奇 谷思雨 +2 位作者 安瑞志 巴桑 缪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7-205,共9页
研究利用活体观察、蛋白银和氨银染色技术对采自西藏温泉的寡膜纲咽膜类纤毛虫第一双小核草履虫(Paramecium primaurelia)和膜口类纤毛虫明布雷斯四膜虫(Tetrahymena mimbres)进行了形态学研究,首次描述了这两种纤毛虫细胞核器的形态和... 研究利用活体观察、蛋白银和氨银染色技术对采自西藏温泉的寡膜纲咽膜类纤毛虫第一双小核草履虫(Paramecium primaurelia)和膜口类纤毛虫明布雷斯四膜虫(Tetrahymena mimbres)进行了形态学研究,首次描述了这两种纤毛虫细胞核器的形态和位置、纤毛图式和口膜的排布模式;并且测定了SSU rDNA和COXⅠ标记基因序列,基于这两种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均支持P.primaurelia聚在草履虫P.aurelia复合种中,T.mimbres聚在四膜虫T.borealis类群中。两种纤毛虫均为中国新记录种,且首次在高原温泉中发现,不仅为西藏地区温泉原生动物生物资源的发掘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也为原生动物环境适应性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温泉 纤毛虫 新记录种 形态学 系统发育学
下载PDF
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 Mill.)生长初期枝条叶片生长规律研究
7
作者 梁雨晨 李玲 +2 位作者 侯一航 杨佳瑶 苑泽宁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86-94,共9页
为探讨哈尔滨地区的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 Mill.)在生长初期枝条、叶片生长规律,通过监测其叶片数、叶密度、叶形指数、SPAD值、枝条长度、枝条直径、新枝数和纤细率等指标及环境因子的变化,研究了薰衣草枝条与叶片生长随时间... 为探讨哈尔滨地区的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 Mill.)在生长初期枝条、叶片生长规律,通过监测其叶片数、叶密度、叶形指数、SPAD值、枝条长度、枝条直径、新枝数和纤细率等指标及环境因子的变化,研究了薰衣草枝条与叶片生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二者的相互关系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在薰衣草生长初期,枝条、叶片均为异速生长,叶片生长对枝条的影响更显著.除叶密度、叶片数外,枝条、叶片生长的变异性均呈下降趋势,对环境的适应性逐渐增强.在生长初期,土壤湿度对枝条、叶片生长影响极显著,是薰衣草生长发育的主控因子,因此,该地区的薰衣草在返青阶段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温度、土壤电导率和土壤pH促进薰衣草生长.该研究为高寒地区薰衣草的生产实践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也为其引种栽培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薰衣草 枝条叶片 生长相关性 变异性
下载PDF
盐度和pH对平凡舟形藻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信宏颖 梁金燕 +4 位作者 王馨彤 刘妍 范亚文 陆欣鑫 隋丰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231,共10页
为研究盐度和pH对淡水硅藻生长和油脂含量的影响,对一株分离自野外采集水样中的平凡舟形藻(Navicula trivialis)进行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盐度0、0.03、0.06、0.12、0.18和0.24 mol/L和不同pH 4.5、6.0、7.5、8.5、9.5和10.5进行胁迫,测定... 为研究盐度和pH对淡水硅藻生长和油脂含量的影响,对一株分离自野外采集水样中的平凡舟形藻(Navicula trivialis)进行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盐度0、0.03、0.06、0.12、0.18和0.24 mol/L和不同pH 4.5、6.0、7.5、8.5、9.5和10.5进行胁迫,测定各处理对平凡舟形藻的生长、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油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浓度为0.12 mol/L、pH 7.5时,平凡舟形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a含量最高;盐浓度为0.24 mol/L、pH 7.5时,总脂含量最高,分别为34.93%和33.5%。结果表明,平凡舟形藻对不同盐度和pH的适应性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生长和油脂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PH 生长 总脂含量 平凡舟形藻
下载PDF
模式原生动物浮萍棘尾虫纯培养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影 姚琳 +3 位作者 吴禹岐 李世宽 范金凤 陈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46-1352,共7页
浮萍棘尾虫(Stylonychia lemnae)是一种营动物性营养的单细胞真核生物,是研究细胞学、遗传学问题的重要模式原生动物,而实现浮萍棘尾虫纯培养是开展棘尾虫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研究以建立高效棘尾虫无菌纯培养体系为目的,参考嗜热四... 浮萍棘尾虫(Stylonychia lemnae)是一种营动物性营养的单细胞真核生物,是研究细胞学、遗传学问题的重要模式原生动物,而实现浮萍棘尾虫纯培养是开展棘尾虫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研究以建立高效棘尾虫无菌纯培养体系为目的,参考嗜热四膜虫无菌纯培养基,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氮源、碳源和磷酸氢二钾的组分配比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初步建立用于浮萍棘尾虫无菌培养的培养基,并分别对培养温度、初始pH、培养液添加量和起始接种密度等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起始接种量为100 cells,培养基10 mL,初始pH 7.0,温度25℃,静置培养168h,可获得最大细胞数量约为3.0×10^3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萍棘尾虫 纯培养基 响应面分析 培养条件优化
下载PDF
阿什河流域底栖硅藻群落特征及水环境健康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杨 陆欣鑫 +3 位作者 马煜 李祯祥 刘妍 范亚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7-317,共11页
为探索黑龙江省阿什河流域底栖硅藻群落特征及环境相关性,并对阿什河流域进行水环境健康评价,本研究于2018年7月(丰水期)和2018年10月(枯水期)对阿什河流域8个典型采样点进行调查。基于相似性分析检验(analysisofsimilarities,ANOSIM)... 为探索黑龙江省阿什河流域底栖硅藻群落特征及环境相关性,并对阿什河流域进行水环境健康评价,本研究于2018年7月(丰水期)和2018年10月(枯水期)对阿什河流域8个典型采样点进行调查。基于相似性分析检验(analysisofsimilarities,ANOSIM)和相似百分比分析(similarity percentages,SIMPER)分析探索枯水期与丰水期之间底栖硅藻的群落差异,通过冗余分析(redundancyanalysis,RDA)对驱动底栖硅藻的关键环境因子进行筛选;使用硅藻生物指数(biological diatom index,IBD)、硅藻属指数(generic index of diatom,GI)和水体营养指数(trophic state index,TSI)对研究区域水体营养状态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共鉴定底栖硅藻89种,其中丰水期80种、枯水期57种。独立样本T检验(T-test)表明阿什河流域物种丰富度丰水期显著高于枯水期(P<0.05),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不显著(P>0.05)。ANOSIM结合SIMPER分析结果显示阿什河流域硅藻群落格局存在一定的时空异质性。RDA分析表明水的电导率是驱动阿什河流域底栖硅藻空间分布的环境因子,枯水期与丰水期之间高锰酸盐指数(CODMn)含量的变化是影响硅藻群落演替的因素之一。IBD、GI和TSI指数结果显示阿什河流域受人为活动干扰区域营养状态较差,IBD指数较GI指数能更有效的反映阿什河流域水体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什河流域 硅藻 硅藻生物指数(biological DIATOM index IBD) 硅藻属指数(generic INDEX of diatom GI) 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
下载PDF
大庆库里泡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以敏 徐洪伟 +7 位作者 张殊闻 梁铖 李铭震 余至立 熊普 陆欣鑫 刘妍 范亚文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4-117,共14页
库里泡是黑龙江省大庆市重要的排污、泄洪湖库之一。近年来,由于大庆市生活及工业污水排放总量逐年增加,库里泡水体质量有所下降。为掌握库里泡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环境状况,于2019年春、夏、秋3季在库里泡共设置了13个采样点,对... 库里泡是黑龙江省大庆市重要的排污、泄洪湖库之一。近年来,由于大庆市生活及工业污水排放总量逐年增加,库里泡水体质量有所下降。为掌握库里泡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环境状况,于2019年春、夏、秋3季在库里泡共设置了13个采样点,对浮游植物群落及其与水环境变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群落相似性分析(ANOSIM)检验浮游植物群落的组间及组内差异;采用相似性百分比(SIMPER)分析辨别对群落时空格局有显著影响的物种;通过冗余分析(RDA)确认环境变量及浮游植物优势种的生态分布特征,并对主要影响因子进行辨别。结果显示:研究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06种,隶属于6门8纲13目23科49属。库里泡的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为绿藻-硅藻型,而蓝藻、隐藻、甲藻、裸藻种类相对较少,占比仅为25%。其中,优势种有15种,主要为狭形纤维藻(Ankistrodesmus angustus)、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和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等。ANOSIM和SIMPER分析结果表明,季节差异和生境差异对库里泡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构建具有一定的驱动作用。RDA结果表明,影响库里泡浮游植物群落时空格局的主要环境变量为水温、总磷和总氮。营养状态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库里泡水质为中度富营养。经与近10年间的库里泡相关研究对比发现,库里泡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稳定,浮游植物优势类群略有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里泡 浮游植物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下载PDF
松花江哈尔滨段浮游植物群落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29
12
作者 马煜 陆欣鑫 范亚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4-234,共11页
松花江是黑龙江在我国境内的最大支流,流经吉林、黑龙江两省。松花江哈尔滨段是哈尔滨市工农业生产与生活用水的重要水资源,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频繁影响,水体质量有所下降。鉴于此,于2018年春、夏、秋三季(4月、8月和10月),在松花江... 松花江是黑龙江在我国境内的最大支流,流经吉林、黑龙江两省。松花江哈尔滨段是哈尔滨市工农业生产与生活用水的重要水资源,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频繁影响,水体质量有所下降。鉴于此,于2018年春、夏、秋三季(4月、8月和10月),在松花江哈尔滨段设置14个采样点,对电导率、总氮和总磷等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同时对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环境因子相关性进行研究。利用群落相似性分析(ANOSIM)探讨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分布差异;通过SIMPER分析筛选出影响群落时空格局的关键物种。基于优势种和10项理化指标的冗余分析(RDA)揭示了浮游植物群落生态分布特征并对关键影响因子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鉴定浮游植物136种,其中优势种15种,群落结构主要以硅藻门和绿藻门的物种构成。松花江哈尔滨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过去10余年间相比较为稳定。ANOSIM和SIMPER分析表明,季节变化和人为活动干扰对浮游植物群落时空格局具有一定驱动作用,蓝藻门物种的空间分布活动干扰影响明显。RDA分析表明,浮游植物分布特征与水环境时空异质性关系密切,驱动松花江哈尔滨段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分布的主要水环境因子为电导率、总磷、浊度和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哈尔滨段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下载PDF
基于功能类群分析呼兰河口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2
13
作者 贾鹏 范亚文 陆欣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42-1054,共13页
浮游植物对水环境条件变化敏感,其群落演替特征被广泛应用于指示水环境变化。基于3种浮游植物功能类群方法,对呼兰河口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于2018年春季(4、5月)、夏季(6、7、8月)和秋季(9、10月)三季,在呼兰河口湿地共设置1... 浮游植物对水环境条件变化敏感,其群落演替特征被广泛应用于指示水环境变化。基于3种浮游植物功能类群方法,对呼兰河口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于2018年春季(4、5月)、夏季(6、7、8月)和秋季(9、10月)三季,在呼兰河口湿地共设置11个采样点,通过ASNOSIM和SIMPER分析探索FG、MFG和MBFG功能类群的演替特征,基于RDA分析阐述功能类群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模式。研究期间共鉴定浮游植物243个分类单位,隶属于7门9纲18目32科75属;其种类组成主要以绿藻门(46.09%)、裸藻门(19.34%)和硅藻门(18.52%)为主。共划分FG功能类群25个,MFG功能类群20个,MBFG功能类群6个;ANOSIM分析表明不同季节之间FG和MFG功能类群结构差异显著;SIMPER分析表明S1/Lo/W1/P/J/Y、9b/5a/11b/6a/2c/2d/1c和Ⅲ/Ⅰ类群是影响不同季节之间功能类群变化的主要类群;RDA分析表明,FG、MFG和MBFG功能类群的演替受多种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其中pH、BOD5、Tur.和CODMn与功能类群演替关系密切。相较于MBFG功能类群,FG和MFG功能类群能更好的响应呼兰河口湿地水环境的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兰河口湿地 功能类群 浮游植物 演替 RDA
下载PDF
硝态氮与无机磷浓度及其比例对簇生舟形藻生长生理及细胞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宁 何佳昕 +2 位作者 孙晓莉 刘妍 范亚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5-626,共12页
为探究水体中不同氮、磷营养盐水平对硅藻生长的影响以及硅藻对营养盐污染的指示作用,该研究以簇生舟形藻(Navicula gregaria Donkin)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硝态氮(NO^(-)_(3)-N,0.5~500 mg·L^(-1))、无机磷(H_(2)PO^(-)_(4)-P,0... 为探究水体中不同氮、磷营养盐水平对硅藻生长的影响以及硅藻对营养盐污染的指示作用,该研究以簇生舟形藻(Navicula gregaria Donkin)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硝态氮(NO^(-)_(3)-N,0.5~500 mg·L^(-1))、无机磷(H_(2)PO^(-)_(4)-P,0.05~25 mg·L^(-1))及氮磷浓度比(5∶1~100∶1)于室内培养13 d,胁迫期间测定分析各处理组簇生舟形藻的生长状况、生理指标及细胞畸形率。结果显示:(1)当NO^(-)_(3)-N、H_(2)PO^(-)_(4)-P浓度及氮磷比分别低于50 mg·L^(-1)、1 mg·L^(-1)和50∶1时,簇生舟形藻13 d内的细胞密度、叶绿素a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随着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藻细胞内的MDA含量及SOD、CAT活性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当NO^(-)_(3)-N浓度为50 mg·L^(-1)、H_(2)PO^(-)_(4)-P浓度为1 mg·L^(-1)、氮磷比为50∶1时,簇生舟形藻的细胞密度、叶绿素a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比生长速率最高;高浓度NO^(-)_(3)-N(>250 mg·L^(-1))、H_(2)PO^(-)_(4)-P(>5 mg·L^(-1))和高氮磷比(>50∶1)处理下,簇生舟形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含量、蛋白质含量多显著降低,MDA含量及SOD、CAT活性与其他处理组相比却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在500 mg·L^(-1)NO^(-)_(3)-N和25 mg·L^(-1)H_(2)PO^(-)_(4)-P处理第13天时,分别有8.6%和7.2%藻细胞形态发生畸变,表面不规则,细胞严重变形,细胞中心区域增宽,细胞末端微尖等现象。研究表明,水体中增加适当浓度和比例的氮磷营养盐可以促进簇生舟形藻类的生长和生理活性,但当环境中氮、磷及氮磷比过高时则会抑制簇生舟形藻的主要生理指标,最终影响其在水体中的生长情况甚至导致其生态群落结构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生舟形藻 氮磷营养 氮磷比 生长 生理
下载PDF
暴雨期前后库里泡底栖硅藻群落结构变化及其环境因子相关性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世鹏 孔超 +1 位作者 陆欣鑫 范亚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174,共13页
为探究库里泡底栖硅藻群落结构在暴雨期前后的变化特征,深入分析底栖硅藻群落对连续强降雨的响应模式,本研究于2019年夏季暴雨前(7月27日)和暴雨后(8月11日)分别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基于多元统计分析阐述暴雨期前后水体理化因子... 为探究库里泡底栖硅藻群落结构在暴雨期前后的变化特征,深入分析底栖硅藻群落对连续强降雨的响应模式,本研究于2019年夏季暴雨前(7月27日)和暴雨后(8月11日)分别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基于多元统计分析阐述暴雨期前后水体理化因子变化对底栖硅藻群落结构的环境过滤作用。研究期间共鉴定底栖硅藻71种,隶属于2纲6目10科30属。其中,暴雨期前共记录24属55种;暴雨期后共记录26属58种。底栖硅藻丰度、优势种丰富度以及物种多样性指数整体上呈现出暴雨期前高于暴雨期后的规律。单因素交叉相似性分析(One-way crossed ANOSIM)指出,暴雨期前后底栖硅藻群落结构差异显著(R=0.279,P=0.001)。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指出,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系带舟形藻(Navicula cincta)和谷皮菱形藻(Nitzschia palea)是暴雨期前后底栖硅藻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贡献物种。运用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eaver物种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并结合水体理化指标对水体营养状态进行初步评价,发现库里泡水体由暴雨期前的中度富营养状态转变为中营养状态。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pH和总氮(TN)是影响底栖硅藻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P<0.01),此外浊度(Tur.)以及水温(WT)也是底栖硅藻群落发生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期 底栖硅藻 群落结构 典范对应分析 库里泡
下载PDF
不同生长期薰衣草枝叶功能性状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玲 孙宇婷 +3 位作者 任杏 莫丽娜 侯一航 苑泽宁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1-28,共8页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设置3个10 m×10 m的样方,选取长势相近、健康的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 Mill.)30株;于生长初期(6月上旬)、旺盛期(8月中旬)、生长末期(11月下旬),每株随机选取10个当年生枝条,测量每个枝条的叶片...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设置3个10 m×10 m的样方,选取长势相近、健康的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 Mill.)30株;于生长初期(6月上旬)、旺盛期(8月中旬)、生长末期(11月下旬),每株随机选取10个当年生枝条,测量每个枝条的叶片数量、总叶面积、枝条和叶片质量,计算枝条和叶片功能性状;分早晨、中午、傍晚3个时段,在样方区域按5点法监测环境因子。依据试验统计监测数据,应用方差分析法、显著性差异法、相关性分析法、冗余分析法等,分析薰衣草枝叶功能性状在生长初期、旺盛期、生长末期期间的差异显著性、功能性状变异性、枝叶性状间相关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探索薰衣草在哈尔滨地区的生长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薰衣草枝叶生长,在不同生长阶段具有显著差异;枝条含水量、比叶面积、总叶面积、单叶面积、叶生物量、叶含水量,在生长旺盛期显著升高并达到最大值,有利于有机物积累和运输,植物生长旺盛。比叶质量、叶干物质量,在生长末期时显著升高,利于植株为越冬提供养分。薰衣草枝叶功能性状相关性,在生长初期和旺盛期较为密切,体现出枝叶的协同生长,有利于植株形态构建。总体看,叶片生长变异性大于枝条的变异性;生长旺盛期的枝叶变异性为弱变异,植株生长稳定;生长末期的枝叶变异性为中等变异,与植物应对低温调节生理代谢有关。不同生长阶段,各环境因子对薰衣草生长影响的主导作用不同,气温是薰衣草生长初期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壤电导率是薰衣草生长旺盛期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壤绝对含水量是薰衣草生长末期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薰衣草 枝叶功能性状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扎龙湿地藻类优势种生态位及其种间联结性动态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雪 夏伟 +1 位作者 范亚文 杨应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098-4108,共11页
为了解扎龙湿地藻类群落结构的季节特征和演替规律,对扎龙湿地藻类群落进行了分析,主要涉及藻类优势度、生态位、MFG功能群划分、生态位重叠值及联结系数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检出的8门311种藻类中,夏季种类丰富度最高,全年优势种为狭形... 为了解扎龙湿地藻类群落结构的季节特征和演替规律,对扎龙湿地藻类群落进行了分析,主要涉及藻类优势度、生态位、MFG功能群划分、生态位重叠值及联结系数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检出的8门311种藻类中,夏季种类丰富度最高,全年优势种为狭形纤维藻和啮蚀隐藻。②优势种种类和密度季节性差异较大,春季以金藻-绿藻种类为主,夏季以绿藻-隐藻种类为主,秋季以隐藻-绿藻种类为主。③生态位宽度值与MFG功能群划分结合分析表明,优势种可分为3个大类别,不同种类对资源利用情况的差异较大,各季节广生态位种能较好的反映扎龙湿地水体环境的季节变化趋势。④生态位重叠值在不同季节上有较大差异,O_(ik)>0.6的占比分别为42.86%(春)、28.57%(夏)和25.00%(秋),表明春季优势种种间资源的竞争最为突出,种间竞争强于夏、秋两季。⑤种间联结性检验结果显示,扎龙湿地藻类优势种间总体联结上呈正关联关系,但是种间联结较为松散,种与种之间相对独立。研究表明,扎龙湿地藻类群落结构生态位测度均存在明显的季节波动,较好反映出水环境季节变化特征,可用来指示湿地水体环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藻类 优势种 生态位 种间联系
下载PDF
磺胺甲恶唑降解与污染防治技术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荣 尹笑宇 +3 位作者 侯森 赵雪 任南琪 陈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12,共5页
磺胺甲恶唑是抗生素类污染物的代表,其环境浓度高、易富集、难降解,成为磺胺类抗生素污染治理的主要研究对象。近年来针对水处理过程中有效去除磺胺甲恶唑的研究不断发展。本文依据技术原理,按照物理去除、化学降解、生物降解以及联合治... 磺胺甲恶唑是抗生素类污染物的代表,其环境浓度高、易富集、难降解,成为磺胺类抗生素污染治理的主要研究对象。近年来针对水处理过程中有效去除磺胺甲恶唑的研究不断发展。本文依据技术原理,按照物理去除、化学降解、生物降解以及联合治理4种类型,总结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结果,比较分析了处理效果和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提出展望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技术 新型污染物 磺胺甲恶唑 抗生素
原文传递
海南岛淡水硅藻中国新记录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梵 刘妍 +1 位作者 陆欣鑫 范亚文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8-315,共8页
报道了采自我国海南岛的淡水硅藻4个分类单位,分别为:姐妹肋缝藻(Frustulia soror Graeff&Kociolek)、盘状交叉藻钝圆变种(Decussiphycus placenta var.obtusus(Meister)Guiry&Gandhi)、扭曲棒杆藻(Rhopalodia contorta Hustedt... 报道了采自我国海南岛的淡水硅藻4个分类单位,分别为:姐妹肋缝藻(Frustulia soror Graeff&Kociolek)、盘状交叉藻钝圆变种(Decussiphycus placenta var.obtusus(Meister)Guiry&Gandhi)、扭曲棒杆藻(Rhopalodia contorta Hustedt)、光明肋缝藻(Frustulia splendida Hustedt),其中,前3个为中国新记录。除姐妹肋缝藻外,其余3个因报道年代较早,缺乏电镜资料。本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LM)及扫描电镜(SEM)对这些种类进行了观察,对其形态特征和生境特点进行了详细描述,补充了这些种类的形态学及地理分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缝藻属 交叉藻属 棒杆藻属 中国新记录
下载PDF
拉林河浮游植物三种功能群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娄恬 陆欣鑫 +1 位作者 刘妍 范亚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85-1100,共16页
浮游植物是河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的关键环节。浮游植物及其功能性状对于水体水文条件、理化特征及气候变化敏感,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水体环境监测。拉林河流域是我国北方重要稻米基地和商品粮基地,受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然而,拉... 浮游植物是河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的关键环节。浮游植物及其功能性状对于水体水文条件、理化特征及气候变化敏感,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水体环境监测。拉林河流域是我国北方重要稻米基地和商品粮基地,受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然而,拉林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尚不明确,基于不同生态属性的功能群对拉林河环境的指示意义仍不清晰。于2021年春季和夏季在拉林河流域设置23个采样点对浮游植物群落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基于浮游植物功能群(functional group,FG)、生态功能群(morpho-functional group,MFG)和形态功能群(morphology-based functional group,MBFG)分析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特征。通过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揭示驱动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显示,研究期间拉林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演替明显,划分FG功能群25个,MFG功能群24个,MBFG功能群7个。FG、MFG和MBFG功能群的演替受多种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其中水温(water temperature,WT)和总氮(total nitrogen,TN)与功能群演替关系密切。经研究表明FG功能群能更好的响应拉林河流域水环境的时空异质性。相较于传统的林奈分类法,FG功能群提供了高效、简便且能反映生态信息的划分方式。在未来对于拉林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环境监测研究中,FG功能群是可靠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林河 浮游植物 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 功能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